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长日将尽(双语版)的读后感大全

长日将尽(双语版)的读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8-08 15:10:30
长日将尽(双语版)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4-08-08 15:10:30   小编:

《长日将尽(双语版)》通过描述一个在充满荒谬和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挣扎求存的人物,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爱情的追求。小说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现实中的痛苦和无奈,同时也传达了希望和勇气。读后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理解。

长日将尽(双语版)读后感第一篇

第一次读石黑一雄的长篇,很强烈的个人风格。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行文总感觉很浓的欧美小说翻译腔,上个世纪的英国绅士都这么讲话吗。因为是以第一人称来写,视角有局限性,很多时候都和主人公一样后知后觉的感到震惊。说实话,在读到主人公父亲去世的那一段,心里很难受,这么认真的工作,这么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奉献给这份事业,值得吗?虽说人各有志,但总是这么思前想后犹犹豫豫甚至看到了真相也不愿意坦诚面对,割舍了相当大块的个人情感,真的值得吗?

长日将尽(双语版)读后感第二篇

石黑一雄对英国人的那种弯弯绕绕的说话方式把握得太好了,也许正是外国人的视角才能对一种文化研究得更加透彻。故事本身没有很精彩,虽然事后想想觉得以一个英国管家的视角串起一战、二战还蛮有意思,但在读的时候还是很受第一人称的影响,代入感较差。不少事情是看了解析后才明白的,可能我自己读得断断续续而且没有一直很走心吧,有些细节没记住就没分析。

不得不说,读完后才发现中文版的书名非常贴切啊。黄昏来临,长日将尽,可从管家的职业生活延伸到世界秩序的重新洗牌。有尊严的英国绅士终将屈尊,开始为来自美国的新主人献上仅剩不多的热情和改变……

长日将尽(双语版)读后感第三篇

我原本以为他对情感的轻视是因为不知其重,因无知而天真,因天真而悲哀。但我错了,他是明知而为。他明知自己手握珍宝,却轻巧的投入熔炉。他在用自己充沛的情感去献祭他所信仰的“尊严”。而他认为的“尊严”就是“不要当众k衣jie带”,因为父亲去世感到悲痛是k衣jie,对副管家产生情感是k衣jie,这些私人感情对他来说是应该被灭的人欲。他觉得只有压抑情感,才能成就他为一名“伟大”的管家。这种信念之深刻,以至于每每因错失而涌出的悲伤和痛苦,都只存在了短短一瞬,就立刻转化为“自己为伟大事业又做出了牺牲”的骄傲情感。他为自己准备了一个尊贵而荣耀的剧本,并做到了牺牲,但为之牺牲的事业却没能以伟大而终。由此观之,他最后说的那句“我已经付出了一切”,是何其的茫然、悲哀。

但人生就是这样,长日将尽,何不搁脚歇歇。

长日将尽(双语版)读后感第四篇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黑石一雄,读完这本书的时候,自己坐在书房,想了好久。 我在书中,读到了自己。 史蒂文斯,一个有理想和抱负的管家,一个理想主义者,他的勤劳与恪守,在自己的领域追求“伟大”以及“与其职位相称的高尚尊严”,让人尊敬。这些年来,因为“伟大”的职业精神,放弃了与父亲临终守候的亲情,放弃了心动但囿于同事关系的爱情,放弃了闲暇的休憩和娱乐,也获得过“为这个世界在自己的职位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的满足,但在雇主达林顿勋爵身败名裂之后,内心终于对“自我的成功”还是“虚掷的一生”,动摇了。 我看到了我,我们,所有被理想打了鸡血奋力前行的人。 我们五点起床,为了在上班前挤时间看会书,到单位后忙到不能准点吃饭,加完班到家陪不了家人多长时间,就扎进书房,去看自己的专业,翻永远翻不完的书和文献,还要准备各种职称、学历和科研,少有休闲娱乐,兴趣爱好在时间上为理想做了极大的让步,在横无际涯的奋进提升中,用一个个的小成就不断让自己兴奋,像史蒂文斯一样,去坚持和恪守自己的追求。 我们获得了什么?你所沉迷的成就,在生前和身后能持续多久? 你是如何为了成就事业而荒废了你的人生,又是如何在个人层面上蹉跎了一辈子。 而如今,我所有还能坚持的理由,只是一句:对的起病人,对的起自己。 感谢黑石一雄,为无可慰藉之人,提供慰藉。

