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思维导图经典读后感有感

思维导图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1-23 17:35:29
思维导图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4-11-23 17:35:29   小编:

读完《思维导图》感触颇深,作者Tony Buzan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思维整理方法——思维导图,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将信息整合,提高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书中还强调了创意和想象力在思维导图中的重要性,激发了读者的思维潜力。这本书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创造力有着极大的帮助。

《思维导图》读后感(篇一)

购买此书【初心】是:更高效更艺术的使用思维导图整理生活工作。 但全书读下来,只有第八章有些许我需要的内容,做简要摘录,日后刻意练习使用即可,【不推荐购买】。 【个人观点】无论是“思维导图”还是“线性笔记”,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大脑记忆、回忆、熟练使用浏览过的知识,都是工具{工具}而已,不必厚此薄彼,选择适合自己的,选择合适的场景使用合适的“工具”。 【书籍内容】 第一部分:大脑的思考方式,思维导图与大脑的无敌匹配,更像是营销

《思维导图》读后感(篇二)

对于思维导图,我想大家都不陌生,因为已经出现几十年,被使用的频率甚高。最近读了buzan的《思维导图》还是有收获滴。

以前我喜欢把笔记写的条理清晰,按照1、2、3、这样的顺序写好,认为这是一种很有逻辑的笔记手法。看了书之后发现这是有悖于我们人脑的思维方式,所以有句话说:你记下的东西就是你准备忘却的。看来真是对的,记过无数笔记,能记起的寥寥无几除了高中时候记的笔记,那是经过千百次复习而深入脑海的知识,受用一生。看来“信笔涂鸦”的写法是天才之作呀!

《思维导图》读后感(篇三)

1.用单色写的笔记,会让大脑感到单调和无趣。如果大脑感到无聊,它就会不理不睬,关机,然后睡觉。这样的笔记很没有意思,就会被拒绝和遗忘掉。

2.标准的笔记列出来的东西看上去通常都很相似,没完没了。这会使大脑处于一种半睡眠状态,几乎不可能去记住什么东西。

3.按个人风格的关键词记录。

4.制作思维导图时,越有新意越好。可以通过添加颜色,图片或者维度来丰富它。也可以通过添加特殊代码前后对照各分支或添加各种特征,让它个性化。尽可能第赋予思维导图视觉冲击力,可以增强它的效果。人脑对图片和颜色反应更佳,所以思维导图越有新意,结果就越好。

《思维导图》读后感(篇四)

这是春节期间在家读的一本书,为了让老爹刻意看见我学习进步,不刷短视频颓废,特意选了这本正能量的书。其实因为工作的需要,总是觉得自己的思维不太灵活,也在很多课件中听人家说思维脑图很是有用,看过了之后,觉得内容很重复,这个图似乎也不难掌握,就是像树的枝叶一样,分类、扩展、联想,好像就是这么个意思,其实现在已经养成写篇东西,做什么事都拿出笔来写写画画,自己也觉得这样比凭空想象更具体,既然花了整个春节的闲暇时光来看这本书,那一定要试试了。先从这本书平开始吧。我们每一天都在工作,但是有时就陷入到那种习惯性的思维,工作方法变得一致,有时已经落后了,但是习惯性是思维已经之后,所以看看这类社科管理已经时间管理的书还是有助于提升自己的。

《思维导图》读后感(篇五)

思维导图是思考的工具,而作为一本工具书,最主要的目的应该是,把使用方法阐述清楚。如果有一些,容易出现的疏漏错误,则应单列出来,以示提醒。

但思维导图本身两三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却印成了厚厚的一本书。还不如网上20分钟的免费课程讲得清楚。

其中的中心图像,连线的粗细等等这些要点,我认为都是没有必要过度强调的。一来,使用的对象不同,适合的措施不一样;二来,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有所取舍也是应当的。而不应像书中那样,对这种工具的应用方法过多的限制,否则反而适得其反,达不到目的。

总之一句话,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而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放开了去画,不要管什么条条框框,找到自己最舒服最便捷的那一种!

《思维导图》读后感(篇六)

学习用思维导图来看这本书,主要看第二章。第一章讲思维导图的好处,第二章是教我们怎么画思维导图,第三章是一些应用,第四章讲思维导图软件之类的。

我个人是非常喜欢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参加了一个相关课程,不过收获比较少,因为本身对思维导图就有一定的理解,课程又是入门级别的。最好的收获是用思维导图来读书,把一本书的内容浓缩到一张A4纸上,感觉很神奇,并且能够记忆深刻!

