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白垩纪往事经典读后感有感

白垩纪往事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3-30 03:26:53
白垩纪往事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5-03-30 03:26:53   小编:

《白垩纪往事》通过描写恐龙时代的生存竞争和进化演变,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生态环境的残酷。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恐龙灭绝的原因,引发读者对人类文明的思考和警醒。阅读后让人感慨万千,对生命的脆弱和宝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白垩纪往事读后感(一)

先来一个萌一点的梗

1/10页

白垩纪往事读后感(二)

窃以为,大刘写《白垩纪往事》原本就是写一篇童话故事,倒也不是不适合成人阅读。

描写恐龙和蚂蚁都是拟人手法,它们两者的“文明”发展历程是类比人类文明发展史,科学技术演进是类比人类的分工协作和知识延承,宗教冲突是类比人类不同意思形态的纷争,最后的毁灭是类比人类的隔阂、猜忌和群体盲动。

为什么说本书不必归于科幻。首先作者的立意,是通过虚拟的动物世界来阐述人类文明发展中的某些现象和问题;其设定的场景、事件的逻辑,并不是要表达作者在自然科学上的想象。而我们通常所谓的科幻,是基于人类现有认知,在不违背基本科学原理,保证逻辑自洽的前提下,延展各种可能性,凭想象构划人类尚未可知、未触及的情境。

本书尽管不必归于科幻,但可以认为是一部不错的成人童话作品。

2/10页

白垩纪往事读后感(三)

刚开始读也觉得,大刘怎么会写这种幼稚的故事!后来发现…还是大刘牛逼!

恐龙世界简直完美的映射了现代人类世界,核威慑、反物质威慑、大国博弈太精彩了。

恐蚁翻译机这个细节太棒了!!!!!

尽管是中短篇,但小说对恐龙和蚂蚁世界的具体描绘有点缺乏。

自己想的bug:

1、蚂蚁的交通工具?有没有考虑过蚂蚁主力军驻扎地和遥控站的距离?

2、全面攻打遥控站的时候,第一次派遣的小分队被拍死,之后为什么不用雷粒炸掉那个几个卫兵和里面工程师等人的大脑?(别跟我说有防护措施,后面全面进攻的时候才提到卫兵带上了防蚂蚁的护服)

3、反物质湮灭使得恐龙灭绝,却没把所有蚂蚁搞干净???这威力太恰到好处了吧

对情节的吹毛求疵永远是相对的。

科幻小说要给我们展现一个真实的世界,我认为对于这类小说,情节合理性是非常必要的。

3/10页

白垩纪往事读后感(四)

地球生命的演化史过于漫长,以至于人类文明这几千年的漫漫长路放在整个生命史中不过是须臾一瞬。 既然几千年的时间便足以让一个文明从蒙昧野蛮发展到“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九洋捉鳖”,那么过往那数十亿年的岁月中,未尝不可有同样甚至更伟大的文明出现。 本作讲述的是白垩纪时期,受限于各自生理限制而无法发展出文明的两个物种,蚂蚁与恐龙相互结盟共同推动文明诞生与发展的故事。 庞大的恐龙无法进行的精密操作由蚂蚁来代替,而蚂蚁无法产生的好奇与创新则由恐龙提供。就这样,在六千万百万年的地球上,一种共生文明出现了。 在文明高歌猛进发展了千百年后,两个物种之间的分歧也越来越大,彼此之间的联盟为危在旦夕。最终,日后的一系列战争将整个白垩纪时期画上了句号。 像本书这样填补过往时代历史的科幻作品也是有不少,比如《星之继承者》系列也是类似的虚构历史科幻。这类作品只要能自圆其说就非常不错,能够带给读者一段似真非真的历史可能性。

4/10页

白垩纪往事读后感(五)

