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一时,我偶然在图书馆里遇到了李白。他向我讲述了他的诗歌创作和人生经历,让我深受启发。我们一起漫步在校园中,畅谈诗歌与人生。这次相遇让我更加热爱文学,也让我明白了诗歌的力量和深远意义。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第一篇
将进酒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倾耳听一作: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不足贵一作:何足贵;不复醒一作:不愿醒/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一作:自古;惟通:唯)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鉴赏】
将进酒,唐代以前乐府歌曲的一个题目,内容大多咏唱饮酒放歌之事。在这首诗里,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属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阔景象,绝对不是肉眼可以看到的,作者是幻想的,“自道所得”,言语带有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中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得意”过没有?“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但并不就此消沉。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非常自信,简直像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应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至此,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不但“忘形到尔汝”,诗人甚而忘却是在写诗,笔下之诗似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以下八句就是诗中之歌了。这着想奇之又奇,纯系神来之笔。
“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诗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转而为愤激。这里不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诗人曾喟叹“自言管葛竟谁许”,所以说古人“寂寞”,也表现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愿长醉不醒了。这里,诗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了。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古来酒徒历历,而偏举“陈王”,这与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开,他心目中树为榜样的是谢安之类高级人物,而这类人物中,“陈王”与酒联系较多。这样写便有气派,与前文极度自信的口吻一贯。再者,“陈王”曹植于丕、睿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之气。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刚露一点深衷,又回到说酒了,而且看起来酒兴更高。以下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主人何为言少钱”,既照应“千金散尽”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壮语:即便千金散尽,也当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毛色作五花纹的良马)、“千金裘”来换取美酒,图个一醉方休。这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须知诗人不过是被友招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踞一席,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几令人不知谁是“主人”。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令人嗟叹咏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鑱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第二篇
1、《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2、《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7、《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8、《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9、《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0、《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1、《咏苎萝山》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9、《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10、《白马篇》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
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
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肖曹。
羞入原宪室,荒淫隐蓬蒿。
