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鲤》是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通过讲述一个少年与一条跳鲤的故事,作者描绘了生命的坚韧和奋斗的精神。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少年不屈不挠地追逐跳鲤,展现出勇气和韧性。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和努力,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跳鲤》读后感(篇一)
没有看下去,看了一半放弃了,现实到蛮窒息的,也不太喜欢这本书里面的男性视角。还有我不喜欢《跳鲤》的男主角,将妻子作为自己的所属物,妻子去三亚,他怀疑妻子和别人有染,他也选择了出轨。妻子回来以后,他内心极度渴望妻子没有出轨,渴望妻子还属于他。到陷入圈套,妻子真的被人夺走了,他失去了“领地”,他的占有欲被侵犯,步入了深渊。 《落地无声》其实这篇故事的女主角,她像“阁楼上的疯女人”。被丈夫的出轨,抛给她的家务,丈夫抛给她照顾母亲的一切责任。男人早就什么都懂,他把所有的一切都丢给了女人,让女人来为他承担所有的一切,而自己却在外面风花雪月逍遥自在。她因为照顾家务,做家务照顾母亲,而丢失工作,只能在家里面呆着,成为一个无助的自己。她没有办法进行自救,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利用伤害自己,利用不停自杀来渴望丈夫获得丈夫的回心转意,她还去报复“小三”,但其实这也是一个可怜的女人,她同样没有办法离开。两个女人围着一个男人转,偏偏还说这是男人的中年危机,不,这明明是女性的危机。很有趣的一个视角转换,我不再跟随男性主角的视角去思考问题了,我宁愿从女性角色本身出发。 娜拉出走以后怎么办?不是回到父权家庭,就是饿死。 女性没有办法出走,因为他在照顾丈夫的母亲多年的时间里面,早就已经不再被社会所接纳,但没有办法寻找到工作机会,而在这些事情的压力之下,她又发现丈夫出轨了,付出的一切都在丈夫的眼里,反而什么都不是,她逐渐地被逼“疯”,不再是她自己。 两篇故事里面,《跳鲤》的女主角花至少步入了另外一个有钱的家庭,我觉得她是真正的跳鲤,谁不想要金钱?哪怕这最初始于圈套?有可能她步入了,却依然不幸福。《落地无生》就像标题一样,她跳楼下去无声无息,无人在意,她对家庭的付出在丈夫的眼里什么都不是。两篇故事的男主角都出轨了…… 所以我还真的有思考过,这本书的女性角色故事。尽管从男性叙事视角出发,但好像落脚点都在女性身上。没有看完后面我翻了翻,我发现后面的女性角色都陷于家庭,都陷于母职惩罚,都陷于男性凝视,都没有办法脱离这种亲缘关系,所以才说这样的现实令人窒息,我不愿意再去阅读这样的故事。
《跳鲤》读后感(篇二)
作者是胡学文,新书拿在手上总有一睹为快的想法。 细品了书中的六个故事,根据现实生活刻画出普通人的基础生活保障需求,及精神上的矛盾困惑。处在社会的底层,经历着想不到却着实棘手的生活方向、家庭情感问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耐人寻味。故事1他,在农村创业承包种蔬菜失败后,到城里谋求工作后的状态并不是太好,他和花想攀靠关系提升生活品质,后来枣和七也想通过他们帮忙找到好工作。在副院长、黎总、黎主任,比他们更有想法的人面前,并没有那么顺利…… 故事2乔先、朱燕、童小蕾、男人,之间的关系处理的困扰,最终回到了理智。 故事3马西、老枪、苏文秀、还有后来的赵莫,有着共同的语言、友情关系、还有和马西赵莫为不在的白雪出书的故事情节都透出不同变化…… 故事4知道自己的父亲另有其人,在查身世的同时,也围绕着他和身边人的情感故事。 故事5出狱后乔医生和家人身边人变化的种种描写。 故事6婚姻生活有缝隙。他们俩在结婚纪念日这天出去旅行。心里的隔阂没有挥去,人品却还在。生活还得继续。
《跳鲤》读后感(篇三)
