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高考作文立意指导(精选15篇)

高考作文立意指导(精选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22 18:28:15
高考作文立意指导(精选15篇)
时间:2024-04-22 18:28:15   小编:

这篇文章是一篇高考作文立意指导的文章,共收录了15篇经典的作文范文。这些范文涵盖了不同主题和立意,通过阅读这些作文,可以帮助考生理解作文题目的要求和作文的写作技巧。同时,这些范文也可以启发考生拓展思维,提高作文的独特性和深度。无论是对于备考高考还是提升写作水平,这篇文章都是一份有价值的指导材料。

第一篇

作文如何选择角度,对于其成败,常常是至关重要的。苏轼《题西林壁》诗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恰可说明这个问题。角度是指作者站在什么位置,以什么样的视角,以及以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审视、认识客观事物,从而描写景物、叙述事件、说明事物、评论问题等。角度不同,思路不同,立意也不同。尽管高考话题作文的主题是唯一的,不能反其意而为之,但是只要巧妙转换立意角度来表现,会令人眼前一亮。如变一般性的歌颂为思考,寄以远虑;或从人文角度来批判,表达忧思;或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纵论价值;或从生物科学的角度表述,推因析果。总之,转换立意角度、进行立体思维的方法很多,只要将其中一两种运用熟练,便能在考场上出奇制胜。常用立意法有以下三种:

一、顺向立意法,即根据材料的中心,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是对原材料中心的具体化。如2003年高考作文,依据《智子疑邻》的故事,提出自己的主张:不能凭感情亲疏远近认知事物,感情阻碍人对事物的认知。

二、逆向立意法,即以原材料的中心为对立面,提出与其相反的观点。如2003年高考作文,也可这样立意:感情是促进人正确认知事物的催化剂,正是人有了感情亲疏,才能加深和促进对事物的认知。

三、辩证立意法,即换一种眼光,变换一个角度看原材料。这是一种辩证思维。它提醒我们多从事物的不同侧面来思考和分析,进行多角度的审视。如论述学习“苦与乐”,一般同学会说学习是苦的,只有先吃苦然后才会快乐。“换一种眼光”呢?对“苦与乐”的认识是因人而异的,有人认为苦的事,有人却乐此不疲;有人认为乐的事,有人却认为苦不堪言。吃不着苦的苦比吃着苦的苦还苦,是心灵之苦。这样认识立意就会比前一种观点更高一筹。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世界因万物而多彩,因多彩而精彩。在这个多元又多极的世界中,每一天都有新鲜事物产生。很多问题本来就没有一定的答案,如果有,也只有高下之分,而无对错之分。何必去穷究根底,追求统一呢?还记得历史课上那个教完古代史后的必答题:你最喜欢哪个朝代?答案是无奇不有,让老师眼花缭乱。谁也没有想去评出一个大众化的“最爱”,那本身就是无益之举。何必要统一呢?“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呀!战国时的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秦时的明月汉时的雄关,三国的鼎足之势,西晋竹林七贤的隐逸,还有唐的风华与宋的儒雅,元的四海归一及明清的肃穆庄严。无一不美,无一不留下千古的传奇。

所以我说:历史因多彩而精彩。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吟咏徐志摩的佳句,我也轻轻掀开文学神秘的面纱。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低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旷达,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各有千秋。

所以我说:文学因多彩而精彩。

你可以在梅雨潭边感受朱自清描述的绿色的陶醉,你也可以在西湖边聆听柳浪与黄莺的对答;你可以小桥流水人家,也可以古道西风瘦马;你可以手持长剑,独立朔漠,感受“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你也可以手握画笔船头赏花写韵,领略一下“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闲适。从西域到东海,从朔北到江南,绮丽的风光给世界增添一抹耀眼的亮色。

所以我说:自然因多彩而精彩。

何必再去争论红楼中的花魁呢?不正是有了宝钗的端庄,黛玉的优雅,湘云的开朗,妙玉的清高,熙凤的泼辣,晴雯的俏丽,紫鹃的聪慧,平儿的细致,大观园才得以流光,《红楼梦》才得以溢彩吗?不正是因为有了各种个性迥异的人,才构成了这么丰富的社会吗?

所以我说:人类因多彩而精彩。

……

是的,太多了。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就借我一双慧眼吧!用它,去领略春华、秋实、夏炎与冬寒;用它,去笑对阴晴圆缺、云来雾往。

只因我相信,只有万花齐放,才是春满人间,那又何必追求一枝独秀呢?

因为世界因多彩而精彩!

这篇美文联想丰富。采用立体思维,对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展开了多角度,多侧面联想:“历史因多彩而精彩”、“文学因多彩而精彩”、“自然因多彩而精彩”、“人类因多彩而精彩”、“世界因多彩而精彩”。视角的广阔,使本文闪现出夺人眼目的亮色。

例文1

那个青年在危急中权衡再三,自私的想拥有一切的他最终选择了抛弃“诚信”,我不敢苟同。

我认为,诚信是去掉一切外在的美丽,举止的优雅,谈吐的从容后,剩下的心灵纯净。诚信是金。

我与朋友

俗话:知已难求,难就难在“真诚”上。偶尔的饭局,放任的玩乐,带来的只是玩伴。挚友一定是那以诚待已的人。

曾经我有一个三年的挚友。然而在一次出于自私的欺骗后,我失去了她。在怅然、悲伤后,我反躬自问,发现自己缺少诚信。然而时间的闸门说关就永远关了,我和她再也恢复不到从前的清澈感觉了。总有一点污油荡在我的心中,无法散去。

别人与别人

我开始观察身边的人,发现他们待人或而真诚,或而虚伪,或而守信,或而易变。但真正快乐的人总是那些注重诚信的人,因为他们心中坦荡荡,没有隐瞒、遮掩,少了扮饰自己的费心思量与担忧,而那些乐于虚假、变化的人笑起来总会有一丝的苍白,是内心的苍白。

企业与消费者

在市场秩序混乱成为突出问题的今天,企业对消费者的诚信就显得尤为重要。假烟、假酒甚至假文凭都横行的今天,消费者四处寻找着“真”,于是就有了海尔的承诺“真诚到永远”,企业的诚信是它的一种无形资产,带来的绝不仅仅是效益,更重要的是“诚信”代表着一种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以德治国”不也正是用诚信来治理国家吗?

国家与国家

美国的霸权是出了名的,它的不守信也是“众国皆知”。从对中美两个《联合公报》,对台湾问题的几次反复,到现在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拒签《京都议定书》,号称有着世界上最高文明程度的美国是否该想想自己缺了一点儿什么?

中国与WTO

中国“入世”已成为定局,这次“入世”可谓几经波折,但最终中国还是凭诚信折服了世界。中国对世界许下了承诺:将以最安定,最优雅的环境来迎接各国商客。全新的中国,更足的信心,更全面的开放,不变的诚信!

以诚为本,信能化金!

