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云上的十八岁》这本书,我深受感动。故事表现了一个少年的成长历程,以及他与家人、朋友、爱人的关系。通过主人公的经历,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美好与脆弱,也看到了家庭的重要性。整个故事情感真挚,引人入胜,值得一读。
云上的十八岁读后感(一)
【共振书评周】《云上的十八岁》
十八岁的林君朗,开始了自己前往英国的游学之路。在飞机上度过了自己的十八岁生日,书名即出自这次旅途,《云上的十八岁》。
十八岁,一个青年步入成年人的世界,是浑浑噩噩还是随波逐流?不,林君朗选择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去思考,用行动去改变周围的世界。
本书文章选自林君朗的随笔,二十岁左右的年轻笔触稍显稚嫩,但是字里行间体现出的阳光、爱心、充满探究和抱负的行动让人赞叹不已。通过对英国、科索沃、欧洲、中美洲、非洲、亚洲的旅行学习,君朗勇敢坚强的挑战自己,持之以恒地实践自己的目标,深切的关怀周围的一切,励志让世界变得更好。
我们的人生随着我们花费多少努力而具有多少价值。法国文学家莫利亚克说。真真切切描述了君朗短短一生留下的美丽色彩。
云上的十八岁读后感(二)
拿到书翻看书页,读作者介绍时,才陡然发现作者林君郎已于2018年1月病逝。本书集结了林君朗从小到大曾登报的部分优秀作品,因此取名为《云上的十八岁》。
林君朗的年纪虽然永远停在了22岁,可是从本科留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开始,他就陆陆续续地记下了自己在外游历的点点滴滴。他的步伐从澳门开始,途径英国伦敦,到欧洲其他国家,中东,最远到了拉丁美洲和非洲,饶了地球一大圈,又回到亚洲。
显而易见,如果要游玩伦敦,林君朗无疑是个好导游。伦敦的景和人在他笔下跃然纸上,就连市集里的食物都显得那么鲜活。不禁让我这个老阿姨回忆起曾经初中的暑假抱着三毛、尤今的作品手不释卷的日子,哎,暴露年龄了!
也许林君朗从小的地理学习就特别突出,又或者是他大学专业的原因,我认为他的文章突显了他的人文情怀。他乐于且善于交朋友,在交往中打开心扉,挖掘人心最深处的快乐与隐忧,幸福与忧患,而且这种隐忧与忧患往往与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政治大环境有关。
我非常推荐中学生和大学生读一读这本书,也许我们大部分人不能像林君朗一样走遍五湖四海,但是我们可以借鉴他的心态:喜爱自己做的事情,让每一天都过得充实和有意义;友善待人,多多关注我们身处的社会和世界。
你在云上,你是云边的那颗星星!
云上的十八岁读后感(三)
十八岁能做什么?十八岁代表着成年,代表着即将进入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成人世界,即将开始真正认识这个世界。
林君朗,澳门的有志青年,十八岁开始了自己的游学之路。他在澳门完成了中学学业,开始到英国去读预科。他在飞机上度过了自己的十八岁生日,也在飞机上见证人性的善良,他写了篇文章《云上的十八岁》来纪念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林君朗得到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入学邀请,正式开始了他英国留学之路。在这期间,他开始了探索这个世界之旅。他游历世界各地,从巴拿马、尼泊尔到安哥拉、危地马拉,甚至还到过科索沃,见证了世界上奇奇怪怪的人,经历了奇奇怪怪的事,他在这些国家做志愿者服务时,把生活中的见闻点点滴滴记录了下来,把他对于世界的思考也原汁原味的叙述了出来,就有了这一本《云上十八岁》的全部内容。出于国际关系学学业的考虑,他的这些见闻的思考出发点也会更有远见,当然十八岁的思想还是稚嫩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中看到一个年轻人的理想,一个年轻人的追求。
这个世界有时又是残酷的。天妒英才,十八岁风华正茂的年纪,却于二十二岁戛然而止。但他作为一代优秀的年轻的代表,至少他有如此美妙的文字留在了这个世间。《云上的十八岁》,是对林君朗的纪念,也是一代青年人对于这个社会的无限向往,无限追求的记录,看着林君朗灿烂的人生,珍惜我们自己平淡的生活吧。
云上的十八岁读后感(四)
刚看见《云中的十八岁》只是当做一部游记看的,结果越是深入了解,越是感慨天妒英才,这样一个渴望改变社会,希望以自己的力量为世界做出贡献的人,却是英年早逝的,他的生命虽是短暂却是比很多人都要精彩的。
回想自己的18岁到22岁,每天都是大学校园生活,因为比较宅,所以几乎没有怎么离开过校园,宿舍与教室两点一线的生活。相比之下,作者的生活充实精彩了很多,他生于澳门,从小决定留学,并且一直为了这个目标而奋斗。于是他顺利的在英国学完预科,并且成功收到了伦敦政治经济大学国际关系科的入学试的邀请,考入了自己理想的大学。他说过在他的学校毕业有四种类型的毕业生,一是世界领袖、二是银行家、三是商人、四是有理想改变社会的人,而他想要成为改变社会的人,改变社会的不公。佩服于他的理想,感慨于他的经历,叹息于他的生命。
