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爱伦·坡传》读后感摘抄

《爱伦·坡传》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06 20:30:12
《爱伦·坡传》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05-06 20:30:12   小编:

《爱伦·坡传》是一部描写美国文学大师爱伦·坡传奇一生的传记,生动展现了他的才华、孤独和痛苦。通过对其创作的作品和人生经历的描写,读者可以更深入了解这位文学巨匠的内心世界和创作背景,让人感受到他的孤独、悲伤和执着。

《爱伦·坡传》读后感(篇一)

一位杰出的人能够拥有多少头衔呢?达·芬奇的多重身份让人感叹人类的才华可以万花绽放。如今读了约翰·特雷什的这本《爱伦·坡传》,看到了爱伦·坡的非凡人生之后,发现这是一位不亚于达·芬奇的头衔大师。

有人称他为恐怖的卓越才子、侦探小说的鼻祖、科幻小说的开路先锋、象征艺术的高级牧师、忧郁的哥特王子。每一个称谓,单独拿出来都足以让人享誉一生,而爱伦·坡的传奇之处,除了上述这些华丽的身份之外,他还是点亮美国科学体系是暗夜灯塔。 书中从爱伦·坡的家庭和儿时经历开始写起,用现在的话来说,坡的原生家庭并不美满,甚至还有点糟糕。他的母亲是一位知名演员,关于其父亲的身份,书中没有明确指出。母亲的早逝让坡成了约翰·爱伦家的养子,然而,自始至终,约翰·爱伦都没有正式收养坡。 坡在少年时就展现出了自己的志趣所在,养父的商海之旅不是他的所好,虽然养父把他当做弗吉尼亚未来统治阶级的一员来培养,但他显然对文字更感兴趣。这便是坡与养父的矛盾所在,固然坡一直都想得到约翰·爱伦的认可,可惜后者看到的是坡走上了一条非“既定道路”。 读了这本传记方才知晓,坡是知名的西点军校的毕业生,这是一位有着军旅生涯的作家。爱伦坡大学时期的亲眼所见显然对他未来的创作风格有很大影响,书中记录了坡看到决斗获胜者在完全制服了对方之后就开始咬人了。精心设置的古典美学与学习氛围被一次卑鄙的残暴行径粉碎了——这将是爱伦坡作品的特色风格,对美国早期现实情景的写照。 生活在当下的我们,大概怎么也不会想到,在那个时代,诗人和科学家在美国都属于新颖的职业。除了富家子弟,一般人只能把艺术作为自己的副业来追求,大部分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仍然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坡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开始了一系列全新的旅程。 能够走在时代前沿是人,总能捕捉到新的事物。在19世纪初的时候,西方就有过关于“机器时代”的讨论,有人说“机器时代”会消磨“爱情、恐惧、好奇心、热情、优雅和宗教的神秘源泉”。爱伦·坡则直接对下国际象棋机器人是否真的存在进行质疑,毕竟那个时候可是连计算机都没有。 爱伦坡生性烂漫,但他的举止显得忧伤,这自然是家庭的影响。然而,也正是这样的特性,让爱伦·坡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面旗帜。

《爱伦·坡传》读后感(篇二)

在众多的19世纪美国作家中,恐怕没多少人比爱伦·坡多产,其作品更受推理、恐怖迷们的广泛阅读和喜爱了。那开创性的侦探小说、恐怖故事和令人难忘的诗句,是诗人,是小说家,而如今我又认识到其一新身份——“科学家”!

捧起约翰·特雷什的《爱伦·坡传:点亮美国科学体系的暗夜灯塔》,任何熟悉爱伦·坡生活的人都会在这里看到亲切的叙述节奏:他从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到巴尔的摩,到费城,再到纽约市的四处漂泊;他与金钱和酗酒的无休止的斗争;他与年轻的表妹结婚,而她却不幸早逝。不同于别的就是,书中重点介绍了爱伦·坡一生中几个未被充分审视的经历,包括他在陆军和西点军校的岁月。这一被诸多传记作家视为其职业生涯的中断期无疑对爱伦·坡科学世界观的构成有着巨大影响。

在西点军校,爱伦·坡学习了数学、几何和天文学,所有这些可谓决定性地塑造了他作为诗人、批评家和作家的职业生涯风格,特雷什向我们展示了爱伦·坡在科学的包围下生活、思考和受苦,经此后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方式更好的理解他的许多著名和富有想象力的作品。

而这一切似乎都源自于一篇现在很少被阅读或讨论的叫做《尤里卡》的史诗级作品,它是描述宇宙起源的随心所欲的尝试,是充满了崇高抽象概念的散文,它可以为爱伦·坡的许多著名作品提供钥匙——也许缺乏他伟大恐怖故事的轻快颤抖,但仍然提供了对催生这些故事的痴迷的洞察。

藉此我们也将以一种意想不到的迷人方式重新打开了爱伦·坡的写作世界。你会发现一种不断变化的、半有意识的宇宙观,影响了爱伦·坡的世界观,为他的小说提供了动力,他对科学的兴趣(有时是对科学的误解)真切的推动了他一些最伟大的恐怖作品的创作。如此再看回爱伦·坡的写作与其说是天才的作品,不如说是细心、顽强的科学家的作品。甚至在他诗句那复杂的、齿轮般的结构中也是如此。

特雷什此番巧妙地将传记叙事、科学史以及19世纪上半叶美国的社会和知识背景编织在一起。提供了一种新鲜的、在我看来令人着迷的方式来理解这个熟悉的人物。在某种程度上,爱伦·坡的艺术确实是科学的,且令人振奋的。

《爱伦·坡传》读后感(篇三)

