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南瓜一样活着》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小说。它以一个普通农村人的视角,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人性的扭曲。通过主人公的遭遇,作者展示了生活的残酷与无奈。小说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引发读者对人性的思考,值得一读。
像南瓜一样活着读后感篇一
你喜欢南瓜吗? 我很喜欢,它会开花,会结果,而且特别好吃。 我从小生长的北方农村,小时候和父母一起忙农种,忙秋收,但凡爸妈不在家,就是在地里种地,朝着地里有身影,就放下书包,跑到地里和爸妈会合。 我当时年纪还小,帮不上什么,最多拔个草,撒撒种子,其余时间便蹲在某个角落玩玩野花野草,那个时候地里什么草最多,什么花开得最好,我都清楚。 再后来,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家里不再种地,最多会在阳台不大的地方,重点萝卜菠菜什么的,最多浇个水,再没有了小时候那种乐趣。 儿时那些回忆永远成了回忆,再触摸不到。 《像南瓜一样活着》描写的也是农村生活,不过作者从小生活在皖南,虽有差异,但也大体相同。 野菜是桌上的常客,地耳我没吃过,不过从作者的描写里可见一斑,野草拌面自有美味之处,豌豆花有很多种颜色,但紫、白两色最好看,春末的豌豆水煮最好吃,豌豆焖饭也很好吃,秋天的时候吃马齿苋最好,凉拌,热炒都很好吃,口味微酸,口感滑嫩,不用照顾,菜地里一大把。 当然,要说野菜,没人不知道荠菜,荠菜也很常见,而且美观,吃法多样,酒席上也能看到。 泥土里总能长出意想不到的植物,泥土孕育万物,而我们生长于天地之间,也离不开泥土,就像脚踏实地,人要站在地上,才会觉得踏实可靠。 我永远怀念土地间的生活,如果你也好奇,也想了解,不妨就读一读这本书吧,它不是简单写乡间果蔬菜,草木之间,亦有真情。 琐碎的时光,也在那一草一叶之间。
像南瓜一样活着读后感篇二
人到底应该怎样活着?不同的人自然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或轰轰烈烈,或平平淡淡,或为食亡,或为利死,或争名,或逐利……也有很多人,会守住“内心的生态”,就如《像南瓜一样活着》的作者项丽敏那样:“有的时候,我希望自己活得像南瓜,该开花的时候开花,该结果的时候结果,在秋天的时候躺在地里,红得像瓦。”
长期生活在皖南太平湖畔,现在居住在黄山北麓的浦溪河边的项丽敏,擅长于散文、诗歌和童话的创作。在《像南瓜一样活着》一书中,她写山蔬野果,写空山草木和人间月色,娓娓道来渐渐把人带入到那美好的田园生活中,品味人间烟火气。
项丽敏笔下的各色野菜,我很惭愧竟然不能识别几种,更不要提把它们当作餐桌上的美味了。我想和我一样的大有人在。毕竟,以野菜为食是曾经的那样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那时的人们感谢大自然的馈赠:自然从不向人索取任何,却将自己的一切奉献出来。那时的人们虽说困苦,但却知道留恋知道感恩。如今,物质及其丰富,没有尝过苦难的人,没有体会到自然给予人类的能量,渐渐迷失在了灯红酒绿的大都市中,失去了内心的那份平和。
到山野中去吧,到那里感受四季的变换,感受那份宁静;到父辈们生活过的土地,回味旧日的时光。或者捧起项丽敏的《像南瓜一样活着》,理解那些朴素的食物,还有一样朴素却很美好的情感。
像南瓜一样活着读后感篇三
每个人都会犯傻,犯傻的时候就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关于活着的意义,我最喜欢的答案是:我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繁衍后代,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为了看花怎么开,看水怎么流,太阳如何升起又如何落下?我活在这个世界上,无非是想要遇见一些有趣的人,有趣的事,顺便明白一些道理。
我最近正在读《像南瓜一样活着》这本散文,在这本书里,在作者的笔下万物皆有灵性,一粥一饭,每一棵菜和每一个果子都是大自然的馈赠,它们和我们一样富有生命力,且生机勃勃。
这本书的作者是青年作家项丽敏,她多年来生活在黄山脚下的太平湖风景区,始终坚持着对自然生态进行细致的观察、拍摄和记录,所以在她的笔下,所有的生态物种都是有灵性的。
《像南瓜一样活着》这本书是一本让人们内心明亮的绿色之书,因为书里写的都是乡间生活,人间月色,都是我们生活中那些细枝末节的小事。可是,却能够让我们从这些小东西里体会到人生的奥秘,和平稳的心态。
我还记得小时候,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乡下的外婆家,那里有大片的田野,有清澈的小河,每家每户都有一只“汪汪”叫的大黄狗和七八只鸡鸭在院里奔跑。
后来,随着城乡改革,老房子都被拆掉了,我们都住进了楼房,出门就是柏油路和公交站台,虽然衣食住行方便了很多,却再也呼吸不到那样清新的空气了。就连我们自己的孩子,也体会不到在小河边捉小蝌蚪的乐趣了。
在读这本书的最后几篇的时候,又让我想起了小时候,那些欢乐的时光。
我想,既然活着也是一种宿命,那么,看见花,看见树,是不是就看见了生活?
