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步步娇》的读后感大全

《步步娇》的读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26 06:10:35
《步步娇》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4-04-26 06:10:35   小编:

《步步娇》是一部令人深思的小说。故事讲述了女主角步步在曲折的人生道路上不断成长的经历。她面临着家庭的压力、爱情的纠葛和社会的困扰,但始终保持着坚强的内心。通过步步的努力和坚持,她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同时也找到了真正的幸福。这部小说告诉我们,只要坚持追求,不畏艰难困苦,我们都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步步娇读后感(一)

书中谈了十二剧目,分析了各剧中的女性形象。长期的舞台演出实践,加之细腻的女性心绪,单雯笔下的女性给人以新的启发,尤喜其对杜丽娘(最动人处在情欲)、白素贞(妖的不计得失,人的权衡利弊)、崔氏(《烂柯山》里的崔氏与《蝴蝶梦》里的田氏,其对二人的看法颇具现代性,对二人持同情态度。本篇论述的不再是才子佳人的缠绵,而是现实婚姻中的问题:贫贱夫妻百事哀与婚姻里不信任)的剖析。以相思为关键词去挖掘杨贵妃的独特,将聚光灯由淳于棼转移到瑶芳公主身上,也别出心裁。单雯没有专门讨论《红楼梦》与林黛玉,不过不少片段涉及宝黛爱情(第9页),有的语句直接引用或化用《红楼梦》的(第84、136、137页)。读完意犹未尽,还想再看看单雯如何谈《百花赠剑》《红楼梦》等,人物演绎的心路过程也可以多谈谈,比如《1699桃花扇》,期待《单雯说剧谈情》系列能持续下去。另外,本书装帧古朴,印刷精美,书中所附剧照更是惊艳,值得阅读收藏。

步步娇读后感(二)

《步步娇:单雯说剧谈情》一书的作者是著名昆曲演员单雯。她出生于梨园世家,爸爸单晓明、妈妈孙珏都是江苏省剧院的演员,她从小就是江苏省昆剧院的忠实观众,耳濡目染,对昆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十岁那年考上了江苏省戏剧学校昆曲班,专攻闺门行当,十六岁出演《桃花扇》中的香君。在昆曲行业深耕数十年后,单雯在2019年凭借《牡丹亭》中杜丽娘获得了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从艺多年,单雯用心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比如《牡丹亭》中痴情的杜丽娘、《西厢记》中敢于向强大的封建礼教展开斗争的崔莺莺;《桃花扇》中疾恶如仇、爱憎分明、多才多艺的李香君;《浮生六记》中才华横溢、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变故的沈芸等众多具有个性的女性形象。她的这本书中的文字,就是她为所饰演过的昆曲中的女性形象所写的人物漫谈。这一篇篇的文字,都是作者对人物的性格、命运等的理解。单雯对每个角色都做了细致的功课,力求抓住每个人身上的独特之处,试图通过自己的表演把人物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在塑造一个角色时,她没有仅仅停留于对角色的程式表演、唱腔、眼神、手势等的追求上,而是在阅读相关的古典诗词、文学作品、借鉴电影表现人物的形式、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等的基础上,对这些女性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揣摩和把握,从而挖掘出戏中人物深层的思想理念、人物的内核。同时,单雯能自如地游离于现实世界与昆曲艺术之间,尝试与所塑造的角色进行对话,从而更好地对角色的性格特点、人生选择、爱憎情感等进行揣摩与理解,这让她既能入乎其内,对角色本身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又能从昆曲所营造的如梦如幻的世界中抽离出来。 多年的演出经历,让她能够坚持初心,保持本真,抵挡住现实世界的诱惑,拒绝了往影视剧发展的诱惑,立志于对昆曲的传承与创新,而这一切无不与她对昆曲发自内心的热爱有着直接的关系。 作者深受中国古典诗词的影响,本书中的文字具有一种典雅之美,那些信手拈来的诗词,让本书的语言熠熠生辉。她的文字具有女性的敏感与细腻,诗性的叙述语言和心灵化的表达使得她的文字更具感染力。 本书在设计上,采用了裸脊线装的形式,与整本书的气质相得益彰。本书可以看作昆曲演员单雯的演艺生涯的随想录,对于塑造的众多角色的一个系统的梳理与总结,多年的表演经历,让单雯倾注了很多的感情,并与这些人物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阅读这本书,可以对昆曲艺术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和了解。

步步娇读后感(三)

