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胡阿姨的花园》讲述了胡阿姨在城市中心拥有一片美丽的花园,但面临着拆迁的困境。影片通过描绘胡阿姨与邻居、家人之间的关系,展现了生活中的温情与真诚。胡阿姨最终选择了保留花园,表达了对家园的珍惜和坚守。整部影片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温暖的力量。
胡阿姨的花园影评(一)
听了参与创作的朋友安利,果断抢了第一场放映的票,看完真的好希望能有机会见到导演。纪录片里的主角胡阿姨真的好可爱啊,她沉浸在自己捡来的美好花园里,生活虽然沉重,但会去捡起一些洒落在四处的小碎片来搭建自己的乌托邦花园。就算最后这个花园消失了,但只要胡阿姨在,这片花园就永远不会消失,就像在出租屋里越垒越高的色彩墙。
对于纪录片我一直不理解导演在影片中会是怎样的角色呢,这部影片里导演和胡阿姨的相处可能给了我最好的答案吧。
阿姨要搬去一个儿子都不知道的新花园,悄悄告诉了导演,有着两个人的小秘密,女儿吐槽阿姨要扔掉这些小破烂,阿姨冲着镜头后的导演鬼怪的笑了笑。以及快到结尾部分,阿姨向着自己熟悉空间的朋友介绍这个每天举相机拍自己的导演是没工作,闲的。
这种亲密的感觉是怎么来的呢,应该是阿姨已经把导演当作了自己的干儿子,是跟她同甘共苦一起守护小小花园的人吧!!
最后分享我自己超级喜欢的片段吧,阿姨没有成功搬到自己的新花园,拖着大包小包过马路的时候,说一句:“车好多”,是啊,车好多,人来人往,相机跟着阿姨穿过马路,公交车飞速驶过来,把阿姨跟我们隔开了,公交车留下残影,阿姨的宝贝们掉落在地,就像观众看完这个纪录片,好像有跟阿姨有着很深的联系,但会似有似无的隔着距离。
胡阿姨的花园影评(二)
虽然中间有一部分确实是不小心睡着了,但是作为一个第一次观看记录片的人来说,故事很动人。 小时候,我总是会不忍心看那些被丢罗在街边的可爱食物:垃圾筒上的小熊、街边没人要的椅子上的带着笑脸的娃娃、圣诞老人形象的笑着的蜡烛……看着那些被摔坏的笑脸,就这么被遗弃,总是很难过很想哭。 看着影片中间,胡阿姨抱着龙蛋,背着“大龙头”,再到后来跟随她辗转几次出现在花园中的小蘑菇、趴在她箩筐中的大狗熊、最后公寓里植物上的小兔子、小蝴蝶…… 包括十八梯里,她说“这些都不要了”的时候镜头扫过的被丢下的大狗,她也是不舍的吧。她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用心地“拯救”和“怜悯”每一个可爱的、值得爱的人事物。我看到了小时候的我,胡阿姨比我勇敢,她“收留了”他们。原来人也可以是回到小时候的,原来有的人是能够一直保有内在小孩的。或许,正是这个内在小孩,拯救了她。 我不喜欢影片结束后人文艺术学院老师在谈起他们流露出的傲慢的高高在上的态度,称呼他们为底层人。也许物质方面,他们确实是底层,但是从精神方面来说,胡阿姨比大多数人懂得多,也看得透。你说“性格决定命运”,但有时候命运也是一种选择。 我觉得胡阿姨儿子身上的艺术性、哲学性和他母亲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两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一个寄托在幻想,一个挣扎于现实。但是他们都是很好很好的人。胡阿姨总是对儿子说,要有新的改变,及不放弃自己,也不放弃生活。她说人尽其力,物尽其用。她捡回被人抛弃的物品,收留被社会抛弃的人。 被打动了,有思考了,很值得的一个晚上。
胡阿姨的花园影评(三)
她是全世界的慈母。
胡阿姨的花园之所以令人惊异,是因为她整个人几乎不消费不购物吃穿用度全靠捡垃圾的生活方式,她的囤积癖,几乎如个人“济贫院”(无贬义)一样的小旅馆,全部与消费主义的逻辑背道而驰,她站在重庆这座城市的排泄物之上,在物的废墟之上,人性重生。
胡阿姨曾败于资本主义的第一重逻辑,她本是个会计(何其反讽),因为过于轻信帮人担保而欠下巨额外债,对胡阿姨这种人来说,更是良心上的债,她惩罚自己的方式便是不再消费,字面意义上的,以垃圾为生。
胡阿姨的表述也非常朴素——“人尽其力,物尽其用”。但那用废品堆积而成的花园何其浪漫与空灵,令人眼花缭乱的程度堪比义乌,但物在义乌是簇新的、尚待消费的,在她的花园却已经是使用价值消耗殆尽的状态。邻居称她为“精神贵族”。她的花园里用泡沫堆起“雪莲山”,挂着廉价的彩虹伞,节庆装饰城市转手就被扔掉的纸花,巨大的装饰蘑菇,各种各样被弃的玩偶、塑料模特……她把象征自己(并不存在的)孙子的塑料灯挂在高处,添上一顶小帽。“我希望他以后能成为一个宇航员。”而不是考上好大学,升官发财。这是老太太无法被世俗规训的、可爱的中二。她若不捡垃圾,一定能成为宫崎骏吧。
老太太有被重庆山城爬上爬下训练出来的灵活腿脚,她无穷的生命力,做不完的事,悉心照管着这些废品、植物与人。被生产出来只有短暂保质期、甚至于一次性的消费品,经过胡阿姨的重新编码(就这个意义上她简直KO了鲍德里亚),散发出本雅明意义上独一无二的“灵韵”,获得了海德格尔意义上长久的“物”的位置,她掌管这个花园,就像维多利亚时期的女主人在办下午茶会,不过她确是那个自食其力的贵妇人;她捡来的植物茁壮成长。她的3元旅馆里,住得全是些棒棒、低保户、残疾人,有人穷困潦倒,有人孤苦伶仃,房租时时收不上来,老太太反而老是补贴这些吃不上饭的人,还煮银耳汤给消暑,于是她便有了至少十一个干儿子,还有干女儿。
她是一个真正的慈母,给这些没有人要的东西,无人在意的生命,随时可以被替代的劳动力以一方栖居之地。仿佛漂浮在资本主义汪洋大海上的一座孤岛。
但这座孤岛终究还是被拆掉了,花园被改造成了新的城市景观,胡阿姨真实而坚固的大地,终究还是让位于流动的消费与展示于游客面前的景观。老太太搬走与儿子同住,又捡了一堆没有人要的植物回家,仿佛她在哪里,花园就会自动从她的脚下再度生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