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小鸟睡在我身旁的读后感大全

小鸟睡在我身旁的读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9-13 11:40:23
小鸟睡在我身旁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4-09-13 11:40:23   小编:

《小鸟睡在我身旁》讲述了一个关于友谊和珍惜的故事。主人公与小鸟成为朋友后,渐渐体会到了友谊的可贵之处。在小鸟的陪伴下,主人公学会了珍惜眼前的幸福,懂得了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这个故事温暖感人,寓意深刻,让人感慨万千。

小鸟睡在我身旁读后感(一)

一口气读完,行文是黎戈一贯的风格,流畅精准直抵内心,而插图是她的女儿皮皮的画作,母女之间的联结用这样的美好方式呈现。

看黎戈笔下的皮皮,也会爱这孩子,世上怎么会有这么安静懂事的小姑娘呢,看黎戈笔下的妈妈,也会觉得尊敬她,这样的母亲,一心为孩子克己付出,这本书是一家三代女性的日常,在生活荒凉艰难的底色之上,因为这样的相爱相守又绚烂温暖。读到皮皮的点滴,我会想到我的孩子,读到妈妈的点滴,我会想到已经过世的父亲,亲情就是这样,看似平淡如空气,却总能击中你,是我们最宝贵的爱。

小鸟睡在我身旁读后感(二)

感觉没有期待的那么好看。

现在越来越觉得好看的东西需要自然一点,纯粹一点。这样说可能有点伤害到作者。作者本身是非常质朴又很诗意的人。感觉里面整体上涉及到孩子的部分没有我想象中的多,更多的反而是作者本身的生活,家人,父亲的变故,自己的心情等等,在里面印象很深的是作者真正的安贫乐道的达观和生活细微之处对美的捕捉和欣赏。

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并不是一些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容易回忆起来的大事件,而是那些细碎的微小的触动你心房的小小的片段,那些吉光片羽可能会让你暂时忘掉艰难的世事,让你会希望时光就停留在那一刻。

我本以为会有这样的暖人片段。可能是编辑的问题或者是别的问题。也可能我本不应该有着预期去看书,然而真的无法做到。

作者的本意是非常好的。

然而真的没有在和女儿的互动上让我感触很多,让我感触最多的反而是作者本身而已。

小鸟睡在我身旁读后感(三)

育儿,不是为了培养丛林法则下食物链上端的优胜者,而是,在两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之间,建立温暖的情感联结,给孩子储备足够的爱能,让她在遭遇冰冷的人世冰雹时,可以有充分的燃料,去支持她的内心。终其一生,她都积极致力于自我建设,心智欣然,不把自己放在别人的判断体系里,有着丰沛的幸福感。这才是一个母亲的成功。生而为人,我遇到的幸运不多,能成为我妈妈的女儿,是其中间一件。有次,我读到一条新闻,说是一个女儿在妈妈墓碑后面刻着"愿生生世世做母女",不知这是否属实,但这也是我的心声。养孩子这件事,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对方是独立的价值个体,在"爱"之中,一定要包含尊重,尊重她的个人意志丶审美丶执行力,不能把对方强纳于自己的评分体系,不能把对方作为一个教学平台,滔滔不绝地演讲自己的大道理,获取教学快感。我做母亲之前,是个极其自负的人,但并不懂得"爱是重心挪移的能力"。

小鸟睡在我身旁读后感(四)

第一时间拿到《小鸟睡在我身旁》,怀着激动的心情一口气读完。黎戈这本写给皮的书不同于以往的书评,最深厚的情怀都隐藏在淡淡的字里行间,生活细节处处透露着爱与尊重。爱阅读,爱画画,内心丰富深邃,温柔如水的皮,与黎戈给予的爱和自由是分不开的。书中那些皮的插画,鸢尾花、虎皮鹦鹉,红帽子小熊、蓝围巾大白、独角兽、天狮、大白,救公主的男孩(不是匹诺曹吧哈哈),色彩斑斓,处处透着灵气和柔软,想起皮很小的时候画的两只长颈鹿,长长的睫毛,依偎在一起,温柔极了。

黎戈从一个“自我”的少女到柔软平和的母亲,历经磨砺蜕变,那些最艰难的日夜,皮外婆和皮皮是最坚强的后盾和温暖力量,时常感叹,黎戈和皮低调内敛,深厚丰富的性格其实都得自勤劳朴实的皮外婆一脉相传,可见身教的影响多么强大。

