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没有你的天堂》描述了一段深情的爱情故事,男主角因为意外失忆而忘记了女主角,但女主角却为了爱情不顾一切,努力寻找回忆。最终,男主角在女主角的陪伴下重新找回自我,两人共同走向幸福的未来。故事情节感人,展现了爱情的力量和坚持的重要性。
《没有你的天堂》读后感(一)
班在另一个世界写给玛利安的信,读来让人深深哀痛时间错乱,永生永世一双人,何日再重逢!
最亲爱的玛利安:
这不是梦。你拿在手上这些写满话语的纸张来自你充满爱意的丈夫。这封信是你收到的第一封也将是最后一封信。这是为了确保你不会因为一时的怒气而撕毁这封信,或以为这是你心灵虚构出的狂野幻想中的又一件小细节。我不知道这些话语有没有可能打动你,直达你戒备森严的灵魂深处。我也不知道你会不会读这封信,并且扑击凶在你封闭的心房外的东西。这样的尝试或许是完完全全荒谬可爱的,也或许你不会理解我想要的是什么。你会把这东西整个扔垃圾桶……
是的,我和你一样,当你从我的生命中被无情地连根拔起后,我再也找不到继续坚持下去的意义。我也拉上窗帘、锁上门,将自己完一围困在结局的高墙里。我想相信,我会找到力量克服那份失落,当我攀上那堵墙,翻越到墙的另一侧,我渴望那高贵的一刻。当我终于为了锻炼你所曾向往的那副身体开始上健身中心时,我欺骗自己,希望借由重返有人相伴的社会,能让我很快地找回自己的生活。而非只是先前时光的低微遥远的翻版。那感觉有如快乐童年的平淡记忆。很快,我就了解到这谎言的本质——一个已经死去的人,无法融入那些活生生、有气息的人们的社会生活。
《没有你的天堂》读后感(二)
曾经人类对生命的认知是六道轮回、极乐世界、地狱天堂,现在的人类开始设想平行宇宙。对于生与死的大胆设想,作者做到了,他设置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彼界”,在那里,离开生前世界的所有人共同生活,以不同的去世年份划分城市,没有货币,只有无穷无尽的时光,有人沉迷于生前的世界,无法释怀,有人尽情享受时间旅行。
这样的一个世界,因为一位结尾作家对爱人的突然离世无法释怀开枪自杀而徐徐展开。前面的十几章毫不相干的人交替出现,生前世界和彼界交错重合,作者对细节的把控很到位,随着深入,线索一点一点地呈现,逐渐编织出一个完整的故事。结尾作家本在彼界找不到他深爱的女人玛丽安,一切都那么困难,真相又如此扑朔迷离。结尾的必然性是我没有想到的,但却就是那样的说得通。
这个彼界存在,若我们在毫无征兆地情况下来到了彼界,我们会选择沉浸在生前影像中无法自拔,还是执着着等待生的世界的亲朋好友相继来会,又或者体悟了生命与情感的虚无,选择独属于自己的长眠世界,抑或是用不尽的时光探索极致的情感,更可以在彼界中用无限的生命完成生前的梦想。这是一本小说,可出现的千奇百怪的人不断地拷问着你的人性,质疑着你对生命的理解。
一直包着书套,才发现封皮是一个颠倒的世界,极其不喜欢这个中文译名,THE WORLD OF THE END,更配得上这本书。
《没有你的天堂》读后感(三)
请原谅一个吃货的阅读境界。
读完这个故事,我觉得它太像一道诱人的大餐了。
丰盛,够味儿。
如果你就好一口悬疑味儿,那破解男主家族命运的疑案,是你的不二之选。接连而至的意外,是真意外,还是有人设计的阴谋?
如果你必点的是爱情这道菜,那男主跨越阴阳两界,不屈于时间、际遇、生死,只为追寻亡妻的经历,合你口味吗?
如果你属于深沉型的,是不是可以仿效孔老夫子的“未知生,焉知死”,来一场关于“未知死,焉知生”的哲思?
