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是连接内外的通道,墙是守护内外的屏障。门和墙相互依存,共同构成建筑的结构。门承载着出入的重任,墙则承担着支撑的责任。它们相互配合,共同维护着建筑的完整和安全。门与墙,是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第一篇
在现实中,我们处处会碰到困难甚至挫折失败的墙,它来自学习的,生活的;来自学校的,家庭的,社会的。有高墙,我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墙的失态与懦弱。俗语道:“困难如弹簧,你弱我就强”。因此,是门是墙,取决于我们的态度与意志。
我们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希望就在前方啊!
音乐巨人贝多芬说过“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成功了。虽然他的人生有许多缺陷,健康背叛了他,亲人离开了他,一个孤苦无依的人说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可笑么?不可笑啊!他在最后一次参与指挥的时候,全曲演奏结束,听众们深受感动,高声欢呼,掌声雷动,但贝多芬竟毫无知觉,最后经过演出者的提醒,他才转身,含泪答礼。
在一堵又一堵的墙边,贝多芬拿出自己应有的态度与意志。他以自己坚定的信念,冲破了命运之墙,打开了成功之门,获得了重生。我们为之折服,为之惊叹,即使要穿过荆棘丛,也义无反顾,这就是人生啊!
再说说那位身遭残疾的霍金先生吧,他被禁锢在轮椅上,身体严重变形,只有三根手指能活动。记得英语课本上看他的照片,我还嘲笑过他好一阵子,现在想来,很内疚。他,生活无法自理,我无法想象他的生活是多么的无趣与艰苦。但,他身残志坚,用他绵薄的力量写出《时间简史》,从不后退,也不闪躲,上帝赐予他的人生,他默默接受,其他的,要靠自己顽强的意志了。他穿越了一堵堵的墙后,就知道人生的挫折也不过如此。
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爆发或灭亡也可以说门或墙处决于我们的态度与意志。
贝多芬的顽强不屈,霍金的积极进取都告诉我们,只有爆发,才能涅槃重生,才能变墙为门。我们的人生不也是如此,如果你一直等在墙边,而从未试图寻找门,沉默、失态、懦弱,就真的沉没了!人生,就如同多米诺骨牌,一经推翻,就在走向结束。我们能做的,就是让我们人生的风景更加迷人。
第二篇
门,让人通行,墙让人止步。门与墙,密不可分。有了墙,才能在墙上安门,这一个世界有无数的门,也有无数的墙。
如果说把困难比作一堵墙,那么每一个人都会遇到千千万万堵,但是生活还要继续,或许翻过去,或是绕过去,或是就此放弃,不再继续努力。换一个方向思考,转个弯,或许能摸到那墙上的门。
爱迪生发明灯泡的事情众所周知,一千多次的失败,一千多次的尝试,只为换来那最后的一次成功。在每一次失败中吸取一点教训,在下一次尝试中,再改进一点,离成功更近一步,离那扇门的距离更近一步。
门的背后有什么,谁也不清楚。或许是光明的大路,又或许是更厚实的一堵墙。
日心说的提出者哥白尼,大概就是这样吧。虽然说日心说并不正确,但他纠正了,原来地心说的错误,按照道理说,哥白尼在当时应该得到拥护,得到崇拜,之后的事业也应该一帆风顺。可事实却并不是这样,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之后,却被地心说的拥护者批判憎恨侮辱,最终把他处死。
千辛万苦打开了那一扇门,可在这之后却是更厚的墙。并不是所有的成功,都会带来快乐带来美好,成功亦是把双刃剑,有所成就,却又把自己完全暴露在世人眼前。
如果说把隔膜比作一堵墙,那么人与人之间会有千千万万堵,它可能看不见摸不着,无声无息的存在着,或许它看的见摸得着,是实实在在的一堵墙。
叛逆期的我们常常与父母不和,渐渐地与父母之间就有了一堵墙。少了小时的亲昵,以为自己长大了,沟通变少了,甚至关上的那一扇门,把父母拒之门外。我们总是把最差的那一面留给了亲人,把最好的一面留给了陌生人。有人曾经问过我这样的一个问题:“你可以对陌生人一直笑,对朋友一直笑,但你可以对父母一直笑吗?”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如果把对陌生人的友善对待每一个人,把什么都愿倾诉给网友的态度给父母,那么哪儿还会有隔膜的墙?打开那扇紧闭已久的心灵之门,让它透透气,见见光,让那疲惫的心灵不那么疲惫。
无数的“门”与“墙”交织成一个世界,每堵墙上都会有那么一扇门,或许它上锁了,或许它虚掩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