本文以“诚信是金”为轴心,多角度、多方位地表达主题,作者分别从“我与朋友”、“别人与别人”、“企业与消费者”、“国家与国家”、“中国与WTO”等方面论述诚信为本,化诚为“金”的道理。选材思路由小到大,由个人到集体到国家,由此说明在社会生活中,对各种大大小小的关系的处理,都要做到以“诚信为本”。

例文2

喝过营养老汤吗?看那些古籍,那些用火焰铸在金属器皿上的,用刀刻在竹筒上的,用毛笔写在绢帛麻纸上的,还有今天用钢笔写在方格纸上的。这一堆堆千秋经典,剔除奸恶,便可以理出

作为人必定要选择的三种大道。这便是:菊花、古剑和酒。

菊花,为隐逸之道。选择此道的人,皆是满腹经纶却无处施展才华,于是愤而避世,晋朝的陶渊明便是一例。陶渊明初为县令,却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便辞官入山,自耕自食,自得其乐,遂有优美的散文诗歌传世,为后人留下一股清新宜人的田园之风和“晋之陶渊明独爱菊”的美誉而名垂千古。

古剑,为激浊之道。宋代的辛弃疾可谓此道中大成者,他半生抗金却不受重用,满腔报国之志却无处施展,于是他愤怒了,到处奔走呼号,激励人们灭敌复国的壮志。可是,南宋朝廷的苟安,却让这支犀利的古剑在失望中慢慢锈去,直到蜕尽了锐气。唯有继东坡之后那一篇篇或慷慨激昂或忧郁愤懑但都大气纵横的“稼轩词”流传不朽,让后人在字里行间感受到那份“携长铁兮以击天”的豪迈之风。

酒,为消愁之道。李白选择了它,这个据说是母亲梦太白而生的人,才华盖世,却被皇帝召作了御用诗人,悒悒不得志。于是,要杨玉环为他研墨,高力士为他脱靴,也因此又被挤出了朝廷。后来他便寄情于山水、留恋于杯中物了。《梦游天姥吟留别》透出了他的浪漫情怀,“对影成三人”又说明他是寂寞的,真至“骑白鲸而去”,他的一生才划上了句号。“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李白,只能因酒而生,因酒而灭。

在我们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也面临着重大的选择――菊花?古剑?抑或是酒?其实云就是云,雨就是雨,自然天成。孔子说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孟子则采取了中庸之道,说人之初善恶参半。我们民族文化的底蕴是儒家文化,因此我的选择也就显得中庸了。

1/3的菊花,我需要它的超脱。

1/3的古剑,我需要它的锐气。

1/3的酒,我需要它的“难得糊涂”。

于是,我拈一朵菊花,携一柄古剑,微笑着喝尽杯中酒,然后上路。

本文采用立体思维,将代表着千百年来文人学士生存状态的三种选择,借菊花、古剑、酒三种意象展示出来,极其浓缩地象征了中国古代士林的典雅与脱俗,清高与超然,忧悒与郁闷,痛苦与无奈,这位考生可以说深得中国文化的“个中三味”。

第二篇

议论文作文立意指导:刻苦努力

阅读下面材料,从师生的看法中选择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某教师坚信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夫,就一定能克服困难,达到预期成功的道理,他用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成语故事来教育学生,说是只要坚持不懈,刻苦努力,就一定能把学习搞好。

某学生却另有看法。他认为“铁杵磨成针”是一个笨办法,它与高效率的时代格格不入,学习也应讲究技巧和方法。

思路提示:

在审题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毅力、方法与成功的关系,只有辨清了它们辨证统一的关系,才能立好意,出佳作。

高考作文立意指导:关注

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丰富多彩,我们身边有多少事需要我们关注啊:关注世界风云,关注国内改革,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关注我们的现在与未来,关注亲人与家庭,关注同学与老师……请以"关注"为话题,自拟文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思路提示:

在这一话题中,提供的需要"关注"的范围很大,可写的内容也很多。这时也许我们会感到无从下手。怎么办?有效的方法是化大为小--选择其中一点,不及其余,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

第三篇

散文,按其写作目的和内容,可分为多种类别:记叙性散文、议论性散文、抒情性散文。散文无需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取胜,不像记叙文以反映生活为目的;亦不必像诗歌那样讲究语言的凝练美观,借抑扬顿挫之韵调来扣人心弦;也不像议论文以严谨的逻辑表达自己的观点:散文的共同特征是表达作者的感悟。它,只是一种融入了个人生活体验的记叙方式。它既不强求作者运用严谨的逻辑,也不强求作者一定要说符合生活实际的真相,所写之内容非常广泛,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些零琐见闻,也可是点滴感思,大多取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和真情实感。它只要作者说出自己真实的情感,说出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知晓其“情”是散文审题立意的第一要素。

以上这一点,是对高考散文审题立意的第一步。

例如湖北省高考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审题示例:从题目要求可知,学生据此题,可以写成各种文体。但是,写成不同的文体,作者审题立意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写成议论文,那需要作者只要认真揣摩材料,审准“多元文化竞争和交汇的时代”,我们应如何“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这个要求,然后发表自己的观点,考生可以谈人们正确待母语的意义,可以谈发如何看待母语的现状,可以谈如何看待汉语受到的来自强势外语的冲击,可以谈如何看待母语教育中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等等问题。如写成记叙文,可以构思一个像都德的《最后一课》那样的有关母语的故事。

如写成散文,该题相对来说写作的空间就更大了,因为“母语”是个很感性的词语,将母语作为谈论的对象,不仅给写作提供了一个开阔的思想表达空间,也营造了一个情感抒发的空间。

第四篇

高考“人与自然”类作文写作指导_高考作文写作指导

以往我们备战高考作文,多从文体和命题形式的角度考虑。其实,从高考作文可能的命题内容这一角度来备考,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本次介绍的“人与自然”类作文颇具现实意义,契合当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题,同学们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人与自然”类作文的三个话题

依据笔者的认识,“人与自然”类作文主要涉及三个话题。

1、欣赏自然,表述自然之美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中都有大量自然风光类的文章了。我们生活在神奇而美丽的大自然中,自然界蕴含着各种美:动态美和静态美互相补充,阳刚美和阴柔美兼而有之……我们不仅要将足迹留在山水里,还要用自己的彩笔描绘大自然的如画风光。

2、体悟自然,书写自然美景引发的人生感怀

着名诗人徐志摩在名篇《翡冷翠山居闲话》中写道“只要你自己性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大自然“这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便永远是你的名分,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受用。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

3、敬畏自然,反思生态的恶化,呼吁人类善待万物

有个叫西雅图的印第安酋长,曾有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人类属于大地。但大地不属于人类。世界上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的,就像血液把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连接在一起。生命之网并非人类所编织。人类不过是这个网络中的一根线、一个结。但人类所做的一切,最终会影响到这个网络,也影响到人类本身。”的确,我们应把自己看成大自然生态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方式。

总之,“人与自然”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热点话题。写作这一类的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经常到大自然里去感受它的奇妙,并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认真思考;②收集、准备一些与生态保护、环境恶化相关的素材,素材不需要太多,但必须有典型性;③多读含有哲理的、有真情实感的、有才识的“自然”类美文,阅读后可采用类比、联想等方式学写数篇文章,以逐渐提高自己作文的底蕴;④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有准确而深刻的认识,从而确保作文立意积极向上。

第五篇

唐代诗人杜牧曾说过“凡为文以意为主”的话,意思是决定文章的好坏,最主要是立意。什么是立意?所谓“意”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叫主题;所谓“立”就是确立。合起来就是确定中心思想,也就是确定想要通过所写的内容,表达什么观点,表明什么态度,达到什么目的。这是作文前关于写什么和为什么写的一种思考。

古人曾经说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话。意思说:山不一定要很高,如果出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一定要很深,如果水中有龙,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借用这个意思来比喻作文,那么,立意就像“仙”“龙”一样,有了它,叙述和描写就能显现出作用,就都“灵”了。