在这里说说书中《第一次》,我的孩子跟皮相差一岁,黎戈第一次带皮看大象,长颈鹿,看海,吃烧烤,喝生啤,皮在海浪中咯咯的笑脸,都让我眼前浮现出第一次我带孩子看熊猫,徒步九寨沟栈道,攀登黄龙的场景,登顶后给孩子买了一杯热可可加烤肠,看着孩子在雪风冻得通红的笑脸,心里也是说不出的欣慰和开心。正如结尾写到“在你的人生中,还会有很多见到大海、大象、长颈鹿的机会。但至少第一次是和我……每一个母亲,都想倾其所有,换取孩子的一个笑。那一瞬间,所有碌碌的奔走、幸苦、委屈,生命的一切苦味,都会被那笑脸熨平。春风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没见过你的人不会明了”。黎戈说每个母亲都可以写一本孩子的书,是的,孩子成长的点滴是每个母亲最美最暖的记忆。谢谢黎戈这本温暖明亮的书。

小鸟睡在我身旁读后感(五)

去年以来,迷上了黎戈,先是《时间的果》,再是《私语书》,到现在的记录女儿皮皮成长的《小鸟睡在我身边》。以前的我灵魂里住着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欣赏的风格像七月的瓢泼大雨,又像波涛汹涌的海浪。黎戈的文字像一双温柔朴素的手,抚摸一下,便驯服了我。

我比较喜欢偏静的生活,爱好读书写字,不喜欢参加群体活动,这与职业生涯来看有些格格不入,只能一边妥协修正自我,一边无言抵触着。

接触黎戈之后,发现原来这世上有人跟我有那么多相似,同样喜欢抒情气息比较薄弱的铜钱草、薄荷、文竹。看到她与自己的心性相处的那么好,才知道原来平淡朴素的生活态度更接近丰满充盈的人生本质。

卸掉浮躁的伪装之后,生活现出它本身的朴实美丽,充满了真实小确幸。

黎戈说她的女儿皮皮读了很多书,又敏感多思,总有一天满溢的情感需要在文字里释放,于是很快便有了皮皮自己的第一本笔记本。我想到自己也是这样的人,内心敏感,情感丰富,也许这恰恰是我为什么喜欢读书写字的原因,解释了我的爱好来源,我那害羞的性格不允许我在人们面前畅所欲言,于是我便寄托在写作上。认清了这一点以后,终于可以放平心态正视自己并没有与众不同的才华,而是踏实的态度来记录自己感触的点点滴滴。这对于我才是写作本真的意义所在。

不知是不是受了皮皮的感染,开始学习绘画。练习了三天线条,发现绘画和写作有着同样的属性,没有谁上来就能画好三维物体,需要不断的试错,坚持练习。文字也一样,很少能做到每次写文章都下笔如有神,都需要勤加练习,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和旋律。

没有什么比遵从自己的内心更让人愉悦的事情了,毕竟春风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

小鸟睡在我身旁读后感(六)

“这些小事总会掀起我微量的喜悦,可是又细碎到不值得一提,这也是爱情,就是一日比一日更深地,爱上这平淡的流年。”

读这本书之前,我对黎戈完全没有了解,名字觉得耳熟,但又想不起来读过她什么作品,就权当作是写过某流行的励志书,所以总在社交网站上看到的那种作者了。

这本《小鸟睡在我身旁》是写她和女儿的故事,作者的笔触冷静温和,并没有过多的情感描写,却反而于平淡处更显温情脉脉。

我尤其爱文中不经意透露出的育儿方式,与现今快节奏的主流理念不同,黎戈似乎并不在乎女儿认了多少字、速算的准确率有多高,其中有一段很有趣的描写,说是女儿一年级根据拼音写汉字,将yin yue写成了心月,将he ping写成了河青,黎戈评价说“很诗意,像爱情小说中的女一号和女二号”,虽然不认识作者,但读到这里,我的脑子中就立刻浮现出一位气质优雅、总是笑眯眯的年轻妈妈画像。

作者谈到如何引导女儿阅读,老师让写冬天,她就给女儿读汪曾祺和周作人,不读学生范文,她认为小朋友理解力空间很大,应该直接阅读成人作品,与我的观点不谋而合,而汪曾祺和周作人也是我最喜欢的写四季风物的作家之二,不禁平添了惺惺相惜之情。