11、《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12、《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3、《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14、《折杨柳》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
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
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15、《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16、《秋思》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17、《陌上桑》
美女渭桥东,春还事蚕作。
五马如飞龙,青丝结金络。
不知谁家子,调笑来相谑。
妾本秦罗敷,玉颜艳名都。
绿条映素手,采桑向城隅。
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
寒螀爱碧草,鸣凤栖青梧。
托心自有处,但怪傍人愚。
徒令白日暮,高驾空踟蹰。
18、《北风行》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纹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19、《赠崔侍郎》
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
洛阳因剧孟,托宿话胸襟。
但仰山岳秀,不知江海深。
长安复携手,再顾重千金。
君乃輶轩佐,予叨翰墨林。
高风摧秀木,虚弹落惊禽。
不取回舟兴,而来命驾寻。
扶摇应借力,桃李愿成阴。
笑吐张仪舌,愁为庄舄吟。
谁怜明月夜,肠断听秋砧。
20、《渌水曲》
渌水明秋日,南湖采白苹。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21、《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
贤人当重寄,天子借高名。
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
应须救赵策,未肯弃侯嬴。
22、《赠柳圆》
竹实满秋浦,凤来何苦饥。
还同月下鹊,三绕未安枝。
夫子即琼树,倾柯拂羽仪。
怀君恋明德,归去日相思。
第三篇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题记
红日高垂,云卷云舒,春日草木郁郁葱葱。长安书斋中,摊平宣纸上,一片浓墨连篇,执笔落下的,是杜甫对挚友李白的殷切思念。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人们总喜欢对比,尤其是生在同一时代的名人。若说李白与杜甫在同一时代却又有点不妥,因为前者在盛唐肆意,而后者的人生却在晚唐才缓缓展开。可是虽说时代不甚相同,但天才间的惺惺相惜却也让他们成为了挚友。而他们的对比,也由此开始。
李白生于盛唐,他写的诗,浪漫奔放,受到当时的游侠和求仙风气的强烈影响,游侠和求仙不仅是他生活的重要部分,更是他诗歌的一个鲜明特色。
可杜甫却是完全不同的,在他的一生中,极少有这种生活,唯一涉及到的,还是他与李白携同云游的日子里,他写的诗,大都沉郁顿挫,带有深深的悲慨色彩。
若是李白的人生让人啧啧称奇,而对杜甫的人生则只有一声长长的叹息。
杜甫的人生可以说是悲惨的,落第,被贬,流亡,战乱,家散,国破……最终也逃离不过一个贫困潦倒,郁郁病终的结局。
744年,杜甫初遇李白。“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这不仅是杜甫对商贾勾心斗角生活的厌烦,还是接触李白时油然而生的感触。天才们的相遇总让人觉得相见恨晚,李白大杜甫十一岁,两人是截然不同的性格却能一同游历,谈笑风生。
最后二人分手后,却再也没有相见了,“石门上的金樽也没有‘再开’”。李白在分别后又陆陆续续结识了许多好友,他的诗中也再没有他了,而杜甫却愈加思念对方从而留下许多名句,直至李白离世。从这,也可以看出两人的不同。
李白像是雄鹰,向往无际的蓝天,不会为了某事或某人牵绊太多,他喜爱漫游,喜爱新事物,所以他是浪漫的,极具个人主义色彩;而杜甫却在这方面显得更一往情深些,他喜欢怀念美好的往日,因此也对现实认识得愈加透彻,所以对黑暗十分敏感,显得更为忧时忧民,悲天悯人。
这样的杜甫也不由得让人感叹社会的巨大影响,在这样一个战火飘零的年代,它既毁灭了杜甫,可又成就了杜甫。它毁灭了杜甫沉稳安定的生活,毁灭了杜甫温馨美好的家庭,可古人有云“国家不幸诗家幸”,正是这样流离漂泊的生活才让杜甫留下了无数佳作。
杜甫和李白的人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比起李白,杜甫的一生就像是繁华落尽,枯叶化蝶的凄凉。与李白的会合,对于他来说,是段不可多得的友情,对于我们来说,却是宝贵的财富。
第四篇
望庐山瀑布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赏析】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第五篇
“你好!请问是李白先生吗?”
“在下正是。敢问你是……”
“我是一个未来人,想穿越时空来了解您。您的作品《独坐敬亭山》千古流传。您能先为我们介绍一下您当时是如何写下这作品吗?对了,还有,您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是激动的心情还是悲伤的心情呢?”
“说来话长,其实当时的我被排挤出朝廷,然后在一个地方写下的这首诗。反正就是让自己安静下来,然后我就将这里拟人化了。”
“那么您在创作《赠汪伦》时,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呢?”
“因为朋友无论相隔多远都想在一起,那时我的心情满是对朋友的不舍和勉励,于是我就取这个名字了。”
“有人说这是一种自我安慰,是这样的吗?”
“我想不是的,当时我只是十分自然的表达了对朋友惜别的感情,并没有想到自己啊!”
“那么你对朋友、知己的看法是什么呢?”
“只要是相互了解,有真诚友谊的人,即使相隔再远,也能做到就像在身边那样倍感亲切。”
“谢谢您!那么你对后人称你为‘诗仙’又有什么看法呢?”
“我……”
由于对方不知道怎样交电话费,电话欠费了。
那位记者无语了。
第六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唯通:惟)
【赏析】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第七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每次读到这句诗,我的脑海便涌现你身着白衣手执酒杯的桀骜不驯的样子。你是史上最负盛名的诗仙—李白。
千年光阴一晃而过,李白老兄你还好吗?
