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为何越爱越孤独》,作者深刻探讨了爱情背后的孤独感。文章指出,人们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常常忽略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独立性,导致最终感到孤独。通过对爱情的理性思考和自我认知,才能真正拥有幸福的爱情关系。
为何越爱越孤独读后感(一)
1、总是想着目标是浪费时间
2、活在当下,才能全神贯注
3、从不抱怨,做什么事情就做好,如果对这件事不满了,就立即离开它,组做新的想做的事情
4、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1/15页为何越爱越孤独读后感(二)
有时候我也会问自己,
爱到底是什么,
为何越想抓住越抓不住,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感受,
这本书就适合你。
武志红一直都属于心灵治愈系,
不长篇累牍,
却让读者真实感受到离心灵最近的感动。
2/15页为何越爱越孤独读后感(三)
挺好的一本书。
有事例,有分析,有感悟。很用心写的一本书。
没有学过心理学的人,也完全能看得懂,作者非常用心。
挺好的一本书。
有事例,有分析,有感悟。很用心写的一本书。
没有学过心理学的人,也完全能看得懂,作者非常用心。
3/15页为何越爱越孤独读后感(四)
其中有几章内容,如同一面镜子将自己从未想像或不敢面对的真相展现在自己眼前。一开始的不舒服,跟随认识自己的过程变得坦然。只不过,我不喜欢作者在书中有些对自己听说来的事例的断言,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大量的引述其他作者的话做为论点依据,或许作者是一个很有理解能力的人,但真的缺乏创造性。
4/15页为何越爱越孤独读后感(五)
已经读过武志红老师的为何家会伤人等一系列的心理学书籍了,再读这一本仍然感觉能从中汲取到营养。没有打满分的原因是,还没有读完武志红老师的所有书,最近武老师好像又出了一本中国式的情与爱,想读……大概一本好书就是读了一本之后产生了想继续读作者的其他著作的黏性。但是可能武老师的书不会太像我们长篇大论地讲述理论的内容,不知是好还是不好,就是读完了之后脑海中不会有太多理论的构建。
5/15页为何越爱越孤独读后感(六)
作者应该是读了几本书,然后就出了这么一本,内容很口水也就罢了,问题是思路很歪,对别人的书解读的有点极端,不科学,容易被带偏,而且作者应该是没看过《亲密关系》。这本书我个人不推荐,不如真的系统地去读一下外文翻译版比如《当下的力量》《自尊》《亲密关系》,不是崇洋媚外,确实是相比较而言外国的心理学书籍更科学更全面。读了很多心理书籍,目前国内作者读到写的还不错有陈海贤的《了不起的我》,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还可以。这本真的不推荐,容易被带偏,读这本的慎重啊!
6/15页为何越爱越孤独读后感(七)
针对这一段:
“有朋友看了我的文章,对心理治疗产生了渴望,去了一家医院的心理科,那位“心理医生”跟她谈了一小会儿后,随即给她开了一份精神类药物。
我回信说,你不必吃这份药物。
我不是反精神类药物的,但这种“心理医生”的方式,不是救人,而是来杀人的。”
就因为这一段话,我的朋友再也不肯吃药,导致了后来她和她们家里一系列长久的无法解决的严重问题,她家人怪罪于我,因为是我给她推荐的这本武志红的书。
武志红写文章措辞太用力,竭尽所能地去引发刺激。“杀人”这个词实在是用得太过了。其理性缺失,表现在这里。为了推行自己的想法,而不负责任地进行夸张。
7/15页为何越爱越孤独读后感(八)
自治一下,自省一下。
睡眠浅是因为自恋。滴水睡不着,下雨睡得着。因为滴水我控制的了,接受程度不同,内心预言不同,导致行为不同。
二元对立。我想自由,可又走不了,被需要。
谈话时,对方是不存在的,只对自己感兴趣。所谓知己,是自己在他人身上的映射。
不要控制别人,自以为是。
不幸总是不幸者自己的选择。模式的固定,恶性循环。
就事论事,遇到小问题别夸大。对事不对人,好难!!!
