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鲁古雅·敖鲁古雅》是一篇令人深思的文章。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人物内心的揣摩,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文章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宁静与美好。同时,文章也传递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和平衡的重要性,引发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思考。读完这篇文章,我对自然的美丽和力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珍惜身边的环境。
敖鲁古雅·敖鲁古雅读后感篇一
看完《额尔古纳河右岸》而来的,虽然小说富于传奇,让人欲罢不能,但真实的力量显然是更巨大的。
首先,顾桃的记录和拍摄是让人信服的,这是来自于一种类似于世交的情谊,一种子承父业的传承精神,以及多年累积起来的经验和情感。二是父子都并非人类学家,从事艺术类工作,有一层特别的敏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既是旁观者又是亲历者,有着使命一般的珍惜和留存。三是盗猎猖獗,森林萎缩,狩猎文化的消失所带来的鄂温克族使鹿人人格的消亡和故有家园的丧失,让人忧伤和遗憾,应该承认,人生的最大悲哀莫过于别人在替你做选择,而自己却无能为力。
附录《林中的乡愁》中有一段关于族人酗酒、灵性和萨满的表述,我认为太恰当了。“对酒精的需要似乎与灵性的丧失有关。萨满的能力会有所遗传,那是一个可以与天上的神灵沟通的人, 她与神灵同在时有一种令人眩晕的喜悦,这种喜悦的获得需要一种身体技术和周边的灵氛。如今这种灵氛已经不在,稀疏的山林里充满了外来人和油锯声。萨满的后代对于那种与天地同一的喜悦,可能仍会有深刻的需要,酒精是治疗痛苦的药品,也可以帮他们获得这种感受。”
敖鲁古雅·敖鲁古雅读后感篇二
敖鲁古雅,这个地方,在不熟悉的我第一次看来,还以为是一句什么神奇的咒语。敖鲁古雅是草原上的一个地方,作者顾桃就来自于那里,他戏说自己被家乡人称之为森林的孩子,因为自己经常要往外跑。07年顾桃决定再次回到敖鲁古雅,是因为接到了一通电话,而在这通电话中他得知自己的好友离开了这个世界。
从07年到11年,五年的生活日记,带我感受了属于敖鲁古雅的草原生活,从春季看着万物复苏,顾桃回忆曾经和朋友们在猎点上的生活开始。那时候他的好友还在人世,几个人因为猎点断了酒,在猎点苦熬了半个月后,终于迫不及待地下了山,然后在小饭馆里面狠狠地合上了一顿好酒。那个时候,和朋友一起谈天说地,生活中好似从来不曾有过烦恼。
可是人类就是这般脆弱吧,即便当下的我们那么欢愉,但是我们始终无法参透分离会在哪一刻降临。就好像是敖鲁古雅的冬季,你不知它是何时来临,只知道早晨起来便能够看法哦窗外已经是一片白茫茫的景色。曾经绿色盎然的世界如今已经被柔软洁白的雪覆盖,外面好像换了一个世界,空中还有雪花在飞旋。敖鲁古雅的各种动物也都各自回了巢穴,它们在这样的寒冷冬季也只想安静地欣赏,这个洁白且寂静的世界。
顾桃在这些日记中描绘的场面都很真实,并且会让我看到我曾经写日记的有趣的感觉,比如在08年19月2日这一篇中,顾桃只写了一句“很重要的一天,却因体力不支而无力动笔。”你看啊,这样省力气的写日记的手法,也是我偶尔偷懒的时候会使用的,今天好重要啊,但是很累就不写了。这样充满人性的记录,反而让读者更像是一个陪伴着顾桃的朋友,一同与他居住在敖鲁古雅。
居住在敖鲁古雅,就好像回到了曾经的狩猎时代,这里的树林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人们居住在这里,夜晚能够看见漫天的星光,耳边能听到独特的鸟叫。河水肆意地流淌,带来了生机和未知远方的气息。敖鲁古雅也许不仅仅是一个地方,也能够成为一个神奇的咒语,一提及便能够带我回到那个充满各种自然气息的森林。
敖鲁古雅·敖鲁古雅读后感篇三
我国最后的游牧民族,最后的原始部落,最后的驯鹿人,他们即将消失在我们视野之中,他们将完全的融入现代的社会之中。 在这样的变革之中,他们的生存状态又是怎样的呢?敖鲁古雅就是鄂温克族居住的部落,位于呼伦贝尔市根河市最北部的敖鲁古雅河畔,是鄂温克族最远也是最神秘的一个支系居住的地方,而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对于外来人充满着好奇心。
顾桃,独立电影制片人,导演,他就走进了这里,用摄像机拍摄着这样一群充满野性力量人的生活状态,让我们可以在现实的社会中再次看到他们另类的存在。 纪录片《敖鲁古雅》就是顾桃的代表作之一,并获奖无数。但在影片中虽然我们也能看到他们真实生存状态,但却也有着我们无法看到的部分,特别是作者对于他们相处关系中的情感,在影片中是看不到的,所以也就有了作者当时所留存下来的日记,有了这本书《敖鲁古雅》,带我们重新走回那段岁月,走进鄂温克族充满变革时代个人真实的生存状态。
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充满野性的名字,不同于我们的生活,他们曾经与自然为伍,与自然有极为亲密的关系。但现在他们也被迫与自然出现了隔阂,他们不能再拿猎枪去狩猎;他们不能再生活在深山之中了;他们也不能再于他们的驯鹿了。
