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100字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1-26 06:15:16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4-11-26 06:15:16   小编:

读完《人间有味是清欢》,感受到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蕴含着无尽的快乐。作者以散文的形式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唤起读者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书中描绘的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情感真挚,给人以启发和思考。让人深刻领悟到,快乐源自于平凡生活中的感悟和体验。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第一篇

不像普通鸡汤总是教你怎么做人,更多的是于丹在阐述自己一生中所遇之境以及对自我和外界的一个理解,不愧是研究古诗词的,文笔很不错了。以为老学究文笔会古板。但是于丹的文笔让我感觉很有灵气,说她是少年得志过去带点文学天赋我也是信的。见过很多有名气的作家,且不论书的思想境界怎么样,文笔实在枯燥无味,没有阅读的欲望。于丹的文笔是吸引人的,思想也是符合大众。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第二篇

“苏词《浣溪沙》。我说我一时想不起,其并非苏词代表作,后期也不属历史著名文献。”书中提到的火山灰印象最深。2010年春,欧冠半决赛巴塞罗那惜败国际米兰两战,正是因为冰岛火山灰;而我印象更深的,则是体育迷对广电总局因(青海)玉树地震而颁布‘禁娱令’封杀本场比赛在内地直播信号的强烈意见:不都在讲足球是拼搏吗?什么时候变成娱乐了?

大赞!踏入这行以来,就没觉得足球是个娱乐.....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第三篇

人间有味是清欢。

想说点什么,片刻的思绪来不及记录。

全书分六个模块。

我记忆深刻的是关于时令,二十四节气。

我常常说,不是法定假日的节日通通都不算。

最近的假日是清明节。

我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节日的意义。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

我一直怀有深深的敬仰。

总说自己浅薄,终是读书太少。

思考许多,却找不到语言。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第四篇

旅游不仅是玩,也是一种体验,古人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就是拓展视野。

登山不仅是一种锻炼,也是一种对人生、自我的感悟,只有自身爬到山顶才能尽情的欣赏沿途的风景,才能感知山顶的风景得来不易,才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现在大家的旅游意识是强了,但大多还是走马观花,拍拍照,欣赏下风景,到此一游,登山就算索道要排非常长时间的队也不会选择徒步,那又如何体会到登山的真正意义呢?最多就是锻炼身体,可以向朋友炫耀去过很多地方。

现在很多人都觉得浮噪,那是因为一直都只是在社会环境中生活,为了钱财而活,不是为了自我人生而活,不问内心真正的渴望,反而被很多事物所束缚,被社会环境与假象所影响,胸襟变的狭小,内心变的浮躁,若可以花上一段时间真正的体验社会,环抱大自然,寻找真实的自我,必然有所得。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第五篇

读这本书,最喜欢的还是于丹对幸福的解读:”精神世界多元而包容,现实世界朴素而温暖;在职业之内有一份自信,在职业之外有一份从容“。

读这本书,萦绕在我脑海里不去的一个词,是温暖。

于丹老师,读你的文字能让我感到温暖,你知道吗?

特别是在现在这个我特别缺乏温暖的时候。这本书告诉了我,精神世界丰富的重要性。

简单说几个特别打动我的小故事之感悟

壹 生命中的成全与托付

那个关爱学生的王老师,是于丹上进的力量。我们呢?是否也有人曾经有过托付?有过人握着手说,你要加油?有过人镇重的说,你要幸福?

贰 我们与世界相处的方式

大雨后的改期,却不动摇美好的心情。

病房后的课堂,却觉得生活如此美好。

环境是客观的,但是心,能转境。

叁 有些爱要留给自己

那个七十岁依然优雅,穿着蝙蝠衫,唱着昆曲的周先生,她让人感到了贫穷和死亡都不能剥夺的优雅和高贵。

那个每天留给自己一小时在森林里听鸟伴花的皇后,她懂得让自己生命保鲜的秘密——一段与自己独处的时光。

肆 我什么都不怕,我带手电了

懂事之后,沧桑之前,我们敢一个人带上手电就奔赴大漠,这份勇气,能带领你走出人生每一个阶段的低迷。只有你像年轻时一样。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第六篇

