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辑的语法(插图第2版)》是一本关于剪辑技术的指南书籍,通过插图和文字详细介绍了剪辑的基本原理和技巧。作者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剪辑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剪辑来讲述一个故事。这本书适合所有对剪辑感兴趣的人阅读,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料。
《剪辑的语法(插图第2版)》读后感(一)
其实我感觉这本书整体真的很……基本了。
入门读吧,有图文讲解所以比较容易看懂。
但是如果已经入了门,花时间读这个我就感觉有点浪费时间了。
感觉本书的大半部都是常识性和凭感觉摸索的东西,有些小TIPS倒是合用。
当然,本书介绍也说了是入门的基础读物,所以,还是入门可看吧。
书末附的专业术语也可以拿来用一用,尤其在跟人解释的时候。
《剪辑的语法(插图第2版)》读后感(二)
《剪辑的语法》,读此书的愿意是想学习,如何去剪辑的基本功。翻开此书,不同于其他剪辑的书籍,基本上都是艺术理论。此书有大量的截图,可以说是图文并茂。
此书的第二章,与作者的另一本书《镜头的语法》有点重复,也有些新的知识点。算是对《镜头的语法》作总结与补充。再次强调了,轴线运动、30度规则、动作连贯、对话连贯等等最基本的原则,拍摄时候一定要遵守,否者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剪辑师也无能为力。
同时此书,强调了剪辑师,必须熟悉所有镜头,做到“去粗取精”,可以重新安排整个场景的顺序,按照与剧本愿意略微不同的方式,重新组织故事。导演和制片,之所以请用你,是因为你是讲故事的高手,而不仅仅是一个会拼接的猴子。在最后的章节里,作者有重申了此观点,(工具与技巧)不管你在实际剪辑中用的是什么软件,需要的是你创造力。这些观点,有点相见恨晚,毕竟本人也有此番的血泪经验,入行搞电影后期的时候,十分重视软件操作,到后来是逐渐忘记如何操作,转为学习美术、培养美感。早点看到就好了。
此书的精华之处,本人觉得是,剪辑的时间及原因 与 剪辑师的基本练习(算然合起来,只有三十几页纸),但写的很透彻,里面强调的好剪辑6要素,信息、动机、镜头构图、摄影机角度、连贯、声音,都贯穿了整本书,做到环环相扣。剪辑的时候,要问自己问题(希望观众看到什么,观众不能看到什么,自己希望观众看到什么),调动观众的情绪和思维。使观众参与到故事,不断思考,从而对整个影片产生兴趣。剪辑并没有对与错,所以每次剪辑都要有充足的理由。
书中用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来讲解一些实践准则,这可能对新手(主要觉得是学生),有点帮助,有点似应试教育让你记住。但如果结合了剪辑的6要素,才会看得懂这些准则。同时看这些准则,有好几个,本人还是看不懂。感觉没有《镜头的语法》翻译得好,有些语句生硬,甚至不通顺。这些准则,如果对熟手来说,可能看看,操作一遍,就当是练习。
如果做为入门的书籍,还算可以的。
《剪辑的语法(插图第2版)》读后感(三)
这本书里提到了很多关于剪辑的基本技巧规律和经验。总的规则,就是尽量让观众相信他眼睛看到的和耳朵听到的所有的一切,让观众能够顺畅的进入故事,相信故事。 电影制作的前期工序中,音乐制作、摄影、演员等等方面把电影相关的素材全部准备完毕,剪辑师作为大厨对这些素材进行制作,然后才能把最终的产品提供给观众享用。剪辑师是最终作品呈现的。 关于“影像”的剪辑 电影是视听艺术,观众在摄影师的带领下,看摄像镜头展示给观众的那些画面。 但如果想让观众沉浸到电影所描述的情境和故事里,想要让观众潜意识的相信他所看到的一切。那么,剪辑师在对影像素材进行剪辑的时候,就需要帮观众构建虚拟空间。 书中介绍了很多关于构建虚拟空间的技巧,让观众潜意识的就能知道自己是位于一个什么位置?角色和景象位于一个什么位置?然后观众是以一个什么样的视角在围观这个故事。 剪辑师通过各种技巧,比如拍摄时的虚拟线,180度法则,30度法则等等……把零碎的影像片段剪辑在一起,让观众的虚拟视觉保持连续。而且要让观众适应镜头作为自己的眼睛,确保画面流畅,符合人类的用眼习惯。