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宇宙的奇迹》观后感摘抄

《宇宙的奇迹》观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4-07 01:01:00
《宇宙的奇迹》观后感摘抄
时间:2025-04-07 01:01:00   小编:

《宇宙的奇迹》是一部关于宇宙探索的纪录片,展现了宇宙中无数令人惊叹的奇迹和秘密。从恒星形成到黑洞的存在,从行星演化到生命的诞生,每一个片段都让人感叹宇宙的浩瀚和神秘。这部片子引人入胜,让人对宇宙的无限可能性充满了好奇和敬畏。

宇宙的奇迹观后感第一篇

看完这个物理成绩直接翻倍!!!bbc良心非常好看有用的一部科普纪录片 很推荐大家趁着暑假跟父母或者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细细品味!入股不亏!不仅能看到帅教授,还可以感受到宇宙的浩瀚和神秘,探索很多宇宙的奥秘,也可以引发很多人生的新思考。绝对是我看过近些年最好最优质的物理记录片了 每一帧都是经典。bbc出品!必属精品了家人们!

1/15页

宇宙的奇迹观后感第二篇

叙述恢弘,但再没有小时候第一次去天文馆的震撼,那时候天文馆还没有球幕影院,只有普通的放映厅和展厅。纸质的立体书和半开放式的“行星展厅”在现在这样丰富的视觉表达手法面前显得有些“小儿科”,但正是那几个坐落在大厅里名为“土星”、“火星”、“金星”的小屋子,写进了我童年的梦里,带给我对宇宙概念的初识,以及第一次感受到渺小与宏大的震撼。

2/15页

宇宙的奇迹观后感第三篇

(未完结)

-抬头看看星空吧,那是我们的起源,也是我们的归宿。

-抬头看看宇宙吧,仰望宇宙即是仰望归属,从此,心中的杂念多么不值一提。

-我们既是宇宙的奇迹,也是宇宙的尘埃。

①起源:时间是最大的魔法

3/15页

宇宙的奇迹观后感第四篇

我第一次认识到宇宙的伟大,具象化理解了时间、时空、光和宇宙大爆炸。

沧海一粟,也不只是一个成语而已。

流浪地球的思想内核跟《宇宙的奇迹》是一样的,原来刘慈欣不是纯瞎写的。太阳真的会老化,原来我们真的要逃离太阳系逃离到距离我们最近的那一颗恒星去。之前以为“万事万物都有始有终”只是一句话,但是看完纪录片之后我真切地感觉到了。宇宙产生了百亿年,而人类才诞生百万年,我们的2023年原来是纪年,是第两千零二十三个年头了,而且还有很多公元前的几百年的。突然意识到自己是宇宙的一份子了,以前以为宇宙离我很遥远,用不着我去操心,现在想看《人类简史》、《太空漫游2001》、霍金《果壳中的宇宙》了。

4/15页

宇宙的奇迹观后感第五篇

看完第一集真的是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1.时间的箭头一直是往未来方向的,走向无序混乱的状态,为什么它不能往另一个方向走呢?微观粒子来看,可逆的行为完全有可能发生,可是时间为啥一直都是往一个方向去?这个真的从来就没有思考过。 2. 因为潮汐的反向摩擦,地球每天的时间都在变长,每过一年,一天会增加7微秒。 3. 正是因为时间箭头一直往无序混乱,宇宙终将走向黑暗,一切恒星最终变成黑矮星,宇宙会变成一个黑暗阴冷的空间,时间在那时彻底不会再往前走,一切的一切终将停止变化。可是也正是因为时间的箭头这么走,人类还有其他一切生命体才得以出现在地球上,这是一个奇迹,虽然生命存在的时间长度对比宇宙来说是极其微不足道的一瞬间,但是也是充满奇迹,最为珍贵的一瞬间! 真的感动,respect! 珍爱一切,尊重一切,活在当下,享受这美好的奇迹生命~

