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缩水情人梦》讲述了一位患有罕见病的女主角在与丈夫发生争执后意外缩小到12厘米,从而展开了一段奇幻的冒险之旅。影片通过幽默诙谐的方式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活的意义和自我认知。整个故事充满了温馨、感动和幽默。
《缩水情人梦》观后感(篇一)
在面对身高问题上,没看见男主有一次主动为避开异样的目光努力过,他的行为就是无视,可他内心又是胆怯的。否则不会一再要求女主去正确看待他自己的身高问题,如果是真的不在乎,那又何来这些要求呢。女主为了男主会和诋毁他的人吵架,会跑到邻桌和嘲笑男主的人正面喊话,而男主,我看不到他有任何的努力,他只会内心戏很多,然后对女主提各种要求(不要看不起他的身高),自己都不敢面对的问题,强迫女主接受并且无视,女主实惨。一个真正的绅士不是这样的,真正的绅士会和自己爱的人共同面对这些问题,穿小朋友的衣服也好,爬到柜子上拿东西也好,都欣然接受,如果不能完全接受自己,起码不要去追求别人,给别人出难题。
《缩水情人梦》观后感(篇二)
这片还蛮好的,成人纯爱片了。很难得了,夹杂了非普通人的生活体验,所以会更有新鲜感一些。其实故事大结构还是很套路化的。
开头不错。男主在电话中的谈话技巧,简直是完美泡妞教程啊,每一句都说的恰到好处。
紧接着的人设铺垫很好,再看了一眼片名,想到出场字体设计,各方面都是精巧啊,这样的片子为啥 DOUBAN 会只有6.X分?估计是过去的20年大家都腻味了纯爱片了吧?
女主角好像那个 去TW学过中文的 SUSIE 戴苏瑄。她的 IPHONE 6/6S 手机居然不用锁屏密码啊,让别人随便加联系人。
结尾还是为了照顾普通观众审美,采用男上女下姿势定格,这里有点扣分。
全片大笑的地方倒是没有,轻喜剧。就是拍出的那种两小无猜的感觉,所以我叫它成人纯爱片。不过倒是揭示了非普通人的社会生存的各种痛点。更不用说迈过生存后达到生活的艰难了。
后来知道男主原来是通过后期从1.8米缩到剧中1.4米的,我就说长这么帅个子这么特殊的男演员,从来没听说过,如果有也早就红透了吧。这无形中又体现了真实世界的残忍性。
《缩水情人梦》观后感(篇三)
首先必须承认,先天条件不佳客观存在,不是所谓的多元审美观念+自我暗示就能够消除的。正视这一点,痛苦一定来临,既源于自我厌恶,也来自外部反馈。有人在痛苦中消沉,有人在痛苦中爆发,爆发则分两种,一种是扭曲,既然无人在乎我的痛苦,那也不必在意他人感受,随心所欲地让自己爽就好;一种是坦然,不去想无法改变的事情,而去想靠我自己能做到最好的程度在哪里,其实消沉、扭曲和坦然并不是三种人,而是三个阶段,有人从1到3,有人止步1、2,即使走到3后依然会受到打击,此时退回到1、2的冲动将愈加强烈,男主一定反复经历过这些,从他极少透露但确实存在的情绪失控、从他只言片语中流露出的对过往的失落,以及从他之后对女主的惯性式放弃可以看出——他并不完美地停留在3,也正是这样,才能让我感同身受。
男主的自信来自于钱和莽吗?不是的,来自于坦然后的自食其力和一次次恢复于挫败后的总结,比如他以前因敏感于别人的议论讥讽而情绪失控的次数肯定更多,然后他会发现情绪失控或轻描淡写的躲避只会放大或积攒痛苦,然后他会知道如何直面讥讽议论强硬回击,然后他会发现有时候是自己对一些其实不算过分的议论的过于敏感,而采取与议论过分程度不对等的过激还击,让对方会想更激烈地回击,真正成为过分讥讽的敌人,然后他学习了如何在强势后缓和敌意气氛,片中那个站在凳子上后讲笑话的他无疑在这方面进步过很多次。但是,其他方面他仍然在进步的过程中,在和女主相遇后,他将要面对的问题和进步的方向如下——
“所有人都喜欢我,其实相当于没有人喜欢我”,他知道凭借自己的努力已经让绝大多数人在和他相处时感觉愉快和放松,也愿意试着让他进入他们的生活,但是进入到某一深度时,双方都会发现问题所在——男主会发现,“我不太擅长收礼物...很久没有收到过了”,相信女主送给他合身的毛衣时他真心觉得惊喜且感动,因为过去他和别人维持的那种“愉悦和轻松”的氛围,本质上是他在努力营造而别人带着犹疑尝试,对方可以尝一尝甜水觉得还不错就走了,还可能觉得自己吃亏了,又怎会为他着想去做些什么?女主突破了“所有人都喜欢我”的那种喜欢,让他们的爱情来到新的深度。