知道于丹这个名字是通过电视百家讲坛,不过并没有认真看过她讲的内容,也没有读过她的文字。这次也是偶然看到了单位书架上的这本,才拜读的。

读罢全书,最深刻的感触就是语言华丽,辞藻丰富。这样的语言还是在上学期间,高中之前吧,语文考试有作文题的时候,自己内心喜欢的。近年来,自己写东西的时候往往词穷,甚至想不出两个以上的形容词,写不出三个以上的类似排比句,我想这也是因为内心缺乏触及灵魂、拨动心弦的事件,更是因为终日忙于奔波缺少发现情愫的眼睛和心灵。互联网信息时代带来的就是快餐式的文化,缺少潜心静气地创作和思考。

于丹教授钻研中国古典文化,思想深邃,涉猎广泛,人生经历也是丰富多彩。这本书应该算是她的部分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的集锦。我读书时的感受是部分章节鲜活生动,触动人心,比如在写家庭写姥姥与父亲的时候,让我热泪盈眶;但是有些章节也有拼凑篇幅的嫌疑,比如评说四时节庆的七夕节时,总觉得有些不入筋骨。当然这可能也是受到人生经历的限制,事事入微事事入心也是不太现实。

对我而言,此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人世间万事万物皆有道,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融合。发现这其中的丝丝缕缕千变万化,就要靠一颗心,而善于思考是人类最大的优势,这种优势让人类进步的更快,也走的更远。行万里路,阅人间美景无数,能够悟透大美而不言的自然中蕴藏着的大道,这就是智慧。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第七篇

《人间有味是清欢》是于丹对人生、文化、社会、生活的多方考量,是她首度自我剖析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的散文作品。

全书紧扣作者的自我成长经历,从生命、成长、幸福、闲情、行走、流年六个部分与我们分享了自己的人生。

书名“人间有味是清欢”出自苏轼的《浣溪沙》。

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如此,方能摒弃纷扰,静享清欢。

红尘滚滚,独自清欢。真正的清欢,在于拥有豁达的心态,淡泊的情怀,随遇而安的平和。少几分功利庸俗,多几分从容高雅;少几分虚伪世故,多几分坦诚率真。懂得取舍,学会感恩。

在《人间有味是清欢》一书中,于丹告诉我们:人生即使再忙碌,也要给生命留出一些闲适的时光,寻几许人间的清欢。

生命来来往往,来日并不方长。因此,懂得珍惜拥有的一切,感恩生命中所有的遇见,信守每一份诺言,拼尽心力活在当下,方能真正拥有,不留遗憾!在寻常平凡的日子里,寻找自己内心的那一方幸福。

人间有味是清欢,所有含蓄婉转、深沉内敛的事物,都只是为了更好地沉淀,洗尽铅华。如果有一天,当你踏遍岁月千山万水,尝遍世情风霜百味,依旧可以回到最初的明朗、清白,则为真正的朴素,真正的清欢。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第八篇

清欢,可以说是一种心境,是一种清雅恬适之乐。在现在物质横溢的社会上,大多数人都过着一种浮华,虚伪的生活。人们在金钱,物质里寻找欢乐,我们精神上的满足感已被我们所有的物质所衡量。

《人生有味是清欢》是本于丹写的散文集,文中,她讲述了她人生所发生的事,与她人生中所认识的人。她也讲述了她近年对于生活的感受与旅行感受。

我一般是不怎么喜欢读这种心灵鸡汤,但是于丹写的她对于生活的感受令我非同一般。她文中描写得都是一些很平常的事,但就是这些看似一般的杂碎小事最能令人感动。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开头王先生请她吃牛肉面的故事了。在那篇散文,王先生花了两天准备材料,做出了一碗充满心意的牛肉面。即使是牛肉面这么普通平常的东西,到了于丹笔下也充满了意义。或许,这一碗面没有外面餐厅做得好吃,但是这一碗面的价值就像人生许多事一样,它的价值不在于所用的材料,而是一个人在一件事所花费的心思与精力。

