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减法》是一部深刻的影片,让人思考生活中的繁琐和无谓。通过主人公的故事,观众认识到简单生活的重要性,学会剔除不必要的事物和情绪,从而找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影片告诉我们,生活不是累积物质,而是减法的过程。
《生活的减法》影评(一)
总共6部,短片精简,从整理收纳师(给别人整理收纳)、极简主义者(自我实现,不消费)、旧物收藏者(不购买新品,捡垃圾,旧物收藏,转卖,合理使用)、袁农(情感)、娃娃医生(情怀修补)、漫画师(工作断舍离、生活满足)等6方面讲述,生活中哪些方面可以舍弃,哪些方面真正需要,也值得我思考。
《生活的减法》影评(二)
喜欢买东西是因为没有安全感, 通过梳理物品梳理自己的内心,
第二集
极简主义践行者 乔桑
当你把你那个。曾经最喜欢的那个东西。断掉的时候。你是个什么心理状态?
我断的时候还挺舍不得的。但是断完之后一点事都没有。但是过一段时间你会。偶然间想起来那个东西。但是会有很短暂的一段时间。过去就没事了。
精神空虚
第三集 武楷斯
喜欢收集旧物的法学大学生,有猫
他竟然有女友!!!
收二手做出成就
第四集 成龙经纪人 袁农
母女一起心理课
《生活的减法》影评(三)
第一集,物品收纳师给一个有重度囤积癖的姑娘上门收纳;第二集,极简女王,睡觉床直接铺在地板;第三集:热衷收集二手的青年,最大的爱好是各种收集别人扔掉的东西,重新维护创造自留或出售;第四集;断舍离;第五集:娃娃修补师;第六集:重新选择一份职业更舒适的生活的漫画家。通过六个主人公,从收纳,断舍离,极简,到使用二手以及精神的放松,从方方面面给大家讲述了生活的减法,其实就是认清楚我们自己想要过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抛弃那些多余的东西,留下我们真正需要的,我们生活中也许会遇到很多很喜欢的东西,但是我们不一定非得拥有。从去年开始,自己也在慢慢践行极简主义,不是不买,而是买必需的,去年最大的进步就是衣服花费少了很多,其实仔细思考自己真的喜欢穿的也就那么几件,买几件喜欢的轮替就好,省下金钱空间和精力做更重要的事,而且还环保。
《生活的减法》影评(四)
最开始是因为乔桑去看的~ 自己也刚接触极简不到一年的时间,非常佩服乔桑能够达到这样一个内心与物欲平衡的状态。 发现6集的总体选角都很棒!从6个不同的角度叙述了人生不同的断舍离与极简。 第一集是扔扔扔,这大概是所有人最初对于极简的认知或者说开始极简的第一步。 第二集就是乔桑啦~空无一物的房间状态,但却是心灵上极大的满足。 第三集是一个收二手物品的“拾荒者”,我觉得他很酷,他让物品重获了新生。 第四集是之前成龙大哥的经纪人,人生也算风风光光,却也选择走上极简这条路。这一集的亲情让我很感动,人到最后会剩下什么呢?是你用过的物品,还是爱你的人的记忆。那个秋千的场景拍的很好~ 第五集是物品的延续,是记忆的载体。讲的是一个玩偶修复师爷爷,他喜欢改造旧物,家里堆着一堆东西,但我觉得这些都很珍贵,我觉得不该被扔掉。 第六集是关于人生的极简,从大厂到漫画师,他想通了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也为真正热爱的事业而奋斗。 我觉得前三集是常规的物品极简,后三集反而让我觉得有升华的感觉,对于人生、延续、重要的人,我们又该怎么去对待。感觉不仅讲了极简,更是讲了一种人生的态度。看的我泪目。
《生活的减法》影评(五)
房间东西又堆起来了 一乱我看到就不舒心 总想把它整理到“空无一物” 才好精心做事
为了增加收拾房屋 断舍离物品的动力 找到这部纪录片来看
第一集对于断舍离最有效
杂物多乱就会不开心 影响干正事的心境
如果只是简单整理 换个地方堆起来 东西并没有变少
该扔则扔 丢出大于购入 才会逐渐减少家具物品
【家家都一样 不停的买新的 然后旧的又出不去