文中还有许多值得重读、细读的细节,除了如何带领女儿读书、画画,感受生活之美,还有作者自己的一些阅读和记录方法,当然,更重要的是她对生活的态度,渗透在字里行间,所以每一小节都想重新再好好读一次。

后来我想起来了,为什么对作者如此耳熟,原来她是我的豆瓣友邻,我可是凭实力关注到的呢,有点开心。

小鸟睡在我身旁读后感(七)

十月的时候看完黎戈的《时间的果》,喜欢她对于日常生活的描写,那些琐碎的小事在她的笔下变得轻盈饱满,很少有像她一样“接地气”的青年女作家,绝大多数都喜欢写”诗与远方“”美丽与哀愁“,因此她在我眼里很与众不同。喜欢她的文字就像她在新书《小鸟睡在我身旁》里写自己喜欢的男人类型一样---“厚且稳”,越读越踏实。

《小鸟睡在我身旁》是她和女儿的合著,她负责文字,插图是女儿皮皮平时的手作,在微博上黎戈的更新常常是她和女儿一起看了什么书,一起去了哪些地方,用她的话说“女儿是她最好的朋友”。黎戈阅读科塔萨尔《南方高速》的时候,女儿皮看的是同一个作家写的儿童文学《熊的话》;她们一起看莫兰迪展;一起带着草木书去山上找寻植物。有人问黎戈如何引导孩子阅读,她说没有引导,只是分享,我想这是皮皮之所以成为现在这个乖巧安静的小姑娘的原因吧,黎戈对她像对待一个成年人一样,给予她足够的尊重与自由,把她看个一个个体,而不是自己的一部分。

早在很久以前,我对黎戈与她女儿的相处方式就特别的感兴趣,甚至是羡慕,虽然我并没有小孩,如果有那么一天我希望与子女的相处方式便是如此,是两个平等的个体,一起成长,享受在一起的时光。不因为你的年幼无知就把成年人的理论灌输给你,不对你做任何的要求,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就是最好。很多时候当我们在为下一代规划人生的时候,绝大多数的我们甚至连自己的生活都没过好。

欣赏黎戈身上的淡然,她是真正的文字工作者,对文字的热爱和满足亦都延续到了生活里,虽然遭遇了一系列的打击,但她因为拥有对文学宗教般的感情,却安于颠簸。她写与母亲,丈夫有关的细节,温暖如煦日,这样宽厚之人不仅照拂了她,也使我们对人世间多了份信心。

小鸟睡在我身旁读后感(八)

读完黎戈的这本书,立马又去读完了她的《各自爱》和《因自由而美丽》,回头想想还是最喜欢这本《小鸟睡在我身旁》,可能我不喜欢书评类,更喜欢描写真实生活的散文。我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可是我很喜欢小孩子,已经读过很多母亲写的书了,比如台湾作家蔡颖卿写的每一本成长日记,还有红茶的《和妈妈如影随形的日子》,它们和这本小鸟书一样,都非常非常温柔,读到本书中的部分段落,我几度哽咽。

我一直在思考竞争激烈的今天,如何培养一个孩子?周围的人似乎都在给小朋友报班学英语、学舞蹈、学奥数,可是儿童时代最应该护心。技能虽然很有用,可是晚一些学可以吗?作者说:育儿,不是为了培养丛林法则下食物链上端的优胜者,而是,在两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之间,建立温暖的情感联结。给孩子储备足够的爱能,让她在遭遇冰冷的人世冰雹时,可以有充分的燃料,去支持她的内心。终其一生,她都积极致力于自我建设,心智欣然,不把自己放在别人的判断体系里,有着丰沛的幸福感。这才是一个母亲的成功。

与其把这些书当作散文消遣,不如认认真真学习如何做一个温柔、尽职却有独立思想的母亲,甚至能够享受作为一个女人、一个母亲的乐趣,能够处处挖掘生命的喜悦。作者在好几本书中提到自己的生活其实很窘迫,但是并没有强烈的匮乏感。“清风明月不花半文,知己家人我都不缺,几条布裙可以洗换一个夏天,存储的书还可以都很久,而又有很多边角零星的事物,让我喜悦。可以那么低碳地快乐着,忍不住记一下。” 能成为这样一个妈妈、这样一个女人,没有怨气、没有戾气,孩子怎么样都能健康幸福地成长。