这本书共包括6个小故事,印象最深刻的是与本书同名的《跳鲤》一篇。刚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以为是一条跳过龙门的鲤,讲出身贫寒的主人公怎么通过自己的努力或是抓住了机遇,逆天改命,光宗耀祖的故事。读完才知道,这一条鲤,是砧板上的鲤,是餐桌上的鲤,是终究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鲤。在农村包地种菜亏损严重的主人公和花夫妻二人托关系到县城工作。花在副院长妹夫的帮助下拿到了陪护黎总老父亲的工作机会。原以为可以就此过上好日子,鲤鱼跳龙门,扬眉吐气一番。没成想,黎老在花的恭维和照顾下爱上了花,黎总以住房和金钱为条件,希望主人公和花离婚。穷人也有骨气,哪肯就此罢休,使出了浑身解数,动用了所有关系,也不过是蚍蜉撼大树,徒劳罢了。社会地位的差异,能力的悬殊,使得主人公不得不认命。承认吧,有些事情就是没有公道可言啊。小说基于现实,刻画了社会底层人在物质与精神抉择时的矛盾和困惑。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推动着主人公和花的人生走向,也让人在纠结和叹息中审视富贵与贫穷。 本书的另外五个故事,同样是围绕着小人物的命运展开。大时代里的小人物,一方面他们能感受到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社会每天都在更新,另一方面又会觉得这变化与他们无关。他们也想搭上时代的顺风车,却无奈的发现怎么赶也赶不上,走得太快了还会扭了脚,摔了跤。在“丧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常常会听到“越努力越心酸”的调侃。专家建议年轻人不该躺平,穷人要努力奋斗。可比起这样口号、画饼,如何打破阶层固化,发展成果共享,确保社会公平才更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本书的作者胡学文曾谈起自己的创作理念:“历史如长河,史学家关注的是河流的走向、奔腾的气势,何处遇峰受阻,何处平滩漫流,挟裹的是泥沙还是树枝,关于河床气候等的分析;文学家则会把水舀起来,细细观察,对个体的水滴更为在意。分析水滴,进而窥望河流。” “我不想做某种道德判断,不想给人物贴上标签。我想退得远一些,更远一些,虽然未必彻底做到。有的人像树,一生住在一个地方;有的人则如水滴,随河流向不知名的远方。树似乎是安稳的,风霜雷电却不能免,而随河流漂泊者,际遇更是难测。是的,我不做判断,只想让个体的面孔清晰一些。”
《跳鲤》读后感(篇四)
乍看这个书名,联想到的是“鲤鱼跳龙门”的典故。
读完短篇小说集中的第一个故事才知道,原来“跳鲤”是一道噱头颇足的招牌菜。在城市中最昂贵富丽堂皇的餐厅中,服务生会把一道已经烹饪好的鲤鱼放在餐桌的中央,主菜的位置。
活着的鲤鱼跳动并不稀罕,但一尾已经进了锅热气腾腾的鱼还能继续跳动,就成为了招牌菜的独到精彩。
一尾已经失去了所有的生命力的鲤鱼,却仍然要以旺盛挣扎着的假象作为抬高虚假的身价和取悦食客的表演,在一席盛宴中留下了这样充满着苍凉的讽刺意味的一幕。
或许不至于这一席盛宴,而是整个人生的迹象,都在这样徒劳的挣扎中,成为了看客的戏法。
《跳鲤》,一对人到中年的贫穷农村夫妻俩意外在城市里谋得了好差事,照顾有钱老板的父亲,原以为鲤鱼跳龙门,结果却是一步一套。
整个阅读的过程,越读越是心凉,并不是因为人生的命运往往超出个人能够掌握的空间,而是因为在自认为努力的拼命挣扎中,自身的“拼尽全力”对于其他人来说,只是一场滑稽的垂死挣扎罢了。
这一篇是整个短篇集子里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篇,也是颇能代表作者写作风格的一篇。
作者胡学文,擅长以小人物的故事进行深入扩深,描写命运和时代中无力的波折感与模糊了“宿命之手”主体的命运感。
在他的故事中,无力感似乎并不来自于角色在遭遇变故时的无能为力,而是来自于看似事情存在解决方法,看似人生的主动权掌握在角色的手中,但是往下走的每一步都只会让自身更加深陷泥潭。
正如那一尾烹熟的鲤鱼,在所有的生命迹象已经流逝后,仍然进行着无力的挣扎。
除了第一篇之外,整个集子中其他的故事也变换着角度,讲述着不同的小角色的人生的故事:
《落地无声》:人到中年,婚姻成为了闹剧。
《浮影》:深藏在内心中的罪恶,被午夜窗外的残影浮动勾起。
《河流》:意外发生,却揭发了身世之谜。亲生父亲到底在哪里?
