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收集了许多经典的诗词作品,包括唐诗宋词等各个时期的佳作。通过阅读这些诗词,可以感受到诗人们对生活、情感、自然的深刻体验与表达。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传承着千年的文学智慧和艺术魅力,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传颂。
第一篇
从小时候,我们就开始接触诗词了。
我对于诗词的热爱,是小时候被父母强迫背诵而来。刚开始觉得诗词很拗口,讲一些文邹邹的东西,我自然是不能理解的。越长大,我发现自己会的比别人多,自然就觉得骄傲起来,对诗词便感兴趣起来。也是这时候,我开始尝试去找诗词的意思,觉得颇为好玩。简练的语句,可以叙述着一个故事。真的是一种文学艺术了。
长大了,思想上也越来越开始叛逆了。对于很多按部就班的事情,开始讲究一个“为什么”了。
产生很多疑问的同时,我也在问自己,为什么那些诗人和词人要写下这些诗词呢?只会为了说一个故事?还是只是为了让自己的诗词能够传承下去,为千万人所吟唱呢?
我开始从诗人的角度,去理解各种诗和词。诗词的意义,远远不是一个故事,更不是文人的炫耀。是一种情感的抒发,是一种生活的思想,一种存在的价值。
小时候,只知道按书上的内容,背诗词。长大了,只是明白了诗词讲述的一个事情和故事。而要有多久,我才能深刻体会到,诗人和词人们想要表达的道理,达到那般的境界呢?我不知道,但我想知道,我想去看看过去的那个世界,想知道如今的变幻和过去究竟有多少的不同。
诗词,蕴含着更深层的意义。我们应该懂得,这值得我们思考。去听古时候的故事,思考古人的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来成就如今的生活。其实我们一直在做,只是我们未曾好好想过。没有过去的点滴,何来如今的山河?
第二篇
翻开泛黄的书页,指尖于泛着墨香的字句间流连。时光像被定格,天地间只余下远方辗转而来的诗意,落在我的心底。
第一次与诗相遇,是在学校的图书馆里。满架花花绿绿的书籍里,我第一眼就被她那素雅的封面吸引。我小心翼翼的捧起她:银红的封面,如《红楼梦》里上好的霞影纱,上手绘两支玉兰,正中行体“诗经”二字惊鸿入眼,从此便结下了我与诗词的不解之缘。
起初读诗,只是因为它秀丽的辞藻,飘渺的意境,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类的诗句,我从来只是一知半解,只晓得它写得很美,未解其中真意。为此还闹了不少笑话。一次,上作文课,我写一位农家妇女,故作聪明地引用《硕人》中的诗句“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臻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本以为一定会得到老师的大力表扬,于是满心欢喜地在座位上等着。结果老师面色阴沉地让我到讲台上去。我十分疑惑不解,老师指着我引用的那句诗句问道:“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我摇摇头:“不知道啊,我只是觉得它很美,就拿来用了。”老师竟忍俊不禁,笑着给我讲解了这句诗的意思。我听罢,脸红了,老师却从抽屉里拿出一本诗词集,对我说:“你喜欢读诗,这很好,但是不能之浮于表面,不如你先看看这一本,里面都有注释。”我惊喜地谢过了老师,捧起那本书,欢喜离开。
得到老师的指点后,我更加痴迷于诗词,读的深了,我才更明白诗中所含历史的厚重,文化的底蕴,令我欲罢不能。上学路上,看着整齐田舍阡陌,我口中会念“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春天叔叔家新养了蚕子,我也随口吟诗“蚕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绿。女儿采春桑,歌吹当春曲。”就连回家对着篱笆,我也要叹““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尘草木春。”妈妈常笑着说:“真是个诗痴!”
读诗已历年,现在我最喜欢的便是在月朗星稀的夜里,搬一把竹椅,乘着晚风清爽,细细咀嚼那些词美意更美的诗词,清越稚声仿佛已化作墨字,清浅地笺在月旁,飘向梦中的远方。
远方有诗意,愿信手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