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设计概论:文字设计的历史与发展_字体设计教程

编辑Tag赚U币
教程Tag:暂无Tag,欢迎添加,赚取U币!

一、字体设计总述

  字体设计意为对文字按视觉设计规律加以整体的精心安排。字体设计是人类生产与实践的产物,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逐步成熟的。进行字体设计,必须对它的历史和演变有个大概的了解。

  世界各国的历史尽管有长有短,文字的形式也不尽相同,但世界文字在历经悠久的历史长河之后,逐步形成代表当今世界文字体系的两大板块结构:代表华夏文化的汉字体系和象征西方文明的拉丁字母文字体系。汉字和拉丁字母文字都是起源于图形符号,各自经过几千年的演化发展,最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字体系。



中国文字          拉丁字母

  汉字仍然保留了象形文字图画的感觉,字形外观规整为方形,而在笔画的变化上呈现出无穷含义。每个独立的汉字都有各自的含义,在这一点上和拉丁字母文字截然不同。因而在汉字的字体设计上更重于形意结合。

  拉丁字母文字是由26个简单字母组成的完整的语言体系,拉丁字母本身没有含义,必须以字母组合构成词来表述词义。其字母外形各异,富于变化,在字体整体设计上有很好的优势。

二、汉字的历史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象形文字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大篆          小篆          隶书(张迁碑)

  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草书(张旭)        楷书(欧阳询)         行书(王羲之)

  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体。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当时所刻的字体有肥瘦两种,肥的仿颜体、柳体,瘦的仿欧体、虞体。其中颜体和柳体的笔顿高耸,已经略具横细竖粗的一些特征。到了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又从宋体演变为笔画横细竖粗、字形方正的明体。原来那时民间流行一种横划很细而竖划特别粗壮、字形扁扁的洪武体,像职官的衔牌、灯笼、告示、私人的地界勒石、祠堂里的神主牌等都采用这种字体。以后,一些刻书工人在模仿洪武体刻书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非颜非欧的肤廓体。特别是由于这种字体的笔形横平竖直,雕刻起来的确感到容易,它与篆、隶、真、草四体有所不同,别创一格,读起来清新悦目,因此被日益广泛地使用,成为16世纪以来直到今天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字体,仍称宋体,也叫铅字体。

  
宋代刻本             制式文字体

  在中国文字中,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书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富有装饰性,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

  汉字的演变是从象形的图画到线条的符号和适应毛笔书写的笔画以及便于雕刻的印刷字体,它的演进历史为我们进行中文字体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在字体设计中,如能充分发挥汉字各种字体的特点及风采,运用巧妙,构思独到,定能设计出精美的作品来。

三、拉丁字母文字的历史

  拉丁字母起源于图画,它的祖先是复杂的埃及象形字。大约6000年前在古埃及的西奈半岛产生了每个单词有一个图画的象形文字。经过了腓尼基亚的子音字母到希腊的表音字母,这时的文字是从右向左写的,左右倒转的字母也很多。最后罗马字母继承了希腊字母的一个变种,并把它拉近到今天的拉丁字母,从这里开始了拉丁字母历史有现实意义的第一页。


埃及象形文字



腓尼基亚字母



古希腊字母



古罗马字母

  当时的腓尼基亚人对祖先的30个符号加以归纳整理,合并为22个简略的形体。后来,腓尼基亚人的22个字母传到了爱琴海岸,被希腊人所利用。公元前1世纪,罗马实行共和时,改变了直线形的希腊字体,采用了拉丁人的风格明快、带夸张圆形的23个字母。最后,古罗马帝国为了控制欧洲,强化语言文字沟通形式趋一,也为了适应欧洲各民族的语言需要,由I派生出J,由V派生出U和W,遂完成了26个拉丁字母,形成了完整的拉丁文字系统。

  罗马字母时代最重要的是公元1到2世纪与古罗马建筑同时产生的在凯旋门、胜利柱和出土石碑上的严正典雅、匀称美观和完全成熟了的罗马大写体。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称赞它是理想的古典形式,并把它作为学习古典大写字母的范体。它的特征是字脚的形状与纪念柱的柱头相似,与柱身十分和谐,字母的宽窄比例适当美观,构成了罗马大写体完美的整体。


柱体上的罗马字体

  在早期的拉丁字母体系中并没有小写字母,公元4世纪--7世纪的安塞尔字体和小安塞尔字体是小写字母形成的过渡字体。公元8世纪,法国卡罗琳王朝时期,为了适应流畅快速的书写需要,产生了卡罗琳小写字体,传说它是查理一世委托英国学者凡·约克在法国进行文字改革整理出来的。它比过去的文字写得快,又便于阅读,在当时的欧洲广为流传使用。它作为当时最美观实用的字体,对欧洲的文字发展起了决定性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安塞尔字体


卡罗琳小写字体

  15世纪是欧洲文化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德国人古腾堡发明铅活字印刷术,对拉丁字母形体的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原来一些连写的字母被印刷活字解开了,开创了拉丁字母的新风格。同时这一时期正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技术与文化的发展、繁荣迅速推动了拉丁字母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流传下来的罗马大写字体和卡罗琳小写字体通过意大利等国家的修改设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卡罗琳小写字体经过不断的改进,这时得到了宽和圆的形体,它活泼的线条与罗马大写字体娴静的形体之间的矛盾得到了完满的统一。这一时期是字体风格创造最为繁盛的时期。

