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这篇文章通过讲述作者在忙碌生活中寻找片刻宁静的经历,表达了对于内心灵魂的充电和寻找平衡的渴望。作者通过与自然的亲近和思考,找到了重新充电的方法,让自己重新找回了内心的平静与和谐。文章启示人们要时刻保持内心的平静,找到自己的充电方式。
《充电》读后感(篇一)
Day1@地铁
五种“基本诉求”——控制欲、求知欲、求同欲、关爱欲、社交欲。
五种”高级诉求“——改变欲、挑战欲、创造欲、奉献欲、认知欲。
问题来到先别着急否定自己,分清是态度问题,能力问题,技能问题,还是身体问题。
电量包括两个指标:1)极性;2)强度。人的能量也是一样。
我们一出生,别人就用“萝卜加大棒”的方式训练我们、引导我们去做某些事情。我们的“训练员”,或者说是“监护人”,总想让我们按他们设计的方式成长。有时候,他们对我们和颜悦色、大加赞赏,只为让我们变成他们想要的样子。如果我们违背了他们的意愿,他们就会变得无比严厉。这样日复一日,我们的行为和想法逐渐变得循规蹈矩了。再后来,我们逐渐接受了一切,养成了习惯。
PS:忍不住想说两句。。。。
觉得自己被禁锢了,那就真的被禁锢了。如果能全身心投入到虽然是别人帮忙设计的人生中,依然是自己的人生。
人生的故事开头和结尾,肯定是逃不掉的,生和死。那这是自然为我们设定的情节,这也可以理解为禁锢,可正是因为有了终点,才不会感到无望。忽然想起了《钢 之 炼金术士》中钢铁的爸爸。
那是不是就不要所谓突破了?
当自己的生活逐渐进入一个成体系的模式时,就是一个圈。如果不突破,找到新的能源,能量就会枯竭,无论多么节省,只是早晚的事。
《充电》读后感(篇二)
在这个压力巨大的时代,似乎时刻都必须绷紧弦,然而,面对压力,大部分人其实都很难一直保持激情,这是一种客观现实,包括我在内。
这本书中的大部分内容,对我来说都不新鲜,因为,不少都是我在做的,不过,写得如此系统,读后仍然有收获,而且,有些内容也是之前所未曾想过的,比如认知欲部分,说得非常详细,以前自己的思维,可能并没有这样全面。
简言之,这部书提供了一个充电的路径。
这本书可以配合布兰登的另一本书《专业化生存 : 在你擅长的领域成为专家》一起来看。当然,两本书有些地方算是重复的,尤其是作者喜欢用自己的生死经历做案例。
其实,充电,有另外一个词语,更广为人知:学习。
只是,充电的意思,可能更接近:持续地学习、聪明地学习。
而充电后的展现,可以理解为:充满了活力。
在抑郁症患者的描述中,其实,抑郁的反面,并非不快乐,抑郁症患者,可能是快乐的,反面是没有活力。
充电,也有对抗抑郁的作用。在抑郁症越来越普遍的今天,这也算是一种现实意义吧。
书中对于人的五大高级欲求做了详细阐述,可以对照自己的情况进行练习——是的,我觉得里面的练习很重要,最好是在纸上认认真真地写出来,如果只是在脑子里盘旋,作用未必很大。要想好好充电,人需要进行深层的自我认知,需要全面地省视自己所处的境况,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充电方式。
书中给出的建议,也并不很难,难的是形成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习惯,让充电随时随地进行,尤其是在疲惫的时候——不要等到电力殆尽。
充满活力的人生,这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值得人去探究通向它的路径。这个路径,可能并非一本书能够达致,然而书可以是桥梁,而行动会使人行进到彼岸。
《充电》读后感(篇三)
《充电》这本书所说的“充电”,不是我们惯常理解中的后续学习与提高,或者说专业和普适性知识上的进修与提升。这本书中“充电”的指向是,如何过上电量十足的人生。大约类似于现在人们最爱说的“正能量”一类的词。但绝不只限于“正”这个方向性的概念,而是“电力十足、活力四射、能量满满”一类的范畴。当然,如果你一定要认为,这个词等同于“打了鸡血”,也不为过。