长日将尽(双语版)读后感第五篇

我其实很想因为翻译扣掉一星,但小说本身确实精彩。

说实话,这乍一看非常生硬的翻译,加上小字号的排版,差点让我放弃。虽然读完第一章,才明白译者文绉绉、甚至稍显晦涩的译文是为了衬托史蒂文斯“一本正经”的特质。这一努力无疑是值得肯定的,读久了也渐渐能习惯。但私以为,译文应当先符合中文的表述习惯,先保证阅读的流畅性,不至于看起来就像”翻译腔“。

试举两例:

> 他留给我一笔不算不可观的资金由我全权掌管。p.12

“不算不可观”真是把我绕进去了。

> 我重新回到自己的账目上,说:“不过是水汽凝结罢了,我想,肯顿小姐。” p.53

谷歌翻译也不会把”我想“后置吧!类似这样的倒装还有很多,不赘。

另有一些不太符合人物特点的翻译,例如:

> “……既然您都已经下了车了,何不进屋喝杯茶呢?我们欢迎之至。” p.69

很难想象一个农舍的年轻女子也会这么文绉绉说话。

言至于此,不得不说,上海译文提供双语真是“仁慈之至”,如果能提供前后页码对应就更好了!

长日将尽(双语版)读后感第六篇

瑞典文学院指出石黑一雄的文学创作的三个关键词是“时间、记忆与自我欺骗”。整本书也是围绕管家史蒂文斯的回忆展开,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叙述他与达林顿勋爵、肯顿小姐以及家父等人的故事。史蒂文斯为了成为自己眼中“伟大的”管家而漠视亲情与爱情,甚至丢失了自己。而在爵爷作出错误的决定后,不理外界的声音,一心维护自己心中爵爷高尚的形象。可以说,史蒂文斯沉溺于达林顿府过去的繁荣,不断进行着自我欺骗。

书籍结尾部分的一段话——“你我之辈,只要是至少曾为了某项真实而有价值的事业而竭尽绵薄、稍作贡献,谅必就已经尽够了。我们当中若是有人准备将大部分的生命奉献给这样的理想和抱负,那么毋庸置疑,值得为之自豪和满足的就在于这献身的过程本身,而不应计较其结果究竟如何。”——既有史蒂文斯放下过去的隐意,也是其宽慰自己的表现。

石黑一雄说他写《长日将尽》的出发点是想书写“你是如何为了成就事业而荒废了你的人生,又是如何在个人的层面上蹉跎了一辈子的”。这句话看似有着悲剧的基调,实则更多的是在警醒我们,我们正在成为更好的我们吗。

译者冯涛在译后记中提到:“石黑一雄的文学创作就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一种‘缓慢前进的勇气和信心’,是为那无可慰藉之人提供心灵的慰藉。”在这个讲求效率,信息爆炸的社会中,我们太容易感到焦虑,是随波逐流,还是特立独行,找不到明确的答案,也不敢坚定地做出选择。读完此书,希望能够让浮躁的我们平静下来,反思一下现在的生活和自己。最后,愿你我都能在兵荒马乱的生活里做自己。