  18世纪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以后,新兴资产阶级提倡希腊古典艺术和文艺复兴艺术,产生了古典主义的艺术风格。工整笔直的线条代替了圆弧形的字脚,法国的这种审美观点影响了整个欧洲。法国最著名的字体是迪多(Firmin Didot)的同名字体,更加强调粗细线条的强烈对比、朴素、冷严但又不失机灵可亲。迪多的这种艺术风格符合了法国大革命的精神,是有现实意义的。在意大利,享有“印刷者之王”和“王之印刷者”称号的波多尼 (Giambattista Bodoni)的同名字体和迪多同样有强烈的粗细线条对比,但在易读性与和谐上达到了更高的造诣,因此今天仍被各国重视和广泛的应用着。它和加拉蒙、卡思龙都是属于拉丁字母中最著名的字体。

 
迪多体              波多尼体

  一套完整的字母体系中,数字和标点符号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阿拉伯数字是11世纪从印度经由阿拉伯传到欧洲的。在早期的希腊、罗马文件中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文章中的句子用小点分开,直到15世纪,随着印刷业的发展,标点符号才具有专业化。

 

 

四、现代字体设计的发展

  文字发展的历史也是字体设计的历史,在文字结构定型以后,字体设计开始以基本字体为依据,采用多样的视觉表现手法来创新文字的形式,以体现不同时期的文化、经济特征。印刷技术的发明和欧洲文艺复兴,极大地推动了字体设计在技术与观念上的改进,人们开始讲究艺术效果与科学技术的结合,出现了一种符合人们视觉规律的数比法则与强调色彩、形态、调子及质感的设计字体。工业革命时期,字体设计在商品销售、文化教育和传播科学技术方面发挥了空前的作用。印刷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字体设计的多样化,由英国人发明的黑体字在字体的形、比例、量感和装饰上作了新的探索。各种符合时代特征的流行字体大量产生。


现代主义字体中最为通行的三种字体

  现代字体设计理论的确立,则得益于19世纪30年代在英国产生的工艺美术运动和20世纪初具有国际性的新美术运动,它们在艺术和设计领域的革命意义深远。现代建筑、工业设计、图形设计、超现实主义及抽象主义艺术都受到其基本观点和理论的影响。“装饰、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是其强调的设计基本原理。19世纪末20世纪初,源自欧洲的工业革命在各国引发了此起彼伏的的设计运动,推动着平面设计的发展,同时也促使字体设计在很短的二、三十年间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发展和变化。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都是当时非常有影响力的艺术运动。它们在设计风格上都十分强调装饰性,而这一时期字体设计的主要形式特点也体现在这个方面。

  
艾克曼体             莫斯设计的字体标志

  20世纪20年代在德国、俄国和荷兰等国家兴起的现代主义设计浪潮提出了新字体设计的口号,其主张是:字体是由功能需求来决定其形式的,字体设计的目的是传播,而传播必须以最简洁、最精练、最有渗透力的形式进行。现代主义也非常强调字体与几何装饰要素的组合编排,从包豪斯到俄国的构成主义设计作品都运用了各种几何图形与字体组合的方法。


各种字体组成的图形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现代主义在全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以国际字体为基础字体的设计更加精致细腻。随着照像排版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使字体的组合结构产生新的格局。6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文化艺术思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设计流派层出不穷。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反对现代主义设计过分单一的风格,力图寻找新的设计表现语言和方式。在字体设计方面许多设计家运用了新的技术和方法,在设计风格上出现了多元化的状况。

  

  我国的字体设计源远流长。有学者认为,它的产生可推溯到商代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图形文字,至今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春秋战国以虫鸟书为代表的金文字体、秦汉及其后的篆书字体、宋元明清的宋体印版字体及二十世纪的现代字体设计等几个发展阶段。

  
民间鸟虫书                  鸟虫文

  汉字的构成形式决定了它是一种有巨大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设计元素,有着其他设计元素、设计方式所不可替代的效应,具有强大的说服力与感染力。在现代迅猛发展的社会文化形态、经济活动方式、科学技术条件、大众传播媒介的推动下,现代汉字艺术设计从世界其他国家吸取精华,并将之融合到强烈的民族个性之中,凭借其独特的表情获得强烈的视觉感染力。作为高度符号、色彩的视觉元素,汉字越来越成为一种有效的信息传达手段。

  

  新的字体设计发展潮流中有几种引人注目的倾向。一是对手工艺时代字体设计和制作风格的回归,如字体的边缘处理得很不光滑,字与字之间也排列得高低不一,然后加以放大,使字体表现出一种特定的韵味。其次是对各种历史上曾经流行过的设计风格的改造。这种倾向是从一些古典字体中吸取优美的部分加以夸张或变化,在符合实用的基础上,表现独特的形式美。如一些设计家将歌德体与新艺术风格的字体简化,强化其视觉表现力度,并使之具有一些现代感。还有的将强调曲线的早期新艺术运动的字体加以变化,使其具有光效应艺术的一些视觉效果。另外产生了不少追求新颖的新字体,普遍现象是字距越来越窄,甚至连成一体或重叠,字形本身变形也很大,有些还打破了书写常规,创造了新的连字结构,有的单纯追求形式,倾向于抽象绘画的风格。

 





以歌德体为基础的新字体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脑技术不断完善,在设计领域逐步成为主要的表现与制作工具。在这个背景下,字体设计出现了许多新的表现形式。利用电脑的各种图形处理功能,将字体的边缘、肌理进行种种处理,使之产生一些全新的视觉效果。最后是运用各种方法,将字体进行组合,使字体在图形化方面走上了新的途径。



 

来源:模板无忧//所属分类:字体设计教程/更新时间:2008-08-20
相关字体设计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