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部探讨生命、爱情和自由的哲学小说。小说通过主人公们的命运交错,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轻盈。作者深刻地揭示了生命的可贵和脆弱,以及人们对于自由和爱情的追求。这部作品引人深思,令人反思生命的真谛。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一)
终于读到你,论原生家庭和生活环境对人生观和爱情观的重要影响,这种影响极可能存在于人的一生。
超羡慕一辈子一次就能相伴到老的爱情,也知道有些不安全感背叛和放弃可能是意志无法控制的,人生这事好复杂好沉重。
mark书里一句话:生命中有太多事,看似轻如鸿毛,却让人难以承受......
2016-7-2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二)
很久没有看过这么让人陷入思考的书了。把哲学写成小说,通过托马斯,特蕾莎,萨宾哪,弗兰茨之间的故事,把作者本人的哲学观念,对人生,对世界,对社会,对自然的思考融入其中。振聋发聩。一路看下来, 不停发出,唉,怎么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模糊的想法跟观念用那么清晰,逻辑的话语完整表达出来。还有很多明明就在生活经常见到的事情,通过作者的视角,竟然有完全不同的体会,引人深思。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三)
在读完了这部小说几年后,对书中人物的印象反而更加深刻了,一扫刚读完时的阴郁和困惑,现在渐渐有了自己的感触,也就是在此刻躺在床上突然想起了这部小说,似乎有了新的体验。
由于自身的经历,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生活是很轻松的,不需要顾及他人的感受,一个人的空间是很惬意的,如果在这个空间中再加入一个人就显得过于拥挤了,你的注意力总会被其所分散,你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四)
更年累月之后,始明白,生命中不能承受的并非那些我们所谓的厚重的责任,而是无论如何都没有一个人去在乎我们,像是一只迷路的小舟,在宽阔的水面游荡,却看不到岸边,像是漂浮在半空中失重的人,是无所附庸的。
托马斯的生命是轻,特丽莎的生命则是重,但最终他们都找到了一条贴近大地又可仰望星空的路,想必是中庸之道,那些重是生命的质感,是生命的意义,亦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五)
看到三分之二处掩卷了。不是不喜欢,而是一直想参悟这本书要传达的思想,好好写一篇书评,自己的书评。那么一部闻名于世的书,一定是有很多书评的,因为想自己悟、自己写,但因对深刻和与众不同有所贪婪而又感无从下手,所以读到三分之二处停了下来,也一直控制自己不去看别人的书评,浑噩中日复一日以升斗小民的繁杂俗务为由,一直拖延至今。
也许它并无什么深刻?也许事事皆深刻?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六)
现代抽水马桶从地上升起,象一朵朵洁白的水白合。建筑师尽其所能使人的身体忘记自己的微不足道,使人不去在意自己肠中的废物,让水箱里的水将其冲入地下水道。尽管废水管道的触须已深入我们的房屋,但它们小心翼翼避开了人们的视线。于是,我们很高兴自己对这些看不见的大粪的威尼斯水城一无所知,这大粪的水城就在我们的浴室、卧室、舞厅,甚至国会大厦的底下。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七)
当事物以点、线、面的方式存在于物理时空之中,并呈绝对的圆形的螺旋运动时,该事物已然消亡。轮回往复正是对“永恒”的背叛。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正是“平日断裂处的历史呈现”,是对日常生活的背叛,是对日前积累的抛弃。是强迫经验存在于心理时空之中的手段,以回忆、文字等的方式存在,“变得比一片鸿毛还轻”,这是时间——平静的深渊........特蕾莎追求一种特殊性,讨厌一体化的共性的东西。萨比娜讨厌媚俗,追求生命之轻——对“重”的背叛。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八)
我觉得大部分人包括我其实是一只在追逐生命之轻和生命之重之间飞舞的蝴蝶,长期的牧歌生活只会让人厌倦,没有选择,重复的生活只会让人感到一段时间的兴奋,然后人们又会去怀念选择,然后又怀念重复,周而复始。但是人们总会找到一种平衡,要么是长期的飞在中间,要么是努力的上下翻飞,没有人可以一直活在极端的生命之轻和之重中。而幸福只不过是我们刚好转换过平衡点的一瞬间感到的幻觉而已。因为长期的不幸福,主角才在转换到重之后感到了长期的幸福,如果是一个不如主角极端的人,幸福也会更短暂和频繁,但是正因为幸福是自我的幻觉,所以大家其实都一样的幸福亦或不幸。以上是个人观点,欢迎讨论。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九)
一开始读的很难受,前几十页几乎每一章节都要反反复复的读。等熬过这个适应阶段之后,一下子就沉入进去了。刚开始还觉得是普通的感情故事,如果仅限于此的话这本书就不必要有这么高的历史地位了。等到书开始写到苏联入侵捷克,女主通过捷克总统的窘态和被羞辱的场景想到了自己,想到了母亲,这时候才慢慢摸索出了另一条线——力量之间的抗衡和拉扯。战乱之中在街头巷尾闲逛的女主好像是风雨里被卷起来来的叶子等待落地,又是一幕大时代下的风雨飘摇。书里的故事已经记得没那么清楚了,觉得密密麻麻的字讲的全是两人之间的情感博弈,三人力量的“犬牙交错”,人表达自己的虚与委蛇。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十)