房价这么高 我这房间里堆满了垃圾 我生活地不开心
次次年年都收拾 收完了之后所有的东西只是换个地方堆起来
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 我们心情才好 才能把日子过好
屋子脏乱差 会对整个家庭的运势情绪效率造成影响】
《生活的减法》影评(六)
主题就是“断舍离”。这个纪录片有点莫名其妙,看的有点乱,看完之后一点意义没有 1.第一个女的就是东西太多了,收拾完之后也不知道她断没断,还有就是感觉那个女的有点炫耀的意思,有种优越感。收纳的那个小姐姐真好看。
2.极简主义的她其实很孤独,她并不快乐。她现在的状态我感觉她有点抑郁,所以她断舍离并不成功。
3.就是一个收破烂的,装的好像是个艺术家似的,他也没断舍离啊,反倒是想多回收东西在卖。
4.她不跟成龙演戏去真可惜了,眼泪说来就来。
5.第五个故事还不错,但是跟主题没什么关系,跑题了。
6.这个故事跟主题好像也没什么关系,就是上份工作压力太大怕累死了,然后换了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这几个故事都跟主题很牵强,这还是央视的节目呢。
《生活的减法》影评(七)
讲述了六个人的故事,断舍离的大主题。
(差异化才是文创行业的生命力。
我其实觉得断舍离呢,它不是说就一定要拋弃掉所有的欲望,而是说要直面自己最真实的欲望。你到底想要什么,那其实你真的,认识到了自己想要什么之后,那种赶稿辛苦这些那不算什么,因为这就是你想要的。你既然想要你就全力以赴。只有做到这一点,我觉得才能拋奔掉一些外界的,物质上的各方面的人际上的一些诱惑,去重新出发,做自己真正想要的事。
生命的延续不仅仅是靠孩子,靠下一代,有的时候你的一些想法,你的一些作品,也意味着你在这个世界的存续。我在讲我想讲的故事,这就是最有乐趣的。)摘自最后一集漫画师的故事。
精神上的断舍离,找到自己最想要的。去做。
好久之前看了前半部分,今天看了最后两集,发现最喜欢这两集,之前的也不错。就是看到一种生活的多样性,喜欢这种多样性的丰盛。给年轻人参考的事物再多一些吧,再多一些差异化的生活。
《生活的减法》影评(八)
第一集
其实感触不大,文文是很多人的缩影,像我的姨妈就是因为外婆当时很节省,不给她买,所以一直很喜欢买,但不过还好的是,她每次换季都会实行断舍离,把没穿过一次的,或者觉得过季,质量不好,以后不会再穿的都给舍弃。
主要还是需要自己有断舍离的观念,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什么能留,什么不留。
我个人很喜欢的亮点就是介绍了一下收纳师这个职业,扩大新兴行业的知名度,为更多人提供新职业的选择,别只把目光停留在传统行业,不停地内卷。
第二集
感觉有些压抑,主人公乔桑和文文的阳光的状态不一样,感觉乔桑很压抑,甚至脸色不好。
断舍离过度,让人觉得很多东西都是空虚的,同时觉得很多东西不值得留恋。
我觉得断舍离最重要的是不要让那些不需要的东西去影响你,让自己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你会更加热爱生活,更加享受生活,而不是用断舍离来消耗自己的内在力量,让自己觉得压抑,不适。
第三集
主人公在淘宝中享受生活,但又在维持生活中选择断舍离,是我最欣赏的一种状况。艺术又保留着生活,清醒地享受自己最喜欢的状态,不在意世俗的条条框框。
《生活的减法》影评(九)
第一集
其实感触不大,文文是很多人的缩影,像我的姨妈就是因为外婆当时很节省,不给她买,所以一直很喜欢买,但不过还好的是,她每次换季都会实行断舍离,把没穿过一次的,或者觉得过季,质量不好,以后不会再穿的都给舍弃。
主要还是需要自己有断舍离的观念,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什么能留,什么不留。
我个人很喜欢的亮点就是介绍了一下收纳师这个职业,扩大新兴行业的知名度,为更多人提供新职业的选择,别只把目光停留在传统行业,不停地内卷。