他们的精神自我出现了明显的分裂,他们中的一些人走进了都市,去寻求另外一种生活状态,他们也与山外的人进行着连接和沟通,但在这里,他们还是格格不入的那一批人,他们常年与酒为伴,用酒精麻醉着自己,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这也是他们真实的写照,甚至一个又一个因酒精而生病、自杀、自残的行为,这就是他们生存的现状,这就是纪录片所无法带给我们读者的直接冲击。
这样一个民珠,这样一群神秘之人,他们的故事也就留存在了这本书中,他们可能是最后的生活在田野之中的民族,他们的生存状态必然面临改变,但改变之后的他们也就不再是他们了。也许我们在这本书中看到的将是为数不多的对于他们真实生活状态的记载了。
像顾桃所说: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特质都在雅库特使鹿部落人身上得以体现——坚韧、悲悯,宽宏、聪慧…… 那我们就走进这本书中,去体会这些优秀的民族特质吧,也感受着一种来自于他者的神秘气质。
敖鲁古雅·敖鲁古雅读后感篇四
记得2023年刚去完使鹿鄂温克族的敖鲁古雅猎民乡,看到了猎民准时下班,把驯鹿拴起来,回到各自的小洋楼里。我回来就和同是鄂温克族的司机重复了好几句:“有什么用呢!这个文化已经死了。”我们好像在看一个个活着的标本,他们代表着这个族群,同时也象征着逝去。
敖鲁古雅·敖鲁古雅 (2007)
8.9
2007 / 中国大陆 / 纪录片 / 顾桃 / 柳霞 维加
今年初,偶然机会接触到顾桃先生的敖鲁古雅系列纪录片和书,才有幸捕捉到这个文化在消亡过程中的点滴。了解到以前他们面临消亡的挣扎和消沉,他们的酒精与暴力,他们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生活方式,心中更是感慨万千!那时他们的舞蹈是悦神而不是悦人,那时的猎人住在“撮罗子”而不是小洋房,那时他们靠打猎为生而不是旅游业和鹿角生意……他们就像那只寻得到足印,但没有了踪影的犴达罕。
雨果的假期 (2010)
8.2
2010 / 中国大陆 / 纪录片 / 顾桃
顾桃先生纪录的使鹿鄂温克族人之一的艺术家维佳的两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一个名族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就等于失去了一切,面临死亡……喝死拉倒!”
“在我们这个时代,狩猎文化消失了。惭愧万分!”
犴达罕 (2013)
9.2
2013 / 中国大陆 / 纪录片 / 顾桃 / 维加
看完整个系列,我不禁在心里落泪。不是悲伤而哭,不是欣喜而哭,也不是为谁而哭,而是我们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当然会有眼泪。
敖鲁古雅·敖鲁古雅读后感篇五
酋长玛丽亚-索:我们是个弱小的边境民族,是靠打猎过来的,祖祖辈辈生活在大森林里,守着山林。我们有自己的传统,有猎枪,是中国唯一养驯鹿的民族。跟别的民族不一样,我们应该保护自己民族的东西。我们跟大自然非常亲近,过着自己的生活,我们并不需要太多的钱,大自然里什么都有。
敖鲁古雅,在鄂温克的语言里,是“杨树林茂盛的地方”。顾桃以日记体和摄影的形式,真实记录了他在跟随拍摄敖鲁古雅鄂温克驯鹿部落的过程中的生活日记,整本书的基调弥漫着一丝无奈的伤感,作者所呈现的这一个即将消失的民族的影像就一部史诗一样。
作者在这本书里着重记录了喜欢酗酒、养鹿的柳霞与同样喜欢酗酒但热爱写诗、画画的维佳这一对姐弟的人生轨迹。
柳霞:敖鲁古雅的月啊,是那样的透明;敖鲁古雅的夜啊,是那样的柔情……
虽说山上与山下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与世界,酗酒会让这些猎民们逐渐丧失灵性,失去生活目标,但是柳霞与维佳似乎并未受此影响,每次一出口基本上都是金句。
比如柳霞随口哼唱的诗意小调:我是森林之王。太阳是我的母亲,月亮是我的父亲,星星是我的儿子。雨果啊,你好好地快点长大,你不是祖国的儿子吗?我给你好好地养鹿,整个森林和大地都是雨果的。
包括她给喜欢说汉语的独生子雨果取的名字是喜温,意为雨果照亮了大地,太阳不让我冻死,因为太阳能给人温暖……
在敖鲁古雅这充满美丽而忧伤、自然与和谐的艺术世界里,鄂温克族诞生了诸多的灵性诗人、画家、作家、歌手。看到这个民族即将消失的气息,令人难免有些惋惜。“如果没有精神世界的自娱,我们都是可怜人!”这何止是一个边地民族文化的消亡,更是边地艺术的损失吧?
但是看到维佳酒精中毒后自残的血腥行为,又让人觉得心生矛盾。这种古老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所存在的陋习,其实也是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剥夺了他们原始粗糙生活方式的无奈与后果,但是倘若强行用现代文明与规章制度来规范他们的业余生活与生产方式,总是存在着自相矛盾之处。
比如维佳下山与海南的夏老师之间的爱情故事,就出现了明显的水土不服,“乌云下面竟是流淌的夕阳,悲伤和喜悦并行,让人含着微笑痛苦。”
在经历了这多年尚未终结的疫情之下,我个人觉得若是继续保持原始古老生活习俗,似乎也是一种拧巴的感觉,进退两难,我既不希望看到这个民族消失又不希望看到狩猎野生动物的行为,真无所适从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