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梅女皇》是一部描写古代女性命运的作品,主要讲述了香梅女皇在宫廷争斗中的坚强和智慧。小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困境和挣扎,同时也揭示了她们在逆境中的勇气和坚强。这部作品让人深刻思考女性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价值。
《香梅女皇》读后感(篇一)
想想自己12岁的时候,还是个跟着哥哥们在田间地头疯跑的笨小孩,最羡慕的是班里每次作文都得高分,甚至在杂志上发表短篇小说的才女。多年过去,充斥在学术论文、策划方案里不能不能自拔的时候,碰巧遇到了这本《香梅女皇》,遇到了这个善于编织童话的12岁小俞宙。
这个有着古典笔名“淡月清桐”的小孩儿,用一本《香梅女皇》,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新奇诱惑的爱丽丝仙境,在这个仙境里,多的是自由和满足,没有刻意地循规蹈矩和条条框框。我想,也就只有如孩子般天真才能描绘这样纯净的世界,大人们虽善文笔修饰,但过分雕琢却容易丢掉本真的美好。
这本薄薄的小书,仅仅157页,但却涵盖了小说、诗歌、剧本、散文等多种体裁。读之前,我还抱着一种对小孩儿的作品不要太过苛刻的想法,能够驾驭这么多的体裁已经很不容易了, 但没想到的是,书里的每个体裁都被轻松地驾驭,而且不得不给个大大地赞,被驾驭地还是那么地好。
从作品的结构和人物构造可以看得出来小俞宙外国文学的阅读量惊人,她的阅读量恐怕比我至今为止的都要多。西方文学从理论上来讲,对激发文学想象力和思维逻辑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中国古典文学依然是锤炼文字运用能力的最佳范本。个人给小俞宙提一个小小建议,以后能够多读一些中国古代经典诗词、小说,像《红楼梦》、《三国演义》等等,或许下一次看到她的作品就是带有古典色彩的另外一个世界。
祝愿这个灵性、单纯的小姑娘能够在文学的道路上越走越长,同时也祝愿她的世界永远这样充满爱与保护。
《香梅女皇》读后感(篇二)
我想说很羡慕这个孩子,12岁的孩子,在这个压力这么大的社会里,还能有这么好的想象力,肯定跟父母的教育分不开。我像她这么大的时候,我妈还在鼓励我背古文,而这个孩子在这个年纪写出来的东西,已经能看到西方知识的痕迹了。
我也是从小爱写东西,我爸妈也很支持我,当然不会支持到帮我出本书的程度。我妈都是鼓励我给纸媒投稿,而12岁恰恰是我刚开始投稿的时候,那个时候没有计算机投稿,都是抄在稿纸上,我妈帮我改,再抄好邮寄给各纸媒。大部分都会石沉大海,偶尔有被采用,都是莫大的喜悦。
回到这本书,整本书不厚,但是一个12岁的孩子,能写出这些本来就不容易,何况这本不厚的书,不说别人,我肯定是写不出来。由三部分组成“小故事”(或者叫小说)、诗歌、童话。就像序言里写的,究竟是什么文体不重要。看得出文学基础打的非常好,小故事部分充满了想象力,诗歌充满感情。而童话看得出来外国名著的阅读量一定很大。修辞、语言、句式都规规矩矩。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能写出这些文字,这个孩子一定读了非常多的书。如果她能阅读一下中国古典文化,我觉得这些文字会更有深度,当然这是后话,对一个12岁的孩子要求还是太高了。
书里的很多内容都是从一个小朋友的视角,对大人社会的理解,这些理解不一定对,但是都是充满了求知欲和感情。作为父母或者即将做父母的人看这本书,可能会从中发现孩子理解这个世界的角度。
衷心的希望这个孩子,能够在她喜欢的领域里得到她想要的快乐,而这些她努力写出来分享给大家的作品,带给我的是不一样的阅读感受,像她诗里写的“冬天用旧了,我闻到了春的气息。”那些想象力和感情,像雨后的空气,带着潮湿和泥土的味道。
《香梅女皇》读后感(篇三)
最经典的童话往往都由成年人下笔写就,是他们自己多年的出世梦想经由成熟的笔触传达的成果,像格林兄弟那样,干脆就是把民间长久流传,经过口口相传反复锤炼的故事整理出来。结果本质而言,都是成年人讲给孩子的故事。其高度成熟的叙述方式背后的代价就是,看多了以后发现内在模式往往千篇一律,这种世界不同地区却共同存在的相似模式甚至已经被人类学家写成论文了。
但是,真正的孩童的话语,却完全不受这种局限。这本书对我是一个巨大的惊喜,翻开它,我感觉自己忽然间掉入了一个天然而成的仙境,没有丝毫斧凿的痕迹,不受重力的束缚,也没有任何法则的限制,我以前从没想过自己熟悉的那些词语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排列组合起来构成一个世界,让我每一步都是全新的感受,每一幕都是神奇的体验。专业的作家是可以预测的,但孩童笔下所传达,却是无法言喻的无限奇妙。