第二集
感觉有些压抑,主人公乔桑和文文的阳光的状态不一样,感觉乔桑很压抑,甚至脸色不好。
断舍离过度,让人觉得很多东西都是空虚的,同时觉得很多东西不值得留恋。
我觉得断舍离最重要的是不要让那些不需要的东西去影响你,让自己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你会更加热爱生活,更加享受生活,而不是用断舍离来消耗自己的内在力量,让自己觉得压抑,不适。
第三集
主人公在淘宝中享受生活,但又在维持生活中选择断舍离,是我最欣赏的一种状况。艺术又保留着生活,清醒地享受自己最喜欢的状态,不在意世俗的条条框框。
《生活的减法》影评(十)
断念是我最认同的 人过一生要学会内观 不被外物所累 不因他人评价而动摇 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就去一点一点实现 过得不那么忐忑压抑沮丧 这样的人生是嘴角上扬的 最近我时常回忆起打小长在农村的时候 我不需要太多的东西 但真的很快乐很快乐 哪怕是前两年毕业到工作前gap的那段时间 那些点点滴滴浸润下的我气色远比现在好 随着成长 我离方便快捷、钢筋水泥、智能科技越来越近 大脑里学到的知识看到的世界和不同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了 可我的精神反而变得枯竭干旱麻木 伴随着物欲横流、消费主义、精英主义、精致生活、最新科技的不断渗透 我一度失去思考 拥有的物品越来越多 新的科技所带来的便捷也受益良多 可是我的焦虑、迷茫、不安和对生活的意义的困惑不断升级恶化 我想要纯碎的东西 并非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或是乌托邦 以前总有人说我太理想了
当时的我很自卑,对自己不够肯定,觉得别人说的很对,我就是太理想了
可是经过时间的沉淀,和自己从未停止过的探寻,我想我已经知道答案了,我并非理想主义者,我只是希望我的存在是有意义的,于我的家人而言,于身边的人、社会、国家亦然,我希望这个世界可以越来越好,我只是怀揣着这样对大家都友善的想法罢了
我逐渐不在因为别人的期许而去逼迫自己努力,而是选择自己从心,去做我认为的作为人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情,仅此而已,现在已经在路上了,想做的事情开始的最好时机永远不怕晚,我会找到自己的减法,物品、思绪和生活方式的减法。去用有限的精力实现那些这些年被我用各种外界的东西掩埋起来的真实想法。
《生活的减法》影评(十一)
一开始以为《生活的减法》只一部讲“断舍离”的整理类纪录片,但实际上并不完全是。第三、第五集的主人公都不够“极简”来着。感觉所谓“生活的减法”,其实更多的是抛开被时代大流所裹挟的物欲与私欲,更加简单也更加认真的生活吧,用更多的精力去感知自己,感受生活。 第一集是比较经典的“断舍离”故事,不过主人公非常的开朗大方,所以还是看得很开心的。 第二集一开始看的时候,说实话的确觉得主人公有些“极端”,眉宇间也不够舒展,但看到后面她对自己真实的剖析,偶尔的孤独感,又觉得本来也就是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呀,不那么“完美”也很正常,现在这样已经非常不错了。尤其是后面的“共享读书”和滑板片段感觉一切都在像好的方向发展着,这就够了。 第三集其实是我应该不会喜欢的方向,个人对“二手”其实有很多的质疑和排斥的。然而看到主人公这么喜欢,又觉得其实尊重理解是最重要的,自己接受并且如数家珍,就已经够幸福啦!(btw男主的古铜色肌肉线条真好看hhh) 第三集最大的感受在于亲子情感的部分,其实不常见到父母承认自己对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带来的伤害,但“如果我们老是追究我们过去的错和好,那还是没有放下”。 