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的预测术》一文通过分析心理学家如何预测未来的趋势和行为,揭示了他们在决策制定中的重要性。心理学家通过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状态,能够更准确地预测未来发展方向,为社会发展提供有益建议。文章强调了心理学在预测和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心理学家的预测术》读后感(篇一)
利用茶余饭后的时间读完了这本《心理学家的预测术》,最大感慨是:“这真是一个看脸的世界!”或许光说“脸”有些狭隘,整体而言,这本书里讲的是人类的大脑是如何依据一个人的面部及身体各部分等展现出来的信息,神奇地准确预测一个人的性格、性取向、生活方式、寿命长短、经济条件、精神状况等。书中所有的结论让我忍不住联想到我们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相术,因为发现这两者实在是有着太多精妙的共通。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我便时不时将面相学的一些原理与本书的研究结果互相对照、比较,果然,没有任何相悖之处!
尽管作者在导言中严肃申明,这本书可不是看手相或者算命,而是严肃的行为科学以及脑科学的共同研究成果,但是书里绝大部分的研究成果都跟中国古代相术有着甚为巧合的一致性,不得不再次赞叹我们古人的智慧。中国古人根据大量的生活经验推导出相术这样一个内涵异常丰富的独特的价值判断系统,以眉推测人之才气,以鼻推测人之贫富,以耳推测人之福禄,甚至还有“智慧窥其皮毛,苦乐观其手足”的说法。而这些结论随着我们如今科技手段的进步,居然能够在研究过程里得到部分证实,这本书就是这样一个最好的证实过程,让我们以科学的姿态来理性观察、分析人类的面部和身体各部位,并得到准确结论。如果说,中国古代相术是“知其然”,那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就是,它让我们进一步“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心理学家的预测术》整本书以娱乐性的话题吸引我们的阅读兴趣,并巧妙将心理学的最新研究结果和相关知识穿插进来,读的过程很是轻松愉悦。作为一名“果壳青年”,书中一部分的理论和研究结果我已经在果壳网上了解过,也不算第一次接触,但去阅读一整本书的好处就在于,可以让我们更为系统地去认识作者的观点,更有纵深性地深度理解相关的研究结果,并在阅读结束后更好地去做一些总结和概括,以便观察和了解人性,并成功进行预测。读完全书后我发现,以后的自己至少可以用一种更有预见性、更细致先导的眼光来跟周围的同事、朋友沟通、交流。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这真的是一个看脸的世界,那么,或许在这个过程里,我们同样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某些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让这个看脸的世界看见自己!
《心理学家的预测术》读后感(篇二)
自古以来,人类对所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及其神秘事件都充满了好奇和敬畏。而这本《心理学家的预测术》仿佛未卜先知,其实也不是什么神奇巫术。在达尔文所处的维多利亚时代,一位名为约翰•拉瓦特尔的诗人这样写道:
人的灵魂和肉体之间,内心和外表之间有着精确的关系:无限多样化的灵魂或人的内心催生了无限多样化的肉体和外形。如果存在差异,那就一定观察得到,这必定是某种精确科学的基础。
