用户特征描述对设计的影响_网页设计教程

编辑Tag赚U币
教程Tag:暂无Tag,欢迎添加,赚取U币!

推荐:网站项目开发中的新工种—内容设计师(一)
WEB开发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越来越细化的分工,从90年代末,一个懂html代码的人就能写一个站,到现在,内容、架构、UI、前端、程序、UE、分析监测、SEO、推

  这是一个挺长命的问题,至少从用户体验、可用性、用户研究在国内兴起以来,公司里同行间就一直听到类似的争论,相信这个问题在设计界也是一个常论常青的问题。
我不是设计师,我也不是资深的用户研究员,但我听说过这样一些例子,我相信这些例子所表明的。

  1、一个工作治理软件的研究员,他在拜访用户的过程中不断的碰到被访的用户总是很忙碌,他的采访经常被各种电话打断,他随手把这点作为生活描述记入了笔录里。而抽取personan的时候,因为这个特点表现的频次很多,在描述用户生活习惯的时候,他保留了这样一点描述“××的生活非常忙碌,即使是在工作时间内,也经常被各种无预期的电话打断。”这样漫不经心的一点,设计师看到后灵机一动,他专门为这个工作治理软件增加了一个“工作区一键切换”的功能,当用户需要时,他可以按一个按键,就能将当前进行的工作进程原封不动的保留好同时进入一个新的工作区,可以随意在这个工作区中启动新的程序来做工作记录,他设想用户会用它来记录那些无预期的电话内容,记录好后他可以再按一次按键就能回到之前的工作中,同时新的工作区内容也被自动保留。这个功能从实现上来看并不是一个新的功能,可以说这只是一次巧妙的整合。

  2、这个例子稍微浅一点。一个视觉设计师接到一个需求,设计一个社区首页,在需求上介绍了这个首页的面向人群是27岁左右的人,性别各半,希望能传达这是一个轻松的、亲切的社区。设计师在看到27岁左右这个特征后,他第一反应是这批用户属于80交接的人群,由此设想出他们最熟悉的卡通元素是哪些,哪些视觉元素会让他们感觉最熟悉亲切。基于这些模糊的想法,设计师设计出来一个看起来很卡外衣的社区首页。一开始大家都很反对,不少人的理由是这样的风格相对于27岁的成年人来说太幼稚,不是他们所认可的风格。几轮争辩后,设计师的第一版本还是上线了,点击率是未改版前的3倍以上,这是一次成功的改版。

  这2个例子都是真实的发生着的例子,第一个例子看起来很像一名牛设计师的灵感慨动,这样的创造会让最终产品更接近用户的生活,设计师想到了用户所想不到的。
第二个例子里,相同的一个用户特征,经过不同的设计师的设计创造后产生了不同的策略和风格。同样要向一群27岁的用户来表达轻松亲切的感觉,有不同的设计策略。这个例子至少表明,带上用户觉得熟悉的元素,可以体现“亲切”的感觉。这是有痕迹可循的一种设计方法,不是完全的发散性思维,但前期是你要知道“用户是怎样的”。

  其实最终,我想说的就是5点。

  1、了解用户非常有必要。老话说的很多,知己知彼,但没有一个人能告诉军长,在打战前你应该去了解敌方的什么,但要害是你必须去了解。这是一种意识。玩SC的人应该也很有体会,不要只在家里闭门造车,前期派一个干活的农民去做侦查,是高手的最基础的方法。
  2、衡量了解用户的工作是否做到位,不仅仅在于收集回来的用户数据是否能回答之前的设计师所提出的疑问,还在于是否真实的完整的把用户的要害轮廓都描述出来了。用户研究人员带回来的是大量的事实,和经过严谨分析所得的共性和特性描述。
  3、设计师拿到用户描述后,不要急着做设计。你要先“熟悉这个用户”,与他培养感情,让他成为你很熟悉的人。至少给自己一个下午的时间,闭上眼睛考虑,给这样一个人设计产品,应该设计出来的是怎样风格,怎样基调的东西。
  4、不同的设计师,面对相同的用户数据,可能、也应该有不同的设计方案。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可能有2,一种是好的,本来好的方案本来就不局限于只有一种,即使是同一个人群,适合他的东西也不会只有一个。另外一种可能就是,不同设计师对这些“人”的了解层面不同,这点是设计工作本身可以进行提高的空间,是设计师自身修养改善的空间。
  5、设计师千万不要有这种想法,这个东西我都不喜欢,用户怎么会喜欢。你不是用户,就这么简单。当然,基本的度还是有的。这是人类对美的潜意识,这点基线就不要挑战它了。

  一家之言。希望大家讨论。

  原文:http://axisoo.spaces.live.com/Blog/cns!5C97353B3FF21E6E!665.entry

分享:UI设计范式之三:实时预览
问题综述用户总是希望第一时间就能知道自己填写的表单递交以后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举例适用范围当你原意为用户提供其填写内容的实时预览功能的时候当你觉得

/所属分类:网页设计教程/更新时间:2007-12-20
相关网页设计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