米兰昆德拉应该是我阅读其作品最多的外国作家之一:生活在别处,玩笑,小说的艺术,不能承受之轻等……阅人解世有透视的目力, 在小说里裹挟哲学思辨,投射在作品人物身上就有嘲讽之泪笑。今天闻悉去世,一杰出而有趣的灵魂从此与我们告别。
活着未必值得庆幸,所以死亡也未必需要哀悼,尤其对昆德拉这样一个有趣的生命。前期歌星李玟走了,同为抑郁症患者的崔永元表示理解并向往……那么我自己将来会以什么方式离开这个世界?其实我一直倾向于某天自行终结而不是老迈寿终——偶一想及上帝面前还有这样一种主动的可能性,就觉得对当下一切仍可持一份人间兴味和活着的耐心。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十一)
升大三的暑假,想考研,父母不让,以前总觉得活的很自由,但是到了该自己真正做决定的时候却处处受阻,坚信存在主义哲学所持的观点,人的自由表现在选择和行动两个方面,而我是个没有自由的人,陷入了迷茫期,甚至自己也动摇了,不然就这样庸庸碌碌一辈子吧,我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在哪里,也不想再找了。后来遇到了这本书,在悲凉的基调中过了半个月,思考到底该选择轻还是重,如果选择了轻,放弃考研,我这辈子可能都会后悔,如果选择了重,过程虽然坚信但我相信对生活对未来的热爱能够支持我走下去。我坚定地对父母说决定考研,并且用各种理由说服了他们,当重新背负生活的重量时,我感觉斗志满满,仿佛一下子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和方向,我想,我不需要这本书了。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十二)
生命轻或重,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说它轻,可是无数人都为了活着倾尽全力,甚至苟延残喘于世;说它重,可是"einmal ist keinmal",只能活一次,那就和根本没活过一样。如此短暂易逝的生命,又谈何重?生命如此短暂,我们到底应采用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它?是纵情享乐,怎么开心怎么来?还是让它活出世俗意义上的价值,拼尽全力获得财富名声以及尊敬?我想这两种生命形态都有其价值,也都值得尊敬。每个人都不一样,又何必要求活出一样的生命?但是,当我身处生命之中,开始思索自己的生命走向时,这两个极端却又像两个相互对抗的磁铁,将我向两端拉去。世人都懂得两种极端不可取,可问题是如何达到平衡,又应当更偏向哪边?轻与重,应当如何选择?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十三)
重新捡起kin小dle真的令人开心,代表情绪回到比较平稳的状态,毕竟往后不确定的事情太多,好好珍惜当下的一点宁静。 惭愧地说,前后看了三个月,严重影响读书感受,有些对不起这部伟大的小说。作者对主角言行的分析和隐喻很多,行文也参杂不少哲学元素,从休闲阅读的角度未必可以轻易理解。观点有深奥的部分,整体其实非常有意思,启发读者思考,只是就像几年前读《百年孤独》一样,以我现在的人生阅历怕是仅仅懂个皮毛而已。用宏观的叙述表达历史洪流下的个体思想,我暂时未能对此产生强烈的共鸣。不过知乎的解读帮助梳理逻辑,链接放评论。 今天刚在电脑上安装pc版kindle方便同步,也在公司摸了会鱼,看了一丢丢科幻小说,回想一年前追《三体》的情景,怀念之余更想重读,期待以后读到与其媲美的作品。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十四)
文/书单来了丨2018-2-23
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本书的名字,但却不一定了解,生命中的“轻”和“重”到底意味着什么?
主人公托马斯婚姻失败后,自创了一套“灵肉分离”的外遇法则,来应对他众多的情妇。
即使是再次结婚之后,托马斯仍然没有断绝与老情人们的联系。
托马斯的风流成性,并不是他本性无可救药,他只是想让生命变得“轻”一点。
“轻”意味着,他可以逃避责任,放弃追求,即使是在爱情中,他也可以拒绝给出承诺。
但就像书名所说的那样,我们并不能承受这种生命之“轻”。
因为越是“轻”的生命,其实也就失去了追求和意义,最终孑然一身。
责任和负担虽然“重”,但往往也能让人感受到甜蜜与快乐。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十五)
读完后我仍觉得本书比较难懂,书中以托马斯、特蕾莎、萨比娜三人为主要叙事对象展开,对生命价值轻与重的思考。
托马斯、特蕾莎、萨比娜到底是不是真正的爱情?作者有他的思考,本书对这三人交往史有很多细节描写,但是放在传统精神价值的今天,这三人更像在为自己糜乱的私生活赋予意义与价值——尽管如此,托马斯、特蕾莎、萨比娜之间的“感情”很难让人理解,“肉”与“灵”好像是一对矛盾。
什么是生命之轻、什么是生命之重?本书并没有明确阐释,特蕾莎在饯行生命之重?萨比娜在饯行生命之轻?我不太理解。
本书最后的牧歌部分以特蕾莎与托马斯在乡村为一只瘸腿的临终的小狗卡列宁送别让人印象深刻。
整体而言本书不太好理解,它并没有很清晰的叙事线,中间又夹有作者的议论,显得很深奥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