所以,作者开篇就批驳了另外两种生活的形态——被禁锢的生活、安逸的生活,并提出了他的主导思想——要过电量十足的生活、认识电量十足的人。“在一个迅速变化的世界里,有什么能引领我们过上活力四射、幸福快乐的生活呢?我们怎样才能激发自身能量,活出快乐,找到满足呢?我们怎样才能发挥自身潜能,过上有意义的生活呢?”基于作者身为高效能教练和培训师,并创办高效能学院的的身份,他的工作核心就是打造高效能的人生。
如果你对以上的观点持赞同态度,那就可以看看下面的文字了。如果你觉得被禁锢是人生常态,安逸说起来也不是坏事,那这本书基本上也就与你无关了。不幸的是,现在的我恰恰有些发呆,所以对整本书的观点,就站在了完全旁观的角度。我想,这样,如此一来,是不是会看得更清楚呢?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人类十大欲求,并将之分为“基本欲求”——控制欲、求知欲、求同欲、关爱欲和社交欲;“高级欲求”——改变欲、挑战欲、创造欲、贡献欲和认知欲。 对他所创建的这十种欲求体系,我尚未得知其基点和排列模式,所以也就不能妄加评判,但就我的理解而言,似乎在基本与高级之间的界限不是那么清晰,在大家所熟知的马斯洛需求理论中,它的体系建构是从生理到心理,从基本满足到价值实现这样一个序列的。但在本书当中,概念的提出和排列的依据不甚清晰。可能也是源于这本书的作者和读者对象的不同。
围绕以上十种欲求,全书在每一章进行了相应阐述。十大欲求,每种对应三大策略。
阅读全书的所得,我将之鉴定为一个核心和三个提示。
一个核心。
就我的评判而言,在“求同欲”这一章阐述的核心价值对于全书具有统摄性的意义,也就是说,这一章可以称之为本书的灵魂和主导。那就是,一致性——将看待自己的方式(自我感觉)和在真实生活中的表现统一起来。换言之,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要表现出来什么样。很多人“认为自己是狮子,但实际上的行为却像老鼠”,结果自己看不起自己不说,还对别人看待自己的感觉与方式产生愤怒。这一点,是真正具有现实意义的。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结果做的是相差很远或者背道而驰的事。终其一生,也是在痛苦纠结中拧巴的人。问题往往是,自己拧巴不说,还怨恨了社会与他人。这一点的提出,可以说是全书的精华所在。
针对上述概念,作者提出了“六个词”的办法,三个词用来用来描述你是谁,三个词用来描述你将如何对待别人。向世界展现这“六个词”,绝对是行之有效的改变自己的良方。。
在“社交欲”中,继续引申了上述办法,“你觉得快乐、亲密的家庭关系是什么样的?”由此扩展到友谊、爱人、同事等各种关系,分享彼此对理想关系的定义,也就意味着彼此向理想关系的靠近。同时,作者与我们分享了一个有趣的研究,给别人发出积极的投射,他(她)就会成为那样的人。希望他友善,就夸他友善。那些能幸福厮守终生的夫妻,在生活中分享积极信息与消极信息的比例是5比1。也就是说,你给对方的鼓励与赞扬是批评的5倍。
三个提示。
一是关于“一页纸工作表”,只要开始工作,就立刻开始,而不是先打开电子邮箱。如果一上来就看邮箱,就意味着自动放弃了对工作的控制。
二是关于“成长的朋友”的判别,完全可以视作理想爱人的甄别条件。
三是关于“这个——那个准则”要什么不要什么,多做什么少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鉴定完毕。
《充电》读后感(篇四)
0p 3种生活:被禁锢的生活、安逸的生活、电量十足的生活。 5大基本欲:控制、求知、求同、关爱、社交。 5大高级欲:改变、挑战、创意表达、贡献、认知。
6p 需求得到了满足还是不快乐的原因,不是精神领袖和心灵鸡汤告诉我们的那些“我们不努力,我们太狂妄”的虚伪说辞,而是我们进化了。需求满足后,我们不再关注自己“需要”什么,而更在乎自己“想要”什么。