一直以来,大众读者对爱伦·坡的印象可能停留在一个比较阴郁的作家形象上,英国艺术史与科技史研究者约翰·特雷什的《爱伦·坡传:点亮美国科学体系的灯塔》一书可以为我们理解爱伦·坡带来一些新的方向,能够让读者全面地了解到爱伦·坡的天才,以及这份天才在那个机械论的宇宙中所点亮的天空。

本书在内容上三分之一十九世纪上半叶美国科学史,三分之一爱伦·坡经典作品介绍与简要解析,还有三分之一是爱伦·坡的生平。如同副标题所示,约翰·特雷什主要考察的是爱伦·坡及其时代,甚至我们会发觉他似乎更有意考察那个时代。

生活在十九世纪上半叶,爱伦·坡所度过的是一个虽然时局不稳定、但艺术与科学却一路前行的时代。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时代,文学及各种艺术都留下了经典之作,而科学也经历了一个爆发式的时代,刚经历了天文学上的革命,紧接着各种物理与化学实验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了起来。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爱伦·坡,也在文学与科学两个方面留下了他的烙印。年轻时的爱伦·坡就有这一志向,他既想在诗歌上有所建树,又想在“在公共生活中出人头地”,这条路就是科学的路子。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两条相悖的道路。科学要求对理性的真诚,尽管科学的发展也需要想象力,但在科学中想象力不是重要的素质。而彼时的文学与诗歌则更多是浪漫主义的,我们甚至可以说文学诗歌本身就是反理性的。

读过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给爱伦·坡许多标签,科学学者、科普作者、工程师、颅相学爱好者、酒精过敏症患者、哲人、美学家、侦探小说家、科幻小说家、恐怖小说家、诗人、报社编辑、演讲者、文学评论家等等。这些标签中,在我们现在看来,有许多是对立的,但它们却在爱伦·坡身上和谐统一了。

这一统一并不只是爱伦·坡独一份的,那个时代,还有着百科全书式学者的理想。不过,在爱伦·坡这里,他已经感受到了日后人们将要面临的理性与情感的分裂,在他的诗歌中,就曾对理想褪去了想象的光辉有所书写,不过他也指出,祛魅之后,却也可以有不同的魅力供文学所用。

爱伦·坡的思想是混杂的,他有理性的思考,有敏锐而独到的眼光能够判断到底是骗术还是科学,但他同时又相信颅相学,也认可奴隶制。对于机械论的宇宙,他是不太信靠的,对于当时流行的自然神论,他也不以为然。他有一种冲动,想要将这个被崭新的科学撕裂的宇宙重新归为一体,为此,他的思想中既有诗的纯真,又有诸多古代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神秘学、天启福音和科学的结合。

于是我们看到,爱伦·坡对于自己与宇宙,有着一致的态度。他一直在精神与意志中努力地统合那些对立面,然后将它们变为具有永恒气质的文章,虽然在现实是不完美的,但他更期望一个灵魂共和国的到来,就像他成长期间所感受到的,自己既崇高却又低微那样,他一生都在维持微妙的对称。

《爱伦·坡传》读后感(篇四)

提起爱伦·坡,我们更多想到的是他的作家身份,他不但是恐怖的杰出才子、侦探小说的鼻祖、科幻小说的开路先锋更是象征艺术的高级牧师、忧郁的哥特王子。这些崇高的头衔组合在一起为我们拼凑出一个复杂多变的爱伦·坡形象,一个忧郁神秘的男人。他的文字总能创造出逼真的感受和感官上的冲击,传达恐惧、震撼、幽默等不同情绪,并给读者以现实的启发,直击读者内心深处,然而你知道吗,卸下作家身份,爱伦·坡还是一个资深科学爱好者,一个不折不扣的科学狂人。

《爱伦·坡传》通过侧重展示爱伦·坡科学人的一面让我们看到一个有着探索精神、血肉丰满、精神丰盈、充满人格魅力的新形象。对于想要了解爱伦·坡生平的书迷来说,本书是不可多得全面了解爱伦·坡的素材。本书从目录和章节的编排就可以看到各种用心。有弧度的目录文字排版就像一面被风吹动的风帆,将要远征启航,而读者就是这趟旅程的乘客。每一章节的名字也是别具一格,第一章——从爱伦到爱伦·坡,第二章——扬帆起航,第三章——费城,第四章——纽约,第五章——前往冥界的彼岸。可以看到爱伦·坡每一个生命的节点都是以地名开始,以地名结束,正对应了本书的副标题——点亮美国科学体系的暗夜灯塔,每一个地点都是一次命运的转舵,指引着爱伦·坡走上不同的人生航道。

本书开篇以倒叙的方式一下将读者带入到爱伦·坡生命中最后阶段,也是最辉煌的时期。从1845年发表具有开创性的诗作《乌鸦》在诗坛引发热议,到1847年陷入对酒精的迷恋迎来蛰伏,落入低谷,再到1848年发表以宇宙为主题的散文诗《尤里卡》,引起轰动。爱伦·坡生命的最终时刻献给了对宇宙的探索和对科学的追求。他视《尤里卡》为自己写作、梦想和生命的巅峰,从本书的一开始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陌生的爱伦·坡,一个有着科学人身份的爱伦·坡是那样新颖,但是细想又很合理,他文字中所蕴含的探索意味和启发性,以及对于宇宙未知世界的迷恋贯穿了生命的始终。

从孩提时代开始,小爱伦就有着对于星辰宇宙无穷的好奇心,他会拿着英国造的望远镜观察星星的排布,长大后进入西点军校接受数学和工程学的训练,更让他开阔了眼界,结识了很多有志之士,参与有关宇宙学的讨论。大时代的科学变革给了他更多了解科学的机会,也让他对宇宙的起源有了好奇。本书对于我来说比较惊喜的点是,作者详细描述了爱伦·坡所处的时代背景,那个科学即将走上社会主流,各种新奇发明层出不穷,人们求知欲大爆发的黄金时代。美国科学体系的建立过程能让你充分理解在那样一个时代会出现一个爱伦·坡是完全有理由的。而与时代共舞,甚至作为点亮美国科学体系灯塔的爱伦·坡是科技新浪潮的受益人也是推动者,发现宇宙诞生的奥秘,为相对论的提出贡献了理论支撑。他不但是文学世界的创造者,也是自然宇宙的探索者。