第四集的老爷爷真是好可爱又用心的匠人呀,“有趣的故事跟我分享一下,人生就有那么多趣味。”真的只有非常热爱自己工作,并且从中获得乐趣的人才会不厌其烦的和客人(这里甚至不愿意用客户这种冷冰冰的称呼)就行沟通吧,想到每次和甲方痛苦沟通的我2333 最后一集的主人公是我最有相似感受的,同样从繁忙的工作切换到更有自由度的工作,感觉“时间变得很长,感觉自己的生命也延长了”,可以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非常的让人有满足感。只是还没有那么幸运找到自己真正心仪的“事业”,不过慢慢来吧,总会找到的,一步一步向前就好啦~
《生活的减法》影评(十二)
2023.4.19,生活的减法
4.18,看了前两集,《文文和夏夏》《极简女生》,虽然就是很普通的一些整理和极简的镜头,加上一些主人公的自白,但却莫名的感动和治愈,很有意思的是看完第一集主人公断舍离后的家我依然觉得东西太多了,没有达到我心里的爽感,然后第二集就直接是一个“家徒四壁”的极简风,我心里的爽感立马就油然而生了,而且非常的向往,看来我是真的对“家徒四壁”风很感兴趣,可能这就是我未来断舍离的方向和目标呢?第二集的主人公乔桑也有平台更新极简日常,有空可以看看她的视频呢。
看起来真的太爽了,忍不住又看了第3集,《小武的二手生活》,虽然我没办法get到主人公的二手生活,但是他说的很多话却带给我很多启发和共鸣:
他说:因为我已经把收集旧物这件事情融入到我的血液里,它就像我的呼吸一样,我觉得一天不做这个我都难受。
——如果一件事能让你不自主的去做,不做就难受,那真的算是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使命感吧。
他女朋友问:你不知道你在捡垃圾、在翻垃圾桶的时候,好多人在那儿看你吗?他说:不知道啊,我根本就没感觉到这些东西。
——沉浸式的感觉,心流的感觉,外界的人事物似乎都抽离开了,这种感觉太爽了!
他说:别人对我的无论是建议还是评价,我其实都是一笑而过,不在我心里留下一丝痕迹。
——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和目标,有自己相信的事情,有自己的追求和向往,有自己认为应该去做的事,不被外界所影响,坦然的走在自己的路上,通往自己想去的地方。
他说,你去天光墟(跳蚤市场)采访那些人,你问他们为什么干这个,就是喜欢,你想不到那四五十岁的那捡垃圾的人,能从嘴里边说出来喜欢,而不是说我要养活自己,他说出来是喜欢,那他是真的喜欢。
——做一件事是因为喜欢,因为兴趣的驱动,而不是考虑利益,这种纯粹的感觉真的很爽,让我很向往。
这些话真的让我受到了启发,产生了共鸣,是非常有力量的话。
4.19,4集《袁农的断舍离》,有感悟的一句话:现在物质这么充足的情况下,能够过简约生活,是一件特别愉悦和乐的事。
6集,《中年漫画师》,有感悟的一段话:我其实觉得断舍离呢,它不是说就一定要抛弃掉所有的欲望,而是说要直面自己最真实的欲望,你到底想要什么,那其实你真的认识到了自己想要什么之后,那些辛苦那不算什么了,因为这就是你想要的,你既然想要你就全力以赴,只有做到这一点,我觉得才能抛弃掉一些外界的、物质上的、各方面的、人际上的一些诱惑,去重新出发,做自己真正想要的事。
《生活的减法》影评(十三)
因央视出品极简及断舍离主题的纪录片而感到惊喜!很喜欢这部纪录片,每一集短但却又能完美的表达每一集的主题思想。
第一集的夏夏是一名收纳整理师,中国也已经有收纳整理师这个职业了,早些年看日本专业归纳整理师,例如众所皆知的山下英子、近藤麻理慧,通过她们的书籍以及相关视频,了解到“断舍离”这个概念以及归纳整理的必要性。近些年,中国也渐渐出现“断舍离”“极简主义”概念,出现许多秉持着这样的生活方式与态度的一群人,当然也许是我目光短浅观察不到位。 第一集的文文是一个典型爱买买买的人,但出少入多,这给家中原本大的空间带来了许多“垃圾”,原本宽敞的过道全部堆满了衣服和物品,甚至女儿都开始说道妈妈别再给我买衣服了。此次便是终于做好断舍离的决心,所以请来了夏夏来帮助她“断舍离”。
