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让我们快乐》这篇文章探讨了快乐的本质,指出快乐并非来自物质财富,而是源自内心的满足和对生活的热爱。作者认为,快乐是一种态度和选择,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寻找和创造自己的快乐。文章启发人们要珍惜当下,拥抱生活中的小美好,从而获得真正的快乐。
什么让我们快乐读后感(一)
曾有一则新闻让很多人痛心:一位少年因为成绩没考好而跟妈妈在出租车里发生口角,而情绪失控的他突然打开了车门,跑向公路的一边,站在大桥上纵身一跃,从此与母亲生死相隔,他的妈妈跟着他跑下车去,却没能阻挡到他的纵身一跳,跪倒在桥边放声痛哭起来。
那个孩子并不大,正是快乐成长的时候,却因为一次成绩选择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让很多人唏嘘,对于孩子们来说,快乐到底是什么?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轻生?
快乐的定义有很多,有人认为成功才是快乐,有人认为好好活着就是快乐,而我的孩子出生时,医院送了一个纪念品,上面印着他出生时的小脚丫,医院让我们选择一段话刻在这个纪念品上,当时很多妈妈选择的是成功、财富等关键词,而我选择的是:愿你步步精彩。是的,我并不指望他有多成功,但我希望他能活的精彩,而对于精彩的定义,他开心就好,他认为的精彩,就是精彩,而我将永远是他的支持者。
近期看了一本书,里面有很多问题让我重新思考了快乐的意义,这本书也让孩子们思考,到底什么能使人快乐?这本书的名字是《什么让我们快乐》。
一共13个问题,贯穿了孩子们的一生,回答这些问题后,你会感到自己充满了信心和勇气去面对未知的人生。所有的问题都是先抛出一个大家常规认为那样的总结,接着再由小精灵提问,让人引发思考,最后思考另一个角度,是否有其他结论?人生并不是选择题,而是开放性试题,你不仅有一个选择,而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快乐人生的钥匙。
比别人更成功能让我们快乐?小精灵问道:你也喜欢成功吗?小精灵的提问,也可以是父母的提问,这里可以引发孩子思考,并且回答,是否真的如此。接下来打开书页,翻看后面的内容:或者和其他人合作,一起成功?
是的,自我的成功让我们感到开心,但团体的合作,若是获得了成果,更让人感到兴奋不是吗?
被360度无死角的照顾让我们快乐?小精灵问道:至少,他什么险也不用冒啊!作为成年人,我想到的是毕业被父母直接安排进入事业单位的朋友,他们被保护的很好,从未受过挫折,但这样真的快乐吗?相比之下,我更羡慕那些能够自己闯出一片天的人。翻开书页,可以看到:跳出安全圈,自己去蹦跶!是的,后者更让我感到快乐!
害怕陌生的事物?当然,我们都更习惯于熟悉的东西,跳出去让我们感到害怕而陌生。但是呢?好奇的尝试未知,更让人感到兴奋不是吗?
书中有关于做自己还是一味效仿别人、学会分享、学会同理心、攀比心理等等都有涉及到,这些问题都用丰富的图画引发小朋友的兴趣,抛出一个常规想法,接着引发思考,让小朋友进行独立思考,得出自己的答案。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父母的快乐代替不了我们,而我们也不能因为别人的想法而左右自己的人生。
什么让我们快乐读后感(二)
公园里,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坐在地上哇哇大哭,两个老人蹲在旁边连哄带劝,“好了好了,别哭了,你看你多幸福,爷爷奶奶天天都陪着你,想要什么买什么?你还有什么不开心不快乐的呢?”
然而他越说,小女孩哭的越厉害,最后爷爷生气了,一个劲的数落小女孩不知好歹。
这样的情形并不少见,现在的孩子被称为在蜜罐里长大的一代,再没有比他们更幸福的了,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自以为孩子生活的很快乐,他们也应该快乐。
英国作家塞·约翰生说,“允许孩子们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活得快乐,难道还有比这更好的办法吗?”
那么孩子们自己的方式到底是什么样的呢?难道父母们不可以满足孩子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快乐吗?