我尤其喜欢这本里面的诗歌,诗歌本身即是激情、是灵性,这成了展示作者身上那种不可捉摸的特质的最好的方式,每一次我在诗中看到超出自己预想之外的意像,都不由得想去了解作者背后的意图,然而我探寻的思路却总是迷失在无限的可能性和广阔世界的神秘之中。
斯蒂芬•金老师曾经借自己的书中人物讲过一句话,“一个好作家只是听对了曲子,唱对了歌”,非常谦逊地表示作家只是世界奇妙旋律的忠实聆听者和转达者,在这个意义上,还有谁比睁大了眼睛的孩童们更善于聆听世界的旋律呢?这让我想起来以前看过的一系列职业抽象画画家和优秀的儿童涂鸦作品之间的对比,在儿童画作浑然天成的柔和绚丽面前,职业画家的抽象画反倒只是对这种天人感应的拙劣模仿,无论如何都遮掩不住笔触中人为训练的生硬痕迹,以及构图上的刻意而为,反而尽显失却了感应能力之人的尝试在真正的天然神秘面前的徒劳。
我在这本书中感受到的,就是相似的东西,是只有孩童才能完美表达的艺术形式——但是,却又远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表达出来,都能尽情展现的那种完美,而作者能够做到,这是她的才能和幸福。而我非常好奇的是,这位小作者在未来会写出什么样的新作品呢?会产生什么样的成长和变化呢?我很期待。
《香梅女皇》读后感(篇四)
作为作者的第一本文集,虽然只是薄薄一册,但内容上包括了童话、诗歌、小说、剧本等的形式体裁各异的作品。说来,该书的内容方面让我多少想起了国内那个童话作家周锐,一样的净顾着在作品的思想上力求深刻,过于追求内涵了。加之作者的年纪所限,勉强写来总给人种无病呻吟,或者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过于成熟的味道。当然,这种中国式童话中的深刻思想,本来也不讨读者的好就是了。真正好看的故事才不需要什么复杂到让人看不懂的情节,也无需什么深邃的崇高思想境界来拔高,像《格林童话》那样简单明了的故事情节,或许被某些人讥诮为浅薄,却是令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百看不厌的。
从书后面部分的小说中,倒是很明显的能够看出作者所受的西方文学名著的影响,就算是不看那些明晃晃的的外国人名字,单看故事结局什么的就很有种虚无主义的风格。作者想象力的确丰富,只是文笔尚有些稚嫩,对故事的掌控力明显不够。童话或者诗歌之类的短篇作品还好,这个缺点暴露的不算特别明显,到了后面的小说部分,也不知道是这些作品过于意识流了,还是因为太长作者干脆都无法掌控了,读起来实在有点乱。让人看得头大,还不知所以然。
看得出来,书中的这些作品都是作者精挑细选出来的,只是依旧不脱练笔之作的青涩。毕竟作者的年纪摆在那呢,有些事物,是要经过时间岁月的沉淀,方才能够历久弥新的。所有作者的文笔不都是如此的嘛,纵然写作是要看天资的,但是文笔还是要靠时光的日积月累,一点点的砥砺出来,有天赋,从来就和文笔的老辣并非等号。这方面年纪小的作者就有些吃亏了,反正以后的人生路漫漫,只要不放弃的写下去,总是会越写越好的!
考虑到作者的年龄和阅历,也算是倚老卖老的给个建议吧,——现在也完全没必要碰诸如高尔基、雨果之类的西方名著,还不如多看看那些时下流行的文风华丽的诗词赏析之类的作品,虽然这类的不大讲究思想性,但是其行文中对于文章节奏的把控和布局方面,都有许多令作者可资借鉴的地方。等作者再过个几年,有了更多的人生阅历,感情更深刻了些,再去捣鼓这些深刻的东西吧。其实作者的天赋不错,只是太急切了。相信再多等个几年,多些积累写的会更好。
《香梅女皇》读后感(篇五)
这是一本12岁女生写的文学作品,其想象力丰富的令人乍舌头,书中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张力,每一句话都把读者的神经扯到你想不到的地方去,就连每一个主人公的名字,都充满了外国文学的风情。我不知道12岁的作者去过哪些地方,见过哪些风景,但我相信她的思想见过,这令人惊叹,更令人欢喜。
我是很偏爱有灵气和有特殊才华的孩子,因此乍一看到12岁女孩的文字,心里对她的欢喜更大于对文字的欢喜。能想象到作者对外国文学似乎颇有偏爱,阅读量之大令人赞叹。作为一个成年人,特别是一个渐渐丧失了联想能力的成年人来讲,每一篇文字都鲜活而领导,每一个字都显露出独特的想象力,行云流畅的故事矛盾与起承转合,对故事与文字的把控力将作者的脑力活跃度跃然纸上。很想知道这样的孩子是如何培养出来的,甚至于我也想要有一个这样的孩子。
我想起我写文章的小时候,第一次写是小学三年级,主题是写运动会。我搬着小板凳在厨房守着我妈,我妈说一句我写一句,用了很多华丽的词汇和成语,让老师大为惊叹,感觉我就是那一届学生里最无法想象的神手奇葩。为了维护神坛的地位,我只能让我妈继续保持帮助我的姿势,小学时候这样去做真的很累,因为心底知道一旦失去家长的帮助我就完蛋了,于是开始发奋读书。各种作文选不离手,各种杂志月报纸都订上,加上可能也有一点文字的敏感度,到初中时候,已经能够写3000字的小说去发表,各种文章也相继被录入各种文集。只是那时候,我没有珍惜过自己在文字上的能力,随便放弃,随便跑向了别的领域。当课业的负担一点点加重,我终于在大学时候一个字都写不出来了。如果说我在小时候还算有点天赋的话,我们都被考试撞昏了头脑,再也保护不了自己的爱好。