书中反复强调,不能让观众的眼睛产生跳切、画面中断、角度矛盾……一旦让观众出现视觉上的不适,观众就会脱离故事而去思索,刚才自己看到了什么、发生了技术上的问题,还是有什么特殊的需要注意的地方,而观众一旦脱离了故事,想再让他沉浸的故事里,就会非常困难。 同时,剪辑师还要帮助观众去熟悉角色,熟悉场景,所以也会有远景,超大远景,特写超大特写,这种镜头的区分,用以让观众去熟知他所需要面对的场景和角色。 关于“音轨”剪辑 既然电影是视听艺术,那么观众在看的同时出于生理需求,也需要听到对应的声音。那么音轨数据可以用人物的自然声,也可以用配乐,当然也可以用旁白。不同的音轨有不同的作用,可以用声音数据提示观众,当前的影响是谁的视觉。 比如《人生大事》开头,小文奔跑的时候摇晃的镜头,代表的这是小文的眼睛看到的一切,如果这个时候音轨数据是小文奔跑的喘息声,那么观众就会自然而然的把自己代入到小文的视觉中。 不过,声音数据和影像数据必须严格匹配,一旦出现错位,也立刻会打断观众的沉浸感。 有很多导演喜欢用配乐来督促观众进入当下的场景。比如,在人物奔跑时,非常紧急促的配乐。在人物思索时,会根据人物的情感使用哀婉的或者欢快的或者低沉的配乐。主要目的都是诱导观众进入角色情绪。 一些剪辑艺术 剪辑师在尽量把场景剪辑为适应观众的生理用眼需求的基础上,当然也可以利用观众的生理习惯来产生更多的影视效果。 比如,如果镜头中有运动的物体,观众潜意识会对这些物体的运动进行预判。那么剪辑时就可以利用观众的预判来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说从楼上丢下一只球,观众的预判是球往下落,落地后弹起,那么剪辑师的上一个镜头是角色,把球从楼上丢下,省略中间坠落的镜头,下一个镜头如果是球落地并弹起。那么这组镜头就是平平常常的,符合观众预设的一段情节。 如果省略坠落的过程后,紧接着的镜头是下面有一个人捂着头,同时发出哎呦的声音。即便观众没有看见球,正好砸在这个人的头上,观众也可以知道,球砸到人了。那么这个情景就是略超出了观众的预想,它将观众带入了一个新的情节发展。 如果,上一个镜头是有人从楼上丢下球,下一个镜头是楼下有人用手拿着球,并且球在手指上旋转。那这组镜头就超出了观众的预期,他带来的可能是惊奇或者欢乐的效果。 如果上一个镜头是有人从楼上丢下球,下一个镜头是地球被穿了一个透洞,有人刚好站在洞的出口处,然后一个球自这个人的脚底下又冲向天空。这就是科幻片或者奇幻片的剧情效果了。 剪辑师也可以利用镜头做特殊的剪辑让观众产生超出镜头所展示内容的联想。比如有名的剪辑手法叫做蒙太奇。 “Montage 蒙太奇 用一系列的镜头对在某段时间内发生的一件事或几件事进行快速剪切,常伴有音乐并用来暗示时间的流逝和事情的经过。” 在《叛逆者》里面,最后一集,当林楠笙意识到自己再也找不到朱怡贞时,他坐在教室里。镜头快速的用时间逆行的方法展示了林楠笙和朱怡贞,老顾、老纪、蓝小姐、左丘明的相识过程,bgm配的是哀婉的六月船歌,用以表达往事不可逆,过往种种唯有梦里相见,林楠笙只能向前走。 比如,还有一种剪辑手法,叫“叠化明喻”。 “两个镜头在当前场景或情节环境中可能没有任何共同点,但它们可以形成名誉关系蝶化,就是将两个不同的镜头融合在一起,在观众脑海中创造一种新的含义,直接无法融合两个不同镜头中的主体,这是观众无法理解导演深层次的文学意图”。 《重启之极海听雷》里面,吴邪将火柴一字排开,然后点燃了两根。镜头切到单独的火柴,和单独的吴邪沉思的面孔,然后就是将燃烧的火柴和烟雾,与吴邪的面孔重合,借以让观众领悟到,这是吴邪在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生命流逝。 还有有一种剪辑手法,就是把时间引入场景。比如,前后两组镜头,是不同时间里不同角色在同一个场景下的动作。在一些警匪片里,剪辑师经常会把警察和犯罪分子进入犯罪现场的场景,让观众看到二者同步行动。借以表达二者的思维方式的同步。 或者,更加艺高人胆大的导演,会将两条时间线中的所有镜头都纠缠剪辑,让观众以为两条故事线是同一时期的并行发展,只有到了最终场景,观众才意识到这两条故事线的时间是一前一后。比如,宁浩的《心花路放》。是我个人认为,时间限杂耍玩的非常精彩的一个电影。 最后 剪辑首先是一个技术活,作为剪辑师必须对空间和时间有着明确的认知。其次,剪辑师必然是需要与导演紧密沟通的,否则导演的一些表达是没有办法通过剪辑来实现的。最后所有的规则看上去很琐碎,但如果剪辑是经验丰富的话,它能够理解观众的习惯,那么其实各种规则是可以灵活运用,产生奇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