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之光:我的互联网运营方法论与自白2.0(珍藏版)》是一本运营类经典书籍,作者梁辰实际经验丰富,书中分享了自己在运营领域的心得和经验,从产品运营到用户运营等方面进行深入解析,值得读者认真阅读和学习。
《运营之光:我的互联网运营方法论与自白2.0(珍藏版)》读后感(一)
一开始只是想学习营销,于是触类旁通,又接触了运营的知识,如果说《从零开始做运营》带我入了门,那么运营之光则为我照亮了对这个岗位的许多疑惑。哪怕是一个从未接触过运营的人,看了这本书都让人误以为自己已经升级打怪成为大boss,这大概是得益于作者大佬深入浅出和扎实的写作功底。
其实这本书里的许多工作方法论,工作思维和工作逻辑,都可以借鉴到其他的岗位上,也是在这本书中慢慢意识到,原来我之前一直运用的工作方法和思维帮助我做成了许多事,只不过没有系统的进行梳理过。
也是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过去的工作经历中,的确有许多或多或少培养了运营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和能力,无形中塑造了我对运营这个岗位的亲切感。
作者还为不同阶段的运营人指出了发展路径,理清了许多疑惑,这样的倾囊相授实在是宝藏大佬。
《运营之光:我的互联网运营方法论与自白2.0(珍藏版)》读后感(二)
武功修炼有二途,一为“天下武功无坚不破,唯快不破”,二为“以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中”。
运营亦同,入门之初,培养积极、多变,擅长应对复杂环境的强大执行力,并在一次次磨练中,获取至少一项无可替代的才能。同时又需要能够理解产品和运营背后的一些规律,具备一些宏观层面的思考能力,开阔视野方能步步精进。
找出最核心的不确定要素和先以最小成本搭建起来一个真实应用场景,从而“做局”和“破局”。同时运营绝对不会全是套路,而应该是一种‘如何与你的用户成为彼此可信赖可以考的朋友’的艺术。
这不是仔细讲解具体技艺的书,而是作者希望用一本书的篇幅与你倾诉他心中的运营艺术。
我看到一个热爱这门艺术的追梦人眼中的世界,前所没有的自由:互联网为每个人提供了一个发声的场所,只要足够靠谱,每一个人都能够凭借自己所独有的一技之长获得尊重和认可。
构建一个比较完整的框架,日常实践细细填上具体枝节,给迷茫的职途找到那么一点点提示,我觉得这就是它的价值所在。
《运营之光:我的互联网运营方法论与自白2.0(珍藏版)》读后感(三)
这本书名气比较大,从事互联网行业运营工作的朋友有必要读。
作者的经历比较励志:初中毕业后做销售,一步步走入互联网运营领域。
作者自述最重要的两个运营能力:看一篇网文的标题就能判断它是不是可以火起来;听一节网课就可以判断他是不是受作者公司用户的欢迎。此外作者做过从0到数百万用户的项目,对项目进度和节奏的掌控也有实战经验。
作者最主要的运营经验集中在自己公司的知识付费产品。
书中还提到不少运营的细节与技巧,跟知识付费相关的内容占了大头。
大部分内容还是截至到2016年的。
总体评价3星,有参考价值。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
1:例如,淘宝或滴滴出行这样的产品,一开始无论司机/商户太多了,还是买家/乘客太多了,可能都会有问题-会导致大量该类用户得不到好的体验从而离开。所以,平台类产品的运营会特别关注“节奏”,什么时候要拉什么人进来,拉多少合适,都很考究。P42
2:综上,我们或许可以初步得到如下这么两个公式:传统产品价值=功能+体验;互联网产品价值=功能+体验+用户参与价值。P44
3:所以,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产品方向和产品形态决定运营的思路,反过来,又需要运营根据用户反馈和运营需求来决定产品的调整和迭代。P54
4:(2)直到有一天,有一部分版主和管理员突然开窍了,这事为什么非得封杀不可呢?哥几个联合起来,开个经纪公司之类的,谁想发厂告直接找我们,我们负责给他们在论坛顶起来不就得了?这个钱,赚得名正言顺、无比自然。(3)再后来,各种不同论坛的版主也都纷纷被整合起来,这批人就成了最早的网络营销团队,或者说网络推手。P70
5:(2)在任何一个“局”面前,你一定要先找到它的“破局点”,并倾尽全力,通过一系列穿针引线式的动作(它们往往都必须落实到细节)使之成立和实现。P95
6:我自己有一个习惯,但凡我在朋友圈、微信群等地方看到有超过3个人都在提一个我此前从来没听过的概念,我就一定会专门抽出30~50分钟,把这个我从来没听说过的东西彻头彻尾搞清楚。P98
7:于是,为了离用户更近一些,我花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让目已成为一个典刑的“学习控”。为了做到这一切,我在两个月内往返奔波,参加了大约50场主题各疑的线下学习课程和沙龙,与我们的目标用户大量交流和攀谈,并尝试看完成那些他们最常干的事:记笔记、画脑图、写日记、早起等,直到我慢慢真的变得很享受这一切然后,奇妙的事情发生了。P100
8:在那之后,我发现,我们网站上线的课程,但凡让我觉得很喜欢的,上线后的销售额和报名量基本都不会差。而让我觉得不太喜欢的课程,往往结局都很惨淡。甚至,同样主题但讲师不同的两门课,有时候我在看一眼之后大体就能判断出哪一门课会更受用户欢迎。P100