本书除了详细描述了爱伦·坡从文之路和各种人生际遇以及所取得的各种成就,再现了他所处时代的宏大背景,还让我们看到了爱伦坡作为科学狂人的另一面,可以说是收获颇多。

《爱伦·坡传》读后感(篇五)

知道美国著名作家爱伦·坡,是因为他被誉为恐怖小说和推理小说的鼻祖,他的小说极具想象,华丽璀璨,更有一种暗黑式的美感,他的作品对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侦探小说家柯南·道尔以及素有日本“侦探推理小说之父”之称的江户川乱步等人具有重大的影响力。

但同时,他又是一名诗人,一名哲学家,一名天文学家,一名物理学家甚至是一名科学家……似乎在他的身上,没有什么不可能发生,他更像是发现了这个宏观世界的秘密一样,窥探到了精髓,然后释放出来。

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埃德加·爱伦·坡,虽然也并不太了解。

爱伦·坡有一种精神,他急于想要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思想和发现,或者说他急于想要告诉世人自己的理解。宇宙洪荒,物质世界,意志、精神、灵魂、死亡,他苦苦的思索,形成了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的伟大之处在于能和其他科学家们的观点非常接近,这一点应该引起特别重视。

书中必然讲述了爱伦·坡的宇宙观,内容涉及相当广泛:宇宙大爆炸、万有引力、宇宙的本质等等,坦白说,他的理论非常的新奇,更像是一种随性的阐述,但是书中的内容又非常的契合那些早已成名的理论,不得不说非常神奇。

他曾经探讨了月球(2160英里)和地球(7912英里)的直径,还有地月之间的距离,又引申到人类登上一座普通的山顶举目四望能看到大约方圆40英里的风景,计算出表面积为5000平方英里的区域,由此得出人类看完地球表面至少需要9年零48天。

爱伦·坡还认为,一首诗或者一个故事中的每一个词和形象都应该服务于某个单一的、有选择的效果。神奇之处在于爱伦·坡的关注点总是与众不同,从他的文字中更加确定了这种说法,当然,他的诗集并不是那么容易读懂,我想很多读者都有这样的体会。

爱伦·坡从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了不俗的文采,同时他也是一个爱动、喜欢追求刺激领域的人,他的想法很独特,并且符合潮流,他又是一个极其忍耐的人,哪怕是条件非常艰苦的时候,他总能够控制住自己,身心沉淀下来。

当然,爱伦·坡对后世的最大影响力还是在文学领域,喜欢并崇拜他的人很多都成为了文学创新者,例如创造出经典侦探形象福尔摩斯的阿瑟·柯南·道尔,创作出《海底两万里》《神秘岛》的作家儒勒·凡尔纳,以及一些经典的恐怖小说的作者路易斯·史蒂文森等等。

在这本《爱伦·坡传》书中,作者约翰·特雷什探究了爱伦·坡艰难而辉煌的一生,描绘了一幅令人着迷又充满矛盾性的人物肖像。这是一个集哲学、文学、科学、美学于一体的男人,虽然饱受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成就依然是灿烂夺目的。在那个人类思想启蒙和扩展认知的时代,他的出现具有非凡的推动意义,他不仅仅是文学家,更是诗人,是天文学家,更是科学家。

《爱伦·坡传》读后感(篇六)

读过爱伦·坡代表作《怪异故事集》和《乌鸦》的读者,一定会对爱伦.坡小说的诡异风格和他的诗歌创作中的象征主义印象深刻。独特的写作风格,和爱伦·坡的成长经历和性格特征息息相关,透过《爱伦·坡传》,我们得以一窥这个美国天才诗人、小说家和文艺批评家的跌宕起伏的一生,并通过他的悲剧人生,读懂他笔下的惊悚、诡异、传奇的故事。 . 要读懂一部伟大的作品,真的需要对作者有一个全.面而精准的了解,否则,读者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深刻性和它所传递的价值意义在理解上都会大打折扣。 . 作为美国侦探小说鼻祖的爱伦·坡,以写惊悚恐怖小说著称,他的作品有着深刻的自我烙印:激情四射、偏执疯狂、不可理喻。这些特质的形成,与其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有关,更与其与生俱来的精神气质息息相关。 . 这部传记的可贵之处在于,作者不是仅仅记流水账式地记录爱伦·坡的一生,而是从他的人生轨迹中挖掘导致其作品形成独特风格的精神根源。 . 在传记中,我惊讶地发现,这个天才作家拥有与生俱来的、与世俗世界格格不入的精神气质。这种气质在凡人看来,有些偏执性神经质,很容易陷入歇斯底里的疯狂,所以他在世人眼中就显得特别的另类。 . 穷困潦倒的作家,嗜酒疯狂的诗人,充满幻想的科学达人……,所有的标签都不足以概括爱伦·坡的一生。当爱伦·坡被富甲一方的养父抛弃时,穷困潦倒也未能阻止他的文学成就,虽然这种成就对于他的商人养父而言,是不可理喻的异世界! . 我有时也在想,一个孤儿,非科班出身,能在世界文学之林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能耐到底在哪里?看完这本传记,我才明白,他的成就一半在辛勤付出,一半在天赋异禀,二者缺一,他都不会享誉世界! . 爱伦·坡,乃至所有名垂青史的伟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做真实的自己,让他们去说吧!