27p 电量十足的7特征: 1. 心态开放,有敏锐的洞察力; 2. 面向未来,活在当下,不念过去; 3. 追求挑战; 4. 对其他人拥有浓厚的兴趣,并能建立真正的联系; 5. 自立自强; 6. 热爱创造; 7. 重视大局,是意义创造者。
44p 比起悲观主义者,乐观主义者更能看清世界,只不过他们是用行动来回应问题,而不是悲天悯人。悲观者不相信问题可以解决,乐观者更愿意去尝试。
45p 掌控生活的新鲜感:维护自身信念的内在力量和塑造性格的力量是同一种。为了坚守自己的信念,我们还应该控制自己看待负面事件的方式。
49p 寻找生活新鲜感的6种方式;90天逃离;餐厅或饭店之旅;观看演出或体育比赛;旅行冒险;扩大社交圈子;学习新技能。
52p 缺乏自主性和容易分心,让工作失去了乐趣。
63p 能力的重要性: 1. 能力决定了你的关注点:能力不足会让你回避生活中的问题、矛盾或是较大的挑战和机遇; 2. 能力决定了你对任务和活动的选择:能力不足会让你成为安逸的囚徒; 3. 能力决定了你的努力程度:越有能力,越会努力工作,也会越聪明; 4. 能力决定了你的适应能力有多强:有理解力、行动力和掌控力的人,在遇到问题时会更愿意及时调整自己的方法; 5. 能力决定了你是引导别人,还是追随别人。
66p 评估求知欲的指标: 1. 未来定位、内在价值、实用价值; 2. 机会成本:总能挤出时间学习的; 3. 滞后时间:达到目标后,还要等多久才能从中获益,滞后时间和个人努力程度成反比; 4. 个人能动性:控制自己行为,获得预期成果; 5. 社会支持和社会联系:和别人建立深刻的关系; 6. 取舍意识:拓展自己的同时,还要舍弃身上的累赘; 7. 可用资源、自主权。
81p 我们用三个词来定义自己的生活,再用三个词定义和别人交往的方式,让这六个词成为自己的专属名词—我们不需要被别人定义。
87p 好状态的最大杀手—疲劳、饥饿和头痛,大多是缺水造成的。
89p 恪守一致性:当我们重视对彼此承诺和责任时,我们就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成为了世界上紧密联系的成员。你会感觉活得更踏实、更有责任感和安全感;生活进入和谐稳定阶段。你很少会为不确定的事而惊讶了,因为你找到了内心的安定。人生真正为你所有。
94p “关爱”不同于“社交”,“社交”是我们拥有的某种东西,“关爱”则是我们给予和获得的东西。
99p 真正的改变始于对自身目标的清醒认识,并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去实现目标。
100p 关心自己的方法:每天睡7小时;每顿摄入小份、多种食物;每周3次运动;每天2次冥想;每天6升水;每周1本书。
121p 寻找并培养成长的朋友。
132p 基本欲望让你感到更安全稳定,高级欲则会彻底改变你,让你对生活感到满意。但是实现高级欲需要规划、胆识,要求更高,也更有挑战。
141p 为获得而改变,而不是为失去而改变。只有意识到自己对改变的三种痛苦(失去、过程和结果)的预期,才能遏制恐惧,忽略付出的艰辛来关注愉悦的体验。享受改变,而非只是对改变有所期待。弄清状况、大胆设想、敢于实践。
148p 我们扼杀了自己的改变欲求和理想,却听从所谓现实主义者和逆来顺受者的建议,为自己设定“合理”的目标(SMART)。但这样的目标,根本无法点燃我们的欲望,无法激起我们的渴望、动力和勇气。真正的改变是能影响你的人生和事业,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161p 能让我们全身心投入、充满成就感的挑战的特点: 1. 需要异于寻常的专注; 2. 能拓展你的能力和技巧; 3. 能对表现进行评估; 4. 能带来成就感; 5. 能分享挑战的过程和结果。
168p 罗斯福:容易不属于评论家,也不属于指出强者是如何跌倒、实干家本该在何处做得更好的人,而属于真正身处竞技场,满脸污泥血汗的勇士。他们顽强拼搏,可能不断犯错,不断跌倒,因为没有一次次的错误道路就不会有最终的结果。他们理解什么事激情,什么是奉献,并投身于崇高的事业。如何成功的,他们将享受胜利的喜悦;如果失败了,至少他们曾全力以赴,不至于和冷漠、懦弱、不知胜利与失败为何物的灵魂为伍。