真爱是:让他做能做的,做想做的。爱他这个人!不是实现自己欲望的工具。
所谓谎言:因为说出真话,不能被接受。所以,谎言的对立面是宽容。
要想让一个人对你好,就请他帮你一个忙。在关系中,更在意自己的付出。
8/15页为何越爱越孤独读后感(九)
或者,便是一本适合大多数人的书。
如果不是在作者的博客混过很久,我可能不会买下这样的一本书来,尤其是这样的一个名字,像极了不知所云无所作为的畅销书。
然而,这是一本好书,撇开对时事的诸多谈论有些畅销浮躁不谈,作者是认认真真地在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论是心理投射,自我状态(Ego State),还是“我好,你不好”那四种关系。这样的心理分析给了人反省的机会,困扰我们的关系上的死结究竟是从何而来,来自关系本身,还是原生家庭,来自他人的投射,还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
有意思的是,作者本身似乎受佛家影响较大,在某些时候有意或是无意地引用了一些佛家的思想,比如纯净的心。
把心理学跟佛家联系起来,是一种很有趣的尝试。
世上最复杂的便是人心,读完之后掩卷而思,勿论他人,我们可否真正了解自己?
9/15页为何越爱越孤独读后感(十)
从昨天晚上翻开这本书开始到现在,一直焦虑的心突然变得安静。因为武志红的“为何越爱越孤独”,有些个瞬间,看到文中的句子,身体会没由来的战栗,鼻子会发酸,眼泪会滚落下来,最初的时候,我会反思为什么会这样,去咀嚼去对照文中的思想和我现实的对照,以及对这段文字的领悟,但我发现这么做很无趣,破坏了我最初的感觉,我过于纠结意识层面的理性思考了,而忘了我的潜意识,我的身体,我的感觉,有些东西不是1、2、3、4能一条条列清楚的。我能感觉到当读到某些段落或句子时,那种我终于明白我的痛苦来自哪里,是怎么发生,以及为什么发生的感觉,那种模糊的感觉,是内心深处的认同。于是,当我继续深入阅读时,我不再问自己或反思自己为什么会哭,只是让自己的感觉自然的发生,让眼泪自然落下来,当我流下眼泪时,我感觉到我的内心是如此的平静,或者带着些舒畅,跟我悲伤、痛苦时落泪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10/15页为何越爱越孤独读后感(十一)
对于我这个非心理学出身的人来说,这本书的文字通俗易懂,学会了几个比较简单的心理学术语或者现象?总之,这是一本很好看的书,好看之余,还可以学习到很多新的东西,新的理论,从而让自我成长。
昨天看《大象进行时》节目,里面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因为人类的大脑太发达了,所以就容忍自己听觉嗅觉视觉等都退化了,这样却只有思考,而没有感受。
是啊,每天就这样忙碌不堪的,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在做什么?是有意义的吗?是在乎自己的吗?是否真的听从过自己真正的声音?
学习是为了自己喜欢吗?工作是为了自己喜欢吗?出去玩是为了自己喜欢吗?好吧,我现在要好好地理一下自己的心情和情绪,因为只有自己投入进去才可能喜欢上~看书是为了获得书中的美妙,看电视是为了休息,种花是为了体验大自然的神奇,写字是为了读给自己听,工作是为了让自己与社会融洽……总之,把所有的功利化和利益化都去掉吧!!
