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三的花花草草、瓶瓶罐罐》是一本描写自然与人文相互关系的读物。作者以苏三为主人公,通过她对花草、瓶罐的热爱,展现了她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敬畏。这本书让人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唤起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尊重。
《苏三的花花草草、瓶瓶罐罐》读后感(一)
这是一本拿在手里放不下来的书,因为绘本画很精致好看,透露着浓浓的少女风,适合喜爱花花草草,瓶瓶罐罐的女孩儿。
书中对于一些常识性的东西做了适当的解释,很周到。
但不足在于内容相对较少,显得不够充实。
1/13页《苏三的花花草草、瓶瓶罐罐》读后感(二)
我翻看了一半,欣赏作者那份心情和不做作的心态!
仔细看下去原来生活可以很美还可以有好多好玩的事情可做!
让我忍不住在下午茶的收银条上写下:
6月要看一次薰衣草
7月要养一盆碗莲
10月要去一次香格丽拉
......
2/13页《苏三的花花草草、瓶瓶罐罐》读后感(三)
读完以后心情好好。。。作者的心态很年轻,让读完这本书的我也感觉回归到了简单快乐。。。读完以后心情好好。
。。作者的心态很年轻,让读完这本书的我也感觉回归到了简单快乐。。。读完以后心情好好。
。。作者的心态很年轻,让读完这本书的我也感觉回归到了简单快乐。。。
3/13页《苏三的花花草草、瓶瓶罐罐》读后感(四)
午觉醒来后,躺在床上看完了此书,挺有收获,学到了几手能在家做的简易食品,比如自酿葡萄酒,自制糖桂花,摘几片叶子沏一杯薄荷茶等.也看到了苏三画的有味道花花草草,很喜欢她画在骨瓷杯上的花卉.苏三还很有耐心地告诉了象我这样一点都不懂绘画的人,可以尝试随心所欲的涂鸦,使用何种颜料及方法,总之是一本看完一遍还想再翻翻看的书
4/13页《苏三的花花草草、瓶瓶罐罐》读后感(五)
苏三的花花草草瓶瓶罐罐,最初是在豆瓣中看到的,看到简介后一下就把我迷住了,迫不及待的跑到新华书店,撅起屁股在书架上寻找起来。苏三的日程中除了紧张的工作就是轻松细致的观察品味描绘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书中寥寥的文字和细致的图绘可以看出作者拥有丰富的知识和阅历,是大家心目中的理想者。很令人羡慕。但是书中的内容有些简单,内容很少,让人看着看着就会发呆,却没有遥远的想象。我觉得适合高中或者刚上大学的小女生的床头阅读本,呵呵!
5/13页《苏三的花花草草、瓶瓶罐罐》读后感(六)
这世界太多事情都不由我们决定
还好, 我还可以决定用哪只杯子喝茶
作者如是说
我想, 除了可以决定这个, 我们还可以决定生活的态度
去不了普罗旺斯, 买一盆薰衣草"假装去过法国"
没有玫瑰园, 给自己种一朵玫瑰, 照样可以芳香扑鼻
心情好的时候, 给自己做道彩虹沙拉, 缤纷自己的双眼美味自己的胃
除此之外还可以给自己弄点干花,整点小吃,或者找个可以让自己觉得心情舒畅的陶瓷器皿
总之, 能感觉作者是个很会生活的人
看完会觉得生活可以很美的
就看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它..