我也想过,如果我有自己的孩子,将会用怎样的仿佛去教育他,去保护他的天赋,发展她的特长,留住他灵魂深处的灵性。我现在还不知道,我不知道在面对天赋与现实的时候,我会怎样选择;即使我选择了天赋,那对一个孩子的一生将会有怎样的推动或羁绊。我不知道,也无法设想,但我很喜欢这个孩子,并被她感动着。
这个社会需要天才,更需要敢于保护天才的父母,和自己。
《香梅女皇》读后感(篇六)
近日很是有幸地让我读到了一本相当独特的书作-----《香梅女皇》。朴素的书作封面,别具一格的笔名以及让人回味无穷的灵性写作气息,共同构成了属于一名十二岁花季少女的作品集。
尽管市面上知名作家的作品有很多,但是这本书却更带给我一种别具一格的阅读情趣。十二岁的年纪,尚且还在学校读书的孩子,却可以用她那充满想象力的思维推出了这样一本属于她的故事集藏。这里的童话,诗歌和小说不仅仅有孩童的天真浪漫,这里的文字更有着属于孩子眼外的精彩纷呈。
从一名同样是孩子家长的母亲角度而言,在翻阅这部作品的时候我其实想了很多很多。今日的孩子有着很多的功课和学业,但是他们同样也有着一个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在那里,他们可以自由创意;在那里,他们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在那里,他们更可以无拘无束地自由飞翔。文字是他们个性张扬的工具;创作是他们如虎添翼的臂膀,生活和现实是他们写作的源泉。就这样放飞心情,就这样翱翔在文字之间。透过这本书,我看到了小作者天赋的写作灵气;透过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小作者丰富底蕴的文字功底;透过这本书,我发现了小作者博览群书的创作基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在这里得到了最为明显的展现。咕咚的月咕咚,不仅展现了孩子渴求父母关爱的心愿,更体现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的期盼!带桃子小姐飞上天的猫,则体现着小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奇思妙想的背后实则有着无穷的梦幻元素。长发公主则是以莴苣姑娘的作品进行扩张性思维的再创作。既有着原著作品的内容作为基础,又有着作者创作型的再改编!星星被偷了则是将一个妙趣横生的破案侦查找星星活泼有趣地进行着叙述。“星星被调皮的孩子串成了糖葫芦”。“偷星星的孩子又被月亮的一声尖叫吓跑了”.诸如此类的联想,比喻等等在书作中不胜枚举,让人看得爱不释手,浮想联翩。
在这样的一个浮躁的季节里,这部出自孩子的作品有如清凉的甘泉耐人寻味,品味无穷!我更会将这本书作为礼物送给我的孩子。让我的孩子也可以在欣赏同龄小朋友的作品中有所启发,有所进步。也同时祝愿本书的小作者可以再接再厉,在文学的殿堂中徜徉,创作出更加精彩的作品来分享给大家。
《香梅女皇》读后感(篇七)
先说点题外话。
我很喜欢的一档脱口秀节目中,主持人曾总结出中国综艺节目“必火的秘诀”:节目越低龄越好,具体可以参考《XX去哪了》的收视率。或许有些绝对,但“小鬼当家”似乎已经成为中国娱乐圈的大趋势了。孩子天真可爱、卖起萌来让人欲罢不能固然是事实,但更重要的一点在于,人们总会对得不到的事物“寄予深情”。或许正因如此,全国上下才会掀起“去哪了”的收视风潮吧。
之所以要谈到这件事,是因为手上这本《香梅女皇》,同样是一本来自孩子的文艺作品。作者淡月清桐,本名俞宙,2001年出生,浙江绍兴人。《香梅女皇》成书于2014年,小作者不满十三岁之时。
我们是不是一个缺少英雄的国度姑且不论,但我们的耳畔,“天才”的故事倒是层出不穷。但对于小作者淡月清桐,我并不打算用这样的称呼来描述她。“天才”们往往早熟,洞悉人世后对此失望,丧失动力渐而泯然众人。而在淡月清桐的文字中,我们找不到一丝浮夸造作的痕迹——她是在用自己的文字,表露与自己年纪相衬的心思。
我非常赞同唐诺的观点,“是书写者的真诚提升了他语言的价值”。小作者的童话和诗歌创作无疑是惊艳的。脱胎于真实生活轨迹的描述,辅之以天马行空的独特思考,成全了一篇篇精致而出彩的创作。在这本文集中,小作者同样尝试了篇幅稍长的小说和戏剧写作。尽管谋篇布局上略显张力不足,但那份隐藏在冷静文字背后的对世界的诚挚渴望与怜爱,还是让我们不自觉便将自己代入到故事中,伴着清新而充满趣味的文字,让自己的心绪一同轻舞飞扬。
《香梅女皇》是一本值得推荐给所有热爱过文字的朋友的作品。如果你与作者同龄,那么这位同龄人的创作也许会鼓励你坚守自己的热爱;如果你已经走过了这样的年纪,那么这本有趣的作品一定会让你想起自己撰写“秘密日记”的日子——别急着埋葬过去,也许那里,正藏着苦苦寻觅却不曾得到的宝藏呢!