中心思想对一篇文章来说就像灵魂一样重要。有的同学写的文章没有中心或者中心不明确,就等于没有灵魂。像有一篇题目是《节日的街道》的作文是这样写的:

今天是星期天,我起得特别早。吃过早餐以后,就跟着哥哥上街去。

路上阳光灿烂,水珠儿挂在树叶上闪闪发亮,小鸟喳喳地唱着,向田野飞去找食。我老是要停下来看看鸟儿到底落在什么地方。

快到街头了,人多起来,车也多起来。“小心!”哥哥向我喊一声。一位骑自行车的叔叔从身边擦过,好危险呀!幸亏没有撞上。自行车越来越多,有“凤凰”的、“永久”的,更多的是“飞花”,那是我们绍兴生产的。

走过一座宽宽的水泥桥,便是街道了。街两旁商店很多,卖服装的、食品的、电器的、文具的、书籍的……什么都有。

我们在农贸市场逛了一圈。这里的摊点特别多,蔬菜瓜果、猪羊鸡鹅,真是应有尽有。有一群人在买鱼,在讨价还价中吵了起来。一个说:“你的斤两不足,欺骗顾客,看我折了你的秤!”那卖鱼的也很凶,喊着:“你是什么东西,给你补了还怎么的?看你敢来折秤!”这样的吵架真没礼貌。最后怎样,我没有听下去。

回来的路上,我看到一个养鸭场。我问养鸭的老伯伯:“您老人家养那么多鸡,有二百只吧?”他笑了笑:“你估计得不准,再加一倍还差不多。”这鸭场很不卫生,不是垃圾堆就是粪缸,在阳光照射下,发出阵阵臭气。

上一趟街真有意思,见到的事真多,写也写不完。

像这篇作文,你能说得清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达到什么目的吗?他见到水珠写水珠,看到小鸟写小鸟,碰到车子写车子,听到吵架写吵架,闻到臭气写臭气……到底要说明什么问题,告诉别人一个什么道理呢?

作文立意不好或中心不明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动笔前心中无数。写作文不但要有材料,而且还要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把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也就是立意)从材料中提炼出来。这就是古人说的“意在笔先”。如果只是把材料一古脑儿写进去,不明确这些材料包含了什么思想不会很深刻,对人产生的影响不大;但有些感受却会萦绕心间,丢不开,剪不断,经久难忘。如果能把这些感受最深的事写成作文,就可以写出一篇情真意切的好作文来。

第六篇

一、准确地审题

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考试,每一个考生都必须按照同一的命题要求来写作,否则就不好比较了。说得“白”一些,就是叫你写什么,你就得写什么,千万不能我行我素,否则便是“跑题”。跑题,意味着彻底失败。当47万考生都在比赛“排球”时,你却偏偏去踢“足球”,即使踢得有如马拉多纳,也是无效的。

审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粗心”。考生朋友必须定下心来,一字一句把命题看清楚,千万不能慌慌张张地“扫描”。临场怎样默读?大体上讲,乃是一个词、一个词地“慢”读!譬如:请以—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得—少于—800字。这是审题的一种好技巧,可以强迫你把题目全部看清楚。如此阅读,目的是找出“关键词”,吃透“关键词”。关键词是命题老师下达指令的最主要的载体,决不能等闲视之。2003年的关键词,是“情感亲疏”的“亲疏”和“认知事物”的“认知”;2004年的关键词,是“山的沉稳”的“沉稳”和“水的灵动”的“灵动”。你把这些关键词抓住了,你的立意和构思就不会滑到其它地方去了。

关键词找出来了,你最好用铅笔轻轻把它圈出来,以强化自己的定向注意,免得心中一慌,丢三忘四。那一年考两幅漫画的比较,有4个关键词——“欣赏”、“比较”、“更”、“理由”,许多考生都看出来了,但下笔时一乱,便丢了其中的一两个,成绩大受影响。如果用铅笔圈出来了,有一种可视的“物质”依托,你就不会“黑熊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了。

二、辨析几种作文模式

从1999年起,江苏考生连续6年面对“话题作文”。有人问我:今年考不考“话题”了?我说:6月7日上午准知道。用意很明白,即不要猜题、押题,只要从多方面准备好了,临场一定有底气。

一般说来,高考作文的模式主要有3种: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下面分别做一些说明。

①话题作文。

只要题干中有“请以‘******’为话题”一语,你便可立即认定:此乃“话题作文”。话题作文的“材料”,只是命题者的一种“启发”和“提示”,仅供参考。它的关键部位是引号(“……”)中的那些文字,这是明确的、法定的指令,大家都得遵照。所以,我恳请47万考生朋友一定要把引号里的每个字、每个词看清楚,想明白,然后再立意、构思、行文。话题作文可以不使用考卷上提供的“材料”(如去年的哲理散文诗,前年的智子疑邻寓言),而且鼓励考生挣脱“材料”,开辟新的天地。说得再具体一些,即你的文章中可以不涉及“材料”的内容,但必须直接与引号中的词语相关。再者,“话题”本身不是文题,你应当自己拟定一个好题目;直接把话题拿来作标题,效果肯定不妙。

②材料作文。

这种模式,6年不用了,但生命力还在。不可忽视。如果题干中没有“话题”二字,你就得小心了,应当想一想:这究竟是什么作文?1999年高考作文没有“话题”二字,但却是“话题作文”,它的表述是:“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这一年,江苏阅卷点发明了“话题作文”一说,第二年全国命题移植过去了,从此风靡天下!一般说来,材料作文的命题表述是:请阅读以下材料,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记叙文或议论文)。材料作文的“材料”,是考生写作的根本依据,所以这类作文在行文时必须紧扣“材料”;如果通篇没有提到“材料”,那就严重违背命题要求了。这,正好与“话题作文”相反。材料作文既要紧扣“材料”,又不能大段复述材料,比较顺当的做法是:一开始,交待一句“读了以上材料,我想到了什么什么”,然后进入正文;在正文写作中,可以适时回顾、点击一下“材料”。

③命题作文。

这种作文不需要考生自己拟题,文题已经直接印在考卷上。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习惯”、“尝试”等等。它往往文体不限。审读这类考题,必须把这个词的内涵吃透,或者把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吃透。譬如“尝试”,是指一个或一些人主动、有目的地去做一件从未做过的事,从而获得某种感受或启示。考生如果把“主动”和“第一次”丢了,写成了“被动”和“第二次”,那就视为“跑题”。前年,我为江苏省高中作文大赛命过一道题:“乡音”。这就是命题作文,学生必须围绕“乡音”展开思路,文体也不受限制。

第七篇

有时候,如题材、立意从正面切入,无法出新,或者新意不足。于是我们常常借助“第三者”来切入正题,通过对“第三者”的记叙、描写、议论等来暗扣原定的主旨。这种不直接落笔,而进行间接描写,不正面勾画,而进行侧面描写的方法,就叫旁敲侧击法,也叫烘云托月法。这种写法能使描写对象更突出、更鲜明,给人留下想像的空间,使笔下的人物更具吸引力。一般烘托可分为正衬、旁衬和反衬三种。

一、正衬。即以同类事物互相衬托,如以悲衬悲、以喜衬喜、以美衬美、以善衬善。通常以景烘托人物为多,如鲁迅在《祝福》中写鲁四老爷书房的陈设:墙上挂着陈抟老祖写的朱拓的大“寿”字,半边对联,窗下桌上放着“一堆似乎末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四书衬》”。蛰居在这种环境中,必然是个迂腐不堪、没落了的封建卫道士。