11/15页为何越爱越孤独读后感(十二)
武老师这本书的关键词是自恋感、自恋的投射性认同和人性的矛盾“好我和坏我”(可能是他的独创概念),基本理论依据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同时结合国内外的心理学作品如(埃克哈克·托利)《当下的力量》,(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等。对当前社会中的两性关系,亲子关系,孩子的教育,个性的成熟 对自恋感的分析很到位。 他认为“最核心的自恋是控制感”,而由此产生自我实现的预言,让人产生幻觉。自恋幻觉的投射性认同可以简化为我做了A,你要做B(符合我想要的方式),否则,你就会得到C(我的否定,贬低或疏远。 可能结合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与传统的人性二分论——善/恶两面,武老师提出了“好我”与“坏我”的概念,并认为二者的冲突和失衡导致很多心理问题,比如施虐狂与受虐狂,对完美的执着,对理想爱人的执念,性格矛盾等。 本书前三部分结合实例,分析很精彩,有逻辑概括。最后一部分是从心理分析角度写的一些书影评。本书也可以和武老师的其他作品如《为何家会伤人》和《巨婴国》相互参照。
12/15页为何越爱越孤独读后感(十三)
《为何越爱越孤独》 之前看过一些书,学会了直视自己内心的需求。试图从自己下意识的行为和喜好来分析出更本质的需求。从而做出更直接的改变。不过,在走进自己的同时,很难避免的我也变得更加自我。虽然以前是无意识的自我,转变为有意识的自我探寻。但表现出来其实别无二致。对于任何一段亲密关系而言玩,我总是以己度人。以爱自己的方式去爱别人,同时要求别人以我想要的方式爱我。正因无法容忍别人有自己的思想出现,才会觉得没有人真正的了解我。现在想想看,我之前应该属于支配者,我希望别人以我想要的方式依赖我,我享受着这种被依赖的感觉。但因为不可能有人可以百分百合我所想,何况我自身的想法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种依赖的方式被打破后,就是一方抛弃另一方。正确的思想应该还是把握中间吧,滑向哪边都不对。 果然所有的事情溯其本源都会回到原生家庭,其中对于小男孩来说,母亲的存在更为重要。小时候母亲如果做的不好,孩子在回避的同时又不得不依赖,就容易养成分裂看待问题的习惯。如同绝对的好人和坏人,如今看来是普遍存在的家庭问题。
13/15页为何越爱越孤独读后感(十四)
《为何越爱越孤独》 别人的光正是你的阴影。 执着于过去产生的快乐 ,于是我们便不能活在当下。全神贯注于当下。 快乐有很多种,好男人也有很多种。某些感觉太好了,于是我们想复制他们,结果确变成了阻碍,令我们看不到当下的美好。 只有真正的走出那堵墙,只有真正的看到别人的真实存在 ,才有机会走出孤独,建立真爱的关系,只有看到这个力量并顺从这个力量,才能真正的强大起来,并获得真正的解脱。 思维的流动,不去实现,不去对抗,就很容易从思维中解脱出来。 身体的距离越近 心灵的距离就越远。 为自己办事 更容易办的一流 不用太刻意压制自己的情绪 容易得癌症 一个人拒绝在性爱中照顾对方的感受,既反应他潜意识深处的仇恨和攻击欲望。 越快乐,越悲伤。 内疚情绪是不容忽视的负面情绪。 愤怒和内疚均源于丧失控制感,灾难是可怕的,+但它只是那一瞬间,而我们的人生是一条长河,在人生的长河中将失去适度的弥补回来,所以我们的人生不必被一瞬间的愤怒和内疚较劲,内疚和愤怒很可能会控制我们一生,而让我们自毁或者不当地攻击别人。 知道内疚从哪里来,就不会在失控了,
14/15页为何越爱越孤独读后感(十五)
1.控制欲:“我行,你不行” (1)what暗含着“你必须如此”,让人窒息。比如掌控欲强的男人希望掌握财政大权,希望妻子不要去和亲人朋友出去玩,最终女人容易变成玩偶。比如舍不得放权,领导自己累死 (2)how如果是做领导,要招比自己强的人。第二,别人投射自卑时候,先承认事实,再表达感受:“我确实没有你挣得多,但是,我觉得你很累。” 2.抑郁症:“你行,我不行” 3.犯罪者:“我不行,你也不行” 4.健康者:“你行,我也行” 二、潜意识害怕成功 1.有些女性害怕成功,看似不小心丢三落四,可能是因为潜意识怕女生太强势找不到合适的对象。 2.为什么害怕成功呢 (1)身边人。也许怕对方期望值太高,压力太大。似乎还不如隐藏些实力,又轻松又能达到目标。 (2)似乎这种模式会复制到朋友关系,朋友不够优秀就想要远离。 (3)家庭。可能因为在这个家庭,过的得越惨,越被爱和关心。 (4)攻击父母,“不是我不想给,是因为我没有”。突然想起之前一个故事:不敢做大蛋糕,因为没有力量保护它,那很香甜的蛋糕肯定会吸引别人来抢,自己又没有能力自我保护,做蛋糕又很累,不如不做。 (5)枪打出头鸟 (6)害怕远离父母 (7)害怕用尽全力后,发现自己没有想象中那么优秀。 3.你对一个人付出越多,你越爱他。被爱的人,容易有愧疚感。付出不对等的时候,付出者愤怒,接受者愧疚。
15/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