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迷局大破解:解密刷量产业到底忽悠了谁?_站长休闲故事

编辑Tag赚U币
教程Tag:流量添加

推荐:互联网广告作弊十八般武艺(下)
上篇开始,我们给出了作弊的几种分类视角。然而与CPM/CPC相比,收益更加丰厚的CPA/CPS才是近年来广告作弊的主战

前不久有消息称,爱奇艺正在起诉杭州一家视频刷量公司,索赔500万人民币,其认为杭州某信息科技公司短时间内提高特定视频内容访问量的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构成了不正当竞争,向上海徐汇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是一起针对视频网站流量刷量的事件,对于身处互联网推广行业,每天跟众量极平台的各行各业流量数据打交道的小茉莉,自然深谙其中道理和门道。

流量是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的核心。纵观这十余年的中国互联网商业史,事实上,一切模式和思维,本质上都是流量的竞争。在当下互联网背景下,在资本角逐收割流量的背后,互联网流量数据呈现出来的一篇繁荣景象,到底有多少真真假假呢?今天小茉莉不怕死的盘一盘很少被拉上台面,但却在暗地里肆意滋长的刷量产业。

一:哪些行业存在刷量行为or刷量行业现状

1、视频网站刷量

在各大视频网站的刷量现象牵涉到内容制作公司、投资机构、视频网站、广告主等多方利益。视频网站爆款剧的点击量动辄达到上百亿,拿前不久大火的《楚乔传》来说,片方宣布该剧全网播放量突破400亿,小茉莉默默的算了一下,中国整体网民规模约7.31亿,也就是说全中国的网民平均每人都播放了该剧55次!(OS:差点都信了,还好我数学得好),这其中存在的刷量数据就不言而喻了。一些片方刷流量的动机是为了完成与植入广告主的对赌协议,由于广告主往往拿不到视频网站的后台数据,因此一些不懂行的广告主可能会被虚高的数据“忽悠”,而片方不仅无需承担对赌失败的风险,还可以借此与广告主谈续集合作。且刷流量并不触及网站的实际利益,片方刷流量如果确实起到效果,还能提升网站的声誉。但也不是各大平台都坐视不管的,例如爱奇艺起诉刷量事件。

根据《娱乐资本论》去年的报道,如果在淘宝搜索“刷流量”等关键词,可以轻易找到报价 1-5 元/万次播放量不等的刷量产品:“腾讯、土豆 1 元 1 万;爱奇艺、乐视 2 元 1 万;搜狐 4 元 1 万;优酷 5 元 1 万。”从报价看,也可以大致估算各平台对刷量行为的打击力度,优酷和搜狐是最严格的。不过,目前你再去淘宝上看,这些关键词已经被屏蔽。而在今年 4 月,央视曾报道的影视行业数据造假事件中,刷量公司报价称在爱奇艺刷量需要 40 元/万条,可见平台正在加紧打击这类行为。

那么刷量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在技术实现上并不难,只要有代码就能做。一般来说,视频网站都会有防作弊的系统,但只要掌握了验证的规律之后,想突破这个系统并不难。就算难,也还是能想出办法的。”据悉,这种卖家一般都不是小作坊,更多是团队操作,很多是可以通过SEO优化增加视频播放量、顶踩赞、粉丝订阅、评论回复的。

2、微信公众号刷量

不久前,在内容创业仍然被业内人士称为“黄金时代”的时候,有媒体调查发现,微信公号阅读量造假成本极低,范围极广,为公号增加一千阅读量只需要十五元。随后,微信进行技术升级,导致此前刷流量的大号突然之间阅读量裸奔,大量原本篇篇“10万+”的公号,被发现阅读量只有数千而已。目前淘宝已经下架了“微信加粉”、“刷阅读量”、“加点赞数”等服务,此前相关服务的市场价格为阅读量1000次是25元左右。僵尸粉为6元100个,真人粉30元100个。庞大的点赞和阅读量,能为微信公众号争取粉丝和更多的广告收入,这是公众号商业运用的基本模式。