《审判日》:早已破碎的家庭,在一场“审判”中,走向另一种圆满。
《纪念日》:当爱意已被耗尽,曾经仪式感颇强的纪念日,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
《跳鲤》读后感(篇五)
一种荒诞又带有一丝压抑的文笔走向。跳鲤是一种名菜,供人看的稀奇,吃着惊艳。 书中的一位又一位主人公,又何尝不像这道菜一样。人在面对一道选择题的时候,选择的究竟是淋在身上的热油,还是可以飞黄腾达的极致享受。或许就连享受都是披着冰霜的热油,到了某个时刻,发现危险来临也已经晚了,只剩下自己痛苦的挣扎,所有的一切都变了模样。 这本书里面一一看过去,让我感触很深的不是花的故事,而是乔先的。他的懦弱让我看到后怒其不争,过了很久还感觉到十分压抑,恨不得钻进去打他。 乔先迫切的想离开自己的妻子朱燕,他觉得自己累了,这么多年每次都要很心累的面对不停“作妖”的朱燕。朱燕一次又一次的怀疑他是否出轨,甚至臆想出来一个莫须有的女人,乔先也没有拒绝。他从来都不懂得拒绝,妻子说什么都是先顺着妻子。自己没有处理事情的决心,对待妻子优柔寡断,还连累了一个无辜的女生。朱燕也因为这个拿捏住他,与其说是被朱燕拿捏,不如说乔先心理上是需要被人关注的。最需要看心理医生的也是他,不是朱燕。 原生家庭带给他的危害让他一边觉得是妻子的无理取闹,一边又默认妻子对他的好,心安理得的享受妻子给他的一切。乔先一直觉得都是母亲和妻子带给他的伤害,他也会悲哀的觉得自己和妻子思想融为一体,无比默契。温水煮青蛙式的家庭风格造成他心理上的压抑和潜意识的模仿,无法挣脱,也不能挣脱。一切都已经达到了顶峰,一触即破。 这些都源自于他错误处理事情的方式。就像等红绿灯时追逐自由飞舞的蝴蝶的孩子,如果乔先做了和他一样的选择,结局会不会不一样。我想不会,因为他是乔先。 从另一个女生的角度来看,这就陷入一种僵局,明明远离了每天躲躲藏藏的日子,却因为一个莫名的朋友请求,重新陷入这种泥潭。哪怕清者自清也抵不过别人的风言风语,更何况这种风言风语是自己一时心软招惹来的,像一块牛皮糖一样,无法挣脱。 虽然小故事名字叫《落地无声》,但是看的我心里闷闷的,扎了根一样在心中蔓延。作为局外人,可以明显的感受到这个畸形的家庭和男人错误的处理方式。若我是局内人呢,人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从字里行间就可以感受到的压抑。这是另一个人的一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跳鲤》读后感(篇六)
胡学文 著 / 跳鲤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左叔
我不记得以前没有读过胡学文的作品了,但翻开这本《跳鲤》总给我一些似曾相识的感觉。
就像我在读周于旸的《招摇过海》中提到过的那样,“老一辈”创作者笔下的那种“绵密”的质感,文笔的“速度”“跨度”和“节奏感”都不是那种“匆忙”的,而是以一种迟缓、渐进的状态,慢慢地往前推进,不知道用“静水流深”四个字来形容是否妥当,但此刻我的脑海里也就只剩下这四个字了。
六个短篇集辑成册的《跳鲤》,读完之最为强烈的感觉,六个“故事”好像都在说现实生活之中最为稀松平常的事情,洋洋洒洒地讲了一些什么,但细细想来好像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明明都是浮于表面的记述,却又能看得见烟火生活底层的暗流涌动……
我觉得,或许读这本书是需要一些生活阅历和人生起伏的,我自己如果换作早五六年来读,未必能看得见那些需要读者来自行“补白”的地方,比如人生中的无奈、婚姻中的况味等等。
大概也就是这样的风格吧,常常让我想起来张艺谋那一批导演,在进入商业片领域之前的一些创作。总有一些场景在阅读过程之中浮现出来,风呼呼啦啦地吹着漫地的浮尘,一个人物从灰扑扑的街景里凸显出来。其实,如果不是镜头对准了他或者她,我们很难从人群中将他或者她筛选出来。
故事的张力,就藏在那些平实的面孔下面。当然,这些故事永远都没有结局,在怅望的空镜头里面,答案亦或者没有答案的迷茫,浮现在每个看客自己的心中。这大概也就是我一直觉得胡学文这的本《跳鲤》给我似曾相识感觉的原因之一吧。