长日将尽(双语版)读后感第七篇

语言上,先说这个似乎显得有些肤浅(?)但是就我自己的阅读体验来说,遣词造句的雅致是我对全书的第一印象。海平面以下的冰山固然让人感到暗流涌动,但是我不得不承认那些雕刻在一座宏伟城堡尖顶塔楼的玻璃窗框上精致的每一朵玫瑰花也让人叹服。而且这种表达方式是文本不可靠叙事的一个重要依托(主人公在回忆中存在着种种掩盖),当我细数玫瑰的花蕊时,我不可避免地忽视大雨将至或是大厦将倾。感谢译者冯涛带来的文字盛宴,主人公作为英国顶级管家,说话时极尽委婉含蓄,力求全面公正。透过密度极高的长句子我们能对其思维的严谨窥斑见豹,之前一个朋友跟我说她因为封校心情低落,脑子要被碎片化的短视频、推文、信息熵低的网文绑架了,想找个办法救救自己的语言表达,原话是“再不看书学习我就要lhc化了”,我给她推荐的就是这个(虽然安利过程中借用了肯顿小姐和史蒂文斯几个很有cp感的名场面让她彻底入坑了哈哈) 再说内容的话,给我的另一个印象就是从这样一个离我们大多数人生活很遥远的一个角色——管家来展现了一个时代。史蒂文斯他们真实的生存状态原来不是晋江市管家培训中心批发生产的那样,具体如何书中会让你开眼 与其说爵爷的府邸是一战二战之间那段时期政治风暴的一个中心,我觉得倒更像是舞台的幕后。即使史蒂文斯屡次讲他深信国际会议上的重要决策其实都是在无数豪宅巨府的会客室中提前达成的,但是他这种表述是出于时代中人的眼光,而当我们站在今天回望,他回忆中这些绅士间私人的会晤就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看到国际舞台幕后的机会,即一种“历史原来如此”的重新审视。 几十年的变迁中又不可避免谈到资本主义新贵逐渐“驱逐”旧式贵族这个西方文学中常见的议题,比起来回忆中直接写到的美国政客对史蒂文斯的主人达林顿勋爵的不置可否,史蒂文斯想在新的主人——一位美国商人——面前学会打趣说俏皮话这个细节似乎就足够我们心中自由延伸了。

长日将尽(双语版)读后感第八篇

《长日将尽》读后感

—为无可慰藉之人提供慰藉

一读此书便是十分喜欢,本书以史蒂文斯管家第一视角展开,从开头便是史蒂文斯先生考虑前往西南部的六天行程,谨慎的猜测雇主的态度与面面俱到的准备工作不仅让人会心一笑,一位严谨克制,追求完美的管家形象便跃然纸上,让人好像回到了那个时代体会到浓浓的英伦风味。以及史蒂文斯先生关于尊严的探讨,更是令我深深感动然而,在故事的展开中。我们发现史蒂文斯先生的叙述是“不可靠叙述”,叙述者自身在有意回避和遮遮掩掩。正如文中所说:史蒂文斯的回忆一直在躲躲闪闪、避重就轻,甚至自我欺骗。正式的遣词造句规范,面面俱到而又谨小慎微,符合大半辈子的管家身份。而其中深意确是暗波汹涌。史蒂文斯先生忠于自己的职业,追求尊严与在完美的管家事业。这是令人尊敬与敬佩的,但是他过于冷酷的压制个人情感,将工作置于一切之上。他为此牺牲了亲情,在父亲病重去世时仍在工作而不是守在父亲身边(虽然这种对亲情的牺牲是他和父亲双向的),在父亲临终时错过了最后一面;他为此牺牲了爱情,在肯顿小姐说气话时忙于工作,辜负了肯顿小姐的一生。

“不在其位 不谋其政”史蒂文斯先生将管家的职责做到了极致,将管理事务做的井井有条。从他的角度,忠心于主人,干好自己分内的事是应该的。可是最悲剧的是,达林顿勋爵并没有做到这一点,他是一位真正的善良的绅士,渴望人类和平与幸福,却反被纳粹利用,助纣为虐。史蒂文斯先生牺牲了这么多东西,忠心的主人确是这种下场。不禁让我思考,史蒂文斯先生说忠心不是随便找一个人而付出真心,而是找一位你觉得真正具有良好品德与品质的一切,奉献一切。可史蒂文斯先生也发现了达林顿勋爵的不足之处。他不愿接受,所以采取了遮掩甚至是自我欺骗。没有人是完美的,人只能最终忠于自己。

非常喜欢书中的一句话:为无可慰藉之人提供慰藉。史蒂文斯先生的所有选择都是自己选择的,事已至此,不得不接受。

非常喜欢文中关于尊严的阐释:尊严就是不当众宽衣解带。

长日将尽(双语版)读后感第九篇

出门断断续续把《长日将尽》英语本看完了。个人觉得石黑的作品,如果可能,还是看原文比较好。长日的中译本还算不错,但主角那种体面却不能算是特别高雅,前后矛盾、有些可爱的snobbish的口气只能从英文本感受。至于另外几本我看过英语本的,感觉中译也都缺少了石黑原本的行文魅力。他的强项之一就是用第一人称塑造出不同的叙述者个性,这些细微的刻画在转译的过程中丢失了一大半。

