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因为这是你的人生》,感觉很受启发。书中讲述了如何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如何珍惜每一天,如何找到自己的梦想并努力实现。通过作者的真实故事和感悟,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成长和追求内心的真正渴望。
《因为这是你的人生》读后感(篇一)
你是答疑解惑还是赚钱的,好好做你的艺人不成吗,要出书的名头来祸害年轻一代,让他们越发没有自知之明,越发远离自我思索远离真相。白送的我不知所措,扔了辜负了对方的一厢情愿,留着恶心我。你是答疑解惑还是赚钱的,好好做你的艺人不成吗,要出书的名头来祸害年轻一代,让他们越发没有自知之明,越发远离自我思索远离真相。白送的我不知所措,扔了辜负了对方的一厢情愿,留着恶心我。
《因为这是你的人生》读后感(篇二)
2021年—第6本,蔡康永《因为这是你的人生》[庆祝]。情商高低是会实际影响你的生活的,要想活的舒服,有更多的选择,就要在看清楚的前提下,有原则和底线的用一些小技能和方法扩大朋友圈、视野和人脉,让自己和身边的人都活的舒服、自在、开心[玫瑰]。喜欢他这句“离开学校就停止学习的人,都是放弃的人,既放弃了对抗生命的残酷,也放弃了攫取生命的乐趣。”,还有不妨假设写悼词的释怀的方法,都是生命的智慧吧。PS:作为一名教师,深受教和如何教的苦恼,最怕自己成为到处指点“好为人师”的麻烦,一直喜欢蔡康永的书,在彩页和插画的映衬下那些大的、小的道理就不那么生硬而难以入手,还会有颜色和加重的字体做重点,简单、清晰、实用又有点小幽默,就像他在最近的《奇葩说7》里面细声娓娓道来的力量(不强势、不夸张但都入了耳、入了心),其实教师的知识素养差别不是特别大,区别的应该是方法,所谓教亦有道,如何能找到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才是教育的重点吧[微笑]。
《因为这是你的人生》读后感(篇三)
人在一些特定时间选择度某一本书,往往是因为他和你的心境贴合,所以就像是一个挚友与你的促膝长谈。这本书于我就是这样,读的过程中感觉如沐春风,豁然开朗。
事情的起因恐怕在于我开始主动交朋友,这件事情在我来说有特别的意义。过去的三十年里,一直在读书,所以身边是从来不缺乏小伙伴的,但是他们都不是我主动选择的结果,是命运把我们推到一起。从工作以来,我发现没有什么是不需要主动就送给你的,你站在原地,只会画地为牢。在我认识了一个滴滴司机以后,我想到了卓成说的,朋友都是主动选择的结果。我又一次认真体会到了这句话,并且体会到了主动选择给我的快乐。
这本书就很认真的说明了这些观点,因为这是你的人生,你永远有选择,有选择是幸福的。要主动,而不是总是被动的接受。当然有选择的前提是你会交朋友,你有这种技能,是的,这是一种需要学习的技能。并且人际关系并不是可有可无,他就是生活本身。你的朋友会帮你驱散孤独寂寞,让你更好的审视你自己,载着你走过人生的一段。所以我们要敞开自己,感受那些朋友给予我们的精神力量,我们也要付出,给与我们的爱和关心。这里还是想感谢那些主动的小伙伴,在关键时刻拉过我的小伙伴,我想到在武汉时志儒去找我兜风,车驶过杨泗港大桥,整个人心情荡漾;我想到刚刚开始打羽毛球的时候整个人很局促,是那个彩色的小伙伴一声一声打的很好,让我逐渐放开自己,让我逐渐专注于运动本身;我想到最近遇到的这个司机小哥,萍水相逢,却有感觉到认真。我想到一起去郑州的那个数学的小伙伴,或许我也给他打开了一扇窗?勇敢的冲吧,积极主动,因为这是你的人生。
《因为这是你的人生》读后感(篇四)
句子摘要:
1.所有与别人的相处,都是为了让我们这个仅有的、独一无二的自己,能够活得更自在,而不是更委屈。
2.同样特质、同样态度,常常是友谊的基础。那就在行为上透露出某一种生活习惯也行,在车上看某一本很有态度的书……呼唤有着同样特质或者态度的陌生人对你感兴趣。