虽然书中的元素很多,但绝不是一盘杂拌,作者显然是架构剧情的高手。在人世之外,他设置了另一个平行的世界,称为“彼界”,那是人死后将要去往的地方。在那个世界,除了发达的科技是人世不可比拟的之外,其余种种,都有人世的影子,彼界亦此界。彼界的人,有同样的爱恨、同样的忧喜,甚至,还有类似的疾病,如果在彼界仍觉得活得很纠结,还可以选择永眠,彻底消失于彼界。(真是一个相当“人性化”的天堂……)今世未解的仇与恨,未了的情与缘,到了彼界,依然会延续。
这个故事有很多条线,但作者牛就牛在,线虽多,各种齐头并进、各种纠缠打结,他却能掌控自如,翻飞自然,所以虽然书中人物多,情节穿插多,但丝毫不会觉得凌乱,读来时时有惊喜。
书中虽然讲述的是死以及发生在死后世界的故事,有些悲怆意味,但绝无阴郁之感,偶尔,作者还会穿插一点小幽默。如果将彼界的人(也就是死去的人)的日常活动与仍行走世间的生者的日常行为做一个同步对照,你会发觉,生与死,其实就像一张环环相扣的拼图。生命的困境与窘迫,人类无法躲避的命运,以及面对绝望境遇的坦然,不仅仅是一个故事。
《没有你的天堂》读后感(四)
《没有你的天堂》是一本外国文学,小说以主人公本为主线,写了妻子玛丽安死后,他为了能与妻子再次相逢,自杀来到“彼界”寻找妻子。出乎预料的是,他寻遍彼界,甚至发动家族成员,找到私人侦探,也没有妻子的消息。而在“此界”,一个和妻子同名长得也一模一样的玛丽安,在和另一个男人网恋。本是爱妻子的,他认为妻子也是爱他的。为什么找不到妻子?难道玛丽安没有死,是为了摆脱本的爱?觉得本的爱过于沉重?一系列的问题出现在脑海中。
本的家人,他们的故事适时出现在情节中,冲击着读者的思考。此界和彼界的玛丽安的家人,成长故事也穿插其中,让故事有着千丝万缕的头绪,读者的思考无法猜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这越发让人有读下去的愿望——什么原因?到底怎么回事?玛丽安哪里去了,存在于此界的玛丽安怎么能把原来的生活来一个彻底的颠覆?本的痴情最终的结果会如何?太多的疑问,太多的头绪,就这样读着这个故事,一直读到最后,神秘的面纱终于揭开了,原来玛丽安是双胞胎啊!原来死掉的玛丽安是爱着本的,因为太爱了,所以她陷入了回忆是世界,走不出来。即使真实的本来到身边,也改变不了她的情感思维。还好,当她看到本开枪自杀的录影带后,她的表情不再是茫然,傻笑不见了,结尾让人回味。
很喜欢这样的故事,曲折、迂回,读起来有荡气回肠之感。平铺直叙在这里是没有市场的,这样的故事才有味道。
读这本书,有一种感觉,那就是人生无论在此界还是彼界,爱、亲情、嫉妒、恨、利益等都存在于我们身边。人生走完了,但在另一个世界里,你将继续你的人生。生生循环往复,所以,无论在哪里,千万别让爱枯竭,爱的能力是永生存在的前提。没有了爱,那么活着,活着死掉后的世界里,都是可怜的。
我们没有办法独自生存,在你的身边永远存在一些人,此生,他们陪你走过,来世,他们会变成不同的事物,继续存在你的周围,所以善待身边的所有人吧。
作者能写出如此深刻的小说,来阐述人生,真的很了不起的。用故事告诉读者,人生如此。
《没有你的天堂》读后感(五)
恐怕没有比“脑洞大开”再贴切的词能更恰当的形容此刻我的心情了,继《盗梦空间》和《星际穿越》之后,这是最近的一个颠覆时空令我百转千回思量的作品。
爱,是一种很难量化的情感。也正是因此,古往今来中外多有相关的不朽名著,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从正传史诗到穿越灵异,毫无意外都会有大量曲折离奇的感情纠葛,本书也不例外。《没有你的天堂》以“爱”的追寻作为线索,在生前死后的各个区块间穿针引线,讲述了诸多原本看似互不相干实则暗自融汇的人物的情感故事,描摹了一副“爱的众生相”,它集合了科幻、悬疑、爱情等多维写作手法,带我再一次体验了《人鬼情未了》般隽永深邃的超时空爱恋。