很显然,身为父母,我们完全赞同这样的观点,也完全支持和鼓励孩子们去寻找自己的快乐。
然而事实上,有很多孩子不知道应该怎么才能使自己快乐,更不能分辨哪种快乐的方式才是正确的合理的。
父母们从孩子出生就忙于各种启蒙,英语启蒙、音乐启蒙、诗词启蒙、绘画启蒙等等等的,却很少有人提到快乐启蒙。
不错,快乐也是需要启蒙,需要引导的。
那么应该怎么进行,怎么开始呢?不妨让我们来看一只可爱又有趣的小精灵吧,这只小精灵会带领我们寻找真正的快乐。
这只将让我们带上快乐启蒙之旅的小精灵,来自于一本法国的绘本,叫做《什么让我们快乐》。
它的作者是玛丽•阿涅丝•高德哈,是法国出版社巴亚的杂志总编辑,她的文笔温柔细腻而又简单,寥寥几笔便将孩子带入一个温暖的故事里,悄无声息的就打动了孩子的心。
在《什么让我们快乐》这本书里,她运用奇特的手法,让一只可爱的小精灵用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来与孩子做游戏,让孩子在小精灵的带领下,去思考去完成。
而书里的13个情景提问,也分别从13个不同的角度启发孩子得到快乐的方式。
比如其中第二个问题,“被360毒无死角的保护?”。
“至少,他什么险也不用冒啊?”
小精灵整个身子趴在地上,懒洋洋的,代表了她在回答这个问题时的态度,很轻松,或许真的是真快的。
翻页却又问道,“或者跳出安全圈去蹦跶?”、
这一副画面也很有意思,被360度无死角保护着的小山羊瞪着大眼,似乎看不出不快乐,但也绝对不是快乐的,然而当她跳出安全圈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却是很开心的。
那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很明显了,跳出安全圈也许会更快乐。
但作者却不直接提出来,而是用一种反问式的提问来调动小朋友进行主动思考。
书页的设计也很巧妙,从第一页的“什么让我们快乐?”可以一直翻开着,然后连接后面的每个问题,后面的每个问题也能再拉开一页,就是一种不同的回答!
小精灵从成功、被保护、对未知的惧怕一直提到学会爱学会分享,在生动的表情和有趣的动作里,简简单单的把小朋友们带进两一个世界里。
他们会明白很多事并不是只有一面性,并不是非黑即白,快乐也有很多种,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快乐。
在陪孩子念这本书的过程中,小朋友完全被小精灵的形象所吸引,仿佛那就是他们最真实的自己,当他们遇到这些事的时候,也会跟小精灵一样做出那样的动作露出那样的表情。
在寻找快乐的路上,孩子们就是这只可爱的小精灵,他们或许会犯很多错,或许会做出很多滑稽的事,但他们终会学会思考,学会正确的对待快乐和幸福,学会勇敢的去面对所有正在经历着的事。
爱默生说,“快乐就像香水,不是泼在别人身上,而是洒在自己身上。”
我们的小精灵会把快乐的香水洒在自己身上,从而给身边的人带去美妙的香气,使得周围的人都跟着快乐起来。
这是一种感悟,一种力量,也是一种成长!
什么让我们快乐读后感(三)
你最近一次不花钱获得快乐是什么时候?
《什么让我们快乐》这是一本适合于大人和小孩同时看的绘本,它的设计很特别,你翻开来先看到问题,打开折页才能看到回答。内容是涉及到13个主题,包括成功、保护、害怕新生事物、对他人视而不见、换位思考、摔倒、独享、不安于自己、互相攀比、哭鼻子、干不完的活儿、贪心的掠夺,学会去爱。每个问题看起来简单,但回答起来却不那么容易。
作者是法国作者玛丽.阿涅丝.高德哈,她是法国出版社巴亚的幼儿杂志总编辑,也是童书作家,专为旗下杂志《波皮》、《小苹果》、《美丽故事》等杂志撰写故事。她擅长以温柔简单的文笔,描写幼儿的日常生活,邀请孩子走进故事,打动他们的心。她亦与各国插画家合作绘本,如《小怪兽去上学》、《小猪一家》,与英国插画家海伦•奥克森伯里合作的《向幼儿园前进•小雷欧》系列广受欢迎,还制作成卡通。
害怕是每个人天生的,不害怕是后来学会的。
比如小朋友一般都害怕陌生的事物不敢接触,却丧失了对一些新事物的探索。《什么让我们快乐》的书里这样讲述,一只蜗牛很害怕不敢接触新事物,当它鼓起勇气的时候,却尝到了草莓甜甜的新滋味。这个讲起来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的话恐怕有一个难度。你作为大人就要告诉小朋友每个人都会害怕,要保持好奇心,尝试去看看、闻闻、摸摸甚至跟它互动一下,看看这个新事物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这样我们就可以认识更多好玩有意思的事物啦。这才是我们对待新事物的看法。
快乐越分享越多,能够分享是富有者。