其实现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们日渐发觉“阅读”这一行为的重要意义。每年孩子的暑假总会有长长的“假期书目”相伴。但这往往又于功利相关联了,结果恰恰事倍功半。淡月清桐也是个令人羡慕的孩子吧,她的童话世界,从未被剥夺和侵扰。
把童话还给孩子大概也不晚,毕竟,想象力是每个孩子唯一的天赋。失去了,也就只有羡慕的份儿了。
《香梅女皇》读后感(篇八)
关注这本书主要是因为作者年龄,毕竟不是每个12岁的小孩都可以出书的,而且还是出一本文学作品集。
之后又在豆瓣上看到诸多好评,大言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文笔,所以期望值非常高。真正看了之后也确实不算失望,小淡月清桐确实很有文学天赋。回想自己12岁的时候,还在为语文试卷最后一题犯愁,绞尽脑汁编着我最难忘的事儿,我最感谢的人。家里最多的书是父母给买的优秀作文选。即便是这样,作文分数也毫无起色,一直到大学里边才喜欢上写东西。
而看我们的清桐小朋友写的文章却像是一个从没受过应试教育摧残的小姑娘,她的想象力,她驾驭文字的能力,她对各个意象的排列组合,都能很明显地让人感觉到天赋的力量,这是一个有写作天才的人,同时这种天赋被很好的激发了出来。以中国目前的整体教育水平来看,我只能判断小清桐接受的家庭教育一定非常成功。
那么她有没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呢?我想还是有的吧。
作者写的童话也好,小说也好,所有的意象所有的名字都是西式的,而且文字里有浓浓的翻译腔。我想这一定和小作者读过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息息相关。所有的学习都始于模仿,小作者在模仿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风格,写出了有自己痕迹的作品,但我不认为这是一条长远之道。如果是一个有志于中文写作的作者,最好的启蒙自然是读中国古典经典,如《史记》、《文选》等,对于中文语感和对中文的敏感度的培养至为重要。但如果是想发展外文写作就另当别论了。只是外文写作也需要原著经典的熏陶,翻译腔土不土洋不洋,还是早日丢掉比较好。
另外在作者的文字中也会看到一些小小的语法瑕疵,虽说瑕不掩瑜,但也是功力不足的表现,我还是把它归结于上一个原因,中文文字环境的缺失会造成这种“不拘小节”的现象,如果想要在华语文学的道路上继续走的话,比如写长篇小说,这样恐怕很难合格。
我这么写也许有点苛刻,小清桐才12岁,她进步的空间大了去了,即使是从现在开始一切的训练都来得及,就看她怎么选择。
当然也有可能只是我这个怪阿姨太讨厌,拿老一套的陈规旧俗来圈一个新晋的天才小作家,简直没事儿找事儿。我内心深处希望全天下的小孩都和小清桐在诗里写的那样“我只求一只会唱歌的鸟儿,无论它是否懂得飞翔……它是谁,已完全不重要。”
只是就我个人来看,作为一个年轻的小作家需要听到那么一点不同的声音,需要知道自己其实还可以更好,还可以创造新的可能,我觉得这应该是作者12岁就出书应该收获的东西。
《香梅女皇》读后感(篇九)
从小我便喜欢看童话,沉醉在书中的奇思妙想中,虽总能在其中看出点相似的套路,却乐此不疲。但这些书都是成人写给孩子的童话书,这是我第一次看一个孩子写就的童话世界,她的所知所感、她的天马行空、她的灵动文笔,都让我啧啧称奇。回想我差不多12岁的时候,曾害羞中带着点自豪地对我的同学说,我想写一篇长篇小说。于是,诞生了一个让我数年以后再看酸掉牙的校园青春小说序曲,就无疾而终了。现在想想,忍不住失笑,再看小俞宙的作品,从心底佩服她的才华。古有咏絮之才,今有清桐妙文。
这本书中的文章体裁很多,包括小说、诗歌、童话、剧本,但这些脱不开“童话”的实质,都是清桐的“梦游仙境”,有些作品的深度甚至让我惊异。在《不一样的朱庇特》里,塑造了季娜和卡捷琳娜这样一对主仆,一个嗜钱如命、自私自利的主子,一个被主人赶走仍忠心耿耿、以德报怨的仆人,短短的几页里已经将过去和现在两条主线交织起来,两人如今早已分道扬镳,落入了一样贫穷的境地,但卡捷琳娜还是忍受自己的拮据,偷偷送郁金香接济曾经的主人,却无意听到了主人对自己的刻薄和恶毒。最终,这根用来送郁金香的金属管付诸于火中,一同葬送的还有卡捷琳娜的。这个结局很是出乎我的意料,如同《埃莉诺》中的结尾,在即将接触到幸福的那一刻戛然而止。我觉得小清桐对善与恶、是与非有自己的思考,既充满希望,又有种小心翼翼审视世界的意味。
除此之外,小清桐的作品里还有种特别可爱的想象力,在她的世界里,睡美人是粗鲁的,受着失眠之苦,还一点也不把能破解咒语的王子放在心上,多有意思!怪兽害羞又胆小,竟还是只吃素的怪兽!我特别喜欢《开在冬天的玫瑰》,这朵玫瑰只在冬天绽放,弄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和别的玫瑰不一样,也为此感到自卑苦恼,但她还是只在冬天开放,到了春天只剩光光的花杆。小清桐在最后说这一定是因为春天在她眼里是冷酷的冬天,冬天在她眼里是明媚的春天。不知道为什么,这句话很打动我,这朵遗世独立的玫瑰显得特别美、特别温柔。
从小清桐的文字中,可以看出她必然有着相当的阅读量,她的作品也受到一些外国文学的影响,但她奇特的想象力还是值得称道。一个12岁的孩子能浸淫于书海中,又创作自己的奇幻世界,还有比这个更加美好的景象吗?