3.不管你把自己设定为什么风格的人,都要让对方收到你的关心。木讷的人,有木讷的表达方式;油滑的人,有油滑的表达方式。只有在对方感受到你的关心时,友谊才可能延续。有关心,才有关系。
4.你不是要别人懂,你是要别人宠,素偶一倒也不必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不被了解就会枯萎的人,我们都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心灵之上,所以家人之间,有爱就够了,至于互相了解,达到多少算多少吧。
5.恰当的歉疚感是知恩图报,但过度的歉疚感,会玉石俱焚。
6.有一次,我遇到了一种特殊要求的要求,就是每个出席的人,都要带一个你觉得有趣的朋友出席,如果你是被邀请的的,作为有趣的朋友,应该也会觉得十分荣幸吧。
7.准备一场葬礼的悼词,让人生的长假提前来临。
这本书写得浅显易懂,也许是因为浅显之人读才有此感。如何才有朋友,如何才能找到志同道合之人,在社交中的界限感,与家人对弈的策略,活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对的情感需求都大同小异,作者以小见大,在给我们理出了处事的小原则小底线,易接受易操作,就是看能不能在日常交往中用上这些小技巧,使自己变成一个快乐的有趣的人。
《因为这是你的人生》读后感(篇五)
“对于传统上高情商的认知,人们总是倾向于二十四小时都在微笑的人,形象类似于日本的妈妈桑,但这其实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我对高情商的认知是,最起码你自己要觉得舒服”
——蔡康永
这本书,并不是教大家如何整天委屈自己交朋友,如何去说漂亮的场面话,而是告诉大家,你的人生掌握在你手中,自然 情绪 感情 ,要自己学会去一点点的驯服。
读完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我能够去认清每一段人际关系的实质,并且给它应有的心态,做情绪的主人。然后,做到这些,自然而然就能成为一个懂得如何交朋友,并且让自己感到舒服的“高情商”者。
对于让你不舒服的人际关系,他这样建议你。
当他在处理父母强迫我们做我们不喜欢的事情该怎么做这些问题时,他没有列出一个公式,告诉你先怎么样后怎么样,而是转换问题先问问自己,这是你的愿望还是父母的愿望,被催婚的时候是不是你真的想要结婚,如果你不结婚你并不会不欢喜但他们会不欢喜,那么他们只不过是在用你的人生寻欢喜,还要听话到几岁呢?
每个人都能在其书中找到共鸣。
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的时候,蔡康永永远把视角放在“做自己”上,哪怕你坚决要成为一个讨人厌,没人喜欢的家伙,蔡康永也会告诉你“要自己做选择”,然后告诉你做出选择并明确自己的优劣,是可以做到百毒不侵的。书的奇妙之处就是,。孤独的,朋友无数的,沉迷虚拟世界交往的,现实生活聚会不断的人,都能在他的言语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让人觉得他很懂你。
通俗易懂,开卷即可立刻明白一个小道理。
观点,逻辑,金句,书中罗列的有礼有条,很容易懂,排布也很舒服,将自己的观点标记起来。没有什么架子,不用谁也听不懂的话来表达深刻的意思,而是转化成儿童画和短片小故事,让人一看就明白。在一个小酒馆里面,短短的讲上一篇小故事,就能把他的大道理讲明白。
他,确确实实,做出了可以和所有人交朋友的样子,通透,绵里藏针,读后让人如沐春风。
《因为这是你的人生》读后感(篇六)
