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时味记》是一部描写东京美食文化的书籍,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悟,生动地描述了东京各种美食的独特魅力。书中不仅介绍了各种传统日本料理,还深入探讨了东京人对食物的独特态度和文化内涵。读后让人对东京的美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感悟。
《东京时味记》读后感(一)
看完123私房菜,竟也想自己动手做个美味寿司,香甜蛋糕,以及不那么复杂的啤酒炖牛肉~话说高三的时候积累作文素材的时候就看到小野二郎的寿司,有机会真的想去一次~日本本就是爱吃鱼的国度,让我憧憬的是北美那边到底是怎么吃海鲜的
《东京时味记》读后感(二)
我想念的果然不仅是具体的食物,而且是围绕她的人和记忆,也就是故事
饮食是窥见世界最好的窗口,这是作者的话,鄙人不算个老餮,喜欢好吃有故事的地方,兜兜转转,希望有些不一样的自在吧!作者是在广州日报开的东京时味记的专栏,一开始其实并不太喜欢这种文风(2019-7-20),慢慢看看,感觉介绍感,大于文化感!闲来无事,作为小品文把玩一下吧(2019-8-26)。
《东京时味记》读后感(三)
读后感-2/100 《东京食味记》新井一二三
用中文写作的日本女作家,长时间留学中国,文笔自然,带着几分日文味道的中文表达,视角独特,令人耳目一新。
其实,之前读过她的两本:《你所不知道的日本名词故事》和《123成人式》。中文写的我觉得比很多中国“作家”都要好,比如《123成人式》里的这一段:“如今我觉得,书不用看的多,只要看的深。犹如交朋友不用广,但是最好要深一样……甚至觉得,大家都看的书,我一个人不看也罢了。于是,越来越少看畅销书,而心情爽快。”
行文不造作,我就喜欢,这难道不是基本吗?
回到这本书,说实话,看这本书带有私心。1月底要去日本,想了解一下日本的饮食。加上我又是一个爱做饭的人,也想往自己的菜谱里加几道日料。谁成想,看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邱永汉的《食在广州》,作者对中国的饮食极为推崇,甚至书中有一章叫“食在他乡”几本都是天朝食物,个人最认同最后一篇文“我爱新疆拉条子”,因为新疆拉条子也是我的最爱。
饮食即文化,吃能显现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性格。书中作者脱离了作家角色,站在日本主妇角度写日本饮食结构,一篇短文一种食物,甚至写到便当文化,深夜食堂的由来……寻常一顿饭,也会有不寻常的故事和趣谈。
书中有一章写饺子:“Gyoza是饺子的日本发音,二十世纪中叶,饺子从中国大陆传播到日本来……当年在东北的山东人比例很高,结果当地日本人听到的汉语主要是山东方言……也就是说,一亿三千万日本人无意间学会了山东人的发音。”会点日语的我,再也无法直视“饺子”的日语发音,浓浓的山东味儿啊!
作为此次日本之行最爱的食物,天妇罗书中也有提及:“天妇罗,日文读音甜不辣……是裹上面衣炸的海鲜和蔬菜……虽然做法不复杂,外脆内嫩的口感是去专门店才能尝到的滋味。”的确,自己在家做了两次,细节确实不好把握,关键是油!自家做炸物,不可能用芝麻油,日本正宗的天妇罗,不要以为是炸物热量高,在热量最低的食物里排名第二!原因就是因为用的油。在天妇罗师傅手里,油只是加热的媒介,并不再食物上残留。
书中涉及的食物众多,对日料感兴趣的朋友值得一读。
行文流畅,内容丰富,7.5分吧(打分纯属个人喜好,并不公允)。
《东京时味记》读后感(四)
我特别喜欢看小说散文中跟吃喝相关的部分。
例如在彼得梅尔那描写旅居法国乡下生活的《普罗旺斯》系列里,我便对“玫瑰色烤羊排”“粉色的香槟”等法兰西美食馋涎欲滴;在胡续冬那本巴西游记《去他的巴西》中,对巴西烤肉、西番莲等念念不忘。
更不用说我常年爱看日本小说电影,早已构筑了对日式料理的热忱憧憬。
正如最近看的由新井一二三著的《东京时味记》里所说:“饮食是窥见世界的最好窗口”,饮食中所折射出来的人与记忆才是令人真回味无穷。