李白老兄,还记得你在长安三年失意而归,使你激昂的政治热情,再次受到现实的冲撞,转化为怀才不遇的悲愤狂歌,从胸中喷涌而出:“大道如春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裙王门不称情。”那时的我为你的遭遇而婉惜。
还记得,你我在月下饮酒所写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干金散尽还复来。”作为朋友的我,体会你在感叹自己的怀才不遇,但你却对自己十分自信,一直坚信者“天生我材比有用。”
还记得,你去庐山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去敬亭山看“相有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去天门山看“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去黄鹤楼看“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去白帝城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看着有你这爽朗大方,洒脱豪放,爱饮酒又作诗的朋友,我十分高兴,看老兄你这诗仙,这青莲居士,用豪情巨笔,写下了锦绣大唐。我想与你在浪漫的诗词中,吟诗作对。
与你赏遍大好山河、游山玩水,举起金樽与你共欢,乘着小舟,与你共渡万重山,与你一同观赏庐山的磅礴景观。
作者:李敏
指导老师:谢伟
第八篇
静夜思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鉴赏】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读者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第九篇
我与李白吟诗作乐
夜晚我躺在床上望着天空数着星星,突然有一个声音出现在我的耳际。“想见李白吗?”“想”只听“嗖”的一声。我被带到了唐朝。并顺利地和李白交上了朋友,我们很合得来,他还约我去江南玩。
来到江南却下起了雪,我们便到旁边的亭子里躲雪,这时白兄说:“我们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吟诗作乐好吗?韩兄。”“可以啊,白兄”“既然现在下着雪,我就从雪开始说起吧!”“老天下雪不下雨,雪到地上变成雨,雪变雨来多麻烦,不如直接就下雨。”“韩兄,该你对了。”我突然想起1937年鬼子进中原。我就从鬼子开始说起吧。“鬼子吃饭不吃屎,饭到肚子变成屎,饭变屎来多麻烦,不如直接就吃屎。”“对的好,你用饭对我的雪用屎对我的雨,绝对啊。”白兄说道。白兄又问;“哦!对了鬼子是什么东西”“他不是个东西。”“哦,那他是人是妖。”我说他是个人妖。诗对到这雪突然停了,我们正要去看江南美景。突然被我弟弟吵醒了。
o(︶︿︶)o 唉!原来是一场梦!
第十篇
绣口一吐半盛唐,犬椽一挥千秋章。
读太白已久,心中自发豪傲,胸藏八千里志气,欲上九万里重霄。驾鲲鹏以扶摇冲天,驰云霓以玉琼探仙。人生一世,霎如惊鸿。天地万物之逆旅,光阴百代之过客。即应豪情仗义,志逾层云。大丈夫当如太白者也!
我与太白相遇于书中,周旋在他周围,受其熏陶。
持正守直于谄媚间,为侠遂心于邪侫中。赏罢鹿现深林,回望香妒紫烟。叹尽三千里飞流,咏遍万余仞高峰。兴至金龟换酒,长醉不复醒。兴罢大笑出门,自逐天涯去。
纵浮云总能蔽日,也唱道乘长风破万里浪。纵灞陵柳色伤别,亦不辞天长路远寄相思。明月且捎信,柳条不肯青。人间芜繁难自清,万事多舛难展眉。然狂荡傲气不易,豁达自信不改。此般种种,昭彰已心以本性而已。为人如此,不啻难哉!
读罢李白,甚是畅爽。处人世间,意气相倾,豪情不损,足矣!
第十一篇
冷清萧索的秋季,秋风萧条的刮着,我紧了紧身上的厚衣服,推开李清照院落的大门。
那衣着单薄,正四处翻找的中年女子,正是李清照。“李清照姐姐,你在找什么啊?”我走到她的身边,将身上厚重的外套披在她身上,她怔了一下,回答说:“我也不知道在找什么。”我叹了口气,不由得想起那句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我扶她到外面坐下,时令虽不是寒秋,秋季的凉薄却以代替了夏季的火热,我温了一壶酒,与李清照对酌,抬头正望见南飞的大雁,李清照摇了摇头,对着天空,轻轻开口:“老朋友,我怎么在南方又遇到你了呢?”天上是飞着的大雁,地下是散落的菊花花瓣,李清照的身影也愈发显得孤单。
不一会儿,天下起了小雨,我与李清照移坐至窗前,李清照伸出手掌,接住少许细密的雨珠,开口说:“这细密的雨丝,点点滴滴在手心中,竟像极了他。”我知道她又在思念赵明诚了。“他平素最爱古玩字画,尤爱金石,那时我陪同他收集金石,如今却已分隔,永远不得相见……”说着,这个经历风雨的女子,终于要落下泪来。
我注视着这个经历沧桑的女子,她面容消瘦,显瘦的双手却紧握着酒杯,不知在想着什么,她苍白的容颜依稀看得出往日清秀的面孔,从一个贵门女眷沦落至此,想必她自己也难以接受吧。这般境况,又怎么是一个愁字所能描绘的清的?
