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来北往》是一部描写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社会变革和人际关系的小说。主人公林杰从南方来到北方,经历了种种困难和挑战,最终在异乡建立起了新的生活。小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人物刻画,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变革。
《南来北往》读后感(一)
《南来北往》作为电视剧的同名小说,小说内容与电视剧基本一致。多了少许支线角色的日常铺垫,少了一些演员们现场砸挂的欢乐氛围。
故事以刚参加工作的乘警汪新的视角展开,从少年鲁莽懵懂冲动,到沉稳干练尽职尽责,穿插着火车上的熙熙攘攘和大院生活的袅袅烟火,重点着墨了80年代到90年代的发展变迁。
火车上的日常是细碎而鲜活的,旅客们的故事细腻又欢乐,再次遇见的他们就仿佛久别重逢的老友,带来的近况让人欣喜温暖。而大院的生活则是邻里守望,平凡而幸福。
小说里对刑侦的着墨稍逊,更像是用案件侧面展露那个年代黑暗无序的一面。虽然打着40年变迁的宣传,但实际00年后的故事着墨不足10%,最后一个案件的破获也给人匆匆结束的感觉。
作者作为资深编剧,对人物刻画和案件伏笔的功底是毋庸置疑的。哪怕是匆匆一现的路人角色,都能寥寥数语便让人物饱满,行为顺畅。但作为编剧,对剧情和角色的刻画也有固有的缺点:很多剧情和对话穿插着空境的描述,阅读起来会略有割裂感。
最遗憾的一点,是故事的结尾,傻二的呼喊和高铁的呼啸没有在荧幕上展现,少了一个属于铁路人的完结和彩蛋。
《南来北往》读后感(二)
火车串起来的火辣故事。
曾经,包括现在,对成为一名铁警依然兴致很高。
火车要素始终会对一部分人形成一种特殊的诱惑。一点、一线、一带,汽笛响起,或是远方,或是归途,承载着时空的位移和感情的连线。
所以,有个摄影画册很有名气,叫《火车上的中国人》,铁路工人、摄影师王福春用镜头记录了属于国人的火车记忆;所以,法国人阿涅斯在电影《阿涅斯的海滩》里专门提到火车控的故事;所以,西班牙人拍了一个很让人触动的动画短片《火车火车过山洞》;甚至,近代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火车进站》,也是拍的火车。
南来北往,烟火人间。
金牌编剧选择了一个诱人又极富有挑战的选题。没有铁路工人,更没有铁警的经历,仅凭火车旅客的经历,加上细致入微的观察和采访应该是还远远不够。《南来北往》陷入了用一个非常传统的男一男二女一女二的爱情故事视角,虽然他附加包裹了警察师徒感情这条故事线。铁路、火车、铁警、铁路工人、男男女女叠加在一起,没有带来火车飞驰的酣畅淋漓。火车,仿佛只是一个道具,一个场景。
最终,通过剧本化、小品化的方式,反而能一定程度补齐小说的不足。
火车是一种意象,连接着过去,也通往未来。
《南来北往》读后感(三)
《南来北往》2024.3.18. 拿到书,才发现是《闯关东》的作者写的。 总体读下来,还是很顺滑的。主线情节,是七十年代末铁路乘警身边发生的故事,包括列车上的大小案件、铁路职工大院里的家长里短,也有几代人的爱情亲情故事。开场,蹲了10年冤狱的马魁重新回到了乘警岗位,和徒弟汪新屡次"交锋"。作者留了一个快到结尾才埋上的悬念,就是马魁的冤案中,汪新的父亲汪永革究竟是不是目击证人。 围绕着列车南来北往的旅途中,作者给我们展现了那个年代列车上的生活场景,并刻画了一条列人物形象,也围绕乘警工作,描述了大小小小几个案件。 更为吸引人的,可能是在那个刚刚有点开放的年代,年轻人的思想变动,与老一辈之间的理念冲突。究竟是端好"铁饭碗",还是解放思想向钱看;究竟是追寻职业梦想,还是为了更好的物质生活去"大发展"。 也同时描绘了几组不同的爱情观。比如牛大力对姚玉玲的"死缠烂打"一厢情愿、汪新和马燕如何面对来自家庭的阻力、马魁与沈大夫的最终离散,有着不同人物性格造成的差异,也有很多时代的烙印与底色。 马魁的人物性格很执着、很倔强,在工作上反映为不屈不挠、爱岗敬业,在生活中则有点大家长作派,差点造成小一辈的爱情悲剧。 汪永革的悬念设计,开头很抓人,结局有点差强人意。 另,作者前几章里,还是有些描写很动人的。摘如下: 1.生活才是真正地扒人皮的艺术大师,给人涂抹一层层,又揭下一层层。 2.家长里短,人间烟火,疏星朗照,这是最普通生活里对人情世故的阅读,是每个人对自己的认识与对生活的认知,无论肤浅与深刻,都有意义。 3.人世间,处处是分寸,处处是边界,处处是底线。但凡僭越,没有时光可倒流,没有岁月可回头。 4.夜有长短,人生也是。生活里的下一个希望,不过是一个接一个的短暂烟花。大家始终在寻找,更好地活着的方式。 5.那些完美与残缺,好的与坏的,有人在意着,有人关心着,其实,也是别样的幸福。生活就是这样,充满着苦乐与哀愁、趣味与宽容。生活是原始的,又是新鲜的,容纳着每一个人的过去和未来、起始与结束。 以上。