我们的幸福感不取决于我们有多少物质,金钱只能使我们不会不高兴,真正使我们高兴的或许就是一种清欢的日子。和朋友出去野营吃自己做得烧烤可能比用金钱买来的山珍海味更有味道,读着书,品味着普通,不怎么贵的茶,可能胜过喧闹的晚会上那些高档名茶。 而这,也就是清欢。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第九篇

再过两天就是中国最浓重的节日——春节了。而我从1月26日起至现在,已经整整二十多天没休息过了。每天上班路上所见:灯笼挂起来了,路上的人流和车流更多起来了,菜市场比平日更喧哗热闹了,迎春花市也摆起来了。这年味可是一日比一日浓了。但是,看着身边的繁华与热闹,感觉这一切竟都与自己无关一样,我为一份生计,不得不在这一年里最忙碌的时候,像一架上足了发条的机器一样不停地运转着。看看身外,望望自身,不由一份失意泛上心头。

所幸,无论日子如何琐屑忙碌,工作如何缺少盼头,我尚能在这无趣里保留了一点有趣。那就是一份源自生命深处的热爱——阅读。阅读是化解我此刻心灵迷惑与困顿的良药。当我一次次与美好文字相遇的时刻,生命深处就感觉丰盈踏实起来,生活里的琐屑与庸碌也变得云淡风轻。

在我感觉正疲累的时候,遇见一本好书,邂逅一些好文字,就像是一股柔柔清风,拂去心里的浮躁,洒下一身清凉,激发勇气去面对这个纷烦世界,与它温柔相处。

于丹老师的新书《人间有味是清欢》正是给了我这种感觉的一本书。在我最忙碌也疲躁的时刻,它及时来到了我身边,拂走了烦躁,重整欢喜与自在迎接新年。

“你可以忙,但不能乱。”是的,我虽然日日忙碌,但是8小时之外我依然读着欢喜的书,写着想写的文字,指导着女儿的作文。当我读完一本书,写出一些让人欢喜的文字,看到女儿的作文又进步了。凌晨时分,我还在灯下敲打着文字……还有事情值得我如此身心专注,浑然忘我,幸福就来了。

幸福那么简单,就看自己怎么看。我热爱生活,还有梦想,为梦想在行动。即使已人到中年,可我感到自己的心依然年轻。我在为梦想坚持,一点点在努力着。诚如于丹老师所传递给我们的那样,为梦想不放弃行动和努力的人,就是幸福的人。

一个人要获得幸福,不是要有多少物质,而是要有多少心灵的满足。过一些简慢生活,从容接纳这个纷繁的世界,把庸碌生活过出一种自己独有的滋味:不攀比,不流俗,不献媚,不偏激……始终不疾不徐,不卑不亢,从从容容,淡淡定定地与生活相谐共处。这是不是生活最高最美的幸福境界?

其实于丹老师这本书里所讲述的种种,都指向了这点:如何获得幸福和快乐心灵。只要每个人的心中品到了这人间的朴素有味,便都是幸福和快乐的啊。但这需要智慧,而这本书就是指引你过上一种智慧生活的。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第十篇