二、旁衬。即多角度地渲染衬托,不从正面落笔,全从观者角度侧面烘托。如《陌上桑》描写采桑女罗敷:“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悄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作者不从罗敷本身实写她的美貌,只从旁观者的神态动作中加以虚摹烘托,表现罗敷美到极点。

三、反衬。它是对立面的衬托,如以假衬真,以恶衬善,以丑衬美,以悲衬喜,以喜衬悲,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如莫泊桑的《羊脂球》里,羊脂球虽然身为妓女,却深明大义,富于民族气节,不愿委身敌寇。作为对照,作者还写了一群资产阶级和贵族的庸人。她们对敌人卑怯恭顺,却都鄙视羊脂球,羞与为伍;可是为了逃命,又百般怂恿羊脂球,甚至引经据典,逼迫她向敌人献身。总之,侧面烘托往往显得更加客观与生动,恰当运用可节省笔墨,避免文章的呆板单调,使文章富于变化,活泼多姿。

例文

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里泛着发霉的味道,伴着“吱呀吱呀”的嗓声,我诞生到这个世上,朦胧中,我听到一个刺耳的声音:“去,拿到市场上,以大换小,以假换真。”没过多时,一道刺目的阳光直射得我两眼发黑……

我终于看清了自己!一身漂亮的粉红色衣裙,我在众兄弟面前格外出众,我快乐得眨着眼睛。不错,我是一张百元大钞,在这个世上有着无与伦比的魅力,呵,我好高兴,只是……

我的主人用我换来了一斤青菜,以及大把零碎的纸币,然后,他拍拍屁股就走。不多时,我就听到茶农的一声惊呼:“天啊,是假钱!”浓重的罪恶感随着这声惊呼漫上了我的心田,漂亮的衣裙也似涂上了一层污渍。“把我上交给银行吧,那儿才应该是我这个违法物的归宿。”我在心中呐喊着,可是没人能听到。

菜农的生意很好,没多久就“清仓”了。他从一堆钞票上找到我,拿在手里反复揉搓着,然后,他走向一家忙碌着的肉店,用我换来了一斤好肉……

肮脏的污垢遮住了粉红的亮色,我惊恐地睁大了眼睛,我的主人不断地在更换,从肉店老板到小职工,到大局长,又到大局长的儿子,然后又到了局长儿子的班主任手里,在此我有幸听到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他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等七个背囊,当他所乘小船超载时,他思索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故事讲完后,老师教育学生道,“记住,‘诚信是为人之根本,没有了诚信,即使你拥有再多的财富,最终你也将会成为最贫穷的人……”

听到老师这样说,我罪恶的旅途该是一个终结了。但,我却惊讶地看到老师在验钞机的闪闪警示下竟熟视无睹,放我过关。随后,我过关斩将,所向披靡,又一次流向市场。天啊,这是怎么回事?每一个都知道我是假钞,但每一个人都拿着我去骗另外的人,诚实没有了,信用没有了,人们在互相欺骗着……

当你看到我的自述时,我仍在市场上游荡着,背着沉重的罪恶感,我一直在想老师的那句话,“诚信是为人之根本,没有了诚信,即使你拥有再多的财富,最终也将成为最贫穷的人”。可是,谁能救我呢?

这篇考场作文的与众不同之处就是构思精巧,材料新鲜,文章用拟人化的写法,借钞票的视角从侧面来巧妙地反映社会现实。轻松的语言,发人深省的语言,提示了那些失去“诚信”后的人们的丑恶行径,从中我们似乎也看到了作者那颗呼唤“诚信”的美好心灵。

第八篇

一、命题作文审题要点:

(1)抓要素,定内容,

高中作文审题立意

对于独词题,一般可围绕这个“词”,提出若干问题,再具体落实这个词所涉及的人、事、物、景等诸要素,确定作文的具体内容;也可以采取补充修饰限制语的办法,缩小写作的范围,将题目纳入自己熟悉的写作范围。

(2)剖析题目标志性词语,确定文章体裁。题目带“记”“我”的,可写成记叙文,有“说”“论”“议”“评”“驳”“析”“辩”等的,可写成议论文。

(3)抓题眼,理要点。题目是偏正短语的,写作重点往往落在附加成分上;题目是动宾短语的,写作时要抓住动词做文章;题目是并列短语的,写作时不要忘记二者之间的关系;题目是句子的,写作时要注意强调谓语。

(4)抓住背景与文题的联系,确定立意角度。背景材料与文题有内在的联系。要知道,无论选择哪一个立意角度,结合背景思考才是最可靠的。

此外,审题还必须注意审出题目的现实性、辨证性、独特性。

例如:1994年全国高考试题

以《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

首先我们要明确“尝试”的含义。“尝试”,是实践、经历和体验的意思。

接着我们从选材上思考,不难想到题目是要求我们写自己的一次新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既然如此,那么取材的范围,可以是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我们可就某一生活范围,写出自己在德、智、体诸方面(或一方面)成长中的新阅历、新体会,

作文指导

立意的角度,可以写一次尝试的成功与体会,也可以写一次尝试的失败与教训,还可以写一次由失败到成功的实践与感受;当然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入文题,都要写出它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意义。

另外从体裁来看,试题已明确要求写成记叙文,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是记事的记叙文。

从写法上看,应以记叙为主,议论、抒情为辅。就此题目来看,单纯地叙述事情过程,而没有画龙点晴的议论和抒情,写不出体验和感受,是不切合题意的。我们既要把握记叙文的要素,又要融议论、抒情于一体。

从语言上看,应当在准确、生动的前提下,注意语言富有生活情趣,耐人寻味。

再例如:1994年上海高考试题

介绍一家街头(或乡间)小店,写一篇200字以内的说明性短文。

就题目来说它为偏正短语结构形式,中心词“店”是说明对象,定语“街头(或乡间)”,“小”限定范围:

①什么店不论,规模必须“小”,“小”是说明的一个重点;

②除了要有“方位”“坐落”和周边小环境的介绍外,还要有“小店”的风格和特点,这是本文说明的中心。

1996年上海高考试题

题目:我的财富

财富,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可以选取生活中喜欢的书、邮票、绘画、打球、长跑等内容。也可写“贫穷”是我的财富。有位学生写“贫寒使我懂得了生活的艰辛和劳动的意义,使我懂得了做人要有骨气、尊严”,等等,就出类拔萃。

二、供料作文审题要点:

(1)读懂提供的文字材料或图表材料,仔细辨析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抓住了关键,把握了材料的精髓,写作时才会有的放矢。

(2)分析材料中的形象或哲理。比如寓言故事中的各种形象,往往折射出某种哲理,有着一定的倾向性,须认真审视。

(3)注意材料中的对比。如果提供的材料中有对比,写作时,要特别留心。如果是多项材料,则要仔细辨析,注意区分其异同。

(4)区分材料的种类。对于单项材料,要注意把握所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注意材料的倾向性。对于多项材料,要注意同中求异,从异中挖掘出有分量的观点;注意异中求同,从共同点入手提炼观点;注意“异中辩异”,从分歧点处入手提炼观点;注意材料间的“互补叠加”关系,将材料合理叠加起来,这样才能提炼出正确的观点。