《爱伦·坡传》读后感(篇七)

一般人的传记,通常是从生平和家庭写起,然后是一生中对其影响最大的人和事——然而爱伦•坡并不等于一般人。他本身职业和兴趣的多重性,以及他的交际和影响,极大地开阔了他的人生所及的范围和领域。他曾经立志要当诗人,曾经从西点军校退学,曾经为了养家糊口而担任杂志的编辑、专栏作者,他撰写过风行一时的科普著作,也写尖刻的评论,最后还以侦探小说和推理小说而为后世所知,甚至若干年后日本还有一个“迷弟”,化用他的名字,给自己起了“江户川乱步”的笔名——熟悉日本推理探案小说史的读者都知道,这个名字后来又衍生出了江户川柯南。

作者并没有深挖爱伦•坡父母辈及其祖上,就连抚养他长大的养父母,也没有过多的介绍——仅仅克制地陈述了他与养父之间的反目以及至死未曾有机会和解的恶劣关系,养母甚至从未正面出场,只笼统提及养母对他的关爱、养母去世时他的悲痛。

相反,这本传记里出现了很多似乎与爱伦•坡无关也并无交集的人和团体组织。比如作者众说纷纭的《遗迹》和星云假说,比如美国历届总统就任带来的政策改变,比如巴贝奇的计算机器,再比如极力维护科学权威与确定性的贝奇与亨利,以及带着美人鱼这个“世界最伟大的奇观”全国巡回展出的巴勒姆。

看看作者的身份,不难理解这种材料选择上的偏好了:约翰•特雷什,伦敦大学艺术史、科学史与实践民俗学教授,曾任教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科技史专业。作者对传主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是从科学史出发的。因此,他着重关注爱伦•坡那个时代美国的科学动态、技术的进步以及随之而来的公众信念的变化,进而论及爱伦•坡对科学的看法、在当时科学思潮中所发挥的作用。

仅就爱伦•坡自身而言,也很难不关注到这些政治与社会动向。他写时评,负责“发布新闻、凝聚陈述、回答读者来信、关注趣闻”,“时时追踪具有轰动性的新奇事件”,与文学圈和出版圈的密切交往,也让他敏锐地嗅到了时代的气息。

人工智能、自然神学、催眠术、颅相学,五花八门的观念轮番登场,一方面,科学的万花筒令人眼花缭乱,另一方面,科学与技术的去魅,赋予文学与诗歌以返魅的新使命。爱伦•坡以科学的理性精神提出“文学的公式”,同时,他也借用文学奇特的力量来探讨科学与哲学问题:以伪装成事实的想象作品,来挑战科学与神学的基本方法和假定。

爱伦•坡前半生的阶层跌宕、努力维生,以及对表妹弗吉尼亚终生未渝的爱,生命最后阶段与惠特曼遗憾的恋情,穿插在这些浩繁的科学界与出版圈的往事中,时隐时现。这个世纪的科学,为爱伦•坡的人生搭建了一座华丽的舞台;反过来,爱伦•坡的职业生涯,也为作者讲述科学史提供了一个合适的视角和出发点。

《爱伦·坡传》读后感(篇八)

爱伦·坡是谁?说实在,在今天之前我是不知道的。

但看完他的传记,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一生创作丰富,但命运多舛,为梦想努力一生,却穷困潦倒,未得善终。

爱伦·坡,美国19世纪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有“天生的思想剖析家”之美誉。

写评论文,人们称他为“印第安战斧”, 他的诗集大家争相传诵,他的科普书《贝壳学家的第一本书》畅销。他被推祟为“侦探小说的鼻祖,据说名侦探小说家阿瑟·柯南·道尔深受他的影响。在费城,他对美国刚刚起步的科学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爱伦·坡传》这本书讲述埃德加·爱伦·坡从出生到去世的整个生命经历,同时也再现了19世纪30、40年代美国的文学、科学发展之历程。

尽管在书里更多地写到了他对科学的贡献,但对我触动最大的还是他关于写作创作的原则。

爱伦·坡认为,写作通过对声音和感觉的描绘引导读者在想象中走向一个无形的、精神的理想境地。诗人应该有工匠精神,做好原创。

在他看来,写作原创是一个仔细地、耐心地通过领悟加以结合的过程。

并且在创作过程中,他遵循“总体性”和“效果统一”的原则。创作的每一个要素都应该为一个单一的、有意识的总体效果服务。

他曾经说过,任何“轻视了效果统一”的作家都会“很快被人遗忘”。

我的理解是:写作创作不能“为写而写”,或者为了完成任务而写,总得要留下一些触及精神世界的内容。

追求效果也应该是让读者有所收获,这让我想起有位老师曾经说过的,你写文章要有给读者“送礼物”的心态。

先想想你的好朋友收到礼物时,他是怎么样的心态呢?开心、满足、有获得感。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写文章也达到这样的效果。

至于说,创作的要素服务整体效果也并不难理解,那就是每一个写作素材都应该为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负责,忍痛剪去你觉得好但并没有起到效果的“枝丫”。

除此之外,他的评论文章还遵循公正无私、谨慎清晰的原则。至此我们就不难理解爱伦·坡无论写什么都能写出爆款,获得满堂喝彩。

《爱伦·坡传》让我深深认识一位伟大的作家,也让我再次重温了写作的效果原则。真好!

