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被诅咒的木乃伊的读后感大全

被诅咒的木乃伊的读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4-14 19:40:12
被诅咒的木乃伊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5-04-14 19:40:12   小编:

《被诅咒的木乃伊》是一部充满神秘和恐怖元素的小说。故事讲述了一具被诅咒的古埃及木乃伊被带到了现代世界,引发了一连串的恐怖事件。主人公们必须解开木乃伊的诅咒,才能摆脱恐怖的威胁。这部小说让读者感受到了恐怖与神秘的魅力。

被诅咒的木乃伊读后感第一篇

岛田大师这是在表达“人家讨厌你哟~”的情感么。。。看的过程中脑内原著、JB版、BBC版和小萝卜版的各种镜头交叉闪现,一会穿着桃红色长裙在街上溜达,一会朝天花板开两枪,一会拿平底锅拍华生,一会拿椅子当摇椅倒翻在地还两条腿朝天乱蹬。。。这根本就是作者的脑内YY吧!轻松的看一看还不错啦。。。

1/12页

被诅咒的木乃伊读后感第二篇

爆笑的福尔摩斯和夏目漱石的同人。分别用夏目和华生的两个视角来写,通过两人笔下/眼中完全不同的大侦探形象的描写,恶搞了大侦探一把的同时,又一次让人深深体会到大侦探的神经病和华生对其深深的爱。果然这么多人眼里的侦探和医生其实都是一样的啊!连侦探用平底锅打医生都出来了,这是傲娇的红太狼和她的脑残粉灰太狼嘛?

夏目应该是日本著名作家吧对他不熟所以无法领会其中的梗,但是并不妨碍很欢乐地看书。诡计设计一如既往地日本浪漫主义,当然这已经不是重点了。

2/12页

被诅咒的木乃伊读后感第三篇

喜欢福尔摩斯的千万别读此书,不然你会被活活气死。讨厌福尔摩斯的读此书会会心一笑。岛田大神用一种非常诙谐,纯粹玩乐的笔调,写了一个故事,有点像柯南的第六步剧场版《贝克街的亡灵》一般,一个日本文学大师和福尔摩斯共同侦破一个奇案。问题是,岛田把福尔摩斯写成了一个精神不正常者,但是是一种善意的描写,搏读者一笑,其中有些也无意中写出了福尔摩斯书中的一些漏洞和前后不搭的地方。这本书诡计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但是仍然是一本好玩的推理小说,值得一看,当然前提是你不是个狂热的福尔摩斯迷。

3/12页

被诅咒的木乃伊读后感第四篇

我看大多数评论里面说岛田老师这么调戏福尔摩斯是因为爱大了吧啊受伤了吧啊,所谓正是因为太迷恋这个角色所以才心甘情愿地对其耍起了流氓这种逻辑我是不赞同的啦。明明就是春秋笔法赤裸裸地讽刺,岛田所致力鼓吹的回到爱伦坡神马神马的原点,跟柯南道尔是一码事吗?当然了,我也不觉得这么写福尔摩斯有什么不妥,不就是有一个老头他有一些任性他还有一些嚣张,有一个老头他有一些叛逆他还有一些疯狂,没事抽抽大烟反正醒着也是醒着,没事发发小癫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嘛!整文的水准也就算岛田的平均值吧,结尾罗罗嗦嗦地让人生厌,谁知道最后又亮了,不看不知道,平底锅天魔大法原来早有出处啊!哇塞!

4/12页

被诅咒的木乃伊读后感第五篇

将现实与虚拟的人物搬到同一个舞台,岛田的想象力总是那么充沛。读完此书,虽没有像读完之前《螺丝人》、《奇想天动》的那种恍然大悟的快感,却也有种挥之不去的愉悦。很像是之前的那本《展望塔上的杀人》,总有情节让你会心一笑。既是向福尔摩斯致敬,又是随心所欲的吐槽了福尔摩斯一番。

不过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书中的夏木君。他公费从日本留学到英国,日常生活十分简朴朴素,对待学术又是一丝不苟,在时间上也有很强的自控能力,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5/12页

被诅咒的木乃伊读后感第六篇

最近打分极度情绪化,例如这本www

二星诡计。

三星故事。

人物和叙述却是——超五星!