玛丽安离奇的死似乎引发了一场蝴蝶效应,围绕在玛丽安周围的人际关系网越张越大、牵连者众,看来即使是才华洋溢的“结局作家”本·门德尔松这一次也无法安然的“收拾善后”了。当命运的齿轮将玛丽安推向离奇的摩天轮,他不得不面对这个戛然而止的残酷结局,并用最凄美的方式以自己的生命作为最终的陪葬。来到“死后世界”的本未能如愿找到玛丽安,在这荒谬怪异而又浩瀚无际的国度里,本在追逐玛丽安足迹的“旅途”上邂逅了离开人世的逝者们各自的第二人生,并得知了更多他所不知道的事实,也产生了更多的困惑。在一桩桩离奇的故事中,疑团逐渐显露渊源,却又越滚越大,是生还是死?是聚还是散?玛丽安究竟在哪里?人们的前世今生又有着怎样的因果报应?当所有人的人生际遇再次相逢,事实的真相的确是令人大跌眼镜!这也是本书悬疑制造最为成功的地方。
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想象力足够丰富,能够制造出这样一个富有感召力而又令人欲拒还迎的世界,以至于合上书我还有点疑惑,究竟人死后是否真的有一个这样奇异的世界?如若真的有,在延续固有的“幸福生活”与创造“崭新的世界”之间,人们又会如何做出抉择?
《没有你的天堂》读后感(六)
《找不到你的天堂》尤如《苏西的世界》般跨越生死彼界。媲美《时间旅行者的妻子》绝美的爱情故事。更有理查得·麦特森经典名作《美梦成真》的影子。这本书在以色列创下销售奇迹,小说巧妙融合了奇幻、爱情和推理元素,同时也扣问关于人世、关于存在的终极命题。
男主班是才华横溢的“结局作家”,旦凡收不了尾的电影剧本、小说、诗篇,甚至遗嘱,只要交到他手上,都能画下完满句点。在一场离奇意外带走他挚爱的妻子玛莉安的生命后,他感到他的爱情被迫凄凉收场,于是,为了改写这令人难以接受的残局,陷入悲伤绝境的班采取了极端手段——举枪自杀。
但当班如愿地来到死后世界,那是个广阔无际却井然有序的“彼界”。到了这里,每个人都会配戴一副如遥控器般的“神机环”,上面有六个按钮,分别能用来决定你想处于什么气候环境、选择你偏好的睡眠型态、吸收新资讯,或与他人交换联络方式。而最让班喜悦的是,在彼界,人人都有一间自己的公寓,门牌是以住户的死亡日期时间做编号,还会明显标示住户的姓名缩写,这意味着他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找到玛莉安……
然后,他四处查访,却始终找不到到玛莉安曾到过彼界的蛛丝马迹。
难道,班不惜结束生命,仍无法扭转命运为他安排的结局?
作者贾夫拉将解开谜团的线索巧妙地散置在“生前”与“死后”两个世界,随主角班穿梭在不同时间区块探寻已故亡妻的脚步,起初看似毫无关联的角度逐渐汇流串接,终而揭露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真相……
很少有一部文学作品如此奇特却又让人确信不疑。贾夫拉笔下活灵活现的角色刻画,极具现实感的冥界细节,以及人世间种种奥妙的相互牵连,让读者面对了生命的窘迫、绝望与幽默,当然也包含了生命各种可能的终结。
故事开始将众多人物平铺直叙,而后笔峰一转令人惊叹般巧妙地将多条主线在最后串联到了一起,多角度多维时空的叙述方式,将两个世界交相辉映,在孤独寻爱的路上,挥洒出人性的光芒,照亮心灵万般无依的绝望,以最不可思议的结局,给班的人生,一个最最完美的句点——纵然,这种完美,或许不为世俗所认同。
世事难料,结局恸人,无论如何精心策划与安排,“结局”从来都不会如你所愿!