《南来北往》读后感(四)
感谢作家出版社赠书。偶然间参与了豆瓣的赠书活动,拿到手后才发现是最近很热的电视剧——《南来北往》的原著。作者是《闯关东》《温州一家人》的作者高满堂。小说,其实是建构起的一个想象的世界,可能是过去的世界,也可能是未来的世界。因此阅毕时,往往使人有恍如隔世的感觉。
合上这本书,一辆辆时代的列车在我眼中南来北往。本书讲述的是乘警汪新和他的师父马魁二人身上发生的荡气回肠的故事。从绿皮火车到动车再到高铁,社会和列车一同发展。社会更加清朗的同时,似乎乘警这一群体在慢慢地淡出我们的视线。但是难以想象,在八、九十年代的环境下,乘警为维护治安和保护人民财产的安全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小人物在我眼中南来北往。每一辆列车,都满载着千万个乘客的故事。书里面有女儿被拐,在火车上一等就是三十年的老瞎子孟青山;抓住时代风口,有扁担精神的小温州;风雨无阻地在站台上等待的傻二;对心上人心心念念的牛大力...反映时代的变迁不需要宏大的叙事,它烙印在小人物身上。
这本书中所载的,是“转型中国”满满当当的时代印记。从计划到市场、从单位到个体。最近,讲述七八十年代的文艺作品越来越多了。小说诸如《平凡的世界》《大江大河》,影视剧诸如前段时间的《繁花》《山海情》。为什么这些文艺作品能抓住当代大众的眼球?笔者认为,源于这些作品的时代性。
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制度的更替赋予了小说更大的张力,大变革的背后是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它与你我的记忆息息相关。这种变革反映在观念中,常常体现为个体对自主的向往。例如,主人翁对于自由恋爱、自主择业的追求。当代中国,虽然社会更加清朗,但个体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因此,这些作品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这是一个激情燃烧的时代。从国家到个人都满含干事创业的热情。《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孙少平;《大江大河》中的宋运辉、雷东宝、杨巡;《南来北往》中的汪新、马燕。这些主人公,往往来自社会底层。透过这些具有时代性的故事,我们看到了他(她)们的成长。时代的棱镜映射在个体身上,是爱、责任和欲望。
变革的时代背后是浓浓的温情。在讲述转型中国的每一本小说中,我们都能找到这样一个地方——双水村、铁路大院...它们不仅是主人翁的牵挂,在社会内卷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代,奔波的读者们也需要这样一个慰藉的港湾。
以《南来北往》封面的一句话做结——“每个人都是时代列车上的乘客”。作为本书的第一批读者,我十分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这部书。
《南来北往》读后感(五)
生活就是这样忙忙碌碌,不分四季地南来北往。 ——《南来北往》
1978年,大连开往三棵树的列车上,年轻乘警汪新第一次执勤就在抓捕行动中负伤。 1978年,铁路刑警马魁沉冤昭雪,迎来了他人生的春天。 马魁和汪新这对师徒,从相互嫌弃、误解不断,到携手破案,默契配合,演绎了一段诙谐幽默又感人至深的师徒情义,并肩战斗在铁路公安第一线。 在行驶的列车上,来来往往的旅客都带着各自的故事,有感人肺腑的友情和爱情,有令人心碎的牺牲和离别,有让人欢喜的团聚和成长。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十多年来一直在列车上寻找被拐女儿的老瞎子。老瞎子之前并不瞎,而是女儿被人贩子拐走后,他哭瞎了眼睛,由于自己的孩子丢在了火车站,他每天在火车上通过味道来辨识人贩子的味道。 当人贩子被抓到时,“就是这个味儿,没错,就是你!”老瞎子露出了笑容。 老瞎子喘着说:“一九六三年秋天,十月十一日,宁阳火车站站台上,我闺女两岁,马尾辫,扎红头绳,穿粉裙子,你记得吗?”