(于是综合下来其实只有四星不到吧= =|||)

不到10W的篇幅读起来很快也很顺畅,从第一章就笑得停不下来。看了这本怎么还会有人怀疑岛田是不是讨厌福尔摩斯?如果不是喜欢得足够深怎么可能专门为吐槽他写一本同人,怎么可能把柯南道尔腔模仿得如此惟妙惟肖,怎么会画蛇添足的在前言里加上读者point提醒大家可能存在的夏目的“偏见”,怎么可能到最后还舍不得地让阿福地送了大家一曲绝妙的小提琴?

行文是同时在以夏目漱石和华生医生两方的角度来叙事,于是岛田在这本里对双方的嘲讽简直顽皮到放肆,槽点太多反教人不知道如何吐槽是好。(两边都COS得很像!)

关于夏目自述和华生笔下的哪个福尔摩斯才是真的这一点,如果有看过夏目早期作品,就会明白岛田根本就是两边各打三十大板,完全没偏袒的。

从金刚芭比到高尚的英国绅士,我才不相信前一个没有漱石式的尖酸XD

额外赞一下青马的装帧,每一本都做得相当用心,特别是对比同时到的新星就……=____=|||

6/12页

被诅咒的木乃伊读后感第七篇

本书的谜底挺好猜的,“短时间内尸体非正常化”的不可能命题思路少的可怜,只要确定不是诡叙或是幻觉,那基本只有一种可能。密室稍微多一点推理阅读经验的读者,从看到凯甲的时候就应该知道怎么破解,类似的命题黑克的《刽子手的杂役》感觉写的更好。可能因为是福尔摩斯的题材,岛田这次在谜面上收了劲,没有让一个古典侦探去调察恐龙复活,世界末日之类的谜团,把梦幻感转移到了故事上。

故事是真好玩,古典时代大雾弥漫的伦敦城,生于现实的日本作家与来自想象的英国侦探一起追查不可能的谜案,就像在读《七海游侠柯尔多》一样,仿佛游走于两个世界之间的梦幻感。结尾死者的世纪末遗言与夏目和福华二人的分别,有种旧梦完结的忧伤感。不过全书的氛围其实是偏幽默的,读厕所君的时候就看出岛田对福尔摩斯那莫里亚蒂般的迷恋,这次写“同人”,总算给了他大展身手,一表真情的机会。夏目漱石和华生的互文叙述真真假假,福尔摩斯一会儿发癫一会儿睿智,频频出丑又优雅有礼,作为一个路人,读的时候全程嘻嘻哈哈好不快乐。幸亏我既不是福迷也不是福黑,要不还真不知道该用什么表情读完本书。岛田在书里疯狂吐槽洋人对于东方知识的匮乏,分不清中国日本,所谓的神秘感全源于无知,联系一下推理十诫中那条臭名昭著的“侦探小说中不得出现中国人”诫律,讽刺意味简直要溢出纸张。

7/12页

被诅咒的木乃伊读后感第八篇

行文幽默,诡计合理

1.我被怪声困扰

2.在密室里活人变成了有一具木乃伊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

1.怪声为了让人搬家

2.箱子里装着木乃伊,雕像事先放在坐着的盔甲中,在封闭了房间后,把箱子里的木乃伊取出放在床上,把盔甲里的雕像放在箱子里,自己穿上盔甲坐着,当有人进来后,趁机脱下盔甲逃走(仔细想想,这和占星术有异曲同工的地方啊~~~)