一个有趣的现实应用就是测谎机,显然,这说明了一个人的内在的波动会通过面部和身体语言表现出来。美剧《别对我说谎》中的莱特曼博士,就是根据人面部的微表情来判断对方有否说谎。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通过分析某些特征,面部、声音、语言和姿态信号,就能分辨出90%的谎言。我想起电视剧中的关于假笑和真笑的区别来,莱特曼说,眼角没有皱纹,是假笑,在这本书中这得到了证实。所谓快乐的“诚实肌”,即眼眶四周的肌肉,当一个人真心实意的微笑时,眼角周围的诚实肌也会运动的。
另一个关于对婴儿依恋关系的研究现实出了心理学家强大的“预测术”。通常来看,婴儿期是安全型的孩子长大后也更倾向于是安全性的人,更善社交,更有自信。而在依恋类型上不安全的婴儿长大后也倾向于不安全。当然,成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个有觉知的人,及时早年属不安全型,也可能通过努力变成安全型的人。
说到底,这本书与其说是“预测”“先知”,不如说是见微知著,从细小处发现人性的秘密。当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人就会觉得心理学家的预测术仿佛巫术。哪有什么神奇魔法呀,深入的观察,细致的研究,严谨的科学实验成就了心理学家的种种预测。
《心理学家的预测术》读后感(篇三)
你相不相信?《心理学家的预测术》
凡是稍微有点文化的人都不太相信算命的,因为你没有道理吗。可是我们对心理学家却充满了敬畏,因为这是科学。
心理学有很多很多种,不过如果心理学家去算命的话会怎么样呢?呵呵,这的确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很久以前有一件事,是一个心理学家通过电话给人算命,算得都很准确,不过最后他把他是如何推理的,如何去设计问题的这些思路公开以后,大家才明白,算命其实就是这个过程,一切信息都是通过你的语言语气来收集到的,算命的人其实什么都不知道。
不过这本书里面讲的心理学家可不是用心理学来算命,这叫预测,呵呵,比较高大上吧。这里面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预测并不保证百分百准确,但是可以告诉你一个概率,使得你成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这个对我们来说还是比较靠谱的。
怎么预测呢?作者在书里面提到了很多很多,比如通过一张你小时候的照片来预测你未来会不会离婚。这好像跟算命差不多了,可是当样本足够多的时候,就可以找出规律了,那就是保持微笑的人更不容易离婚。这也很容易理解,乐观的人当然对婚姻也比较乐观了。这就是预测,不过这对于个体来说用处不大,因为这调查得到的比例也就是比平均值高那么一点,所以对一个具体的人来说,这种预测没太大的价值,你可千万别根据对方的照片是不是微笑来选择自己的婚姻啊。
书里面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调查和研究,比如从一个人的面相来预测他会不会是杀人犯,呵呵,好像看相的啊。还有娃娃脸的人运气就比较好,如何识破谎言,热情的老师更上课更精彩,依恋型人格青春期会到来比较晚……
这里面的因果关系比较复杂,作者想要通过数据和分析来证明这些事情之间的联系,同时作者也承认,两者相关并不一定就表明两者的因果关系,也许里面还有更复杂的原因。也许两者都是某个原因的表象。即便证明了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那这种关系也比较弱,只反映了一个大样本中的某种偏差,放到个体上,作用不大,也就是说这预测是预测群体的,想要预测一个人的未来,呵呵,那和算命也查不到哪去。