而我是读到她这句“存储的书还可以都很久”突然很有共鸣,因为我的生活中也无处不在的藏着可以让我喜悦的边角零星事物。比如冬天一屁股坐在卫洗丽暖暖的马桶圈上,每周六早起去读心理学都要来一杯非常暖非常温柔的咖啡,每天大汗淋漓跳完2小时爵士,矿泉水变成了最可口的饮料,那种舒爽......还有偶尔发现的小吃店,芒果配龙虾配松软的面包,真的是一种松软的幸福。

也许很多人只是在出国旅行的时候,或者是买了一个几万块的包时才感到幸福,这个幸福的点未免太高了。我已经有能力和作者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收集这些低碳的快乐、微小而确定的幸福。让我们一起好好训练,早日掌握这个快乐的技能吧。

小鸟睡在我身旁读后感(九)

最近床头小几上放着的两本书都是粉色的,温柔明亮的颜色。其中的一本是黎戈的新书,《小鸟睡在我身旁》,书里是温柔明亮的调子。

黎戈把书献给母亲和女儿,这是身为写作者表达爱意的一种特有方式与荣幸,羡慕她。36篇章,絮絮的说着与母与子共同生活的日子里那些闪着金光的、却又属日常的时刻。她没有刻意规划或总结,像流水一样的写,我则在像在河岸散步,不知不觉被河水润泽了双眼。

正像黎戈在书中所说,阅读的过程也是读者以私人体验回应文本的过程。同样作为一个母亲和女儿,不乏随处的共鸣与感动。比如,“孩子最让我吃惊的是,他们或许天真,却不蒙昧,他们真的可以品尝你的灵魂。”

这是真的,每次与孩子无拘无束的谈天说地的时候,或是他在一旁听你说话,看你做事,然后冷不丁说一段话,透过了你的表象看见你的本质,真是直击灵魂!

每位父母大概都有自己的育儿心得,爱与自由,尊重与平等,这些理念并不陌生,你可以在书里看看黎戈的践行,得到一些启发。可她说的更多的是,与孩子在植物园野餐,在苏州小巷闲逛,在灯下共读,还有与妈妈逛博物馆的一个春日,妈妈在灶台前炸小丸子。她极其珍视她生命中的生活家和行动家,那些把“爱”、“生命力”、“善意”都翻译成具体东西的人,珍视那些针脚绵密的生活日常。日常即是教化,我们不需要那么多道理。

读书的过程,有时会忍不住拿起手机——不是分心,而是要“捡宝”。黎戈对女儿皮皮的阅读启发,很有一套,她称之为“分享”。皮皮从妈妈那里接来好多精神食粮啊,因为妈妈相信孩子的理解力,愿意向孩子展示尽可能大的世界。读书于自己,是可以安贫乐道的精神享受,于孩子,则是为她储备尽可能多的光热与美,为将来可能经历的磨砺存储一些能量。我捡的“宝”就是一个个书目,当然不会全部推给小图,是为了帮助他形成自己的阅读谱系,多一些启发。

皮皮,这个与小图同岁的小女孩,敏感,细腻,羞涩,隐忍,温柔,善良,好喜欢她啊!得子如此,真是幸福。小图,此刻正在客厅为着什么事情暴躁着,这个毛躁的小孩,也是我的珍宝。与他建立情感联结,为他储备足够的爱能,保护他的心灵枝叶生机勃勃、生动如初,同样是我履行母职的追求。

妈妈喜欢蓝色,皮皮喜欢粉色,皮皮送给妈妈蓝色的八音盒......写至此,突然明白了书封这温柔明亮的颜色的意义。

小鸟睡在我身旁读后感(十)