胡学文 著 / 跳鲤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六个故事里《纪念日》极短,也是最为贴合寻常的,玻璃栈道的隐喻,属于一眼便能看明白的。
《审判日》和《落地无声》,会让我顾虑人物的心理状态,前者更像是一个舞台剧,可以通过某个时空的剖面来交待前面后果,而后者则更为像一个电视剧,人物的“来路”需要慢慢地交待,才能够慢慢立起来的过程中血肉丰满。
如果我是投资客的身份,想要从这本书的六个故事当中选择一个来做影视剧的改编,我极有可能会挑中《跳鲤》作为一个“小成本”文艺片方面的改编。我会想办法让剧情更为集中凝练,开篇的第一幕投资失败的可能就不是一个菜地,而是一片鱼塘。 电影的第一个画面就是一条在浊水中载浮载沉的死鱼,然后在故事之中,会陆续出现铁锅炖里的鱼、菜场里的鱼、野马湖畔望月楼的那盘招牌菜“跳鲤”。
鱼还是那条鱼,在不同的场景里;人还是那个人,在不同的阶层中。
《跳鲤》读后感(篇七)
《跳鲤》给我们抛出了一个现实而又沉重的话题,一个外乡人来到一座城市,想要生存下去有多难? 不得不说作者在起名字方面是有天赋的,书中的外乡人都是一个字,他,花,七,枣,城里人除了老总就是主任,院长,人物地位一目了然,当然肯定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一个设计而已,千万别想歪了。 外乡人背井离乡来到城市,一万个人就会有一万个理由,但不外乎就有两条,一个是投靠亲戚,一个是生活艰难,不管是哪个,都是艰辛的,周遭环境是陌生的,往来的人也是陌生的,也没有自己的土地,多半是靠一身的力气和坚忍的精神积累自己留在这座城市的本钱。 男主也是千万迁徙大军中的一员,只是他的运气比较好,多多少少能沾上老乡和亲戚的光,留下来不成问题,但是一身的债要还,还要过上起码算体面的日子,才不枉来这一趟,就这样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机会很多,轮到自己头上总是差一点先天条件,两口子心里不上不下的,倒是混了个吃喝不愁。 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副院长给找了个家政的肥差,两口子辞了现在的工作,一门心思扑到了肥肉上,看到这联想起前几年韩国的一部电影,也是一家人寄生到一家富户的故事。两口子有了这工作,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上来了,尤其看到工资卡上蹭蹭涨上来的数字心里更有底了,期间出现了一些波折,但媳妇还是留在了老主任家里,丈夫专职搞后勤,分工明确倒也相得益彰。 然而世事难料,老主任动了歪心思,亦或是她女儿替他动的心思,这就不得而知了,反正一番拉锯战开始了,男主当然不是对手,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人脉关系,处处都被人家拿捏了,到最后也只有认命一途了。 书中多次出现了望月楼的跳鲤,是一道菜,也象征了男主现实的处境,已经被料理的浑身焦黄了,还是想蹦跶两下,但终究是人家桌上的一道菜,意境深远啊。 这个故事写的很生动,笔法到位,人物塑造也很立体,也没有传统小说那些自作聪明的场景,让人读起来很顺畅,在赞叹作者的同时不免有些怀疑这个故事是不是有原型,当然也没有必要深究,因为即使发生了这种事也不足为奇,只能发出一声叹息,小人物是没有能力掌控自己命运的,即使你再头铁,终究还是逃不掉成为餐桌上的一盘跳鲤。
《跳鲤》读后感(篇八)
这本书花了挺久的心理建设才看完。可能是因为内容太真实,也可能因为内容离我的生活太遥远,总之有种不忍读下去的撕裂感。封面采用白色书名呈上,黑红色的背景为底的设计,一眼望过去不免有些沉重,但本书确实与轻松无关,作者讲述的就是平凡小人物的众生相,遣词造句直白大胆,不掺杂一丝矫作掩饰,有些文字读起来甚至真实得残忍。
本书书名为《跳鲤》,书的第一篇文章也叫《跳鲤》,毫无疑问,这是本书最击灵魂的一篇。文中讲述了一对中年夫妇由于生活困苦到县城打拼改善生活,当一个富贵家庭需要全职保姆时,命运选中了这对夫妇。可渐渐的,全职保姆变了意味,男人被踢出来只剩女人独自照看老人,再慢慢的,这对中年夫妇开始聚少离多渐行渐远,最终,自己的妻子变成别人的妻子,自己的生活变成别人的生活。全篇人物用一个字代称,初次看到我以为这些字代表了这个人物某些特征,但细看也没琢磨出味来,只带着新奇感继续往下读。接着,我就有种被人踹了一脚的感觉。可能是与我年龄太小亦或是接触的社会环境有关,我对中年人群的情感需求一直是漠视的,我理所当然地将自己的父母作为样本,他们是怎样的,我想象中的中年人就是怎样的。所以当另一个例子摆在我面前并且与我的想象相去甚远时候,那种不舒服感直接爬满了我脊背。或者作者想做的就是将生活剖析开来,将内里最惨痛的一面呈现给读者,试图与终日浑噩的人群对话,告诉人们这才是生活最原始的模样。