END.
像南瓜一样活着读后感篇四
像南瓜一样活着,自在随心,静静生长。
这是一本当你回不了家乡可以缓解你不能回家的孤独之书,也是一本有关自然、植物、故乡的绿色之书。
书中描写了家乡中许多常见的草木与作物,在项丽敏的笔下这些草木都是有情的。通过对这些植物的描写,不仅让我们了解了这些植物的用途,还让我们感受到皖南徽地人的质朴与温暖。
《像南瓜一样活着》中作者在写南瓜时说到自己多次写到南瓜,因为南瓜这一生都做了人的食物,从南瓜藤到南瓜花再到南瓜,不同的做法又会产生不一样的味道。
南瓜对于我们来说,太熟悉了,正是因为太熟悉,所以更难写。作者在描写南瓜时说到,自己的父亲太像南瓜这一生了,虽然没有过多的笔墨描写父亲,却通过这句话,让人感受到父爱如山。
万物皆有情,这些情是人们赋予它们的,为的就是让我们在这个世间还有所寄托。故乡总是弥漫着烟火气息,在这烟火下,我们那烦躁的心被慢慢抚平,看云卷云舒,听花开花落。
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下,我们每天为生存而奔波,你有多久没回家乡了?那菜园里,泥土中,露珠昆虫,四季晨昏,你是否还怀念?
没关系,等我们老了,就回乡下住,在父母种过的土地上继续种植,让根回到童年生活的地方。
像南瓜一样活着读后感篇五
寻找自己与作者在时空上的联结,是近年来阅读散文中最有趣的情结。 项丽敏,一位和我出生地相近、出生时相似的散文写手。在她的文字中,我仿佛回到了阔别十多年的故乡。对于故乡的记忆,从优美的文字中苏醒,山是青的,水是清的,人是静的……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相形之下,我要比宋之问更隐秘、更婉约,我手捧《像南瓜一样活着》,遥想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接地气、沾露珠的文字,是映在眼中、长在心头的。也许,文字作为表达方式,永远比不上图画那般直观、音乐那般激昂,但文字的特点在于它的深刻,将你自以为忘记的内心体验一点一滴勾了出来,无须过分的煽情,就能让读者觉得味还是那个味,情还是那个情。
人活一生,草木一秋。相比于后者,人是幸运的,可以在时序循环中感受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在季节变化中,人类肆意地呼吸空气、喝水、吃饭、睡觉。尽管当时并没有觉得美好,但即使这般寻常日子,在他乡可求而不可遇矣。
人活在都市中,极易滋生的就是焦虑、痛苦。说真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要远大于人与花草树木的差别。在都市,因为远离了自然,我们就不得不忘却动物性的一面,不将时间花在河边走一走、树下坐一坐,只愿像一个永不停歇的陀螺转啊转,转得天昏地暗,转得心烦意乱。与其这般惶惶不可终日,不如以徒步的方式走进村落、田野与山林,去洞察灵魂的应有之义。
像南瓜一样活着读后感篇六
有人从小住山间,心里装着广厦万千; 有人出生含金带玉,却总想着寄情山水间; 有人春暖踏青,也烈日耕田,洒脱和勤恳之间其实没有太多界限。
前段时间去黄山,为着湖边的一处吃食,特地去了太平湖边,在湖边看远山是蒙着雾色,在湖中看又是天蓝草碧湖青,湖风吹散了一路的疲惫,只剩下闲适。