对思维导图感兴趣的可以试试,主要是关键词的提炼。另外如果能够画的美美的心情会很好。

下图是我的全书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读后感(篇七)

打卡#《思维导图》(社科)#100%#1月第1次打卡#

这是春节期间在家读的一本书,为了让老爹刻意看见我学习进步,不刷短视频颓废,特意选了这本正能量的书。其实因为工作的需要,总是觉得自己的思维不太灵活,也在很多课件中听人家说思维脑图很是有用,看过了之后,觉得内容很重复,这个图似乎也不难掌握,就是像树的枝叶一样,分类、扩展、联想,好像就是这么个意思,其实现在已经养成写篇东西,做什么事都拿出笔来写写画画,自己也觉得这样比凭空想象更具体,既然花了整个春节的闲暇时光来看这本书,那一定要试试了。先从这本书平开始吧。我们每一天都在工作,但是有时就陷入到那种习惯性的思维,工作方法变得一致,有时已经落后了,但是习惯性是思维已经之后,所以看看这类社科管理已经时间管理的书还是有助于提升自己的。

《思维导图》读后感(篇八)

我觉得只有第八章值得读,所以只读了这章。

【一】三A:接受accept,应用apply,改编adapt

【二】技巧和准则:

【三】突出重点1一定要有中央图像2整个思维导图都要用图像3中央图像上要用三种或更多颜色4图像和词汇的周围要有层次感(3D?)5通感6运动感7字体、线条和图像的大小尽量多一些变化8间隔要有序9间隔要恰当

【四】发挥联想1要在分支模式的内外做链接时可以使用箭头2使用各种色彩3使用代码

【五】清晰明白1每条线上只写一个关键词2所有的字都用印刷体写3线条的长度与词本身的长度尽量一样4线条与线条之间要连上5中央的线条要粗些6将思维导图的分支设计成不同形状7图形画得尽量清晰些8让纸横放在你面前9让思维导图尽量笔直

【六】复习思维导图

【七】快速检查思维导图

【八】四个危险区1实际上不是思维导图的思维图2认为词组更有意义3认为乱七八糟的思维导图没用4对思维导图的消极情感反应

《思维导图》读后感(篇九)

评分等级:7分/10分

评分理由:第二遍刷这本书,一般给7分的书是不会再次观看,本书内容绝对是很好的,称思维导图为生产力工具也不为过,内容排布也很合理,全彩书页很有观赏性,但核心要点没有更加深入,三分之二内容讲解优点和影响,具体如何操作,没有详细表述。翻译的语言不够精准,只能作为科普书籍,不能上升为像《关键对话》一样的工具实用书,因此就书而言,成绩差强人意。

一思维导图对我们有什么用?

个人方面

1读书笔记(思维导图阅读方法为从右上角开始,顺时针阅读到左上角结束)

《思维导图》读后感(篇十)

看着本书是因为原来我看过一本同作者的《启动大脑》,是作者一整套自我提升书籍中提纲挈领的一本。当时我的感觉就是——空。虽然作者真的很有想法,但是他讲的知识很飘,实用性不强。所以我又挑了这本专门讲思维导图的,但问题又再一次出现了。

第一书中的一些建议并不现实,就单纯画画的这一条,对于学生党来说就不可能实现。第二书中很多东西都是无聊的苦,重复干货也就1/3到1/2,作为一本强调拓展思维,培养逻辑体验要点的书,自己的文字却不精炼。其实书中的要点是很容易理解的。

对于我自己来说,我用一些思维导图的软件已经很长时间了,高中的时候就已经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画思维导图了。我在这本书里并没有发现我不知道的新的观点,所以可能有些失望。但是对于那些没有接触过思维导图的同学,如果想要对付老子有些了解这本书还是一定要看的——毕竟这是创始人的书。像现在关于思维导图、子弹笔记等学习工具的讲解鱼龙混杂,我们在学习之前一定要通过看创始人的书,先树立自己的理念基础。

《思维导图》读后感(篇十一)

《思维导图》的思维导图

一个很好的工具,利于发散思维和统筹全局,对我这种除小说外平时看书都恨不得先复印或打印目录来更好地把握全局的人,很有用。

应用场景也很多,计划、读书笔记、会议记录等。自初看差不多有1年了,工作学习都已经习惯用这个工具了。

书看上去好像很厚,但其实多是图,而且重点其实不多,好像有一系列的思维导图的书,但我觉得一本就够了,重要是真的运用到生活中去。

《思维导图》读后感(篇十二)

准确说,这本书我看了两遍,一遍在单位组织的思维导图培训前,一遍在培训后;更准确地说,只有书的第二部分我看了两遍。

列一些客观的数据:本书kindle版2400+页,第二部分介绍思维导图的干货内容从500-1000页,占到全书的20%多一点。500页之前是序言、人脑潜能、传统线性笔记和发散性思维,1000页之后是应用案例、软件和机构介绍。