知道单雯,昆曲名角儿,看过听过电视上她的表演,端庄华美又沉静,一眼难忘。 昆曲,百戏之祖,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以来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以文化乐。因字行腔。”对文字声韵与音乐旋律必须相互吻合的要求极高。他不是一般的强调字韵和音乐的契合,而且强调每个字的韵头、韵腹、韵尾都要与音乐的走向相吻合。在一唱三叹之外,令人有余音绕梁之感。 单雯,江苏省昆剧团的台柱,张继青入室弟子,第29届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这本书是她的谈艺录,谈剧谈戏中人,她的角色揣摩,十二部十二个人,文字雅洁,感情真挚,没废笔,文学素养极高。

开篇牡丹亭之杜丽娘,汤显祖的《牡丹亭》奇幻奇情,戏里戏外惹人着迷,现在一般评价批判封建礼教束缚人的正常情感。而单雯说:这戏写尽了人生的无奈,现实中人或多或少都会压抑自己的欲望,这么多人着迷杜丽娘,更多的是看到压抑挣扎矛盾又无奈的自己吧。 对杜丽娘与柳梦梅,一般评价也是爱的执着爱的震撼。而单雯也慧眼独具,她认为杜丽娘诠释的是欲望,人的情欲,这也是《牡丹亭》最精彩的部分,春情荡漾,步步铺开、层层渲染。梦醒后的杜丽娘开始守礼,也是告诉大家,进入现实,自由与放纵必须收敛了。 我觉得她角色揣摩很精准,深入,所以才能表达得特别好。 对表演她说:“程式化表演可以通过外在的学习模仿习得,生活化的表演却要靠演员的自我修养。演员对角色的演绎要深入骨髓,举手投足都在人物里,从心所欲不逾距。昆曲前辈,比如张继青老师,除了具备深厚扎实的戏曲基本功,也是生活化表演的高手,而是要去揣摩表演的动机,分析情理,找到情节的内在驱动。《写状》的表演有很多生活化的细节,并不是说不要程式化,脱离了程式的生活化表演是没有张力的。相反,它对演员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勤加练习,把这折戏的程式变成不需要经过大脑的肌肉记忆识,才能看到更多的风景,进入更高的表演境界。 昆曲表演雅正,审美高级,把握最恰当,戏而不谑的那个度,是要演员在长期的舞舞台实践中掌控的学习的。”非常清醒的认识,沉静的大师范儿。 她揣摩角色人物很透,分析很细,对表演也认识得很深。能成为举重若轻的大角儿,名至实归。 书里附赠的插页很美,有剧照有练功照。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诚不我欺!

步步娇是曲牌名,这本书用做书名,很贴。每篇角色前配的诗词做引子,也是独具匠心了。

步步娇读后感(四)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是单雯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

我虽然也算是从事音乐行业的人,但昆曲对我来说同样陌生。单雯老师的这本《步步娇:单雯说剧谈情》,从她扮演过的剧目和角色入手,将我国12部经典昆曲剧目的底本,也就是戏剧原著如《牡丹亭》《桃花扇》《南柯记》《浮生六记》等一一详解,让不了解昆曲的读者能够更加近距离地欣赏、观察这门动人的艺术。

——

书中说,有人认为李香君骨子里有一股男性气概,她的内里也可能是个“男人”,因为她嫉恶如仇,爱憎分明。但单雯老师说,她身上这些特质,恰恰是许多男性心目中最向往的那种女性——有才华、有智谋、有胆气、有真爱。

李香君虽然流落烟花之地,但她的内心是高洁清明的。以至于她内心的情感,也同样容不下一点点瑕疵。她为了心爱之人不惜忍受无端的羞辱和痛苦。其实,这种女性在什么年代,都很常见。但为什么李香君却如此引人注目呢?

也许正是作者孔尚任将李香君放在那样一个年代,却没有赋予她与时代同步的个性的原因吧。她的气节远超时代,也不是传统意义“才子佳人”最后大团圆的俗套情节,她将爱情信仰坚守到底,最终做出了一番人生的自救。

更绝的是,这场自救并没有成功。它以失败而告终,一把血染的桃花扇,就更加凸显出李香君远超时代女性的坚毅与洒脱。

《南柯记》中的瑶芳公主,在我看来与李香君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她可以与夫君琴瑟和鸣20余年,当危难来临,也可以穿上盔甲拼死一战。

虽然这一战,最终导致了公主的陨落,但谁又能说,在这种危机关头,一个男人能做到何种地步呢?

