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丝绸之路经典读后感有感

丝绸之路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21 16:50:28
丝绸之路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4-04-21 16:50:28   小编:

《丝绸之路》读后感:这本书以生动的语言讲述了古代的丝绸之路及其对世界历史的重要性。通过作者的描写和分析,读者可以深刻理解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贸易路线,更是不同文明间交流与融合的桥梁。这本书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历史的了解,也启发了我们对于不同文化交融的思考。

《丝绸之路》读后感(篇一)

这几年随着自媒体的发展,许多人拍摄的自己徒步之旅,都特别的红火,甚至一些自行车旅行的,摩旅的,房车旅行的也十分的受关注。他们一路上记录着自己的日常生活,所行所感,旅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自力更生的生存本领,都能吸引到相当数量的观众从而赢得不俗的流量或收入。不同地区的特殊地域文化,地理风貌,自然环境,这些同样也吸引着人,当然有不少的徒步者在旅途中遇到了困难或者失去的生命。但这无不彰显着现在人们视野的开阔和自我的表达。世界那么大,谁都想去看看。 这本《丝绸之路》是一个日本人大村一郎一个人徒步丝绸之路的沿途所感所记。这是他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一九九四年开始的徒步旅行。一个人旅行,走到哪儿是哪儿。更可贵的是一路上与陌生人寒暄交谈,渐渐唤醒了被弹幕的都是催眠的与人交流的渴望。

丝绸之路是一条商业之路,文明之路,文化之路。作者第一站从西安出发,一直经历了两年多900多天的漫漫旅程,一直西行到罗马。日落则息,天明则行。作为一个日本人,他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长安,中国是他们的文明之源。“日本,混沌初开,如同被扔入沧海中的企鹅,继续寻找自己文明的母乳”。长安仿佛他们的精神故乡。在312国道上,他见到了层层叠叠的梯田,风吹麦浪,美景如画。他告诉一个乡间老大爷他是日本人时,老大爷很吃惊,还递给了他一支烟,即使每个中国人心都有那段战争的记忆,但是都不会有过激的反应,而是宽容的热情的对待。一支烟就是最质朴最诚挚的礼节。 河西走廊,先行至乌鞘岭,岭上盛夏飞雪,这里是黄河水系的分水岭。 开车的人遇到他看他一个人不行,问他要不要搭一搭车。黄土高原在古浪地区突然消失,接下来就是戈壁和沙漠了,这才知道什么是长河落日圆?酒泉,武威,张掖,敦煌,过星星峡,也见到了一些外国的骑行者。 中亚第一站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徒步,流浪,一个自由的独行侠,一个浪漫的行吟者。到达西亚伊朗,到土耳其,有人告诉他到埃尔祖鲁姆这段可能会有拦路虎。离开萨姆松到达伊斯坦布尔,他发现沿途的土耳其城市后面其实都是个村子。进入欧洲经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到锡比乌-橡树之城,这是爵士之都,也是欧洲的文化之都。 经历两年零五个月,终于到达罗马,卡比托利欧山丘之上广场上一览古罗马全貌。这像一场胜利也是一种超脱。看完之后不仅心襟澎湃,也想来一场这样的文化徒步之旅。他没谈他的徒步旅行是谁资助过他的?他那会儿可没有直播,不能靠直播赚到钱的。自费估计又不太可能。 一个人的徒步旅行带有一定的冒险性,同时更能彰显和证明自我的存在性。风餐露宿,饥寒劳顿,这些身体上的磨难,同时也是对自己意志的考验。

《丝绸之路》读后感(篇二)