就我自身而言,接触这种生活方式已经两三年了,虽然家中还未像第一集夏夏收拾完文文家那样整洁干净,毕竟自己主观意识是自己一个人的,而家是需要大家共同维持的,家中还有爱收集各种“物品”的老人,所以暂时无法完完全全按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来,但日积月累的坚持断舍离后,家中物品相比以前已经肉眼可见的慢慢地在减少了。
接触断舍离后,会经常审视我与物品的关系,购入之前会认真思考而不是盲目的购买,我是真的需要它吗?买入后我使用它的频率多吗?以及断舍离并不是一味的扔扔扔,像日剧《我的家中空无一物》女主般,的确稍微有些许病态的断舍离和极简了,断舍离是对自己的物品进行审视,真真正正的选择自己所需要的。
当然,需要断舍离并不只有物品,更多的是通过梳理物品来梳理自己的内心。
第二集中的up主一乔桑哇所秉持的生活方式——“极简主义”“不消费主义”是我所向往的,也许向往的并不是完完全全的家中“空无一物”,更多的是向往她的心态,减少了物欲,转而进行精神的追求,清醒而独立,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人生需要断舍离的不只有物质,更多的是精神,心态上的极简是难得的,能够接纳平凡的自己,与自己和解(这也是up视频里自己说的),与世界和解,找到自己想要的,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也不失为另一种成功。
极简是一种生活方式,让生活的每一处拿起都是自己爱不释手的物品,然而老物件却有着它独特的韵味,某种程度上我觉得物品的物尽其用和断舍离以及极简是可以同时存在同时做好的,第三集95年生人小武就把物尽其用做到了极致。
小武毕业后去美国历经了60天只花10000元的流浪旅行,这给回国后的他带来了思考,于是他便成捡起了“垃圾”。他物尽其用的精神以及修复物品的能力让我钦佩,更佩服的是他在捡到每一件“宝”后,会去花时间了解它的背景及材质,有的可能是上个年代的产物,有着特殊的花纹,有的甚至出自某个知名设计师,就像老古董家一样,对物品的年份材质娓娓道来,特别有意思。
我们上一辈及上上辈,生活在艰辛的年代,无法做到想要什么就能给予到什么,那个年代大多是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所以他们对物品格外的珍惜与爱护,当一件物品坏了,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去维修它,而不是换一件买一件新的。我觉得这个观念我们也得像老一辈学习,因为一件物品只是稍微的坏了一点点,但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把它扔了便是一种资源浪费,会给地球的环境带来危害,所以这时我们应该选择尝试着去修复它,能做到物尽其用。
而且,你所丢弃的可能正是别人所需要的,早些年物物交换的出现是为了用我不需换取我所需,像儿时,爷爷常拿着一条烟盒去村里小卖部换取洗洁精洗衣服。以及后来的跳蚤市场,卖相还行的二手物品总会有需要它的人,这些都算是一种物尽其用的途径。
如今,在豆瓣小组以及某些小区的业主群也会有如此的“寄送”“付邮送”以及物物交换活动,学校和社区也开展了跳蚤市场活动,这也延长了物品的使用寿命,不过要真正做到物尽其用,还是需要日积月累,真正的从内心一点一点的爱护物品,并运用到实践生活。
极简、断舍离以及物尽其用综合起来,大抵是正确审视我们与物品之间的关系,控制不必要的欲望,只取应爱护的所需之物,从而做到精神上的极简。
《生活的减法》影评(十四)
第二集小姐姐在里面描述的过程好真实,从害怕孤独➡️享受孤独➡️偶尔的孤独。变化是人生常态,再乐观的人也会有偶尔emo的时候,当那种害怕孤独和emo的时刻来临时,应该接受它们的存在,并学会自我消化和和解。