《心理学家的预测术》读后感(篇四)
人心太难测了,而判断人心又是日常必须,所以市场上悄然流行起来《FBI观心术》之类的书籍,这些书籍正是利用人性的幽暗或者不安全感,来获得了畅销,然而令人悲观的是,这些书籍和成功学一样,不可能使读者获得成功或者读懂人心,唯一的功效,或许就是让写作者和书商发笔小财。这本《心理学家的预测术》也不例外,《心理学家的预测术》提出了很多重要的问题,涵盖人生各个阶段、生活方方面面,比如“成长 如何观察4个月大婴儿长大后的适应能力,并及早干预矫正?”“恋爱 脸蛋不重要,男人只看腰臀比?闻他穿过的衣服,不用看本人,也能找到好对象。”“择业 选对老板就可以少奋斗10年。脸孔看起来有权势感的老板,公司比较赚钱?”书商也很会宣传,这样的宣传语“其实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预测,比如每天择路上班、考虑恋爱关系、未雨绸缪地存钱等。事实上,你的预测力超乎你想象,只要学会观察的方法,整个世界就是你的实验室。”也是很有煽动性的,他声称要帮你解决的问题,都能够直击你的痛点,但可惜的是,你不可能通过阅读本书获得可行性的答案,于是,我们可以称这类书为“牛逼问题,牛粪解答”,不管作者是江湖写手还是大学教授。
不过,确确实实,作者不愧为一流学府的著名心理学家,在抓住人心方面,还是有自己的一套说辞。对于男人而言,他给提出了“男人通过什么吸引女人?”的问题,在这个在社交媒体上越来越难钓到妹妹的时代,这样的话题无疑是具有吸引力的,如何吸引女人对于男人而言是永恒的话题,可惜如此牛逼的问题,作者的解答确实相当牛粪,认为就是外向、衣着等,还不如网络泡妞高手的解答透彻。再比如“童年照泄露离婚几率 ”,只是用粗略的概率理论来总结离婚率,对于群体可能有用,对于个体而言则无多大意义,而且样本是美国人,样本数量极少,对于其他种族有没有普适性?所以草率地得出结论也是很不严肃的,幸亏这不是一本学术著作。
再不过,这本书也不是一无是处,也有很多例子比较实用,比如“套上热情的光环”“授课时手舞足蹈能使自己博得学生的好感?热情的力量绝不仅仅局限于教育行业,它渗透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长得漂亮,不如长得干练 ”这些论断,也是很实用的。值得琢磨和深思。
总之,你一定不要把这本书当做严肃的学术著作,这只是一本娱乐性的畅销书而已,带着娱乐的心态、忘记自己心中操控别人的邪恶目的,就可以了。
《心理学家的预测术》读后感(篇五)
未来因为不可知,所以让人充满好奇。当这本《心理学家的预测术》呈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便很开心的想着通过学习的方法,来预测一下和自己有关的人和事物。诚然,书中讲述了很多的有关科学的论述并加以解释,通过自己的推断和实验,最后由时间证明其结果的正确。
书中通过一些例子将讲述了预测的科学和可行性,比如观察小儿自闭症行为,从人的模样看成功的几率,实验判断性取向等。不得不说,人是视觉性动物,当看到美丽的事物的时候变更容易宽容,所以看起来比较好的外形和长相会更容易获取成功,美国总统的选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文中一个大兵看到了一辆驾驶有炸弹汽车的司机时出现的警觉,个人更倾向是第六感,那是经历过危险事情后自己才获得的一种自我保护,而和什么预测术无关。至于文中开头说的爱笑的人更容易早结婚,那就更觉得有些荒诞了,让我对预测术几个字严重产生了怀疑。不过无论在哪个地方照相,我们人们都会不由的摆出笑脸吧。当听着摄影师喊着:1、2、3,茄子的时候,那都是一种程序化似的笑容,从这样的照片里面还能看出结婚早晚?真心被打败了。如果这样也算预测,那我想问一句,亲,请问摆出什么样的笑容才能嫁给高富帅或者赢娶白富美呢?