再比如提到分享,看起来那个拎着篮子的兔子拥有全世界所有的东西,它应该很快乐。但是当它把篮子里的东西跟好多人分享的时候,发现比自己单独占有的时候更快乐。世界上最大的孤独不是自己单独存在,而是你有快乐找不到人分享。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梨,我们一起分享就会同时尝到苹果和梨的味道。这就是分享的好处。这个能够教会小朋友不单独专享自己的东西,可以跟别人一起分享,也可以同时交到好朋友。快乐越分享越多,分享不仅能让自己变得慷慨富有,也能带来更多好运。做个快乐的小富翁,就要学会分享。
认识和了解自己是每个人一生的课题,越早做越轻松
一匹小小的斑马,觉得自己的花纹不好看,于是就用别的颜色的颜料把自己身上的纹路抹掉换成新的。在这个画面当中你能看到它不接纳自己,觉得自己不够好,所以才会去模仿别人。当它能够理解自己,理解自己独特性的时候,就能够很平静地做自己,甚至由讨厌变成欣赏自己身上与众不同的花纹。认识和了解自己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课题,从小就要教育和引导小朋友,学会接纳自己,包括好的和不好的,学会看到自己的独特性,不会被外部的其他东西迷惑。我们很容易爱自己被别人强调的部分,却很少静下来想想我们爱自己,应该包括自己的全部。
攀比是用别人的评价看自己,珍惜拥有的才是用自己的角度看世界。
一条鱼和一只鹦鹉共同在秋千上玩,它觉得自己飞的很高了。可是它觉得自己呼吸不太顺畅,于是又回到了水里,尽管看起来它不如鹦鹉飞的高,不过鹦鹉却看不到水里的世界。一味地攀比只能让自己不舒服,甚至丧命,只有珍惜自己现有,才会让自己更快乐。
小朋友喜欢炫耀,总是喜欢比谁比谁更厉害,于是就会陷入盲目攀比而不自知,甚至还会因为攀比而有一些很过分的要求。这时候家长就可以拿这个例子来给他们看。大家需要相互尊重,各司其职,而不是一味攀比变成一样的。
《什么让我们快乐》这本书里的问题,甚至你还可以自己尝试去回答,看看你有什么新的不一样的角度和看法。毕竟小朋友的答案可能千变万化,而我们成人的角度也可能不尽同一。
世界是多元而包容的。我们要学会爱自己,也要爱别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这是最重要的。当小朋友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分辨率,不随波逐流,那他们就会构建自己的快乐。快乐不止一种,什么让我们快乐,就会有千千万万种不同的回答。这本《什么让我们快乐》值得每一个人阅读。
什么让我们快乐读后感(四)
曾经在豆瓣上看到一篇文章,大概意思是自家孩子无论在学习成绩、爱好特长还是待人接物,都不是世俗眼中的一百分孩子,但是却是能永远在旁边给别人鼓掌的暖心小天使。
我心里不禁有个疑问,到底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完美小孩呢?
是那个勇敢,不喊疼的孩子,还是摔倒就大哭一场的小可怜?
是永远一个人躲角落的社恐,还是交际能力满分的小甜心?
是那个多愁善感的鼻涕虫,还是乐呵呵的乐天派?
嘘,先不要告诉我答案,我们不妨看看这本只有13个提问的绘本《什么让我们快乐》。
虽然绘本的名字叫《什么让我们快乐》,但是奇怪的是,封面上却是10只不怎么高兴的动物, 你看。
这些动物,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别急,可爱的阅读小精灵带我们一起来看看。
阅读小精灵是什么?
原来是一个身穿波点衣服,头上有天线的小可爱。
第一个问题
阅读小精灵没有给出答案,只是说了一句:你也喜欢成功吗?翻开这面折页看一下。
成功有唯一的方式吗?
是一个人单打独斗比较厉害,还是大家一起努力比较快乐?
如果家长不干涉孩子们的选择,对于他们来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才是最好的,每个孩子会根据自己的性格来选择是独立作战还是团队合作。
当然一个人的时候,那就需要独自承担所有的辛苦和压力了。
第二个问题
阅读小精灵说:至少,他什么险也不用冒啊。
不用冒险的人生到底好不好玩呢?
有人可能认为太无聊,或者太脆弱。但是假如我可以拥有一个完全不用冒险的人生,为什么不要呢!
在这个陷阱丛生的社会,我们的生活就像是升级打怪,无时无刻不在保持警惕,如果有轻松的人生难道我们不想要吗?是因为我们没有条件去拥有这样的轻松人生。
所以当孩子在面对这个问题,选择了被保护时,不要立刻去教育他,而是去思考为人父母能否给自己的孩子提供这样的呵护。
阅读小精灵提示:咦,他看到了什么?怎么一副被吓坏的样子!
那个害怕陌生事物的蜗牛,不就像是我们“社恐”人群嘛!