公众号开篇的时候我推荐过张春的《一生里的某一刻》,最近,张春的第二本书也上市了——《在另一个宇宙的1003天》。这一晃,三年过去了。

这三年里我的阅读面的拓宽十分有限,可以拿得出手的喜欢的新作者大概只有黎戈。

黎戈是谁呢?她是南京的一个70后写作者,曾经是全职太太,有一个女儿,后来因为丈夫生意失败官司缠身不得不出来凭借一支笔撰文为生。

喜欢她的点是什么呢?应该是直面生活的惨烈,仍然按自己的心意和节奏走下去的从容。

她写的《私语书》、《时间的果》、《各自爱》、《因自由而美丽》我都买过,最新的一本是《小鸟睡在我身边》,讲述的是她自己和女儿、母亲的故事。

这本新书之前,我对她最有印象的部分是她对一系列俄国作家的述评,有一些俄国作家的名字我甚至之前都没听说过。对俄国作家我一向望而生畏,对她这样成系统的阅读非常佩服。

这本最近出版的新书很日常,有一部分讲的是文字手工艺人的平淡流年,如何找到写稿的机会,接到的杂志的“失业通知”是什么样的,什么情况下会接到政府机关给的活儿……也说写作和阅读给自己带来的顽疾,鼠标手、眼睛经常酸痛,颈椎不舒服,絮絮叨叨,似乎也不以此为苦,安然而淡然的接受这些。然而看到当当买来的打折的新书扉页里她亲笔的签名,我还是有些难过和心疼。

她在后记里说,这不是一本育儿成功指南,她也拒绝为自己的育儿过程加上滤镜。但一篇篇读下来,还是感受到一位母亲对孩子的温柔心意,这,也算是一重滤镜了吧。她带着女儿去看莫兰迪的画展;南京没有海,带女儿去青岛看海;女儿是左撇子,虽然要求她用右手写字,但允许她用左手画画,这本书里的插画都是女儿用左手画出来的;在阅读上,和女儿“穿母女装”:找到自己喜欢的作者写的童书给女儿看;也谈到自己的惶恐,觉得是不是应该给女儿更好的。读这些文字,不觉得琐碎,似乎随她遁入另一重宁静的空间,这些文字有静音的效果。

她写母亲的文字非常深情,写母亲少女时期所受的委屈,结婚后遭遇的冷漠和暴力,如何在女儿遇到困难时隐瞒自己的病情忍着不去医院……满满的怜惜就要溢出纸面。

郑重的推荐这本书给已为人母和即将为人母的朋友们,真的,它不是什么哈佛女孩或者北大校花培养史,但它提供了一个视角,让你知道,温柔不带功利目的的亲子关系是什么样的,以及会带给你什么。

我的公众号:读写日记

欢迎搜索关注,谢谢!

小鸟睡在我身旁读后感(十一)

《小鸟睡在我身旁》让我想起儿时读过的“作家妈妈”的故事,邻家小孩都愿意上她家里打滚戏耍,因为身为作家的妈妈,不会拿成人之眼挑剔孩子,开明又舒朗。 对这样的妈妈,心里一百个羡慕,但书里并没有披露她的育儿经,十几年过去了,羡慕的也朦胧。读到黎戈这本书,忍不住拍腿,这不正是“作家妈妈”的育儿神髓吗! 一字一句读的很慢,甘之如饴。 钱钟书说,人是他所吃的东西。说的是做人的整体感,一个人的教育观也不孤单,可以折射其生平阅历与人格气度的全部秘密。越是敢把自己写得清透,作者所持的教育观便越是服人。作为一个初为人母的读者,我会建议新妈妈来读这本书,书里全无说教,有的倒是落纸成字的“作家妈妈”其人。女儿皮皮像只小鸟陪伴着她,一起生活、相偕成长,育儿经不过是生活经,教育观也不过是一个妈妈对另一个妈妈的围炉闲话。闲聊吗,有什么高明的。正像腰封上的推荐语不过是“一个普通母亲”,看点何在。天下多少妈妈给焦虑驱赶,扎进岁月的一地鸡毛里,早已没有了任意而谈的情致,更没有了甘为“普通”的勇气。这本书中,普通人的闲谈之乐,真是讨人喜欢的姿态。 短途旅行,逛动物园,看画展,互送礼物,母女的秘密节日,共读的“精神亲子装”作家,偶然戳破的少女敏感,艰难熬度却不乏爱意的过往……流年之中,那些偶见闪光的碎片,都被作者不余遗力地收集起来,用浅淡节制的文字,轻轻一点,字里行间便光芒乍泄,令人心悦。这让我想起作者在书中提到的对“爱”的理解,对丈夫的爱不是贤惠,对母亲的爱也不是孝顺,更类似于对“美感的回报”。她笔下的好看也无关情节波澜,更胜在美感:笔记体的文人风味,兼得女性作者的细腻清婉。母子关系的真谛大概也是一种美吧。 除却常年笔耕造就的好手艺,这美感更源于读书人的自信,源于对“自我”角色的安置。我非“皮皮妈”,“我”就是“我”。笔端也没有一味地停留于育儿谈,而是自然而然地指向“文人心”。她在书中生动披露了自由撰稿人的辛苦,和清贫之下读书看展会友饮茶玩物的乐趣。这趣味又潜移默化,滋养着作者的育儿格局,读来分外醒脑。“越是爱孩子,越要加强自我建设,加固自己的精神世界,把自己从孩子身上拉开,以免无形之中压垮对方,倾轧别人的生命……”所以大可以把本书作为一本当代读书人的生活札记来读,书里提及的读书之乐尤其笃厚,适合文艺青年们隔空会心。 读这本书,可以一口气读完,不过我更推荐慢慢读,晨间午后,捧一杯茶,闲翻细品,书里自会逸出某种安静而沉着的气息,化入胸襟,令心下开阔又宁静。关于生活,关于阅读,这是多么好的乐趣呀。