小细节暴露人性大秘密,相比于书中这样的预测术,我们古老的文化中的看相应该更为可靠些。从观察一个人的面相,看身体健康、看福祸,从衣着习惯看出对方的身份、来历,从而知道对方需要什么,可能遇到什么。风水、吉凶,算命的不仅仅能看出,更重要的是人家还知道如何化解,这才是真正的高大上。比起那些凭借第一映像看被调查人的善恶好坏的问题来,所谓科学的预测术,那就是个皮毛。隐藏在日常行为中的预兆书中为读者揭秘,但是这种只看表相的预测术,叫人不敢恭维。每个人都希望现在自己的选择不会让以后后悔,故预测我们的计划会如何发挥昨夜以得到理想结果,那就是预测术在预测未来。一本预测书籍,可以让人对自己和他人在细节方面更为了解。想法是很好的,但是仅仅说到理论方面的知识,未免让人太过失望了。
《心理学家的预测术》读后感(篇六)
“心理学很难让人深信不疑的原因就是总有例外”,所以,即使说“人脑是一部预测机”,但相信这句话的人也不知道究竟会有多少。
《心理学家的预测术》中谈到了许多方面的“预测”,比如1岁半前自闭症预测、幼年抚养方式与成年依恋类型预测、性取向预测、从面相预测个性和智商、从照片预测婚恋关系、从CEO长相预测公司业绩、从第一印象预测个人前程等等,作者所举实例可称生动有趣,尤其对于童年依恋关系对人成年后感情类型的影响是确有依据的。
作者提出的儿童安全依恋型、不安全依恋回避型、不安全依恋“矛盾-抵抗”型、不安全依恋“无组织-无定向”型等各自的表现、对策以及对成年后的影响,描述详实流畅,例证清晰有力,文中提出的“6小时干预治疗”所取得的实效性进展,更是让人信心倍增。
通览全书,有一些个人粗浅的理解可能与作者不尽相同,在此提出,以供讨论。
如果用“预测”一词总览全书的话,似乎有些勉强。例如对于1岁半前自闭症的预测,与其说是预测,不如说是筛查更为合适,依据一些特定的指标对儿童的发展状况进行有效的监测,及早发现及早干预,这一点称作“预测”似乎不妥。
从读报看智商,娃娃脸、老相和坏人脸的比较、20秒推断好人坏人,6秒判断教学水平,长得漂亮不如长得干练等,与其说来自于预测,不如说来自于人们的刻板印象,以及对人的观察与判断当中的思维定势。
还有,1分钟找出人群中的高富帅,如果说给你和此人1分钟的谈话时间,对他的财富、职业、受教育程度等,你也会有一个比较综合客观的判断吧,所以,与其说是预测,不如将之称为综合判断更为合适。
至于说到观察夫妻吵架头3分钟预测婚姻走向,我认为也只能看到事情的开头吧,论及事情的结尾则会受到很多相关因素的干扰,比如,夫妻俩为此作出的努力和改变,比如孩子在夫妻关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等。
关于童年照泄露离婚几率这一节与之前的从照片预测个性,其实我们能够看到的就是一个人是否外向和内向而已,没有任何有力的证据能够表明外向的人一定生活幸福,而内向的人一定经历坎坷。
综上所述,用“预测”来囊括全书的内容固然显得饶有趣味,但在学术严谨的层面上,就显得统摄性和准确性有些不够了。
《心理学家的预测术》读后感(篇七)
可能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经验,看到满脸横肉的人就认定其残暴,看到笑容满面的人就觉得其可亲,看到尖嘴猴腮的人就认为其奸邪……其实,我们并不知道做出这样的判断有什么确切的依据,只是把它归结为自己下意识的想法而已。但在美国心理学家马修·赫滕斯坦看来,人们之所以如此判断,是有很强的科学支撑的。
他认为,人们的大脑就是一部超强的预测机,总是在竭尽全力地从潜藏在自己身边的各种蛛丝蚂迹中计算未来将发生的事情的概率和可能性。他运用自己的心理学知识,通过观察儿子艾萨克平时的行为,及早发现他患上了自闭症,并成功地进行了干预治疗;他通过分析婴儿的四种依恋类型,以预测孩子的成长轨迹和成年后的性格表现,得出结论是父母怎么对待孩子,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他认为根据他人的面貌特征和行为表现可以准确的预测其个性和智商——衣着朴素的人大多尽职尽责,精神饱满、姿态轻松的人多数比较外向,方脸的男性天性爱说谎、更具攻击性,让人读报就可以准确判断其智力水平,通过发旋、手指判断人们的性取向,从童年的照片推测成年以后的离婚率等等;最有意思的是,他说寿命和责任心有着一致的统计关系,有责任心的人往往更长寿,这一点倒让我窃喜不已……