这只驮着厚重外壳、害怕陌生人群的蜗牛,简直就是每天躲在工位上不想和任何人打交道的我呀!
尝试新鲜事物对于我来说,难度太大,甚至面对新同事的主动问好都如坐针毡。每次看到迎面走来的领导,我都幻想自己是隐形人。
不去尝试新事物从来就不是因为新事物不好,而是对陌生事物的恐惧远远大过好奇心。如果你家有“社恐”宝宝,看看他的选择是什么。
阅读小精灵说:哟,我也很喜欢吻!
爱与被爱一直是人类热衷的去讨论的话题,拥有爱人的能力是天赋,而被爱则是上天的恩赐。
陷入爱情困境的人类,最喜欢问的问题是“找一个我爱的,还是爱我的人”。贪心的我们往往想要两全其美,这个人最好是我爱的,也是爱我的。
这13个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意味着想要怎么做,其实就看你自己,你想要什么答案,你就去怎么做。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给孩子灌输的理念都是唯一的,一种“一定要这样”的绝对价值观。比如“哥哥一定要让着妹妹”、“玩具一定要分享”,只有遵照父母要求做的孩子才是懂事的孩子。但是,这样的懂事,是孩子愿意接受的吗?
这样的要求,是不是就像一棵被过度修剪的小树,表面上看着漂亮,但是却失去了原本自然的本真。
我们为什么不给孩子多一点的自由呢?长成一棵独一无二的树难道不好吗?
《什么让我们快乐》,通过这种引导式的提问,让孩子们去思考更多的可能性,不强迫孩子接受“正确答案”,这才是快乐的意义。
孩子和家长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提问游戏,引导孩子积极思考这些问题,而阅读小精灵则无比贴心,说出了孩子们在面对这些情景的内心真实感受。
“思考人生”,在成年人看来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可是《什么让我们快乐》,却通过简单的提问游戏这一巧妙的设置,让小朋友轻松搞定这一大难题。
一个问题并不只有一个答案,人生也不是非黑即白。快乐从来就不是一条单行道,快乐既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选择,只不过不同的选择对应不同的快乐。
在绘本《什么让我们快乐》里,这13个问题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遇到,甚至贯穿一个人一生的问题。虽然每个问题都只有两种选择,但是在小朋友的心里,一个问题可能有无数个答案。通过讨论和探索,孩子们将会做出自己的选择,找到快乐人生的钥匙。
什么让我们快乐读后感(五)
什么让我们快乐
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新闻:甘肃兰州10岁的哥哥因为学业压力大还被妈妈打,感觉非常委屈,想要带着妹妹离家出走,两人在高速路上行走,准备从兰州回300多公里以外的老家,后被民警发现。
孩子出生时,很多家长最大的心愿是:希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就好。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希望由健康快乐变成了高分数、好成就,高压负荷之下,孩子渐渐丧失了发自内心的快乐,快乐成了一种奢侈品。 没有快乐的人生,即便有了高分数就一定意味着成功吗? 关于快乐,美国《时代周刊》研究表明: 平均而言,快乐的人在工作和爱情方面比不快乐的人更易成功。他们能获得更好的绩效评估,并获得更高的薪水,也更有可能结婚;一旦结婚,他们对自己的婚姻更满意。更快乐的孩子在成年后,更易成为成功及有成就感的人。 快乐的家庭养育快乐的孩子,快乐的孩子拥有更加健康、多彩的人生。 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小孩过于追求完美,对于小小的错误、选择总是很纠结,认为自己很失败,不能接受否定等任何负面言语或行为,常常表现出忧郁、焦虑等症状,这类行为与年龄非常不符。
人生充满着选择,任何选择的背后都有着独特的意义。 作为家长,如何抓住孩子成长关键时期,让孩子学会寻找快乐人生的钥匙,学会做出自己的选择?
前段亲子阅读绘本《什么让我们快乐》,加深了我对孩子成长中独立思考能力、快乐教育的认知。
人生不总是非黑即白,快乐也不是一条单行道,日常生活多情景探讨有助于帮助孩子与家长了解、体验快乐的源泉、多方位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养成健全的人格。 全球最畅销的美国育儿书《优秀父母都会做什么?》作者Erica Reischer博士认为:孩子的幸福有三个主要维度:快乐,参与和意义;快乐作为第一要素,最该追求。 在《什么让我们快乐》一书中,作者设计了13个情境提问,这13个问题贯穿着一个人的一生,是我们每个人成长中一定会遇到的问题:探索未知、面对挫折、独享与分享、工作与休息、学会帮助、从众与做自己、攀比与接纳、学会接纳、贪心与保护、爱与被爱…
这本书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引导孩子独立思索人生中的这些问题,主动寻求自己想要的答案。 《什么让我们快乐》作者是法国作家玛丽•阿涅丝•高德哈,她是法国出版社巴亚的幼儿杂志总编辑,擅长以温柔简单的文笔,描写幼儿的日常生活,邀请孩子走进故事,打动他们的心。
《什么让我们快乐》插画作者卡门•凡佐尔(Carme Vendrell)出生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她的画风独特、色彩鲜明、充满了童稚般的真诚和热情,深受读者喜爱。她创作的作品超过百册,畅销很多国家,获奖不计其数。 温柔的画风,贯穿一生的关键情境提问,这本书的背后又会怎样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呢?