这篇短篇科幻小说,其实是个非常简单的故事。但是却很有意思,在人类还未成为地球上的“统治者”之时,或许其他物种已经创造出高度的文明了。又有些细思极恐,人类目前所知的文明,在之前或者之后会创造出多少次呢?地球的年龄毕竟对于人类来说太大太大,大到我们无法想象这么多年里发生了什么、会发生什么。不要说研究宇宙,就是对于我们所生存的地球,也还有太多未解之谜和太多人类根本不会有答案的问题。 说说书中的内容吧!恐龙和蚂蚁之间的互助关系,恐龙与恐龙之间不同国家之间的制衡关系,构成了书中所说的白垩纪时代的文明。 只是反物质的出现,被恐龙们当做一种毁灭性的制衡武器。当利益分配不均,合作无法谈拢,物种的毁灭就开始了倒计时。关于物质与反物质之间的理论,刚好最近在一本科普书里已经获得了基本的一些知识,因此读来颇感轻松。 白垩纪文明结束了,很多年后,人类出现了。人类的出现,刚好取长补短,我们既拥有灵巧的双手,又拥有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大脑,我们的身躯既不会太大也不会太小。只是,会不会有一天,人类也会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危机,这些年里创造出来的文明全部从地球上消失。接着,若干年后地球上会不会出现一种更先进(也不一定)的物种,取代人类,在地球上来说发展和传播“它们”的文明。

5/10页

白垩纪往事读后感(六)

这是一个恐龙与蚂蚁协同工作相互依赖的世界,恐龙有比蚂蚁更强大的大脑,可以奇思妙想,而蚂蚁有比恐龙更灵巧的双手,可以细致入微。所以在这个世界里,恐龙负责发展高科技,而蚂蚁主要从事精密设备制造维护以及深入恐龙身体内部进行疾病治疗。看似是和谐共生的关系,但还是爆发了战争,在不同大陆的恐龙之间,在蚂蚁与恐龙之间。

蚂蚁认为恐龙对地球生态持续的污染和毒化以及掌握的核技术,早晚会毁灭整个地球。因此忍无可忍的蚂蚁联盟,开启了“断线行动”。潜入恐龙大脑安装“雷粒”,切断恐龙大脑血管的方法,对恐龙精英阶层进行屠杀。同时被大量屠杀的还有恐龙世界的各种设备,一旦行动成功,整个恐龙世界将陷入瘫痪。

另蚂蚁没有想到的是,在恐龙的世界中,还存在着比核武器更恐怖的两件东西,即名为“海神”和“明月”的反物质武器,任何一个被触发,整个地球将毁灭,而“海神”和“明月”的存在正是两个恐龙大陆相互斗争相互制衡的结果。

两场战争在互不知情的情况下同时进行了,尽管蚂蚁博士窃听了恐龙的秘密,却没能阻止蚂蚁联盟的“断线计划”,恐龙世界的设备瘫痪精英死亡。尽管蚂蚁联盟最终得知了反物质的存在,却为时已晚,“海神”和“明月”被触发……

什么都会毁灭,但时间是无尽的,什么都会出现……

6/10页

白垩纪往事读后感(七)

很久以前在汉王内置的电纸书读了大刘的《混沌蝴蝶》就觉得这个作家有意思,前段时间三体很火我又开始重新关注大刘。这本是我一个星期前开始读大刘的作品中的第八部,还没开始看《三体》。

从《微纪元》开始我就觉得体积对地球的生存也很重要,《微》讲述的是许多年以后人类进入了微纪元——即是将自身缩小至肉眼难以观察的大小以躲避宇宙灾难,从而开始了“蚁族”的生活。这个观念很好,因为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大体积的有机体将消耗更多的能量,维持一生命体的消耗多少也是决定资源多寡的重要因素之一。人类相当于恐龙而言自然也出色了,但相对于蚂蚁又略逊一筹,蚂蚁无疑是做到这了这方面的佼佼者。

而在本书当中,直接写的就是蚂蚁与恐龙之间的相处模式,尽管最后走向终结,但毕竟是曾经和谐相处过五万年,不失为一种不错的生存模式。而人类似乎还没找到能够平等和谐相处的另一方,虽然人类离不开多种动植物,但似乎在地球上并没有什么生物能钳制住人类。不管反观整个地球来看,如果说大自然也是一个有机体的话,她才是老大。若然地球也只是宇宙中的一个细胞,那么人类就是宇宙这个宏世界太过微不足道的一员了。