从《长日将尽》这本来说,中文本给我的印象是极度的克制,最后冰面终于皲裂,感情的暗涌从中徐缓地流淌出来。看英语本、也有可能是第二次读的原因,就觉得主角努力掩藏的感情和自我欺骗其实昭然若揭。最后那部分还是让我难过,不论是Lord Darlington还是主角,其实都是石黑在访谈里说过他特别喜欢写的一类人:

“我对那种特定的虚掷才华感兴趣,并不是你一辈子躺着不动什么都不做。我对那类人感兴趣:他们真的努力地、也许甚至是勇敢地为了什么而一生劳碌,全心全意地相信他们在为什么善事做贡献,到头来,到人生的尾声之时,却发现社会气候已经把他们弄得乱七八糟。I am interested in that particular form of wasting one’s talents, not because you spent your whole life lying on your back, not doing anything. I’m interested in people who, in all sincerity, work very hard and perhaps courageously in their lifetimes toward something, fully believing that they’re contributing to something good, only to find that the social climate has done a topsy-turvy on them by the time they’ve reached the ends of their lives.”

而主角甚至无法断言自己真的为了什么奉献了一生。

结尾再读觉得很有意思。主角是真的被陌生人的安慰触动,打算重新面对人生剩下的日子,还是只是又一次平静地自我欺骗了呢?

长日将尽(双语版)读后感第十篇

这是我读的石黑一雄的第二本书,远超我第一本读的《克拉拉与太阳》,也让我明白了他能够得这么多国际大奖的原因。

这本书虽然只有两百多页,但是写的内容如此之多,令人惊叹。

从政治来看,作者从一个很独特的角度去看待一战二战,这个角度是之前很少能够看到的角度。原来在一战和二战期间,还有这样一些英国的贵族,因为觉得德国受到了不正当的赔款条约而努力帮助德国的人。刚开始他们的意图是好的,只是后来二战前夕还持有这样的理想主义,导致成了德国在欧洲的棋子,正如里面的美国人刘易斯所说的,他们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太理想化了。

而这本书的主人公,史蒂文斯管家,是用一生在追求做一个伟大管家,他无条件地相信侯爵的判断,牺牲了爱情和亲情,最后却因为侯爵选错了路,没能达到自己的终极目标。在他这次旅行的第六天坐在一张长椅上看夕阳的时候,他也不禁质疑起自己的牺牲。男主角在里面对于事业的思考都深得我心,所以最后他在那边质疑自己的牺牲的时候,令人心碎。

书中对于他父亲的描写,也是写得极好。男主角愿意在别人面前维护他的父亲,但是在他父亲面前又习惯性地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情感。当他和肯顿小姐站在窗前,看着他父亲在花园里面摔倒的台阶上反复练习的时候,我相信他是百感交集的。

在他父亲弥留之际,他一直反复问他儿子一个问题,就是他算不算得上一个好父亲。然而史蒂文斯只想着回到岗位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也许意味着,在他心里,他父亲是一个好管家,是他的楷模,但却不是一个好父亲。

他与肯顿小姐之间的爱情故事是最让人遗憾的了,他明明知道那天只要他敲那扇门,就可以留下肯顿小姐,但是他毅然决定回到自己的岗位,为自己能够为那些正在左右欧洲发展的大人物服侍而感到深深的成就感。多年之后,他开车四天来找肯顿小姐,殷切希望她可以回去一起工作,却发现时移势易,他们再也回不去了。

不过两百多页的一个故事,囊括了历史,政治,事业,亲情和爱情的描写,完全不像是一个日裔,更像是一个英国本土人写出来的故事。实至名归的一部作品!

长日将尽(双语版)读后感第十一篇

今天一口气读完,快速记一下感想。

1.事业part

对我而言事业部分就是在谈“你信念的是什么?如何确认它?”

如果史蒂文斯信仰的是管家伟大的尊严,是择主以后的忠诚,那么信念其实从未崩塌,他牺牲了个人来成全了这个信念。

可他显然信仰的是,通过服务伟大的人而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那他信念必然会崩塌。原因是,要达成这样的信念,必须不断地去审视服务对象是不是在为整个人类服务。而他却无法做出这样的审视,一是因为这样的审视让他无法做好本职服务,二是他认为他这样的人根本做不出真正符合大势的审视,所以他放弃了审视,选择将命运交到轴心的手中。