6/13页《苏三的花花草草、瓶瓶罐罐》读后感(七)
这是一本让我一见钟情的书,第一次看到它的名字和封面居然会有心跳的感觉~~果然,这里面的内容对于我的喜好来说,简直就是完美情人。它是一本需要你身心都静下心来读的书。
手绘、花卉、陶瓷、旅游、手工、料理、家居……一切的内容都与花与草相关,每一样物品上都有花草的影子,每一口也都是我所好。有一点《我的小煮意》的风格,却比它的文字要详尽一些,手绘要精致一些,这也许就是作者男女有别的最好诠释吧。于是忍不住把不知扔哪去的庐山带回的草木标本书签重新翻出来,选出最喜欢的一张夹在书页里。
P.S:严重怀疑我上辈子会不会也是棵什么植物呢?不然怎么那么喜欢花草相关的东西啊 ?!呵呵
7/13页《苏三的花花草草、瓶瓶罐罐》读后感(八)
听起来,这真不像一本书的书名吧?我也不知道怎么搜到了这本书,仅有的几个评价均为最好评,加上从书名、从封面、从内容、从手绘这几个方面都很吸引我。大量的图片,少许的文字,100多页,书送到后,没几次我就把这本书翻完了。这书出版于2010年1月。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手绘书就这么流行开来。张佩瑜的手绘旅行系列一下子又出版了4本,恐怕暂时吸收不了,所以还没购进。与之相比,苏三和张佩瑜的画风有些相似,听着苏三的描述,她应当是一名上海女子,而且绝对小资!这是我读此书最大的感受,没有别的词语可以形容。整本书内并不像张佩瑜的手绘书那般,而还是会有印刷体以及许多照片。
推荐喜欢手工的朋友学习
8/13页《苏三的花花草草、瓶瓶罐罐》读后感(九)
最初翻到这本书,小小的一本,竟然是绘本,随便涂鸦而已,以为幼稚就放下了。后来与一同事闲聊生活类图书,现在时兴DIY各种生活手作物,同事新推向市场的《自己做100%保养级手工皂》又很受欢迎,我向她求教一些细节,她无意中提到了这本《苏三的花花草草、瓶瓶罐罐》。我便又找来细细读,结果竟越来越喜欢书里流出来的格调。
苏三是个陶瓷画面设计师,她喜爱画画,喜爱大自然,懂得不同地域珍视的鲜花特点,将玫瑰、薰衣草、蕨草图案设计到陶瓷杯、盘上,十分的清雅。春夏秋冬,自然界都有她追逐的颜色和花草,她的专业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使用调色板,涂鸦出彩色的空间。在书里,苏三还推荐了跟花有关的旅行、美食、手作物。读书里的花言花语花世界,便又是增强了自己对创意生活的热情,我已经计划要种一株碗莲了。
9/13页《苏三的花花草草、瓶瓶罐罐》读后感(十)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出口,身为一个设计师,我的出口就是手绘,各种手绘书都是我的大爱,自己也时不时的尝试一下,恰巧苏三也好这一口,于是我有了这本书。
打开书,浓郁的生活气息夹裹着温馨的感觉扑面而来,可以说这是我遇到的最清新最温暖的手绘书之一。苏三果然不愧是陶瓷画面设计师,她用敏锐的时尚触觉,将花卉、陶、手工艺品、饮食、室内陈列等生活中的小物件一一呈现,画面精于细节、色彩绚烂多彩、文笔轻松流畅,苏三对人生美的感悟,也感染着每一个看书的人,或许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哪怕那只是手绘而已。
八岁的女儿比我更喜欢这本书,特地准备了一个白纸的小册子来临摹,简洁的图案在孩子的笔下显得更加有爱,幸福感油然而生。一直在想,大概每一个爱手绘的人都怀揣着一颗有爱的心,否则怎么会让看的人都这么快乐而温暖?
10/13页《苏三的花花草草、瓶瓶罐罐》读后感(十一)
《苏三的花花草草、瓶瓶罐罐》,宁静的午后,手捧此绘本细细阅读,的确是一种难得的享受。自嘲“除了画画,我什么都不会”的苏三,用细腻的心思和巧手将世界上的各种色彩调和,在生活和工作中绘制最美好的风景。粉粉的DIY樱花杯垫,用相机捕捉的吉光片羽,精心种植的碗莲······从春意无声,到生如夏花,再到秋天的童话和冬之物语,苏三的四季充满了各种乐趣和情调,浪漫、小资、惬意在她的笔下和相片里都布上了难忘的色彩。怎能说苏三除了画画什么都不会,她最拿手的事分明是我们都想追求的:用心生活和工作。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薰衣草在人们的视线或是印象中留下了紫色的身影。特别是赢得了女孩子的喜爱。