《爱伦·坡传》读后感(篇九)

爱·伦坡是绝对的天才,这毋庸置疑。

所谓天才,也就是做到了别人根本没有想到过的、做不到的事,并且是以一种与生俱来的方式。

在这本《爱·伦坡传》中,我好像找到了这种与生俱来的方式究竟是什么。

是逻辑。

他那自成一派的、严密的、特别的逻辑,使得他无惧于挑战权威。

他和养父断交。

他故意抗命而被西点军校开除。

他在《南方文学信使》中毫无顾忌地批判了整个美国文学。

-

但他绝不是一个疯子。这一切的背后都来源于他笃信的逻辑。

具体来说,仅仅从文学批评来看,他能在如此小的方面上,将其搞成一个批评科学,并且还要对整个美国文学界的发展进行相关的规划,便不难看出,他是一个多么自负,又多么具有预见性的人物。

于是,他又肆无忌惮地把所有元素组合成混合物,于是在他的书中,不乏绘画、建筑学、音乐和诗歌等领域的知识。

若是这么说有些过于宽泛,那么只需知道,爱·伦坡的创作,是希区·柯克的灵感来源,或许会使得这种视觉冲击来得更强烈一些。

不仅仅是悬疑电影,爱·伦坡的宏伟蓝图还催生了推理小说、科幻小说以及恐怖小说,可以说现代社会最受欢迎的文学类型已经全部囊括,让人震惊。

而他所做出的贡献绝不仅仅于此。

此书铺垫了近乎三分之二爱伦坡在艺术和政治届的影响,我想这或许是为了让爱伦坡最后的成就显得更合理,更让人信服。

毕竟,仅凭一人之力,便能挑战整个美国科学体系,并且这人的主业也并非真正的科学家,听起来只能是天方夜谭,几乎没有别的可能性。

但是,在我们读过爱伦坡那坚定的前半生以后,这个可能性变得不再是零。

他那辛勤的笔上劳作为他带来的不仅仅是盛名,更是想要再更进一步去探索的意愿。

这位少时便向往天空的作家,竟能完全依靠自己出色的理解和整合能力,将物理学、天文学、自然历史知识等等加入自己的《尤里卡》,正是这样的跨界尝试,才是最好的抨击当时科学家的狭隘的方式。

科学,并非只是埋头苦干,也不仅仅是实验室的数据和黑板上的演算,当有一个人,能以艺术的角度大胆地去进行预测,去用牛顿的框架想想整个宇宙未来的进化,这样的预测,竟能从十九世纪一直影响我们至今。

此时,我真想大喊一句:Eureka!

爱·伦坡本是面容模糊的大师,当他的人生诡计被逐步还原,旁人终于可以在蛛丝马迹中找到线索,从而得到启迪。

有人说,诗歌,poetry,应当是POEtry,Edgar Allen Poe,诗歌一词是因爱·伦坡之名而生的。

且不说这是否是追随者的狂言,光就这如此诗意的浪漫,爱·伦坡肉体虽逝,思想一定留下来了,以这样的形式,在每一个意想不到的角落。

《爱伦·坡传》读后感(篇十)

我们都知道,爱伦坡是推理小说之父。他的《莫格街凶杀案》是历史上第一篇侦探推理小说。他不仅仅写推理小说,他也写暗黑恐怖等等各种风格的短篇。但除此之外你是否知道他也可以说是一位科学狂人。

爱伦·坡对科学有着终生的迷恋,这深深影响了他的写作和世界观。约翰·特雷什的这本传记揭示了爱伦·坡如何积极参与19世纪初的许多关键科学讨论,这些塑造了美国的知识发展。 这本书探讨了爱伦·坡如何广泛阅读当代科学,与主要思想家通信,并发表文章评论从宇宙学到进化论的理论。爱伦坡具有分析才华和想象力,为普通读者综合了复杂的概念,同时交织了自己的解释。坡认为科学是检验假设和发现真理的系统方式,与他对逻辑和理性的自然倾向相一致。但他也对它的局限性很感兴趣,然而他写的故事强调科学无法解释形而上学现象,和他对于科学的探知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爱伦·坡笔下的著名侦探人物杜邦也使用了与科学探究相一致的观察技巧,开创了分析推理类型的先河。在推理小说中,他有逻辑性,也有推理性,它的恐怖及一些超自然的小说里,我们又能看到与科学相反的一方面。这或许也是区别他的生活与他笔下故事的一种方式。 传记认为,爱伦·坡对科学家的描绘在对他们天才的赞美和对痴迷的批评之间摇摆不定。总的来说,他通过文学的视角在美国赋予了科学前所未有的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这也是爱兰坡一直能畅销至今的原因之一。

《爱伦坡传》中的爱伦·坡不仅仅是一个恐怖和神秘作家。他还通过热情地参与科学的想法和极限,帮助科学摆脱了阴影。坡为这个时代的快速科学进步赋予了创造性的维度,同时作为爱好者和哲学家辩论复杂的理论。这本书提供了对爱伦·坡知识景观的迷人见解,揭示了他在塑造科学公众形象方面的关键作用。

爱伦坡的双重身份让人着迷。他不仅仅是一位恐怖推理小说的创作者,也是一位科学狂人。在文学界他不仅受到了各个读者的喜爱,在科学界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通过这样一本书让我更多的了解了爱伦坡,了解了这一位推理界不朽的人物,也让我对他产生更大的敬意!

《爱伦·坡传》读后感(篇十一)

在一篇被后人命名为《灯塔》的残稿中,爱伦·坡一边发出不断反抗混乱与毁灭的呼喊,一边陷入不可避免的失败。在他不幸生活的最后几年里,每当他屈服于把他拉进无底深渊的诱惑、被无法抗拒的旋涡吞噬时,他总是沉浸在关于宇宙演化的崇高狂想曲中,就像站在启蒙科学与瑰丽幻想的两束聚光灯下,对着无数全神贯注的观众发表演说。恍惚间,分不清是他捕获了光还是光包裹着他……他便化身为灯塔。