而另一方面,我在想如果能有扩大机(与微纪元中将人类缩小的技术相反)将资源甚至是地球扩大,这样又没有可能?呵呵,但成本还是太大了。不过回头想想,之前很多人已经有过宏观转化为微观的概念,比如机器猫和龙珠的漫画里面都有微缩胶囊,你一打开被缩小的物体就恢复宏观,方便携带 :)

此外,此书的一个诟病也在于,恐龙的遗体骨骼已化石形式留下来了,那么他们文明高达万米的建筑却消失无踪?这是这部作品不够严谨的地方哈~

7/10页

白垩纪往事读后感(八)

内容简介:

作者描绘了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并没有发生小行星碰撞,经过数千万年的演化,地球是一个由蚂蚁和恐龙共同构建的文明社会。恐龙进化出了极具创造力的头脑,开创了科技时代,而蚂蚁进化到从事一切精细的工作,比如负责医疗工作,负责精密的电子、电路的操作安装,成为这个庞大的社会机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利益面前,无论蚂蚁还是恐龙,都是变成了疯子。蚂蚁抱怨恐龙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而恐龙则忌惮蚂蚁对精细技术的垄断。

随着两个种族相互猜疑不断升级,战争开始了。蚂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潜入恐龙大脑和计算机群内部装入“雷粒”——一种难以发觉的微型炸药,雷粒同时爆炸就可以毁灭整个恐龙世界。不过蚂蚁首席科学家觉得这个行为太过疯狂,蚂蚁根本不懂恐龙的世界,他认为毁灭恐龙可能带来难以预期的灾难。

在蚂蚁世界举国主战的氛围下,蚂蚁科学家孤掌难鸣,妥协下提出一个措施,安装窃听器!窃听恐龙世界的一切。从窃听得知恐龙世界不断在谈论“海神”、“明月”这两个不明的物质,从谈论中可知这两个物质危险异常。

蚂蚁科学家独自去与恐龙世界交流的时候,蚂蚁世界认为这是“叛逃”。使得蚂蚁世界提前实行对恐龙世界的毁灭计划,随着“雷粒”清脆的爆炸声,恐龙世界的主要首脑人物,重要设施全部毁于一旦。与此同时蚂蚁科学家得知“海神”“明月”是比核武器还要厉害几千倍的反物质武器时,整个恐龙世界已经瘫痪了。

原来,恐龙世界的两大集团,各种拥有反物质武器“海神”和“明月”。 为了相互制约,恐龙世界对这2个反物质武器,采用24小时倒计时自毁引爆程序。这个程序需要恐龙世界的皇帝,每天同一时间,输入一组解锁密码,重新开始倒计时。这样一来,无论那一方首先发起攻击,最终都会导致对方无法输入防止引爆反物质的密码,地球随之毁灭。

蚂蚁世界知道真相后,蚂蚁士兵团舍生忘死、前赴后继……想要修复系统,向“海神”和“明月”发送终止信号,阻止世界毁灭。可惜,仅存的恐龙与他们战斗不止,当他们用最古老的方式开始交流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最终地球毁灭了。 书中段落摘抄:

六头恐龙鱼贯而出,工程师在门口停下脚步,问了刚才少尉问的同一个问题:"几分钟后地球真的会毁灭吗?"

蚂蚁联邦的最高执政官对它做出了一个类似微笑的表情:"工程师,什么东西都有毁灭的一天。" "呵,我第一次听蚂蚁说出这么有哲学意味的话。"工程师说着转身走去。

什么是强?什么是弱?什么是生?什么又是灭?

恐龙庞大,可以轻轻松松捏死一只蚂蚁,恐龙一脚下去蚂蚁死亡千万。

蚂蚁弱小,可以随随便便进出恐龙身体,蚂蚁咬断一根血管对恐龙都是致命打击。

想法:否极泰来,强弱会因环境条件不同而互换。

8/10页

白垩纪往事读后感(九)

故事开始于蚂蚁与恐龙的互助,终止于二者的残杀。

从最初无比原始的交流,到末日来临前的较量,一个文明的诞生和覆灭在这篇短小得近乎童话寓言的小说里显得如此轻易,却又夹杂着一股难以言说的沧桑感。想到此处,脑中忍不住回响着《桃花扇》里那段“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世代的更替如此残忍,却又如此平常,平常到在千年万年时光的延伸过程中,每一个节点都可能埋藏着一段兴衰。