《香梅女皇》读后感(篇十)
12岁,大概还是小五小六的年纪,可是看这位小作者的文字,纯真生动,想象力丰富,丝毫不亚于成人写作的儿童文学----或许,儿童文学,真的是儿童写就更显生动吧。想自己那时,大约也是文学的启蒙,大约初中时也曾试着写过小说,高中时组过诗社,但也仅仅只是短时间的玩票:小说只写了头几章,诗社也只是半个学期,随着课业的压力各种烦心事的骚扰,这些小小的爱好都渐渐消弥,只留多年后,如此这般的遗憾。看小俞的作品,可以的话,真的要多点几下赞:加油,继续努力,不要放弃这么棒的文学梦想。
成人写儿童文学,在各种幻想的背后总有一些“教”的痕迹,或者是寓意,或者是成长,或者是性格。然而小俞作为孩子的作品,没有那么多的限制和教寓,她实实在在写下了自己的好奇心,比如《咕咚的月咕咚》一文。不曾想到,小俞将无生命的发夹作为主角写出深沉的生命情感。文中的月咕咚是一只被关在橱窗里的发夹,外形被作者想象成一条淡青色长裙,这只发夹有一千年的历史了(估计如此才成了精),后来,一位名叫咕咚的小女孩买走了她,成为她的主人。月咕咚珍惜与主人在一起的日子,只是咕咚很不幸,爸爸去参军一直没回来,妈妈因病去世了,而咕咚思念爸爸去战场上找他,可是一声枪响后,月咕咚再也找不到她的主人。很悲伤的故事,无论是月咕咚一千年的孤单岁月,还是小咕咚孤伶伶的童年时光,以及家人分离的无奈,甚至小女孩死于战场的终结,这些元素都加重了故事本身的悲伤。我不知道为什么小作者构建了这么一个沉重的故事,是孤单的童年时光,对友情的渴望;是对一件饰物着迷的联想,赋予生命的寄托;也是对生死最坦荡的直面,对残酷战争最直白的谴责。。。可见的小作者试图在一个故事里融入更丰富内涵的努力和尝试。
《八岁的星星》是一个无厘头但让人意外的故事。小女巫突然想摘星星,不过据阿婆说,星星在巫师满十五岁时会成为守护神。那么八岁时呢,摘了星星成了玩耍的伙伴,也许一直会成为玩伴,但到了十五岁时,小女巫发现虽然和小星星在一起,但她再也下来星星了。让人联想,这里的“星星”代表了些什么?是玩物丧志,是宝贵的光阴,还是其他珍贵的东西?提前“享受”星星的“守护”,会过早地形成依赖,再也独立不起来了。这则童话逆转的结局非常有意义不是吗?
小作者语言很棒,读来清新流畅,特别是时不时的神来之笔,让人惊艳,比如《秘密》一文中那封邮件里说,“神明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干净利落,又情怀满满,字字生光辉,让我们读者看来,心生欢喜,无尽喜悦。
其他的故事,同样可圈可点,笔法老练,让人看不出作者年仅十二,让人赞叹。真希望这些的文学新星,坚持书写,也唯愿她的文学之路越来越宽广。
《香梅女皇》读后感(篇十一)
读小清桐的这本书,我想得最多的就是我的女儿和她的文字。
我的女儿2004年出生,过完暑假就是四年级小学生了。我的女儿在今年的三月份也像模像样地完成了她个人的第一篇近四千字的童话小说创作,且该篇小说已同时被两家杂志社录稿。新近又有两篇千字以内的小童话被小学生杂志录用。而这期间,她又陆陆续续创作了两篇近四千字的童话。我家女儿的文字和清桐小姐姐的文字相比,无疑是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而由此我亦看到了两个小姑娘截然不同的阅读风格。
小清桐的文字,除却诗歌之外,其余各种文体的文字,人物命名都是采用外国人的名字,这就可以看出,她的阅读积累,一定是来自于大量外国文学的阅读。而我的女儿,虽然也读过一些外国童话,也会喜欢给她的人物起一些西化的名字,但是名字还是让人容易记住得多,小清桐给她的人物起的名字有些像俄国人名字般的拗口难记,其实我也是更愿意她以后创作时,注意把这些复杂的名字转换成简单些或中国化的名字,这会让同龄读者还是大人读者读来,都会更具趣味和吸引力。
整本书,我读到小清桐那份天马行空的思维,以及那些自由的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孩子的这份天真可爱的创造力,正是得益于一个开放自由的家庭环境。我相信一定是这样的。因为我自己就是这样用心呵护着孩子的这份天真的想象和创造,让它结出文字的果。于是就有了孩子无限丰富又神奇的文字想象世界……
一个玩偶,一个小发夹,一次聊天,一次游戏,一次读书,一次家务劳动……都极有可能成为孩子眼中神奇故事来源的契机。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鼓励,引诱,挑起孩子创造的欲望。我想小清桐的爸爸妈妈也一定有这样做过的。因为我女儿的每次创作,都是得益于我的怂恿和鼓励。每个孩子其实都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看我们怎样助其激活这份潜能。
小清桐小小年纪,竟创作出如此多不同文体的故事,这肯定与勤读勤写和一些天赋有关。这是一个有着写字天赋的孩子,她能写出这一个个天马行空的奇妙故事,最重要还是与爸爸妈妈的积极引导和鼓励有关。