(5)重视“要求”中的种种限制。如字数、体裁等等。

第九篇

高考作文指导附范文_写景散文的四大写作技巧

在写景散文中,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情与景自然交融,才能构筑一篇优秀的散文。情景交融是写景散文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清代学者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这就是说,情和景在名称上有所区别,事实上却是不可分离的。以下就来谈谈写好写景散文需要掌握的几个关键步骤。

一、写景有序,状物井然。

写景需掌握一定的顺序,可以着眼于时间,也可以着眼于空间,还可以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来写。例如朱自清的《春》,就是按春天里生物的生长顺序来安排文章顺序的。文中先写春草,因为它是春的使者,随后又写了桃树、杏树、梨树、野花等,春色渐浓,春意日趋盎然。而《荷塘月色》则着眼于空间,作者先写月下的荷塘,然后再写周遭的景色。

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及时变换写作的角度,可以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使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也可将近景描写与远景描写相结合,使景物更具深度;还可将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相结合,做到景中有人,人在景中,使得景物充满活力和生活气息。

二、精选景致,融情入景。

写景散文不单单为了写景而写景,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发个人的感情,表现个人的喜怒哀乐。如果能在写景过程中融入个人的感受和思想,就能使文章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中心明确。其中,表达个人感情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精心描绘经过选择的景致,就能营造出某种氛围,即使不直抒胸臆,情感依然能够透过文字传达出来。例如史铁生在《地坛》里写地坛石门中的落日和雨燕,落日把“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田地都叫喊得苍凉”,把破败和荒凉之景写得饱含生机,有力地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三、五觉并用,描绘具体。

天下景物千差万别,各有不同,写景时要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对其进行具体描绘,使所写景物特征鲜明、形象生动。这就要求我们要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方面对景物作多重感知,绘声绘色,绘形绘神,这样就容易捕捉到景色的特点,使其跃然纸上。例如《听潮》中对海景的描绘:“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浪冲击岩石的音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粘在我们的身上,润湿着房中的一切。”这里通过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潮来时的声音、形态、气息和动作。

四、运用修辞,写活景物。

为了突出景物的特点,我们还可运用比喻、拟人、夸张、衬托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景物特征鲜明突出。例如朱自清在《春》中这样写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寥寥数语,就把桃花的红艳、杏花的明丽、梨花的素雅写得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再如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中这样写松:“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贴切地写出青黑的矮松在小雪的装饰、映衬下,显得更加秀美。

优秀例文:一朵小花

面对一朵小花,我能对它说什么呢?今年北京的春天,总共下过两场半雨,且只是略略地湿了下街道,因而干燥的景况是可想而知了。干燥的春天,沙尘飞扬,街边花坛上,那土便如水泥灰一般,一丁点儿的湿润也没有。这当然让我对北方的植物产生一种深刻的同情,要在这样的土地上生长、开花,并把生命的枝丫努力地探向天空,要有怎样的坚忍呢?

独自由南国漂泊到京都,在这里度过如许孤寂的时光,夜夜孤灯长伴,青春便沿着书页字间飘移,生命化为行行抒情抑或并不抒情的文字,只把日子过得如北国的大地般荒凉。只把心灵来叩问,人的一生,是应该如何度过呢?我为什么要如此奔波而不屈地寻找那极目难眺的远岸呢?伴我只有京都月华,它柔凉而明净,轻轻地在窗前铺展一方,引我乡思无限。而这些时日,文稿卖得不多,口袋里常常空空如也,以至于挤压我本来可能获得的诗情。没有诗情也罢,甚而令我连一丁点儿的游兴也无,想想那毫无湿润的土地,令我的心灵也干渴。

然而,这一天我走在花坛旁,忽然发现,这干渴如同水泥灰的泥土,居然萌出几点新绿,且自信地开出几朵小花——黄灿灿的小花。它们在春天的阳光照临下,竟是透着那么一丝惊喜,它们的根就扎在这块毫无湿润的土地上。它们,是以怎样的毅力在这样的土地上生长起来的呵?我索性停下步来,俯身凝视着一朵小花,它向我微笑着,因它的缘故,我发现阳光要美妙得多。这样一朵小花,它有两片小小的叶子,像两只举起欢呼的小手,有一根小茎,极绿,在春风的吹拂下战栗不止。它整个的形象微小而精致,令人不忍触碰。它便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生命,一朵开放在春天里的小小花朵,它猛然让我感悟到生命力的强大。在如此干燥的土地上扎根,吸收到哪怕一丁点儿的养分,极顽强地生长出来,还绽开小小花朵,捧起即便是这样微小的颜色、微小的喜悦,但它终是这春天里的花朵的一种呵!它的呈现,妩媚了我心头的枯燥的北国春天。

第十篇

立意常见误区_高考作文指导

一、平庸病态,格调不高

见解独到、主旨积极的文章无疑是任何人都梦寐以求的,可惜的是,有的考生为了追求所谓的标新立异,甚至写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文章。如一考生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中这样写:“我要把爱因斯坦的大脑移植过来,为自己发财致富……”由于思想格调不高,不符合高考作文“思想健康”的要求,降低了作文品位。

二、只管书写,没有意旨

有些考生只求把心中想到的东西都写出来,却不知道写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要告诉别人一点什么。盲目写作,信马由缰,全篇也没有一个主题来统帅。如一位考生写话题作文“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写了自己家的一件事:叔叔与父亲分产业,争得不可开交,兄弟反目,妯娌对骂,兄弟打架。写得非常详细,但要表达一个什么主题,却使人坠入“五里雾中”。

三、牵强附会,胡乱上纲

有些考生也知道写文章应该有一个“意旨”,但却不知道该怎样提炼主题。不管写什么文章,到最后都是几句口号性语言,如“古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呢!我们要认真学习,刻苦锻炼,做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

四、颠三倒四,忽东忽西

一篇文章应该围绕一个中心去写作,而有的考生在一篇文章中却有多个中心,这一段说的是这个理,下一段却又跑到另一个理上了。如一位考生的作文,题目是“放手”,第一段写面对现实要坦然对待,第二段写不要伪装,第三段写居里夫人有成果与人分享,第四段写外国一个孩子凭毅力学会了用筷子,第五段写虚心使人进步,最后一段总结——要放松自已。

五、文意脱节,毫不粘连

如有位考生写话题作文“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前文整个写的是“宽容”,到结尾处却写到“世上一切事物都是在‘意料之外’,但仔细想想,却又在人们的‘情理之中’”。

第十一篇

考场作文,由于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容不得考生像平时练笔那样反复推敲,所以,必须迅速的打开思路,快速准确地找好文章立意的切入点。下面介绍六种话题作文立意的切入技巧。

一、化大为小

有些话题作文,话题的范围比较大,能表现多个主题。面对这类话题,学生往往难以把握,落笔难于集中,容易失去方向,无从驾驭,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化大为小”:把宽泛的话题转换成若干个“小话题”,转化成具体的人、事、物、理,然后从中进行筛选,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最得心应手的去写。

比如:“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个话题,“精神家园”的内涵非常丰富,可以是伦理道德、文明修养,也可以是亲情友情、文学艺术等等,如果没有化大为小的意识,很容易泛泛而谈守住精神家园的重要性,缺少具体深刻的内容。如果我们从小处入手,就可以把话题切割成:守住善良,守住正直,守住尊严,守住诚信,守住孝心,为了崇高理想甘守清贫等美好的品德,写作时只要选取其中一个方面,谈深谈透即可。

二、以小见大

有的话题作文,题引材料非常具体,话题范围很小,学生如果囿于一景一物或一事一理之中,思维难以发散,同样无从下笔。此时,就应该放开手脚,从大处着眼,小中见大,拓开思路。