——嗨,背包的年轻人,你要去哪里? ——我去要罗马,我在重走丝绸之路。 ——好,来,上我的车,我载你一程! ——不,我要徒步而行,一路走到那! 带着这份有点热血的坚持,本书《丝绸之路》的作者大村一朗先生,用两年多的时光,完成了自己的一个梦想。途中历尽不止八十一难,可能他最喜欢看的西游记也给了他力量吧!这本书是一本游记,但却是以人为主的,人到哪里,哪里才是风景! 作者的执念就是“重走”,所以可以搭车的时候,他不搭,可以绕路的时候,他不绕。甚至面对有恶兽或匪徒在前路时,仍直往。相对于危险,他更在乎“承诺”,对自己的,不变! 好在他足够幸运,最终算有惊无险的完成,但路上的枝节仍写满他的旅程,虽然没有被伤害,但是被异地管理者的刁难,被不洁之水的毒害,被骗子的洗劫…等等,让他的健康、财务都受损,但信念仍不减。虽然觉得愧对家人,一次又一次的求助,但他如果半途而废,那种投降,则会让自己彻底失去希望。 沿途虽有惊险,但大部分时刻仍是美好的,从西安出发,跨中亚西亚到欧洲,穿越大量的国家,见到太多的人,基本上可以称之为“见众生”了。在这个过程中,他更深入民间,以第一视角来感受,人性的恶与善。我想他本子上,应该记满了所有遇见的声音了吧,也期待后续,会有停不下的回响。 不同国家,不同风情,比如有的人就会主动给他塞钱,但另一国的又会向他要钱,对于异族的看法也各不相同,当然还有不同的信仰,都在这个“主观”中被一一记录,再把一切重放到我们的眼前,似乎也把感受一并带入了,因为在很多时候,你必须感性,才是“人”。 旅程中另一个多重的遇见是同伴,尽管同为旅人,但大家方向不同,形式各异(比如他遇见骑行的人,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反思),但聚在一起时,就好好的珍惜当下,一起吃喝,然后再分别,各行各路,期待人生的下次重相逢。比如最后在意大利他还和美国室友聊起去他们国家学习的事,也不知道实现了没有。 还有就是“加重”,在这个地方受到帮助也会传递到下一处,这边的人也会找那边的人帮忙,一个电话,你的前程无忧,至少在这有限的一段里。而遇见曾经遇见过的人,第一次的陌生幻化成熟悉,比如那个修女,你可以认识她更多,也丰富了自我。 我也试过,10多年前,背个包从哈尔滨去拉萨,一路火车,漫无目的。感谢遇见,现在回忆起来,还有影子,要说被改变的,就是用亲眼的见证,去消解“传闻”,尽管眼见并不一定都是真,但至少,你还在路上!

《丝绸之路》读后感(篇三)

大村一郎的《丝绸之路》,是一本将人生理想与恢弘历史糅合在一起的书。丝绸之路的宏大意义已经是公认的——它是一条文化与经济的交流脉络,是全球化的起源;而20多年前的大村一郎是一个自卑内向的普通人,但是他却做出了很意义的一件事:徒步重走丝绸之路。东起西安,西至罗马,900多天的风餐露宿,折射的是理想的光芒,诠释的是张骞出使西域的无以言表的伟大。

从日本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对大唐的崇拜,对长安的向往。作者从日本对长安的情结写起,徐徐铺开的是中华文明的璀璨,是我国山河的壮美和秀丽,是各地风土人情的再现,也是作者邂逅的不同人的不同人生,更是人类之间的情感碰撞与真诚的回馈。

跟随着作者的脚步,我也仿佛看到了那条岑参笔下“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的西行之路,仿佛读懂了余光中的那句“西来的驼队,风沙的软蹄踏大汉的红尘”......

从黄土高原起始,穿越河西走廊,路过西域风情,中亚的文明开始清晰起来;作者写西亚,说是文明的十字路口,带着好奇我继续读下去,看到作者在丝绸之路的中转站德黑兰因病滞留,看到他坚持和父母的忧虑。异国的文化,历史的传承,现实中的无力和亲情的羁绊,全部呈现出来。历史、远方与个人,就这样糅合在一起。总有一种令人无言的动容。

这是一本青春的记忆,书写着历史的厚重,描绘着远方的景象。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在作者的旅行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长安,是我们的长乐未央,是我们的辉煌与浪漫;罗马,是欧洲的重要文明历程。这是张骞走出的丝绸之路的源头与终点,这是大汉一朝的强盛与热血。历史并没有停下脚步,由此而来的,是世界文明的交流与发展。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