蔡康永老师一直被人称作是一个高情商的人,与他相处如沐春风。所以很多人向他学习情商知识,学习相处之道。我之前并不了解他,没有看过《康熙来了》,反而是通过《奇葩说》这综艺节目认识了这位内心很温柔,说话总是娓娓道来的主持人。我很佩服他,因为他看起来活得很自在,所以偶然也读过他的一两本书。蔡康永老师说,写书是“探测自己”的过程。活着的根本乐趣之一,就是不确定,就是探勘与测量自己的内心。如果写出来的书,刚好也能够令看到的人拿去各自探测自己,这书就写的值得。 《因为这是你的人生》是他的情商课的第二本书,主要讲的是“人际关系之道”,这正是我的短板,我没有犹豫地买了这本书。这本书的包装很精美,搭配小猫的漫画和各种框框标注,看起来就不那么费劲。里面的文字给我的感觉就像蔡康永老师在我耳朵边徐徐念着,很蔡康永式,有些例子让我觉得不好笑,可是好像又那么有点道理。 蔡康永老师说:“所有与别人的相处都是为了让我们这个仅有的、独一无二的自己,能够获得更自在,而不是更委屈。做自己的人,人际关系是这样的:是由你来引导别人如何看待你,而不是你被迫接受别人的看待;是想要独处的时候才独处,而不是一个人被迫孤单;是恰如其分地理解别人对我们的评价,而不是按照别人的意思而活。想象、感受,并且迈出步伐、付诸行动去安排与被别人的关系,我们才有机会住进内心那个柔和又坚固的居所:做自己。”这是他在这本书里要告诉我们的主要内容。 对于所有的人际关系,我们最好培养一个简单的态度:先把对方当一个人,有个性,有偏好,有缺陷的人。所以世界上你不完美,也不要去苛求完美的他。 适当的麻烦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一观点我当时在书中第一次看到,和我从小接受的教育很不一样,我的妈妈告诉我,尽量不要给别人添麻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长大后我也觉得麻烦他人需要欠人家人情十分难还,不愿意去折腾。可是正如大佬杜月笙所说,从来不麻烦对方,那你跟对方就永远建立不了人情。人际关系方面就会越来越窄。当然与人交往,分寸感很重要。有什么样的关系,才可以给对方添什么程度的麻烦,得了别人的好处,也要记得回报。任何一段好的关系都是需要用心经营的,所以让你的朋友收到你的关心,一味的付出或者一味索取都是失败的关系。 别人看待你的方式,都是你教他们的。所以要主动引导、塑造我们期待的人际关系,不要总在这么重要的事情上随波逐流。比如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你就要主动掌握话语权,而不是任凭他们评头论足。 人生是拿来活的,不是让你拿来逗大家开心的,为什么你的人生要拿来让大家觉得欢喜?就算是再好的人,只要有在认真努力,那么在某个人的故事里,这个好人势必还是会成为那个故事里的坏人。所以拒绝当一个委曲求全的烂好人,也拒绝讨好型人格。把别人对自己的的期望和自己的愿望区分开来,这是对自己负责的第一步。把生命中想要完成的事情写下来,简单地分个类,看看那些属于自己的愿望,那些是社会的期望。你可以成为自己的中心,不要再给自己贴那些否定自己、责怪自己的标签了,如果真的觉得自己有错,及时改进就好了。找到你喜欢的事,优秀的你就会吸引到更多的志同道合的朋友。 人跟人要的可能不是了解,而是理解,所以有时候听远远比说重要多了。另外对于他人的称赞要称赞在刀口上。比如你称赞一个人很会唱歌,你可以说只有你能够把这首歌唱出这个味道。还有称赞一个美女长得漂亮,可以说它的打扮是某位明星的风格。 很多时候人为什么觉得活得好累?因为你对自己、对他人甚至对这个世界都抱有不合时宜的期待,用你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只能是自讨苦吃。 近些年,原生家庭、亲子关系这些成为了热门话题,很多时候,孩子觉得被自己的父母情感勒索,被他们用爱的名义绑架。所以学会与父母谈判成了一件急需学会的事,为什么不是沟通呢?因为沟通的前提是父母愿意,很多时候他们只是对你下通牒。谈判的原则是争取达到自己的最优目标,在次要目标上让步。 运用内心的力量,动用想象力来解决自己的困扰,比如你对自己的父母不满意时,幻想你心目中的理想父母以回应你的抱怨与愤怒。情绪并没有好坏之分,它是中性的,只是我们通过自己的认知把它带来的影响分为正面的和负面的,从而赋予它好坏之分。不要用力控制情绪,而是感受情绪、懂得安排,进而达到平静。多从积极的面去看待事情,给自己多一个选择,你的生活会很不一样。 比时间更利落、更干脆的力量是什么?是死亡。所以在死亡之前,请不要为那些无理的人们伤神。人际关系是依据我们的需求而建立的,对于会破裂的关系,我们要学会坦然接受。