信念必然崩塌。因为他的行为根本无法维持他的信念。放弃审视,风险就很大,虽然每个人认知有限,甚至每个人都可以说被一叶障目,但是至少要保留一个流动的心态吧,明确自己最核心的信念,然后不断去维护它靠近它。世界千变万化人生长路漫漫,如果是买定离手的心态就很危险呢。

评论主人公这个事情我就很傻,总之这本书写尽了其中挣扎,写的太好了555555。

2.感情part

P149出现过史蒂文斯对肯顿十分交心的小细节,“对那样的解雇我自然是极不赞同的,我还以为那是不言自明的”。这里明明就是我以为你懂我的,那种心理提前设定。

P210和P225都出现了肯顿对史蒂文斯说,她身边的人(未婚夫和女儿)都对他久仰大名。可以想象,在她生命中那是多么重要的闪耀的人。

P218再次出现了那种“深切的成就感”,上次还是史蒂文斯的父亲离世。同样的情景,我理解这就是用个人极度的牺牲反衬出所谓职业道德的高光。唉也许和轴心们的会议并无关系,毕竟“府里又何曾发生过不重要的事呢?”,而史蒂文斯确只记得那两个特别的瞬间。

P224故事中首次叫“本恩太太,非常高兴”。前文基本都是肯顿小姐,以此可见史蒂文斯的言不由衷第一名。

P230-231,短短的两页,有三次无法阅读下去,需要闭眼缓缓,消化一下其中的心绪。第一次是“我开始想象一种本来可以跟你在一起的生活”。第二次是“那一刻,我的心都碎了”。第三次是“我们也许再也无缘见面了,本恩太太,所以我请求你务必把我的这番话记在心上”。

最后想起了送我这本书的朋友,15年夏天我们聊到“任何人都不应该把个人的梦想寄托在一个集体或者别人身上,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独立。”又是一个夏天,六年回响,miss you.

长日将尽(双语版)读后感第十二篇

在Stevens的每一次至暗时刻,亦或是他自称的使他真正明白作为男管家的“dignity”的转折点,Mr. Cardinal,始终是敏锐地发现他的不对劲的那个人。“You look as though you arecrying.” 在Stevens的自述里,回忆里的他总是如此冷静,似乎剥离了一切感情,始终带着男管家的厚厚面具。但他与这位年轻人的对话已足够让读者明白当时他的状态有多么糟糕,他并不是一个像他自称的那样每时每刻都冷静、疏离、敬业、忠诚的仿佛机器人一样的男管家,如果读者基于此而判断他是冷漠甚至非人的,显然是对他的一种不公。

在阅读之前,早已知道这名主人公是一位典型的unreliable narrator,因此在读书时天然带上了先入为主的偏见,以审视的眼光看待他的每一句独白。序章的种种冗余、绕口的陈述在我看来成为了他刻板、迂腐的铁证。然而越往下读,却越发感受到了情感的共鸣与深切的同情,甚至在阅读完全书时,我已经彻底爱上了他。

在永远一丝不苟的礼节的表象下,他其实从未忘记那些情感汹涌的瞬间。父亲临终前说,I hope I’ve been a good father to you. 他始终未曾正面回答,没有和父亲好好告别,而是匆忙离去。但这么多年以后,这一往事在他的脑海里依然如此清晰,这已经是他的悔恨的最好证明。在无数个日夜里,父亲的老态、犯错后的徘徊无措、临终前可称得上哀求的希望;Miss Kenton送来的花、面对犹太女仆被解雇时展现出的正义感、抢书那段颇似调情的小插曲、接受求婚那一日的相隔一墙却仿佛千里的泪水,这一切的一切在他的自述里都是如此完整,可让人想象在无数个日夜里,这些回忆在他的脑海中轮流播放,而悲伤的情感仿佛潮水一般一遍又一遍淹没他的心。

没错,只有在日不落帝国这样文化的国家,才会产生如此“非人”的男管家。他们被期待成为一个符号,一种象征,一个完美的server,一个时刻隐藏在极端的礼仪与近乎苛责的要求的背后的机器人。作为一个顶级的butler,自然地,Stevens的情感被深深埋藏起来。他的一生都在做他认为正确的、有尊严的事情,即作为一个非贵族,一个服务者,他所能做的就是找到一个真正有荣誉感的值得追随的主人,并向他献上自己的忠诚与侍奉。为此,他错过了与父亲的告别,也拒绝了Miss Kenton的示爱。这牺牲实在太大了,他奉献了自己的生命、情感、身为人所应该拥有的一切正当需求,以至于在他的人生的夜晚,他无法接受自己的一生其实是徒劳的,他侍奉的主人最终竟落得声名狼藉的下场。他拼尽全力为主人,也是为他自己的一生辩护,为一切寻找正当性,为他的牺牲找到价值。