爱伦·坡是不折不扣的“双面灯塔”:他不仅在侦探小说、哥特式恐怖小说、诗歌以及科幻小说等方面是伟大的先驱,世界侦探推理小说最高成就奖项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柯南道尔、波德莱尔、尤金奥尼尔、斯蒂芬金、江户川乱步、凡尔纳、威尔斯,甚至是鲁迅,都受到过这座灯塔的指引;他同时也非常重视科学,他在《Instinct·vs reason》中耗费大量篇幅论述“骨相”,但当他发现骨相并不科学后便将其剔除;他写了关于宇宙的随笔/散文诗《Eureka》否认了流行观念中的上帝,认为上帝是意志,人人皆是上帝。在那个娱乐、思考与科学界限模糊的时代,爱伦坡凭借对科学的痴迷以及毕生推进和质疑人类知识的雄心,点亮了十九世纪美国科学体系的暗夜灯塔。

约翰·特雷什撰写的这本传记将焦点聚焦于爱伦·坡的“科学狂人”一面。坡将《Eureka》这本小册子视为自己一生创作的最高成就和最终总结,这本“艺术遗言”集天文学、逻辑学、神学和美学为一体,却深陷庞杂晦涩的泥沼之中,笼罩在暧昧模糊的薄雾之间。这同样也是爱伦·坡短暂而华丽的人生的真实写照。一度被贴上“渎神”标签,饱受社会各界冷落、诋毁甚至中伤,随着二十世纪末期科学昌荣发展,坡的想法与“大爆炸““热寂说”“时空的相互作用”“物质能量的同一性”等当代理论不谋而合,甚至对“奥伯斯悖论”提出了某种意义上的解答,“晦涩和模糊”逐渐被时间之风吹散。

家庭的悲剧、婚姻的失败和生活的潦倒使他的作品带有感性的悲观主义基调,但他对科学的执拗、对真理的探索和对未来的洞察又给他的作品蒙上一层理性的乐观主义情怀。萨姆·莫斯考维茨在《对无限的探索者》中评价爱伦·坡——“坡对科幻小说的全部影响是无法计算的,但他对于这一流派发展最伟大的贡献在于,他提出了一条规则,即对所有超乎寻常的东西必须进行科学的解释。”

我们自认为更了解的是坡作为侦探小说、哥特恐怖、科幻小说和诗人的“文学先驱”的一面,但当转过视角,瞥向“灯塔”背面会发现同样璀璨的“科学启蒙”,同源于他曲折悲恸、饱受质疑和赞誉的短暂人生,文学与科学一体两面,相辅相成、矛盾交织,共同构建了这位“死后才逐渐被世人理解”的伟大人物。

《爱伦·坡传》读后感(篇十二)

提起爱伦·坡,想必很多人都不会陌生,他的小说《莫格街谋杀案》是第一部现代侦探小说,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深邃的洞察力,开创了现代侦探小说的先河。他本人更是被誉为“侦探小说鼻祖”。

虽然他所写的侦探小说不多,且都为短篇。但其开创的侦探小说模式,诸如“密室犯罪”“安乐椅侦探”“密码破解”“不可能犯罪”“心理盲区”等都为后来的创作者提供了灵感并沿用至今。世人皆知的大侦探“福尔摩斯”的创造者柯南道尔,正是爱伦·坡的忠实粉丝之一。

除了侦探小说,爱伦·坡同样也是恐怖小说和科幻小说的先驱,他的恐怖小说以其独特的氛围和惊悚的情节,让读者在心悸的同时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而他的科幻小说则以其前瞻性的思考和大胆的想象,为后来的科幻文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造诣和影响,在当时的美国文学界也是意义深远的。

但爱伦·坡身上的秘密,或者说对当时的美国的影响远不止这些。

《爱伦·坡传》这本传记,就带我们从多个视角,了解了这个骄傲的文学巨匠,更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爱伦坡的一生可谓是命运多舛,奔波坎坷。

爱伦·坡出生不久,身为知名舞台剧演员的母亲死染病亡,父亲不知所踪。虽然有一个身世显赫的祖父坡将军,但爱伦·坡还是陷入了被收养的命运。

养父的社会地位、家庭条件在当时都属于社会上流,但寄人篱下的爱伦·坡的内心却是没有安全感的,养父在外有私生子,且对他这个养子的态度时远时近。

后来爱伦·坡就读弗吉尼亚大学,却在8个月后因赌博欠下巨额赌债而被迫辍学;离家出走后的爱伦·坡辗转求助养父的帮助进入西点军校,也因养父的再婚备受打击,从而厌学,最终被赶出学校……

自此之后,爱伦·坡开始正式走上了他的文学创作道路。

然而他的创作生涯也并非一帆风顺,虽然他是美国第一批靠专职写作为生的职业作家,但他却并未因创作而赚到钱,反而贫困潦倒,妻子卧病在床也无钱医治;

他担任编辑时虽然创造了杂志的辉煌热度,却也因此得到了对手和敌人,也因后来与杂志负责人的理念不和而分道扬镳;

他在文学(诗歌)创作上的“斤斤计较”,对其他作者的严厉批评,更是让他遭遇了敌视和针对;

甚至他一生所追求的梦想——创办一家属于自己的杂志,直到他40岁年纪轻轻就溘然而逝那天也没能实现……

然而就是这样的爱伦·坡,却对当时的美国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你或许想象不到,爱伦·坡本人除了是作家、诗人、评论家,同时也是一位科学家。

爱伦·坡本人,对天文学、物理学、哲学等都颇有研究,并且将科学知识都融进自己的作品中,展示在世人面前。

这本《爱伦·坡传》用大量笔墨,将视角放在了当时的美国科学界,讲述真正的科学家与一些借着科学的幌子吸引美国大众的“伪科学家”“江湖骗子”之间的斗争,以及科学对大众的影响,政治参与到科学中对科学产生的推动作用等等。

当时美国的动荡不安,某些人对英国科学、文学界的盲目崇拜,都促使美国内部要建立起自己的成熟体系。而这条路,还很长…

就像本书的副标题“点亮美国科学体系的暗夜灯塔”所说那样,爱伦·坡以及和他同时代的科学人贝奇、亨利他们,为后世留下了诸多遗产,给后世的科学人创造了扎实的基础和不朽的成就。

