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已放下,常驻光阴中》通过对时间与记忆的深刻反思,探讨了放下过去的重要性。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生活中的种种遗憾与释怀,鼓励读者珍惜当下,迎接未来,寻找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愿你已放下,常驻光阴中》读后感(一)
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
就开一个谎花,
愿意结一个黄瓜,
就结一个黄瓜。
若都不愿意,
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
一朵花也不开,
也没有人问它。
大部分跟艺术创作沾边的人只要早早死掉,大多是幸运的,不是天妒英才,而是无需再自我超越,更加无需凭一己之力来对抗整座世界,也就无从说起在年老之后为顺应生活而与世界“同流”或“合污”了,死便死了。
只要恋爱谈得足够曲折且惊心就容易被世人八卦,最后流传久远。所以,萧红屌不屌没关系,只要有爆点,只要能包装,这就是缺乏情怀的时代无处安放的娱乐精神。
这才是民国第一女王,不过民国粉们喜欢闺秀名媛,江青出身不够贵族
《愿你已放下,常驻光阴中》读后感(二)
“现代文学,直到现在仍被谈论,还在被读的作家,不超过10个,里面就有萧红。”
这是套用许鞍华导演的一句话,她导演的新作《黄金时代》也于近期上映,也是希望能跟上她《黄金时代》的步伐来一并祭奠100周年的萧红。
许鞍华导演说:”这是萧红的黄金时代,也是我们的黄金时代。“
而这本《愿你已放下,常驻光阴中》则是我们对萧红最真挚的寄愿,同时也一定代表了读者的企盼与心声。
下面我简单把这本萧红传与其他萧红传的不同列举出几条,给你们提供一个阅读的方便,也是增加一些你们对这本书的简单了解。
1、作者为资深金牌写手,在西祠社区、胡杨林社区、红袖添香等网站拥有一批忠实粉丝。资深的媒体经历,造就了作者广泛的人脉,读者称风约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白落梅、安意如的古典才女。她的文字值得一读!
2、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民国文学女神”;是鲁迅眼里的最为欣赏的女作家,她的作品照耀着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殿堂。与其他作家不同的是,她的人生经历能够映照每个人,她的爱情、她的命运,就像每个人的选择,每个人都会遇到萧红身上的一些问题,即使在当下也会这样。
3、这本书不是跟风,更不是宣传萧红的作品。而是给大家呈现的是一个寂寞的、文艺的、倔强的、最真实的萧红。一个仅活了32年,却完成了很多人一生未完成的东西,其实是死而无憾的。写萧红传记的作者很多,但没有一个像风约笔下写的萧红那么让人心疼。真实性地还原了一个时代,一群精气十足的文学青年,描绘出一段放任自流的时光以及萧红那短暂而传奇的一生。
4、萧红与张爱玲并驾文坛双娇,如果说张爱玲是让我们以作品懂人生,萧红就是让我们以人生懂人生,她短暂而仓促的一生本来就是一部小说,小人物,没出息,不干净,不纯粹,爱情的背后是一地鸡毛。 这本书中将给我们揭秘萧红与四个男人之间的爱恨离殇。
5、一般人认为萧红一生的悲苦是外界环境和遇人不淑所造成的,但是风约这本书里面认为是萧红对爱和温暖的极度追求造成的。因为她拼了命的去求了这世俗的圆满。这本萧红传记里将萧红那种深深的爱的伤感和对于苦难的生命悲悯,悲悯中又对温暖的渴望,表达的透彻明白。非常值得一读。这是一部关于一个女人的爱的作品。带我们走近萧红孤寂苍凉的传奇一生,读懂萧红, 读懂女人, 读懂爱情。
6、书的装帧设计非常精美,整体的装帧设计及版面设计比较舒服干净,讲究质感。适合一些特别讲究美感及细节的读者阅读。
《愿你已放下,常驻光阴中》读后感(三)
第一次,我知道人物传记可以写得这样美。
作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其短短三十一年的人生旅途,多蹇的命运,每每令人扼腕叹息。
作为大家族的头生女,在传统的传宗接代上,自然不受当家势力的欢迎。惟有年老衰迈、无志于统揽家政大权的祖父,与她惺惺相惜。尤其是在她八岁丧母之后,祖父,更是这个小人儿在这个大家族惟一的依靠。及至成年之后,老祖父都是这个家留给她的惟一的温馨念想。
正是由于祖父的支持,更是由于萧红性格中倔强的坚持,十六岁的她获得了到哈尔滨读中学的机会。自此以后,从冰城,到青岛、北平、上海、武汉、重庆,一直到香港,整整十五年。是日军的铁蹄把她一路从祖国大陆的最北端赶到了最南端。十五年,萧红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只是广袤祖国大地上的一名匆匆过客。一个十八岁的少女,就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非法同居。从被逐除族籍,家就“亡”了。而负心人的始乱终弃,终至一个毫无经济来源的弱女子被抛给了社会。山河破碎,没有家的依靠,居无定所,食难果腹。凄苦、悲惨的境遇,又怎一个“艰难”了得。
十三年的颠沛流离,先后与四个男子邂逅,然而,无一例外,所遇非人。每次新的开始,都带着旧的负累,剪不断,理还乱。
一个饱受摧残、放弃自尊的弱女子,在承受着生活的折磨和磨砺的同时,却从未真正享受到互敬互爱的爱情带来的温馨呵护。四处流寓中,能拥有一张书桌的静谧竟然也是一种奢望。
然而,即使这样,她心中对文学的挚爱追求却从未止步。虽然,艰苦卓绝的境遇摧残并过早地吞噬了她的身体。但其卓立的才华、满腔的热情、创作的冲动,给世界奉上了最为诚挚、包含着无穷力量的精神财富。止于三十一岁的她,在左联、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知风约湘裙是怎样的一位奇女子,竟然能够与这位孤绝才女达成灵魂深处的契合。竟然以这样风姿绰约的文字,为我们钩沉了这样一段凄清哀婉、令人回肠荡气的往事。
文字指瑕:
1.第004页第五段、第013页首段有“树荫”,第 038页第四段有“树木成荫”,第167页第二段有“凉荫”, 第215页第二段有“荫绿”,这些“荫”皆应为“阴”。 根据1985年12月由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和广播电视部联合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荫”统读“yìn”,“树荫”、“林荫道”应作“树阴”、“林阴道”。
2.第036页,第三段末句有“纷拢”,当为“纷扰”之误。
3.第073页,第二段“一方面有因,一方面我们彼此相差得太远”中,“因”当为“吟”之误。“吟”指萧红。
4.第133页,标题“东京寂廖”的“廖”当为“寥”。
5.第170页,倒数第三段有“下一战是武汉”,“战”当为“站”。
6第190页,第二行有“竹筷”,而上下文皆称之为“竹棍”。
7.第222页,第二段“一九三五年”,据上下文,应为“一九三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