正在我思绪万千,想要说出什么安慰的话来时,她站起身,放下了手中紧攥着的酒杯,走到桌旁,抄起笔,欲要写些什么,我殷勤的走过去欲帮她研磨,却见她已大致写好了……
脑中突然响起火车的轰鸣,我知道我该回去了,我向她招手,身影一点点碎开在她的眼前,想来不过几日她就会将我忘记,可我总也无法将她忘怀,忘不掉那失魂翻找的身影,忘不掉那紧攥着酒杯的纤细的手,忘不掉那抹独坐窗前的孤单的身影,更忘不掉最后之际,她落笔写下的《声声慢》……
第十二篇
在很久很久以前,所有的动物都是白色的。白色的老虎,白色的小狗,白色的鱼儿,白色的蜻蜓……熊猫和孔雀这两姊妹也不例外。
有一天,孔雀突然心血来潮,她望着四周五颜六色的美景,一个想法便涌上了她的心头。她对熊猫说:“亲爱的弟弟,你想不想让自己变成五颜六色的,就和这里的美景一样,那一定会很美丽。”孔雀扭头注视着熊猫。“孔雀姐姐,可……我觉得这身白色皮囊挺好的啊!而且我也只在意每天的一日三餐,并不在意外表。”熊猫不好意思地说着。“但弟弟,你姐姐我已受够了这身白皮囊,你就帮帮姐姐吧!这事对姐姐来说很重要!”熊猫想了一会:“好吧!”
从这天后,熊猫和孔雀便开始制作颜料。他们从不同颜色的植物中提取相应的色彩,再与清水混合在一起,就能做成一种可涂在身上的颜色。她们为此物取了个名字,叫“颜料”。
又过去了一个月,她们已制作出了许多颜料,有粉色、紫色、红色、蓝色、黑色有、橙色……各种各样的颜色令她们心情舒畅极了,特别是孔雀。“熊猫弟弟,看来咱们这几个月的努力没有白费啊!明天我们就去染色吧!我要变得美美的。”
第二天下午,姐妹俩相约来到湖边。追求时尚的孔雀缓缓开屏,对熊猫说:“妹妹,拜托你啦!请帮姐姐染色吧。”“嗯!”熊猫先在孔雀的白皮囊上染绿色:“哇!姐姐真美啊!”熊猫夸奖一番后,再用蓝色抹在其它位置。这时的孔雀已像位高贵的夫人,她高傲地抬起了头。紧接着黄色颜料也涂抹上来了,孔雀更美了。
最后一抹夕阳也渐渐淡去,孔雀的新皮囊也弄好了。“弟弟,谢谢你了,姐姐很满意。现在,让姐姐来帮你上色吧,包你满意。”熊猫摸着那咕咕直叫的肚子,说:“下次吧!姐姐,我想去吃晚餐!”这怎么行?来,告诉姐姐想要什么颜色。”孔雀毫不思索地随口答道:“就黑色吧,姐姐快一点哦!”熊猫着急地回答。孔雀慢条斯理地上色,先在肚子上涂点黑色,再在眼睛,脚上涂点黑色:“熊猫不耐烦了,“姐姐,这样可以了,我很满意!我就先走了!”熊猫风似地带着黑白色皮囊吃饭去了。
就这样,很快,这种技术便流行于整个动物世界,所有动物都有了颜色。熊猫也生生世世地拥有黑白相间的皮囊。
第十三篇
漫长的寒假即将来临,想到我又要自己一个人闷在家里,感到甚是无聊。爸爸看出了我的心事,竟然给我带回来一只小狗。
这只小狗浑身雪白,没有一丝杂色,它那两只圆溜溜的小眼睛像紫得发黑的葡萄。我特别喜欢这只小狗,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小白”。我们很快就混熟了,它成了我的好伙伴。小白最爱的零食是火腿肠,它一看到火腿肠就两眼放光,高兴地上蹿下跳,嘴里还不时发出汪汪的叫声,好像在说:“小主人,你真好啊,又给我送来美餐了。”
天气好的时候,我会带小白去书店。它跑得很快,每次都把我甩到后面。等它发现我落在后面很远时,又会欢快地跑回来,围着我转几圈。可不一会儿,它又跑出去老远了。我在书店里看书时,它就会很懂事地趴在我身边,安安静静地等着我,从不乱跑乱叫,就像一个可爱乖巧的孩子。
小白乖巧的时候让我很欣慰,调皮的时候也会让我很生气。有一次,我去上辅导班,特意将它关进它的小窝里,临走时还不忘叮嘱它一句:“小白,你可别跑出笼子把家里弄乱哦。”其实,我知道它是跑不出来的,因为笼子有一米多高,门是从外面打开的,它应该不会聪明到把狗爪伸到笼子外面打开门吧。
然而,现实总是很残酷,当我回家打开房门的那一刹那,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片狼藉,妈妈的毛衣被扯开了线,而且线头在家具间穿梭;爸爸的羽绒服破了口,羽绒满天飞。再看小白的笼子,门竟然被打开了!天啊,我的作业本躺在笼子里,已经破烂不堪了!我气不打一处来,抓起鸡毛掸子就朝小白扔过去,它竟然灵敏地躲开了。不过小白大概也知道自己做错了事,低着头走到我的脚边,用头蹭着我的脚踝,嘴里发出呜咽声,还有那乞求的眼神让我的心软了。我只是狠狠地训了它一顿,并扣发了它一天的零食。唉,这可恶的家伙,怎么这么不让人省心啊!