但解决的方法只有承认并释然,而非不断压抑。所以在最后他终于承认,他后悔了。当坐在海边的长椅上,这位一生克己的男管家不得不面对他的空虚与曾被他无数次压抑与否认的痛苦。父亲去世的痛苦,错失爱情的痛苦,徒劳一生的痛苦,他在整整一本书的自述后,再次丧失了生命的意义,他为自己建立的表面自洽的逻辑大厦崩塌了。但似乎陌生人为他找到了新的慰藉。The evening is the best part of the day. 长日将尽,但余晖犹在。果真如此吗?我不知道。一切曾经光荣的都已逝去了,也许他也意识到,曾经作为贵族象征的一部分的男管家们,也与繁华一同逝去了;而他却作为旧日象征被保留了下来。

他将是一座活墓碑。

长日将尽(双语版)读后感第十三篇

译者的后记写得真好,完全表达了我看这本书的感受。

引子

第一人称的不可靠叙述,虽存着犹疑与闪躲,但言辞中的细微末节终归是揭开事情的全貌,以及情感的全貌。译者说得很好:“正视这一点就等于抹杀了他三十年来鞠躬尽瘁工作的意义,乃至于把他整个人生的意义都全抹杀了。”承认这一点是很难的,尤其是对于一个几十年来如此自我相信、自我克制地工作,追寻名为尊严的工作理想和抱负的人来说,甚至忽略了亲情和爱情。

第一天傍晚

长日将尽,也算是慰籍,那些不愿承认的事实,那些遗憾,好像也可以就此原谅和释怀。

第二天傍晚

书的最后一节,第六天傍晚,他与一个人坐在长椅上的聊天,就很像读者与管家搭上的情感的线,也像是他自己在与自己释怀。

第三天上午

“你得学会享受你的人生。傍晚是一天当中最美好的时光。你已经做完了一天的工作。该是你搁起脚来好好享受一下的时候了。我就是这么看的。随便找个人问问,他们也都会这么说的。傍晚是一天当中最美好的时光。”

第六天傍晚

长日将尽,我们已经经历过了最该经历也最美好的过程,就不要再去在意结果,不要再去回望过去,不要遗憾和惋惜,因为事情已无可挽回地走向了结束,而这并不该是悲哀的开始。

第六天傍晚

有从这本书感受到石黑一雄的魅力所在,除了最内核的表达,他的文字也写得太好,合适的叙述,合适的隐藏——最开始可能不知所云,但看完全文就有种得到慰籍的感觉。

译后记

长日将尽(双语版)读后感第十四篇

这是我读过的第二本石黑一雄的书。上一次读还是大一时候在图书馆里偶然发现的《远山淡影》,那个时候他还没有获得诺奖,图书馆管理员应该对他也不甚了解,否则不会将此书放在“日本文学”栏里。

时隔多年,我再拿起石黑一雄的书来看,是《长日将尽》,原名是The Remains of the Day,翻译很美,也有翻译成“长日留痕”的,更加诗意。我不喜欢在阅读前去看简介、推荐语、评论等等,尽可能空白,越干净越好——这样不会影响我对于书籍的最原始的判断。读的过程很惬意,又很专注,石黑一雄的叙述文法非常严谨又拘谨——他用斯蒂文斯管家视角进行第一人称叙述,所有的回忆随着他开老福特车去往肯特小姐城市旅途中所倾泻。插叙与闪回,回忆是可以欺骗人的,叙述者,也就是斯蒂文斯显然也对于他的情感尽量掩饰,只字不提。他的回忆笔调很符合他的身份:一个勋爵贵族的管家,上流人的管家,必定也是用词优雅、颇会文饰的——也正因此,阅读时候请务必慢下来,体会他的用词考究与严谨。

