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No Filter读后感锦集

No Filter读后感锦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7-16 16:35:23
No Filter读后感锦集
时间:2024-07-16 16:35:23   小编:

《No Filter》是一本引人入胜的自传体小说,作者Sarah Frier深入探讨了Instagram的创始人们的故事,以及在社交媒体的繁荣时期中如何应对其成功和挑战。Frier让读者了解到Instagram背后的人文故事,同时也展示了互联网创业的艰辛和不确定性。

No Filter读后感第一篇

哪怕是在无法直接登陆的大陆地区,Instagram也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影响了我们的语言(比如“ins风”这个词)。

因为Instagram,我们更加在意日常生活的视觉表达:相比食物的味道,可以上镜获赞的食物样态更重要;看演出,节目本身也许不如一张手握着票根的照片……

虽然Instagram上线的初衷是为了记录当下的美好,但是分享美好的初心却难抵欲望的膨胀。

分享到线上的生活很美,在线下拍照、美化、套滤镜的我们却很累。不如坦然接受 no-filter的生活,坦坦荡荡地面对生活。

———————————————————

书我想给3.5分。

书里的时间线是从ins上线前不久开始,到两位创始人离职结束。读过之后,还是感觉有些平淡,回味不足。

No Filter读后感第二篇

正在看Elon Musk传记,乱入一句马克·扎克伯格把我给乐坏了,说马斯克的贡献是开启人类踏上星辰大海的征程,而小扎的贡献是让人类幼崽的照片获得更多点赞。想起刚看完的这本IG传记,小扎在这本书里的形象也不咋滴,尤其被收购的后面几章,对IG的各种打压蚕食,以至于在国会涉嫌垄断被问询时那个loading smile的动图在我脑中挥之不去。

小扎的形象在哪里都是一个不讨喜的商人,唯一的驱动力就是不断增长的用户数量和扩大的商业版图,用来对比其他有人性的企业家们都是由梦想驱动的,小扎工具人实惨,但也一定程度上反应出硅谷的共识吧。

其中一个有趣的细节,小扎在FB大会上说,如果没有FB的支持,IG需要一倍长的时间增长到现在的百万用户体量。Systrom和Krieger第一次在员工面前表现出这位CEO的不满,给IG内部说,靠自己的力量成长是会慢一点,但不至于用到一倍时间这么久。。

对于把美学和用户感受始终放到第一位的IG创始人来说,用数字和报表衡量一切的小扎的确不是一路人,分道扬镳也并不意外。

作为前FB用户和现IG用户且真实消费过IG广告的用户,我不是IG的重度社交用户,基本上只用来follow喜欢的品牌和名人,的确让我看到世界上很多美好的事物。也感谢Systrom坚持不设置repost功能让IG可以继续保持扁平,用户可以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小天地而不被所谓的流行打扰。

IG最成功的的确就是对美感的坚持吧。虽然发展到现在有很多地方走向极端,比如矫饰过度、审美单一,但凡是被人使用的工具,最终都逃不出人性的弱点。所以我现在还是很喜欢IG,只是很俭省地喜欢。

很不错的商业传记故事和主要人物的心路历程,很难得没有造神,但IG的确是一个现象级的伟大产品。

No Filter读后感第三篇

No Filter,The Inside Story of Instagram wx个人号:树洞bonbon 听播客有host讲到instgram的故事,很感兴趣,就去找电子书来看,「mobi」格式下载打开后是空白,Google一下原因是Kindle专属格式?转换成epub就很顺利了 书名叫“No Filter",文字游戏一语双关。ins以滤镜功能为亮点,作者“不带滤镜”的写ins的发家故事。在author's note部分,作者提到入职大厂的员工一般都要签类似保密协议的合同,所以书中的信源source都进行了匿名化处理。 边读边highlight高光标亮作者的表达,学英语同时了解instgram这个app的发展历程。 “Instagram was one of the first apps to fully exploit our relationship with our phones, compelling us to experience life through a camera for the reward of digital validation.” instgram的产生背景: iPhone的出现催生了很多有意思的软件,硅谷geek在为自己的新奇想法写代码; 内嵌在手机里的相机大家还不知道怎么用,拍出来的照片低像素又难看; 在Facebook上传照片的过程是一场hustle,加载、先建立个人相册; 硅谷码农们研发app都求快,不注重美学效果; …… ins的出现改变了什么? 让别人的生活可视化,滤镜、方格 … 网红诞生机器,品牌营销注重颜值(instgramable),拍照打卡景点、网红展… 滤镜处理过的美照是基本标配,营造了fancy dreamland “the story of Instagram is ultimately about the intersection of capitalism and ego—about how far people will go to protect what they built and to appear successful.” (app是继续小而美还是被资本化?保持ego还是扩大用户群?种子用户的质量在app扩大后如何继续延续) “a celebrity-making machine” 如果说ins对标国内是小红书的话,只要你的内容好,点赞喜欢收藏评论够多,素人也可以变网红  “A substantial portion of our global population is striving for digital recognition and validation, and many of them are getting it through likes, comments, followers, and brand deals.”分享美图的动机是什么?人类社交动物的天性,获得数字认可(❤️评论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