读完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底层小人物的艰辛和挣扎,他们在社会的边缘挣扎着,他们的生活比普通人更加艰难,他们没有政治权力,没有经济实力,没有受过良好教育,他们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挣扎,他们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奋斗,不断地努力,以期望能够改变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但现实永远给予他们沉重的一击,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鲤鱼跃龙门,世界上的很多人,甚至可以说绝大多数的人这辈子都在温饱线徘徊,真实的生活永远残酷得让人心悸。在这种情形下,说什么都有些苍白无力了。
《跳鲤》读后感(篇九)
全书分为六个部分,每个故事都是独立成篇的。这六个故事分别是:跳鲤、落地无声、浮影、河流、审判日和纪念日。作者胡学文着重书写的故事是跳鲤和落地无声。
大家都知道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在《跳鲤》中,主人公和花来到城市打工,为了更好生活,也为了给两个儿子多存钱,努力工作,积极生活。因为他们的认真表现得到了看护黎“主任”的机会,从一进龙宫被要求“滚蛋”,到被雇主认可、喜欢,一步步走下来,花有了跳龙门的机会,但是需要付出离婚的代价,这对结婚二十余载的夫妻会怎样抉择呢?生活总是会给你出选择题,不论你想或是不想,那么花是跳或是不跳呢?跳了之后,跃到龙门之后的生活呢?经过苦苦的思索,主人公最终选择和花离婚了,花得以奔向更好的生活。但,这是花真正想要的吗?离开了相伴二十余载的丈夫,和雇主结合,生活将安逸无忧。而主人公呢,想鲤鱼跳龙门,但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人,都是会向往更好的生活。
《落地无声》中年人乔先,从小和单身母亲一起生活慢慢长大,但他的母亲处理事情的方式太极端了,乔先犯了错误,母亲会以自罚作为“教育”孩子的手段,当少年乔先用买酱油的五元钱看了一场功夫电影,妈妈用自扇嘴巴的方式来“教育”乔先,当初中时的乔先收到一名女同学的情书而不肯告诉母亲对方的姓名时候,妈妈用头撞墙的方式来“教育”乔先,当我阅读到此处时,情绪是压抑的,为小小的乔先而紧张着。他的成长环境太恶劣了,简直难以想象。在这种环境下,我觉得他的心理已经不健康了。长大后的乔先和妈妈喜欢的朱燕结婚了,朱燕同样是一个有精神疾病的人,以自杀、跳楼等威胁乔先,这时的乔先已经不会反抗了,这样的生活他会继续下去.....我觉得:一个人生活环境太重要了,对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浮影》是写得了“怪病”的马西,午夜时分总是醒来,通过玻璃张望对面火车站的人来人往,总是幻想是自己认识的人。我们需要更加关怀情绪抑郁的身边人。
《河流》写的是毕业成为大夫的吴鑫,因父亲吴小松发生车祸,从而知道了自己非父亲亲生子这一事实,从爸妈的口中得不到答案,自己和朋友多方寻找,也无法得到真相,他只是想知道自己来源的地方,但有些时候,答案总是和我们捉迷藏。
《审判日》是父女之间背叛,年轻的女儿是否应被审判呢?
《纪念日》是复婚夫妻在结婚纪念日到来之际发生的事。
每个故事主人公都有不同的人格表现,请您细细阅读!
《跳鲤》读后感(篇十)
好久没看过这么过瘾的小说了。还可以一口气看完六个。
看完胡学文的《跳鲤》,掩卷沉思,故事里那些人,像不像此刻的我们。遇到开心的事就大笑,遇到喜欢的人就小鹿乱撞,遇到无从化解的事会隐藏内心或者大闹一场?