我发现很多人在自我消化和和解的过程中,大部分都会选择通过看书来内求,我自己现阶段也在努力的通过看书来解决自我的矛盾。
在我看来,小姐姐的生活有一种 从极端过剩走向极端极简的过程,而在两个极端之后,从内心到生活都会迎来一个新的平衡点。
第三集的小哥哥,我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只买二手的生活,但小哥哥从二手物品看物品过往的视角让我眼前一亮,我从发现生活的小美好中知道那种美好给内心的充盈感,而看物品的过往就仿佛看人的一生一样,那种充盈感和内心的柔感在那一刻仿佛都得到了满足。小哥哥的生活方式给了二手物品第二次被发现和展示的机会,就像他本人说的:在所有人群中,我想做那个回头看的人。
我记得视频里有一个是小哥哥女朋友问他,你在捡垃圾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其他人都在看你,小哥哥说没有。哇!他的内心好强大,强大到不再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评价,从这里我发现自己还是不够强大,我有时候还是会下意识在意,然后内心说服自己可以不在意。
也从这里发现自己还是会被世俗所影响,因为他在描述这件事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居然是,他居然有女朋友,这也说明我个人的内心成长之路还有好长一段距离。
第四集以我现在的阅历还不能完全理解她的成长和变化,但她所描述的对女儿的亏欠和罪恶感,努力微笑着说着父亲和母亲的病痛,那个眼神让我感同身受和心疼,或许她对自己的人生也有很多遗憾吧。
第五集到第六集,我突然与标题对应不上了,那是因为我对生活的减法还停留在空荡、少买东西的程度。
后来第六集的大哥说了一句他对断舍离的理解,让我有些意外,也开了思路:他觉得断舍离不是说一定要抛弃所有的欲望,而是说要直面自己最真实的欲望,你到底想要什么。
或许明白想要什么,并坚定的给想要的让路,拿到想要的也是一种断舍离。
从为互联网从业者,对第六集大哥说的怀疑深受认同,这也是我对自己职业生涯的疑惑:你会对自己整个职业生涯的成长产生一些疑惑,每天都是开不完的会、从早开到晚、写不完的表格、做不完的PPT,我发现好像现在做游戏找不到以前做游戏的感觉了,以前做游戏大家其实是满腔的游戏魂在燃烧,那现在一切都是看着数据、看着用户画像很精准的去打点,我已经不是一个做艺术的人了,我已经开始成为一个职业经理人,这时候我对自己的定位产生了疑惑,后来开始逐渐疲于奔命。
这或许不单单是互联网工作中的疑惑,而互联网产品也同样变成了这样:十年前的产品需要基于创意去做创新,十年后的产品都呆在大厂里基于流量去提升效率。
我也喜欢第五集那个爷爷所说的:每个娃娃都是有动态和灵魂的,每个娃娃背后肯定都会有一个故事,而修复娃娃本身要修复的是那个故事和灵魂,要修复成客户心里和记忆里的样子,而不是修复师所觉得和认为的样子。这或许和修复文物是一个道理吧。
这六集看下来还给我一个最大的感受是,他们每个人都离开了原本的道路,但在新的道路里都基于兴趣在生活,而这种兴趣达到极致时也会生成一种独属于自己的减法生活,也会为生活到来经济回馈。
《生活的减法》影评(十五)
一开始看到这部CCTV9的纪录片,感觉有点老土,一集十四分钟,一共六集,说实在话感觉还是很好的。
第一集讲的是空间收纳师帮助业主进行断舍离和空间收纳,这种类型的视频其实是我比较感兴趣,平时刷视频也会看,但是说实在话,看完之后,除了以前的感受并无太多其他,只是普通的空间收纳、家具整理、以及断舍离带给生活的变化。