我也是其中的一分子。某牌子的薰衣草味餐巾纸用了N年(这一点曾遭到好友的“鄙视”,嗷嗷),酷爱宁神的薰衣草精油,亲自种植薰衣草(成株买回,仍难逃悲剧,唉),整天叫嚷着有钱了就去普罗旺斯看薰衣草,不为别的,就为了芳香四溢漫山遍野的紫。^_^而苏三也是小薰的拥护者。绘本里,苏三给自己种植薰衣草写了成长日记,一点一滴,每一个文字都饱含了她对薰衣草的呵护与爱。特别是绘制了薰衣草地图,夏天到的时候,一起出发,去看看薰衣草吧。^_^从她的薰衣草种植小tips,偶终于明白为什么我家小薰会在一个月内跟我说bye-bye了。对天气要求极高的薰衣草得用万分细心去呵护,特别是雨天特别多的南方。或者说,养一株花,就如养一份细心吧。
怎样才是生活,我想,苏三给了我们一个很简单的答案:用心发现生活的小美好。春天,用相机拍下严寒后的温暖;夏夜,为自己煮一份印度蕉叶咖喱大餐;秋日,顺着秋意做一块核桃枣糕;冬天,万物凋零,色彩不再,但她发现人们的衣着也能组成这个世界最炫丽的风景线。苏三的生活是精致的,我们也可以。其实看书的时候,就知道,不过是懒得动手,书中的很多事情,我们自己就可以去实践、甚至创造出更棒的生活情调。也许现实的繁忙让我们心有余而力不足,那就想想,我们是否满意自己现在的生活呢,那种幸福感是满满的,还是在不断注入活力和精彩?每个人的标准都是不一样的,满意就好。^_^不管是在阳光明媚的下午,还是在喧嚣的街道,感恩于现世,满足于现实,那就说一声“C’est la vie!”吧~
11/13页《苏三的花花草草、瓶瓶罐罐》读后感(十二)
品一杯清茗,坐看茶香袅袅,看一本闲书,消磨时光匆匆……一直想有一扇属于自己的落地窗,霸占窗边最好的位子,在金色的斜阳余晖下静静翻看一本图册,相信那感觉一定会特文艺特有范儿~\(≧▽≦)/~
遗憾的是,直到现在,我家也没有一扇落地窗;直到现在,我也没有过那么文艺那么范儿的时候。如果这本书是小资情调的雅致生活,那么我就是庸俗的小市民人生——每天急匆匆的下班回家,期待着周末,期待着节日,等待着放假的到来,能好好睡个懒觉。 话说,完全是冲封面才买的书,但是收到书就开始失望_(:зゝ∠)_封底封面那么可爱的图画,那么甜美轻盈的色彩,但是这样的图画,就应该用本白做底色,才能更好的反衬出图画饱满的色调;像现在这种色调,简直是书放的太久,都发黄了。感觉怪怪的,根本不衬封面的图画吔。 这本小品文类似于杂记,感觉像作者的涂绘手记。该书的开本太小,出版社又是想在这么小的开本里填入尽量多的内容,显得页面有些逼仄。呵呵,排版太随意,显然编辑不够负责,不会是直接拿了作者的笔记本翻印的吧? 文字字体很差,作者手写部分我宁愿要印刷体,也不要这种的。而且,字体行间距太近了。大多数的手写体字码又小,还用的粗体,都糊成一团了好伐,根本看不清写的什么是什么!如果只是为了与那些幼稚的卡通图画相配,追求涂鸦日记的风格,还不如换成“雅黑”或“幼圆”的字体。 书中的照片不少,据说都是作者自己拍的。可拍照的时候总不能不打闪光灯吧,就算事后用电脑修一下也好,可现在都黯到黑了o(╯□╰)o【冰川下的小花】那篇里冰川的照片,恕我眼拙——完全看不出什么蓝来!更别说什么“那一抹蓝色的冰实在令人心动,仿佛嵌入岩石的美玉”的了。 作者以天马行空的思维,想到哪写到哪,略显杂乱。可惜的是没能带动读者的思维,令人读来意往神驰,反而给人乱糟糟的感觉,唯觉看着很累。内容倒是极富小资情调,娓娓道来作者生活的小细节,可也没什么干货。 如果不看开篇的作者自述,至少读者翻看该书到三分之二处,还会以为这个作者是专门给服装面料设计图案花色的呢。要到最后才明白,原来她是给瓷器设计图案纹样的瓷器彩绘设计师。 作者不是不会画画。可是会画画,不代表会涂鸦啊!不是随便糊弄上几块人形的色块,就能叫人物涂鸦的○| ̄|_涂鸦也是有写意和印象派之分的。作者很会画花草的图案(这大概和她的工作有关吧),真心不擅长人物啊,倒是147到150页的泰迪熊一只赛一只的可爱。 瓶瓶罐罐、花花草草,很小资的生活方式。纯欣赏啦~我等庸人,自己是做不来的,不只是缺乏那份悠然的心情。像是晒干花什么的,又不是农村,空气质量有多好的,城市里做这个合适吗?
实际上,就算不是北上广那种超级大都会,以现在的城市空气中的可悬浮颗粒物之多,上午穿白衣服出去转一圈,下午回来衣服都灰了……这种环境下晒出来的干花,谁敢泡来喝啊?我是宁可多花点钱到正规茶店去买机器烤干的花茶喝的。 ——总之,焚琴煮鹤我是会的,吟风弄月什么的,真心不擅长啊!