我个人的观点是,这作为一本学术性著作是显然不够的,也缺乏必要数据的支撑;作为实操性的指导手册呢,案例大多是在介绍思维导图如何帮助了使用者,缺少方法论的东西。纸质版网售价格折扣还行,电子版价格真不低,配套软件手机版30元,完整电脑版据说2000+。当然,我觉得思维导图还是手绘的更有感觉,不在乎你画的好不好看,而是这似乎更能调动大脑的多维参与。

我现在的理解,思维导图仅仅是一个工具,其实需要使用者自身逻辑思维的建构,我打算再扩展一些周边阅读后再做评价。

另外,从各种周边产品、书籍、比赛、培训等来看,思维导图在商业上非常成功。

《思维导图》读后感(篇十三)

整本书的核心内容有限,多数篇幅都是在讲实际运用上,方法大同小异,有凑字数的嫌疑。至于思维导图这个工具我之前接触的不多,以前偶尔(以不标准的方式,纯文字)用过,感觉还是有效果的。但是对书中提到的使用图片、颜色进行绘制的要求持怀疑态度,可能因为自己手残且懒吧。个人总结的关键内容如下:

绘制思维导图步骤:

1. 确定中心主题

2. 围绕中心主题头脑风暴,速射出尽可能多的分支(包括二级主题、三级主题等),形成第一版导图

3. 对分支主题进行分层、分类、组织

4. 对第一版导图进行审视、反思

5. 对分支主题进行排序、标号,形成第二版导图

6. 输出结果

注意事项:

1. 中心主题、分支主题都只能使用一个词汇或一张图片表示

2. 绘制过程中注重颜色、图像、层次、连接、代号、代码的使用

3. 注重联想的重要作用,在受阻时可以通过留白、引导线的方式帮助自己思考

4. 可以通过了解常用的分类概念、分析方法如SWOT、5W1H、或者目录等方式帮助自己分层分类

《思维导图》读后感(篇十四)

对大脑的使用需要启动大脑的发散思维,在机器学习日新月异的情况下,对记忆的能力的需求转变为对知识的梳理和组织能力的需求。思维导图在创建之初是为了帮助记忆,随着时代的发展,加入了电脑辅助绘图,普通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想画出满意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应用领域很宽:帮助我们联系发散性思维,例如用印象笔记整理出来的同一个主题的笔记群,可以用思维导图汇总观点;协助编制工作方案,并动态记录进展。确定项目、角色、任务之后,一个清晰的思维导图分享在团队中,可以直观地展示任务步骤,记录进展;用来演讲,根据演讲时长,准备关键词(1分钟1个关键词),然后把关键词串起来,根据提纲进行临场发挥,观众感兴趣的内容就多讲,怎么讲也都会很流畅;强化核对清单,思维导图的模板也可以当做核对清单来使用,因为用过的思维导图保留了很多细节,可以作为下次行动的参考。

最有用的还是读书笔记,边读边整理思维导图可以让我们拥有俯瞰的视野,一张图看清楚整体和细节。具体的步骤是:阅读、同时画思维导图、阅读结束后搜索印象笔记中相应的关键词并补充到思维导图中,根据思维导图形成最终的读书笔记。这样的阅读方式,无论是纸质书还是kindle都一样有效果。

《思维导图》读后感(篇十五)

思维导图类书籍比较多,一口气看了3本包含“我的第一本思维导图”、吉林出本社出版的一本“思维导图”,之后就是这本打着原作者名义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正统“思维导图”,先说一下阅读该类书籍初衷,就是想汲取一下成功家创造思维的工具或先进的方式方法,但是阅读完后发现在书中汲取的养分有限,可能20%都不到,我不知道其他读者阅读完后是否有跟我一样的感受;

回到这本书上,我始终感觉可能是外文书再翻译成中文,一些语句或语境的问题,不像中文作者写的书那么有条理,读者阅读起来那么顺畅;再回到书中内容上,作者将大量的篇幅和精力放到了介绍思维导图的由来、优点、地位、世界影响力等等……,小篇幅的介绍思维导图理论知识,而且理论支撑过于短浅,以至于阅读完没有什么启迪,之后就是大篇幅的列举案例如在实践中做读书笔记、会议笔记等,这里不得不吐槽每个案例也在强调思维导图的优点,通篇的在强调思维导图的优势,把理论支撑压缩到最小,而且很浅显,感觉作者有点本末倒置了;

这本书我刷了两遍感觉获取的营养特别有限,最近也在看看其他读者的书评,期望得到启发,以上仅为个人短见,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所见。。。。。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