在《白垩纪往事》中,作者描绘了一个由蚂蚁和恐龙共同构建的文明社会。经过数万年的演化,恐龙发展出了极具创造力的头脑,开创了科技时代,而蚂蚁则精于细微而灵巧的技艺,承担了精细加工的工作。正如故事的开头,蚂蚁为恐龙剔牙,恐龙为蚂蚁提供食物,在这样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里,蚂蚁和恐龙仍然互相依存,构成这个庞大的社会机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利益面前,无论蚂蚁还是恐龙,都是疯子。蚂蚁抱怨恐龙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而恐龙则忌惮蚂蚁对精细技术的垄断。他们渴望独立,这种渴望最终驱使他们走向了一条共同毁灭的道路。

这样的故事并不只存在于小说中。两块大陆上的恐龙之间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读来总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事实上,在人类社会中,对称霸的追求和对暴力的崇拜从来未曾止歇,哪怕身处当今所谓的和平世界。前些天看的一篇小文章介绍了科学史上的十大疯狂计划,这些几十年前的绝密计划在如今看来仍然充溢着浓厚的血腥味。相对于现在,几十年前的科技水平或许落后,但那些掌握着权力和资源的人,绝不会让技术制约他们疯狂的大脑。几十年前如此,现在或许仍是如此,只是在危机爆发之前,所有人都只能在这辆失控的列车上假装看风景。

在故事的最后,在灾难中幸存的蚂蚁们认为或许会有一种生物出现,既具有恐龙般充满智慧的头脑,又能够像蚂蚁一样进行灵活的操作。于是人类出现了。这是作者对人类的一种褒扬吗?然而在这样的描述之中,似乎总能读到未能明说的隐忧。

属于人类的新时代开始了。而人类的终点又在哪里呢?我确信总有一天人类也会走向灭亡,或许因为气候变化,或许因为资源枯竭,哪怕一切可控的条件都被完美掌控,地球也总有燃烧殆尽的那一天。在我们已知的史前时代之前,可能就已经出现了与人类相似,甚至更高智慧的生物,人类所经历的一切,也许不过只是地球自然演化周期中的小小一部分。我常想,当我们面对培养皿中的细菌时,我们自身难道不会也被某只巨大的眼睛凝视着吗?当所有的细菌都被杀灭,新的菌种会被重新培养。这就是自然,是“命运”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正如微博上的那张热图所说,地球不需要人类拯救,人类拯救的只能是人类自己。人类总是习惯于以霸主的身份来俯瞰整个生物圈。过去的恐龙大概也是如此,但该灭亡的总归会灭亡。我们过去一直认为人类的活动对南极臭氧层带来了巨大的损伤,然而近几年的数据却显示臭氧空洞出现了与预测不符的好转。科学家推测,臭氧层的变化可能只是一种自身的周期性发展,人类的影响并不如我们所设想的那么可怕。我们不是救世主,我们同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一样,以种族的绵延为目的,并将以自然的淘汰为终结。

我相信自然有属于它的调控方式,虽然对人类而言,这种调控可能是灾难性的。能以自然的一部分的身份——虽然是极卑微渺小的身份——走完这一程,对人类而言也是一种奇妙的体验吧。

但我们仍希望,能将那毁灭的一天尽量往后推移,毕竟,哪怕作为人类中最微小的一个个体,我不足百年的人生也足以让我体味最深沉的忧虑,最狂烈的喜悦,这一切都足够美好,足够让我希望那些尚未来到世上的人都有机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切身体验。

那么珍惜当下吧。哪怕在失控的列车上,也期望着能凭众人之力,回到安全而舒适的轨道,然后真正悠闲地欣赏着风景。

9/10页

白垩纪往事读后感(十)

什么是强?什么是弱?

什么是生?什么又是灭?