这部作品堪称奇作!勇夺以色列科幻文学最高殊荣盖菲奖,希伯来文学作品奖。
《没有你的天堂》读后感(七)
曾经看过不少非现实社会的书籍,人、鬼、仙、妖、魔等等,每个世界都有各自的生活秩序。在看到没有你的天堂的时候,我也曾想过这样的科幻小说会有怎样的传奇经历。即便自己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还是不由的被自己的思路所折服了。 在本书中,作者描绘了一副你不曾想过的世界,那是死亡后的世界。
现在我们常常见到一句话说: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相对于现世来说,那么彼界就是人死亡后的世界了,任你有万种思维,千般能耐,你也无法在现世的时候知晓彼界的情况。书中男主本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作家,说特殊是因为他专门帮人家写影视剧或者小说的结局。他的妻子玛丽安意外去世,本沉痛万分,终于在他在朋友面前为自己画了完美的落幕,他决心自杀殉情,去另一个世界找玛丽安。人死之后究竟是怎样的?谁都没死过,谁都不知道。本在自杀后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可以称之为彼界。这个世界和现实的世界完全不一样,工作、住所、交通,每一样都得按照彼界的秩序运行。有人茫然,有人迷失,但是本心里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一定要找到妻子玛丽安。在漫长的寻找过程中,他遇到过执着等待的人,遇见了现世中有名的美女明星,还发现了一系列家族秘史,以及妻子“意外”的真相。这个善于写结局的作家却不曾想到相逢的时刻却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猜不中的结局让他也终于明白了一些事情。他说:“自从我执笔开始写作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不在乎结局如何。那对我没有意义。如果死亡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另一种的开始,那么人们又将如何选择呢?生或者死,又将成为一个问题。
书中涉及到了爱情、亲情,也在里面穿插了感情坚守的力量。比如画家成了植物人,而妻子贝西坚持不懈的守候,让他最终醒了过来。彼界的作为是一方面,现世的坚守让人感叹。读者在跟随本的寻找却一直找不到的寻寻觅觅中也一同感受到那份疑惑,那种期待。从人间到彼界,跨越生死炼狱,只为找到你。彼界的兜兜转转,各种时区穿梭,有着特殊使命的家族轮番登场。等到最后的时候你会发现,各种原本看似毫不相干的线索,最后汇成了意外的结局。此生彼界,都是天堂。
《没有你的天堂》读后感(八)
又一架飞机失联成为这几天的热门话题。看到有人说:“我希望自己在那架航班上,这样我就能知道发生了什么,总好过坐等一个等不到的结局。”这个提法很有意思,联系到这本《没有你的天堂》,可以想象出很多奇妙的事情。
最初还以为这本书是爱情小说,顶多是加上穿越、科幻等因素。细读之后才发现书中奥妙远不止这些,爱情故事里面掺杂悬疑的成分,每个涉及其中的人都有各自清晰的故事脉络,错综复杂结合在一起构成整个故事的因果,作者讲故事的能力太强大。
我特别喜欢男主角本的角色设定,他的职业是“结局作家”,专门帮人家写影视剧或者小说的结局。那些或悲伤或开放或有争议的结局证明了他的才华,他在小圈子内得到了业界认可,可是他一直隐姓埋名。这像是一个谶语,预示了他和妻子爱情故事的不可预见性;也像一个讽刺,在拟定了若干故事的结局之后,他万万想不到自己的结局会怎样。
妻子玛丽安意外去世,本决定自杀殉情。人死之后究竟是怎样的?谁都没死过,谁都不知道。作者在书中想象出一个“彼界”,死后的人在那里得到修复、重生。有些人会得“死后抑郁症”,因为他们以为死了就完结了,没想到还有另一番旅程要走。而本从来就是相信死并非完结,所以他一心想要在“彼界”找到妻子,跟她再续前缘。在漫长的寻找过程中,他发现了一系列家族秘史,以及妻子“意外”的真相。和妻子重逢的那一刻,却跟他想象的完全不一样。结局果然是猜不中的。
“我开始了解,我们比肩存在不是由现实决定的。我开始了解,如果回忆是你爱我的方式,我必须尊重你,也会以我自己的方式记得你。你也珍视你的回忆。为了放手,我需要这趟旅程的每一足印。我需要这全部的旅程,只为了失去你,然后在我内心重新找到你。”
死亡,往往被称之为救赎的一种方式,或谢罪,或殉情,或终结,一弹指,一闪烁,我们就能将自己抛进生命的邪恶甬道中。可是谁能肯定,救赎之光一定存在于甬道尽头呢?在CIS里,葛瑞森拿起坠楼死者的眼镜看了一眼说:“这是他杀。”警察问他为什么凭一个碎裂的眼镜就断定他杀。葛瑞森说:“一个胆小得要自杀的人,是没有勇气看着自己死的。”如果死亡那么难以直视,如果死亡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终结,你选择死,还是选择生?