在这条铁路线上,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跑到今天的动车高铁,真是一车的故事,一车的人生酸甜苦辣咸。 期待大家翻开这本书,看列车南来北往的旅客,带着各个时期不同的印记,展示了人情冷暖、人生百态。
《南来北往》读后感(六)
原本以为这是电视剧的原著小说,是先有书改的剧,结果又是剧改书。去年《狂飙》爆火带动着原剧本改写的小说销量也一路狂飙,体感在这之后视野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剧改书。一条鱼多一种吃法,没啥不好的。
《南来北往》我认为写得比较好的是火车和大院这两个空间里的众生百态,以及其中岁月不动神色流逝的针脚。作为一个自诩最喜欢的交通工具是火车,还尤其爱绿皮的人,看到关于五十年前火车上挤挤挨挨的描述,光是看着文字仿佛就能闻见味儿,令我不禁汗颜,深感我所向往的铁路黄金年代或许更像是一种文艺小清新式的幻梦。
不过,这本书带给我的阅读体验依旧称不上畅快,尤其是在已经有一搭没一搭地看过电视剧之后。感觉更像是在看剧本,在已经有了视听体验过后,并未感受到文字特有的魅力。读完一页,眼前的画面也都是电视剧里演过的,多少有点索然无味。剧和书,看一个就够了,如果要选一个,我觉得还是选剧吧。
这其中或许有我与编剧老师的文笔不适配的缘故,或许也有已经看过电视剧的缘故。我不反对一鱼两吃,但无论如何,如何能两吃吃得好,做得出一本真正叫好一本剧改书,这或许是那些想两吃的编剧老师和编辑老师们该好好想想的问题。
闲来想聊聊剧播完后引发争议的姚玉玲的结局。夸一句演员,把这个角色演得虽然有明显劣根性但无比可爱,看书我对该角更多的感情是无感。
老实说,当时看到发际了的牛大力与落魄的姚玉玲相逢的那一幕,我也不太舒服。已经有很多博主从性别主义的角度去阐述自己的论点了,我比较赞同,不过我的不舒服还有另一层——对于编剧创作理念或立意上的不认同。
《四重奏》里也有那么一个拜金女的角色,但与其说拜金,我觉得更准确来说是不择手段地想要走捷径往上爬,对周围的人毫无感情只有利用,比起本作的姚玉玲来说没下限多了。但坂元裕二给她安排的结局是:与主角四人重逢时,她挽着帅气多金的伴侣,得意地秀戒指,说:“人生,易如反掌!”空留(相对)落魄的主角团在原地凌乱,半晌说出一句:“啊,好不爽。”
我觉得这是这部剧的神来之笔之一。并不是觉得“坏人”该有个好结局,而是我也会同样不爽,但我早已接受了有些人就是能通过捷径或者不太体面的手段过上躺赢人生的事实,因为这就是事实,也不是我羡慕嫉妒恨对方就能日后倒大霉的。
对比之下,如果用一个中性的词,我会评价姚玉玲的结局很“老派”,贬义一些,很“样板”,个人情绪强一些,很没意思。
个人情绪再强一点,对于这种带着些许上价值的目的,把一个不符合主流价值取向的人写倒霉的桥段,我只想说,拜托了编剧大叔,我早就过了得上思品课,看个闲书闲剧还非得从您这儿学点什么的年纪了,(至少是部分)年轻一些的观众可能真不吃这套了。
《南来北往》读后感(七)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瞬间都是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交汇点。《南来北往》就像一部时光机,将我们带 入了那段跌宕起伏的岁月,通过一列火车的人生百态和一群邻里间的人情冷暖,展现了新老两代铁路干警警魂精神的薪火传承。
在电视剧中,白敬亭和丁勇岱的出色演绎,让马魁和汪新这对师徒成为了剧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存在。在本书中亦是如此,他们之间的矛盾、误解,再到最后的默契配合,不仅是对师徒关系的深度刻画,更是对人生、对历史的反思。马魁作为离乡十年归来的老刑警,他的眼中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而汪新,作为年轻气盛的乘警,他的冲动和热情,则是对新时代青年的最好写照。
在这对师徒的互动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新老两代人的碰撞,更看到了历史的传承和发展。马魁的经验和智慧,汪新的活力和创新,都在这部剧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现。这不仅仅是对铁路干警的赞歌,更是对每一个在历史长河中奋斗的人的致敬。
然而,《南来北往》并没有简单地停留在对历史的怀念和对现在的赞美上。它更深入地挖掘了历史的阴暗面,让我 们意识到,过去并非都是美好的。这种对历史的清醒认识,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也更加明白,我们不能改变历史,但我们可以努力让未来变得更美好。
阅读这本书,我深深地被其中的情感所打动。不仅仅是师徒之间的情感,更是邻里之间的互助、友爱和守望相助。 这种人间真情,让我在感叹历史变迁的同时,也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在《南来北往》的结尾,马魁和汪新站在火车的尽头,望着远方,仿佛在告诉我们: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我们 身处何方,只要我们有一颗热爱生活、追求真理的心,我们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南来北往》不仅是一本展现历史变迁的小说,更是一部对人性、对生活、对历史的深度探索。它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伟大和悲壮,也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希望。我相信,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被其中的情感所打动,也会被其中的哲理所启发。