——

经典剧目之所以经典,很大程度上因为它们有个性鲜活、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单雯老师从她扮演过的李香君、杜丽娘、王瑞兰、杨玉环、陈妙常等经典人物和她们身上所关联的情节入手,去透视她们在当时年代所作出的选择。

那些女性角色虽形象柔弱,但却大多内心坚强,充满无形的自由和力量。我们作为现代人如今再去审视她们,无疑也会获得很多别样的体会。

这是一本非常好读也非常用心的了解昆曲剧目的书,虽然文字落在纸上不像音乐一样可以聆听,但透过文字的余韵,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流传百年的女性形象,如今仍然熠熠生辉,在一代又一代艺术人的演绎里,继续流传下去。

步步娇读后感(五)

单雯,国家著名的昆曲演员,扮演过很多令人难忘的戏曲角色。她也因为扮演戏曲角色,对戏曲的人物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步步娇:单雯说剧谈情》是她对所扮演角色中的12位女性角色进行的深度描述与解读,这其中不乏经典角色人物,譬如杜丽娘、李香君、白素贞、芸娘等。对于每一个人物,她都分为故事介绍和人物解说两部分,这方便读者了解剧情,也能感受作者对人物的独特讲解。令人惊喜的是,本书除了文字内容,还精选了许多剧照,图文并茂,相得益彰,似乎更能让我们领略角色人物的魅力。

《牡丹亭》里的杜丽娘为爱而亡,也为爱而生,她本是被禁锢在香闺中的少女,却勇敢的在梦中追求被视为禁忌的爱情,故事本身就很美丽,也很浪漫。

这样的杜丽娘,自古至今,很多人为之着迷。那么为什么人们会对杜丽娘着迷呢?

单雯也在试图找寻这个问题的答案,直到她看了《霸王别姬》的电影,才明白程蝶衣所渴望的感情在现实世界中无法实现,最后只能在死亡中延续所谓的爱情。这与杜丽娘何其相似,杜丽娘梦中的爱情无法在现实中寻觅,因此伤感而死,这正所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现实中求不得的,只能在梦中求。

《雷峰塔》的故事家喻户晓,白素贞的扮演者也不计其数,这个故事究竟告诉我们的是什么?

许仙与白素贞因法海被迫分离,法海也是最懂爱是经不住考验的,可真的是法海拆散了许仙与白素贞吗?

单雯说:“也不要说法海拆散了最深情的夫妻,真正美好的爱情,没有人能拆散。拆散我们的只能是我们自己。许仙对白素贞始终是隔岸观火,一旦火光迸溅,烧到自己,立马逃之夭夭。白素贞的一生,只不过是一次对人性的试炼,最后,她失败了。”

真正的雷峰塔的故事,其实是悲剧,不过如今人们演绎《白蛇传》,赋予了它美好而已。

不同于《雷峰塔》,《浮生六记》所展示的爱情是那么美。

陈芸不仅性格美,还勇敢的追求爱情,她对爱情的果敢也很美。少年之时,她与沈复并非日日相伴,只是偶尔相见拜访,但他们却时时惦记对方。

只不过,芸娘的悲剧在于她太过天真,被弟弟诬陷,被翁姑恶嫌,被现实负约,去世的早,令人惋惜。幸而沈复将他们之间的过往一一记下,这是不忍芸娘离去,但是记一事,少一事,当一切都记录下来,沈复最终选择让芸娘离去。

《步步娇》这本书中还有对很多女性人物的解读,感兴趣的可以读一读。读这本书,有种如沐春风之感,那些剧本上的人物似乎也活了起来。

这或许只有真正扮演过她们,才能感悟得出其中真意吧!

步步娇读后感(六)

我有一位当编剧的师兄,他告诫我说,“读书要掐尖儿!”要看最顶级的书,而这本《步步娇》正是以省昆第四代传人单雯的所思所悟,透过对12部经典剧作的剖析,品味飒飒爽爽的女性的命运遭际,窥见她们的心事与衷肠。正因为她的贴心体恤,才能让她更深切进行艺术创作与塑造,描摹出人物的情怀和情态,成就氍毹春秋与芳华流溢。

现实生活中求不得的,只得在戏中求。我想这也是戏曲艺术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在甜而不腻、戏而不谑的《牡丹亭》故事当中,我们看到了因为欲求难以满足以致感伤而死的杜丽娘,让我们心神动摇的正是被情欲折磨,而压抑、无奈的自己啊!单雯能透过自己高超的舞台技巧,借助个人修为来演绎这个率真直率的奇女子,自然能做到将她的无处可诉的想念、煎熬、苦辛淋漓尽致得展现出来~古人总是望月排解相思之苦,我觉得月亮已经读过了太多心事,她大概也不知道如何应对吧,不妨从书中去寻觅答案吧!

