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叶之庭读后感篇一
先看动画再读小说,看着小说对电影情节的延展扩大,再转回到剧中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中,作者玩的不亦乐乎,甚至在后记中都实在压抑不住这种喜悦,直接摊牌表白,说自己单恋着小说。之前看了他在goro delex里介绍小说的创作过程,也是透着小说题材再创作时压抑不住的小开心,原来有些人的少年心性真的是可以长存的啊。
言叶之庭读后感篇二
看到里面散播谣言的相泽,我表示很同情她,她当初那么喜爱雪野老师,诋毁老师的一切动机竟是那个“我只会在自己喜欢的人面前任性”的学长,在学长的长期变换喜好的折磨下,她越发失去自信与自我。她的一切都是为了讨好学长,殊不知过程中对雪野老师的伤害是多么大呀。看了小说后,觉得把电影完整了,逻辑清晰了,对整个故事都可以有代入感了
言叶之庭读后感篇三
看完言叶之庭的动画后,忍不住将新海城所有和动画作品有关的小说都买回来。
故事优美生动,我独自坐在门口,面前淅淅沥沥的雨,我觉得是读这本书最好的陪衬,从来没有见过有谁能够将雨写的如此美好,还有那美丽的故事,总是使我感动。
新海成,你满足了我所有对美好恋情的联想,原来这就是我想要看到的故事,也许在未来,在爱情的这个路口上,我能找到方向。
言叶之庭读后感篇四
1.人类什么的,大家多少都会有些不正常的。
2.但是,在就连呼吸都会疼痛的日子里。你只是轻信周围的谣言,对我没有半点信任。
3.情侣的声音,对她来说无比的遥远。虽然距离不远,却像是隔着一个世界。
4.只有我,一直停留在原地。一日,又一日。晴日,复晴日。
5.我就算在憧憬什么在爱慕谁也无法实现无法传达
6.自己迈步练习着。最初我一定也是这么做的。如果将来能够,能够走得更稳更远了。就去见她吧。
言叶之庭读后感篇五
曾经作为新海诚的脑残粉,他的作品都看过,而唯独这个作品,我是先看的书籍,再反过头来看的动画版。
如果不是我提前看过小说版的话,肯定不明白动画版的内容。
也许是短短的四十多分钟,承载的内容太少了。
而书籍中的每个章节,分别从每个人物的角度来描写,人物形象丰满了不少。
尤其是散播谣言的相泽,如果不看小说版的话,我就不知道她曾经仰慕着雪野。
而几年之后她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深深后悔。
其实不存在小说版或电影版哪个更优秀?只是如果没有小说版的话,那剧场本真的会失色不少。
言叶之庭读后感篇六
谈不上是书评,只能说是有感而发。原本看了动漫之后,觉得新海诚对于人物情感与景色衬托、背景音乐之间的彼此融合、整体把控已经非常到位了。
没想到看了他自己写的书之后,更加有种细腻而温暖的感触与感动。可能也是上了年纪才有这样的体会吧。
全本书中给到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书中的每个人都有他/她细致入微的想法,无论是对待自己或者对待身边人。因此也非常好奇实际生活中的每个人是否也是如此,走在逢魔之时的天桥上,坐在雷鸣之时光之庭中,或者还是站在阳光明媚的车厢内?
特此记录当下的心境,细心感知并珍惜当下,身边人身边事!