比如有这样一个话题:一对外国夫妇带着孩子游公园,突然,在前面独自跑着的孩子被绊倒了,摔倒在地上,大声哭着。一个中国老人见了,连忙走上前要拉孩子,这对外国夫妇见了,连声说:“谢谢,谢谢!让他自己爬起来。”请以“跌倒了自己爬起来”为话题作文。

这是一个一读皆懂的小题,一般情况下,都不会跑题偏题。但如果仅就事论事,文章就会思路狭窄,显得“小气”。我们不妨来个“以小见大”,把这一件具体的小事同社会、生活、人生等联系起来,谈出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大的主旨来。

可以从“教育孩子的观念、方法”角度切入,谈培养孩子经受挫折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意志的重要性。也可以从精神品质、人生哲理等大主题角度切入,谈人生道路、工作创业中“永不言败”精神的可贵。

三、化抽象为具体

有些话题作文,话题比较抽象,学生立意时也不易把握。此时,可以利用添加因素的方法,对话题加以限制,从一个小的、具体的角度谈论话题。

比如像“希望”、“理解”、“心愿”这样比较抽象的话题,要写成针对现实、发表见解、抒发真实情感的文章,就要添加因素,化抽象为具体。比如写“希望”,完全可以限制为“孩子的希望”、“家长的希望”、“群众的希望”等,完全可以转化为一位孩子对素质教育的渴求,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群众对干部清正廉洁的希冀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添加因素只是把话题由抽象转化为具体,也是化大为小,而不是改变话题的意思。

四、化实为虚

还有些话题作文,话题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若据“实”写来,往往拓展不开思路,就事论事,立意层次比较低。如果化实为虚,在立意时展开联想和想象,跳出材料的束缚,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借助于虚拟的“形象”来表达思想,就可以迅速打开思路。

比如“小草”这个话题,如果照实写来,难以成就大气文章。如果化实为虚——写小草,就要扩展到那些像小草那样具有默默无闻、自强不息精神或者具有与世无争、不图名利的风格的人,文章就思路开阔,立意深远了。

五、联系时代

高考作文题因其自身的独特目的性,命题者往往站在时代前沿,赋予题目时代的特点。所以,如果拿到作文题后,不知道怎样立意,可以试着广泛联系当前热点。如此一来,很有可能一下子柳暗花明,找到最佳立意。

比如上海卷高考作文题《杂》,乍一看,确实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如果联系当前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改革开放后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兼收并蓄、文学艺术的百花齐放、人们对个性的呼唤等等,我们肯定会心头一亮,迅速打开思路:国家要想快速发展,必须具有海纳百川的气度;人类思想复杂,对同一事物可以发表各种意见,作为领导者,应该善于听取与借鉴各种意见等等。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诚信”、“心灵的选择”等,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如果联系时代特色来审题,不但思维过程轻松,审题速度快,而且题旨把握得准确,立意时一般不会跑题。

六、反面切入

有些作文题目,如果按照通常的做法正向审题立意,可能难以入题,或者入题后,容易落入俗套,毫无新意可言。这时如果舍弃正面硬攻,改而反面切入,往往很快就可以找到新的突破口,让阅卷老师在千人一面的作文中眼前一亮。比如2003年高考作文,题引材料的指向是:感情的亲疏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这样立意当然比较稳妥,但不易出新出巧。如果从反面切入,从“感情的亲疏不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立论,或弘扬“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精神,或赞扬一些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的领导干部,这样就更有启发意义,更有新意。

需要注意的是,反面切入得出的见解往往不是“常理”,因而不能广泛应用于所有命题。

总之,面对话题作文,即使一时难以把握也不要慌乱,而应当稳住心神,用上述六种方法试一试,往往能立即做出决断,找出立意的切入口。

第十二篇

高考微作文写作指导:八招助你拿高分_高考高分作文写作指导

随着北京高考语文作文改革的推进,微作文的写作问题将是高考生们开始要努力攻破的。小编整理高考微作文写作技巧给考生们参考,帮助考生顺利考出 高分。高考微作文也可以成为小作文,小作文虽〝小〞,但在写作中,学生经常出现错误,且错误颇多。以下一些经验或许可用以指导学生的写作。

一、注意审题

小作文的审题(即审读材料)很重要,决定着文章的成败。因为一个小作文的材料中,往往隐含了若干个写作要求,如不细心审读,抓不到这些隐含的要求,就很容易出现错误。例如:

一个孩子乘母亲不在,将家里的小闹钟拆了,母亲见后……

要求;根据上面的材料,展开想象,如果你是母亲,如何处置这个事情。请写出一个200字左右的处置过程。

这个小作文便隐含四个要求:(1)〝母亲见后〞,时间上必须要从母亲看见闹钟被拆之后写起;(2)〝如果你是母亲〞,行文中写作者必须是小孩的 母亲,必须以小孩子母亲的身份出现,不能这样写:〝如果我是这位母亲,我会这样处置……〞;(3)〝200字左右〞,字数限定在200字左右;(4)〝处 置过程〞,内容只能写处置的过程,而不能写结果和其他。

二、注意语言的简洁

这一点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小作文字数一般是100┄300字,受篇幅限制,语言要求简洁明了。其二,如果是写应用文,则语言也一定要简洁,因为语言简洁是应用文写作的最基本要求。

三、力求结构完整

小作文是片断性作文,而非篇章。虽如此,但不能一味忽略结构的完整性。一篇小作文如果能够做到结构完整,则效果会更好。例如:

在你的身边有许多可亲可爱的事物,请你任选其中一种,以《我眼里的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有位学生在叙写完一只小猫的伶俐乖巧后,篇末一句〝我非常喜爱我家的小猫〞独句成段,这样,既抒发了情感,又收束了全文,使短文结构完整,比那些一味描写小猫的文章要好得多了。

要做到结构完整,可运用以下的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式、篇末点题式、总分总式(包括总分式和分总式)等。

四、注意表达方式的运用

受文体的制约,一篇文章总以某种表达方式为主,同时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为主。小作文也应注意这一点。如江西省2002年中考语文小作文题为二选 一,(1)通过某一情景或场面,描写你最喜欢的色彩。(2)就你最喜欢的色彩,发表议论。无论选哪一题,或描写、或议论,总得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但如果 能兼用其他表达方式,如兼用议论和抒情,表达自己对某种色彩的某中看法和喜爱之情,则能使短文大为增色。

第十三篇

高考作文实用技法:立意之新颖深刻,卓尔不群

文章的“意”,就是写作者通过记叙、议论、说明等方式传达的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是要告诉别人的道理,或是要给人的启示,或是要让人受到的感染。“意”立得高下,决定着一篇文章质量的优劣。那么,怎样确定立意才会使你的文章高蹈胜出呢?