单雯年纪不大,但却能从经典作品中品出喷薄而出的人性和欲望,比如《桃花扇》里不惜用血痕沾染白绢扇来明志,愤然发出“官人之意,不过因他助俺妆奁,便要徇私废公,那知道这几件钗钏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眼里”之论的睿智而正义的李香君,比如《雷峰塔》里对百般顾念的白素贞始终保持隔岸观火态度的许仙,竟然大言不惭“不要太辛苦了,横竖我们专卖药材也可以赚钱,何必再替人家看病?”他是配不上白素贞的,因为他心里没有济世救人,他只能看到眼前粗浅的前程。 与其说,这些奇女子在对爱情信仰进行自救,不妨说是对生活的营救。《浮生六记》里的陈芸可爱可亲,在如梦似幻、如花蕊初绽般的素年锦时将生活过成了画,自己活成了诗中绝句,如一枝旁逸斜出的湖畔墨梅。哪怕风云变幻,岁月沉浮,也不失这份可爱心性。如林语堂先生所言:“两位平常的雅人,在世上并没有特殊的建树,只是欣爱宇宙间的良辰美景,山林泉石,同几位知心友过他们恬淡自适的生活踏蹬不遂,而仍不改其乐。”爱美当然没有罪过,陈芸这一生过得畅快,读了她的故事也觉得很尽兴~

步步娇读后感(七)

被书封上风姿绰约的花旦所吸引,翻开了《步步娇》这本书。

该女子正是作者单雯。她出身梨园世家,自幼学习昆曲,十岁考入江苏省戏曲学校昆曲班,十二岁登台表演至今斩获十多个奖项,不仅获得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荣誉的梅花奖,更成为了昆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四代传人。

原本略微担心是枯燥的从艺故事,没想到是一本观点独到、轻松易读的戏曲随笔。

尽管是随笔,但是内容一点都不随意。专注昆曲表演的20多年,单雯演绎了众多经典女性角色。在本书中她挑选了12位家喻户晓的女性角色,漫谈对人物的认识和体悟。

虽说都是熟悉的女性角色,但是千人千面,单雯在一次次的演绎中,对角色人物的有了不同却又深刻的理解。当她用优美流畅的文字书写出来,带给读者的是无尽美的感受,也引发读者关于古代女性际遇的回味和思考。

杜丽娘虽爱得轰轰烈烈,但比起惺惺相惜的爱情,驱使她对柳梦海一往情深的其实是人本能的欲望。

与封建礼教中的寻常女子不同,陈季常妻子柳氏是被视为“妒妇”,“河东狮吼”的威名流传至今。在彪悍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名女子在封建礼教中努力捍卫婚姻、捍卫自身权益的一面。这个故事放在现在社会的语境当中去,显然更能得到女性的情感共鸣。

崔氏与朱海臣夫妻20年,忍受不了清贫的生活决意休夫,这无疑是我们传统文化中令人憎恶的坏女人。当读到崔氏对朱海臣说“你这个人只求读书有趣,却全不管妻子冻饿”,又对崔氏有了全新的理解。

在作者单雯的解读下,12位女性的形象越发鲜活生动,跳开非黑即白的二元论,使我们更能理解她们的命运遭逢、爱恨情仇,对当下女性的生存也有积极的意义。

喜欢戏曲的书友不妨读一读这本书,说不定会让你对戏曲有新的认识。

——Xiaonan’s Book List——

步步娇读后感(八)

婉转悠扬

《步步娇》

戏曲戏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而其中昆曲是百戏之祖,是汉族最古老的戏曲品种之一,在明清时期就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因此有着非常多优秀剧目得以传承。比如《玉簪记》、《长生殿》、《南柯记》、《桃花扇》、《牡丹亭》等等。

而《步步娇》就是专门讲单雯老师对这些昆曲剧目的理解和感悟,其旨在让更多的人对戏曲戏剧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中国文化瑰宝能永远流传下去。

单雯,国家一级演员,昆曲名家张继青先生的弟子,活跃在昆曲一线的表演艺术家,获得过大量的戏曲奖项。如此优秀的演员在昆曲耕耘十数载,必然对于昆曲剧目有着不同于普通人的深层次的理解,这才能让她在创作表演过程中有着更丰富的体现。单老师不仅表演很精彩,嗓子吊的好,人美,文笔也不赖。

我曾看过古代戏剧的内容,文言文还好,但是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注释,看得我一个头两个大,非常不适合年轻人去阅读。但是单老师的《步步娇》却非常好读。她没有用文言文讲戏剧内容,而是用更让人容易接受的白话文将戏剧故事的内容完整的描述出来。接着就谈论她在戏剧中所扮演的角色的理解和感想。《步步娇》包含十二个故事,分别为《玉簪记》、《长生殿》、《南柯记》、《桃花扇》、《幽闺记》、《牡丹亭》、《蝴蝶梦》、《烂柯山》、《浮生六记》、《雷峰塔》、《奇双会》、《狮吼记》。