5/15页

宇宙的奇迹观后感第六篇

任何事物都会从有序走向无序,而这赋予了“时间箭头”一个最大的特性:即变化的不可逆。时间最大的作用就是分清过去和现在。 太阳在发光的同时也在燃烧自己,宇宙间的一切都是在走向衰亡与毁灭,但这都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就在这期间人类诞生了,我们仿佛是在宇宙的夹缝中生存。 万物的尽头是化学?整个宇宙都是由92个元素构成的,也可以说生命和物质是循环的,我们来自于自然,死后也终将回归自然,喜马拉雅的岩石竟是从前的海洋生物的尸体沉淀堆积而形成的。 我们看到的光,看到的星星,那束光可能走了很久才被我们看到,好像有点理解第四维是时间这种说法了。我们看到的太阳是八分钟前的太阳;仙女座,在人类原始时期,光就开始奔向我们,现在才被看到。我们在看向过去。 引力让我们可以生活在地球,引力让星星都有所归属而形成宇宙。黑洞是因为中心重量太大而体积太小,导致引力很大,光子逃不出,所以我们无法看到,但是却又很多行星围着它转。

6/15页

宇宙的奇迹观后感第七篇

E1:命运-时间 日出日落-查基洛十三石塔-太阳升起位置-日历 冰川崩塌-时间之箭-无序-熵增 潮汐效应-水体重量转移-地月引力-自转变长、月球变远 太阳-氢氦-燃料耗尽-内核坍缩-膨胀-红巨星-内壳膨胀收缩-外壳脱离,行星状星云-白矮星-宇宙长夜-黑矮星-灰烬-放射物-黑洞死亡-时间无意 生命 E2:星尘-元素 死亡-印度毁灭之神湿婆神-轮回-地水火风空-循环-恒星毁灭-星尘-元素 红巨星参宿四-聚变-氢-氦-碳氧-...-铁 超新星,内壳坍缩反弹膨胀与外层碰撞,宇宙最高温1000亿摄氏度,维持15秒,产生新元素 陨石生命,氨基酸... E3:坠落-引力 月球-潮汐锁定 星系-星系团 公元1054年宋,6500光年外超新星爆炸,持续月余,史称客星,今为蟹状星云 原子-空旷物质-宇宙空旷-中子星之石-珠穆朗玛峰 广义相对论-宇宙[时空]结构-时空扭曲 银河中心-S型星-超大黑洞 E4:信使-光 埃及太阳神庙-繁星-恒星-星云-仙女座星系-哈勃超深空 大爆炸密度涟漪-不均匀 寒武纪大爆发-眼睛

7/15页

宇宙的奇迹观后感第八篇

震撼 玲玲姐推荐的 说不看不是地球人系列 看着这个纪录片 结合最近看的书 很直观地体会到

1 时间之箭 之前都听说过墒增的概念最终都会走向混乱 连宇宙都免不了这一天 结局都一样

2宇宙的形成 生命的形成都是以亿年为单位 137亿年有了宇宙 50亿年才有了地球 47亿年有了生命 慢慢进化 智人都是几十万前慢慢进化来 我一直以为人类文明只有5000年 那个25000年的观太阳的遗址震感到我了 还有人说海洋是下了几百万年的大雨 … 时间好浪漫 现代的最愚蠢的事 莫过于求快 对于宇宙来说 都是以万年 亿年为单位 人类几年十几年 一百年的变化 真的不算啥 …

4 以前有句话说 人类一思考 上帝就发笑 人类某种程度上 太自恋了 也许能改变历史 但对整个宇宙来说 算啥

5 变才是不变 连太阳与地球的距离 月亮与地球的距离 宇宙也一直在变 人类也是 曾经是海洋 现在是山脉 曾经的恐龙

8/15页

宇宙的奇迹观后感第九篇

上上周末见到了本人,在Royal Opera House。座位在山顶,离地更远,离天更近。高中毕业后与自然科学离间,这是两年来第一次上物理讲座,竟然是有交响乐团现场配乐的讲座!他一个人站在台上,拿着笔现场写公式。讲一会,歇一会,看向宇宙。

随着话题演进,穹顶上光彩流离,乐池情绪流动。阿波罗在圣诞节的回望地球,漫漫长夜里一颗小小的蓝色的星球。一瞬间科学成了艺术。如他所说,how do we derive meaning in this fragile and finite life when situated in the infinity of universe? 这或许便是一种答案的可能。