《南来北往》读后感(八)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瞬间都是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交汇点。《南来北往》就像一部时光机,将我们带 入了那段跌宕起伏的岁月,通过一列火车的人生百态和一群邻里间的人情冷暖,展现了新老两代铁路干警警魂精神的薪火传承。
在电视剧中,白敬亭和丁勇岱的出色演绎,让马魁和汪新这对师徒成为了剧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存在。在本书中亦是如此,他们之间的矛盾、误解,再到最后的默契配合,不仅是对师徒关系的深度刻画,更是对人生、对历史的反思。马魁作为离乡十年归来的老刑警,他的眼中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而汪新,作为年轻气盛的乘警,他的冲动和热情,则是对新时代青年的最好写照。
在这对师徒的互动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新老两代人的碰撞,更看到了历史的传承和发展。马魁的经验和智慧,汪新的活力和创新,都在这部剧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现。这不仅仅是对铁路干警的赞歌,更是对每一个在历史长河中奋斗的人的致敬。
然而,《南来北往》并没有简单地停留在对历史的怀念和对现在的赞美上。它更深入地挖掘了历史的阴暗面,让我 们意识到,过去并非都是美好的。这种对历史的清醒认识,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也更加明白,我们不能改变历史,但我们可以努力让未来变得更美好。
阅读这本书,我深深地被其中的情感所打动。不仅仅是师徒之间的情感,更是邻里之间的互助、友爱和守望相助。 这种人间真情,让我在感叹历史变迁的同时,也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在《南来北往》的结尾,马魁和汪新站在火车的尽头,望着远方,仿佛在告诉我们: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我们 身处何方,只要我们有一颗热爱生活、追求真理的心,我们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南来北往》不仅是一本展现历史变迁的小说,更是一部对人性、对生活、对历史的深度探索。它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伟大和悲壮,也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希望。我相信,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被其中的情感所打动,也会被其中的哲理所启发。
《南来北往》读后感(九)
许久不刷剧了,春节期间回家跟着老爸老妈却种草了这部年代剧《南来北往》,看的不算全,断断续续跟到了大结局。 先不说电视吧!吸引我还是要读原著!翻开作家出版社推出的这本《南来北往》,我仿佛穿越到那个铁路大院,爱美的姚玉玲、“舔狗”牛大力、小嘴叭叭贼能说的蔡小年......都变成了我身边生活着的形形色色的街坊邻居,同事亲戚…… 最有看头的当然是马魁汪新的师徒对手戏!从一开始的误会,互相看着不顺眼,掰手腕上手铐!到逐渐了解,工作中各种配合,生活上互帮互助!两代警察的传承,对人民群众大事小情不同案件的侦破处理,既互相认可了彼此的价值观,又互相促进,业务上一起进步,这师徒情是在一件件案子中稳稳的建立,在或惊险或从容的大小案情里加深。两代尽职尽责的警察本色,带着东北幽默又带着年代氛围的浮光掠影,写成了这一本厚厚的,五六十万字的情感大剧。 故事设定背景,是发生在列车上的一系列案件侦破。这场景的年代代入感扑面而来。南来北往!多少寒暑交替,多少岁月变迁。又有多少人行走在旅途上。褪去了陆地上的一切社会关系,他们此时此刻,只是旅客,是这段行程上的旅客,更是自己人生的旅客。 警察,也不例外。 离开了这段暂的行程,他们的生活有柴米油盐,有悲欢离合,有苦有累,有欢笑,有喜悦。本来这只是一群普普通通的人啊!在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但是当电视剧大结局中马魁意外牺牲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摔掉了我手中的遥控器:非要这样吗?!生活就非得拿命过,不牺牲的普通人,不好吗? 时代的列车滚滚向前。蒸汽火车的时代过去了,也没全结束。高铁飞驰,人生滚烫,而我,想念那一站又一站,慢慢南下又北上的绿皮列车,在几千公里的铁路线上稳稳的,载满了一车厢,又一车厢,普通人的悲欢离合。
愿所有人都能过好自己的普通生活。
南来北往
7.6
高满堂 / 2024 / 作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