单老师在这些剧中都是扮演女性。她的视觉也是从女性角度出发,反思当时社会,掌握戏剧人生。就比如《蝴蝶梦》中“庄子试妻”。单老师说的“千万别是谈人性,人性经不起试探”让我感同身受。单老师感慨要好好珍惜婚姻,要互相信任,而不是相互猜忌。在阅读此书,不仅能了解每个戏剧的故事内容,还能品尝百味人生。

《步步娇》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图文并茂。书中有大量单老师的照片,有练功照,有表演照,有化妆照。其中最后一张照片让我失神,不是照片太惊艳,而是照片中的人,即使眼中布满血丝,仍双眼炯炯有神地往前望,面容微笑而不僵硬。表现出单老师对昆曲的热爱和敬业,是吾等之楷模。佩服。

步步娇读后感(九)

有人说复古的三大爱好:养猫、听戏、喝中药。

听戏之中,要听昆曲,百戏之祖呀!长居苏州的好处便是随时可到昆剧院听戏。昆剧的折子戏听多了,逐渐开始了解戏中人物,剧情。

《步步娇》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美,书中主要是讲昆曲的几个经典剧目情节人物,作者是单雯,国家一级演员,昆曲青年艺术表演家。

笔者在昆剧院看过几场老师的演出,美。

听优秀的戏者讲戏,大抵还是不同。

那听了很多遍的牡丹亭,在作者的笔下,另一番韵味袭来。

杜丽娘春日游园,梦中偶遇书生柳梦梅,一梦醒来,因相思程殇,不日便魂向西归。

三年后,有书生柳梦梅进京赶考,借助在杜家府邸,恰巧与后花园中拾得小轴一卷,打开正是杜丽娘的画像,声声呼唤之下,画中人竟然落于地面。两人互诉衷肠,最终结为连理。

当然,这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

在书中作者提及有三位女性再后来也非常喜欢这出戏,还对《牡丹亭》作了很多批示,巧的是有两位女性读者竟然感伤身亡,这戏剧性的事情给这出戏增加了几分神秘色彩。

不仅是后人喜欢,就连戏中的人物也喜欢这出戏。作者说《桃花扇》里的李香君,《疗妒羹》里的乔小青都非常喜欢《牡丹亭》。

一出戏,寄托了无数女性对爱情的憧憬和向往,同时也是她们对生活的期待和信仰。

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汤显祖,写出了具有东方美的《牡丹亭》。这是女性意识的觉醒,也是对封建社会的鞭挞。

在当下时代,信息纷杂,爱情以不同形式被搬上舞台,比如话剧、短视频、影视剧。唯有戏曲不同,她很难复制,也无需太多革新。昆曲,是诗魂,凝聚了数千年人们的生活和理想。从历史的长河中走出来的杜丽娘,放在当下,并不过时。

在书中,作者提到杜丽娘的父亲为杜甫的后代,母亲是甄宓家族一支,这单单一对父母听起来就让人入戏。

小时候不懂为什么老人喜欢讲戏,读完这本书仿佛明白了一些。听戏听的是戏,也是戏外戏。那高马长枪,花前月下,是人生成戏,大梦不醒。

步步娇读后感(十)

总觉得戏曲有时候离我们很远,作为国粹它在人心目中是高大上的,但作为普通人又无法不诚实地说因为听不懂唱词而站在门外;有时候又很近,像热门歌曲里的戏腔,聊起某部剧对一些演员辣眼睛的演技多有吐槽就会忍不住盘点那些演技好且仪态优雅的高质量演员之前是戏曲演员。

随着网络的发达,关注度和流量为众人竞相追逐,换赛道发展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反倒能在多种诱惑下能保持本心的人更值得人敬佩,而国家一级演员、昆曲名家张继青先生入室弟子、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单雯正是这般潜心投入艺术中的“固执者”,作为“戏中人”,她和所扮演的每个角色都需要进行深入灵魂的交流,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从文本中走出来的活生生的人物。

《步步娇》中所介绍的剧情和角色都是我们很感兴趣的,数千年来没有谁能躲得过才子佳人、天作之合的浪漫所带来的悸动,它是除饱腹之外最为本能又纯粹的追求。杜丽娘、陈妙常、白娘子、杨玉怀等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在古代社会礼教约束下正是因为她们的勇敢、冲破枷锁而成为久经不衰的经典。

