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等待周末读后感1000字

等待周末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18 01:05:23
等待周末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05-18 01:05:23   小编:

《等待周末》是一篇令人深思的文章,它通过描述人们在工作日的忙碌和对周末的期待,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休息和放松的渴望。文章揭示了人们在追求工作与生活平衡时面临的困境,并提醒我们珍惜每个宝贵的周末时光。同时,它也呼吁人们要对自己的生活有所规划和调整,以更好地享受生活,并追求内心的满足。

等待周末读后感(一)

《等待周末:双休日的起源与意义》追溯了今天这种“五天工作-两天休息”的工作节奏是怎么来的。七天为一周的时间分隔并非自然形成,而人们对“休息日”的理解,也从宗教意义上“禁止从事任何工作的日子”逐渐演变成举行市集、度假、休闲的日子;又变成消费至上,“从事另一些专业技能比如滑雪、跑步、健身等,比工作日还要累的日子”。作者以澎湃的知识量娓娓道来,主题十分契合当下“996工作制”盛行的中国现状。作者通过罗素强调,我们不应该对休闲有罪恶感——这种罪恶感是现代社会强加、灌输的。罗素之所以歌颂“懒散”,切斯特顿之所以鼓吹“什么都不做”,都是蓄意挑衅视“忙个不停”为最高价值的社会。给我们深刻的警示!

等待周末读后感(二)

在图书馆看到的时候,就被书名吸引了。看完之后,发现观点密度并不大,像是作者通过搜集资料之后,整理了双休日的起源和演变,再结合个人体验谈对双休日的理解。每一章内容多是一些史实和数据。因为写作时间久远,对周末的议论主要参照西方生活,多少都有点隔阂。 “神圣时间”这个概念在《倦怠社会》看到过之后再次在这本书的最后一章里出现了。“神圣时间”由西方宗教史家米尔恰·伊利亚德在《神圣与世俗》一书中提出,也就是节日和宗教节日的时间,与寻常一般的世俗时间相对。神圣时间是一个独立、重复的连续体,“一个永恒神秘的现在”,时间在此刻是可以逆转的。 作者把世俗和神圣、工作与周末做了一个对比。世俗时间就是工作日,时间一去不复返,打工人无法变回学生。神圣时间就是周末,我们去散步,去露营,去看演出,以一个个像宗教仪式的活动度过周末。这些活动会重复出现,正如周末是不断重演的时光,时间在周末有了不一样的流动。 而周末的出现与宗教息息相关,它的存在一开始是让人们参加宗教活动的。随着工会运动发展,工人的工作时间越来越短,周六下班时间变早,有些行业出现了五天工作制。 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思考工作和休闲的关系,工作是为了休息吗?周末以每周一次的规律到来,困扰的是,我们要用一种怎么样的方式度过周末。

终于为我不想上班找到理论依据了!休闲才是人生的目的!

等待周末读后感(三)

【全文共2010字,阅读时间大约5分钟】 当我们在享受着周六周日的美好时光之时,我们是否会思考周六周日是怎么由来的?为什么一周是七天?为什么一周是上五天班休两天?在本书之中,关于这些问题,作者为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与描述。通过作者的描述与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周六周日的起源以及其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在下面将从两个部分来为大家简要的描述下我对周六周日起源的感受。 第一部分 宗教——工业 在最早的时候是没有星期六的。每周的周日是人们休息的时间,在这一天也是上帝的休息日。在西方的世界之中,这一天他们可以进行着休息活动。可以说,周日的由来与宗教的因素是分不开的,正是在宗教的影响之下,周日才普及开来并最终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通过现在人们的周日活动。我们也可以发现当时的宗教来源因由。在周日时,那些信仰基督教的西方人大抵都会去教堂做礼拜这种宗教活动并延续至今。通过这个表现我们就可以发现周日的起源与宗教之间是有着一定程度的联系的。那么周六又是怎么产生的呢?他又是怎么样从一个上班的时间变成一个休息的时间呢?这就与工业革命的发展离不开了。在工业革命的发展之中,生产力与物质财富的积累迅速增加,在效率的提高同时,人们的工作压力也相当程度的提高。在强大的工作压力之下,人们想要更多的休息时间,于是他们就努力的向资本家进行争取,通过工会的活动与游行示威,最终与资本家之间达成了一轮又一轮的妥协,先是在周六下午休息半天,最后整个周六都变成了休息的日子。在这个斗争的过程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在最初的周六下午休息的半天。其实是进行了“调休”,也就是每周的周一到周五多干出一些时间的工作来弥补周六下午的休息时间。所以说,从实际上来说,他们也并没有真正的休息那周六的下午。但是那些工人们却依然支持这个结果,这可能就是周六下午到周日,整个一天半的连休所给他们带来的吸引。在之后的话,随着工业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休假制度也作为上层建筑的形式之一,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双休日也就渐渐地产生并普及开来。到今天,双休日已经成为了人们必不可少的不可或缺的一个制度。 第二部分 发呆休息的周未 在大家休息周末的时候,是否会感受到一种负罪感?或者说是一种偏得的休息时间感受。如果有的话,那么,就说明你的内心可能是被现代社会的一些资本家所引导的制度所强加,灌输了一些思想与其中。罗素曾经强调的是:“我们不应该对休闲有负罪感,这种负罪感是现代社会强加灌输的”。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在双休日的时间,也就是周六,周日的时间,我们应该抛却其他一切的想法与工作的繁杂之事。全身心的投入到周六周日的休闲之中。但是在实际情况看来,这种结果还是很难达到的。这是为什么呢?在我看来,罗素的想法或者说是比较理想化,或者说是在当时的时代来说是可行的。在当今的时代之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如果你在周末的时候真真正正的放松自己,而不进行其他不利于自身发展的活动,那么你就会发现,在下一周的到来之后。自己可能又与他人之间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差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社会越来越卷的印证。(当然,对于有些人来说,周六周日的放松休息能够推动他们周一至周五更好的工作与学习。上述的内容也只能代表一部分的人并不能代表所有的群体。)除此之外,周六周日的本意其实是休息日,休息日也就是代表着“禁止从事任何工作的日子”,但是在现在周六周日却渐渐演变成了购物娱乐,去郊区度假的日子又变成了练习另一些专业技能,比工作日还要累的日子。这可能是社会上大部分人的生活与周六周日的真正状态,通过这一点,我们可以发现在当今的社会之中,真正的休息似乎是已经成为了一种想象或者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周六周日本应该躺平,无所事事的时间。但在现在,却成为了提升自己的另一个“工作日”。也就是换了一条赛道,接着卷;换了一条赛道接着工作与学习。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在当时也就是工业革命初期,或者是工业革命之前的社会与当今的社会的时代特征,或者是人们生活的社会状况还是有着较大的区别的。通过本书的描述。我对双休日的作用以及其发展的历程又有了一些新的感悟与思考。 写在最后 在阅读完本书之前,我对本书的看法还是类似于相当于硬核科普类的书籍,但是在读完本书之后到写书评的这一段时间之内,我对本书的想法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认为他除了所要表达的科普内容之外,更隐含着对时代变化的一种思考,通过双休日的起源与发展来窥探的时代的变化。我们从中可以发现,无论是宗教的因素,还是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因素,都是时代的特征,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由此,双休日到今天起所发挥的作用,也是基于经济基础所影响的。这样的话,我们对今天的双休日又有什么新的想法与观点,也是基于经济基础进行思考的。总而言之,本书是一本兼具内容与自考的有意思的小书。我认为,在不同时期,阅读这本书感受也会有所不同。这可能就是这本书带给我的一个最大的魅力吧!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