感谢作者的随笔,让我看见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丰富的世界。从英国的留学生活开始,作者展现了读书时的点点滴滴,也有实习中所看到的一切。一直好奇留学生活的,他的笔下,留学学习、实习的变得更加鲜活。他走过科索沃、欧洲、拉丁美洲、非洲、亚洲,大概只有一个简单的背包,便是可以闯荡这个世界的。他以他对于社会的关注点,走过了许许多多的城市,也在纸上留下了很多回忆,无论是文字还照片,都是他眼中精彩的世界,他的笔下更加注重的是人文方面的细节。
在科索沃,他看见的是战争之下,民族分裂的悲剧。原本和谐生活在同一片土地的人们,因为种族冲突,渐渐分裂。科索沃又是一个“新生国”,战争的冲击下,它又是百废待兴,社会秩序在重新建立,于是我们跟着作者的笔记,探索他们的人文,看见许多和平年代不曾看见的画面。
作者也曾走过欧洲多地,其实有时候很羡慕那些在欧洲留学的小伙伴,虽然远离家乡上学,远离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们,多多少少会有些孤单,但是他们的朋友圈总是格外的丰富的。因为欧盟之下,在欧洲各地旅游是一件相对而言更加容易的事情。提前做好攻略之后,一个背包感觉便能走遍欧洲了。作者主要是感受文明的旅程,探访古建筑,近距离展现文明的风采,其中也分享了旅行小tip,为感兴趣的人们在了解那些城市的同时,收获更多信息。
作者也曾走到拉丁美洲,他前往的是经常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这样的地区人们的生活又是另外一番场景。社会人文因为自然、传统的不同,也与其他地方并不相同,原本感觉遥远的危地马拉都变得静了些许。作者还前往了非洲,他的目的地与很多游记不同,他选择的是西非,感觉那里还是发展并不发达的地区,看到了不少传统与迷信的东西。而作者亚洲的目的也是同样与众不同的,他前往的是朝鲜、尼泊尔这样的国度,他们与其他亚洲的城市相比,其实是相对逊色一些的,但是那里的生活依旧是井井有条的,他们以自己的节奏适应这变化的世界,努力发展出自己的特色。
感谢作者留下的足迹,很遗憾,他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是他的绚丽是令人敬佩的。看他的笔记,感觉收获颇丰。
云上的十八岁读后感(五)
你的十八岁在干什么呢? 你知道自己一个人什么样的人吗? 你清楚自己当下的境遇吗? 这些问题看起来都十分深奥,一时间让人难以回答。而作者林君朗确是一个对于这些答案十分清晰的人。他像一个天生自带答案加持的人一般,目标明确的驶向自己的航向。 在这本《云上的十八岁》中他记录了自己探索世界的旅寻痕迹,在世界的角角落落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读完整本书也能够真正明白为什么他的父亲和他自己都认为他是一个友理想改变世界的人!
这位95后的作者林君朗以一种独特的出行方式(义工旅行,实习,考察)记录了自己的所见所闻,他的文笔细腻,表达真实,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痛点问题展现的淋漓尽致,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不够完美却温暖真实的世界的同时也展现了这一代年轻人敏锐的洞察力和洞悉社会及世界发展的国际视野。
他是一个资深的“沙发客”,他深入欧洲科索沃、美洲危地马拉、亚洲尼泊尔、西非海岸这些鲜少有人踏足的国家和地区,以自己的视角进行观察,把这些地区人们饱受战乱之苦的无奈,发展滞后的贫困景象,环境恶劣的生活悲惨之况真实的勾勒出来。他用自己的所见所闻把国际争议的痛点话题一一揭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得以让世界看到这些地区的人们真实的生存现状,把别样的风景和质朴人情展现出来。
那些我们年少时未曾实现的梦想,他都一一去实现去兑现了。尽管他很年轻,但他早已经胸怀宽广,去关心我们未曾关心到的人间疾苦。看似这本书是一本游记,但字里行间不乏作者对于国际形势的认知和温暖治愈的人心的鼓动。在尼泊尔时他一面进行调查,记录一些有用的数据,同时又不忘观察一些细微的风土人情。借由他的笔触尼泊尔的流浪动物的生活状态,尼泊尔人民的相处以及生活方式,以及整体的制度匮乏带来的负面作用以及生活的艰难困苦都犹如电影画面般呈现在每一位读者面前。 他伤感于战争带给人们的伤害,他悲痛于饥饿带给人们的折磨,他痛心于人们工作和收入的不对等以及贫富差距,有关人员的不作为在书里他都有涉及。
看他的文字其实很难想象他是一个如此年轻的笔者,他内心的那份大爱早已经在字里行间凸显出来,但天妒英才他都没能好好的继续欣赏这个世界,他那些未完成的梦想还在继续。 《云上的十八岁》是作者林君朗留给世界、家乡和亲人最后的礼物,尽管他的生命已经永远定格在22岁但是他的故事他的态度他的文字早已经大放异彩!