技法一:联系社会,写出深刻

高考作文命题中有许多材料,提供的是自然现象或物体,若仅就其本身“原地踏步”,很难立论。对这些托物类的命题,就应该展开联想想象的双翼,开辟发散思维的通途,分析相似的社会现象,探求事物的本质特征,由物及人,由事及理,由自然而社会,从而探求文章的主题,确立文章的立意。如:

从一个人的成长看来,先要学会走,然后才会跑,任谁都跑过——无论身体上还是心灵上的,但跑的体验是不尽相同的。

你或许有难忘的经历,或许有深切的感受,或许有独到的认识,请结合自身生活实际,以“跑的体验”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这个题目中的“从一个人的成长看来,要先学会走,然后才会跑”,引导考生应该去仔细琢磨“走”与“跑”之间的关系,先学会走,然后才会跑,这是符合人的自身成长规律的,但这说的只是表象,从材料中的提示语“无论身体上的还是心灵上的”来看,写作时不要局限于只写现实生活中能够亲眼见到的“跑”的体验,还可以写心灵上的。联系现实生活,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比如:我国体育健儿奥运夺冠是在“跑”,它让我们体验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我国航天员太空遨游是在“跑”,它让我们体验到中国科技的腾飞;袁隆平走进田间搞研究是在“跑”,它让我们体验到中国科学家的伟大精神等。那么,在文章中就可以表达这样的主题:跑是一种努力进取的姿态,在跑的过程中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终会赢得成功之神的青睐。

再比如以寓言式漫画“猫吃鱼”为材料,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乍一看似乎无从着手,但只要把它与某一种社会现象联系起来思考,很快就会变得容易写了。请看作文《为自己负责》中的片段:

只有为自己负责,才能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琼浆,使生命历久弥香;只有为自己负责,才能用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织成彩虹,使生命绚丽辉煌;只有为自己负责,才能用永恒的执着和顽强的韧劲铸成铜墙铁壁,使生命固若金汤。

为自己负责,让我们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浩然大气,塑造我们的性格;为自己负责,让我们相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凛然豪气,提升我们的精神层面;为自己负责,让我们相信“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浑然正气,完善我们的灵魂;为自己负责,让我们相信“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巍然志气,拨转我们的生命航向……

青年时代是个黄金的时代,年轻时代是个激情的时代。年轻的心怦怦跳动,年轻的血汩汩流动,年轻的歌激昂慷慨,年轻的梦绚丽多彩。让我们携上背包,秉持着对自己负责,去攀登人生的金字塔。

——为自己负责,你会越走越远,越攀越高!

该文作者充分展开发散思维,联系到生活中一些人缺乏责任意识、不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社会现实,确立了“人生应当为自己负责”的文章立意,深刻而有见地。

技法二:变换角度,写出新意

变换角度,从新的视角、新的方位审察和思索客观事物,就会有新的发现,见人之所未见,获得新的意蕴。任何事物都具有很多不同的质,本身具有丰富的自身关联,或者对别的事物有着多方面的关系,这就使变换角度、获得新的发现具有了可能性,从而开辟了立意的多种途径。采用变换角度的方法,就要打破单向、一元的思维定势,不拘于一孔之见或一隅所感,要尽可能寻找新的突破口,从新的侧面切入,使立意别具一格,让人耳目一新。如:

以“肩膀”为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尽管是体裁不限,要是单纯地写成介绍“肩膀”的说明文,估计这个命题好下笔,但是却难得高分。“肩膀”大家都熟悉,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同时,“肩膀”的寓意又是相当狭窄的,这就要突破想象力了。小时候在父亲、母亲的肩膀上,那是每个人快乐的童年。如果变换一下角度去思考,就会发现,其实生活远不止这些,在一个人的生命当中,受伤的时候,在你身边的人就是你的肩膀;一个肩膀,可以托起你人生的希望;一个肩膀,可以承载无数人的生命;还可以从反面写,一个人的成长,需要自己的拼搏,如果老是靠肩膀,那么如果有一天没有肩膀了,人生就倒掉了。这些都是很不错的“意”。

又如: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面对诗句,不同的考生会读出不同的理解。题目提示的几个切入角度,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发挥天地,考生应该顺着这几个方面的任何一个方面延伸、拓展,进行二度创造,谈出自己对人生、社会、为人处世等方面的体会和感想。比如题目提示的“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的切入角度,就可以结合实际进行二度创造,寻找到新的主题:目前,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得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严重,我们已经很难再找到古典诗歌中描述的美好意境,在某种意义上,古典诗歌给我们矗起了一座纪念碑,但更是一座刻有灭绝物象的冰冷的殇碑,这是一种倒退,这是一种人文缺失,所以,我们应该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

技法三:研析材料,写出高远

就是分析文题材料提供的情况,推断其性质、原因和结果,从而概括出正确的主题,确定出卓尔不群的立意。如:

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作该城市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小贩的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保留以往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是北京人的心愿。

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

要解读“北京的符号”,只需抓住一点,写出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这个“符号”应该有历史和现实的含义,可是北京的符号到底是指什么呢?是那些古老的建筑,是胡同文化,还是小吃名流?建筑承载的是历史的延续,胡同承载着生活的气息,小吃名流各大城市应该都有,这些似乎都不足以说明“北京的符号”。这个“符号”,应该是中国的符号,它有中国过去的屈辱,也有中国今日的辉煌;应该是世界的符号,它是一个国家的首都,也是一个文明的象征。据此分析,可以这样确定文章的立意:“北京的符号”是对中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一种承载,也是华夏民族的文明、文化的象征。

又如:

着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万元,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当他自己病危住进医院经济困难时,几位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来看望他。这件事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经不再需要医疗了。

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卖废品的钱捐给了一所希望小学。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给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的女生捐了10元,问她为什么把春节压岁钱全部捐出来,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两则对照式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我们生活在世间,要学会感恩,要心存感恩。正如材料所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草一木都对我们有恩情,所以,每一个有良知的人,应该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只要你胸中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心中就会不断地涌动着温暖、自信、坚定,生活就会处处充满阳光;而一个连感恩都不知晓的人必定拥有一颗冷酷绝情的心,往往见利忘义,甚至欺师灭祖、背叛祖国。分析到了这些,文章的主题就明确了,可以这样确定文章的立意:常怀感恩之心,生活充满阳光。

总之,立意要首先求准,然后求深求新求高远。只有这样,才能独到为文,以自由之笔,抒自然之情,发自得之见,激自在之趣。

第十四篇

“意”是文章的“主心骨”,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立意”是写好文章的前提。清代学者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之众。”这里的“意”,就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中心思想好比是统帅,材料、词句好比是士兵,没有统帅的士兵是乌合之众,是打不了胜仗的。”王夫之的话说明: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明确的中心,无论材料多么充足,遣词造句多么讲究,都算不上好文章。

那么,同学们在立意时应注意什么呢?

一、意在笔先

意在笔先就是作文时,先要确定好中心思想再动笔,不要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美国著名作家斯陀夫人,写了一部轰动世界的书,书名是《汤姆叔叔的小屋》。作者以她的所见所闻,真实而生动地描述了美国南方奴隶制的黑暗和反动。这部书的中心思想,斯陀夫人在动笔之前就确定了。她曾对亲戚说:“只要我活着,就一定要让全国的人都知道奴隶制度的野蛮与残忍。”于是《汤姆叔叔的小屋》诞生了。因为它立意深刻,小说一出版就轰动了世界,出版后的几天内就卖了一万多册。由于这本书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具有深远的影响,斯陀夫人受到美国总统林肯的接见。这件事也证明了立意关系到一部作品的成败,在动笔之前一定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

二、意多乱文

从前有一位画家,爱画山水画。朋友请他画一幅青松图,他画了一棵挺拔的青松,色彩鲜明,主题突出。后来他想:松树和柏树是同科植物,如果画上柏树就更好了。于是又画上柏树。又一想:再画上竹和梅,不就成了“岁寒三友”吗?于是又挥笔画上了竹和梅!画着画着,他又想:有松需有山,有山必有石……