朋友像一本有趣的书,帮助我们窥见另一种价值观。所以旧的朋友离开,新的朋友又会来的。 如何认识新朋友? 首先选个地点,是有兴趣交朋友的人聚集的地方。比如球场、公园、兴趣班的教室、互助团体、大众交通工具等等。 然后散发出愿意认识人的气息,除了显示一个人落单之外,当然也包括乐于与人接触的表情动作,微笑或者略微歪歪脑袋。 接着采取书中的方法,露出自己的一个小破绽(比如衣服吊牌没摘),让别人举手之间就可以帮到你,从而对你留下印象。 如果你想要认识一个陌生人,可以寻找一个共同小话题,引起他人的注意,比如一本有态度的书或者一场有趣的电影。 看到对方在买狗罐头,说:真巧,我家的狗也是吃这个牌子。 文章最后采用蔡康永老师关于小王子的那段话:如果你读过《小王子》,你就会知道,虽然小王子后来和狐狸分开了,但因为他们的相遇,从此麦田和脚步声,对狐狸来说有了不同的意思;而小王子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他那朵玫瑰是唯一的玫瑰。
《因为这是你的人生》读后感(篇七)
我已经忘记当初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而选择了这本书,买来后也的确都是在桌子上放着并没有看过,随着自己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力求改变的同时也想着应该静下来好好看看这本书了。
书中以一个生意惨淡的小酒吧来进行全局的场景铺垫,酒吧中有几个常驻客,酒吧老板、帅气的酒保、曾经的当红主持人(当然现在已经过气了所以常常来此以酒消愁)。看过之后想一想也都能想明白,生意不好的酒吧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惨淡不堪的人生,每个人的人生都会遇见各种各样的人,也许是好友、也当然会有仇家,就好像这个酒吧中每天接待的形形色色的客人一样。
停止说随便、顺其自然之类的话,我们总会在面临大大小小的事情上,习惯的去用这种态度去对待事情,很多时候其实我们并不是想随便,只是不想努力罢了,所谓的躺平。
生活中很多人并不是我们自己想去认识的,而是不得不去认识的人,喝酒耍酒疯的老板、一直打压你的leader等等,抛开其他因素来看,这种人我们大概率都不会想去和他们搞好关系,不过渐渐的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也都是这种关系了。久而久之我们认识人的能力就退化了,我们应该去多认识一些自己真正想去认识的人,而不是认识这些顺便认识的、或是迫不得已不认识的人。
很多情况下我们都是先入为主的状态,别人做的一些事情违背了自己的原则,我们就会给他贴上不好的标签,有些人会说,你迟到三次我们就绝交!对于时间观念很强的人来说是很合理的,但是却并不合情,毕竟在某些文化里面,确实对于时间观念看的很弱。而交朋友是你情我愿相互包容的过程,他没有跪下来求着让你和他交朋友,你的一些习惯在他看来也或许很离谱很不合理,所以好的友情必定是相互之间的磨合,而不是相互之间的抱怨,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
其实父母也是人,也有着自己的私心,不排除有些父母是将孩子当作自己的生命延长,自己在过去留下的遗憾希望孩子代替去完成,那么理所应当的就会出现各种的愿望、期待,如果这些期待也是你的愿望,那么皆大欢喜,但如果并不是或者相反,那就一定会出现争吵。
谁不希望皆大欢喜,但是现实中皆大欢喜的事情并不多,我们很难违背自己的意愿去满足别人的期待,因为这是你的认人生,你完全不必要去帮别人完成愿望,你只需要让自己活得有意义就够了。
你买了一个名牌包,它能带给你开心,你觉得自己很需要它,不过事实并非如此,你真的需要这个包么,还是说是社会”怂恿“你让你觉得你需要这个包?很多时候我们的需求并不是自己真正的需求,而是满足社会上的期望,请别把自己的心愿和别人的期望混在一起了,这是对你人生负责的第一步。
菜单中小馄饨有20粒,但是端上来只有18粒,你当然会觉得缺了,但是如果没有这个菜单,18粒的一碗馄饨也并没有什么不是么?