小鸟睡在我身旁读后感(十二)

当初知道有孩子时我很忐忑,心里多么渴望有个女儿,又怕不能好好呵护她。生了儿子之后少了很多担心,然而对女儿的念想从未消失过,呵呵。黎戈给我的感觉就像家人,因此也把皮皮当成自己家的女儿,她长牙、摔跤、上学、爱画画......空间的距离完全不影响我“看着”她长大,长成一个清秀文静的小姑娘。

皮皮大概是美术班老师最喜欢教的孩子,有悟性有想象力,难得的是她对美术发自内心的热爱,从她的绘画和手工作品可以看出来,这孩子对于生活、对于自然有着天真朴素的感情,所以她笔下的一花一叶与小动物都带着一种纯真的美好,即使是吼叫的大猫,也是稚拙可爱的。(第114-115页)

她的作品完全没有成人命题式教化式的痕迹,这是难能可贵的地方。而这些,都得益于黎戈对女儿的教育态度,也是黎戈为人品质的潜移默化:她就是一个真挚谦虚,心怀善意的人。读《小鸟睡在我身旁》黎戈把对女儿的爱,都凝聚在简练朴实的叙述中。黎戈的不凡之处,在于她不仅是个优秀的母亲,还是一个特立独行,勤奋好学的人。例如第112页“两个回形针的季节”,第118页“冬日七章”等篇章里,我们读到黎戈在母亲的角色之外的,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对世俗生活的关注,以及她的博学善思。

皮皮和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朋友,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呢?——有一个人,跟你心有灵犀;跟你共度流年;温暖彼此。读到第180-181页时,我感动欲泪,分明是皮皮送给妈妈的画,画面明亮而温馨,暖色调中,美丽的凤凰带领雏鸟掠过海洋,迎着阳光展翅高飞。

平淡流年,温柔爱。感谢黎戈的文字、皮皮的画为我们带来视觉和心灵的双重喜悦,祝愿皮皮和妈妈都有美好的未来。

小鸟睡在我身旁读后感(十三)

今天你16周+4天。

10多天前我通过仪器和你第一次谋面,医生将影像定格在你的清晰轮廓上,她告诉我你是男孩,体重只有600多克。

你的轮廓像一个娃娃形的小妖怪,大大圆圆的头,短小的身体和四肢。外婆说仪器里你在不停地动,但于生子这件事上,妈妈还是个笨拙迟钝的入门者,一直未曾感知你的胎动,尚未和你产生母子之间的第一次互动。

作为已经32岁的妈妈,她在某些方面是一个跋扈强势且具手腕的人,但是离开这些熟知的狭窄领域,她又是一个笨拙的巨婴。比如处理生活琐碎,比如对你。

妈妈在无意中读到一本书,在清高莽撞的青年时代曾一度倾心过作者的文字,但很快就随着年龄和阅历的成长将之抛诸脑后。但有了你不一样,这个跋扈豁达的人有了柔软感性,时时会在阅读或感念之时流下泪来。而似乎长久不曾落泪,乍见有了泪水人却是无措的,惶惶擦泪怕人发觉,姿态像个小偷。

我喜爱并且熟于阅读,此时发现可以通过阅读抵达现在未知的、未来会不断熟知的你。才让我的惶恐和紧张有了一丝落地安慰,我可以通过一门熟练掌握的技巧了解你,感知你,从精神上。

但阅读所带来的信息总是高过平淡琐碎的日常,妈妈总是会感到无常和未知面前自己的渺小。我现在即想为你遮风蔽雨,不想疼痛和击打沾你分毫。但也明白自己不足够强大,你的未来,总是由你自主把控,这可能才是个好妈妈吧。