然后,女主就会发现新的问题。如果是那尝一尝就走的人问题还不会那么明显,关键是女主比其他人还要关心男主的感受,那么就会代入男主的视角感受周遭的歧视,一个没有过类似先天不佳条件的人是承受不住的,那层多年被若有若无的议论讥笑磨出的厚茧不是谁都有的。厚茧会痒,就像男主对是否带他见闺蜜、家人的敏感,大多数时候不见,男主就心知肚明地离开,见了之后更不舒服,男主也会离开,特别是男主越喜欢她,越不希望她不舒服,越有离开的冲动,男主的惯性式放弃就在这里产生。
男主无法理解为什么女主要那么在意别人的议论,因为厚茧和坦然的防御让他自己其实能够承受,而女主处处要为他考虑,反而让他觉得自己仿佛在被怜悯,女主则积累着无形压力带来的疲惫,又得不到理解,两个人都不舒服,所以不如分开。怎么解决呢?回到一开始说的进步的方向,也就是解决的办法。
男主首先要意识到,不是人人都能想他一样坦然,尤其是一个人生经历和先天条件与他如此不同的人,成为他的伴侣后,要面对的外部氛围压力带来的疲惫和因爱而感同身受带来的痛苦,比有“厚茧和坦然的防御”的他自己目前感受得到的痛苦还要大,而且他不可以苛责对方太敏感、替他担不必要的心,因为这真切的痛苦真的客观来源于和他保持伴侣关系,就像他的先天条件不佳客观存在一样无可回避,只能由他负起责任来解决。他需要做的是把自己如何形成如今的坦然的过程尽可能多地告诉女主,那些细微的心理变化和重大的心态转折成了可以倾囊相授的方法,让两人共同拥有这种强大的坦然必然不简单,一旦走上这条路,女主需要做的是保持感同深受,其实也就是保持对他的关心和不减的爱,然后接受他的引导,并不要认为那种来自外部作用于自身的压力痛苦无法改变,只是不急着改变他人,而从转换自己的感受开始。
当然,两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保持清醒,中途停下也是一种选择,只是我会觉得,可惜,难过。
《缩水情人梦》观后感(篇四)
首先必须承认,先天条件不佳客观存在,不是所谓的多元审美观念+自我暗示就能够消除的。正视这一点,痛苦一定来临,既源于自我厌恶,也来自外部反馈。有人在痛苦中消沉,有人在痛苦中爆发,爆发则分两种,一种是扭曲,既然无人在乎我的痛苦,那也不必在意他人感受,随心所欲地让自己爽就好;一种是坦然,不去想无法改变的事情,而去想靠我自己能做到最好的程度在哪里,其实消沉、扭曲和坦然并不是三种人,而是三个阶段,有人从1到3,有人止步1、2,即使走到3后依然会受到打击,此时退回到1、2的冲动将愈加强烈,男主一定反复经历过这些,从他极少透露但确实存在的情绪失控、从他只言片语中流露出的对过往的失落,以及从他之后对女主的惯性式放弃可以看出——他并不完美地停留在3,也正是这样,才能让我感同身受。
男主的自信来自于钱和莽吗?不是的,来自于坦然后的自食其力和一次次恢复于挫败后的总结,比如他以前因敏感于别人的议论讥讽而情绪失控的次数肯定更多,然后他会发现情绪失控或轻描淡写的躲避只会放大或积攒痛苦,然后他会知道如何直面讥讽议论强硬回击,然后他会发现有时候是自己对一些其实不算过分的议论的过于敏感,而采取与议论过分程度不对等的过激还击,让对方会想更激烈地回击,真正成为过分讥讽的敌人,然后他学习了如何在强势后缓和敌意气氛,片中那个站在凳子上后讲笑话的他无疑在这方面进步过很多次。但是,其他方面他仍然在进步的过程中,在和女主相遇后,他将要面对的问题和进步的方向如下。
“所有人都喜欢我,其实相当于没有人喜欢我”,他知道凭借自己的努力已经让绝大多数人在和他相处时感觉愉快和放松,也愿意试着让他进入他们的生活,但是进入到某一深度时,双方都会发现问题所在——男主会发现,“我不太擅长收礼物...很久没有收到过了”,相信女主送给他合身的毛衣时他真心觉得惊喜且感动,因为过去他和别人维持的那种“愉悦和轻松”的氛围,本质上是他在努力营造而别人带着犹疑尝试,对方可以尝一尝甜水觉得还不错就走了,还可能觉得自己吃亏了,又怎会为他着想去做些什么?女主突破了“所有人都喜欢我”的那种喜欢,让他们的爱情来到新的深度。