小清桐故事的众多文体当中,我最喜欢的是她的诗。这些诗充满着灵气,孩子的天真可爱和童趣跃然字上,让人爱极。是怎么样的一个可爱孩子和一份天真童心以及摆弄文字的神奇本事?《馋嘴的旧冬天》,“冬天用旧了/我搬来一把椅子/爬上去/打开柜子的门/铺好一层鹅绒被/然后,轻轻地/把旧冬天放进去…..”多么奇妙可爱的想法,只有天真的孩子才会想得出如此美妙的诗句。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成长的区别在于教养。
祝愿小清桐在爸爸妈妈的鼓励和自己的努力下写出更多可爱的诗和故事。
《香梅女皇》读后感(篇十二)
成年以后,我依旧读过不少童话,中国的、外国的,百年经典、新人新作,其中虽不乏大量优秀的篇目,可是,自诩已经长大了的我读到的却往往是作者的写法、文字的脉络、故事的构架以及作者用来吸引儿童的趣味点等等一些纯文字的东西,却再品味不出童年的味道了。那感觉就像立在童话王国的玻璃门口,冷眼看着里面的光怪陆离与热闹非凡,却不仅无法融入其间,更会盯着那个藏在角落中的电源,想着控制一切、让童话世界无法运转的开关就在那儿! 孩童们是料理鼠王,醉心于美味与无边的乐趣中;而我是那个食不知味的古板批评家,尝遍美食却再体会不到快乐。于是,这本《香梅女皇》就到了我的面前,我期待着一本由孩子书写的童话能让我找回那份单纯的美好与童稚的初心。
而事实上,真正为我打开童话世界的大门的不是小作者俞宙的文字或她创作的故事本身,而是她飞扬的想象,是她不拘于文体的随意,和她那颗纯粹真挚的童心。读过小作者的文字就不难发现,小姑娘人虽小,阅读量却很大,尤其是各国童话对她的影响非常之深。睡美人、莴苣姑娘等经典的篇章在她笔下被重塑,并不需要太多的寓意、过多的善恶,故事就是故事,但故事的裙角被扬起,故事便伸展出曼妙的身姿,翩翩而舞,灵动活现。怪兽、女王、巫婆和小狗熊也是小俞宙笔下的座上嘉宾。然而,小巫婆却一改往常呆板邪恶的形象,重新回归为一个执著于一颗小星星的天真女孩,也许,这个名叫爱默的小女巫就是小俞宙的一个愿望的化身,而她小小年纪却明白,得到任何非分之物都需付出相应的代价,于是,她只能做那只小熊----那只守望在秋千架上,默默守着信念的小熊。小俞宙的想象看似漫天飞舞,实则是一只风筝,游离在现实之外,却靠一根若隐若现的长线,与现实紧紧相连。
另外的一部分童话则是原创脱胎于小姑娘的头脑中。那个丑陋的怪兽,不同于格林童话中的任何一个会伤人的巨人,而是充分地诠释了“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而这只温柔的怪兽也触动了我心中最柔软的一点。也许,这只怪兽正是小俞宙心中卡西莫多的化身,然而,善良的她却为怪兽的结局留下了一丝回旋,当那把粗糙的梯子没有吱嘎响起时,我们会想,也许它是去冬眠了。
小俞宙的童话如诗歌,诗歌的内核也是童话,而她的戏剧与小说则更是不分家,只需稍加改动,便可轻易串换。她的书写,永远是笔随心动,丝毫不受文体限制,就如布克奖得主翁达杰笔下的沙漠,毫无边际。星空与音乐可以交相呼应,形成同感,绝吧?可是,小姑娘,你是怎么把她们联系到一起的?仅仅是因为它们都是美的享受吗?或者,你在弹琴,弹琴时偶尔抬头看了一眼星空吗?请原谅,庸俗如我,如此狭窄的想象,在你面前,我唯有自愧不如。而这篇《星空•音乐》也绝非一般成人想象中的诗歌,而是一篇童话。就如慈母月亮寻找女儿,甚至开设了一个网站提供月光下载也非童话,而是诗歌。
其实,在翻开这本《香梅女皇》前,我也曾有过犹豫,不能免俗地觉得一本孩子写出来的东西很难让大人有所得,毕竟,孩童对世事的洞察、文笔的练达都很难超越成人。然而,只有你真的读了这本书,你才会明白,如果你没有读到它,尤其当你作为一个成年人却与它擦肩而过时,你会错失多少想象、天真、随意与更为重要的快乐。而我们读文学作品究竟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那份快乐吗?从这个意义上说,小俞宙是比相当多的成人更为合格的写作者。感谢小俞宙为我重新开启了童话世界的大门,并祝她在写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香梅女皇》读后感(篇十三)
小孩子语出惊人我是见识过的,会写作文的小孩子我也见过不少,但是给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的书写书评,我还真是想都没想过。以前看过小作者的书,《灯还亮着》,作者王翔是高中生;《花田半亩》,作者田维是大学生;蒋方舟出书的时候好像是十岁出头?嗯,淡月清桐要赶上她了。
听说这件事儿的时候简直有点儿不敢相信,书拿到手上了才不得不相信。说来有点儿嫉妒,这位十二岁的淡月清桐跟我还有点儿缘分,我们都在榕树下网站写过文,她那么年轻就出书了,又是童话又是诗歌的,真厉害。
封面上写着“十二岁少女的灵性之作”。到底有多灵性?我打开封面就笑了。
勒口的作者简介上说,淡月清桐发表的第一首小诗名字是《写信》,诗里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好朋友从远方给她寄来金线,她用金线缝了一条被子,从此睡在温暖的被窝里。想象力超赞有没有,画面感超强有没有?