没有结局。这是结局作家本面临的最大困惑。本书的英文书名是 the world of the end,直译就是“尽头的世界”。可是当你发现没有尽头,脚步要如何迈开?
这本小说如一瓶信息丰富的香水,前调是甜蜜的爱情,中调是浓郁的亲情,余调回味悠长,是整个人生。通过彼界中漫长的摸索和等待,本终于明白:“自从我执笔开始写作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不在乎结局如何。那对我没有意义。毕竟,是谁说每一段旅程,无论是真实或虚幻,都一定要指向一个目的地?有时我们只是渴望旅程本身,如此而已。实际上,我现在觉得,出发点才是真正关键,不是吗?正是那一点,让我们动身出发,向外探险,漫无目的闲游,那正和人生一样。”
动身出发,向外探险,漫无目的闲游。这样的过程本身才是我们苦苦追寻的意义。
《没有你的天堂》读后感(九)
这部感人至深的完美作品,不仅仅是一场场想象力的盛宴,也不仅仅是爱情、推理、冒险、科幻等多元素的荟萃之作,更是一部安慰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疗伤之作,也是惟愿可爱的“彼界”天使们“平安长乐的最美童话。
记得《甄嬛传》里面甄嬛怀胎四个月突然遭横祸小产,一直伤心郁结,端妃劝慰说:“孩子是娘的命根子,即使未出娘胎,那也是当心肝宝贝地疼着,你这样骤然失子,只怕是要伤心死了……”的确,孩子是父母的命根子,能够平安出生的只愿他们一生健康平安,而那些不幸夭折的却成为父母心中永远的缺憾,无法释怀……
在本书中,本和妻子玛丽安也曾失去过怀了不久的胎儿,之后两人都各自责备自己,虽恩爱依旧,心中失子的伤痕却犹在。来到“彼界”后,本却忽然遇到了自己那个没能出生却已经五岁的儿子亨利。
原来在“彼界”,那些没有机会像一般人类一样活过的,那些没能去经历人类世界生活的胚胎们,就是负责‘彼界’运作的人。他们来到这里时没有真正的名字,只好用编造的假名代称,就是一组数字,是依据他们抵达的顺序编号命名的,所以称为“编名人”,即“阿利亚人”。在“彼界”,每年都会多出一个阿利亚人的城市,给那些没能出生或在出生过程中死亡以及生下后立即死亡的胚胎和小婴儿住。不像我们,他们死后会继续成长变老,直到他们决定停在几岁,不再增加年龄……那是他们的特权,因为他们是没有机会活过的人。他们和人类的唯一不同之处就是,他们从未到过人类世界,但却是人类让他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我们创造了他们,而他们帮助我们经历我们死后的生活……
每个阿利亚人都能凭基因认出他们的六位血亲亲属。虽然说是遗传基因,但事实上,也可以说那是一种磁性。无论何时,一个阿利亚人只要接近那六位亲属中的任何一个,就能感应到一种无法解释的引力将他们拉过去。仿佛他们是靠磁场认识对方而非人类之间的接触。那种感应力也是阿利亚人的独有特权之一,这比验DNA更准确。而且当他们突然觉得爱意汹涌时,表达的方式会很有趣。所有的阿利亚人在遇到他们的父母或祖父母时,都有一种完全相同的固定反应,他们会紧抱着爸妈或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腿不放,高兴地大叫大喊,仿佛碰巧找到了独一无二的宝藏。
这些阿利亚人的故事听起来有点像机器人,甚至有点像身怀异能的修仙者,却有着普通人类的真情实感,只不过比我们多了些精彩绝妙的天赋。文中的叙述让读者看得颇为动容,更能让那些曾经痛失爱子的父母们略感安慰,希望真有一个“彼界”,让那些无缘尘世的孩子们能得到悉心的照料并茁壮成长。尤其是读到在亲人相见的感人时刻阿利亚人表现出的那种令人惊奇的纯真反应,令人印象最为深刻,也最为感动。
