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对方已开启好友验证》读后感精选

《对方已开启好友验证》读后感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4-26 00:30:49
《对方已开启好友验证》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5-04-26 00:30:49   小编:

文章讲述了作者在社交软件上遇到了一个开启了好友验证的对方,无法直接添加好友。作者感到困惑和失落,但最终决定尝试用其他方式与对方建立联系。通过努力,最终成功与对方成为好友,体会到了坚持和努力的重要性。文章深刻表达了人际交往中的困难和挑战。

对方已开启好友验证读后感(一)

“先做我自己,再做你朋友”,在封面上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是一本会让每一个读者都做一次心灵SPA的宝藏书。

这是韩国作家成裕美写的一本关于人际关系心理学的书,不同于市面上很多的那种心灵疗愈类书籍,这本书是带着一针见血的观点,通透形象的案例,来疏导我们心中的郁结,让你有了做出改变,重新出发的勇气。

从我们初入社会,踏入职场,我们就被告诫要做一个懂忍耐,识大体的大人,而没有人告诉我们如何在人际关系中保护自己。书中告诉我们要去直面关系,认真思考关系的性质,这种能力是通过练习可以得到的,渐渐你就会拥有很强的洞察力,这将成为你保护自己的手段。

“接受被讨厌的勇气”,这句话很受欢迎,但是我却依然觉得做起来很难,这本书告诉我们,可以不用那么坚硬的心去对抗,而还能一如既往拥有喜欢和爱别人的勇气,即使受到伤害,经历过关系的破裂,还依然拥有再次去爱的能力。

书中有很多这些温暖且强大的话语,像一个温暖的长辈,去呵护你内心最柔软和美好的部分;也有一些犀利的话语,去让你明白,在一段关系中,自己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比如她说道,如果遇到突然对自己套近乎的人,我们可以选择按照自己速度去接受这段关系,或者拒绝;如果被别人当做了情感垃圾桶,我们也可以明确告诉对方,可以去找专业人士,而我不愿意接受这一切。

看完整本书的感觉是很痛快,她把我一些不敢直面的问题合理化了,让我能以更加轻松的情绪去诚实面对自己的感受。

1/3页

对方已开启好友验证读后感(二)

朋友关系是我们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关系。可是现实之中却有着大量的人,并没有在这种关系之中体会到应有的情感支持,反而让自己陷入到了一种更加迷茫困惑之中。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我们又怎样认识朋友关系呢?又怎样去避免那种有害的朋友关系给我们造成负面影响呢?

成裕美,韩国精神分析学会正式会员,在咨询工作中,她就碰到了大量因朋友关系而遭遇困境的个体。现在她更是把自己掌握的真实案例分享给了我们读者,创作了我们正在阅读的这样一本著作《对方已开启好友验证》,让所有读者都能够从他分享的故事里正确认识朋友关系,学会正确应对那些有毒的朋友关系。

在这本书中,作者首先为我们分享了一系列的能够给我们带来痛苦的朋友关系,而这些朋友关系也都是以案例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也就是说她们本就是现实之中存在的,也就让我们读完之后感同身受,因为她们的痛苦其实我们也可以遇到。

比如,只有需要的时候才联系我们的朋友;比如认为无法满足对方需求,一定是我们自身错误的朋友;比如用收入差距绑架我们的朋友,等等。这些朋友现象通过作者的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这都不是合理的朋友关系,更大的可能是我们被对方情感绑架,我们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迷失了自己。

作者也告诉我们,这样的朋友对于我们是毫无意义的,因此我们需要仔细甄别这类朋友,把她们剔除于我们的朋友圈之外。而这就首先需要我们能够准确识别哪些是对于我们有害的朋友,而在我们与他们切断联系的过程之中,也要对于这样的关系有正确认知,不要让自己在这个过程中遭受情感的勒索,让自己更受伤。

当然这一切说起来可能极为容易,但真正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而且我们真正在切断那些有害朋友关系的过程中,还有可能遭受别人更加强烈的情感冲突,这就包括别人用愤怒来压迫我们,这就包括我们内心深处的自我责怪。作者在这里也教给了我们一系列识别朋友关系的技巧,比如用“五人法则”重建社交圈,用“损益表”量化情感成本,用“慢性愤怒法”优雅反击,等等。