一篇《咕咚的月咕咚》是我最喜欢的。咕咚是一个小姑娘,月咕咚则是小姑娘的心爱的发卡。小姑娘咕咚很爱发卡月咕咚,月咕咚也爱它的主人,可是它这份爱表达不出来。咕咚一直盼着到满月那天爸爸为她洗干净头发戴上发卡,可是到不了那一天了,爸爸要去当兵打仗了。爸爸许诺,回来之后为咕咚洗头发,买新发卡。可惜,爸爸没有回来。咕咚决定去找爸爸,可是一颗子弹,让咕咚倒在了地上……月咕咚,默念主人的名字,沉睡在土里。
我读到这个故事,心中几乎战栗。当年朴树一首《白桦林》唱哭了多少人,施蛰存一篇《将军的头》让多少人心惊。淡月清桐这篇“咕咚”文足以跟这首歌、这篇小说相媲美。
如果说这个故事的构思让我自愧不如,后面故事中小姑娘的语言驾驭能力也是让我敬佩的。简单摘几句我喜欢的。
“妈妈怕爸爸喝多了酒会说胡话,并且会惹怒那些贵族们。她怕打官司,这样我们家就得花一大笔钱去贿赂那些官员。妈妈是个很小气的人,只要花一点点钱她就会很痛苦,甚至有时候想着想着就会昏过去。”
看到这儿的时候我笑了,“想着想着就会昏过去”,这句好赞,一个小气母亲的形象跃然纸上。
“这个姑娘当然会有一点儿小私心,她认为没有人会帮她做活。夏天的时候,蚊蚋在她的眼前、耳边飞,让她无所适从。她觉得自己的恼怒在一点一点地膨胀起来,对谁都没有好脸色。她感觉自己正准备从一个悬崖跳到另一个悬崖去。”
看到这儿的时候我简直要膜拜小作者了,亏我当了好几年作者和编辑,也从来没有写出过这么漂亮的句子来形容一个小姑娘的小心眼儿。
这本小书不厚,写的都是小孩子眼中、想象中光怪陆离的世界。想象力是无价之宝,我没有了,我被现实磨得迟钝了,但是我想我会珍藏这本书、这份宝贝,留着以后给我的小孩子看。
在这本书的前言里,著名评论家张柠给出了一个意见,说希望小作者以后写文章最好给主角起中文名字,不要用外国翻译人名。我的意见则恰恰相反。淡月清桐这本书里的故事,主角大部分都是外国人名:朱庇特、伊丽莎白、苏西、弗拉基米罗夫娜……不止限于英国、美国,还有苏联。我不禁想问问作者:小盆友,你到底是看了多少书啊,能带我参观一下你的小书房吗?以这份惊人的阅读量为基础,好好消化,形成自己的东西,以后定然写得更好。
在淡月清桐的小诗里,有一句写冬天的,我非常非常喜欢:“冬天用旧了,我闻到了春天的气息。”套用这句诗,我想说:“老作家们用旧了,我听到了新作者的声音。”
《香梅女皇》读后感(篇十四)
十二岁的我每天在做些什么?这是我拿到《香梅女皇》,看到封面上那句“一位十二岁少女的灵性之作”后,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其实十二岁的我,也非常爱好阅读和写作,妈妈经常凭借工作便利,从学校图书馆借回一大堆的图书给我看,而我也经常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将小心情、小牢骚写在本子上,不知不觉就写满了好几大本。不过,作文课上,被老师喊起来念高分作文的,永远不是我,听着那位女同学,大声地骄傲地念着自己写的作文,猛然醒悟,原来用大段的排比叙述,用华丽的辞藻修饰,这便是老师喜欢的文章,能得高分的文章啊!于是努力的找作文参考书来看,找成语字典来背,记述心情的小本本留在抽屉里面落灰了。虽然慢慢地,我也成为了语文老师的宠儿,但内心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翻开《香梅女皇》,阅读了淡月清桐的童话和诗歌,我突然找到了答案,我儿时的文章少的就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少的就是自由自在的创作,而这才是那个年龄孩子最该拥有的宝贵财富。勒口的作者照片上这个女孩,眼神中透着丝坚定,清瘦纯真,谁又能想象在这个女孩身上蕴含着如此磅礴的爆发力,在她的小脑袋瓜中又隐藏着多少奇思妙想。她的文章就像本书序言中张柠老师说的那样:“思维如有天助,想象婉若游龙”。
《香梅女皇》是淡月清桐的作品集,汇集了小小说、诗歌和童话等多种文体,不过无论是哪种文体,其内核都离不开“童话”二字,孩子自己写出的童话,与大人写给孩子的童话,是如此不同。少了说教,少了引导,却多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惊喜与感动。我很喜欢《带桃子小姐飞上天的猫》这篇短文,桃子小姐和她那只非常爱吃东西的小猫玛丽埃塔,在铃铛城里遇到了许多稀奇古怪的事情,铃铛城里刮起大风,大家都被陆续吹上了天,可小胖猫玛丽埃塔因为吃的太多,没有被风吹起来。桃子小姐不再给小猫喂食,把它饿瘦了,带着它飞了起来,在云朵中滑翔,在阳光中穿梭,而贪吃的小猫却更喜欢舔舔天边的彩霞。风停了,桃子小姐和玛丽埃塔回到地面,一切又恢复了正常,桃子小姐还是那么调皮,而玛丽埃塔还是那么爱吃。童话中两个主人公,在淡月清桐的笔下,鲜活逼真,读着故事就好像真的看到桃子小姐在揉面做披萨,而蓝色的玛丽埃塔躲在角落大快朵颐。飞上天空这个梦,想来所有的小朋友们都曾经做过,淡月清桐却在童话里凭借铃铛城里的大风使得梦想成了真,这样俏皮可爱的童话故事,又有谁能不爱呢。