9:所以,这就是我想要分享给你的第二个内在“杠杆”:尽可能把自已变成一个真正的典型用户,让自己置身于真实用户的真实体验场景下,这样久而久之,你自然会慢慢拥有一种对于你的用户的“洞察力”。而这样的洞察力,很多时候也会成为一个优秀运营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P100
10:·假如你需要在短时间内获得对方的注意力,你需要先抛出一个可以让对方大吃一惊、瞠目结舌或十分好奇的观点,瞬间击中对方,然后再逐一论证你的观点是否成立。·假如你面临的问题是说服对方接受你的一个观点,那么你更需要先从大量事实和一些细节的刻画出发,通过事实和细节引发对方的感知、共鸣和认同,再逐步引申出你的结论。P102
11:一个优秀的运营和一个普通人的核心差别就是:优秀的运营拿到一个问题后,会先回归到流程,把整个问题的全流程梳理出来,然后从流程中寻找潜在解决方案;而普通人则更可能直接拍脑袋给出解决方案。P103
12:这里我要先分享一个观点:一个特别靠谱的运营在着手解决问题开展工作的时候,会尽力让70%以上的事情变得对自己是可知可控的,只留下30%的“不确定”。而一个靠谱程度还没那么高的运营,则有可能正好相反-他会把70%的事情付之于“不确定”。P123
13:所以,比较合理和可行的做法,就是平常确保内容水准维持在60~70分,与此同时,每隔1~2周,必须有一篇90分以上的内容放出来刺激用户对你的认知。P155
14:比如,假设活动内容完全相同,对照下面两组活动名。A·果壳线下达人分享沙龙45期南京场开启报名。·三节课产品运营特训班开始招募。·简书与魅族联合品牌征文活动启动。B·强行科普!“万有青年烩”第45期南京场的一切!3年培养300位顶尖互联网人!三节课“3.3计划”第0期低调启动!我就是要送你一万元!简书神转折大赛! P217
15:其一,一个顶尖的运营一定是有能力通过内容运营(对于内容的选题、策划、聚合和创造等)、创意策划、活动、渠道推广等手段中的一种或多种来获得具体产出的(如显著拉升了某个指标),他们知道满足什么条件更容易受到用户的喜欢,也知道主要抓住哪些点能迅速调动起用户的参与意愿和积极性。P305
16:这里往往有几个比较深入的问题需要考虑清楚——一次传播如何才能做成功、做火起来;在火的基础上,怎样才能让一次成功的传播跟你的产品价值和运营产生直接的关联,而不是虽然很火,但火完什么也没留下。如果上述两个问题都解决好了,运营端该做些什么来与这个成功的传播形成配合和联动。P305
17:G的最牛之处,在于他超强的目标分解事务管理和执行能力。他总是能把一件事情拆解成各种明确的行动步骤,再通过N多高大上的表格和工具来把这些事务都管理起来,最终成为一个SOP(标准作业程序)。这让他有了异于常人的能力-一比如,像我这样的正常人,负责微博营销的极限是一周内可以搞定3个项目的推广,G通过他的工具,有可能同时做好七八个项目的推广落地,且保证干净利落。P322
18:以我为例,现在一篇文章我大体一看,基本都可以判断出用户的主要阅读障碍点在哪里,以及怎么调整一些语言的组织和表达效果会更好。看一个标题,我大体也能判断出它的打开率是多少,准确率基本在80%以上,并且在标题不好的时候,我还能想到一些其他的思路给出不同的标题。P325
19:同理,如果一堂课程看起来没有吸引力,我知道把它跟其他的课程进行对比更容易促成用户决策,以及如果加上某些“早鸟票”“团购折扣”之类的东西,就会让它的报名数在一段时间内显著提升。我也知道,怎么做能够增进用户对你的好感,怎么做能够跟用户建立一种真正朋友般的信任关系。P325
20:我曾经是一个传统行业的销售,最高学历仅为初中。2008年我进入互联网行业做运营。近几年,因为我自己操盘过一些还不错的项目和运营案例,加上平常也比较喜欢分享,在运营圈慢慢有了点儿知名度,很多运营新人会跑来问我一些问题。P327
21:插句题外话,从我自身的经历和接触过的朋友来看,无论是产品还是运营,在互联网行业里混得还算不错的人,绝大多数都是那种对于互联网有着某些与生俱来的热爱的人,且他们在线上世界里,往往都可以轻易找到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P329
22:在这3年销售工作中,我磨炼出了一项新技能:我能够在面对一个陌生客户时,通过我的所言所行获得对方的信任,俗称“搞定人”(但我不属于那种路子很野、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销售)。而我进入互联网的契机,恰恰与这项技能有直接关系。P329
23:我在第九课堂完整经历一个产品的从0到1的过程,我们完全从0起步,把这本网站做到了5万付费用户,年销售额400多万元,这个经历是异常宝贵的。P333
24:想要结识高手,就先试着把你与高手之间的交流互动变成一种“价值交换式”的。P336
25:我就曾经帮一个做K12产品的朋友负责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工作,但几个月下来,我们发现无论是我还是他,状态都很别扭,而背后的核心原因就是:我并不喜欢K12这个领域,甚至内心有些反感和抵触这个领域内的一些现状和做法。在这种状态下的我,一定无法做好对应的工作。P360
全文完
2018左其盛好书榜(截至11月30日)
2018左其盛差评榜(截至11月30日)
2018读过评过的400多本书(截至10月31日)
本号近800篇书评的索引与书单
想跟小编讨论请移步知识星球
更多良心书评参见我的公众号:左其盛经管新书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