每个人都希望人生中有着能够给自己带来情感支持的朋友,当然同样不希望成为别人情感勒索的对象。而这首要条件就是我们对于朋友有着准确的认知。那就让我们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正确了解朋友关系,精准应对这种关系,让自己人生之中也有着尊重自己的朋友,让友谊滋养我们的人生。

2/3页

对方已开启好友验证读后感(三)

一次很舒适的“人际关系学”的心理小旅行。虽然有不少心理咨询的专业知识,但总体全书行文非常简明易懂,且每个主题都加入了生动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来源于作者从事心理咨询第一线,非常典型和鲜明,甚至其中好几个人物形象都能立马联想到身边的朋友或者亲戚。自我感觉还是挺幸运的,里面提到的重大问题基本都没有存在过,或者虽然过去存在过但都比较好的渡过了。

本书所谈论的主要对象是个人与个人的关系,即关注于两方交往,具有很强的普适性和操作性。朋友、家人、发小、恋人、夫妻……除非隐士,几乎任何人都时时刻刻活在类似的关系中。从关系中获得所需的爱、支持和帮助,也给予关系的另一方所需的心理力量。但当这种关系不再平等,人的烦恼便接踵而至。这本书应对的就是这种情况,让你跟随作者的话语,对自己与他人的“1对1”的关系进行一次问诊。作者的写作采取的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把一堆很硬很专业的术语和策略一股脑的倒在读者眼前,让人无所适从;而是用一种温柔、细腻的语气与读者交流,就像一次柔软的心灵SPA。所以乍看之下,用词也许有点“啰里啰嗦”或者“絮絮叨叨”,甚至一些相似的观点反复前后出现,让人也许疑惑,“怎么货这么不干啊”。但个人以为,这正是面对已经出现关系问题、需要这本书进行治疗的读者所需要的写作方式。

以下为摘录的一些对我个人很有启发的片段和笔记——

• 要关注内心的“一丝不舒服”,但不要凭借感情和冲动做决定。

• 健康的自我是不会脱离现实的。健康的自我会了解现实并接受现实的变化,重视自我与现实之间的平衡。……努力折中并不代表屈从于现实,而是为了保护自我而选择的行为。P25

• 识别两类“关系”:“我和你的关系”和“我和那些的关系”,前者是双方对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后者是人与利益交换的关系。只有“关系”的两侧对“关系”所持的态度一致,才是不会给两侧都不会带人伤害的关系。

• 人际关系中“受骗”不一定等于“背叛”:有可能是关系初始,两方对关系所持的态度和出发点就并不相同。而更没有理由要求对方必须对我们的幻想和期待做出回应。

• 两类 “习惯忍让和被剥削”人格:1,除了“忍耐”没有其他建立和维持关系的手段。2,争端厌恶型,久而久之变为“忍耐-爆发”的轮回。正确的做法是积极寻找使双方脱掉面具、“健康争吵”的方式,获得暴露内心欲求的机会。P52

• “吃亏是福”:“吃亏”是为了在人际关系中获得自我决定权及主体性而付出的代价,通过损失而获得正当性,产生心理平衡。吃一点亏,才能和对方平起平坐。

• 比拥有“被讨厌的勇气”更重要的是“保持再次去爱的能力”。

• 一些在关系中受到伤害却久久不能走出来的人往往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在受伤的那段时间里往往都没有为自己做过任何事。可以选择沉默,但沉默是对自己最大的伤害。放弃表达,相当于把权力交给了对方。

• 以自我为中心的善心,只是想要表达自己的欲望而已。真正的关怀并不会给人带来负担。

• 情感需要去接受和感受;调节情感需要调节的不是情感本身,而是情感的表达方式。

• 有人会觉得别人的眼光是一种指责,一种非难。他们并不是无法忍受他人的评价,而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苛求自己,对他人宽容,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活得虚张声势一些,也是为自己的健康着想。P159

• 在任何情况下,要求对方与自己感同身受只不过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欲望而已。自私的人在得到他人的共情后消失,就像他的油耗完了,在附近寻找“善解人意”的加油站一样。

3/3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