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何求》是一篇探讨当代图像呈现方式的文章。作者认为,现代社会中,图像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观点的重要方式,但随之而来的是图像被过度处理和篡改的现象。文章呼吁人们在使用图像时要保持真实性和客观性,避免图像被滥用和误解。
《图像何求》读后感(一)
第一次接触这样一本有趣生动的图像学书籍,详实理论和启人哲学赋予每一副图片灵气和生命,文字中也沁入作者的豁达和淡然,图片中散发历史的真实感。读书从不囿于专业和热门畅销,这本书带我冲破了“读不懂其他领域”的自我禁锢。翻译不可多得,译文尽显译者聪颖睿智和深厚学识,让人沉浸在各类图像的欲望魅力之中,自己琢磨起来回味无穷。
《图像何求》读后感(二)
书还不错,值得一读。由于该书专业性比较强,初读此书,稍微有些不好理解。其实这也很正常,就像看很多中国古典书籍一样,有“不明觉厉”的感觉。但是有一弊就有一利,多看几遍就能理解了。而且这样还能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爱读书的人大有裨益。我觉得可能译者也很矛盾:太过晦涩,肯定会影响读者的兴趣;太通俗易懂,又有失原著的水平、专业。于是作者走了一条折中的路线。当然对一些读者来说,还是有一些难啃,毕竟读者也是参差不齐,所谓“百人百样”吗! 图像学基础理论,与其他图像理论图书有些不同。这部书理论与具体文本分析相结合,具有实操价值。我写论文的时候做了参考,并列为重要的参考书目。陈老师约米歇尔来国内讲学的时候我也见过他,是当下研究理论的领军人物。
《图像何求》读后感(三)
形象指向要素,图像意蕴整体。
形象:指的是任何一种相像性,一种或另一种媒介中出现的图、母题或形式。
元图像:图像的再现与重现,可以成为一整个话语的基础隐喻或类比。
在对世贸中心的分析中,米歇尔将其定位为偶像破坏以及再造偶像的双重过程,齐泽克则将飞机撞击这一影像的重复播放视为处于实在界的某种加强舆论宣传的媒介手段。询问图像何求,也就是在追问:图像的影响力指向了什么?
如“山姆大叔”这一征兵广告宣传画,这幅画即使没有欲望但也有要求,而且非常清楚,聚焦于一个确定的客体:它想要“你”,也就是说,适于服兵役的年轻人。这幅画的直接目的似乎是美杜莎效果的另一种说法:即,它“招呼”观者,试图用直勾勾的凝视迷住观者,用(最美妙的图像特征)缩短的手指把观者挑选出来,谴责、指派、命令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