而给公众号刷量的技术主要分两种:第一种:人工刷粉。第二种:脚本刷粉 。

人工刷粉行为主要利用电脑的安卓模拟器进行。在安卓模拟器上登录很多微信帐号然后人工刷粉。这类刷粉目前成本较高,市场价格在单个为0.7至0.1元(由于注册微信号需要手机号,限制了批量注册微信账号行为)。

另一种就是脚本刷粉了:所谓脚本刷粉就是木马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植入的,通常隐藏在某个应用程序中,用户很难发现。这类木马需要比较高的技术。因为要root获得最高权限。安卓系统是比较容易获得最高权限,木马自动识别手机是否在黑屏状态。一旦是黑屏,仅需一两秒点几个按键,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关注某个公众号、点击某篇文章。被这种木马控制的手机,随时可以“秒关注”、“秒赞”、“秒阅”,即便是关注某个公众号、点击了某篇文章,微信用户也看不到这种操作,隐蔽性强。

3、App Store刷量

做APP运营推广的CP同学可能会比较熟悉,App Store刷量即刷APP在应用商店的下载量和好评以提升APP关键词搜索排名、榜单排名等达到APP推广引流的效果。业务模式跟视频网站刷量以及公众号刷量不同的是,App Store刷量不按具体的刷量数据指标来收费,而是按刷量出现的优化排名效果收费,业务收费模式相对来说比较复杂,跟SEO优化业务雷同,有兴趣了解的盆友可以加小茉莉微信(xiaole431113)详聊,在文章里就不过多着墨赘述了。App Store刷量技术一般分为协议刷、真机刷和积分墙。(具体技术实现原理在此小茉莉就不赘述了,有时间会对此专门写篇文章哈)。

除了以上说到的几种典型的刷量行为,还存在刷订单、刷网站流量、PR、alex排名、刷第三方统计数据(比如友盟,比如站长之家)等等,包括媒体一再爆料的线下网红餐饮店雇托排假队也是互联网刷量同样的道理。

二:为什么会存在刷量行为

那么为什么会存在刷量的行为呢,这实际上是属于互联网流量思维的一种玩法。流量思维的特征之一,便是笃信流量的滚雪球效应:当初始流量累积到一定阶段,就能产生随后接连不断的指数级增长,最终形成头部效应。如果以互联网产品的逻辑分析,这种思维就带来了对初期运营能力的无限强调。另外还有一个因素是以流量为核心的互联网产品,往往是是资本角逐和青睐的目标对象,细细琢磨一下AT膝下儿孙满堂的景象即可品味出其中的道理~,刷量现象可牵涉到产品运营方、投资机构、流量平台、广告主、用户等多方利益,其存在于当下互联网背景下是有其存在的道理。

三:刷流量迷局:这场刷流量的博弈,到底忽悠了谁?

靠刷流量存在的流量思维玩法,早已进入畸形怪圈:流量造假,使得这样的思维和模式陷入恶性的低层次竞争之中,最终会导致整个行业都受到损伤。刷量现象可牵涉到产品运营方、投资机构、流量平台、广告主、用户等多方利益,环环相扣,论其忽悠了谁如同问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但是从互联网商业的历史来看,当刷流量成为一个行业的规模化黑色产业的时候,当一个新兴模式开始频繁陷入流量造假的时候,也证明这个模式即将进入淘汰和洗牌的寒冬阶段。

作者:众量极 小茉莉 微信:15715783225

来源:卢松松博客,欢迎分享,(QQ/微信:13340454)

分享:我的中关村往事
黄向伟,中国第一代互联网人,中关村最早的创业者之一,他与黄光裕、王江民、王俊涛、史玉柱、雷军、吴士宏……等几代创业者先后交集,创办了至今仍被很多人所熟知的「四中网校」。创业近20年,从没拿过投资,躲过了泡沫,也错过了风口。

作者:卢松松博客/所属分类:站长休闲故事/更新时间:2017-08-25
相关站长休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