当我们感到难过、沮丧、缺爱等等负面情绪出现的时候,想一想是不是因为你拿错了别人的范本,让你难过的是这件事情本身还是因为因为别人的存在。你从小家庭条件一般但是同学都非常富有;你考试成绩90分但是有人考了100;你没有男朋友可是你的闺蜜刚和男朋友出去约会。这种比较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可是当我们把被比较的人删去再来看的时候,其实并没有觉得很不幸不是么。从小我们就被灌输一个概念就是要和别人去比,要比过人家,但其实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和自己去比,别人可能因为种种无法改变的因素,就是比你优秀,你如果执意要去拿他当范本,只会永远活在不断的失败中。
人都是希望自己被需要的,请别人帮忙并不见得就会让别人讨厌自己,我们只需要用别人喜欢的方式来请别人帮忙,就很有可能会成为朋友,这里书中有提到四个秘诀:
整本书除了讲了一些人际关系的处理之外,还有更多的是对自己人生的态度,你的人生应该很丰富很有意义,而不是或者无休止的比较中,每个人就这一次的机会,一定要为自己而活。
书中还有提到一句话:
《因为这是你的人生》读后感(篇八)
学会摆脱他人的束缚,学会接受自己,就像他在奇葩说说的那样,诚实是一种很好的品质,能够诚实对自己的人却很少。我们只有在接纳自己以后,才诚实对自己,才可以做好自己。
学会爱人,学会接受爱,学会成为自己,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成为自己,掌控好自己的人生,其中提出一些很有趣的想法,真的是温柔且有力量。
因为这是你的人生
7.4
蔡康永 / 2019 / 湖南文艺出版社
以下部分摘抄:
摆脱对范本的迷信与偏执,才有可能由我们自己做主来安排我们的人际关系,而不是倒过来,为我们的人际关系所摆布。
能听的人,跟能说的人放在一起,各有各的本事。可是爱听的人,跟爱说的人放在一起,那一定是爱听的人收获比较多。因为能听又爱听的人,就算没有人说话给他听,他也可以听别的,他尤其会听见自己的声音,没有什么比这个倾听能力更重要。能说又爱说,当然算一种长处。可是如果在忙着说的同时,错过了听,忽断了听,听的能力渐渐退化、难免会在重要的时候,也听不清自己的声音。
(我们常常只顾自己表达,却忘了倾听的的重要性,我们忽略伴侣的表达,全然不顾对方的感受,这可能也是造成彼此不能好好沟通的原因。甚至我们追逐外物,忙着奔跑,也不曾停下来,听听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我们不一定能够让自己变得非常有趣,可是我们可以让对方觉得:怎么跟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他感觉自己特别有趣。
友谊,有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认知并且肯定彼此的长处。
别人看待你的方式,是你教他们的。你的言行怎么表现,别人就会拒以判断你给自己的人物设定,然后分配角色给你。可惜人际关系不是我们一个人的事,而是我们跟别人一起的事;不是一个人在天上飞,而是两个人或更多人都开着车,公用一条马路,我们越是不计较,就等于逼得别人要越计较。 我们还在自得其乐地觉得“这有什么关系”时,完全无注察觉对方已经火大到觉得我们“根本是得寸进尺”, 这就是我们不计较,逼得别人要计较的结果。 有人会珍惜赠品吗?不会的,人们只珍惜自己付出成本所得来的事物。 把人际关系看成附赠品,当然会觉得不需要维护,弄坏了也无所谓。这就是对人际毫无分寸者的心态。 可能有人觉得这样粗鲁地活着挺爽的,但最好也看看他们是否不自知地蒙受了巨大损失。
与人来往时,拿捏好分寸,不伤对方之余,也保护好自己。
重要的不是永远小心翼翼避开所有麻烦,而是用恰当的心态去面对麻烦。