后来和朋友约着下次来要住一晚太平湖,感受她早晨的静谧。 朋友带我们走了环山路,途径塔川时已经是6点多了,“秋色”还没有被阳光晒足,略显昏暗的环境有点像“雾里看花”,远处的黑瓦白墙,升起的炊烟袅袅又平添了几分生活的气息。
在《像南瓜一样活着》里看到我路见过的风景,陡然羡慕起了临湖而居的项丽敏,家乡的草木在她的描写下仿若有了灵魂,冬瓜的妙用、长在树上的甜点,让我想着定要去找找她说的这些新奇的事物。
我从小在乡村之间成长,少时会趁着露珠未散,去菜园里拍照片。
看她写<山野果蔬>里的人间地耳,想起了年少时雨后去山里捡“地带皮”,回来要用清水洗好多遍,然后和鸡蛋一起炒着吃,嘴里不自觉有了思念的味道,想的是伴我成长的外婆。
家里曾经也种过大片的柿子树,其他的果树娇弱,唯有这柿子,只要有人照料一二,秋天就会如灯笼般挂满枝头,从青色吃到金黄,从九月吃到十月,自己吃、鸟雀吃,想到摘柿子时会担心被书上的“毛拉”蛰到,不得不小心翼翼,手臂好像感受到疼痛,想的是还未四散于城市角落的亲人。
去看山间月色下的人间草木吧趁着国庆,回一趟家吧,去看看思念的人,去逛逛想走的街,去听听母亲的唠叨以及待久了的“嫌弃”。
当然,如果你不愿意,也可以什么都不做。
像南瓜一样活着读后感篇七
像南瓜一样活着,正如书名一样,清晰的散文气息,一部让人内心明亮的绿色之书,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着,像草木虫鱼一样。田园舒适,畅意盎然。项丽敏的笔下,有山中四季,昏晨雨露;有草木蔬果,鸟兽迁徙;有村庄、田地、河流、谷地、花丛、矮树、浮云、游鱼……从山野日月星辰变换,到万物明灭反复,从节气到农事,读来让人目光清亮,身体轻盈,一种尽兴活着的安然和愉悦隐含其里。
书中可以分为三大部分来分类,有关自然、植物和故乡,这些都是作者在湖边居住来源的创作灵感,真正达到了世外桃源的生活迹象。城市的喧嚣已经让自己很疲惫了,偶尔放松放松在宁静的湖边居住,心情和体验也会不同,有的时候需要让自己忙碌的生活静下来,去拥抱大自然,让微风吹拂脸庞,让鸟儿的叫声在耳边环绕。梭罗说过“一个人若生活得诚恳,那他一定会生活在远方”
翻开书中,每一地方的描绘都有真实的来历,无论是散落在山野间的野花,还是树枝上蹦跳的小松鼠,都有过她为之命名的喜悦。俯身观察一朵花、一株草,感知和描写所看到的一切,呈现它们的形态与风景,从而深入一片土地的习俗、动植物的图谱和根源。
山中四季,日月星辉,从节气到农事,读来让人目光清亮,身体轻盈,一种尽兴活着的安然和愉悦隐含其里。慢慢也会发现身边的事物,像二十四节气的到来,总是在提醒着你他们的交替变化。天气都会变,更何况如今的我们也要适应不同种的生活状态。只有这样才会体会到人生的许多乐趣。
像南瓜一样活着读后感篇八
南瓜,我们都看过、吃过,像南瓜一样活着是怎样的活法?想着它,是憨憨的,开花、结果,顺应着节气,无论在哪撒了南瓜籽,好像都能长出来,好赖都好养的。
作家项丽敏在《像南瓜一样活着》书中多次写到了南瓜,讲述了自己记忆里那些关于南瓜的故事,除此,还有大量关于故乡、亲人朋友、以及自然界各种作物、草木的美妙。虽然看似无用,但正是这些“无用”滋养着人的情怀,温暖着人的心灵,让在人间走一遭的人们有归宿感,还能觅到芬芳。
“有的时候,我希望自己活得像南瓜。
该开花的时候开花,该结果的时候结果,