8/12页

被诅咒的木乃伊读后感第九篇

作为福尔摩斯迷同时也是岛田庄司迷,这本书绝对是五星之作:华生视角的福尔摩斯在绅士派头十足的同时又放大了其怪异的性格,举手投足的描写俨然是道尔再世;夏目视角的福尔摩斯荒诞不经使人啼笑皆非,毫不留情地揭露原著的漏洞,御手洗洁对福尔摩斯的吐槽仿佛历历在目。反倒是案件和诡计显得没那么重要了,密室、木乃伊、幽灵,典型的岛田式谜面,混入19世纪末的伦敦后毫无违和感;诡计极其好猜,基本上看过谜面就能想到主诡计。

感想:我认为岛田对于柯南道尔创造的福尔摩斯并不满意。这里的不满意并非指“身高六英尺,换算成公制就是一米八三,这种人化装成老妇人居然还没人能察觉”这样的漏洞,而是对于福尔摩斯这个人物性格的不满意。后记中岛田说福尔摩斯在原著中一共笑过292次,但没有一次是爽朗的开怀大笑,全都是压抑情感的窃笑,所以他想写福尔摩斯的第293次笑,一次捧腹大笑。窃以为这就是岛田理想的福尔摩斯,毫不压抑情感,不被所谓的绅士派头或是理性形象所束缚,高兴就开怀大笑,抑郁就几天不说话,买到了喜欢的牙膏能刷上一整天,学狗叫也好,和流浪汉一起跳舞也好,万物皆虚,万事皆允······你知道我在说谁,他就在这本书的最后站在泰晤士河沿岸对夏目漱石挥手告别。

脑洞:从来都没有福尔摩斯,福尔摩斯是华生杜撰出来的人物,所有的案子都是华生破的,但华生知道自己并非一个具有英雄色彩的人物,以“英雄般的华生”作为主角的故事大众不会喜欢,所以他找了个演员来演福尔摩斯,他把所有的推理都告诉演员,让他在雷斯垂德和愚蠢的苏格兰场面前戏剧般揭露真相。最后,在贝克街221号B的这间小屋子里,只有一个寂寞的退伍军医伏在桌子上描写着他和他想象中坐在扶手椅里的朋友的故事。

9/12页

被诅咒的木乃伊读后感第十篇

《被诅咒的木乃伊》戏拟夏目漱石在伦敦留学期间与福尔摩斯的会面,每一章变换夏目与华生的口吻,笔下呈现截然不同的福尔摩斯,华生笔下的福君当然一如既往地睿智、目光敏锐、料事如神,但夏目漱石笔下的,则是一个靠吸食可卡因为生、歇斯底里、胡言乱语的疯子!并且还有易装癖添。。。

故事中的夏目由于被不明怪声困扰,前去求助于福尔摩斯,去的那天错戴了老师克雷格的帽子。他一进门,福尔摩斯也不许他开口,就开始“推理”了。

“请坐!克雷格先生……你的原籍应该是巴布亚新几内亚吧?最近坐船去过苏门答腊,你的体质看来不太好,曾经染上黄疸症,幸好已经治愈,目前正致力于橡胶树林的培植工作。除这些之外,我对你的情况就不大清楚了。”

华生双眼发亮,兴奋地对福尔摩斯说:“嘿!厉害的福尔摩斯,为什么你不但知道客人的姓名,还能洞悉客人的经历?”

“不就是观察嘛,华生。我多次对你说过,确立我侦探术基础的,第一是观察,第二仍是观察。……其次不可忽略的是他的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在这隆冬的伦敦城如果有人被太阳晒得这么黑,那么此人肯定刚从外国旅游归来。那么旅行的目的地在何方呢?对患病初愈者来说,乘船旅行的最佳目的地应该是东方。而去苏门答腊旅行的人,大抵都会带橡胶树的树苗回来。”

“高明!”华生对福氏的胡说八道发出由衷的赞叹。

“嗯,可是夏洛克,对此人应该还可以引出许多其他事实呀。”