-

ps 真不愧是让我从高中追到大学、从亚欧大陆东头追到西的男人。大一时因为没有union membership含恨错过,这次提前两个月买好票。其实离舞台太远根本看不清脸,但是忧郁浪漫挂的cosmologist/ keyboardist,仅仅远观也心意盎然

9/15页

宇宙的奇迹观后感第十篇

时间箭头.五十亿年前还没有地球.太阳系存在了四十六亿年.红矮星变成白矮星.黑矮星目前宇宙中还没有.几十万年前人类刚刚出现.地球上可以找到九十二种原子.衍射膜把光分解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光谱.光的颜色是元素在燃烧!纵观整个太空我们能够找到的元素也只有九十二种.我们和宇宙紧密相连.中子.变换元素,太阳有巨大的能量,其实只是把第一简单的元素氢转变成第二简单的元素氦!氢燃烧殆尽.恒星中的氢耗尽.星云是元素还是气体,再说先不管.星云中诞生新的恒星和行星.元素在恒星壮烈陨落时被抛向太空.尘云.太阳在五十亿年前诞生.我们的源头就藏在恒星中间,我们身体里的每一个原子,都产生于太空深处!陨石包含了丰富的物质,满是碳化合物,有机分子.这其中有氨基酸,糖类,脂肪酸,组成隔膜的油性化合物,你需要的所有基本零部件,搭建生命的所有积木,都存在于这块太空石中。生命最初所需的一些分子,可能是在太空深处形成,而后由流星送到地球上来。陨星。说明地球之外可能存在生命。如果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来自外太空,所以说,生命也许是广泛存在的。生命的种子。我们身体中的每一个原子和分子,都记录着宇宙的全部历史,从宇宙大爆炸直至今天。

20211203看了两集。

10/15页

宇宙的奇迹观后感第十一篇

要点笔记:

001-天地宿命:长基罗十三塔是前人对时间探索的证据,冰川的融化令我再次想起多年前配的大自然系列短片,联结原来早已种下,潮汐对地球自转的影响,伽玛射线的由来。熵。白矮星。(从开始认知渺小的绝望到最后总结的肯定,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伟大的推进过程。)

002-星辰疑云:海底生物形成岩石。汽车观影酷。参宿四。聚变。氢、氦、碳、氧、镁氖钠铝、铁。坍塌特效绝了。淘金-原地取材,(所以我们为什么要花大价钱去买黄金、钻石,物以稀为贵心理,以此类推石头,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自己去找寻?元素观与极光同理,稀少但却也是非常小的一部分)。超新星爆炸。身体原子元素。

003-坠落:坠落和引力的关联、人体离心机、爱因斯坦理论、牛顿、黑洞!(截止目前最大的谜语)。

004-信使:光与信使、卡纳克神庙(埃及)、礁湖星云-赫歇尔36、海山二星、声波与光速(时间被打破)、仙女座、露天幕布电影(爱了爱了)、大鸟星系、著名的哈勃望远镜、维多利亚瀑布的彩虹(棱镜➕水汽➕光波)、红移、宇宙大爆炸理论、纳米布沙漠(红外线、无线电波)、威尔金森探测卫星

11/15页

宇宙的奇迹观后感第十二篇

01 命运

“衰退和毁灭是时间推移的必然结果,宇宙万物的命运都是如此。今天看到的事物以前未必是这样,以后也不一定会永远不变。地球上一切看似稳定的节奏,甚至夜空中常见的月亮,都在变化。这些变化逐渐积累,时间箭头推动者宇宙的演化。宇宙并非陷入无休止的循环,而是无可逆转地迈向未来。”

02 星尘

“要了解星尘如何变成了我们,首先要知道任何事物都要经历生与死的宇宙循环。地球上的岩石可以变成生物,而生物也可以变回岩石的一部分,究其原因,是万物成分相同。这些成分是物质的基本单位:原子。在地球上可以找到九十二种原子,每一种原子都是一种不同的元素,每块岩石、每片云彩、每个生物,都由这些元素的不同组合构成,从而造就了地球万物的千姿百态。”