《爱伦·坡传》读后感(篇十三)

英国学者约翰·特雷什的《爱伦·坡传》是一部非常扎实的爱伦·坡传记,特雷什采用标准的传记写作结构,生平与作品并行,为读者还原了一个立体而又复杂的爱伦·坡。

《歌德谈话录》作者艾克曼在那本书的序言中曾经用一个比喻来形容歌德,他说歌德就像一颗多棱的金刚石,每转一个方向就现出一种不同的色彩。

看完这本《爱伦·坡传》,我们也会发出和艾克曼类似的感叹,因为爱伦·坡也是一颗多棱的金刚石。

在多数读者的印象中,爱伦·坡最常见的标签是“作家”,对美国文学了解再深入一些的读者或许会知道,爱伦·坡不单单是作家,还是“伟大的作家(诗人)”。

但大众对爱伦·坡的了解基本到此为止了,无论是作家或者伟大的作家,我们对爱伦·坡的了解更多地聚焦于文学领域。

然而特雷什在《爱伦·坡传》的开篇就向读者扔下了一颗重雷,他引用《宇宙周刊》的评论给爱伦·坡下了一个相对全面的定义:

爱伦·坡先生不仅仅是一位科学家,不仅仅是一位诗人,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家。他是这几种人的综合,又或许超出了他们的综合。

是的,除了文学家身份之外,《爱伦·坡传》还重点强调了爱伦·坡科学家这重身份。特雷什在传记中详细介绍了一篇名为《尤里卡》的宇宙学理论散文诗,爱伦·坡的这部作品长期被大众读者所忽略,但这却是最能体现爱伦·坡在科学方面成就的作品之一。

当然,比起科学家身份,爱伦·坡在文学方面的成就无疑更令人津津乐道。

特雷什在传记的最后简单梳理了爱伦·坡的文学作品对后世的影响,这位距今近两百年,只活了短短40岁的作家,却为后世诸多文学类型埋下了种子。

最为人熟知的当然是那篇《莫格街谋杀案》,被称作是第一部现代侦探小说。恰如特雷什在传记中说的那样,爱伦·坡引入了C.奥古斯特·迪潘这个人物,一位气质特异的神秘天才,是夏洛克·福尔摩斯和其他理智且古怪侦探的原型。

然而爱伦·坡的文学影响绝不仅仅局限在侦探文学内部,他对于纯文学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根据特雷什的梳理,不仅柯南·道尔、儒勒·凡尔纳、史蒂文森以及现代的史蒂芬·金这些类型文学作家受到了爱伦·坡的影响;在严肃文学领域,波德莱尔、博尔赫斯、科塔萨尔以及波拉尼奥等作家也同样沉浸于爱伦·坡的魅力之中。

鉴于此,特雷什在传记最后得出的结论就让人毫不意外了:爱伦·坡现在已经稳稳跻身全世界最受人欣赏与赞美的作家之列。

事实上,早在爱伦·坡还在世的时候,他就已经声名鹊起了,这一点要比那些死后才为人所知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们要幸运得多。

爱伦·坡在生前就凭借《乌鸦》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作家。《爱伦·坡传》中还记载了爱伦·坡与另一位英国文豪狄更斯(笔名“博兹”)的一场对谈。

这场对谈发生在1842年,彼时爱伦·坡33岁,狄更斯30岁。爱伦·坡当时作为作家的名声远远逊于狄更斯,但特雷什也强调,“他个人的声誉和作为批评家的权威正在上升。”

这种上升并没有因为爱伦·坡的去世而停止,相反,即便爱伦·坡在生前就已经体验过光环加身的晕眩感,但他更高的荣誉却是在他死后才被确立的。

根据《爱伦·坡传》的讲述,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特雷什在传记中还讲述了一桩发生在爱伦·坡去世后不久的一场闹剧。负责为爱伦·坡撰写悼文的是鲁弗斯·格里斯沃尔德,爱伦坡的死对头。

后来发生的一切证明,格里斯沃尔德撰写的是一篇臭名昭著的悼文,他对于爱伦·坡的扭曲和误解给爱伦·坡在后世的声誉投下了长长的阴影。

更糟糕的是,格里斯沃尔德同时还是爱伦·坡的遗稿管理人,他在整理爱伦·坡著作过程中的造假行为让后来人几乎花了一个世纪的时间才弄清真相……

但这一切,爱伦·坡本人已经无从知晓了,无论是诋毁或者赞誉,爱伦坡本人都已抽离其中。

《爱伦·坡传》在结尾以一句极富诗意的句子来为这部传记画上句点:

灯笼熄灭了,接着是一段时间的黑暗和寂静。随后,房子里的灯被点亮了,发出了温暖的闪光和深沉的影子——喧嚣声再次呼啸而来。

爱伦·坡的灯笼熄灭了,喧嚣声只属于后世。

《爱伦·坡传》读后感(篇十四)

读书避暑季·第42册:《爱伦·坡传》,约翰·特雷什[英] 著,中译出版社 出版。

柯南·道尔、希区柯克、江户川乱步……这些名字闪耀在今天悬疑推理小说的满天繁星之中;儒勒·凡尔纳、斯特芳·马拉美、皮埃尔·波德莱尔……这些名字矗立在今天世界诗歌、小说作品的群山之巅。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受到过爱伦·坡的影响。最近我阅读了中译出版社编辑团队在爱伦·坡诞辰215年来临前,精心引进出版的《爱伦·坡传》,看一看这位被称之为美国第一个职业小说家的多面性。被誉为“推理小说鼻祖”的他,笔下的犯罪和恐怖文学很可能与他对科学的癫狂有关!