云上的十八岁读后感(六)
刚开始没打开书时,只单纯以为“云上的十八岁”是指作者心态十八岁,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斗志昂扬,毕竟这位是96年生的新生代。看见简介时,才知斯人已逝。阅读完全文后,我脑海只有臧克家的诗《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君朗学长为后者。
小小年纪就代表澳门远赴世界各国参加国际奥林匹克地理竞赛,以优异成绩考入英国大学,在世界各地实地研究当地政治经济局势,多次参加义工活动......
君朗学长短短二十二年人生,有着多少人几辈子也活不到的经历与成就。这些那些都在《云上的十八岁》书中详略描写,所以今天我想与大家一起思索的是——什么成就了林君朗?什么在林君朗背后支持着?
其实不难发现,百分之八十原因来自家庭,爷爷奶奶父母各个学识渊博,支持君朗对于人生的探索,愿意让之成为自由的灵魂。
“原生家庭”这个词,近几年,一直广受热议。不能一竿子打死说原生家庭决定一个人往后几十年的的人生,但至少原生家庭所带来的很多都一直伴随着孩子,或大或小,可能不会一直记挂在心头,但总有个时刻会让人突然想起,或是力量的源泉,或是底子里的惶恐害怕。
君朗学长上完一年预科后,担心自己未来,与父母打电话商量怎么办,其父母不像一般家长对孩子再三贬低,而是不断鼓励,叫他只管考虑感兴趣的科目,不用担心学费,教导他“学到知识就是最大的财富”。
说实话,多少家长能做到?哪怕事后还是支持,但第一反应还是觉得孩子花钱,怎么这么笨!
生活中,有太多太多孩子“出师未捷身先死”了,因为这世界上除了他自己,是没有人坚定站在他身旁,在他背后支持的,就连父母采取的都是打击教育。
新闻上时不时就出现小孩子跳楼自杀,不少人感慨现在孩子怎么都这么脆弱,因为一点小事就寻死觅活,心理承受能力怎么这么差?说个两句就跳墙,还打骂不得?要是自己孩子准教育的“乖乖”的。
说这些话的,不是自己过的太舒坦,十指不沾阳春水,就是没体味过真正的人生,整天只知道在网络,在键盘上指点江山。
孩子忽然出现异样,一去医院,发现抑郁了。哪有什么突然抑郁,都是日积月累罢了。
父母不经孩子同意,就将小朋友喜欢的玩具,零食,衣服,书籍送给亲戚邻居孩子,只为维护与他人的和睦关系。
不想考第一,没有清华北大的志愿,那就是废物,没出息...
打坏东西,主动承认错误,却还是遭遇一顿毒打。
夫妻关系不和谐,却怪罪给孩子,“要不是为了你,我早离了”。甚至离婚后还怪罪到“要不是你是女孩子,你爸也不会和我离婚”...
学什么理科,你那成绩还能见人?学文科!!!
做的再好,也没有夸奖,只叫孩子再优秀一点。
......
太多太多在家长眼中不值一提的,最后都变成压垮骡子的稻草。有人说:你打骂孩子,孩子不会停止爱你,但他会停止爱自己。
没有人是不怕死的,但若连死亡也不再畏惧,又正在曾在遭遇怎样的人生?
那么,我们如何自救——读书。
我在高中时,我们历史老师就说”寒门难出贵子“,这句话我一直记到现在,不仅因为自己是“寒门”,更是在不断成长的人生中越发懂得这句话的意义。
我们所看见的,都以为是电视剧上一事无成的富二代,啥也不干,一天到晚只知道花钱。但事实是,有钱人比你更努力,更知道怎么努力。
你在打游戏时,别人在努力刷题改变未来。你在刷剧时,别人在投资赚钱。你在网上和别人口水互喷时,别人下完钢琴课要去打高尔夫。你在愁着明天吃什么时,别人在时间中穿越云层周游世界。
“国名老公”王思聪活跃在各大社交平台,以花心花钱厉害为名。可事实真是这样吗?
王思聪从小就被送到国外接受良好教育,回国后拿着父亲给的“零花钱”,创立自己的投资公司,打造自己的游戏团队,进军直播行业,创业熊猫TV。成功与否另当别论,至少披着“富二代”头衔时,依旧默默努力着。
不读书,你的三观是你讨厌的人塑造的。不读书,你见过最远的风景就是人心。不读书,你以为眼前就是世界。
你要知道,拼爹这辈子已经不可能了,天道酬勤,相信的是自身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