书中提出13个情境问题,每个问题之后,小精灵会有相应的自己对应的独白,之后引出另一种选择。 比如:小羊在羊妈妈织出来的“围墙”中生活,也就是:360°无死角保护。
小精灵的语言:至少,他什么险也不用冒啊。
翻开书的折页可以看到另一种选择:或者跳出安全圈去蹦跶。
不用冒险的人生如同小精灵说的那样,人生无风险,家长为孩子构造一面安全墙,孩子成长便少了一些难题,与此同时也意味着少了多种体验(和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的人生非常相似)。 但如若选择跳出舒适圈,尽管有很多风险需要面对,却有了丰富的体验。 再比如:夜晚,正在爬行的蜗牛似乎被眼前的物品吓到了:吓怕陌生的事物?
小精灵解说:咦,他看到了什么?怎么一副被吓坏的样子?
翻开折页,另一种选择:蜗牛在尝草莓的味道:或者好奇地去尝尝未知的味道?
面对陌生事物,恐惧、未知...都是正常表现,有人害怕、担心,有人大胆尝试。 没有完全对错的选择,也没有无比正确的人生,任何一种选择都有利弊,家长与孩子了解到这点,无论对方做出怎样的选择,都能理解背后的动机与意义。
作者通过不同主题设置不同的选择可能,折页设计非常巧妙,每一个主题后家长可以让孩子多方位思考,看是否有更多思路拓展,更多选择的可能,而不是强制的“正确答案”。
亲子阅读过程中,通过提问游戏,引导孩子积极思考这些问题,无比贴心的小精灵解读,第一时间表达出孩子面对不同情境时内心曾有的真实感受。
简单的游戏提问设置,让孩子在阅读中体味人生的意义,了解到快乐其实是一种选择题,没有谁的人生无比正确。
每个问题在书中只有两种选择A或B,但我们都知道现实中,每个问题可能会有多种选择,翻页设计悬念的背后应该有更多的选择,折页中总会有更多惊喜等待着我们的选择。 于我们而言如此,于儿童成长更如此,我们不能陪伴孩子一生,但教会孩子独立思考、主动寻求答案、做快乐的人是为人父母都应该学会的。快乐的人生会有更多的可能、更加丰富的体验。
我很喜欢的作家三毛曾说:你快乐吗?你快乐吗?你快乐吗?试试看,每天吃一颗糖,然后告诉自己今天的日子果然又是甜的。 人生不同阶段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踵而至,但这些都不应该影响我们选择快乐的心态。
孩童时期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学做快乐的自己,健全的人格应是快乐下的勇于担当。
什么让我们快乐读后感(六)
曾经有家俱乐部,拿出了一笔奖金,邀请微表情专家,守候在最繁华的地段,看到快乐的人,就奖励一笔钱。一天过去了,有成千上万的人,经过专家的面前,但是,只有22人,得到了奖金。也就是说,只有22个人,是快乐的。
为什么快乐的人那么少?什么让我们快乐?大人也未必能明确说出答案,也许《什么能让我们快乐》,这本绘本里,会有你想要的答案。《什么让我们快乐》每一页都有不同的动物,每一页的故事都不一样,在不一样的故事中,体会哲学的思考。这是一本给大人看的,也是给小孩看的绘本。如果你有小孩,那就非常适合亲子阅读。
《什么让我们快乐》是由法国的玛丽•阿涅丝•高德写的,她是童书作家,擅长写孩子们的故事,打动孩子们的心。由西班牙的卡门•凡佐尔绘画,她的画风比较独特,用色鲜明。《什么让我们快乐》,玛丽•阿涅丝•高德用故事,带孩子们体会,什么让我们快乐;卡门•凡佐尔用鲜明的色彩,充满童趣的画面,吸引着读者阅读,两人的合作,让阅读《什么让我们快乐》,成了一件快乐的事。
什么让我们快乐?