12/13页《苏三的花花草草、瓶瓶罐罐》读后感(十三)
长期放在咨询室的小书,因为等小来访者而随手翻了起来,满纸清新舒适,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治愈。
拍照、整理记录、环绕沙盘四周凝视片刻、一一拆除、扫除沙子、分类整理,打开吸尘器,散落的沙子轻而易举就能到它应该去的地方了……
这是每次与孩子们工作后的常规工作。偶尔会想上一次课真不容易啊,往返两个小时,咨询一个小时,收拾四十分钟,整理咨询记录四十分钟。
这次的心情很不一样,我在想苏三在收拾她的画画工具时候心情会怎么样呢?蔡颖卿老师在收拾锅碗瓢盆时候的心情会怎么样呢?我猜苏三最快乐的不止是画出作品的那刻,蔡老师最喜悦的不止做出美味佳肴的那刻。从开始到过程再到结束后的善后,这是工作的全部。她们能在自己热爱的工作里,用心虔诚、谦和喜悦的面对,为什么一直宣称热爱与孩子工作的我不能做到对善后工作一样保持认真投入的状态呢?
这是一个好问题。
把横七竖八、东倒西歪的沙具们一一归位,其实就是一次与沙具的会晤与相见的过程。跟沙具的工作时间长了,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深深地连接,就像对待自己重要的物品一样,饱含深情。
这次的特别体验,是来自苏三给我的提醒。
回家时把这本小书装进书包里,地铁25+公交15分钟全情投入其中。已经很久没有那么“痴迷”一本书了,看到最后竟舍不得翻完。
1.对各种各样的陶瓷有了新的认知和欣赏的角度,赶紧去淘宝看一批新的陶瓷杯具。春夏秋冬应该有不同的杯子和餐具,这个生活态度真好。想起《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蔡老师说“不立于生活,便无以成文化,孩子的美感不能只靠参观美术馆、看艺术表演来培养,好好吃饭就是很好的美感教育。人受环境的影响很大,桌上放瓶鲜花、铺张桌布,摆好碗筷,吃相自然文雅起来。”对于我们自己而言,培养美感,感受美感,应该也是落实在生活的细微之处。
2.对种植花花草草的兴趣又增加了几分,碗莲和玫瑰都想种一盘啊。我的导师说搞心理咨询应该要体验养花的过程,如何细心呵护一颗种子的过程对我们有莫大的启迪和教育意义。可惜又懒又怕麻烦的我一直都是心里蠢蠢欲动,现实中一动不动。
倒是隔壁家的伯伯、伯母,将近八十岁高龄,在门外种了几盘长势喜人的玫瑰。每每到了玫瑰盛放时,我总会驻足一会儿凝视片刻,共享着别人家花开的喜悦。曾跟妹妹感叹,这两位老人有一颗浪漫多情的心啊。两位老人身体硬朗,也经常种植各种蔬菜水果,在家附近的街边卖。在菜园辛勤劳动之余也可以在家门口细心呵护一朵朵玫瑰花的盛开。
3.我以前很难做瑜伽和冥想,会莫名不耐烦、焦躁。这两年稍微好一点了(大部分时间也不尽人意,正念练习练的很渣),我猜是因为我没有办法慢下来的原因。慢能产生美,又想起蒋勋老师解读“閒”,是倚靠在门上看月色撩人。想起之前不知道在什么书看到说 慢下来才能有创造力,才能看见美,太匆忙的人只能疲于奔命,埋头赶路。嗯,梁静茹有一首歌叫做《慢慢来会比较快》。
4.致敬热爱的力量。热爱真是神奇的东西,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能从一个人的眼睛里看到,能散发光芒让周围的人感受到,就像爱情一样。
想起彩虹妹妹的同学,在深圳公积金中心工作,喜欢画画,画了十几年,栩栩如生,灵活灵现。目前也伺机而动,有机会也会跳出来从事有关画画的工作,我猜应该会很快了,毕竟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晚上把这本书拍照发给彩虹妹妹说,转发给你的同学,与自己热爱在一起,未来可期啊。
感觉这几年的自己特别功利,特别务实。看的都是专业性、能为自己提升技能的书,做的也都是有目的、有回报,看得见成效的事。当然平凡生活里的俗人,需钻研专业,为五斗米折腾,这也无可厚非。同时这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事啊,步履不止的同时也可以欣赏路边的小花,小树上的绿芽,风轻轻吹过头发的温柔……
除了各种专业书之外还有一类轻松有趣、温暖治愈、提升幸福感的书籍,一样值得十分期待。比如这本书就有此功效。
昨晚阅读完毕总想写点什么。今天早上的咨询结束,从地铁站开始码字,到现在在菜市场站了15分钟。内心丰盈喜悦,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啊。
最后,祝福所有心怀热爱的人。
噢耶,买菜去~
13/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