于丹的《人间有味是清欢》共分六个篇章,她从生命、幸福、成长、行走、闲情、流年来谈自己对人生的感受与感悟。而结合当下年轻人的实际情况和心态来看,前几篇阅读下来会不免觉得无奈、伤感、遗憾,而后几篇却让人倍感羡慕与满心期待。多少人不是在为了寻求自己认识下的幸福而努力着,例如每年几次的风光旅行,例如逢年过节揣鼓腰包荣誉归巢等,然而在追寻中等待着,等着等着就算了。当然,也有人将所有心思放在追求大的向往上,这样难免会疏忽当下的小幸福,错过身边的最真实,当意识到珍惜的必要时,或许都迟了,也才会真正懂得成长很痛。 整本书看下来,“幸福”和“成长”两大篇章最让我深有体会并自觉反思,尤其是结合自己最近看到的类似小新闻和热追剧的时候。 (一) “幸福”开篇前言便是作者对现今过度消费现象的看法与理解,让我不禁想起前不久备受热议的一则小新闻:90后女护士为图精致生活疯狂网贷。我就纳闷了,难道在现代生活中,消费数量多少、消费水平高低成为衡量人们身份地位、生存能力参考指数与评价标准了吗?为了不在众人面前低人一等,为了更有面子,奢侈消费、炫耀消费、超前消费,总之在过度消费中追求所谓的地位、成功甚至幸福,值得吗?有必要吗?也慢慢懂得该篇内容所渗透的幸福涵义。 放下浮躁,平心静气,细细品味。其实,生活处处藏幸福,并不需要豪华排场、精致配饰来映衬,只要我们珍惜时间,懂得享受点滴幸福,哪怕没有钱,我们也一样能将人生过得精致、生活过得优雅。 (二) 最近热播剧《小欢喜》中出现了最虐心的一幕,莫过于饰演陶虹女儿的英子跳海。 “我就是想要逃离你” “我配不上你给我的爱” “我没有做好你们的女儿,没有变成你们心里的样子” 三句话,便戳穿了致此的教育真相,也正如于丹所言――控制欲太强,将自己的未竟之志寄托在孩子身上,略过他们自身每一步成长过程的不快乐与不情愿,以致他们走向崩溃边缘。然而,作为父母在一味追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过程中,是否更该注重孩子心灵、自我、人格,从中发现他们独特闪光点,理性交流,和睦相处,携手进步,真正做到“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也曾在某本教育类书籍中摘录过这么一句话――“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是啊,作为父母首先更该花时间反省和提升自己,不仅仅只限于学习方面,还有社会、生活方面,得有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毕竟每个人都是独立的,谁都会在某一段时间离开谁,谁都该懂得自理生活中的一切,孩子也不例外!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第十一篇

春节假期的一个上午读完了这本书,最近没有码字,看于丹的文字更有了清新脱俗之感。

这本散文集记录了于丹的生命感悟,犹豫了一下,此处应写生活还是生命,还是选择写“生命”。因为生命是更为透彻的、更为深刻的、更为打动心扉的领悟。看到会心处,也会一笑,因为那些体验我似乎有过,只是在一瞬间,转瞬即逝。只有那些善于抓住这些灵感的人,才把这些感悟换成了文字,写下来,存到长久,让更多的人看到。

于丹记录的大多是日常小事,这些事我们每天都会遇到,但作者却能从这些琐事里提炼出精华,犹如炼金,那么多原始物料放进去,最后成品的就是那一丁点的金灿灿的金子。因为少、因为稀有,才更显得珍贵。她写了孩子、写了老人、写了朋友,还有许许多多的陌生人,这些平常小事却让她看出里面隐藏的金子。可能许多人如我一样,每天的经历,经历过就算了,看不到里面蕴含的各种的精华,只有慧质如心的人才能在日常的生活小事找到其不平凡的一面。

我想,于丹肯定是智慧的。这智慧不是她有多深的古典文学造诣,不是她有多高的学问,是她善于发现生活的闪光点,善于分享这些闪光点,她内心有一双眼睛。

今年的春天,让我印象格外深刻。在这之前的那么多春天,几乎毫无记忆,树枝泛青了、小草长叶了、花朵孕育花苞了……所有这些,如平常的所有日子一样,都被我忽略掉了,所以,春天在我眼里只是一个季节,没有带给我感动,也没有让我感触。因为我内心的眼睛始终没有张开,内心的眼睛从没有看过这世间的美。“从前慢”,慢也只是形式上的慢,内心从没有试图放慢脚步,没有睁开双眼,好好看看这世界,更没有留给自己一些时间,好好欣赏这世界。于丹在书中也有类似的感悟,她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国王娶了一位姑娘,这个姑娘只提出一个要求,每天下午要给她一个小时,她要外出。二十多年过去,王后依然貌美如当时的样子,国王不禁疑惑起来,偷偷跟着她出去,看她用一个小时做什么。她来到森林的深处,坐在那里,静静享受一个人的时光——原来这就是她永葆青春的秘密。所以,我们要留出一些时间给自己。