《什么让我们快乐》,拿在手里,就已经让人感到快乐了。整本书,从封面开始到书的内容,都是黄色为主色调。
黄色象征阳光的色彩,带有积极的能量,被称为高明视度的幸福之色。《什么让我们快乐》每一页基本上都有明亮的黄色,这种黄色会显得轻巧可爱。
正如歌德认为的那样,黄色与阳光最接近,是最单纯的颜色,充满生机。
感受下这股让人充满力量的黄:
一般的绘本,打开环衬,就是一页翻过去,《什么让我们快乐》在环衬的设计上,与众不同,是可以翻开的,这也是整本书的设计。按照提示,环衬这半页就那样翻着,这能让我们有意识地带着问题,去阅读。看每一页的故事,再看看问题,想一想,这能让我快乐吗?
每一页故事,都有小精灵的引导,小精灵会根据情境,有相应的问题,小精灵的存在,代表的是这本书,看着小精灵的问题,就像是在和书的一种交流,针对小孩子而言,这种交流,更为主动。
拿我女儿举例,我女儿平时看绘本的速度,飞快。她只是看图片、看文字,看完就算完了,这也是普遍孩子们看绘本的状态,《什么让我们快乐》的这小小精灵,能让翻页的速度,稍稍停下来,看看小精灵的问题,想想自己是否也是这样思考的?
环衬的设计和小精灵的存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主动阅读的习惯。同时,也不断推动着,翻页的动作,这也是在给孩子种下主动阅读的种子。
《什么让我们快乐》从封面就已经开始讲故事,每一只动物的眼神,看向的地方是不一样的。看完整本,才会明白,为什么封面的大象,是微笑着看向小老鼠的,在大象和小老鼠的故事中,讲述的是爱与被爱的故事,爱,当然是笑着的了。
而封底,看到的是动物们的背影,比如小老鼠是坐在大象背上的,这和封面中大象与小老鼠的对视,是遥相呼应的;封面的小猴子是托着两腮,思考的样子,封底的猴子,看起来是和坐在大象背上的小老鼠相视一笑的,相信它思考的问题,有了自己的答案。
小熊摔倒勇敢站起来的故事中,为什么熊妈妈举起的双手,一只是耶的姿势,一只是四根手指,这又是为什么呢?
《儿童文学的乐趣》中说:
《什么让我们快乐》的文字,是充满悬念的,图画也是吸引读者的,让人不断从细节中,发现阅读的乐趣。
《什么让我们快乐》,很哲理的话题,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答案,如果你问起孩子来,更是会有五花八门的答案。
《什么让我们快乐》每一页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每一页左边是故事的开头,翻开折页,故事的发展,总是出人意料,会有一种惊叹“哇,原来,故事是这样的,和我想的不一样”。
猫和老鼠们,左边看到是一只老鼠拿着剪刀剪猫的尾巴。看到这一页,我2岁多的儿子说“老鼠觉得猫的尾巴不好看,要剪掉。”翻开折页,原来,老鼠过生日,其他老鼠为了让主角高兴,才做出这样的动作。讲述的是有关友谊、冒险的故事。
羊妈妈织着围巾,小羊站在一圈圈的围巾中,一看到就觉得很暖和,打开折页,小羊却用毛线跳起了绳,配的文字是“跳出安全区去蹦跶?”。
狮子和老鼠们,讲述的是攀比与合作的故事,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讲述助人为乐的快乐。等等,不同的动物出场,诉说着不同主题的故事。
《什么让我们快乐》,每一页可以当成,独立的故事看,也可以将每一个故事,串成一本故事集。这些故事,有关于友谊、成长、分享、冒险、做自己、学会爱与被爱……所有的这些,对于人生来说,从出生到长大,都会经历。
孩子成长的旅途中,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里,会遇到故事里相似的场景,有一天,他们会变成故事里的狮子和长颈鹿,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也会变成猫和老鼠中的老鼠,为了博人一笑,去做一些冒险的事;也有可能,他们一直觉得在大人的怀抱中很快乐,就像小羊一样,忽然在某一天,跳出了舒适圈,体会到成长的快乐。
孩子天生就是哲学家,他们对快乐的定义不一样,不同的快乐,需要自己去寻找答案,体会每一种不一样的快乐。
伴随着生命成长的阶段性,体会到的快乐也是不一样的。我问过我女儿,什么时候,是快乐的。她说打娱乐游戏的时候,是快乐的;交朋友的时候,会感到快乐;比起打游戏,她更愿意和朋友们一起玩耍,因为,和朋友一起的快乐,令她更舒服。另外,克服困难的时候,那种成就感令她特别快乐。体会过不同的快乐,才会明白什么,能让我们快乐。
《什么让我们快乐》,一本拿到手里,就令人感到很快乐的书。也许在某一天,孩子会在现实中,体会到书中的场景,慢慢地,他们也就有了自己的答案,逐渐形成让自己快乐的能力。快乐,也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什么让我们快乐读后感(七)
关于成功,有一条广为流传的公式,成功=智商+情商+财商。“三商”教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然而,拥有出色的“三商”就一定会成功吗?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
积极心理学领域最先锋的实践者、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者肖恩·埃科尔,通过多年研究得出结论:先有快乐,然后才有成功,快乐是最强的生产力与竞争力。
肖恩·埃科尔认为,快乐可以重塑我们的大脑,使其变得更有创意、活力、效率,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从而使我们更容易成功。
可见,决定成功的不仅仅是“三商”,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而言,还有一个关键的因素,那就是快乐。
如何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培养孩子拥有快乐这种能力呢?