古代作者的脑洞在今日依旧那么惊艳,《南柯记》中淳于棼醉酒入梦,槐树洞穴是大槐安国所在地,他与瑶芳公主恩爱度过二十载,儿女双全,事业稳健顺遂,而公主过世后,他的境况每日愈下被趣回故里。至此大梦醒来,恍然大悟人生所得所念或不得或有朝一日尽数化为虚无。单雯说世人都将目光放在淳于棼身上,却对瑶芳公主多有忽视,她有谋略、心思缜密,于大事上不含糊有预见也有安排,可以说淳于棼的发达和落寞都是围绕着瑶芳公主为中心点展开的,所以单雯为瑶芳公主所表达出的呼吁是正确的。

《狮吼记》柳氏与陈季常有些特别的夫妻日常,因为苏轼这个“不识相”的留下河东狮吼这个有名的词,也让人借此瞬间分辨出男人是不是惧内,而深入剧情能感受到夫妻两人的甜蜜与欢喜。《奇双会》中李桂芝和丈夫明明离的那么近却又那么远的体现,丈夫甚至不知妻子名字,说来好笑中又带有几分难过,好在结局圆满,这点失落也就被风拂去了。而《浮生六记》为我们展现了一段神仙眷侣般的爱情,可那般结局令人满腹忧愁不忍多言。

《步步娇》中除了谈剧情还在每一篇的前页选了一首诗词,与故事是那般的贴合,多了几分古意与优雅。《西游记》导演杨洁在说起自己选角色时说:“戏曲演员穿上古装特别有身段,表演细腻,有古典美,而在一些现代女性上不是那么回事。”而当下确实如此。

步步娇读后感(十一)

水袖丹衣,裙裾飞扬,钗光鬓影,顾盼生姿,这就是昆曲,它细腻婉转又轻柔缠绵,几多空灵缥缈,又几多优雅缠绵,如诗如画,如梦似幻。

《步步娇:单雯说剧谈情》是一部介绍昆区文化的经典读物,作者是国家一级演员、昆曲名家张继青先生入室弟子、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者、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单雯,这一次她以书写者和表演者的双重身份,为我们解读杜丽娘、李香君、杨玉环、白素贞等12名古典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带我们走进她们的内心世界。

单雯老师出自梨园世家,从小耳濡目染,一心向艺,十二岁登台表演,十六岁出演《桃花扇》,一戏成名,之后的许多年,她细细琢磨每个角色,演出了一场又一场打动人心的表演。

多年的舞台表演经历让单雯老师对戏中的女性有着深切的感情,也对她们的性格命运有着独到的理解。人们说,昆曲最大的特点就是细处着手和深刻的感染力,单雯老师的文字也同样细腻而动人,这一次,她将她的认识和感悟融入文字中,让我们看到每个女性形象背后丰富的精神世界,也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昆曲之美。

提到昆曲,就不能不提到《牡丹亭》,它是中国戏剧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白先勇先生说,“《牡丹亭》是用最美的艺术形式,表现出了中国人最深刻的情感”。这是女孩杜丽娘的爱情故事,16岁的她因梦生情,因情生痴,因痴而亡,后又因爱而复生。哪怕我们没有真正地看到这出戏剧,也可以从文字中感受那样的深情厚意,这个痴情的女孩就这样步步生莲,从戏曲中走了出来,从那个梦中走出来。于是,四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依旧动情于这场梦,依旧感动于那一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而杜丽娘也让我们在她的悲喜中看到了她梦中的自由与放纵,看到了她现实中的挣扎与无奈,或许这才是这部剧带我们最深刻的东西。

柔情万千的曲调还在悠扬地唱着,那样轻柔,那样悠远,让人沉醉……

步步娇读后感(十二)

在中国戏曲之中,昆曲有着极高的地位,它是汉族最古老的戏曲品种之一,在明清时期就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因此有着非常多优秀剧目得以传承。 我们经常能够听到的古典戏曲,比如《牡丹亭》《桃花扇》《南柯记》《长生殿》《玉簪记》《狮吼记》《浮生六记》《雷峰塔》等等,都是昆曲的剧种,

那么这些流传了几百年的剧目必然有着丰富的内涵,但在我们当代的环境之中,这些剧种也一定要表现一些新意,要有一些更符合时代的精神。 这就是演员在表演时需要具备的功底,要把传统剧目以最适合的方式呈现出来。演员首先需要对于这些剧种有着深刻的理解、丰富的生活体验,才能让一部剧重新焕发出它应有的魅力。