言叶之庭读后感篇七
我已经很久没看除了喜爱的推理小说和不得不看的上课要用的教材和找工作要用的书了,我怕看其他种类的书看了一两页就觉得无趣,浪费了时间和钱。好在这本没让我失望。定描淡写的切入,勾勒出大都市里平凡人物间不经意由淡转浓的情感。人都是带着希望去生活,和别人相处,试图摆脱孤独。两情若是长久则皆大欢喜,但大部分时间都无疾而终,甚至带来伤痛后悔,刻下无法消除的印记,最终又回到孤单一人的状态里。到故事最后我们都不知道相差十二岁的主人公cp和妈妈cp会走向何处,但也许这样就够了,至少不再孤单一人,至少有人能想我所想,乐我所乐,痛我所痛,哀我所哀,爱我所爱。虽然很俗气,但我的观后感就是这句: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PS我好后悔没早点看,这样我六月去日本的时候就能去拜访这个亭子了
言叶之庭读后感篇八
作为一位动画导演,当提到新海诚时,用“本”这个量词其实是有点奇怪的。
至少到目前为止,《言叶之庭》仍是我最喜欢一部新海诚作品,虽然不是我看过的第一部——大概是《秒速五厘米》或者《星之声》——但却是我第一本读到小说版的,2015年百花洲文艺出的那本。
没记错的话,我应该是先看的电影,不过阅读的时候依旧收获了非常不错的体验。当然啦,把一个颇具文学性的动画故事收束到文字里,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
《言叶之庭》是新海诚创作生涯的一个转折点,从独立转向商业化。他将故事的时空压缩到前所未有的狭窄,以“光之庭”为主轴,向两位主人公的生活伸出触角。
在书里,那些倏忽而过的人物得到丰满,视角也更加丰富,和着细碎的呢喃,似乎更日本了点。
抛开爱情故事的壳,我可能会觉得,新海诚想要勾勒一种表达的勇敢,关于“我”的审视、接纳和诚实。这种勇气,我想他也将其注入到后续的创作中了。
言叶之庭读后感篇九
这种故事美且易碎,男女主得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得以相近相爱,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作为社会人的属性削弱。与社会、家庭的疏离,必会带来个性的觉醒,而失去牵绊后的自由,也会产生四野无人的空旷。 孝雄的家庭并不算幸福,但某种程度上也免去家庭责任对他的牵绊。父母怕是很难接受一个雨天逃课、喜爱制鞋的儿子。雪野在职场中受挫,借喝酒、不上班来逃避社会。 两人不论主动还是被动,都来到四野空旷的自由世界,雨季相逢,略带凉意,使他们抱团取暖。 这种故事初读,总让我恨不得斩去牵绊,加入自由王国。不过,稍微冷静一点,便知道这对我没有可能。单是家庭的牵绊(某种意义上也就是亲情),我就不可能主动抛下的。 这个发生在雨季的爱情,使我回忆起少时看过的另一个爱情。只有男女主,只有不断的阴天,只有回荡的黄梅曲,只有裸身相对,只有床上的缠绵悱恻,以及只有悲剧。 这种美好,如果真实存在,我只相信是一段时期,且结局必是悲剧。因为 从理性上说,人不可能永远脱离社会,即使拼命做到这一点,永久的脱离已是悲剧。 从感性上说,没有理由。
言叶之庭读后感篇十
之前就買了小說,但因為一些原因一直沒看。我很慶幸沒有先看小說後看電影。相比於動畫電影,小說的內容增加了不少,像主角二人之前的經歷,其他人物的視覺之類的....
看電影時,因為篇幅有限。所以不知道雪野在學校的糾紛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但在小說中就能得以解答。
本作的女主角,雪野百香里。我覺得像是那種不食人間煙火,林黛玉類型的人物吧.....反正就像是理想中的情人。
本作的角色給人感覺都是抖M? 還是說人類本來就是抖M?!