与子书单,河合隼雄《孩子与恶》、《孩子与学校》、《孩子的宇宙》、《村上春树去见河合隼雄》。外婆曾推荐叶嘉莹、北岛、陈丹青一众大腕编写的给孩子的书系列,妈妈也会买来,自己读,与你同读,在你仍然混沌懵懂的此时和逐渐长成的未来。

2018.3.2

惊动

3月3日,正月十六。

在爸爸老家的清晨,感受到第一次胎动。

外婆打趣说,小家伙到了自己家才开始动。

很多人描述过胎动的感受,说是骤然的一跳,或者是类似胀气的感觉。

我儿的胎动与众不同。

他像一个软乎乎的大肉虫,懒懒扭了扭身子,在肚子里蠕动两下就停下了。

这个第一次做母亲的人是时正在餐桌旁,拿着kindle看《清宫史话》各种年代久远的八卦琐事。

胎动发生时整个人还在傻呵呵瞎乐,这个31年来完全由自己掌控的器官忽然有了外力下的异动,霎时惊得毛发倒竖。

等到反应过来这大概是胎动,才敢告诉那个第一次当父亲的人,两个初为父母的人欣喜得像孩子,不断重复胎动的感受,猜测他现在在身体里是什么姿势,当时做了什么动作。

从知悉他要来到这个世界,到现在第一次和他有互动。成年人的世界浑浑噩噩,每天都是程式化的琐碎。有了小朋友,才有了里程碑。仿佛人生从头过活,第一次喊妈妈,第一次上学,第一次恋爱,每天都充满各种第一次。

2018.3.3

小鸟睡在我身旁读后感(十四)

去年冬季就知道黎戈将要出一本关于孩子的书,在以往的文章里已经大概知道了她那个古灵精怪的小女儿——皮皮,仍然十分期待。有关小孩子的日常,妈妈看来当然无处不甜蜜,在大众眼里往往琐碎,无新意,形成文字一不小心还容易爱心泛滥,不知道黎戈会用怎样的形式和状态来书写。 时隔一年,窗外积雪莹白的日子里,这本书终于到得面前。《小鸟睡在我身旁》:献给我最爱的两个女人,我妈妈和我女儿,我血缘的来处和去处。黎戈一出手便不凡,读来朴素而能直抵人心,早已习惯了她笔下常有这样葆光的句子,还是不小心被点中软肋,差点落下泪来。母亲,我,孩子,骨血的承袭,是让人情愿深陷的网呵。 从早晨到傍晚,一天的时间轻松读完。与黎戈以往的风格不同,如她自己所说,在这本书里“放弃了所有技巧”,没有高度整合和密集提炼的痕迹,绵绵地捡拾、叙述,读来满纸温淡。黎戈不吝于公开对母亲、丈夫、孩子的爱,直白坦露,毫不做作,最平常不过如此,最真诚不过如此。只是递给你一杯温度适宜正当饮用的白开水,而且用的是干净的玻璃杯。我从前只觉得她是一个读书狂魔,每天读书量大得惊人,即便写日常微物,也是旁征博引,文气十足。由是才真正触到她更贴人心肺的烟火温度,原来她也和我们一样,被世俗亲情缠绕着,有爱有忧,有时哭泣有时欢喜。 读着黎戈和皮皮的故事,我腹中的小小人儿时不时地伸伸手伸伸脚,便读出声来和他分享。孕育一个孩子这件事,我满怀喜悦又时时忧愁。听到有关虐童事件的新闻,愤怒,忍不住忧愁;看到朋友圈里被训练得宛如神童的小明星们,叹息,还是忧愁。我没有盘古的神力,创造一个天清地宁绝无伤害的人间来迎接他;也没有勇气带着他躲入深山老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的只是一腔爱,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我多希望我的孩子,如旷野里的小苗,有野风吹拂,有雨水淋洒,有阳光照耀,天然地伸展枝叶,而不是被剪刀和铁丝修捆成精致的盆景。我这样想象着,无穷无尽地忧愁着。 而黎戈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你看,并没有多么优渥的物质,没有多么先进的育儿理念,同样在这个人世间、制度内,黎戈养育了一个闪闪发光的女儿。皮皮爱鸟,渴望像鸟一样美丽、自由;她爱读书爱画画,安静内敛,又执着要强,外表朴素内里锦绣。原来在校园里,小区内,旅途中,也有无尽的养分和空间给小孩儿舒展,可以不被拔苗助长,不被无限垫高,让小孩儿有小孩儿的样子。 当然皮皮的养成不仅得益于黎戈不加修剪,更是她自立成榜样的映照。养育孩子的同时修持自身,孜孜不倦地求知,热爱文艺,付出爱,让自己的心田里有野风的自由、雨水的清润、阳光的温暖,才能“保护她的心灵枝叶最初的方向,不让它走形和人工化,始终生机勃勃、生动如初”,最好的爱其实是各自独立彼此照耀。黎戈和皮皮,一个普通的妈妈养育一个普通的孩子,真诱人,真鼓舞人。