恐龙庞大,可以轻轻松松捏死一只蚂蚁,恐龙一脚下去蚂蚁死亡千万。

蚂蚁弱小,可以随随便便进出恐龙身体,蚂蚁咬断一根血管对恐龙都是致命打击。

在遥远的白垩纪,两个物种联盟,恐龙提供科学和思想,蚂蚁提供技术和劳力。

可是恐龙野心勃勃,飞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核战争恐慌,两个恐龙帝国彼此虎视眈眈,剑拔弩张,蚂蚁抗议取消核武器无效之后,打算毁灭恐龙文明,否则只能在恐龙疯狂的行为下两个文明一起毁灭。

蚂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潜入恐龙大脑和计算机群内部窃入雷粒,雷粒同时爆炸就可以毁灭整个恐龙世界。不过蚂蚁首席科学家觉得这个行为太过疯狂,恐龙的世界蚂蚁根本不懂,毁灭恐龙可能带来难以预期的灾难。在白热化的举国主战的氛围下,蚂蚁科学家孤掌难鸣,妥协下提出一个措施,安装窃听器!而窃听得知“海神”、“明月”这两个不明所以却危险异常的存在。它用自己非同寻常的思维思考后,做出了非同寻常的行为,去恐龙世界,寻找真相!

而蚂蚁科学家的“叛逃”使得蚂蚁世界提前实行对恐龙世界的毁灭计划,就在蚂蚁科学家刚刚得知“海神”“明月”是比核武器还要厉害百倍的武器时,整个恐龙世界瘫痪了。

而现在,摆在蚂蚁帝国面前的只有一条路:修复系统,向“海神”和“明月”发送终止信号,阻止世界毁灭。

蚂蚁士兵团舍生忘死前赴后继众志成城,攻破水沟攻破火沟攻入堡垒……但还是没有阻碍地球的毁灭。

毁灭之后3000年,凛冬里两只蚂蚁谈起了远古时代的辉煌时代,不无惋惜……

“会不会有那么一天,世界又温暖起来,别的什么动物又建立起一个神奇时代?”

“有可能,我觉得那种动物应该既有足够大的大脑,又有灵巧的双手。”

“是的,但不能像恐龙这么大,它们吃得太多,生活会很难。”

“也不能像我们这么小,脑子不够大。”

“唉,这种神奇的动物怎么会出现呢?”

“我想会的,时间是无穷无尽的,什么都会出现,我告诉你吧,什么都会出现的。”

然后人类出现了——

创造了现在这个神奇时代,科学、技术、信息高速发展,与此同时面临人数激增,温室效应,资源稀缺,物种减少,环境污染等严峻的威胁。

人类既有聪明的大脑,又有灵巧的双手,个头不大吃得比恐龙实在少很多又比蚂蚁聪明太多……

可是,好像还有什么没有变

仍然有“恐龙”野心勃勃争夺世界霸主的位置

仍然有“蚂蚁”想要毁灭一个群体

仍然有“恐龙”不断研发新武器

仍然有“蚂蚁”目光短浅不注重自己发展

……

白垩纪之后有全新纪

恐龙蚂蚁后有新人类

而时间从不停歇

从不停歇

比❤️

附:

中国地质年代表(百度)

太古宙(距今40亿~25亿年)。

元古宙(距今25亿~5.7亿年):

古元古代:五台纪、滹沱纪。

中元古代:长城纪、蓟县纪。

新元古代:青白口纪、南华纪、震旦纪(距今8.5亿~5.7亿年)。

显生宙:

古生代:

寒武纪(距今5.7亿~5.05亿年)

奥陶纪(距今5.05亿~4.38亿年)

志留纪(距今4.38亿~4.08亿年)

泥盆纪(距今4.08亿~3.6亿年)

石炭纪(距今3.6亿~2.86亿年)

二叠纪(距今2.86亿~2.45亿年)

中生代:

三叠纪(距今2.45亿~2.08亿年)

侏罗纪(距今2.08亿~1.44亿年)

白垩纪(距今1.44亿~6500万年)

新生代:

第三纪:

古新世(距今6500万~5800万年)

始新世(距今5800万~3600万年)

渐新世(距今3600万~2300万年)

中新世(距今2300万~530万年)

上新世(距今530万~160万年)

第四纪:

更新世(距今160万~1万年)

全新世(距今1万年~现在)

现在是第四纪、全新世。

10/10页

还剩7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