法国幼儿杂志总编辑玛丽·阿涅丝·高德哈,携手西班牙重量级插画家卡门·凡佐尔创作的《什么让我们快乐》,用别具一格的方法,帮助家长和孩子解决了这一问题。
这是一本写给3—6岁儿童的快乐启蒙书,通过13个情境思考提问,让孩子找到快乐人生的钥匙,明白快乐人生的真谛,从而养成健全的人格,成就更好的人生。
积极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当一个人越快乐,就越容易成功,而牺牲快乐去换取成功,反而会大大降低成功的概率。
既然快乐是成功的原动力,那么让孩子拥有快乐的能力,就变得尤为重要。
书中精心设计了13个情境思考提问,都是孩子成长中一定会遇到、甚至贯穿一生的问题:探索未知、面对挫折、独享与分享、做他人与做自己、攀比与珍惜、工作与休息、掠夺与保护资源等。
这些关于“什么让我们快乐”的提问,从不同的角度带给了孩子不同的思考,扩展了孩子的思维,提升了孩子的认知。其中,有的是孩子成长必定会遇到的普遍问题,比如面对挫折的提问:什么让我们快乐?在哪儿摔倒就在哪儿趴着?或者站起来继续玩耍?
在成长过程,每个孩子都会遇到挫折。就像孩子学走路时,摔跤是必经的过程。即便孩子摔得很疼,不能马上站起来,也没关系。那就先趴在原地休息一会儿,等疼痛缓解了,再站起来。没有谁会永远趴在原地,除非他放弃行走的本能。
一般情况下,孩子在一岁多的时候学会走路。对于此书的读者群3—6岁儿童而言,他们早已经历了学走路的过程,所以关于这个问题,他们会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即便孩子选择趴在原地,也不要生气。孩子这样选择的原因,可能是摔疼了,或是一时气馁。请充许孩子在原地趴一会儿,以便度过短暂的疗伤期和心理恢复期。
有的是贯穿孩子一生的重大命题,比如关于做他人与做自己的提问:什么让我们快乐?将自己变成另外一匹马?或者平静地做自己?这个问题换成当下流行的说法就是:活成别人希望的样子,还是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关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比如,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马友友的父母本来希望儿子成为伟大的数学家,马友友却对数学根本不感兴趣,而是热衷音乐。马友友一直努力坚持自己的想法,父母最后只得妥协,允许儿子学习音乐,最终马友友成为国际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
与马友友不同的是,钢琴演奏家郎朗,活成了郎爸希望的样子。郎爸希望儿子成为优秀的钢琴家,于是强迫儿子从小苦练钢琴。在郎爸的严厉教导下,郎朗最终成为国际著名的钢琴演奏家。马友友和郎朗虽然选择的人生路不同,但是他们都获得了成功,也从中收获了快乐。
人生中有些选择并不容易,对于做他人与做自己这个问题,很多成年人也会纠结,不知道哪种选择才能更好地成就自己的人生,获得真正的快乐。孩子对于这类问题的认识无疑是表象浅显的,但是无需担心,孩子会从探索这些深奥的问题开始,学习思考人生,发现快乐。
所有的提问,书中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引导孩子去思索这些问题,并且得到自己的答案。也许有的家长会担心,如果孩子做出错误的选择怎么办?孩子会不会因此而误入歧途?
