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介绍了一位年轻人在大城市里选择生活在树上的经历。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城市生活的不满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虽然生活在树上有很多不便,但是他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自由。这篇文章让我们思考我们生活的方式和我们对自然的态度。
读《生活在树上》有感篇1
时隔一年,今天我又看到了关于高考的消息,特别是关于高考作文,大家又陷入了一番热议之中,我突然又想起去年那一篇引发全网热议的文章——《生活在树上》,那今天我就再来谈一谈我对这篇文章的看法,因为现在已经彻彻底底的避开了热度,所以我觉得我可以更理性的分析。
《生活在树上》这一篇文章可以说是史上最复杂的一篇文章了,对这一篇文章的观点也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这一篇文章简直是文笔精湛,思想深度极其高,觉得他不好的呢,就认为这篇文章只是用一些复杂的词语,生僻的字在骗分数,那么这一篇文章到底怎么样呢?接下来我就来说一说我的观点。
首先这一篇文章的思想深度确实是很高,题目仅仅只是说家庭与现实,对于我们个人理想的束缚,可是它却能从两方面都驻守,取了一个中间性的位置,认为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但是不可以否认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追求梦想的权利,然后又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否定家庭给我们带来的成就,那我们自身也就不复存在了。因为我们的生活故事是内嵌在那些我们游资获得自身身份的共同体的故事之中的,能有这样的思想深度,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实在是不容易,特别是在高考那样的压力环境下,他能够选择提笔写出这样一篇文章,他的勇气实在是令人敬佩,那些在批评他的应该先想一想自己,有没有这样的勇气和毅力,特别是在高考那样的高压下,他能够想出这么多的哲学理论,能够找出这么多生僻词语,实在是不容易了,这体现了这个学生远超同龄人的成熟思维以及镇定的临场发挥,还有他平时广泛的阅读积累。
但是我同样也认为,这篇文章确实是过度的引用了太多的生僻词语,有的东西可以用,但是没有必要啊,就比如说里面有很多是把常见的词语替换成了不常见的词语,从根本的本质上来讲,其实就是同义词替换而已,这样做法可以吗?可以但是完全没有必要,如果是在平时写文章的标准来看,这样只是在滑动其中罢了,可是这只是对于平常的文章来说的,可是我们不能忘记他是一篇在高考现场写出来的作文,高考作文它有一个什么样的性质呢?就是说阅卷老师在看你这篇文章的时候,并不是想要评判你这个人,这篇文章里面到底有多少错误,那阅卷老师想要的是什么呢?就是通过这一篇文章判断你在这个同龄人中大致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所以这位考生很巧妙的利用了高考作文的策略,在这篇文章中,他充分展示了自己远超同龄人的实施思维广泛的阅读技能以及惊人的判断能力,从头到尾,特别是最后那一句“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上天空”看上去好像与前面的晦涩的词语不相对应,可是这正是这一句话的妙用所在,这样就可以把前面的内容进行一个大致的总结,避免了阅卷老师看不懂的尴尬,从此整一篇文章下来,就是一场华丽的语言艺术表演,阅卷老师要的这位考生给了同样的阅卷老师,也给出了自己满意的一个反映,给这位考生的满分。
总的来说这一篇文章思想深度确实足够,但是里面也确实像很多人说的一样,引用了太多的生僻词语,不过由于这是一篇高考作文,所以在同龄人中他的水平已经相当优秀了,我们不能拿评判大作家的标准来衡量一个考生,他只是一个想考上好学校的孩子,但是放到整一场高考上来看,放到整个文学艺术的发展上来看,我们在追求百花齐放的同时,能不能同时也追求一些朴实无华呢,能不能更多的鼓励一下我手写我心呢?