在秋天的时候躺在地上,红得像瓦。”
————红土
书中写得最多的是作物、草木,那些在农家人眼中司空见惯、再普通不过的植物,经由她的描写,显得别样美好。想起周作人先生那“听雨赏花”的心境,想必和这差不多吧。
寻常的蔬果花草,南瓜也好、番薯也罢,还有那豌豆花花、青苔野草,在作者笔下都焕发着治愈的气息。说它是中国版的“瓦尔登湖”也丝毫不为过。在故乡、在农家小园里,细数日子,品味乡野风物。
番薯,在作者的家乡皖南,叫“番饴”。饴,是糖浆的意思,看着就是甜丝丝的,那这番饴分明已经让人闻见了甜味。虽然她故乡的番饴不像临安的小香薯那样小而俊俏,皖南长的番饴粗笨,可它仍然是作者心底柔软的记忆和甜蜜的味道。
地耳,有的朋友见过,滑溜溜,有点像木耳,长在潮湿的土壤、地表上,可能一般人家也不吃它。作者写着自己年少时和母亲在乡下,教书的母亲会采些来,仔细地清洗炒了做菜。邻居阿姨心疼正在长身体的孩子吃得不够营养,就送些鸡蛋给她们,父亲在异地的她和母亲备受乡邻照顾。
离开那里,母亲还时常惦记着那位阿姨,可是总是忙,没多聚,老阿姨患病去世了。人生无常,能见的时候还是要多见见。无论人还是花草树木,都应好好珍惜。写的是物,怀念的也是人。
像南瓜一样活着读后感篇九
你喜欢南瓜吗?我喜欢,憨憨的样子很可爱,吃起来软糯可口。你想《像南瓜一样活着》吗? 该开花的时候开花 该结果的时候结果
项丽敏的这本《像南瓜一样活着》,是一本有关自然、植物、故乡的绿色之书。书中的一切都让我喜欢,让我向往。书中分为“山蔬野果”“空山草木”“人间月色”三部分,作者用细腻的文笔记录着家乡的蔬菜野菜、花木果实、乡间物事。这样的生活不免让人神往,同时勾起我们儿时美好的记忆。 不起眼的马齿苋,在作者的笔下,是生命力顽强的代表,也是我儿时的美好。 也许马齿苋知道自己是野生植物——菜地里的寄居者这一身份吧。这种自知使得它有一种紧迫感,必须抓紧时间,拼命吸收泥土的养分,迅速生长、开花、结籽……生命力的顽强,特别像“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一切都得靠自己,努力生活,努力生长,努力绽放。 不由得让我更加喜爱马齿苋。还记得小时候,我们折下马齿苋,会做成耳坠,挂在耳朵上,小伙伴们比一比,谁的长,谁的漂亮。回忆起来,还是很欢喜。小时候拼命逃离的地方,现在回不去了。那时的快乐,现在回忆起来也是充满幸福。看到这本书,怀念着童年时光,也是一种享受。
作者说,听父母讲蔬菜播种生长,就像讲自己的另一些孩子。我也深有体会,婆婆每天天蒙蒙亮就去菜园看看,一天不去,就像少点什么似的。去就带点菜回来。春天生菜,菠菜,油麦菜;夏天有长长的豆角,带刺的黄瓜,沙瓤的西红柿,翠绿的丝瓜;秋天还有香糯的玉米,硕大的冬瓜,南瓜自然少不了。我也觉得瓜藤真是厉害,小的瓜藤可以结出这么大的瓜,这么多的瓜。正如书中所说,每一朵花都是一个奇迹,每一粒种子都是一个奇迹。 婆婆还特意嘱咐我,不要买白菜和萝卜,她都种着。孩子爱吃地瓜,婆婆先挖了两块,给我们送来,让孩子先吃着。我说自己买点就行,不用特意送,这么麻烦。我们的父母都很像,作者的父亲搭车背着瓜给孩子们送去,他们背的不是瓜,是对孩子们满满的爱。 一个人生活在这世上,之所以留恋,之所以感恩,就是因为这些朴素又有甜意的食物,和朴素又有甜意的亲情。
像南瓜一样活着读后感篇十
今天是国庆节,你家的餐桌上都有什么特色菜呢?