在书中有一个章节专门讲了中国的节日,因为正值春节,所以对春节的这篇文字格外关注。今年春节,在朋友圈里到处都是旅游的照片,春节的假期也和平常的假期一样,成了出游的好时机。慢慢地,我们把春节快过没了。春节作为一年中最大的节日,蕴含着许多的期待、欢喜,这些期待和欢喜,是从一进入腊月开始的忙年中,这些忙婉如一个个庄严的仪式,把年打造得也分外令人期盼。然而如今,春节带给我们的最大的惊喜就是一个长长的假期,那些春节的仪式慢慢也失去了效用,没有仪式看似轻松,但却丢了那些过节的况味和回忆。

于丹的这本书,就像一个栖息站,让我们是时候停下来,反观自己的内心,外观这个世界,换一个角度和心情,发现原本熟悉的原本贪恋的,可能就是过眼云烟,这些只是物料,那些金子才更值得发现。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第十二篇

于丹的散文的人生《人间有味是清欢》

对于文化名人于丹其实并不是很了解,只是看过她解读的《论语心得》和《庄子心得》,这一次通过这本散文集,让于丹的形象变得更熟悉和生动了起来。

和于丹讲论语相比,我更喜欢这本《人间有味是清欢》中的文字,感觉更接地气,更自然随和,距离我们更近一点,也让我们更真实生动的了解于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于丹的散文有的深情,于丹是学古典文学的,这来自于她的中学语文老师,王老师,她是王老师最心爱的学生,王老师也总格外多给她留更深的作业,用更严的标准去要求她,骑自行车带她到南锣鼓巷的家里,给她看自己制作的资料卡片,等初中毕业的时候正好可以根据成绩择校了,于丹考上了名校北京四中,离开了原来并不起眼的中学,王老师想要亲手培养出一位大学中文系学生的梦想没有实现。不过于丹还是考上了中文系,并且经常去看自己的恩师,可是王老师很快就得了癌症,于丹去看望王老师,可是王老师已经说不出话来,本来于丹想要报考文艺美学研究生,可是面对一辈子挚爱古典文学的老师,于丹对老师说,我要报考古典文学研究生,好多天没能说出来话的老师,说了一个字——好,这是王老师一生说的最后一个字。

于丹的散文也有浪漫,里面有很多游记,年轻的时候于丹去爬泰山,和我当年一样,也是一步一步走上去的。于丹年轻的时候还去过敦煌,而且还偷偷的在晚上跑到了沙漠中,在沙漠里迷路了,只好点燃了一堆骆驼刺,等待天亮。当年我去敦煌的时候,也在敦煌对面的三危山上迷路了,只是我去的时候是冬天,仅仅靠一堆火是无法御寒的。好在我爬上了小山头,按照灯光的方向走出来三危山,投靠到敦煌研究所的锅炉房,度过了一晚。

于丹的文章很雅致,她和父亲都喜欢《浮生六记》,我也一样,不过她在散文中提到的一个细节我却已经忘记了,那就是沈三白和芸生活潦倒的时候,只能喝得起劣质的茶叶,于是每天太阳落山以后芸就找到还未开的莲花,将茶叶包好放到花心之中,第二天早上再取出来,几次以后,劣等的茶叶也带上了那种淡淡的荷香。

于丹的文章中有亲情,她写姥姥,小时候她和姥姥关系很好,姥姥每天都要送她出门,她中考的那天,姥姥早上吐了血,可是依然擦干净嘴,收拾整理好自己,不让她知道,然后在几天的考试中,父母说姥姥去串门了,等她中考结束,父母才告诉她,姥姥已经因为癌症在医院中病故了。病故前是姥姥不让大家告诉她的,姥姥不仅仅怕影响她的中考,也是希望在她心中留下一个美好的形象。

说老实话,也许是因为于丹的名气太大了吧,以前看《论语心得》的时候,总觉得有点名不副实,感觉没有那么好吧。可是这次看了这本散文以后,才在心里上认同了于丹,也接受了于丹的文章。于丹写得不错,于丹这个人也不错。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第十三篇