故事的結局是美好的,或許無論美好與否,最終都能解決矛盾才是故事的主旨。
我比較推薦先看電影再看小說!無論是小說還是動畫都各有千秋啦,像動畫的音樂和節奏小說是無法做到的。同樣,書中人物的內心描寫,單單是動畫也是很難表現出來的。
言叶之庭读后感篇十一
我自己打印海报贴上封面,好丑的封面,好丑,好丑
言叶之庭读后感篇十二
相比动画要丰富很多。POV的写法,通过许多其他相关人物的视角,填充了很多细节,让故事本身更加完整合理。同时,每个人物,也都有血有肉非常立体。印象最深的其实倒是秋月翔太和相泽祥子的部分,这两个在动画里只是一带而过的人物,却是非常的精彩。
语言也是非常有特色。用平淡的话语来描述各种细小的情景与感官,有很多地方会觉得,「啊平时也会有这种感觉,原来还能这样写出来」。
举几个例子:
「进入眼睛的光线好像比平时花了更多的时间。」P133
「不过,又有一点开心,感觉像是被人粗暴地摸了摸头。」P171
「放学后门外的各种喧闹在这里听起来像是耳机漏音了。」P189
「各种声音被空荡荡的房间迅速吸收,夜晚的空气如同可以肆意吸水的干布,不知不觉吸走了各种声音。」P208
「为了抑制这些感觉,雪野用力按住双眼。湿润的眼皮内侧出现了细长迷宫般的白色纹路。」P230
这样的对一闪而过的细微之处的捕捉提取能力以及关注度,所以才能拍出这样真实而又美好得打动人心的动画啊。
也是因为这部,所以才对雨天的好感度略有提升吧。
和歌部分不太了解,就不做评论了。但也很美好啊。
「雷神小动 刺云雨零耶 君将留」
「雷神小动 虽不零 吾将留妹留者」
言叶之庭读后感篇十三
1.“雷神…… ……小动,刺云雨零耶,君将留?” 2.雪野也随心所欲地喝着啤酒。喝完一罐, 又打开另一罐其他牌子的,送到嘴边。完全不知道味道有什么差别。 3.1.雪野从包里拿出一堆巧克力展示给他看。 3.2.一边拼命捂住快散架的心,一边声嘶力竭地呐喊“世界上奇怪的人不止我一个”。 3.3.雪野仿佛在乞求原谅般思索着。我们都生病了,大家都没察觉到。但这世界上哪有健全的大人呢?谁能把我们归为病人呢?至少明白自己病了的我们,比别人正常多了。雪野激动地想,像在祈祷又像在渴望,仿佛变回了那个一直憧憬着阳菜子老师的少女。 3.4.之后她才知道,那天是关东地区进入梅雨季节的日子。 4.好像很久没吃巧克力了,那种混在可可苦味中令人怀念的甜味,像是伸出援手般在她的舌头上复苏了。 5.那段时间, 她习惯每晚在房里喝一罐啤酒, 所以啤酒也确实有酒精的味道。但甜味和酒以外的所有味觉都消失了。 “估计是精神上的原因,所以注意平时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雪野忍不住想发火。巧克力、蛋糕、甜面包和啤酒、红酒,这些能尝出味道的东西成为了雪野的救命绳,结果搞得本来就不好的身体更加恶化了。即便如此,她还是每天早上认真化妆,不是为了装扮,而是为了保护自己,然后走出家门。后来,坐不上电车的日子越来越多了,但身上的打扮还是一如既往。 无论是....雪野拼命地思索着。 “无论是谁,都肩负着外人看不到的地狱生存着。”雪野自我安慰道。就这样,她度过了人生中从未经历过的残酷冬天和春大。她的味觉终于恢复,在尝不出番茄肉酱味道的半年后的雨季,她遇到了那个男孩。 6.那晚入睡前,孝雄不知不觉地开始强烈祈祷着下雨。 7.睁开眼的瞬间,孝雄又开始祈祷下雨。 8.睁开眼的瞬间,雪野就在祈祷下雨。她缓缓地睁开眼睛,传到耳边的雨声并非幻觉。 9.下雨了。 雪野像是在鼓励自己一样小声说道。头痛、作呕、倦息的感觉都不可思议地变弱了。她从床上坐起身,听了一会儿雨声,用头发感知房间里的湿度。不知从何时起,雪野喜欢上了跟雨有关的一切。虽然知道缘由,却坚决不用言语表达。她本能地觉得不能说出口。
言叶之庭读后感篇十四
来聊聊我为什么不喜欢言叶之庭的小说版。
就如新海诚在小说末写道的:有时候,动画里一轮波纹,就能表现出好几张原稿纸都无法淋漓再现的感情。
在我眼里《言叶之庭》是新海诚中最有朦胧感和文艺感的一部电影,不光体现在丰富的镜头语言,还有一切尽在不言中的细腻感。 但小说用了大量的文字填补着电影缺失的,却造成了更大的缺失。