实际上,马修·赫滕斯坦书中的结论有些早已为我们所熟知,而有些则让人匪夷所思,甚至觉得荒诞不经,虽然给人一种在为相面术做注解的感觉,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这些结论都有某个具体的科学实验做支撑。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是把它当作一本谈论相面术的消遣读物呢,还是应该以一种严肃的态度来读这本书?个人以为,毫无疑问应该是后者。
其实,相面术古已有之,如果不迷信的话,它可以看作是人类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高度概括,有一定的道理。我们古人讲,相由心生,即一个人的内心的想法必然会反映到面貌上,也就是说可以通过人外在的仪容仪表、行为表现以推测到他们的心灵思想和性格特征。当然,这两者之间有相关性,但又不是必然的关系。所以,马修·赫滕斯坦也说心理学的预测总有例外,它只是告诉我们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而已。比如,一个贼眉鼠眼的人要比浓眉大眼的人内心更有可能是肮脏的,更有可能做出猥亵他人的行为。说到底,这与我们经常说的法国人浪漫、德国人刻板、英国人绅士一样,是一种给拥有某种外表的人贴标签的做法,也算是一种观念固化。
事实上,这本书对于我们的生活是很有益处的。我们每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预测:面对马路上迎面走过来的一个人,我们要马上推测他的目的与行为,会对我们造成什么影响;面对手头没有完成的工作,我们要预测领导会怎么评价自己,从而采取合适的行动……马修·赫滕斯坦的这本书正是为我们讲述的这样一些技巧,从生活中的小细节之中窥见隐藏着的人性秘密——通过观察别人的一言一行,注意生活中的微小细节,以帮助我们在社会交往中弄清自己的真实想法,弄清他人的真实目的,正确评价彼此的关系状况,从而对他人的行为等进行预测,调整自己的对策,从而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帮助我们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心理学家的预测术》读后感(篇八)
做心理咨询师久了,我渐渐形成了一种“职业病”:不自觉地从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中探究他思考问题,看待世界的方式。时间一长,我发现了一个令人深省的现象:大部分人考虑问题、得出结论的依据都是感性,本能的第一反应往往便是他们的行事纲领。而且,学历高低似乎并没有对此产生根本影响,也许高的学历能使反应的内容相对高大上一些,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它的发生性质。
后来,我察觉自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它与我的工作实在是太息息相关了。我发现,在咨询中愿意真正开始改变自己,并且后续表现良好的人,大多已经发现或在我的提醒下发现了自己的这一问题,并且有意识地开始改变这一点。而他自身原先的不适应表现,也跟随着这样的改变慢慢得到了改善。而那些“固执”地坚守自己的感觉和看法,从不愿意去正视、深究它的人,往往在咨询中的进展也比较差。
这是人类的通病吗?什么样的因素会影响这一点?有什么改善的方法?我的思考最后萦绕在了这三个问题上。