1.过于勉强也是一种虚幻,珍惜只有在真实的前提下才能成立。

2.真正可以抓住的只是当下这个瞬间,尽心倾情过好了当下的人,少一点遗憾,就多一点无怨。

3.当你因为没有鞋穿而哭泣的时候,想想那些失去双脚的人。

4.来日方长并不长!什么才算是真正的拥有呢?一念既起,拼尽心力当下完成,那一刻当下,也就算是真正实在的拥有了。

5.你可以忙,但不能乱。

6.所谓心能转境,首先就是要接受,无论面对任何事情都不要灰心丧气,埋怨上天不公。当你在抱怨的时候,你就已经失去了修复它的最佳时机。所以,接受是第一前提。接受之后,再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考虑“我怎样做到最好”。

7.正常就是人生最好的标准。

8.放弃走不通的路,开始尝试新的道路,结局可能会大不相同。坚持一定要在值得的前提下才有意义,不必要为形式而形式,为坚持而坚持。

9.很多人之所以坚持,是因为关乎理想,关乎人生目标。但普遍的情况是,人生的方向很模糊,所以眼前的目标很混乱。也许,方向比目标更重要,顺应与调整是坚持的另一种表达。

世界很大,变化太快,生活日新月异,长远的目标会过时、失效,所以有大方向就好。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循着大方向,不断修正眼前的目标。

10.理想可以远大,行动却要立足于当下。把每一天的小目标做好了,稳扎稳打地一步步前行,人生的大方向就终会实现。

11.没有任何人有资格在爱人面前盛气凌人。进入婚姻时,两个人都是一无所有,却又都是富比天下:一无所有是因为平等,一切差别已经成为过去;富比天下是因为拥有爱情,两个人将相守终生。

12.用行动去抵御恐慌,给生命一份坦然的自信,在行动中有一颗轻盈的心

13.没钱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穷。只要心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日子依然可以饶有情趣。

14.一个从小懂得牵挂别人的人,长大了才可能被别人牵挂。

15.教育孩子时,道德上要有是非观,知道对错,但想象空间中不存在是与非,要让孩子自由发挥。

16.学会为自己买单。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不犯错,但学会认错比不犯错更重要,承诺改错比认错更重要。认错是改错的前提,改错是放下的前提。学会认错和承诺改错就是为自己买单。

17.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事情,乍一看以为是对的,但仔细考虑一下,才知道是错的。所以,你要记住这个问题,别因为想当然而陷入伪命题。

18.如果做决定的时候犹豫不决,不妨拿一张白纸对折一下,在左边写上做的好处,在右边写上不做的好处。相信经过权衡,你一定能够做出恰当的判断。所以,一旦有问题,不要满世界去问别人的意见,把一个个理由白纸黑字地摆出来,你就会得出自己的判断。

19.不错过自己能握住的每一个瞬间,这就是生活应该有的节奏。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第十四篇

《于丹〈论语〉心得》当年很火,被当作出版界超级畅销书的一个典范,可我没读过,很惭愧,《人间有味是清欢》是读的于丹第一本书。读完后去买菜,特意买了平时不甚爱吃也很少吃的白萝卜,只因读书时留意了书中一段提及了四季吃饭的规律:“春天,阳气升腾,可以吃点儿阳气旺盛的东西,比如香椿、柳芽等带嫩芽的食物;夏天,万物蓬勃,恣意生长,可以吃点儿带叶子的蔬菜,因为生机都在植物的叶子上;秋天,营养聚集在成熟的果实上,则要吃些果实;冬天,大地进入休眠状态,这时就要吃‘根’,比如萝卜、土豆等,这些食物里蕴藏着极强的生命力。”读时甚觉有理,且易于遵循、践行,第二天清炒的白萝卜丝,因为抱持健康、宜食的信念,味道都比往常清爽可口了许多似的。