单雯,国家一级演员,昆曲名家张继青先生的弟子,当然也是昆曲活跃在一线的表演艺术家,获得过大量的戏曲奖项。如此优秀的演员必然对于昆曲剧目有着深层次的理解,这才能让她在创作过程中有着更丰富的层次。 而且,单雯还有着优美的文笔,可以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用文字表达出来,她对于这些昆曲剧目的梳理、反思和感想,也就形成了这样一本书《步步娇:单雯说剧谈情》,呈现出戏曲最本真的面目,呈现出作者的重新理解,也给我们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特别是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对于戏曲了解更少,很少再去听那些传统戏剧,更是让青年观众们很难理解这些戏曲细节和内涵,很难沉下心来细致观赏。 但现在有了作为一线演员单雯的解读,就会变得不一样了。在这些解读之中,我们能够看到一部部经典戏剧的情节展示,能够看到单雯对于那些戏剧中重要女性角色的反思,能够从戏曲中真正掌握人生的真谛。这就让欣赏戏剧更上一个台阶,让我们从中感受人生的各种可能性,也就完成了用她人人生洗涤自己人生的目的。

在这本书中,单雯写出了12位昆曲中女性角色的各有特点,她们都代表着女性人生的一个侧面,而她们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性格张力也能够让我们读者感同身受。 比如单雯写杜丽娘,其实这就是古代挑战封建礼仪的典型代表。她为了爱,克服了种种压力。这样一部剧中让我们看到了她的坚持,看到了她的压抑、挣扎、矛盾又无奈的心情,这不也就是我们现代女性的人生写照吗?

单雯的其他女性人生梳理其实也和现实中的人生有着非常多相似之处。所以如果这些文章脱离了戏曲来讲,也是对于人生的反思,也依然有着值得阅读之处。 那就让我们通过这样一本单雯说剧谈情的文章合集《步步娇》,走进对于戏剧的深度探知之中,走进对于戏曲之中女性人物的分析之中,了解戏剧,了解人生。

步步娇读后感(十三)

对于昆曲的最初了解,来自于曹雪芹的《红楼梦》。

先不说元妃省亲时家里特意养了一班小戏子为其助兴,逢年过过节或是赶上谁生日,这贾府里但凡有个值得庆贺的事,就得搭台子找班子唱上那么几出。

这也是府中那些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眷们特别喜欢的一种消遣方式。

《牡丹亭》、《西厢记》《南柯记》……许多著名的昆曲曲目名称,就是在阅读《红楼梦》时知道的。

为何贾府这些姑娘小姐们多爱昆曲,甚至连自家的小戏班子学的也是昆曲?

或许是因其唱腔婉转优美、词藻华丽,加之昆曲中的女性角色大多命运跌宕起伏,曹公在创作时觉得这些角色与贾府中的姑娘小姐们命运有隐隐相通之故。

俗话说“唱戏的疯癫看戏的痴”,在当下虽然昆曲不似从前那般风光兴盛,但是喜爱它的人还是会为昆曲中的各色人物与故事情节如痴如狂,而演绎它的人也是在用自己的生命与热情将其最美的一面展现给台下的观众。

《步步娇》,一本为昆曲爱好者讲解昆曲百年文化的通俗小书。

与以前所读到的一些文化名家讲解昆曲的书籍有所不同,《步步娇》的作者单雯自身就是一位昆曲演员,并且还是建国后继承昆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四代传人。

十二岁登台,十六岁因出演《桃花扇》,而一举成名。

戏剧这门艺术,来不得半点虚假。

台上的一刻钟,不知道是用台下的多少功夫与汗水换回来的。

想要演绎好一个角色,必然要对其有着深入的了解,甚至做到与角色相知、相通、相互了解。

想来单雯是做到了这一点的。她不但能够在戏剧舞台上精彩的演绎出种种昆曲的经典代表人物,还用文字将这些古代不同女性的人物性格与人生经历进行深刻的剖析。

在这里既有久居深闺的小姐杜丽娘,也有不失气节的风尘女子李香君,还有身不由己的贵妃杨太真,更有嬉笑怒骂皆为情真的河东狮吼柳氏。

12名身份、性格各异的古典戏曲女主角,演绎了12个不同的昆曲故事,而在单雯的讲解之下,是12位生动鲜活的女性人物。

同样是知名的昆曲剧目,由专业的昆曲演员来讲解,其认知自然是比外行者更胜一筹,而同样是解读昆曲中的女性角色,由女性来解读,想来也是更有几分惺惺相惜之意的。

步步娇读后感(十四)

作为选过戏曲课的,看过戏曲书的脉络的,还是不太能get一些剧。

只在现场看过牡丹亭,对书里写的杜丽娘反而有点不同的看法。本书认为,牡丹亭里写尽了人生的无奈,杜只在梦里不受到束缚,回到现实中依然会克制欲望。

但我觉得那个梦就是作者也就是汤显祖反抗现实的一种方式。

翻找票据,已经看过三版牡丹亭了,看的时候被娇柔的唱腔打动,感动。虽然多数时间是听不懂,看的很费劲。但总在经典段落的时候get到昆曲的美。是一种如书名所说,步步娇,一种女性的柔美气质。