我与小白度过了一个欢乐的暑假,马上就要开学了,爸爸建议把小白送到奶奶家。我虽然不舍,但一想到小白没人照顾,又怕它会挨饿、孤单,只好同意了。小白被送走了,我的脚边不会再有小东西乱蹭了,妈妈的毛衣、爸爸的羽绒服、我的作业本再也不会遭殃了,可我的心这么失落该如何是好呢!
小白,感谢与你相处的时光。你的调皮、你的乖巧,以及给我带来的欢乐,将永远记在我的脑海里。
第十四篇
我曾经养过许多小动物,乌龟、金鱼、小鸡、小老鼠,它们给我带来了数不胜数的乐趣,可我最喜爱的还是小猫。
它的毛是黑白相间的,它刚来我家时,对我家很好奇。它经常歪着脑袋四处张望。它的毛黑的发亮,白的像雪。它吃得可好了,我每天用碗给它装一盒伊利qq星儿童成长牛奶。有一次,它刚喝了牛奶,看见我在吃饼干,它又吵着要了。没办法,又要给咯,我可真舍不得呀。
你别看小猫吃得好,但胆子很小,用奶奶的话说就是【胆子比芝麻还小】话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周末是我俩欢乐的日子,我俩又蹦又跳,我想这就是‘与猫共舞’吧。
可是,因为白天没人照顾它,所以只好把它送到乡下奶奶家。从此,小猫成了我的牵挂。
第十五篇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遇见了许许多多的人,他们或许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又或许满腹经纶……但多年以后,却只有少许的人能够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无法抹去。最令我难忘,是我小学时的语文老师。
先生姓李,不喜功,不慕荣,喜读书,爱教书,学生成绩永不愁。
孩童的我们些许顽皮,些许叛逆,频频向先生们发难。
小学四年级,各科的教书先生都换了。这天,大家格外安静,李先生来了,一手拎公文包,一手捧教科书,严肃屹立在讲台上,目光炯炯有神。阳光的酒调得很淡,却很醇,在李先生的眼中闪着金光。微风轻拂过,先生耳边的细发被风吹起,好似柳絮纷飞。
“学语文,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靠你的日积月累。”先生的声音,低沉,却字字珠玑,非常深刻,流进同学们的心里,我也受益匪浅。
记得有一次,先生带领我们赏析一篇文章,题目我已记不清了,只觉意境颇为传神。闭上眼,大家似乎身临其境:下雪的冬天,路灯下一片模糊的暖黄色的光,抱一只酣睡的猫咪,手中烤焦的地瓜暖了心,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照耀着白茫茫的大地,反射出银色的光芒,耀得人眼睛发花,新的一天清晨,带着一夜未醒的梦幻,走向世界。祈祷,相逢一轮簇新的太阳,眺望一片鼎新的天空,呼唤一阵清新的空气,投入一座全新的城市,把陈旧的心灵撒在风中,雪,融化了!
霎那间我的心灵随之产生共鸣,一种从未有过的奇妙体验油然而生,这,就是语文的力量!我对语言对文字的理解,也在这一次次传道授业解惑中被深深影响。
李先生关爱学生,记得我有一段时间学习心散,字写得歪歪扭扭、乱七八糟、龙飞凤舞,成绩也大幅度下降,“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但李先生却没有坐视不管,也没有责备我,只是把我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问我最近为什么心这么散。几句走心的话语,胜过千万句的批评,更比坐视不管强。我心生愧疚,从此以后,写字再不敢那么“洋洋洒洒”,成绩也提高了不少。
“借我一个年少,借我碎片,借我瞻前与顾后,借我执拗如少年。”我愿回到曾经那段年少轻狂的逐梦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