对于成长于乡村的孩子,是无需知道上述四季吃饭的规律的,因为那就是他们的日常:吃的都是自家地里种的应季蔬果,与土地有着天然而直接的接触。长大后离家,在城市工作渲染了几年,一年的大多数日子,在9点左右的晨光中踏进办公楼,在太阳落下或是已天黑朦胧的傍晚走出办公楼;现代化的城市高楼林立,种着四季常青不落叶的绿植;各色超市里,一年从头到尾似乎变化甚少的蔬果摆放……我们渐渐迟钝了,不再有年少时对着一天的日光变化可以发呆几小时的闲散,不再有初春的新绿秋日的落叶冬日的凋零,对于价格敏感的普薪阶层许还能细心留意蔬果的价格变化判断是否应季,经济优渥、常年深居城市的人们恐更难分辨了,所以各种饮食节目、养生书籍开始有了市场。

《人间有味是清欢》写了于丹的日常:她的日常经历体悟、她的日常情趣、她的日常旅行以及她对日常节日的理解等。有网友说该书是“鸡汤”,从卡耐基到近两年流行的暖心励志散文到微信勃发后各大公众号转载发表的各种美文似乎都能归为“鸡汤”,“鸡汤”一词在种种流行后,似乎越来越不被“待见”,毕竟读者是有审美疲劳的。然不可一棒子打死,鸡汤尚有营养高低、有料无料之分。读罢此书,如果将它放入鸡汤进行分类,我愿意将其归为有诚意、有营养的鸡汤。读者选择书,书亦选择读者,作为读者,打开某本书阅读前,我对它总是抱有十分的相信,相信了才能吸收其精华,丰富自我。

阅读《人间有味是清欢》,并不关心于丹是不是学者、是不是文化名人,甚至即使她写的是日常我也不关心她的日常,却恰如大学的某个午后,闲步于图书馆的书柜之间,心态宁静,便拿起这么一本清淡的书,去体味书中的另一份宁静。从这个程度上,《人间有味是清欢》做到了。

“简单的一碗牛肉面,他们夫妇用了两天的时间,用心得令人动容。”读到这,不由想起前些日子重温《大长今》,剧中提到对待食物一定要有诚意的心态,再联想起每次离家北上老妈总不忘给行李箱里塞进一瓶自做的剁辣椒,在北京很容易买到各种品牌的罐装剁辣椒,然每每炒菜时用到“妈妈牌”剁辣椒,回想的是老妈摘择辣椒、清洗、晾干、剁碎、调味、装瓶、储存的心意。物有值,而心意无值。

《来日方长并不长》篇章写得很克制,“我一刹震惊!几天前还谈笑风生的一个朋友,居然转眼就不在了!而四天前,他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就是:‘你这次回来,我就给你取钉子,不然就来不及了。’”2014年连番飞机失事,让“且行且珍惜”成为流行语,真正经历过身边亲友“来日方长并不长”的冲击的人,兴许更能体味“且行且珍惜”5个字的沉重与郑重。

许是传统的家庭教育影响,小时候听多了大人讲道理,长大后的我们总排斥被讲道理,尤其是人生道理。然我们却不能因为排斥,而丢失了相信能力,对一切抱持质疑、对一切心怀抵触,相信会变得艰难。而当你选择相信了,兴许更容易发现其中的美好,做人如是,阅读亦如是。

今日萝卜丝,明日打算炒土豆丝,因为书中说冬天要吃”根“,而我选择了相信。(文/ 酷老姜)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第十五篇

鸡汤,我们到底要不要喝?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慢慢讨论。

鸡汤的正能量,貌似在这些年,开始被抵制,被嘲弄,被摒弃。尤其是以于丹,于麻麻为代表的一类。

记得2007年附近,就是她火的那几年,还是有大量的粉丝。有很多崇拜者。他们崇拜的是,能把庄子讲出趣闻,把孔子讲成段子,实在是太有趣了,于老师太博学了。于老师站在讲台上,整个人充满了电,满满的都是人生的道理。挥斥方遒,正能量的化身,教师队伍中的良师代表。

然而,这类的盛行貌似不是永久的。观众很快就厌倦了。

为什么会厌倦呢?