这时候,柯南道尔笔下那个比福尔摩斯还要高明出一大截的哥哥迈克洛夫特也出场了。

“大哥,那倒要看看你的本事了。”疯子侦探说。

“他本来是个古董收藏家,后来献身于英国西部的煤矿开采事业。”这位西乡老兄语出惊人(对他的长相,岛田庄司描绘为“血色很差的西乡隆盛)

“患蓄脓症和脚气病。”福尔摩斯懒洋洋地附和着。

“曾经在中国马戏团里混过,是钻火圈的高手。”胖男人不甘示弱地补充道。

“第一次婚姻失败,第二次婚姻被老婆骑在头上。”

“子女四名,不或许更多,但在十八名以内。”

“是一个酒鬼兼鸦片成瘾受害者。”侦探微笑着说道:“不过如今迷上大海了。”

“说到重点上了,夏洛克。他本来就是一名水手,七大洋是他的眠床喔!”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而且一旦指出福尔摩斯推理有误,他马上就开始歇斯底里,以墙撞头,还拿出手枪来乱指人。。。

全书从头至尾,都是以华生与夏目二人交换的口气来写,岛田对柯南道尔的文风,模仿得可谓惟妙惟肖,无论是破案手法、福尔摩斯的个性与语言描写,全都与原著如出一辙。如果不看封面与夏目漱石口吻的那一半文字,你还以为这真的就是一个柯南道尔原著的福尔摩斯故事呢!夏目那一半文字,多半是福尔摩斯多么焦躁、吝啬、神经质,推理完全前言不搭后语并且荒唐错漏,但华生一写,福君又马上变得英明神武充满绅士风度起来。

实在是太喜欢有趣的岛田庄司了,虽然才看过这么一本他的书,感觉比东野圭吾更对我胃口哦。唯一的美中不足,是到小说末尾,夏目漱石为追赶嫌犯,狠狠地推了福尔摩斯一把,福氏头撞在水缸上,居然把脑子给撞清楚了!他从此又成了一个无可挑剔的名侦探与风度翩翩的绅士。。。其实发了疯的福尔摩斯更有趣啊,估计岛田庄司也怕得罪福氏粉丝吧,脑残粉丝力量大,我们在天涯、微博,早就都见识过了。

顺大便,英国拍了《新福尔摩斯》,除了人物外,故事背景与情节全都是重新编的,福尔摩斯与华生都生活在21世纪。片里的那个福尔摩斯,很杀我啊!很有福尔摩斯范!只是当他第一次见到华生,哇啦哇啦说了一大堆对华生情况的推理时,我就想到《被诅咒的木乃伊》里的这一段,然后就,笑傻了。

10/12页

被诅咒的木乃伊读后感第十一篇

小说是文学体裁四分法中的一大样式,它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而推理小说,则是以推理方式解开故事谜题(大多数是找出杀人凶手)的一种小说,通常故事都含有凶杀案与侦探,亦有部分并非以凶杀为主要剧情走向,诸如找寻失物或解开奇异事件的谜底等。通过这学期对符号学表达原理的学习,从符号学的角度重新解读、审视、分析曾经阅读过的推理小说,是一种全新的绝妙的非凡体验。介于对符号学知识以及文学作品写作的了解有限,本文仅以日本新本格推理派的代表作家岛田庄司的几部作品为例,浅析推理小说中的符号学表达。

显然,推理小说是故事的一种叙述形式,而其所叙述的故事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虚构的。对于新本格推理小说来说,这种虚构有时候还是处于架空的背景中的,即并不像社会派推理小说一样一定要基于现实的时代、社会背景。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正是由于这种对现实的架空,才给创作以最大限度的自由,而不受现实“可能性”的约束。《这是什么意思?》一书中说过:“现实的可能性为我们设下限制,而超越现实的可能性(与不可能性)就没那么多条条框框了。所有的‘不可能性’打开了我们的思路,让我们用不同的方式去思考。”新本格推理正是一定程度上抛却了这种现实的限制,而打开了通向看似“不可能犯罪”故事的叙述大门。然而这种“不可能性”也并非全无限制,由于小说的受着即我们读者依旧是处于现实社会中的,我们对案件、故事的认知也都是基于我们的现实体验,故而小说中事件、谜团的解开就是将“架空的背景中已经发生的事实”通过侦探的推理侦破将之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依据科学、常识能够接受的真相”。从这个角度来看,推理小说中的侦探事实上就是小说世界里的一个“符号学家”,可以从与一般人不同的角度审视和重新解读事物。