胡学文的小说总是充满了荒诞的色彩,他是个讲故事的高手,笔下的人物真实、真诚、真挚,他们偏执而热忱,炽烈而哀恸。
如果你看过《一个勺子》,你一定知道陈建斌,对,就是《甄嬛传》里那个“胖橘四郎”。 他嘴里说出的那句“勺子”,“勺子”其实是傻子的意思,是坝上的方言。
坝上就是胡学文的故乡,那个一年吹一次风,一次吹一年的地方。他就是从这里开始了小说的创作。而《一个勺子》就是根据胡学文的原著小说《奔跑的月光》改编的。
除了《一个勺子》,还有冯巩主演的电影《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范伟、马伊俐主演的电影《跟踪孔令学》,这些电影的原著小说均出自胡学文之手。
《跳鲤》是胡学文的全新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他近几年创作的六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小人物的代言,处处充满平凡人的悲怆和感动。
《跳鲤》是讲一对因生活所迫到城里打工的农民夫妇,“时来运转”,竟成了开发商“黎总”父亲的保姆,薪水丰厚,待遇优渥,免费旅游、两居室供应。但是时日渐长,老父亲喜欢上了男主人公的妻子,而黎总“只想给父亲一个幸福的晚年”,在她的诸种威逼利诱之下,男主人公不得不做出选择。 “跳鲤”本是当地的一道名菜,烹饪手法奇特而残忍,鱼被热油炸到金黄焦脆而仍能活蹦乱跳。隐喻的正是普通人力争上游时遇到的阻碍,他们渴望改变境遇,在面对诱惑时他们也会左右摇摆。他们最终会得偿所愿,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每个看过小说的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
就像《一个勺子》里的那句话:把别人当傻子的人,自己就是最大的傻子。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风吹半夏》里也有一句话:自己想要的可以去争取,但惦记别人的东西,是不道德的。 《落地无声》是写人到中年的乔先,经历着婚姻的无解之痛。妻子朱燕的无端猜疑和神经质,曾经受助又助他的女子童小蕾被卷入漩涡。疯魔的妻子、无辜的女子,一场又一场的闹剧,揭示了当下人们对于婚姻的态度,人与人的矛盾和纠缠。
小说没有大开大合的宏大叙事,完全由日常生活的生动细节环环相联,真切鲜活。小说通过夸张的细节描写,呈示了人物极致的矛盾心态。朱燕无休止的自残与追逃行为虽然比较夸张,但作为文学形象,确实映现了现实生活中的某种集体焦虑情绪与失控情节。 《河流》是写刚毕业上班的医生吴鑫,因一起车祸得知自己非父亲亲生。他决定去揭开身世之谜,面对疼爱他的父亲和母亲,他展开了一长串的名字。39个名字悉数推翻,吴鑫的人生也不一样了。面对父母的守口如瓶,女友和暧昧对象的离去,他成了孤家寡人。小说描写人在伦理和道德之间,在灵魂和身体之间,面临的抉择和挣扎。 《浮影》是写得了“怪病”的马西,总是想起多年前的故人,故人早已因意外逝去,最近却时常于晚间出现在窗外的广场。马西循着身影而去,才发现犯下隐罪的人是自己。《审判日》写亲人间的信任和背叛,是一场关乎亲情、爱情和道德伦理的审判;《纪念日》是写婚姻里夫妻如何磨合、胶着,在结婚纪念日到来之际如何面对与和解。
虽没有着意书写大时代的精神地理与历史坐标,但这些小人物却与大时代有着恰到好处的勾连,他们的命运遭际,像一面镜子,映现出了大时代的清晰面影。即便生活如此,这些小人物仍然不失善良本性与不甘沉沦的力量。
胡学文的这六部中短篇小说,一方面,以独特至奇异的切入视角、戏剧至荒诞的叙事安排、真实至肌理的细节描写以及充满张力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普通人”的心理挣扎与灵魂困境图景。
另一方面,它更为阅读者提供了一个意蕴无穷、思味不尽的“现代寓言”,象征了这一时代某类人的人生状态,这是作品更深远的意义之所在。
福克纳说,生命是在低谷里孕育出来的。它随着古老的恐惧、古老的欲念、古老的绝望一直吹到了山顶。我们之所以必须一步步走上山,就是为了可以坐车下山。
胡学文小说中的人物,一如我们都有的卑微、忧虑、猜疑、自欺、欺人、愤怒、抗争、疼痛、绝望,但依然纯厚和偏执,为了生活而奔波,为了向上而努力。
当生活无解,有人为梦想而生,有人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