和电影不同的是,本小说中补充了很多全新的故事线。比如男主的妈妈,女主的老师,男主的哥哥,造谣女 得到了进一步展开的过往。
小说版的心理活动非常丰富(轻小说的普遍特点),作为同人小说来看是不错的。读的过程断断续续会有想放弃的感觉,总感到画蛇添足、多此一举的感觉。
我尤其不喜欢女主线,新加的“女主的老师和女主小时候的经历”“女主的老师怀孕辞职”“女主被陌生男搭讪几乎去旅馆”“中国上海人”的部分完全没有必要,反而让故事变得俗套,使其与其他轻小说作品重合同质化。
叙事偏碎,女配由崇拜女主喜欢女主因渣男而转变为恨女主,用了整整一章去讲女配的经历拖慢了整个故事的节奏,使阅读产生割裂感。脸谱化的女性角色又有种工具人的感觉。女配的故事虽然补充了造谣女主让其离校的动机,却展示出一种青春疼痛文学的感觉。
独特的地方是全新的故事走向(新结局):男主一家人欢送男主,时隔五年男女主相遇亭中。
而电影中则是男主送鞋于亭中便结束。(在mv中女主后来穿上了男主送的鞋)
句段摘抄:
“我看起来还好吗?”雪夜野小声地说出口。若真有人做错了,那个人一定是我。尽管如此,不知何时起,我对你的信赖也“啪”的一声断掉了。
那一瞬间,一股翻腾的感情从脚底涌上喉咙,他冲动得想喊出来。我想见她!我想见她,相见她!就算不下雨,我也想见他。这与天气无关。
“想成为阳菜子那样的大人,无论谁需要,我都会尽力回应对方。”
综上,如果真的喜欢电影版《言叶之庭》的,与其看小说,还不如看up主『木鱼水心』做的关于电影的拉片,可以看明白很多电影中镜头语言的作用。
言叶之庭读后感篇十五
夏至已过,接连一周的暴雨停了。
蹲着树上的蝉,开始疯狂的鸣叫,宣泄它们积蓄已久的力量。
而我依旧没有找到工作,也并不尽心,只是任由时间过去。这本书中提到了很多人的故事,关于他们的家庭、恋爱、工作、朋友等等,有很多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让我最感同身受的应该是翔太——男主的哥哥。
写的前两篇书评都给了日本作者。但事实上,我对日本文学没有什么兴趣,在国内颇有知名度的春上春树、太宰治,或者是凭借一句“今晚夜色真美”而在学生群体中扬名的夏目漱石,他们的作品我都没看过。至于当代的东野吾圭,也只看了半本《解忧杂货铺》,为什么是半本,因为另外半本电子书需要收费,一时间还在犹豫,要不要花钱……
而看的比较多的应该是漫画吧,第一部认真看完的是《通灵王》,被里面的女主恐山安娜给迷住了,武井宏之家里应该有个不错的贤内助吧。打住打住,回到本书。
(一)
秋月翔太,是个成年人,出场的时候就已经是大人了。从只言片语中,可以知道他从小爱好踢足球,算是个拥有有限天赋的少年,毕竟到了全国的范围内来看,这点天赋就不够用了。他有着所有普通人都有的通病——善于审时度势地放弃。
当发现难以成为队里的精英了,在父母离婚的时候,顺势就放弃足球,开始打工赚钱。然后非常聪明地将自己的放弃归咎于家庭生活。这和他的弟弟孝雄,和他的女朋友梨花,完全不一样呢!
在弟弟和女朋友的角度里看,他是一个温柔、沉默、有主见的人,但从他的角度来看,他只是一个懦夫吧?他被梨花追逐梦想的光芒吸引,又忍不住过分去揣测她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没有勇气说出自己的疑惑,用沉默作为逃避。
他甚至羡慕弟弟。小说中借着雪野的眼睛,看到孝雄眼睛里的光——因梦想而闪耀的光芒,因清楚的知道自己喜欢的做的事情,而闪耀的光。
我也羡慕那些总是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的人,总是有着足够的主见,能够坚持不放弃的人。
这也是日剧永恒的主题吧。那些为了让年轻人结婚(《家族的意义》等)而拍摄的佳作除外。人们在追逐梦想的时候,总会闪烁出令人惊叹的光芒——爱着他们的人都能看到,他们彼此之间也能看到。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