故事与故事讲述中还有许多重要要素,其中“视角”与“性格与角色”也是推理小说中非常重要的元素。通过不同“视角”的叙述,呈现给读者的可以是完全不同的“角色”及其“性格”。依旧以岛田庄司的作品为例,在他的小说《被诅咒的木乃伊》中,故事的背景放到了著名的英国侦探福尔摩斯的时代,而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也成为了其中的重要角色。于是故事的叙述就以小说《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的记述者华生和岛田设置的同时代的日本旅英作家夏目两个视角展开,两个交错的视角呈现了这个故事中的同一个人物侦探福尔摩斯的两种迥异的性格。“我们可以用各类不同视角再现那些记录世界的故事。视角的选择也时常影响着人们对故事本身的解读。”在小说中,华生笔下的福尔摩斯一如既往的是睿智理性优雅的英式绅士的化身:他初次见面的时候即看出夏目的身份,在案件毫无头绪的时候即认清事实真相,在警方束手无策的时候即巧妙地设下圈套依次请罪犯入瓮。而小说的另一个视角夏目漱石的记录中,福尔摩斯却精神状态异常:初次见面因为夏目指出其错误推理了他的真实身份而歇斯底里,案件毫无头绪的时候差点再次精神奔溃(岛田庄司在这篇小说中将福尔摩斯的最后一案设定成了因其要去精神病医院疗养而虚构的传说),在犯人终于出现的时候过于激动而摔在水缸里。对于案件的叙述,两个不同视角的记述也略有不同。夏目漱石笔下的案件侦破并不复杂,只是他不经意的一句话点燃了福尔摩斯的灵感,之后犯人并不多费周折就抓捕归案;而华生则为了使故事富于魅力而增加了很多艺术性的渲染,一个犯人的抓捕过程也变成了悬念迭出、设计巧妙的依次抓到主从两个犯人的故事。从小说的世界中看,即假定小说中叙述的就是真实发生的现实,那么显然华生的叙述更具故事性,而夏目漱石的记述只是一种游记性的回忆录,在这种情况下,夏目的记录显然应更贴近真实。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由于“任何一个好故事都有一个部分是神秘的”,故而华生笔下的故事在讲述的过程中发生变化,事实被篡改、人物被强化、细节得到升华、事情发展的顺序也发生变化也是无可厚非合情合理的。

符号学还能够解读推理小说的很多方面,由于笔者的能力有限,很多地方可能分析的不尽准确。而对符号学概念了解的越多,越觉得对世界的观感大有不同,对推理小说的重新解读不过是冰山一角。在今后对事物的认识中,运用符号学原理,相信还会有更多不同的全新的奇妙的认识。

11/12页

被诅咒的木乃伊读后感第十二篇

虽然我对从岛田“大神”笔下看到所谓“惊天诡计”已经不报什么希望了,但依然抵抗不了日本的“福尔摩斯非系列作”和青马文库华丽装帧的诱惑。既然御手洗和吉敷竹史都已不怎么问津了,那就看看岛田的非系列作吧。