小鸟睡在我身旁读后感(十五)

《小鸟睡在我身旁》,出版了,很多朋友陆续买到了书。在整个撰写和做书的过程中,我的内心,是颠簸的:一方面,迫切的想去出这样一本书,另外一方面,又觉得没有充沛的动机。

在市面上,关于孩子的书,以几种为主。第一种,家里有一个考上名校的学生了,父母自信满满的,准备写一本如何教育和培养孩子的书。内容多半是这样:“我在儿子的床头,挂满了英语卡片,早晨一睁眼,孩子一边刷牙,一边就开始潜意识记单词了!”;还有一种,类似于鸡汤,在朴素自然的亲子关系中,截取美好的断面,蒙太奇衔接,再用上了厚厚的柔光、滤镜,ps成过度美化的超长MV,却忽略了完整、真实的生活质感;又有一种,像是在亢奋的演讲,大道理连篇累牍,说者对着的,不是孩子,更像是演讲台。

这几种书,我都不想写。第一种,它的底色,是成功学,以成绩来论优劣,而我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闪闪发光的,哪怕他不能在竞技中获胜。第二种,亲子关系,本身就有清淡的生活本味,不需要过度的烹饪加工和调味。

第三种,我天生不会说教——拿他人作为平台,扮演一个智者的角色,感受着自己的睿智聪慧和教学能力,收获一种教学快感,不,我不喜欢这样。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过着和所有人一样的柴米油盐的琐碎生活,时常焦头烂额,被最微末的琐事绊倒,狼狈不堪,我想不出有什么可以居高临下教育别人的。

我想做的,是用简单质朴的白描,撇开文字技术,直陈生活的本体。平淡的日常生活,它是多么不值一提,多么琐碎无序,但是,我又觉得,在所有情感关系(包括爱情、亲人、朋友)中,最逼近核心的本质部分,恰恰就是我们彼此赠与的时光。

生命是不断流逝的瞬间,是单向的体验,那些无法挽留的眼泪、欢乐、窃喜、伤害,是转眼即干的雨滴,也是记忆中永恒的钻石。

前阵子,和皮一起看星野道夫的图文集。星野道夫是一个极地摄影家,在他的少年时代,他就很向往远方,十六岁时,他用勤工俭学的钱,搭灰狗汽车贯穿游玩了美国,大学毕业后,他定居在阿拉斯加,拍了很多自然生态下的动物,最后,在一次工作中,被黑熊袭击死亡,年仅四十二岁。

他死了二十多年了,现在看那些在厚厚的冰雪上哺乳的北极熊、从冬眠的深洞里探出小脑袋的红松鼠、极地上突破冰雪层、奋力开出小花的勿忘我,我和皮还是忍不住惊呼:“太美了呀!”

而真正让我落泪的,是在星野道夫遇难后,妈写的一篇文章,“他写的都是散文,他一直想写小说,如果给他多一点时间,他就可以写小说了,我真的好想看呀!”,她还说:“我支持他追求自己的梦想”,短短的一篇文章,平淡的写了星野道夫的成长,没有大哭大喊的哀痛,没有声势夸张的追悼,只是淡淡的回忆着自己的孩子,在他惨死之后,仍然说:“我支持他追求自己的梦想”,她知道,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价值个体,母亲能为他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尊重他,把他的人生交还给他自己。星野道夫从小就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会拼命接近梦想,在他短暂的一生里,他见识了都市人一生都无法看见的极地美景,和爱斯基摩人、印第安人一起生活,见天地、见他人、见世界,这是多么开阔和丰盈的一生,哪怕它只有四十二年。他在阿拉斯加步履不停的雨滴,是握在我们手中永恒的钻石。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