《五十岁的月亮》是淡月清桐献给妈妈的诗,诗中,月亮婆婆努力寻找被巫婆带走的女儿小星星,用尽力气发出最明亮的月光,照遍所有的角落去寻找,有一次她错把水中倒映的遥远天空的星星,错看成了自己的女儿,差点掉到池塘里面,好在后来小星星找到了,她已经被幻变成了雪莲公主,她为亲爱的妈妈翩翩起舞,表达着对妈妈的爱。读完全诗,作为一个母亲,我感动的热泪盈眶,我也不禁想起玛格丽特•怀兹•布朗著名的绘本《逃家小兔》,在那个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一心想要出去闯世界的小兔子后面,兔子妈妈永远张开臂膀迎接和呵护着他,每每看到兔子妈妈幻化成绿色的大树,张开臂膀,迎接羽翼丰满的小兔子的画面,我也是感动不已。《五十岁的月亮》用简约却生动的文字,同样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母子情深的画面,我好像看到散发着母性光辉的月亮妈妈,温柔地看着美丽的女儿尽情舞蹈,幸福满满,温馨浪漫。
在欣赏淡月清桐文字的同时,我也有一点小小的疑惑,女孩的文章中似乎涉及死亡的话题多了一些。回忆不起来,十二岁的我,对于死亡是如何理解的,但在《咕咚的月咕咚》 和《爱上了一种布丁》中,女孩对于死亡与失去的那种演绎,着实有些令人心疼。也许是我太矫情,还是希望孩子们多一点俏皮和欢快,少一些惆怅和忧愁。
《香梅女皇》读后感(篇十五)
文/夏丽柠
回想起来我的12岁,整天地复习功课,放弃了学习舞蹈,放弃了课外书籍,放弃了游玩戏闹,就是为了考上一所重点初中。童年完全被所谓的学业所吞噬,随之消失的还有那个小小的还不会反抗的自我。就这样,找自我找了好多年。在这本《香梅女皇》里居然找到了自己似曾相识的样子,暗自窃喜。
本书的作者,12岁的姑娘,自取笔名淡月清桐,听上去便是风清云淡的高远样子。看了本人照片,竟是个唇红齿白的优雅女少年。小清桐本名俞宙,生在先有鲁迅,后有孔已己的浙江绍兴。她爱写字,如果称为创作就俗了。我觉得无论多大岁数的人,将思想转化成文字之后,文字都将是她世界观的注脚。
淡月姑娘7岁时在杂志上发表了第一首诗《写信》,叙述自己用好朋友寄来的金色光线缝被子,然后睡在温暖的背窝里。我们7岁时也许会背诵“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却尚不知古原草在哪里,枯荣是何等的样貌?等我们长到12岁或许已经懂得了思考,就像在是枝裕和的电影《奇迹》中,小哥哥面对奔驰交错的火车许下心愿时,他并未说出希望父母和好的愿望,而是提出要走出去看看世界。在少年们的心里,世界是辽阔的,世界是神奇的,世界是等待探索的。而在小清桐的笔尖下流淌出来的世界,是任性的,是随意的,是喷薄而出的,是无所畏惧的。
对于我们一起走过的12岁来说,《香梅女皇》就是一个我们向往已久的美丽新世界。那里的一切都是会飞的,就像会飞的小蓝猫玛丽埃塔,还有骑着扫帚的女巫爱默。时至今日,我们不是也在轻轻哼唱《隐形的翅膀》吗?可我们从来就未敢说出让家里的小猫带我们去飞翔。从这一点上来说,小清桐是勇敢的,至少她敢于想象。
然而,小清桐用一种直白诠释了勇敢,充满童贞的勇敢。在童话《爱上一种布丁》里,她的一句话咣的一下砸在了我的心上。她说,“可是,它注定等不到了,主人死了”。主人死了,只有四个字,却写尽了人生。当成年人尽力掩饰对于死亡的恐惧时,这位女少年却将死亡像一枚标枪般投掷出来,让人无处躲藏。唏嘘生死之时,不禁大呼一声过瘾。行走于天地间,最珍惜的便是直面生死,没想到被一个12岁的小姑娘一语戳穿了人生的假面。有时,你能从一个孩子清澈的眼中看清自己。这便是成人爱上童话的意义。
无论多大的孩子,她的眼中都有一种环境叫世界。世界的真善美,假恶丑都随着她的人生渗进她的骨髓。在《女王》里,小清桐这样问道:“想象得出来吗,没有女王的国家?”在万物霜天竞自由的苍穹之下,女孩讲出了她的心事,她要一个平等自由,颠覆统治,挑战世俗的人生。面对她的果敢,我们一下子就黯然了,我们没有想到这么多,我们想要的只是一个滚皮球,跳皮筋的12岁。
读罢全书,我惊讶于小清桐受到了怎么样的文学启蒙教育?她的文字散发着一种洋气息,极其西化的语句。全书的故事里没有一个中式名字,书中堆满了城堡和王子。甚至有一篇叫做《再为你跳舞》的叙事长诗,竟然是重述经典《巴黎圣牧院》。用这样的诗句作为结束语:在另一个天堂,他默默地爱着她。我知道小清桐讲的是大爱。然而,在书中其它的篇章里不难发现,她的小小内心里也学着大人的样子洞悉人性。《埃莉诺》里的一句“生活多悲哀”与董桥写过的“LIFE IS HARD”竟有一曲同工之妙。稍微想下这一老一小对生活的感叹,我们便知道世界根本就是圆的,哪里有坦途!
读小清桐的书,我们见识到了一个微小的“大世界”。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12岁,如果我们像错过一场大雨一样错过了像小清桐一样的哲思。那么今天,再读一遍《香梅女皇》,或许我们能找回一些曾经的12岁,曾经的青春年少。
转载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