尽管桌上摆满鱼虾肉蛋,我最爱的还是妈妈炖的冬瓜排骨海带汤。冬瓜被炖得软绵绵的,入口就化了,带着肉的香味,还有一点点甜,最是解腻。
没想到作家项丽敏对冬瓜还挺有研究的。她在《像南瓜一样活着》这本散文集中,有一篇专门写冬瓜的文章。
她说:冬瓜原本味寡,清淡,这是缺点,也是优点,使它更具包容性,可塑性,可以和很多食材搭配,做出不同风味。冬瓜的好处就是,无论它与任何一种荤物同煮,它都忠诚地表现其味道,不隐瞒,不篡改。
吃了这么多年冬瓜,还没认真体悟冬瓜的好,现在仔细想来,好像作者说得挺对的。冬瓜它就在那里,毫不张扬,就像有的人,一辈子默默贡献自己,不为改造别人,只为让人们成为他自己,升华自己。
项丽敏的这本散文集《像南瓜一样活着》,全书分为“山蔬野果” “空山草木” “人间月色”三个部分。
每一篇散文,围绕一种食材,追古溯今,介绍了食材的生长环境,特点,以及烹饪方法,还伴随着做菜人的故事,就这么漫无目的地聊着,聊着,竟聊出了人生道理。
比如南瓜,作者从吃南瓜,悟出了以南瓜为题的写作方法,犹如烹饪食物的方法,煎、炒、蒸、炸。食材有不同的做法,当然就有不同的写法,即使同一种食材,也可以常写常新。
你会从书中读出什么样的感悟呢?
像南瓜一样活着读后感篇十一
走进自然,你能感受到人与自然那种淡到极致的美!你能听到草木呼吸,种子萌芽的微语;你可静观一树花开,馨香拂面盈怀;若有阳光明媚呢再好不过,暖心舒背,吐气扬眉。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我们也要去看看大千世界,感受自然之力。
《像南瓜一样活着》是一本让人内心明亮,有关自然、植物、故乡的绿色之书,是作者临湖而居,同自然亲密相处而创作的散文集。
全书由“山蔬野果”“空山草木”“人间月色”三部分内容组成,分别从家乡的蔬菜野菜、花木果实、乡间物事来分享乡下的生活方式,寻找回归内心的朴素日常之美。
作者项丽敏自然文学写作者,长期生活在皖南太平湖畔,现居黄山北麓的浦溪河边。长期对故乡和自然生态进行细致地观察、拍摄和记录,同时正视人的内心与精神的生态,在生活美学领域深受读者喜爱。已出版《临湖:太平湖摄手记》《器物里的旧光阴》《闲坐观花落》《一个人的湖》《山中岁时》《浦溪河的一年》等。
这本书中有山中四季,昏晨雨露;有草木蔬果,鸟兽迁徙;有村庄、田地、河流、谷地、花丛、矮树、浮云、游鱼……从山野日月星辰变换,到万物明灭反复,从节气到农事,生活化的故事让人不由嘴角上扬,一种尽兴活着的安然和愉悦让人非常向往,久久不能遗忘。
春风扑面,燕莺呢喃,大地铺展绿色的画卷,日光用神奇的笔端,渲染夏花之绚烂,唤醒芬芳,馨香弥漫…………
《像南瓜一样活着》书中说到:有的时候,我希望自己活得像南瓜,该开花的时候开花,该结果的时候结果,在秋天的时候躺在地里,红得像瓦。
大自然借每一朵花,每一片叶,每一个果向人们传递生命的信息,渗透着生命的意义。南瓜只是万千植物中极其普通的一种,却代表了万千植物极其坚韧且低调的共有品性——自然而然,静静生长,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活着。
愿我们都能像南瓜一样成长,适时而长,适时而为。该开花的时候开花,该结果的时候结果,在正确的时间去做该做的事,静静生长,自在随心。
像南瓜一样活着读后感篇十二
“中午吃了半碗南瓜圆子。吃着吃着,就想,这个要写下来。 看了好的花,吃了好的东西,总想着要写下,哪怕三五行字。若不写,就觉得是白看白吃了。”
甚好,散文作家项丽敏有着这样的一个习惯,她把生活中好看的、好吃的、好玩的用文字记录了下来,我们也就能够通过她的文字感受到更多好看的、好吃的、好玩的内容,这真是一举双得的好事情。所以也就有了我现在看到的来自于项丽敏的散文集《像南瓜一样活着》,也就有了我们阅读这本散文集之后,可以从中感受到的来自于另外一种完全不同世界的有趣故事。