然后,女主就会发现新的问题。如果是那尝一尝就走的人问题还不会那么明显,关键是女主比其他人还要关心男主的感受,那么就会代入男主的视角感受周遭的歧视,一个没有过类似先天不佳条件的人是承受不住的,那层多年被若有若无的议论讥笑磨出的厚茧不是谁都有的。厚茧会痒,就像男主对是否带他见闺蜜、家人的敏感,大多数时候不见,男主就心知肚明地离开,见了之后更不舒服,男主也会离开,特别是男主越喜欢她,越不希望她不舒服,越有离开的冲动,男主的惯性式放弃就在这里产生。
男主无法理解为什么女主要那么在意别人的议论,因为厚茧和坦然的防御让他自己其实能够承受,而女主处处要为他考虑,反而让他觉得自己仿佛在被怜悯,女主则积累着无形压力带来的疲惫,又得不到理解,两个人都不舒服,所以不如分开。怎么解决呢?回到一开始说的进步的方向,也就是解决的办法。
男主首先要意识到,不是人人都能想他一样坦然,尤其是一个人生经历和先天条件与他如此不同的人,成为他的伴侣后,要面对的外部氛围压力带来的疲惫和因爱而感同身受带来的痛苦,比有“厚茧和坦然的防御”的他自己目前感受得到的痛苦还要大,而且他不可以苛责对方太敏感、替他担不必要的心,因为这真切的痛苦真的客观来源于和他保持伴侣关系,就像他的先天条件不佳客观存在一样无可回避,只能由他负起责任来解决。他需要做的是把自己如何形成如今的坦然的过程尽可能多地告诉女主,那些细微的心理变化和重大的心态转折成了可以倾囊相授的方法,让两人共同拥有这种强大的坦然必然不简单,一旦走上这条路,女主需要做的是保持感同深受,其实也就是保持对他的关心和不减的爱,然后接受他的引导,并不要认为那种来自外部作用于自身的压力痛苦无法改变,只是不急着改变他人,而从转换自己的感受开始。
当然,两人都是independent个体,保持清醒,中途停下也是一种选择,只是我会觉得,可惜,难过。
《缩水情人梦》观后感(篇五)
我们都喜欢久经考验的爱情的,然而这种爱情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可望而不可及。美好的爱情或许只存在于电影当中,因此,人们才会怀着最大的期待将这种对于爱情的渴望完全放归于电影,我们可以在电影中给爱情随意装扮,我们可以在电影中将爱情设置成自己喜欢的模样,但是电影中的爱情毕竟是电影,现实与电影之间的差别并不比观众与创作者之间的差别小。我们渴望电影中的爱情,但那还是爱情吗?
《缩水情人梦》是一部旨在为我们营造一种人人期待的美好的爱情的电影,但是这种营造出来的最终的结果并不理想,观众们习惯美好的爱情的,但是观众们似乎更喜欢现实中的爱情,我们期待一个美好的结果,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对于美好的结果的期待会像是电影中得到那样。这或许是一种答案,但并不是最终的答案。
黛安是一个离婚了的女人,她渴望着重新经历一段感情然后从自己现有的生活阴影中走出来,对于黛安来说,期待是美好的,但是经历是必须的,她需要用一段感情替代另一段的时候,她渴求的还是爱情吗?这对于黛安来说是一个具有问号却没有答案的问题。
然而这个问题对于亚历山大来说同样的重要,亚历山大是一个矮个子,由于身高的问题,他总是面临着很多困扰,但是乐观的亚历山大却能将自己的乐观一面展现出来以此来化解困扰,这对于亚历山大来说信手拈来,但这也是表象。
亚历山大阴差阳错的遇见了黛安,两个人阴差阳错的走在了一起,然而现实中的无法逾越的东西成为了他们的阻隔,尽管亚历山大是一个事业有成的男人,但是他却并不能用事业来弥补黛安心中对于另一半的渴望的这种落差,于是,悲剧让两个人分道扬镳。虽然黛安最后回过神来意识到了自己究竟在做什么,两个人成功的收获了属于他们的爱情,但是这种久经考验的爱情究竟是不是爱情,我们却弄糊涂了。
对于爱情来说,爱情就是爱情,对于所有崇尚爱情的人来说,爱情是什么?这里可能会加上各种各样的约定条件,比如说物质基础,比如说精神追求等等,这些约束条件渐渐的成为了人们所向往的爱情的主流的时候,我们看到的爱情还会是爱情吗?
