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电影院里的哲学课》读后感1000字

《电影院里的哲学课》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0-08 15:40:15
《电影院里的哲学课》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10-08 15:40:15   小编:

电影《电影院里的哲学课》讲述了一位哲学教授在电影院里给学生上课的故事。通过观影和讨论,学生们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自由意志和人生选择等哲学命题。这部电影引发了观众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思考人生的意义。

《电影院里的哲学课》读后感(篇一)

三四天的时间里,我读完了这本为研究电影而借的书籍,却意外地为它其中的哲学解读而打动。

这部从电影的角度去解说电影的书籍,其实更像是用电影给哲学下的注解。从柏拉图的洞喻,到自我与个人身份,道德哲学,社会与政治哲学,科学伦理再到批判性思维,作者在六章的篇幅中用柏拉图,康德等人的哲学思想解读了201部电影。但是最让我感到启发的一句话,我想还是书籍结尾处的那句:

“哲学是什么?

哲学就是使思考自由展开的思想。“

学习哲学的真正目的不在于去掌握哲学家们的观点,而是去了解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再与他们对话,尝试着找出他们的理论中的严密之处与疏忽之处,从而锻炼自己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电影院里的哲学课》读后感(篇二)

借用德勒兹的话,现代电影与现代哲学之间的联系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更为本质。

比起几本哲学通史和几位哲学家的著作。作者身为一名哲学讲师,站在一个更为通俗,更为全面的角度阐述了几个主要的哲学方面。

电影选材比较老,但就自己的观影体验,只有那个时期的电影,融入自己的独立思考,而不是被大众观念牵着鼻子乱走。柏拉图洞穴喻贯穿始终,多角度解析,足见哲学思考的魅力。

认知,身份,自我,道德,社会,政治,科技,批判……

从电影角度出发,使选材的深度和广度更大,哲学思想阐述更为深刻易懂。作为哲学启蒙,拓宽了自己的哲学眼界;作为电影欣赏,拓宽自己的观影深度。

《电影院里的哲学课》读后感(篇三)

柏拉图:1、认知是通过理智的洞察获得的;

2、自我或者说灵魂不仅是非物质的,而且是不可毁灭和不朽的;

3、灵魂由多个不同部分组成(理性占统治);

【灵魂三重论:理性、欲望和激情(笛卡尔/康德)】

4、第一个提出“为什么人应当有道德”——人们必须要有一个平衡的灵魂,即道德感;

5、唯理智论

质疑:(1)一个人可能完全投身于罪恶,但仍然拥有有序、守纪律的灵魂;

(2)理性无法阻止不道德,“明知错但仍去做”的例子很多。

康德:1、道德不再是对上帝的顺从,而是对我们自身理性良知的顺从;

2、我们行为的后果与我们行为的道德价值无关,只与背后驱动它的动机有关;

质疑:(1)违背诺言可以拯救人,违背诺言本身还值得赞扬吗?

(2)善意的谎言所导致的后果,有好也有坏。

3、应当视理性人为拥有自己目的,能够制定目标并且按照他们为自己制定的规则行事的存在,并 加以尊重;

4、道德与自由密切相关——“自治”,自我决定生存的原则

【“他治”:屈从于外力】

笛卡尔:人类由非物质的灵魂和实体的肉体组成(二元论)

“我”实质上是我的心灵,而不是我的肉体。

质疑:一个心灵如何能够虚无缥缈地自由游离于自己原来身体的物理过程之外,还能操纵其新的身体?

洛克:1、人类分为哲学人和生物人

2、记忆是个人身份的判据

质疑:(1)如果记忆是错的

(2)记忆不连续或中断,比如睡觉和醉酒,如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链接:心理连续理论:不如依据信仰、欲望、喜好、价值观来判断一个人

3、一定程度的国家权力是合理的;个人自由的范围必须受到法律的界限。但政府应由人民指定,代表人民的意愿,因此对人民负责。

链接:

社会契约论:1、在这种理论中,政府权威牢固地建立在获得被统治同意的基础上,被统治者同意服从中央权威;

2、尽管自由主义思想家总的来说要求对个人施加一定程度的国家权力,他们还坚持认为,总是必须存在一定的最低程度的个人自由,而且永远不应受到侵犯。没有这种自由,个人将永远没有机会追求自己的需要。

马克思:1、个人被视作群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通过互相之间的接触他们不可能发展自己的能力。此外,他们在一个社会关系框架的背景中生活和行为,这种框架制约和限制着他们的活动,他们的需求和能力都受到他们所处的社会和历史环境的制约;

2、用经济解释社会;

3、资本主义秩序包含着深刻的剥削;

4、人类是通过劳动性和创造性活动表达和发展自我的基本需求的生物,是力图进行集体生产活动的理性生物。因此,我们的真正利益在于集体管理我们的劳动活动。

弗洛伊德:1、自我(ego):与外部世界打交道的理智的“我”

2、超我(superego):道德意识,包括在童年时代获得的社会行为规范;

3、本我:总是在寻求即时满足感的一切本能冲动

大卫休谟:1、欲望和激情都是人性不可或缺、合理的组成部分

2、欲望可以压过理性

尼彩:对欲望进行深层次的“净化”,从而转变成艺术或创作

阿奎那: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都有一个他们奋力想要实现的内在目的。

穆勒:高级快乐和低级快乐

功利主义(核心思想):快乐是最高价值

经验主义:把基本经验作为认知的基础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