第二集才是比较让我印象深刻和思考的。第二集讲的是一位自媒体up主‘’乔桑‘’进行不消费挑战,以及她的极简生活的感悟。乔桑讲述自己的极简生活感悟和瑜伽感悟。她的家不大,只有一个衣架,一个衣柜,一个小小的厨房和一个立体衣架。她睡在床板上,看了很多书却没有书架,书都放在墙角整齐地堆叠。看见这样的生活和房间,我会思考,这么空荡的房间,这么“空荡”的生活,不会没意思吗。带着这样的思考,我继续看下去,说实在话,第三集和第五集我没有太多的感悟,第四集讲的是成龙的经纪人袁农,慢热的进度以及我天然的对富人的仇视,看着他们在丰富的物质生活之下的烦恼我总共感觉有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看到后面才发现,其实是对记忆做减法。她带着对父母的回忆和遗憾无数年,像沉重的负担,伴随着整理父母的遗物,也对悲伤和沉重做减法,记忆可以被留下,也不是舍弃的对象,但是哀伤的记忆可以是,悲伤可以是,沉重的负担也可以是。但是到这里为止,我的思绪都是混乱的,说实在话也只是零碎的思考,直到我看到第六集。
第六集讲的是一个中年漫画家,四十多岁,两鬓白发油头,有点发福,自己调侃为有点衰。他自己介绍,之前在游戏大厂干了十年,做总监,感觉很累也失去健康,感觉自己没有了当时做游戏的初心。于是改行当开始做漫画,我看着他的生活,他对他自己状态的描写,他满脸胡子坑坑洼洼、和别人聚餐,喝酒、和老婆相互扶持。突然意识到了他到底像谁。这不是很像我爸吗?虽然不是游戏行业,没有那么累,但是也不是很轻松,和家里人相互扶持,关系很好,但是举手投足都有一股大厂出来的疲惫感,我爸早年也在大厂,现在虽然是小厂但是也不轻松,唯一不同的是我妈赚的不多,所以我爸到现在都还在继续工作。
截止于此,我好像感觉在前面几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一种奇异的方式连接起来了。关于家人,关于记忆,以及极简真正的目的和最终的样子: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做自己真正想做的,把时间留给真正重要的。
不论是第四集失去家人的悲伤还是第六集陪伴家人的快乐,其实我都没有太多感同身受,年龄太小,能做的有限,但却让我想明白了一些事情。比如,时间应该留给什么人?最先想到的就是谈恋爱。我感觉这更让我不想谈恋爱了。与其把时间留给一个和自己前二十年人生风马牛不相及的人,我更愿意留给从给我未降临在世界上时就陪伴我的家人。以及我的朋友们。我看着第二集乔桑和他的朋友一起聚会,吃火锅,花不了多少钱又很开心,我真的很喜欢这样的形式,我甚至计划了寒暑假请朋友来家里烹饪。并且由于我现在在外面,说实话更想家了呜呜呜。
第四集关于记忆的思考给我了很大启发。一方面,有些记忆真的是我不好的回忆,我前行的枷锁,我挫败时给自己找借口的参照物。他们留在我的大脑里有什么意义吗?对那些所谓“倒霉”的经历做减法,何不是对自己的人生的掌控程度做加法呢?忘掉过去失败的·刻骨铭心不是·忘掉教训,而是让接下来的失败变得更容易接受,更容易打起精神。
但是另一方面,我在想,袁农说的和记忆“离”未免有些太过分了,我感觉我做不到。但是有些记忆真的是沉重的负担。就比如我现在,特别地意识到了家人的重要,亲情的宝贵,距离产生美,我对我爸妈也没有以前上高中那样的针锋相对了,但是每当我美好的设想出现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我以前的不开心,我妈鸡娃我爸喝酒,这些特别不开心的回忆。这些记忆与我单纯的那些由于教育制度遭受的痛苦回忆不同,这些记忆关乎我爱的人,也与现在的我的想法向反。单纯的惨烈的回忆会成为我的动力,我未来生活的下限参考,未来的我的疤痕我的勋章,这些回忆呢?何况我已经成年了,在这么把责任都推给父母真的对谁都不好。这些回忆我该怎末处理?我应该做减法吗?如果哪一天我放下了,我相信你一定是因为,我在对的时间“舍”。
我很纠结,之前看过一句话,人是由过去组成的。对自己的记忆做减法难道不是对自己的过去做减法吗,那我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会不会迷失自我呢?在这个问题上我还是要慢慢思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