惟愿所有人世间天真无邪的天使们健康平安地成长,也愿可爱的“彼界”天使们快快乐乐点生活……
《没有你的天堂》读后感(十)
——评《没有你的天堂》
文/蓦烟如雪
这是一本寻爱之旅。
不似《苏西的世界》却媲美了《时间旅行者的妻子》,他从人间到彼界,跨越生死炼狱,只为找到你……因为对他而言,有玛丽安的地方就是天堂。
这书的开场就像“结局作家”先布下的结局,玛丽安在一年前就因意外丧生,而丈夫本为了庆祝妻子四十岁生日,他而广邀好友前来缅怀,这样的开篇让我想到了金岳霖,他为已故的林徽因也做过这样的事情,而不同的是本在众人看烟花秀的时候,就已用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像那块蛋糕的誓词“他们幸福地死去,直到永远……”。
我觉得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强盗新娘》中,写的这句话特别适合这个血腥的第一章,“每一个结局,都只是任意所至,因为,在你写下”全文完“之处,即是结局。一个句号,圆点的标点符号,一个静止的点,是纸上的一个小孔,你能把眼睛凑上去,并且看穿过去,看往另一边,往另一种事物开始之处。”
所以,这场自杀的结局只是另一个故事的绽开,主人公本跨越了生死,抵达了一个未知的“彼界”,“彼界”不存在病痛,也没有健康问题,语言同样专属性的选择,甚至这里废除了任何形式的货币,还只吃素食,最夸张的要属这个世界里所有的居民都是赤裸,因为他们认为裸体能降低暴力的发生率,这里建造成四度空间,交通工具只有一种五百个座位的多轮组大车,这里有满足你的娱乐休闲,还有神奇的神机环,它可以调制你的喜好,从白天到黑夜,从冷到热甚至是永眠。
可以说,贾夫拉的思维极具跳跃,他可以把散碎的内容丝丝缕缕地串联一起,让这本书里不仅有天马行空的自由、有生死相离的追随还有侦探式的推理挖掘,让这本书不因意外而单薄,不因悬念而窘迫,只会觉得这股怆然的悲伤跨过了生死,明白人世间,情情爱爱都会是另一番结局。
本原以为只有死能更容易找寻到玛丽安,何曾想这是另一个地域的追寻,他遇见了很多人,例如罗伯特、塞缪尔、马戴福波、安妮弗里德甚至自己的母亲和玛丽安的母亲,他在这些人物中,融汇了错综复杂的纠葛,甚至包括门德尔松家族诅咒到离奇的空中意外等等疑云。
在寻妻的路上,书中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亚当和沙哈尔虽然是亲密无间的兄弟,但是亚当是一个受虐的恋童癖,他在搂抱孩子的过程中,沙哈尔作为弟弟害怕哥哥因引诱未成年人而受审,他把被玛丽安从高处推了出去,玛丽安因此离开了人世。
很多事,出发点可能不是因为犯罪,而是因为爱,就像拉斐尔和贝西,画家差点成为了植物人,而贝西坚持不懈的守候,让他最终醒了过来。或许,人世的匆匆不是为了诀别,都是为了再遇见,哪怕阴阳之分。
我喜欢最后本写给玛丽安的信,喜欢那句,我没想过“彼界”会是这个样子,但和其他人相反,我相信它的存在。我知道如果你离开了,肯定是去了某处。即使那个地方什么都不是,我也宁可去那里和你在一起。
我想这部作品能勇夺了以色列幻想文学最高殊荣盖菲奖,并创下了惊人的销售记录,秘密就是它的幻想,它那忠贞不渝的爱情。
筱筱
2014年12月15日
《没有你的天堂》读后感(十一)
本书最后有一段话:实际上,我现在觉得,出发点才是真正关键,不是吗?正是那一点,让我们动身出发,向外探险,漫无目的的闲游,那正和人生一样。深为赞同,借用作为读后感的标题。