从来不麻烦对方,那你跟对方就永远建立不了人情。所谓的交情是有来有往,你麻烦了对方,从此放在心里,有一天加码地把这个人情还了,你跟对方便就此建立了人情。
我与人之间,树立什么样的界线,能令我平静、自在、舒服。 每个人需要的界线不同。我们要找到我们自己需要的界线,才不会动不动就与人擦撞,伤及自己与对方。 对“界线”一无所知的后果是,不但容易委屈自己,也容易冒犯别人。 一旦不懂“界线”是怎么回事,就会找不到自己的界线,也会看不出别人的界线。
即使我们不可能伶俐到去读懂人的心,我们起码可以在察觉别人的界线时,尊重那个界线,理解界线的后面,就是属于对方的空间。
摸索界线,追寻分寸,就是长大的过程。这样长大,不会油腻,可保清爽。
你的人生不必浪费在制作爱的标本上 当初没有得到的东西,一定要补回来吗?就算补了,还会感觉是同样的东西吗? 人一辈子持续在变化,自己在变化,父母也在变化。小时候令我们失望的父母,过了许多年,当然有改变。 我们自己变成大人了,我们想要的爱不见得是小时候所期望的那种爱。长大了以后,我们的生活里会多很多值得珍惜的东西,重要的程度远超过冰淇淋或玩具,或曾经想要而不得的爱。 小时候感受不到爸爸妈妈的爱,当然很遗憾,可是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丰富,走进我们生活的人会越来越多,缺少爸妈的爱的缺憾,杀伤力会渐渐减轻。 有些人会对当年爸妈的表现感到谅解,有些人就算不能谅解,也觉得算了。 把自己当作成年人,也把爸妈当作成年人。既然双方都进入了不同的人生阶段,可以试着改用新的标准,来要求彼此的爱,而不是像抓通缉犯那样,死命追究小时候所缺的那份爱。不同的人生路段,限速会不同,路边风景也不一样,不是吗? 只有活着的,才是爱,不然就只是爱的标本而已幸福是体会来的,不是对比来的。一再去对比,永远不会感受到幸福。
可以的话,请不要纵容自己任性的放大这些缺乏感,太陶醉于当受害者,那是自讨苦吃。
当别人得到了好东西,而我们自己没有的时很难单纯地为对方感到高兴,这是我们体内动物的本能。这种求生存的天性,使我们无可奈何地会嫉妒别人,会对别人的成功眼红。
我们的文化非常在乎给出去的东西,对方后来有没有报答。
(我们在付出的时候,可能花了很大的心思,我们沉醉于自己的付出感,期望得到回报,所以才会把自己和对方弄的疲惫不堪。)
如果是朋友、同事,那都有分开的一天,人情有没有还干净之类的事也就只好不了了之,唯独父母是一辈子的,有的父母不但不会容许你过河拆桥,还希望你一辈子都把这座桥扛在背上。
比别人过得好时,优越感令人讨厌,而歉疚感要恰如其分。 恰当的歉疚感是知恩感恩,但过度的歉疚感,会玉石俱焚。 人的感觉,提供了各种用途,其中一个用途,是被我们拿来当借口、变成帮凶,阻止自己去尝试值得但费劲的事。 不要上这个当,不要把感觉用来筑墙,然后把自己关在墙里面。 美好的人际关系里面,一定充满了让步妥协、互相迁就。贴心往往不是抱紧紧,而是为你关心的人留下足够的空间。 比别人过得好时,优越感令人讨厌,而歉疚感要恰如其分。 不被需要的感觉那么惨,同理可知,被需要的感觉多么好。 你如果能令对方感觉被需要,你会带给他很多喜悦。
试着跟有企图心的人混在一起…把自己放在这样的氛围里:不只你推动自己,身边亲近的其他人也会推动你前进。
真心喜欢的事,隐藏在各利线索里,一部你喜欢的电影、一本你喜欢的书、一个你喜欢的故事,最重要的,一个你喜欢的人,都是你的线索。 生命中遭遇的人,大部分都终究会在某一天退出我们的生命,那些具体的人走开了,但他们会留下各种线索、各种痕迹,引诱我们依循着去揭晓我们真心喜欢的事物。
任何人的人际关系,都不可能一律是强韧的,也没必要一律是强韧的,有很多关系脆弱到出乎我们自己意料。
人际关系,本来就是依据我们的需求而建立,而我们未必很清楚自己的需求。我们对很多事情的品味与感受,需要时间逐渐养成。 生命中的人来来去去。没什么大不了。 但是,如果我们很不擅长交朋友,那我们生命中的人可能只有去去去去去,而没有来来来来来,这样可是会断货的。