正巧在这时,我看到了两本书(有些人也许会把这归结为吸引力法则吧),一本是《心理学家的预测术》,一本是《权衡》,它们从某种程度上解答了我的这三个问题。
先说说前者。《心理学家的预测术》首先具备梁文道所说的“畅销书的特质”:它有一个耸动的标题、理论或概念(“预测术”),它把你已知道的事情用你不知道的方式说一遍,它重复一遍自己的说法,并举很多例子,再重复一遍作为总结。这本书基本上就是按这样的模式写就的。但幸好,它同时还具备了一点干货知识,比如如何在早期就观察并预测自闭症,几种婴儿的依恋类型,以及它与成人时的行为模式之间的关系等。而当我通读完全书,合页全盘思索时,竟惊奇地发现,它用大量的事例证明了我们大部分时候都在以“看脸”的方式判断他人的个性、智商、性取向、是否适合做伴侣、是否知识渊博、是否能力出众、是否具备领导力……而这从侧面回答了我的第一个问题:是的,看来凭感性来下判断做决定是人类的“通病”。
这是个很容易让人理解的答案。在千百万年的进化中,人类形成了这种节约脑力的思考方式,以快速适应环境。可以说,它对于我们生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难以想象,如果我们对于任何问题都要深思熟虑一番才能得出判断和结论,那生活该如何进行。但另一方面,这又是一个令人沮丧的答案,因为太多人心安理得地沉溺于这个温暖舒适的口袋中,看不到其他可能,有时甚至自己勒紧了袋口的绳子,生命因此而窒息。
要改变这一点,最难的实际上是改变深埋在感性中的,对这一点的自我意识。如果你的自我意识中始终镌刻着:“我只相信我的本能反应。”那么,思考于你而言就始终会是一种偏狭的、机械化的、无法深入内心影响自我的存在。什么样的因素会引发这一改变?现在的我没办法说明。但我清晰地知道,一旦这个开关被扳开,一种全新的学习热情和需要便会降临到这个个体之上。改善本能感性思考的方式,是学习新的思考方式,而这种思考方式叫:批判性思维方式。
《权衡》这本书,便是为了培养这种思考能力而编写的。如果把这种思考能力比喻成一部构造精细,环环相扣的机器,那么这本书便是一张精确描摹它并将其各部分功能与用途注释得一清二楚的立体剖面图。我喜欢这本书的行文,它既不堆砌名词和解释(中国课本里那些佶屈聱牙的定义实在让我作呕),也不空喊口号忽略实际操作。正相反,它的每一个篇章开头都合理地举出一个事例,而这一事例是精确到每个字词的对话与描述,以供之后的论证使用,而概念则是在论证的过程中适时出现,目的仅仅是为了帮助理解和定义之前的行为,因此不显突兀生涩。它就像一个循循善诱的长者那般,一层层抽丝剥茧地将批判性思维方式的原理及运用方式教导给年轻人。而且,它并不限于对自身的论述,还将触角延伸到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哲学,甚至异乎寻常的事件上,对它们进行探究。这样不仅可以让我们管窥这一思维方法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更重要的是,它传递出一种概念:这不是一种死板的技术,而应该成为一种对待生活的方式,一种可以让人活得更清醒,更明白,更睿智的方式。
其实,心理咨询也是在帮助人们寻找与塑造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咨询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改变和学习。这个世界上没有轻轻松松就能进行的改变,也没有自自然然就会变好的生活和头脑。从这一点上来说,理性相比感性是有优势的:它能给予人基础更坚实的信心。
文/曹怀宁 2014.12.24
《心理学家的预测术》读后感(篇九)
关于自己、他人、过去以及未来,我们能做哪些有效的预测?作者用9个章节来讲不同的预测类型,在此我总结为3个领域,以及每个领域的核心方法或者洞见。
Part 1:通过婴儿期预测长大后的特质
在小孩1岁前,有可能预测自闭症的倾向,并且及时给与干预。如果等到4岁就太晚了。有哪些自闭症早期征兆呢?