多年来在英国的高校中致力于科学技术史研究和教学的约翰·特雷什教授,平日里是个不折不扣的读书迷,在他对专业的敏锐感下,大量的阅读中发现了许多爱伦·坡对科学的探索和喜爱。曾经他有一段以“宇宙”为主题的演讲引发热议,人们讨论爱伦·坡的演讲将与文学、科学或者某种从未出现过的新奇事物有关吗?《宇宙周刊》对此的评价一针见血,“爱伦·坡先生不仅仅是一位科学人,不仅仅是一位诗人,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家。他是这几种人的综合,又或许超出了他们的综合。”

是的,我们总是习惯于去研究他的浪漫主义诗作和悬念迭起、内容离奇、设定恐怖 、意象 复杂而神秘的小说,特别是研究他在哥特式小说创作上的关系。我们忽视了人的多面性,他在科学领域也有着自己的痴狂。这本《爱伦·坡传》便是对他多面性的一个呈现,作者给出了我们很好的“认识”感知点,我们不能只看到其最为有名的代表性成就,他所处的时代很想一个“混沌”的状态,那时的人们还对科学没有着科学系统的认识,但他已在其中进行了自己深度的思考,甚至是远超于职业科学家的思考。

《爱伦·坡传》以成长的时间线为主题,呈现出他儿时岁月对天文、科学、实验等方面的天赋和取得的成绩,但由于种种其他因素的影响,无论是感性还是受教育等方面,都将他的步伐引向远离科学技术方面的研究,特别是西点军校的经历成为了他重要的转折点。走出校园后的他则展现出自信的创作者身份,书中详细的梳理了他在文学创作领域成长的历程,也明显的感受到他在这期间未曾远离喜爱的科学。随后的费城和纽约岁月,形成了与他儿时和整个成长阶段的差异性,他得到了最自由的天空。

他在生活中所缺少的都在创作和探索中极力找回,他的童年没有带给他以家庭的爱,更是有着不幸的成长阶段,这令他在后续的创作和科学探索上有了一种极端的情绪。他历经了所有作家需要经历的成长,也在科学上实现了自己的思考,诗人的浪漫主义让他对宇宙有着更加深刻设想,宇宙形成与消亡过程似乎带给人以力量,认为人类具有成为“上帝之心”。这与当时的科学环境相关,人们对科学的研究本就处于起步阶段,更何况还充斥着“江湖骗子”,这令他的研究像是在文学创作中的虚构一样。

站在今天,回望他短暂四十年的人生路,我们能理解曾经的他为何受到了质疑,为何又被美国社会际遇肯定。没有谁的一生能用短暂的一个身份或一面所定义,爱伦·坡更是如此,作者不带个人感情色彩的向读者呈现他的一生,特别是不仅讨论他的作家身份,更结合他对科学的探索呈现他的不同面,令我看到他各个专业面之间的相互融合,从而成就了一个完整的他。正像他曾说,“所有的人都知道,梦境和现实之间的边界是模糊不清的。”他的科学人生与文学作家身份同样如此,都有不可否认的成就。

科学暗夜若暗夜的时代,他点亮一束光。

《爱伦·坡传》读后感(篇十五)

印象中的爱伦·坡是《莫格街杀人案》和《黑猫》的作者,是现代侦探小说的鼻祖。但是《爱伦·坡传:点亮美国科学体系的暗夜灯塔》告诉我,爱伦·坡还有其他的身份。这本书从爱伦·坡的个人经历出发,将爱伦·坡的成长放置在但是美国独特的社会状态下考察,因而得出了一个较为全面的爱伦·坡形象,因此,养子,军校生,编辑,文学评论家,科学信仰者,小说作家,诗人,编辑等人物的各种面相,生动的呈现了出来,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的爱伦·坡,将人们(特别是我)从对爱伦·坡作为现代侦探鼻祖的狭窄视角里解放出来。 从爱伦·坡从小的爱好来说,作为诗人的天赋最早爆发,记得《岛上书店》里提到的《帖木儿》的长诗,非常有收藏的价值,爱伦·坡作为艺术家的气质得到了彰显。 在美国西点军校的教育背景,为爱伦·坡带来人脉资源(也有坡将军军事生涯赢得的声望)的同时,也在自己的人生里建立起了工程思维,和对于科学的认识。 正像本书作者在开篇部分提到的,爱伦·坡在纽约社会图书馆发表了题为“宇宙”的演讲,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尤里卡:关于物质与精神世界的随笔》一书,就像多数人一样,《尤里卡》一书我也没看过,但是这本书突出表达了爱伦·坡对自然科学的关心。 相对于欧洲自然科学的先进地位,美国的科学发展仍旧缓慢,科学需要在美国被进一步发扬,科学所带来的“奇观” 令公众惊叹,那一次次的探险也凝聚了公众的视线。 爱伦·坡对科学的关注,一方面是自己在西点军校的教育背景使然,另一方面则是美国社会对科学和进步的整体追求的体现。作为一名作者爱伦·坡的主要工作集中在编辑杂志和在杂志上发表作品,这样的工作使得他对大众的需求和心理比较熟悉,从他早期研究的所谓“文学公式”也就看的出来,是试图将文学与科学融合在一起的尝试,且不说效果如何,就媒体反应来看确是很有“一番影响”,这样的爱伦·坡要是生活在当下的自媒体时代,又将是妥妥的赢家,毕竟他真的握有实实在在的“流量密码”。 在第169页提到的爱伦·坡的一篇小说《大漩涡历险记》整个故事都是基于严格的自然科学的基础上,虽然在文字中提到“对于god神力的神奇展示”,但是这仅是吸引部分自然神论者的小技巧,真正呈现的仍是爱伦·坡对自然科学的熟悉,热爱和传播。 人们常说“时势造英雄”,爱伦·坡的成功是满足和当时美国社会的要求,任何一个斜杠青年的成功都是建立在社会认可的基础之上的,那个时代需要的就是“爱伦·坡”。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