大家对于自己的付出,在乎的不是有没有对准,而是有没有得到回报。
爱一个人,有功力高下之别,所以我们才会说,某某人是一个很糟糕的爱人,而某某人甚至根本就不懂爱。 心理学上,把爱一个人的功力分成了四层。第一层,关注:第二层,看见;第三层,包容;第四层,成全。
人言可畏吗?当然可畏,然而世上可畏之事,比比皆是,马路如虎口,地震说来就来,从被蛇咬到传染病,何者不可畏? 在这么多可畏的事当中,能够只靠着头脑清楚就足以克服的,正是“人言”,人言无非就是别人的意见。 头脑清楚,心思明白,就不会留下那么多大洞,容许别人的意见不断塞进来。 我们活着,任谁都会受到别人的伤害。不要分散心力去保护那些看起来中弹最多的部位,而是要集中心力去保护那些一旦中弹就会致命的部位。 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脆时,才会知道怎么把力气花在刀口上、把自己装备到坚强。
为什么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我们会处理得很糟糕?为什么往往是我们越在意的人际关系,我们就可能处理得越糟糕? 因为当我们越在意一段人际关系时,就越计较其中的各种得失:谁对了,谁错了?谁先对不起谁?谁应该先道歉?公平吗?值得吗?谁对谁比较好?谁的付出比谁多? 双方一直僵持不下的时候,只有仰仗比人类更高一层的力量,来摆平这段关系。 什么是比人类更高一层的力量?通常是“时间”。 时间够久,我们就会觉得累了,或者没意思了,于是我们跟自己递“算了”。不见得是什么智慧的增长,也不是我们变大方,只不过是时间拖太久,索然无味了,就算了 比时间更利落、更干脆的力量是什么? 是“死亡”。对方死了,这段关系的恩仇就断了,爱恨就算了。不是我们愿意这样,是没办法,只好这样
见识过了死亡,经历了生命的消失,会感觉自己在一夕之间长大不少。
死广会逼迫我们反省:之前一切的执着,有没有必要那么放不下?死亡会逼迫我们在想起一个人的时候,不见想到对方的可恶,也想到对方的可爱或可怜。 死亡会使我们了解到,我们作为人类有多脆弱渺小。我们意气风发的时候,所在乎的那些面子啦、身价啦、你辜负我多少啦、我照顾你多少啦,在死亡的面前,都会变得无谓可笑。
我们不需要成为圣人,该执着的还是可以执着,只是不必执着到对方真的死亡那一天。 我们把这个重要的人生场景,提早在我们的心中排练,这次排练应该会大大降低我们的悔恨,当将来那一天真正来临时。 想象一篇我们在对方葬礼上的致辞,我们会发现恼人的痛不药而愈,舒坦无痛的假期,提早来临。
《因为这是你的人生》读后感(篇九)
Hello,我是姚姚。今天想与你分享一本以如沐春风的方式说着人际关系的书籍。
这本书的作者,自己说话就特别如沐春风,轻轻柔柔的,可是说出的话语却非常铿锵有力,肩膀总是站着一只黑色的小鸟。我猜,大家已经知道他是谁了,他就是蔡康永。
他的成就非常多也很耀眼,那只是他努力后赋予给他的光芒。不过我猜他应该最爱的就是写书的过程,他觉得写书就是“探测自己”的过程。如果写出来的书,刚好也能够令看到的人拿去各自探测自己,这书就写得值得。
为什么我会猜测他最爱的就是写书的过程呢?因为我就在他书写的这本《因为这是你的人生》,收获了怎么做才是如沐春风的“人际关系之道“的秘密?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跟着康永哥来学习一下,面对父母的“情感绑架”、爱人的“爱的绑架”,怎么才能做到“如沐春风”的维护关系。
在我们的成长路径里,多多少少常会听见父母与我们诉说这样的话语:
父母的话听起来没有什么问题,都是为我们好,他们只是以过来人的经验来告诉我们,什么才是好的道路?可这也是正奇怪的地方,为什么他们的经验就是好的道路呢?难道我们就没有自我判断吗?