其他的剧目没有看过,只是耳熟能详,看书的时候不太能完全get到书里写的感悟。希望有机会可以去看看那些剧目,然后回来重温这本书。如题,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昆曲的浪漫在,生者可以死,死亦可以生。生而不能死,死亦不能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步步娇读后感(十五)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可以为爱而亡,也能为爱而生。故事很传奇,传奇串联着更多传奇。清初学者吴吴山三妇人合评《牡丹亭》留下佳话。学者吴仪一的未婚妻批注了上卷,过分伤感未完婚则早逝。娶妻后继续评下卷,妻不久亦感伤病亡。再娶妻,继续评下卷,终于完成《牡丹亭》整本批注。三位才女未从未谋面,却都爱《牡丹亭》爱得如痴如醉。

今人戏中因演绎,也创下诸多佳话。昆曲艺术大师张继青、昆曲第四代表演艺术家单雯、单雯师姐,还有江苏省昆剧院的其他两位老师,都因出演《牡丹亭》的杜丽娘而获得了中国戏剧表演最高奖项——梅花奖。

2001年,中国的昆曲艺术被授予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全票通过且位列榜首,成为中国“非遗”的“状元”。本书作者单雯,是建国后继承昆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四代传人。她出生于梨园世家,10岁便开始学习昆曲,后拜师张继青。

她在采访中说,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与其他家庭最大的差别,可能就是很少得到家人的表扬。长辈们永远在讨论她训练和演出时的问题,关注的都是她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说这些时,她很平静恬淡。

昆曲演员,全国不过几百人,靠这几百人把这个剧种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她是有使命感的,提及台下十年功的辛苦,只淡淡一笑而过。单雯整个人由内而外散发着温婉气息。果真,艺术修养是渗透在骨子里的气质。主持人请她现场用眼睛表现“含情脉脉”和“悲痛欲绝”,她瞬间入戏,眉目流转间,令人着迷。含情脉脉是眼睛的哪个部位发力,悲痛欲绝又是怎样的眼含泪光而眼泪不落,处处皆修炼,处处皆学问。倘若现在的年轻演员们,也有这种钻研和敬业精神,咱们得多少经典好剧哇。

这种温柔流淌的气息也渗透在她的文字里。书中主要写她出演的剧目漫谈,从她个人视角出发,讨论古典戏曲中女性的命运遭遇和起伏。写的是剧中“她们”的故事,也便是她对角色的理解。一个演员怎样去诠释角色,绝不仅仅是举手投足、一招一式的功夫,更需要灵魂与角色融为一体。能理解到多深,能体会到几分,能演绎出多少,对演员的综合素养要求极高。

也因此,看到单雯女士的文字颇为惊喜。惊喜于这些文字的绮丽和功底,足见昆剧演员的水准。

戏曲之于我是很特别的存在。印象里,外婆家的小院子里一直回响着戏曲的声音,两位老人家都偏爱京剧。他们那一代,似乎戏瘾都挺大。到了母亲这里代,不仅爱听,还会唱一些。她爱黄梅戏和越剧。而到我们这代,身边爱听的和会唱的人都越来越少了。小时候只知道不论它什么剧,都是咿咿呀呀听不懂。大人们来来去去的循环,甚至让我们有点烦躁。

现在才恍然发现,传统曲艺竟然如此璀璨有魅力。懂的人可以从中欣赏到艺术之美,不懂的也能听出故事里的悲喜况味,要是再了解演员幕后经年累月的锤炼和磨砺,又多了钦佩。

我国戏曲种类繁多,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央视评价昆曲“昆曲无他,唯一美字。昆曲无疑是美的,它美于情真,美于意切,美于曲的婉转,美于词的绮丽。600年来,五尺高台,那教人柔肠百转、心灵震颤的唱词,一字一句,唱出了风花雪月,道出了人生百态。”

《牡丹亭》里的杜丽娘,《桃花扇》里的李香君,《长生殿》之杨玉环,《浮生六记》之陈芸,《雷峰塔》之白素贞,《奇双会》之李桂枝……百花园里争奇斗艳,性格各异,生涯不同的绝代佳人从昆曲里款款走来。是她们的故事,也映照着每个女人的影子。

古香古色的线装本,有故事介绍,有人物特写,还穿插了单雯女士的剧照和练功日常。芳华流溢,隽永深邃。有幸从这个角度了解到昆曲之美,被击中内心。透过她的描述,对戏曲的好奇和爱又增添了许多。真是少时不知戏曲妙,如今从头追起来,也不失为美事一桩。

真好!是我审美体验新的开始,更是一次灵魂听从召唤的回归。欣然奔赴。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