172p 成为更有远见的人,一方面不光要关注能够解决的挑战,也投身于对终极问题的思考;另一方面,不光要做好分内事,还需要意识到自己是团队中的一员。总之,要成为全力以赴改变世界的一小群人的其中之一。
178p 如果不能发挥创造力,表达自己创造天赋,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才华和能力,就能更投入,更有活力。
189p 获取是生存的手段,给予是生活的源泉。贡献包括付出(giving of)和奉献(giving to):付出全力,并在做到的时候肯定自己;为别人提供帮助,目标是发挥作用。
211p 我们既想控制自己的思想意识,又想从这种控制中释放自我,以便感受到更深层的意识。因此,我们需要强化对生活的控制,同时,就像很多很多人感受到的那样,还必须向神臣服。
211p 关注你的意识:意识到你的做法;意识到你的情绪和身体能量;意识到你的行为;意识到他人;意识到你的进步;超越意识;意识到当下;意识到巧合和直觉;意识到爱。
227p 电量十足的生活和简单舒适无缘。人生真正的礼物,就是让你的经历不断深入生活、改善生活的过程。我们不可能完全掌控我们的欲求,我们只能在调动他们的路上不断努力、不断进步。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坚持不懈地,所以我们不可能彻底取得胜利,但我们可以在这样无情的挑战中得到越来越多,并为此深深感受到: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236p 小心你的收件箱,它只是一套为别人计划安排创造方便的系统。你的目标时时刻都将生活中的大事作为重中之重,不论这件事是什么。着眼当前,利用,利用你的心理、生理、和说服技巧,放大你的能量和业绩。时间是你的,今天至关重要。去生活,去爱。
《充电》读后感(篇五)
文/子诺不离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以下三种人,他们过着三种不同类型的生活:
许多人过着被禁锢的生活:他们或是活在过去,或是活在别人的期待中。他们喜欢抱怨,不爱改变,他们害怕失败,害怕别人指指点点,似乎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迎合别人的期望。他们常常被生活所困,经常精神涣散,焦虑不安,随波逐流,却从来不看看镜中的自己,问问自己真正想要些什么。他们常问的问题是,我能活下去吗?他们最在乎的是安全感。
不少人过着安逸的生活:他们通过工作和长期的积累,过上了堪称安逸的生活,他们有房、有车、有爱人和孩子,他们享受眼下的生活,对现有的人生充满了感激。但有时候他们也会觉得,这个世界太过熟悉,未来的生活可以一望到头,没有新鲜感,甚至有点索然无味。过于安逸的生活,让他们失去激情,有时候他们会怀疑自己是否已经到达了人生的顶峰,会问自己这就是我要的全部生活吗?过着安逸生活的人经常问的问题是,我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吗?我取得了成功吗?他们最在乎的是归属感和满足感。
还有一些人过着电量十足的生活:他们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面临怎样的挑战,总能保持踏实、积极、平和的态度,热情应对。他们清醒掌控自己想要的生活,既不觊觎也不盲目追求别人的生活。他们期待有机会改变自己,使自己不断成长,他们将自己视为一件不断进步的作品,享受塑造自己改变现实的过程,同时他们专心致志地服务社会。他们的座右铭是,不要问你从世界那里得到了什么,而要问你为世界奉献了什么。过着电量十足的生活的人会问,我是否活出了真实的自我,是否开发了自我潜能,实现了自我价值,我是否过着备受鼓舞的生活,并时刻激励着别人?