在这本散文集中,项丽敏给我们娓娓道来各种各样食物、各种各样风景、各种各样人情世故方面的有趣故事,而且这些故事更多都是过去的事,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不同于城市生活的,有着一种田园的舒适,有着一种淳朴的安逸,在这个浮躁社会中有着爱抚我们心灵的功效。
就比如一颗小小的南瓜,却多次在作者的文章中出现。不但南瓜是作为食物,成为经常被食用的对象,其实就是南瓜花、南瓜藤、南瓜籽儿都曾经在餐桌中出现过,当然也就在作者的文章中屡次被提及。
食色性也,关于来自于田园的食物还有很多,而每一种食物都有着本身所蕴含的不同的吃法、不同的功效,当然也有着完全不同的故事。就比如一道极为简单的地耳,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也蕴含着丰富的含义。所以在作者的散文《人间地耳》中,也就有了一段母亲不断寻找着地耳,并给作者制作菜肴的美好过程。也许当时不会有太大的感觉,而且这些野菜也不一定好吃。可现在回想,那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了,物事而人非,当然也就感慨万千。而曾经一些帮助自己的人,也已经因时间的流逝而走入了人生的陌路,留下的只有遗憾和念想了。还好有文字,还好可以把它们记录下来,还好可以成为生命中时时想起的念想。这就是阅读散文的意义。
就是这样一本享受着人间烟火的散文,讲述着过去和现在的时光,讲述着美食、美景,讲述爱与思念,一定能够让我们读者感受着岁月所蕴含的独特的魅力。
而项丽敏的文字是精炼而清新的,也非常适合于阅读,这本书的文字阅读自身就带着一种美感,来读起来吧,感受这本散文集独特的魅力。
像南瓜一样活着读后感篇十三
《像南瓜一样活着》,书名就很富有自然气息。
作者项丽敏是个临湖而居的自然文学写作者,她的文字沉静又充满诗意,她的笔下,有四季晨昏、草木蔬果、乡间趣味,充满了泥土香与人情味。
读她的文字,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乡村独有的宁静和闲适,唤起我们对故乡的怀念。
她像梭罗一样独居湖畔,徜徉漫游,尽情享受着自然之美,用心守护着内心的生态。
在这本书里,她从家乡的蔬菜野菜、花木果实、乡间物事三个方面,为我们分享了乡下的生活方式,带我们去寻找回归内心的朴素日常之美。
山蔬野果
地耳、荠菜、南瓜、蕃饴、豌豆花、马齿苋、板栗瓜、野果……
这些藏在记忆中的饭桌常客,已经逐渐成了现在少见的稀罕食物了,项丽敏的文字,重新勾起了我们的童年回忆。
空山草木
青苔、李树、桂花、芒草花、野姜花、枇杷树、粉籽花……
家乡的一草一木始终是我们心中最柔软的记忆,治愈着我们疲惫的心。
人间月色
项丽敏以徒步的方式走进村落、田野与山林,沉浸式地观察自然,她回忆着故乡的人和事,专注又细致地记录着它们。
在属于自己生命的一隅,一日一日细细地过。
她就像南瓜一样,静静生长,自在随心。
读完这本散文,我的心仿佛也慢慢地静下来了。
像南瓜一样活着,该开花的时候开花,该结果的时候结果,这样也挺好。
随手摘抄了几句喜欢的句子:
⭐爱是一种神秘的易容术,能使相爱者在交换彼此灵魂的同时,也交换彼此的面容。比如这只蝴蝶,因为长久地凝视这朵花,就变成了相似的另一朵。
⭐有时我也会想,老的时候,就回乡下住吧,在父母种过的土地上继续种植,让根回到童年生活的地方。
⭐一个人生活在这世上,之所以留恋,之所以感恩,就是因为这些朴素又有甜意的食物,和朴素又有甜意的亲情。
⭐樱桃树可以吃自己的果子,李树可以吃自己的果子,你也可以。用自己结的果子喂养自己,自给自足地生活着,岂不快哉?