彼得梅尔广告文案出身,擅长描写,《普罗旺斯》字里行间里都散发着法餐馥郁香浓的香气;胡续冬在巴西一书中尽展搞怪精神,食物所记实则是每每遭际的奇人轶事。不同于前两位的风格,新井一二三的饮食散文更像是社会学家实录,更多是叙述记忆细节。
但看文化学者写美食散文会特别有意思,尤其像新井曾旅居海外十年,精通中日英三语,更曾在北京、广州、香港生活过,将东亚饮食圈内的继承效仿及改良娓娓道来,简单的一面一汤都特别有趣。
新井科普了不少日本料理的细节,例如同是如今席卷全球的三文鱼刺身和三文鱼寿司,是在还没有在日本普及之前,就先在欧美和港台地区开始流行起来。而做刺身的通常用海产三文鱼,在日本则直接用英文salmon指称,而本土河产淡水三文鱼则称为鲑鱼(さけ)——看到这里我顿时明白了为啥在日本看到有的三文鱼叫鲑鱼,有的三文鱼叫salmon了~
也提及中国菜市场与日本超商的不同,日本人习惯从超市里购买好切好分好的不同部位的禽肉,而生鲜活禽是中国菜市场的日常。但其实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国许多城市里买菜也是在超市里买切好装好的盒装肉,而豆芽也是一盒盒装好售卖,更不会有老太太耐心去掉豆芽尾。甚至现在也越来越多人选择在网上买粮油及生鲜食品,逛市场对于不少人来说已然是个麻烦事(例如我)。
书中也提及不少东京地名及餐厅,例如新宿的天妇罗名家。
如果去东京旅游,这大概是本不错的美食指南。
其实这并不是新井的第一本美食散文书,在她的那本《午后四时的啤酒》里也提及不少东京地标及著名饭店,例如王子饭店、浅草的泥鳅锅等。
说起来,还真有点后悔当初去东京的时候没有带上这两本书去呢,真想试试书中的地道江户味。
最后还有个细节,两年前我看《午后四时的啤酒》里新井还在写蜜月旅行,在这本《东京时味记》中新井的儿子已经考上高中了——书中两年,几乎相当世上20年的光景啊(笑)。都怪这大陆版本的文集总来得比较迟。
似乎又说偏了。
总之,再过段时间就会迎来日本可爱的赏樱季,如果你打算去东京,我觉得可以看一下新井的美食散文,即提供了不少美食攻略之余,也可以小窥日本人文。
始发于公众号:早更少女的日常。
《东京时味记》读后感(五)
前几年看《舌尖上的中国》,除了被影片中的美食引诱外,最为吸引的便是食物中带出的人情味。比如出现得最多的场景,便是在外工作的孩子回到家中,父母准备了一桌子家乡美食。那种情愫总是让人热泪盈眶。相信在外漂泊过的人们都深有体会,每逢节日,看着熟悉的菜式就会想起家里的亲人。
前段时间因为热衷于日料,便寻时着自己制作一些在家中食用,既方便又卫生。适逢看见新井一二三的《东京时味记》,便打算参详其中的日料做法。不料,日料做法没学会,却被里面的一道道带有故事的佳肴吸引。
《东京时味记》是新井一二三为广州的《南方都市报》撰写的美食专栏中的散文合集。可能大家会疑惑,为何会请日本作家写广州报纸的美食专栏?原来新井一二三曾于中国留学,到访过中国的很多城市,而广州便是其中一个。
更加深的渊源在于,新井一二三曾于广州的著名学府中山大学留学,她对粤菜也是相当熟悉的。于是从2012年开始,新井一二三便开始在《南方都市报》进行一周三篇的美食散文连载。她使用的是全中文写作,因此字里行间有着日文的意味,而且行文非常轻松。
由于是在中国进行的连载,新井一二三在介绍日本料理的时候都会进行细致的解释,并且将料理的渊源都讲得很清楚,有点像一本日料科普书,但是并不是一般科普书那样充满了冰冷的话语,新井一二三运用了生动的故事为我们娓娓道来。
除了日本料理,新井一二三也会介绍自己在中国,欧洲留学期间享受过的美食。其中一篇便是描述她初到广州,初到中大的见闻。第一天来到中大,她就在中大西门吃了炒河粉和清炒芥蓝,当时她刚从北京过来,吃到了完全不同的菜式,觉得十分特别。
在中大的日子里,新井一二三还尝试过购买咯咯叫的生鸡。可能我们会觉得疑惑,买生鸡不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吗?但是其实日本是很少会卖生鸡的,基本上都是售卖冰冻鸡。所以,用 新井一二三的话说,她是鼓起很大勇气买的,虽然最后的结局是没煮上这个鸡,但也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新井一二三在《东京时味记》中给我们解释了一些常见的美食误区。
1. 日本人都不生吃三文鱼?