首次翻开这本书应该是在去年或是前年,以"结局"开篇,节奏很快,玛丽安坐摩天轮离奇死亡,十五个月后丈夫本邀请好友给妻子玛丽安办四十岁生日趴,好友科比找到艺术家科兰斯基要求画一幅玛丽安的肖像画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朋友被拒绝,艺术家不幸中风住院遇到死亡天使护士安,本在生日趴上举枪自杀为了去彼界寻找妻子。这是本界的终点,也是彼界的始点。
当时为什么没能继续读下去?是被彼界的秩序惊到了。彼界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身体没有伤痛和缺陷,语言没有障碍,没有金融系统,都躶体,只能吃素,按照死亡的时间来分区,每人都有一间公寓,交通是多轮组大车,休闲娱乐应有尽有。最后每人还有一个神机环,可以左右日夜、天气、睡眠,可以收听信息和打电话。也不新奇也不难接受,之所以没有继续读下去,可能是与以往彼界概念相差太大的缘故。
重新拾起来,只是把这本书当成了爱情故事,扉页上的话:从人间到彼界,跨越生死炼狱,只为找到你......有你的地方,就是天堂。读完后才发现,这不是简单的爱情故事,亦如上面所说:每一个结局,都只是任意所至...一个句号...是纸上的一个小孔:你能把眼睛凑上去,并且看穿过去,看往另一边,往另一种事物开始之处。
故事中的每个人都是有执念的,对于爱情的执念,对于亲情的执念,对于得失的执念,对于过去与未来的执念,有些人选择封闭自己抱紧过去,有的人选择放荡形骸享受当下,有的人无可奈何圈禁于未来。是执念导致的选择不同还是还是执念导致结果不同?
故事的主线当然是本与玛丽安,看的过程中一直带着疑问,玛丽安在哪里?玛丽安真的死了么?玛丽安有新欢了么?等等。最后玛丽安找到了,却没有期望中那么惊喜,玛丽安当然在彼岸,但是玛丽安也不在彼岸,她在自己的世界中,过去的美好回忆中,拒绝接受周围环境的改变,拒绝接受亲人的慰藉,拒绝接受爱人的呼唤。其实看完后觉得不应该有疑问,按照本的执着,肯定能找到玛丽安,即使故事结尾是玛丽安活在了自己的世界,毫无疑问,本也能执着的唤回玛丽安。
反倒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其他人其他事,让人印象深刻。
安,死亡天使,安乐死拨管人,由于一直被忽视,所以痛恨人类,开始想到的报复的方法就是使病痛中的人类康复,让他们继续去面对现实的折磨,后来沉迷于说服病患家属接收安乐死,从家属内心挣扎中获得快乐,立志在执行第100安乐死病人后退休。一个长期被现实折磨的人,偶尔现实给她抛出了点善意,却被她当做是讽刺与讥笑,拒之门外。等安终于鼓起勇气迈出第一步时,现实又收走了给出的善意。最终造成了约纳坦与玛丽安妹妹的天人相隔。一个悲剧引发了另外一个悲剧。求而不得,不是不得让人失望,可能正是鼓起勇气迈出的求这一步导致了心里的愤怒。
贝西,艺术家的妻子,在艺术家中风昏迷期间,内心挣扎,是应该接受安的劝说,为艺术家执行安乐死免除痛苦,还是应该一直陪伴悉心照顾,等待艺术家的苏醒?这个过程很痛苦,因为耐心在不停的消磨,开始的甜言蜜语变成了后来的恶语相向,还好,这个善良的老妇人坚持了下去,最后等来了丈夫的苏醒。贝西讨厌安,讨厌安的劝说让她在整个过程中有一丝丝的动摇,把丈夫从彼界带回来的手掌印记怪罪为安的蓄意捣乱,安被停职。坚守,往往很孤独,面对未知,也很恐惧,在这个过程中做出的任何决定,都应当被尊重被理解。