对此,法国著名心理学家、精神科医师克里斯托夫·安德烈给出了指导性建议:“人生不总是非黑即白,快乐也不是一条单行道。在讨论和探索中,孩子们将会做出自己的选择,找到快乐人生的钥匙。”
显然,每个孩子可以通过各自不同的选择,获得自己想要的快乐。可见,快乐不是客观因素决定的,它永远掌控在我们自己的手里,这便是快乐人生的钥匙。
当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和选择,找到快乐人生的钥匙,就等于拥有了快乐的能力。
玛丽·阿涅丝·高德哈擅长以温柔简单的文笔,描写幼儿的日常生活。《什么让我们快乐》的语言幽默简短、诗意盎然、充满童真童趣,让孩子很容易从中收获快乐,并获得成长。
卡门·凡佐尔画风独特、色彩鲜明、充满了童稚般的真诚和热情。《什么让我们快乐》中色彩鲜明、逗趣传神的水彩插画,很容易引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同时提升孩子的审美。
关于文字与图画的关系,美国著名的绘本大师芭芭拉·库尼总结说:“图画书像是一串珍珠项链,图画是珍珠,文字是串起珍珠的细线,细线没有珍珠不能美丽,项链没有细线也不存在。”
由于本书的内容是13个情境思考提问,所以故事性和连贯性不强,但是作者设置了阅读小精灵。如此一来,小精灵辅助文字,担负起“细线”的使命,把内容巧妙地融会贯通起来。
扉页中小精灵首先出场,提示我们说:“这一页下面藏着什么?你翻开看一看?”翻开折页后,左页中出现了问题:“什么让我们快乐?”右页中小精灵又提示我们:“真是个好问题,一直都不要合上这一页哟。”再往下翻,就是情景思考提问。
这里详细说一下关于掠夺与保护资源的提问。左页是一种选择:“贪心地掠夺资源?”右页是小精灵发表的看法:“噢!小猴子肯定很饿吧。”再次翻开右边的折页,又是对开页,也是另一种选择:“或者好好地保护资源,更好地利用?”
书中没有给孩子设置正确答案,但是小精灵却说出孩子在面对情境时的内心感受,让孩子代入到情境中,使快乐选择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小精灵还给孩子带来面对情境的另外一种反应,翻开折页之前,孩子会在脑海中设想自己的种种反应,翻开之后,又会有新的惊喜。
这种巧妙的翻翻页设计极具特色,并且特别适合亲子阅读。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玩趣味十足的翻翻页游戏,也可以一起进行快乐选择。家长和孩子如果选择的不一样,可以各自说说自己的想法,孩子就会从不同的选择中领悟到快乐人生的真谛:快乐不是你选择了什么,而是无论选择什么都可以从中找到快乐的理由。
当孩子明白了快乐人生的真谛,就真正拥有快乐的能力。
快乐,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选择。很多时候,不同的选择,会获得不同的快乐。比如,书中关于成功的提问:什么让我们快乐?比其他人更成功?或者和其他人合作,一起成功?
由此,想到了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和屠呦呦。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获奖后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今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讲我的故事。”
正如莫言所说,他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而讲故事这件事是源于莫言个人的创作,显然他的成功主要归功于他自己。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获奖后说:“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屠呦呦虽然是科研带头人,但是她一再强调,青蒿素的研究成功,是研究团队集体攻关的结果。所以,她在获得诺贝尔奖后,将成就的获得归功于集体的力量。
无论是莫言,还是屠呦呦,无论是个人取得的成功,还是跟他人一起合作取得的成功,每个人都可以从成功中体验到各自的快乐。由此,孩子可以从中学会辩证地思考人生。
再比如,书中关于面对紧急情况的提问:什么让我们快乐?发现紧急情况时,假装没看见?或者试着去化解危险?
众所周知,遇到紧急情况时,选择假装没看见,是一种消极的心态;选择去化解危险,是一种积极的心态。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
如果用消极的心态去面对这个世界和自己的人生,那么就不可能成就美好的未来。
孩子会选择用消极的心态,还是用积极的心态,面对这个世界和自己的人生呢?
不必担心,孩子认真思考后,自然会做出正向的选择。
通过这一系列快乐选择,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孩子的正向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当孩子学会辩证地思考人生,拥有正向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自然会养成健全的人格,从而更加勇敢地面对未来,进而成就幸福美好的人生。
法国著名心理学家、精神科医师克里斯托夫·安德烈在推荐本书时说:“让我们和孩子们谈谈幸福。否则,社会将代替家长给孩子们教训,并引导他们走上物质、自私和不择手段的错误道路。这本快乐、实用、诗意的书将帮助成年人和儿童讨论和思考是什么让他们快乐,并走向真正、慷慨的幸福人生。”
《什么让我们快乐》如同一枚快乐因子,当把这枚因子植入孩子心中,快乐就会如影随形,幸福就会不期而至。
高尔基说:“快乐,是人生中最伟大的事!”
愿每个孩子都拥有快乐的能力,成就人生中最伟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