恰好,康永哥在书里提到过一个问题:“你要听话到几岁?”,与前面的提问契合了。难道你要做一辈子的提线木偶吗?难道你一辈子都要活在爸妈的人生里?你认真想想,做着傀儡的人生,你开心吗?
如果有这样的人生,我一定特别不开心,我不想按照父母安排的人生过日子。我想要奋起反抗!可我又会疑惑要怎么才能反抗父母呢?
在这本书里,康永哥教我们想要不被父母“情感勒索”,我们要学会与父母进行一场爱的“谈判”。而谈判的基本原则是:
第一,你要能够分辨自己心中各种愿望的轻重缓急,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第二,当父母的要求越多,孩子越有谈判的空间;
第三,争取达成自己最优先的目标,而在次要的目标上让步,这是面对所有谈判最根本的原则。
可能会有人奇怪,为什么是谈判,不应该是沟通才对吗?没错,我也这样认为,沟通才是正确的,谈判是不是有点严重了。
可康永哥在书中,给出这样的解答:“也许你会觉得,父母跟孩子之间应该要沟通,而不是谈判。这听起来很理想,只是这种理想状况能够发生的前提是:父母也愿意跟你沟通,而不只是单方面对你做出要求。”
说的是,回想起我想与父母沟通的场景,哪一次不是我才说个开头,父母就会立马反驳,不对,你应该这样做才对。给我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要求,导致每一次的沟通最后的结果,要不就是以双方吵架结束,要不就是我的妥协来结束。
我们的一生很短,总是和父母对抗,只会把双方的关系弄的很僵。不如我们就在一些无关痛痒的的事情里,满足父母的期望,这也是为了在未来我们有一些重要的事情的选择上,储备谈判筹码,而在我们自己重要的事情里,保持自己的坚定的信念。
在恋爱或结婚后,无论是你还是对方都会说出这样的话吧:
还有很多很多“互相伤害”的对话。其实时间久了,我们都会容易把别人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就好比你会觉得恋爱的时候,你对我嘘寒问暖,结婚后也应该如此才对,而不是敷衍的说一句多喝热水。
而且情侣里,只要有一个觉得:“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为什么你没有一点感觉,难道你不爱我了吗?”,这就会引起一连串的吵架,在我身边还真有一对这样的夫妇,恋爱的时候双方都你侬我侬的,可结婚后3天一小吵,5天一大吵。
其实吵架在情侣之间很正常,但是怎么吵架才不伤双方的和气呢?
康永哥在书里就告诉了我们:“我们的付出,是否有对准对方的需要?没有对准对方的需要的付出,对方等于没收到,那就很难有回报。拿槌往错的方向去敲锣,结果没敲到锣,当然听不到响声。且更糟的状况是,对方不只是收不到,甚至觉得是干扰。槌没敲到锣,反而敲到头。”
我也很赞同,就好比我这两个朋友因为一个吃饭的问题,男生不了解女生其实想吃辣的东西,女生不了解男生他觉得现在很晚了,大家都饿了,就将就吃一些东西好了。
其实我觉得也可以用换位思考来看待吵架。可能当下双方都很生气,给大家各自5分钟冷静期,这个时候先把情绪冷静下来。在情绪冷静了之后,双方就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看,为什么TA会这样说,背后真正想说的是什么?
往后情侣吵架,不要在把“你不爱我”“我为付出这么多”这样单方面感觉的话语,脱口而出。同一句话,人听多了都会觉得厌烦,这只会让双方之间的关系慢慢走向破灭,说出或做出自己难过的话语或行动。
我们每个人都想别人把自己当成TA心中的NO.1,可是如果我们把TA排在第一了,不就是按照了别人的标准而活了吗?别人的标准只是一个参考,而你的标准才是你人生的重点与精华。就如康永哥所说:“活着没有范本,只有适合我们的剧本。”
最后,康永哥在书籍结束时,告诉我们:“这是你的人生,除了做自己,没有其他可做的。不要让你生命中的人白来一场,让他们带你去你原本不会知道的远方,让他们陪伴你成为你原本想象中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