- 缺少凝视或者缺少分享共同注意力;
- 缺少社交性和反射性的微笑;
- 被叫到名字的时候经常不理睬,或者头很少转向呼叫者;
- 对玩具等明显地操纵过度或者视觉探索过度;
- 对声音及其他感官刺激的反应明显不足或反应过度……
行为治疗可以有效改变大脑的发展轨迹,降低发展出自闭症的风险。说明基因对是否出现自闭症有关键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作者的孩子在早年就表现出自闭症的风险,及时进行了行为治疗,成为了一个健全的小孩。之余如何进行行为治疗,本书没有做任何透露。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杰罗姆.凯根,对于4个月大的孩子进行测试,发现约1/5的孩子属于“高反应性”,面对新的声音、五光十色的风铃、刺激性的气味棉球,会出现胳膊腿僵直、突然做出激烈动作、焦躁不安甚至大哭。约2/5的婴儿十分冷静,不顾不闹也不动。属于“低反应性”,其余婴儿介于两者之间。
从4个月大,一直到青春期、成年早期,高反应的人容易紧张,不苟言笑,内向。低反应的人经常微笑,神态自若,活泼健谈。凯根提出一些干预手段能帮助高反应的小孩(见著作《Galen's Prophecy》)。比如:
- 母亲温柔地鼓励高反应婴儿和儿童探索周围环境。多接触陌生环境;
- 家长过度批评会让高反应儿童产生焦躁情绪,放大个性中的焦躁成分;
-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刚毅、果敢,而不是焦躁、谨小慎微;
- 注意成长环境。极度害羞的孩子如果和一群勇敢的孩子一起成长反而会起到消极作用。
Part 2:通过外表预测人的内在
相比于长形脸的男人,方形脸的男人更具有攻击性,天生更爱说谎,更加自私。研究人员测量了200多名美国境内被谋杀者的脸部宽厂比,分为接触性暴力类(勒死、捅死、打击死)和其他类(枪击、毒死、死因不明)两类。长脸男性死于接触性暴利的比例比方脸男性的比例要高出许多【如果说“接触性暴利思维的男性中,长脸男性比方脸男性比例高得多”,则不能证明更多丧命的是长脸男性】。方脸男更喜欢肉搏,大部分在肉搏中丧命的都是长脸男性。
无名指比食指更长的女性,更可能是女同性恋,基于《自然》、《科学》等杂志的研究。女性在排卵期,判断一个男性是否是同性恋的准确率最高。提前或者推后都降低准确率。
与大部分人的认知相反,(回答问题时)玩铅笔、咬嘴唇、摸鼻子、摸耳朵、躲闪提问人的目光……以上行为没有一个能准确推断是否在说谎。真正有效的线索是:极短时间的微表情和表情忽然变换、说谎时眼睛的瞳孔放大、声音高于平时。但记住,孤立的证据不足以说明撒谎,要看多个证据。
Part 3:群体影响与大众偏好预测
对女性最具吸引力的男性外观是面孔与身材对称。因为对称表明:1,基因优良;2,身体健康。而男性在求偶的过程中,比其脸蛋是否漂亮,更看重腰臀比。美国小姐和模特的腰臀比一直稳定在0.7上下。
大学教师在课堂上更热情,肢体语言更丰富,获得的学生的评分更高。康奈尔大学的史蒂芬.西塞教授展开了控制实验,结果显示,哪怕上课内容、课件都一模一样,学生会认为老师更博学、更有包容度、课程的内容质量更高……这个实验有一个引申并且被证实的推论:假装外向也能让人更受欢迎。
身高更高,相貌更显得干练、声音更低沉的男性竞选人更容易取胜。在1860年总统大选前,一名叫做格蕾丝.比德尔在看到林肯的照片后给林肯写信,劝他“如果你有大络腮胡子,我就努力让他们所有人都投给你。你留络腮胡肯定很帅,因为你的链很瘦。”林肯在收到信以后,确实开始留络腮胡,而效果也确实好得多,显得更加干练,具有领导力。
没有胡子的林肯和留络腮胡的林肯
相貌对候选人竞选成功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答案是惊人的。普林斯顿大学的亚历山大.托多洛夫和同事在《自然》杂志发表一系列研究,通过两张照片,请被试者回答哪一个人能力更强。照片来自国会竞选、州参议员竞选的对手。被试如果认识候选人中的一个或更多,数据就被剔除。结果被试认为更有能力的候选人中,72%竞选参议员成功,67%竞选众议员成功。
在瑞士的一项研究中(发表于《自然》杂志),让一群5岁的小孩玩一个模拟航海的游戏,游戏之后,研究人员给小孩看法国议会的候选人照片,请小孩从中选择一位,成为带领大家去远航的船长。被孩子选中的人,竞选获胜几率达到了71%。所以,竞选需要规定18岁以上的人才有权投票吗(i.e.成年人比5岁小孩更擅长选出领导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