罗伯特,彼界唯一的一个坐轮椅的人,以善良的姿态出现,故事发展到后面却揭示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子。他强奸了立志成为修士的凯瑟琳,改变了凯瑟琳一生的命运。凯瑟琳生下了双胞胎玛丽安姐妹,由于经济压力,送走了玛丽安姐姐,留下了玛丽安妹妹。罗伯特被凯瑟琳枪杀,死后每天都在彼界入口装好人,不断讲述虚构的他与凯瑟琳的爱情故事,博取同情。凯瑟琳得到侦探马戴福波的帮助,在彼界隐姓埋名生活躲避罗伯特的报复。两个不同的故事版本,一个在故事开头讲述,一个在故事结束是讲述,带来的反差可想而知。是什么支撑他日复一日的守在入口处等待长达十年?又是什么支撑她抚养大留在身边的这个带有他印记的女儿?可能都是爱。他和她都有不健全的人格,他们的爱或多或少都是扭曲的。他的扭曲程度显而易见,她的扭曲程度则通过玛丽安妹妹看似成功的人生但是不幸福的婚姻才能窥见。
本的父母,父亲梅纳赫姆由于空难逝世,到达彼界后与同样在空难中逝世的邻座安妮弗里德生活在一起,母亲黛博拉五年后来到彼界,发现物是人非。安妮说他们在一起的原因很简单,要了解一个陌生人,再也没有比和他共度生命的最后几分钟更快捷的办法。在陌生的地方认出了对方,再也不觉得是陌生人,相爱是迟早的。在彼界,时间是无止境的,恋爱选择也是无止境的,每一段爱情都有终点,新恋情会接着出现。可是安妮没有想到的是,梅纳赫姆却隐瞒安妮,一次次以语言升级为借口偷偷到黛博拉的公寓,道歉、讨好、歇斯底里。黛博拉也失去了耐心,没有兴趣谈情说爱,而是出去玩、旅游、认识新朋友,享受自我。很讽刺,有人看似得到却没得到,有人看似失去了却决定主动放弃,有人明明失去却不甘心想要重新抢回来。 我愿意她(他)成为我的妻子(丈夫),从今天开始相互拥有、相互扶持,无论是好是坏、富裕或贫穷、疾病还是健康都彼此相爱、珍惜,直到死亡才能将我们分开。死亡确实已将我们分开。
阿利亚人,由未出生的胚胎死后到达彼界长成,拥有彼界的特权,负责彼界的建设,维护彼界的秩序。这是本书比较遗憾之处,逻辑上没有交代清楚,一个不谙世事的胚胎,如何能管理一个庞大的世界,让其井井有条的运作?想象中可能是,第一批阿利亚人来到这里,制定了一系列冷酷的规则,彼界都遵循这个规则运作。后来不断有人来到彼界,直系亲属可以收养年幼的阿利亚人,渐渐地,阿利亚人有了比较丰富的情感,在铁规之下,变得稍微有了人情,更懂得如何去维护这个世界。
阿利亚人其中一项职责就是管理家族森林。正是其中一位掘树人的玩忽职守,导致本·门德尔松家族的灭亡。追其根本原因,是掘树人的女朋友给了他太大压力,每次女朋友威胁他学习一项新技能,学不会就分手,掘树人就会努力去达成目标,期间的压力全部发泄到门德尔松家庭的家族树上,折断树枝伤害树干,导致门德尔松的成员一位接着一位丧命。在罪行被发现时,他问了一个问题:当一个男人举枪射杀另一个男人的同时,在那相同的一秒,一个掘树人折断了被害人的树枝,如此谁该负责?是扣动扳机的那个,还是折树枝的那个?这个不懂生命树含义的阿利亚人最后得到的惩罚出乎我的意料:判以生之刑。转而瞬间也就明朗了,彼岸的生刑之于本界的死刑,是一样的概念,最严酷的刑罚,一个是被死亡拒绝,一个是被生命拒绝,都是怀着恐惧,去到另外一个世界。
回到本最后给玛丽安写的信:我相信,再也没有比现在更适合的时候,探究事物的开头,而在那之前的导论,则是发掘动机的根源,以及为何故事的叙事者决定要从特定的这一点开始,而不是从另外一点。
现在是最好的时候,重新开始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