当他把这幅画送给朋友时,朋友怎么也看不出这幅画要表现什么。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作品只能有一个中心,如果这也想表现,那也想表现,结果往往让人摸不着头脑。

同学们在确定了中心后,写作时所有的事件都要围绕这个中心展开。例如要写“一位善于启发学生的老师”,就应选择这位老师如何启发学生的典型事例去写,而不要既写这位老师热爱学生又写这位老师的幽默风趣,还写这位老师的敬业精神,等等。结果,文章不伦不类,没有了中心。俗话说,“船老大多了要翻船”,写文章也是这样。一篇文章只能立一个“意”,表现一个中心,否则,意多势必乱文。

三、意需深掘

材料好比是大地,中心思想是埋藏在地下的金矿和石油,只有向下挖掘,才能找到金矿,打出石油。材料开掘得越深,中心就越明确,文章也就越有意义。所谓“意需深掘”就是要深入开掘材料的思想含义,也就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深刻的思想。

宋代有一个李秀才,他的女儿能读会写,远近闻名。一次,有人在路上拾到一枚破铜钱,铜钱上依稀刻着“开元”二字。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这枚铜钱当然就是唐代的了。恰巧这时,李秀才的女儿经过这里,拾钱人对她说:“请用破钱为题作一首诗吧。”女孩儿接过铜钱,沉思了一会儿,吟诵道:半轮残月掩尘埃,依稀犹有开元字;

想得清光未破时,买尽人间不平事。围观的人先是一愣,随即齐声喝彩,连连夸赞小女孩儿才思敏捷,诗歌意义深远。

一枚破铜钱,在别人看来,不管怎样观察,也不容易写出好诗来,这个女孩儿却运用联想,表现了一个深刻的中心。诗的头两句写实,后两句写虚。作者通过描述一个破铜钱,揭露了不合理社会的金钱万能的本质。

同学们在开掘主题时,要在一个材料面前,多问几个为什么,反复分析研究,并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深掘它的涵义,然后用最有力、最简洁的方法表现出来。

四、意贵创新

清代大画家郑板桥曾有一句诗:“领异标新二月花。”意思是文章应像二月的春花一样,标新立异。英国文学家王尔德也曾说过:“第一个把女子比做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那简直是蠢才了。”由此可见,文贵新,立意更应该有所创新,不能老跟在别人后面,人云亦云。

立意怎样才算有独创性?好文章的立意应该是“从意中所有,从语中所无”。也就是说,大家都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大家未能表达出来,让你给写出来了,这就是新颖,这就是独创。

立意的独创性并非凭空而来,也不可随意杜撰,它是从生活中来的。只要平时注意观察和体验周围的生活,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认识到新的东西,领略到新的涵义,写文章就能出新意。

五、意尽则止

唐朝诗人祖咏在参加科举考试中作了一首《终南望余雪》的诗,诗是这样写的: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这首诗是从“望”的角度来安排结构的。诗人从长安向终南山望去,看见终南山的一些景色。通过景物描写,作者含蓄地表达了对处在饥寒交迫中的老百姓的同情和关切。这就是这首诗的“意”。

唐朝录用人才,选拔官员,所进行的考试科目只有一个,就是作诗,并且在诗的结构上有严格的规定,即五言律诗。要求考生作诗必须写八句,每句五个字,如果不按规定写,就不录取。而祖咏在审清题目,确定立意后,就挥笔写了以上四句诗。此诗因不符合规定而落选了。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多写几句呢?”他干脆利落地回答:“意尽!”这就是说,根据中心的需要,四句诗就表达得很充分了,如果多写就是画蛇添足。只要意尽,何必再硬凑下去呢?虽然祖咏因考试不合规定而落选,影响了他的前程,但这首诗却成为唐诗中的佳作,一直流传至今。

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个道理,文章的结构是根据“意”(即中心思想)来安排的,只要“意”充分表达出来了,文章就应该马上结束。一句也不唆,否则,反而会影响原来的中心。

第十五篇

高考“自然环境”类话题作文写作指导_如何写好高考作文

1.明确写作主旨

(1)如以环境和自然为话题的作文,作者会借环境或自然现象写出什么感悟?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教师可归纳总结:必定是就某一环境或自然现象有感而发,要么是借景抒情,要么是托物言志,要么是以物象征某一意象,要么是就某自然现象或环境感悟生活或人生的哲理。

请学生回顾所学的写环境或自然景物的文章,体会作者是如何立意。如《春》、《济南冬天》、《海燕》、《白杨礼赞》、《鼎湖山听泉》、《三峡》、《陋室铭》、《小石潭记》等。让学生先讲,教师可适当选一两个提问或讲解。

(2)请学生就一自然现象“风”,进行感悟。

让学生自由讨论,在班级中交流。

教师可归纳:“风”有自然界的,想到春风,给大地带来生机;夏风给人带来凉爽;秋风既可飘来果香,也可横扫落叶;冬风凛烈,象征严酷。有母亲手中摇出的风;也有社会上兴起的各种流行之风。既有可亲可爱的,也有可憎可恶的。朱自清先生在《春》一文中的一句话:“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让我想到了最伟大最深沉的母爱。一位歌手唱的《风筝》,它象征着自由奔放,无拘无束。从可怕的沙尘暴联想到环保问题。

(3)从多角度立意是使作文的立意达到较高要求的途径之一。刚才同学们围绕“风”这个话题,根据题目的提示,分别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这两个方面切入,有的从有形的角度出发,抒发自己的情怀,有的从无形的角度立意,或歌颂新时代新风尚,或揭露抨击坏风气,追求深刻、新颖。多角度立意需要进行发散思维,既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的角度想开去,寻找新的视角,更可以凭借自己的阅读积累展开广泛的联想,使自己的立意高人一筹、别开生面。

在写以环境或自然为话题的作文,一定要从“自然界——有形”写到“人类社会——无形”。在写作时,可根据作文所给的材料,来确定无形(文章的主旨);如材料主旨不明显,或较笼统,可进行多角度地进行联想,主旨越细小越好,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2.精心选择材料。以环境或自然为话题,必不可少对环境和自然描写的内容。描写不能面面俱到,所描写的内容必须与文章的主旨有联系,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地展示主旨。第二类的材料是揭示主旨的语句。语句既能紧扣环境景物的特征,又能精炼地表达出作者的写作意图。第三类材料是过渡的材料,要选择那些具有触发点的材料,由写景物既自然又贴切转到写人写情写理方面。

3.写好景和物。

首先要抓往主体,要根据主旨明确所写主体景物和环境是什么,其特征是什么;其次迅速辐射联系,写出与主体景物有关的与主旨有关的周围的联系物;必要时可展开联想,可顺时间进行联想,也可顺空间进行联想。

要写出景物的时令性,地域性,典型性,让人感到真实可见;要有层次地写出同一景物的不同方面,不同景物的共同特征;能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融觉、感觉等多方面进行描写;能动静结合,运用对比衬托,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进行描写;能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4.抒出真情实感。以环境或自然为话题的作文,其真情实感来自于环境或自然中的景物情景,找到景物蕴含的精神,也就找到了要抒发的情感。又因景物的本身没有感情色彩,可以根据表达主旨的需要,赋予景物以某种特别的感情色彩。有时不知要抒发什么情感,只要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是非的评价,进行美丑的褒贬,再加入爱憎的情感,就有了真情实感了,但必须要与描写的环境自然做到形神一致。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