读《生活在树上》有感篇2
今年浙江省的高考满分范文,《生活在树上》,想必大家已经看过了,虽然说这一篇文章在网上的争议很大,有人认为,作文的本质就是要通俗易懂,让读者能够很好的阅读体验,不应该用那么多的生僻字,也有人说,现在的学生能写出这么多的生僻字已经非常好了,而且文章的理解程度,远不是背几句名言就可以做到了,应该要有很深的文学基础。抱着好奇的心态,我从网上找出了这一篇文章,读完后感慨很深。
在文章开头,作者毫不废话,直接引出了一句名言“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注意看这一句名言好像是我们身边的道理,但是仔细一想,这一句名言又远,不是现在的白话文,一点也不通俗,网上一搜,原来是西方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名言。然后作者又以家庭与社会的传统,正失去他们的借鉴意义为主题一句话然后迅速切入,开始分段说理。
整篇文章看来干净整洁,从“我的生活故事始终内嵌在那些我由之获得自身身份共同体的故事之中。”到讲述傲慢与偏见的哲学时,完全没有任何拖沓,没有任何废话,其思想的深刻与稳当具备,完全不像是一个学生,倒像是一个有宝贵的社会经验的中年人,这绝对与作者的阅读经历分不开的,我们试着来想一下,就算你先看到了这个题目,然后你在短时间内去阅读这些名言,你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吗?不能,我们绝对做不到,这是要深刻的理解,反复的思考,广阔的阅读量才支撑的。
不过又有人说,里面有太多的生僻字,所以第1位阅卷老师只给了39分,但是后面两个老师都给了55分的高分,最后阅卷组长一拍决定,给这一篇作文以满分。
我看了一下这篇文章,虽然说,比起其他的文章并不是很通俗易懂,但是只要认真读也并不难懂,文章有很多的实质性内涵,虽然说一直反复在围绕一个道理来说,但是并没有偏离主题,举例论证也都得当。
可你还读不出这一篇文章到底是什么内容?其实这一篇文章的内容就是,对于传统我们要批判性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有自己坚持的原则。这个道理想必大家都懂,但是真正能用这样深刻的语言,丰富的知识,犀利的文笔写出来的人有几个呢?我觉得对于这样的文章,高考阅卷老师们应该积极的鼓励,这样的文章,在不久的将来,这样的文章作者,他们的文笔一定能够弥补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空缺,不要忘了,我们的中国文学,在近年来,只有莫言一个人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还有,作者对文章的敏感度吸引度也是非常高的,文章的素材给出的是就“在不断的变化的社会现实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难免会产生”这一句话进行思考,而作者却能想到,生活在树上,这样一个新颖的标题,这绝对与作者广阔的阅读知识量是分不开的。
这样的文章让我想起了鲁迅,说实话,这样的文笔其实只要继续继承,一定可以达到鲁迅的高度,甚至可以超越鲁迅,引领中国文人,进入新的高巅峰,为什么呢?因为作者用在树上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个体的超越性,然后呢,又给了卡尔维诺为我们提供的理想希望方式,既提出的观点又给了我们建议,不会空谈道理。
真正的文学,其实是就人生中那些普通的事情平凡的道理,然后以自己特殊的文笔,以自己独到的思考,独到的角度,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它,然后用新颖的文笔,犀利的笔尖去描写出来,而不是说天马行空的去想一些人们无法企及的观点,然后空谈一些虚渺的道理,其实你谈一些实际性的道理,就算你讲的是一些人人都懂的道理,但是,只要你用你自己独到的见解描绘出来,讲诉出来,然后对这样的观点,给于一定要建议,这样的文章,其实非常好的。
不过我要先声明一下,我并不是说要所有的学生都去模仿,我是对当今的学生的文章只有一定的建议,但是呢,如果你还能按照你自己的文笔,并不是说,这是它的特色,然后我一定要去照搬过来,绝对不是的,是要你取它的精华。
这样,我给大家举个例子,鲁迅的文章,大家觉得非常好吧,世界十大文豪之一,可是他的文章真的是所有人都能模仿的过来的吗?这个不一定吧,鲁讯的文章,他的思想深刻,文笔的犀利是很多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所以呢,我们用自己独到的见解,然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把观点描写出来。
这就是我针对这一篇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的思考。