⭐一个人不必一生住在湖边,也不必像我这样,十几年、二十年住在湖边。当然,如果你愿意,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像南瓜一样活着读后感篇十四
最近回到老家,赶上家里的南瓜熟了。跌瓜裂枣的南瓜放满了屋檐下,老父亲说道“挑小的吃,大的留着过冬”,背后母亲说“挑大的吃,大的甜”,每当坐在桌前喝着一碗甜甜的南瓜粥,听着父母之间你来我往的谈话,端起碗来喝只觉得生活还是鸡毛一地,南瓜也只是南瓜。 - 带着对南瓜的印象,好奇着会读到怎样的故事,《像南瓜一样活着》项丽敏会如何写南瓜? - 项丽敏沉静如诗的文字背后有着对田野的细心观察,有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多维的角度来讲生活的一切,都包含在山野花果里。 - 那大自然的空气,泥土里的清香,瓜果蔬菜大多是熟识的,却在此画着淡妆,让人沉浸在田野间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里,身心愉悦,似乎能带给你一种力量。转而将他们带到餐桌前,又似有着散不尽的香气扑鼻,纯朴简约的制作方法让人新奇而又回味无穷,让你体验平淡的生活因食物也可以乐在其中。 - 《像南瓜一样活着》由山蔬野果、空山草木、人间月色,三部分组成,作者用镜头记录,用笔书写,阅读带着走进大自然,走进田野乡间,近距离感受草木顽强的生命力、果蔬的纯朴和生活的简约,为了一草一木而快乐,满足于一餐一饭的甜美。 - 比如笔下是写的“南瓜”,写的又不仅仅是瓜。南瓜算是瓜类里实心眼家伙之一。写的是瓜,种子、瓜藤、开花、结果……土壤里的瓜奋力扎根,努力生长。 写的是“南瓜”,写的又不仅是如何种瓜。写出父亲对瓜的“呵护”,提到了自己写作并没有整篇都写父亲,却细致的写出了父亲与南瓜。 你看! 你品! 你想! 项丽敏的文字就是如此,让你在看山蔬野果、空山草木、人间月色都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同时走进大自然,对乡野山间的细心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 - “看了好的花,吃了好的东西,总想着写下来,哪怕三五行字。若不写,就觉得是白吃白喝了。” 一份真诚、一份用心,包含着是一份坚持。作者多年的行走,去拥抱大自然和走进田野乡间,我能想到的只能是“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美好的向往。
像南瓜一样活着读后感篇十五
在项丽敏的世界里,对于乡村以及自然,是她一直将其认真而深刻地浸淫在她生活里的。通过这本《像南瓜一样活着》,我们可以看到,很难有这样一位将自己前生后世都放置到自然中,而且会跫然一生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信念。《瓦尔登湖》作者亨利•大卫•梭罗也只是对其两年林中生活所见所思所悟的记录。所以我们在审视项丽敏这位70年代初的女作家创作历程,她一直在抒写着与直面自然的“悠然现南山”情怀,她对于自然如此不倦的追求并一直付诸到自己的实际生活当中,且乐此不疲!
项丽敏的散文,源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她能敏锐地捕捉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且可贵的是能够在品咂后,放大各自物质的属性,体验并萃取出常人所不在意的一种环绕其间温暖的光辉,项丽敏,已达到物化无我的境界!