亚历山大跟黛安的爱情走了多久,这里每一个观众都会知道,他们中间相隔了太多无法逾越的障碍,每一次当两个人开始互生好感的时候,这样的障碍就如同压在心里的石头那样变得沉重起来,每一道障碍似乎都阻隔了两个人的爱情的进步,但对于创作者来说,这或许是两个人互相认识彼此的基础,或许两个人会因此变得更加出众,最终经过了重重考验的两个人的爱情会更加稳固。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久经考验的爱情还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爱情吗?爱情就是爱情,它是一种情感,它的产生在于两个人的相信,然而久经考验的时候,两个人之间是不会相信的,这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因为不会相信,所以才想用各种各样的考验来佐证自己的判断,考验的结果很重要,因为这种结果最终促成的是一个人的坚定不移,然而经历了考验的那个人呢?对于他来说,这是否是公平的,这是否是他想要的,当他被人怀疑却只能通过完成考验来证明自己的时候,他会不会对于这段感情有所怀疑。
我们之所以建立怀疑论的基础就是这种怀疑无法抹去,当这种怀疑产生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什么?一方不断地设置障碍来让另一方努力的证明自己,另一方不断的完成闯关来证明自己对于一方的爱,这种形式的爱情真的是爱情吗?或许没有任何人能回答,我们期待的爱情是什么模样不会有人知道,但是我们期待的爱情或许真的不是这样的。
信任是基础,如果没有了这个基础,那么爱情就无从谈起,因为没有了这个基础,所以有人才会执拗于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必定是让他自己可以接受的,但是对于对方来说还是同样可以接受的吗?这里就要画上一个问号了。
久经考验归根结底来源于我们的不信任,既然不信任,那么这段爱情的纯洁性就没有了,没有了纯洁性的爱情一开始就错放了位置。我们总是期待美好的爱情,但是却总有人为了一己之利将这种美好彻底的破坏,且美名其曰这就是爱情,我们真的了解爱情吗?
当然,《缩水情人梦》可能并不是跟我们分享这些,但是对于每一个期待爱情的人来说,信任是重要的,且是不需要考验的,一旦需要考验,那么你心中的信任就已经被破坏,那样的话,结果还重要吗?