读《生活在树上》有感篇3
想必大家已经看见了,今年的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
那这一篇文章在网上也是引起了很大的热议,很多网友的意见各不相同,提出来的观点也各不一样。不过呢,我作为一名初中生,对网络上的一些热点事件关注的还是比较少的,所以呢,今天我妈提起,我才知道原来有这么一篇文章,我甚至还以为,高考的作文还没有判好。
话不多说,我们直接进入正题。
今年的高考满分作文是,生活在树上。朋友,当你看见这一篇文章的时候,看到这个标志的时候,不要看那篇文章的内容,你先看这个标题你想到的是什么,反正我第一眼看见的想到的肯定是,这应该是一篇想象文章,想象他穿越到古代变成一名原始人,变成森林古猿生活在树上的生活,不过继续往下看这篇文章,我发现不对,这完全不是想象文章。
这一篇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可以说是一篇哲学性很强,内涵性很高的文章,可以说在我看到的所有的高考满分作文之中,这一篇文章是最优秀的一篇,是最突出的一篇,是最出类拔萃的一篇。
记得前些年有一篇文章,也是高考满分作文,江苏省的好像叫做赤兔之死,写的是关羽死后赤兔绝食的故事。这篇文章当时给出的满分理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史实描绘出来。我现在还记得当时的作文话题是诚信。
这里要插入一下,从小到大我们经过了太多的关于诚信的文章,父母,老师,课本,甚至所有的成功人士都要求我们一定要人以诚信为本,而这一篇文章恰恰迎合了当时的教育观念,成为了当时的满分作文,放到现在的话,不一定是高考满分作文,而且在当时被广泛流传之后,第2年很快就出现了很多类似的高考作文,当然肯定是没有满分的,所以呢,我们不要被这种范文的局限性给控制住,所以呢,这里必须要插入一下,我写这一篇文章,不是说让你们去网上搜这篇高考满分作文,然后直接去模仿它的格式,模仿它的套路,完全不是这样子,作文从来就没有套路,写的都是自己的真才实学,如果你肚子都没有墨水,任何的套路放在你身上都不会有任何效果,所以呢,要先说明一点,写这篇文章是希望你们能够去汲取它的精华,比如说他的文体格式,名言,一些典故,还有他新颖的想法,这些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回到这一篇高考满分作文。这一篇文章一开头先引入了他的观点,然后呢,第2段写的是生活在树上,从第3段开始呢,他写了生活在树下,然后呢,最后一段他总结,人最终会回到空中去。这一篇文章的核心思想就是,我们在继承传统的过程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一个标准,不能盲目去追求。
从思想上,观点上,这篇文章区别其他的,高考作文这已经略胜一筹,其次呢,在文学积累上,从整体的这篇文章来看,我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已经运用了很多的名人名言,这可不是一般的文学积累能够积累出来的,即便你高考前临时抱佛脚,也不可能计较出这么多的名人名言,而且他把三个哲学名家综合成一条线,这远超了一个平均高中生的标准,从积累上,这位学生也远超了其他的学生。
最后是最重要的一点,从哲学上。这篇文章运用的观点主要来自于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那些名人的哲学观点,可是这些哲学观点处在不同的时期,要积累起来的话,我们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我估计这个学生就从初中开始,然后一直积累到高三才造就这一篇文章,这同样是一个积累的问题,但是呢,又是一种哲学领悟的问题,现在的哲学观点很像文艺复兴科技,某几位文学家、哲学家观点,但是呢,在这些观点之中呢,又有属于那些哲学观点的味道,但是有区别于那些哲学观点,比如说要多方阅读,然后用自己的哲学观念去融入理解,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最终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所以呢,这一篇文章其实是完全在描写属于自己的一个哲学观念,再加上一些课外的生僻字积累,这才造就了这一篇文章。
然后大家还要想到一点,这篇文章并不是像我们平时在家里,或者在学校课堂上,老师给我们指导,然后进行写这篇文章是在不到一个小时之内,要求我们展现自己的思想,展现自己的积累,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且还要做到新颖。
如此看来,这篇文章确实是这样,做写出这一篇文章的作者也确实是一个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