本书共分三辑,先是从“食色性也”可以采食入口的野菜为其开端。13种美味,皆是在皖南地区特有且常见的、自然的赋予,这些现在原本都是平常百姓家偶见的野菜,以及在村落祖屋前后菜园以及犄角旮旯的菜蔬,在作家久远的记忆里依旧是如她少年仍旧青葱的、鲜亮的,有着人间袅袅的烟火气息。
野菜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生命最温婉的养育。在作家的笔下,无论是那如修行般“心无杂念”地采集地耳,还是那儿时小伙伴一起去打猪草乐趣后的“野菜团子”,还是秋日里被采过七八轮的马齿苋、七草只之冠的荠菜,以及如仙子般白或紫色的豌豆花,“素中之素”的冬瓜,而那一如父亲一生的南瓜,有着和父亲割舍不掉的千丝万缕的情缘,作家洞悉这熟悉的事物且能娓娓道来,这事物都被作家赋予了生命的色彩,在如驶的时光里,勾勒出一幅生生不息的生命的画卷,滋养这一方水土上人们!
第二辑“空山草木”,作家的情怀一直是与自然的四季相融通牵连的, “满心而发,肆口而成”,她感念那村庄里的青苔,有着“清澈而隐秘”“阴凉味道”,它是一个静寂的部落,生命可以在它的部落里穿行,而它却无语,只用它聚集的柔软给予生命一种承托的托举,不只是这些蚂蚁、蜗牛和蚰蜒,“葫芦藓花蕊状的长颈上”还托举着晶莹的水珠—“荣耀”的“水晶王冠”。
“一株草顶一颗露珠”,一分耕耘就有一份收获!作家之于给予生命给养的事物,有着异于常人的感触,那“朝夕相处的亲人”稻谷,即使历经干渴,仍按时绽放花香,即使谷粒瘦弱,仍走完它的一生,养育生命!
草木的小美,在蕴含了爱之后,就会显出大美。那有着母亲至爱的野姜花,更有着蕴藏着青春爱情之朦胧美的粉籽花。也有诗意的“冬天里的另一场雪”的芒草美,它历经“枯索和寂寞”和“寒苦”后,如有月,若有水,若有佳人,这是作家追求的一种内心澄净之后的大美!
而树木,“醺然欲醉”的桂子花香,“孤寂之美”的野人栗树,独自花开穿越岁末岁初的枇杷树,这些都是作家剥离物质表象之后,发现并给予我们内心愉悦的岁月沧桑之美!
第三辑的“人间月色”,是作家走出草木之心,在有着人文背景下的人间一隅,依托作家忠于自然澄澈的内心,所坦然与人间烟火气息的一种悲悯情怀的衔接!
作家即能出世,也能入世,她不会一味躲在自然里,栉风沐雨,她也能于生活中,品画赏月,遥想童年的采茶时光,以及年年相似的春节起居点滴,解读自己的木舍蜗居,解读自己的创作“喜欢日记式的而写作”,解读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竹匾,也拨开云雾,追踪记录一个个村庄历史悠远的记忆,那驻扎遗留在眼前散发着时间的复古遗味,是作家敏感而又痴情的爱好,作家通过其独特视角,在泥沙俱下的历史事件传说稗史过往中,筛检一瞥我们得以与当下相通的苍古跫音的过往,这不只是一种对于曾经的追溯,更是对文化历史的一种凭吊和抚慰!
放置在本辑最后的《在静中流动的湖》,是其二十余年里深居湖畔的四季心灵之物语的一次感怀,是一种经历过的洞察彻悟,作家拆分着心中对于天平湖的诗歌,把她内心中之于它的感恩和热爱,拖将出来,放大成散文,“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她的心是属于这个太平湖的,作家与这个静动相宜的《临湖》二十余年相拥四季,与之“静静生长”!
项丽敏,是位聪慧且又有着皖南女子娇美温婉,她无惧于世间、自然所有的风霜雪雨,她的心中,只要“在自然中生活是幸福的,能够写作更是幸福”—项丽敏《最好的生活》。
项丽敏,一位行走在人间的女子,一位像南瓜一样活着的女子,一位幸福生活的女子,能够以一种母性所独具的悲悯情怀感知这人间万物,她的骨子里是与大地相联通的,她能够感知与泥土相连的事物的芬芳美好,返璞归真,逆光而行!更能体察内省生命的美好,将其穿连成珠,照亮温暖这本已历经沧桑的人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