果然,薄薄的一本书中,并没有看到惊天的诡计、宏大的布局。

木乃伊不重要,诡计算不上特别出彩,对于拥有盛名的岛田来说,可以算是小儿科了。“被诅咒的木乃伊”这个貌似不可能的东西一望而知就是假的嘛,完全没有一点惊悚感。以往推理小说家(比如卡尔、横沟、绫辻行人)总喜欢玩点诅咒杀人什么的,处处渲染铺垫,闹得人心惶惶的,以制造超自然的悬疑气氛。但在这本书里一点也没有,看的时候感觉和当初看《斜屋犯罪》时差不多,没有一点恐怖,反而觉得全书氛围很轻松,很有喜剧效果。谜底揭露时也毫无震惊感,只是一个简单的交换手法,远远不如《犬神家族》和《狂骨之梦》中的交换手法来得复杂炫技。

但重要的是福尔摩斯。阅读《占星术杀人魔法》时,岛田庄司就借御手洗之口道出了他对福尔摩斯的看法,在最初在《推理》杂志上认识到岛田庄司,看到对他的访谈时,也感觉到他对其他推崇的推理作家感觉平平,所说不过三言两语,对福尔摩斯倒是情有独钟。于是在本书中,他借当初在伦敦留学的夏目漱石之身,杜撰了一段福尔摩斯与日本人的友谊。

本书的叙述方式很是独特,由夏目漱石和华生医生两人之口分别叙述。在夏目漱石的视角中(同时也代表读者们进入这个书中的世界的视角),福尔摩斯变成了一个精神不太正常、甚至被送进精神病院的脑子“秀逗”的人,从他身上很容易看到岛田手下第一神探御手洗的影子,(随便说一句,推理作家们似乎对创造这样的“怪”人情有独钟,比如岛田庄司笔下的御手洗洁、京极夏彦笔下的榎木津、海堂尊笔下的白鸟邦辅等等)与《占星》中御手洗对福尔摩斯的看法遥相呼应,令人耳目一新,与万千读者心目中那推理史上人气第一、充满人格魅力的侦探形象大相径庭。而在华生医生的手稿里,岛田庄司笔锋一转,福尔摩斯又成为我们心目中熟悉的“道貌岸然”的样子,但一结合令我们先入为主的夏目漱石先生客观的叙述,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造成一种和谐而统一的奇妙效果,似乎暗示着我们熟悉的、世代传颂的华生医生记述福尔摩斯神奇事迹的手稿纯属杜撰,这时又觉得福尔摩斯与华生这两人默契的组合有了一种奇妙的搞笑元素。脑海里仿佛能勾画出两人的形象:疯疯癫癫、欧式御手洗洁似的福尔摩斯,旁边站着矮矮胖胖、一脸无奈地躲避着福尔摩斯能扳弯火钳的铁拳。

庆幸的是,岛田并没有是这一切成为现实,而是宽容地让福尔摩斯在揭开谜底前恢复了正常。而在谜底解开之后,故事并没有草草结束,岛田庄司大篇幅地、半真半假地、隆重地、浓墨重彩地让夏目漱石倾吐对伦敦这个城市的印象和对异邦朋友们难舍眷恋之情。此时夏目漱石并不仅仅只是故事的经历者,而是岛田庄司、喜爱福尔摩斯的万千读者俱化为夏目金之助先生共同经历着这一段跨越历史与现实的友情。每每看完一本极为喜欢的小说,人们总爱将自己想象成就是书中的人,与主人公们共同经历着波澜壮阔的故事,而岛田大神恐怕正是基于这种情感,将它化为现实,别出心裁地熔铸在这本薄薄的书中。这一段写得尤好,甚至有几许令人感动之意,这在文笔似乎并不特别为读者重视的岛田庄司身上很是少见。

同时文中还融入了许多夏目漱石元素,比如那位研究莎士比亚的老先生的小故事,在夏目的散文中都能找到依据,甚至文字都没有太大的修改,这也是有的读者说,喜爱夏目漱石的读者看完故事会感到感动的原因。

故事在夏目漱石的惆怅和所有的福尔摩斯故事中(不管是原作还是仿作还是戏作)福尔摩斯唯一一次的大笑后划下了句点,感动之余,我也总算能理解这本书能获得“福尔摩斯特别奖”的原因了。

12/12页

还剩9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