……你好,再见
《缩水情人梦》观后感(篇六)
讲述美丽性感的律师戴安和“侏儒”男主亚历山大机缘巧合下相识,最后两人破除重重障碍走到一起的唯美爱情故事。
故事开头是一位离异女强人戴安突然接到一位陌生男人的电话,戴安把自己的手机忘记在餐厅,恰好被男主亚历山大捡到。电话中,男主用幽默风趣的话语使女主瞬间如沐春风,仿佛陷入爱河,女主感觉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白马王子,于是爽快答应亚历山大见面邀请。
虽然两人未曾谋面,戴安仍然领略了男主身上让她神魂颠倒的独特人格魅力。女主心中开始勾画白马王子的样子;憧憬爱情来临时美丽的场景。
戴安是一名专注于婚姻官司的律师,她和前夫布鲁诺共同经营一家律师所,只因前夫过于花心时常与委托人发生一些不正当男女关系,戴安因此而深恶痛绝选择与其离婚,不过两人因为业务关系经常来往。
当戴安满怀期待见到幽默风趣的男主是仅仅有1.36米的“侏儒”时,戴安非常惊讶和失望。 亚历山大看到了戴安的失望和尴尬,但是他却并没有觉得自卑窘迫,反而是主动提及自己的身高给戴安解围,开玩笑让她放松下来。
亚历山大最后武断决定两人下一步的神秘安排——跳伞。对于戴安来说是生命里头一遭,满刺激和新奇的体验让戴安久久难以忘怀。于是他们再次相约一起见面。
这回亚历山大带给戴安的浪漫与充实,去神秘的餐厅品尝美味佳肴,一边讲着笑话,一边做着鬼脸,两人欢声笑语中不仅增进了了解,而且感情也迅速升温。
两人在舞会彼此拥抱一起热情跳舞,时而拥抱互相深情注视;时而分开互相激情跳舞,爱情就是如此汹涌来到两人身边,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夹杂着欢声笑语,舞会结束之后,两人又度过浪漫的夜晚。
戴安自从机缘巧合结识亚历山大之后,每天都是笑容满面生活的很开心,即使是参加朋友聚会时,她都会自然而然独自欢笑起来,这是原来从未有过的生活体验,戴安逐渐意识到自己开始喜欢亚历山大,喜欢和他在一起恋爱的感觉。
戴安并没有公开两人间的关系,在于外人交往中她把这份感情偷偷隐藏起来,她不愿把“侏儒”的恋人介绍给朋友以及家人,其中有不乐意同时也夹杂着不敢的因素,她害怕被人嘲笑。
可是纸终究包不住火,两人偷偷约会还是被戴安前夫发现,前夫为了报复,把这个消息散布出去,当朋友问及此事时,戴安表现的惊慌失措,像极了做错事的孩子一般,极力否认她正在谈恋爱。戴安向朋友解释两人之间的关系:“我也不知道我怎么了,在一起的时候,我很爱他;但,不在一起的时候,我想起他,我觉得很变态。我也有小女孩的梦想,我希望白马王子把我抱进他的城堡。”
戴安答应亚历山大见她的父母和朋友的请求,不过戴安并未向父母说明两人是情侣关系,反而是双方见面吃饭时,亚历山大“侏儒”个子引来他人的嘲笑时,戴安忍受不住外人这般冷嘲热讽,她趁亚历山大去付账的时候,走到那桌人的面前训斥一顿作为反击。
当戴安的母亲得知一起和她吃饭的“侏儒”即将成为女儿的男朋友时,差点开车在马路上发生车祸,她母亲一时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所以极力反对女儿和亚历山大在一起,种种因素让戴安开始反思两人是否真的适合。
戴安为亚历山大购买衣服时,因为亚历山大的身材过于矮小,所以她就对老板谎称为自己的儿子买衣服,并且按照老板儿子身高买还是同款。
他们某次约会时, 恰巧与这对母子偶遇, 对方问她,“这毛衣,你儿子穿着合适吗?”而此时,亚历山大正好走过来。可想而知有多尴尬。后来黛安问他,你生气吗?亚历山大回答:“气什么?我生来就是如此。如果我是由高变矮,也许会生气。你会生气你是金发吗?”
当亚历山大问“我们还能不能继续”时,戴安承认深深爱上了他,与他在一起的时候感觉很快乐和温暖,同时每天都能学到更多的东西,让她的世界变大了。然而她就是放不开自己,逃不脱别人异样的目光,无法逾越自己内心中的鸿沟,最终她选择了退却,逃离了亚历山大的家。
两人分手之后,亚历山大继续专注着他的工作,这也是转移痛苦的最好的方法;面对自己痛苦的抉择,戴安的日常生活中脸上再无笑容,夜深人静的时候再无法安然入睡,她开始怀念曾经与亚历山大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于是戴安发短信给他,但得到却是沉默的回复。
此时戴安已经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开始意识到亚历山大对于她非常重要。她向朋友哭诉自己的遭遇,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朋友却对她说,“你才是侏儒,情感上的侏儒,虽然身材正常,但你内心很矮小,情感也很小”。
在母亲的鼓舞下,戴安终于鼓起勇气寻找亚历山大,她以跳伞的方式飞往亚历山大所在的城市,降落在歌剧院之上,戴安轻轻跪在亚历山大面前,深情向他表白,诉说心中的悔意还有浓浓爱意,最终两人紧紧拥抱一起,激情拥吻,戴安成功挽回属于自己的爱情。
电影在最后告诉我们戴安和亚历山大实际是相爱的,只是因为戴安自己是情感上的侏儒,太在意外人对她的看法,太在意他人的评论,这实际禁锢了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几乎要断送这份美好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