小说体量并不大,200来页,现在时间中斯蒂文斯驱车去西部散心,实则是想接肯顿小姐回庄园——甚至是表明对肯顿小姐的心意;过去时间中,斯蒂文斯在回忆过去庄园中发生的事情,主要有几件:肯顿与老斯蒂文斯到庄园工作,让老斯蒂文斯不再担任餐桌男仆——举办重要酒会时,斯蒂文斯父亲老斯蒂文斯先生去世(这里写的太好,看的过程中忍不住代入情感潸然泪下)——二战时达林顿公爵选错战线解雇犹太女仆——肯顿小姐要答应别人求婚,而斯蒂文斯忙于酒会,错失最后的机会——最终二人重逢,但已经无法重回昨日。这个故事的背景就是一二战期间,这里作者写的时候突出了斯蒂文斯的愚忠——达林顿公爵听信希特勒,认为要解雇犹太仆人,斯蒂文斯认为此事不妥,却依然这么做了。包括之后达林顿公爵的悲惨抑郁寡欢,不得善终,都仿佛是对这种贵族的矜持自持跟克己复礼的一种讽刺——达林顿公爵毫无疑问是个绅士,是个好人,但是这不影响他愚昧无知,不懂审时度势,才在二战中犯下错误,死后还会被人们在乡野中议论人品不佳。忠心的仆人斯蒂文斯管家,听到别人的议论总会有忍耐不住的辩解,这种辩解是为爵爷,也是为自己,仿佛想竭力证明自己没选择错一样。

“尊严”,是全书中被斯蒂文斯一直提及的词汇,像我们说:“人越没有什么越想要强调什么。”这话可能并不适用,因为毕竟英国人的这种管家是一个职业,雇主与雇员之间的雇佣关系可能确实赋予他们不会有太多的“低人一等”的感觉,跟奴隶绝不相等。但若真是这样,我私以为英国这方面能够让每个阶级、每种职业赋予足够相当的尊严是非常可取的。书中一段这样写道:“常听人说,真正的管家只存在于英国,在其他国家,无论实际上关于什么样的头衔,有的只是男仆,我倒是认为此言不虚,欧陆民族无法造就管家,是因为他们从人种上说就不擅长克制情绪,极端的情绪自控是只有英国人才做得到的,欧陆民族——总的来说凯尔特人亦然。我想您无疑也会赞同,通常在情绪强烈的时候难以自控,所以除非是在那种丝毫都不会有刺激和挑战的场合下,他们是无法保持其专业风范的。” 另一处,斯蒂文斯管家对于尊严给出的定义是:“一个人的尊严端赖于是否具有明确的主见之类的。”而在斯蒂文斯到西部乡下的酒馆里与人们闲聊时,有人问其“你认为尊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时,斯蒂文斯回答道:“不过我想这个问题归结为一点,无非就是不要当众宽衣解带。”——这里不乏看出,斯蒂文斯在乡野里也能够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也会用粗俗一点的话语去解释话语,因此他并非毫不变通。他之所以这么频繁提及“尊严”,书中他的解释是:“对所有我们这样的从业者而言,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就更是一种职业责任了,唯其如此,我们每个人才可能为我们自己赢得尊严而更好的努力。”斯蒂文斯是有自己的清高与自持的,因此他克己复礼,存天理灭人欲,仿佛就是清教徒般,动心忍性。

但他这样做,就是让自己仿若一台一板一眼的机器。生活中,不,他仿佛没有生活,他是一心一意为工作。父亲死的时候,楼下正在举办重要的政治酒会,这里描写极好。当中间他得知父亲病危可能支撑不了多久时,他继续工作,但这里仅仅用了一句他人的话:

“斯蒂文斯,你没事吧?”

“没事,先生。我很好。”

“你看起来好像哭了。”

后面在说到已经过世之时(他依然在酒会上忙着),他对肯顿小姐说:“肯顿小姐,请别把我此刻不肯马上上楼去为家父送终看作不近人情之举。您知道,我相信家父也会希望我现在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否则的话,我感觉,反而会让他感到失望。”

这里两句话写的太好,斯蒂文斯也有自己表达爱意的方式,只是太过克制,以至于错失了最后为父亲送终的机会,放弃了与肯顿小姐的爱情。

如同最后写的,The evening‘s the best part os the day.傍晚是一天中的最美好的时光。长日将尽,执意活在昨日终将是不可取,还是要向后看,在之后的生活中将寂寞消解——也但愿斯蒂文斯能消解。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