图片来源于网络
蔡澜曾说过三文鱼是充满寄生虫的海产,而且因为鱼身呈现橙白相间,不容易看出,日本人都不生吃三文鱼。这样的话,大家或许在各种养生文,爸妈转发的文章中反复看到。但其实这种文章属于断章取义。蔡澜说这句话是有前提的,他说的三文鱼是指日本国产的淡水三文鱼。这其中有什么秘密?
新井一二三就给我们详细解释了这其中的秘密。首先,三文鱼在日本早已存在,但属于淡水鱼群,由于淡水鱼群普遍存在着寄生虫,必须煮熟或者通过其他杀菌方式烹调才能使用。日本人习惯将这些三文鱼腌制后食用。
而随着挪威三文鱼等深海三文鱼的出现,世界各地都已经开始流行生吃三文鱼,因深海的海鱼不会有寄生虫的问题。此时,日本才开始进口深海三文鱼生吃,而国产的淡水三文鱼仍旧作腌制食用。因此,在日本存在着可生吃的三文鱼,名叫salmon,和不能生吃的淡水三文鱼,名叫鲑鱼。
2. 秋葵是来源于日本的日式美食?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新井一二三告诉我们,其实秋葵来源于非洲的加纳,日本也只是引进而已。虽然你在很多日系美食中能看到秋葵的身影,但实际上它也是日本的舶来品。
秋葵亦称作咖喱黄葵,看到原名便知道这应该是原产于靠近热带地区的植物。
3. 在电视看到的日本人带的便当都是不保温的,是在哪里热饭呢?
图片来源网络
其实日本不存在热饭一说,基本上吃的都是冷便当。你没听错,都是冷的,包括冬天,也是冷的。夏天还会放保冷剂,让便当保持低温的状态,不让饭菜变坏。在便利店里面也会看到很多冷藏的食品,这些食品都是直接吃的,不作特别加热。
在日本,妈妈制作便当是一项相当重要的技能呢。不过,便当多数是在小朋友的幼儿园时期制作,因日本的小学以及中学都是义务教育,学校会提供餐食,因此妈妈在网络上放的便当图片都是比较可爱的,因大多数是为幼儿园小朋友制作的。新井一二三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也是为这个便当绞尽脑汁。
高中也会制作便当,因日本高中不是义务教育,但此时妈妈制作的便当就会朴素一点。
--------------------------------------------------------------------------------
《东京时味记》最大的亮点在于让美食有迹可循。
无论是粤菜的虾饺炒面,还是日料的天妇罗,关东煮,亦或是台湾的乌鱼子,你都能看到这些美食背后的故事。
1.关东煮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东煮”,这个在便利店中相当流行的菜式,其实在日本有多种叫法,东京人称其为“熬点”(Oden),最初在东京才会食用,主要是将鱼糕,蒟蒻,萝卜,鸡蛋,炸豆腐等食品放入味增熬成的汤。随着时间的变迁,传到大阪等关西地区,关西人就称其为“关东煮”了。关西人喜欢加入牛筋,章鱼等。随着便利店的引入,慢慢传到台湾去,又被译作“黑轮”,加入了贡丸,玉米,香菇,猪血糕等台湾特色食品。
2. 丼
丼在古汉语里面跟“井”的发音是一样的,都读“[jǐng]”,意思也跟“井”字一样。现在大家接触得很多的是日本的汉字“丼”,念作「DON」,日本词典将其解释为井中投物的声音,现在大多数作为“盖饭”的意思,也就是有盖子的大碗饭。
我们最熟悉的应该就是牛丼了,在大饭碗内铺着满满的白饭,然后再铺上一层闷好的肥牛与洋葱。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日本还有其他丼食也是相当受欢迎的,比如天丼,天妇罗丼;亲子丼,鸡蛋与鸡肉一起作为盖饭的材料;他人丼,将亲子丼的鸡蛋换成牛肉或者猪肉,因不存在亲子关系了,所以称作他人。
看着这些美味的食物,读着食物背后的故事,也是相当有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