通过几次采访于丹。谈谈她给我留下的印象。不知会不会有一些答案。

第一次是前几年在成都的一个活动上,她作为嘉宾,话很少。踩着恨天高。利落黄色的短发。微胖。声音洪亮。我们简单谈了一句,于丹比较淡定。很快她就飞往另外一个城市,参加另外一场活动。那些年她一直很忙。站台或者演讲,太多了。

第二次去年,在云南的一个活动上,她又作为嘉宾,上台发言,依然的字正腔圆,依然踩着恨天高。利落黄色的短发。比微胖还要再胖一点。当时我希望于老师帮我题字,她答应了,但是很严肃,似乎很有原则的样子说,“我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如果你给我规定动作,我就不题了。”好的。我十分感激,毕竟能让于丹老师挥毫泼墨也十分不容易了。说实话,我对于丹本人并不反感。过去给她打电话,她也很乐意地聊天,是一个没有架子的的老师,但这次我隐隐约约感觉到她的架子。

第三次,是在北京的一场活动,是于丹老师的新书发布会。她是主角了,而且媒体们要采访她。看得出来,她精心打扮了一番。进门后,依然踩着恨天高。利落黄色的短发。比微胖似乎瘦一些了。减肥了吗?也许越来越注重形象。我不知道。她和很多位媒体记者打招呼,和熟人拥抱。入座后,她对我的一位记者盆友说,“好熟悉的面孔,你当时采访我吗?;”这位盆友不好拒绝,硬着头皮说,是采访过你两次。她说,哎呀,你追着我采访呢。于丹热情似火,对着镜头发出甜蜜的微笑。不 是甜腻了的微笑。

这是我之前都没有见过的。也许,她心情好,也许是她觉得应该这样对待专门报道她的记者。礼貌的她摆着十分“作”的姿势,倚靠在板凳上。供媒体们拍照。

但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最后我请求她给我题字,她竟然问我写些什么,我给它规定了动作,例如写给报社的20年祝福。她欣然答应。我惊喜万分。。原来于丹老师的原则完全靠心情啊。

好吧,其实这次新书发布会就是《人间有味是清欢》。但这些谈资,可见她的世故和圆滑,也许对“清欢”离得太远了。

现在再说说鸡汤还需要喝这个问题。

当天采访于丹,无论问她什么犀利或好玩的问题,她都能绕到人生这个重大命题中来。而且顺带两句古诗词。很大爱无疆的胸怀啊。从采访出来,几个媒体都说,不喜欢这样的打太极方式的回答,不真诚,不如不回答。

当时一个记者很犀利地问到,你的这本书,被说是鸡汤。于丹的回答很含糊,但有一句,她还是说到点上了,她说,鸡汤没有什么不好,要看放什么鸡加多少水。

是的,要看里面料是什么?

回来的飞机上,我翻看了这本《人间有味是清欢》,里面都是讲述一些“错过要珍惜”“爱一定要”生活要慢,要享受沿途风光。”刚开始,我一个把故事还是能够感动我,比如她的恩师,突然就死掉了。人要学会珍惜。“来日方长并不长。”我记得这句话是标题。结果随后的文中,各种突然死掉的。让人愕然。看多了,突然提不起兴趣再去翻,有一种大学生优秀作文选的感觉。

我不能感觉到作者的智慧,和作者的眼光。他不能带我去往新的一个阶层,新的角度,他不能让我觉得她的牛逼和佩服。我就要迫不及待的换台。我为什么要花时间读你呢,没有一个拍案叫绝的地方,没有有阅读的快感,她软绵绵的述说“生活就是静静的阅读,陪伴一杯咖啡,一杯茶,”永远勾不起我的欲望。还不如她跟我聊聊如何快速阅读,如何烹制一杯咖啡,茶叶的历史等。

诚然,于丹还是有她牛逼的地方,她顺口拈来古诗词,我们都做不到,她的记忆力好,她对古典文学的专研。但现在这样的社会,一样的大道理被放进不一样却又很相像的故事,人人都懂了,不需要你再长篇累赘了。尝到了甜头,又故技重施,读者还会那么喜欢你吗?我们需要的是什么?鸡汤我们不是不需要,而是要看加的料。料要精细,品鉴美食的人都知道,要追求口感。但是于丹的鸡汤,缺乏了精细。让人觉得难以下咽。

难怪,她站在某名大学的台上讲昆曲,台下的大学生要不满意了。

【我只是想碎碎念】

文/厘米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