我们大部分人过着被禁锢或安逸的生活,却在心底里羡慕那些电量十足的人。其实,后者跟我们长得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的脑袋上并没有挂着闪电球,他们和你我看起来都没有什么区别,如果一定说有区别的话,那就是他们看待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和我们不同,采取的行动和我们不同。
他们不会把自己成年后的选择归咎于童年经历,也不会带着对过去的怨恨和依恋过活,他们一心一意地活在当下,对未来毫不畏惧,也不畏惧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苦难,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确实与众不同。
电量十足的人心态开放,有敏锐的洞察力;他们面向未来,追求挑战,对他人拥有浓厚兴趣并建立真正的联系;他们自强自立,会给自己加油鼓劲,虽然欢迎旅途上有人相伴,但不会为别人改变自己前进的方向,他们觉得没有必要为了取悦别人而扭曲自己的价值观;他们敢于创造,乐于分享,一心追求有意义的生活。
如果你也想成为一个电量十足的人,不妨看一下布兰登·伯查德(Brendon Burchard)撰著的《充电》一书,他会告诉你电量十足的人不是天赋异禀,也不是与生俱来,而是需要不断的练习才能获得。只要你能够激发内心的十大驱动力,即使你是成年人,也照样可以开启电量十足的全新生活。
这十大内生驱动力包括控制欲、求知欲、求同欲、关爱欲、社交欲等五种“基本欲求”,以及改变欲、挑战欲、创造欲、奉献欲和认知欲等五种“高级欲求”。
从某种程度上说,布兰登·伯查德提出的“十大欲求”,可以说是对马斯洛提出的五大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包含自我超越)需求中后四种需求的细分,或者说是不同角度的表述。当然,这是我的解读,作者自己可不这么认为。呵呵。
布兰登·伯查德在书中对十大欲求分别进行了阐述,并针对每种欲求提出了对应的三大策略,总共有30个策略。 在这里,我想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着重谈谈学会控制、学会学习、学会选择这三点。
一、学会控制
从广义上说,我们都在追求对自己内心和外部世界的控制感,我们想控制自己的感觉、思想、行为,想控制事物的发展和结局,想控制自己和别人的关系,这种想掌控生活的欲望就是人类欲求中的控制欲。很多人活得痛苦,是因为他们觉得无法掌控生活中的一切。
其实,我们应该明白,许多时候,我们对外部世界是无能为力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控制好自己——控制自己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控制自己对别人的方式,控制自己内心的目标。
先从以下三点做起吧:
(1)大幅削减看电视、上网刷屏、看八卦杂志的时间,每天有计划地抽出一些时间(至少1小时),选择看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书,做一些有助于自我提升的训练项目来给自己充电,同时要多交一些能开阔自己眼界的朋友去应对新的挑战。
(2)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掌控好自己对生活中发生的事件的解读,让自己尽量从客观正面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心理学家已经证明,对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体验到的事情用积极心态应对,要比用消极心态好得多。
(3)光有想法是不够的,行动才能决定我们到底是谁,我们一定要有意识地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成为你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样子。
二、学会学习
对我们所有人来说,来自工作和生活的最大挑战就是现代社会在不断变化,而提升学习能力恰恰是我们不断适应变化、变得更加自信的关键所在。神经学已经证明,我们学得越多,大脑里的神经回路就会越强大,我们就会有更高的目标和更出色的表现,而这反过来又会激发大脑释放令人愉悦的多巴胺。
既然学习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自信和快乐,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不愿意主动地去学习呢?有的人说,是因为他们懒,其实不尽然,最关键的原因是他们没有意识到学习带来的潜在价值。
分析以下几个指标,可以帮助你弄清自己为什么想学,有哪些因素阻碍你学习,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对学习的态度,在生活中不断成长。
(1)未来定位:这件事和我给自己未来的定位有关系吗?
(2)内在价值:如果不考虑外在的奖赏,你最想学的是什么?
(3)实用价值:在追求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我能获得什么有用的东西?
(4)机会成本:如果你要学习某项新技能,你会错过什么东西吗?或者根本不会错过什么?
(5)滞后时间:你要等多久才能从中获益?满足感滞后是否妨碍了你付诸行动?
(6)个人能动性:你有多少信心控制自己的行为,获得预期的成果?
(7)社会支持和社会联系:在你尝试新事物的时候,有人会支持你、鼓励你、帮助你吗?在这个过程中,你能不能和别人建立深刻的关系?
(8)取舍意识:你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并运用一项技能吗?
(9)可用资源:你是否拥有达成目标所需的资源?
(10)自主权:你是否认为自己有掌控力,可以主导事物的发展方向?
三、学会选择
选择决定人生,我们今天的自己就是昨天的自己一系列选择的结果,明天的自己也将是今天的自己一系列选择的结果。
如果你选择每天晚上看书,5年以后你也许会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如果你选择每天坚持健身锻炼1小时,5年以后你会比现在的自己更年轻更有活力;如果你选择将上网刷屏看电视作为自己的第二职业,5年以后除了感觉腰酸背痛腿发麻外加更老些以外,不知道你还能得到些什么。
所以,你需要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想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在通往目标的过程中,你得不断地作出选择。参阅下面“这个—那个准则”,将有助你理清思路,作出真正的选择:
(1)我想要这个,不想要那个;(2)多做些这个,少做些那个;(3)当这个发生时,做那个;(4)总是选择这个,而不是那个;(5)现在做这个,然后做那个。
2017年到了,你,准备选择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
子诺不离专栏重点关注自我管理和心智成长,不定期推荐书单,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