03 陷落

“随着地球的自转,月球引力对地球产生影响,引发了海潮的起伏涨落。”

04 信使

“光在宇宙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每年十万亿米,这样就有了距离单位——光年。但是,光年也是时间单位。正是光年与时间的关联,说明有限的光速有着深远的影响。”

12/15页

宇宙的奇迹观后感第十三篇

这部剧最让人目眩神迷的地方不在于科普了多少物理或者化学知识,无论是时间箭头,宇宙的构成,白矮星的结局,92种化学元素,引力的本质,广义相对论,光的壁垒,我们所能追溯的过去……

第一集和最后一集中,教授都提到过——我们现在仰望夜空,所看到的璀璨星光,其实都来自于过去,夜空中暗淡的那个红点,其实是在向我们传递130亿年前宇宙起源的痕迹。

哲学层面的浪漫。

这也是整部纪录片最大的魅力所在。

教授不是想要从物理或者天文学层面告诉我们整个宇宙有多宏大复杂,而是想要告诉我们,放眼整片太空,地球的历史、人类的历史实在太过渺小。我们认为宏大悠久的历史,哪怕放进太阳系,也只是弹指一挥的时间。更遑论地球的诞生,人类的出现,本身也是几十亿个偶然性碰撞在一起发生的奇迹。

是的,奇迹。

在这整个过程中,哪怕仅仅是一个原子的变化,很可能就不会诞生出人类。而回想我们地球走过的历史,曾经发生过那么多次的生物灭绝。

但是最终我们依旧生存下来,并且在这片土地上繁衍不息。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洪荒”是一个多宏大的概念。只可惜人寿苦短。很多时候想要做成一件事,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开拓者往往看不到最后的成果。

可是那又怎么样呢,人生百年,吾道不孤罢了。 毕竟谁也不知道太阳坍缩的时候人类还会不会存在。

13/15页

宇宙的奇迹观后感第十四篇

广义相对论,所谓引力,是行星、恒星和星系对周围空间的一种作用,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空间其实并不【空】,而是充斥着一种叫做【时间】的结构,这种时空结构,能在天体的巨大质量作用下,发生变形、弯折、凹陷。宇宙中的所有东西都是弯曲的,构成宇宙本身的物质扭曲了空间;我可以使空间扭曲,这些山峦也可以使空间扭曲,不过扭曲的幅度都微乎其微;但是对于行星、恒星以及星系来说,它们的巨大质量,能使时空发生强烈的扭曲,这就是相对论的精髓也在,宇宙万物都是沿直线运动的,只不过时空本身发生了扭曲,所以,我们看到的行星轨道,其实是它落入大质量恒星的时空塌陷的过程。 也许大多数人心目中的大爆炸都是这样子的,平地一声雷,碎片到处飞散,真正的宇宙大爆炸可不是这样,根据我们对大爆炸的认识,所有的空间,都是那一瞬间才诞生的;所以,大爆炸并不是在宇宙某处发生的,而是在整个宇宙同时发生的,也包括这里,这部分空间也经历过大爆炸。 可见光的波长,在所有光波中,只占了很小一部分;除了可见光之外,各种不可见光也笼罩着这个世界。 这座沙堆已经被晒一整天了,我能感觉到它在冒热气,热量也是光的一种形式,只不过我们通常不把它叫做光而已;实际上这是一种红外线,对于可见光和红外线来说,唯一的区别就是波长,红外线的波长比可见光更长。 然而,还有一些光的波长超过了红外线;过去的人们,常常对这种陌生的波长视而不见,为了观察它,我们不需要昂贵的卫星,也不需要庞大的天文永远镜,我们只需要,一台收音机,因为当我们调节频率时,实际上是在对准一种特定的波长;观察和理解这些电波,是探索宇宙起源的关键所在,当我离开某个频率时,会听到噪音,但这噪音中,有1%的部分是物理学家的最爱,因为这就是大爆炸之后,那一缕光波遗迹,它来自宇宙诞生时的第一道光芒。 我们之所以看不见这道远古的光,是因为随着宇宙膨胀,光波被拉伸、变形,成为了广播波和微波,它被叫做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或CMB。CMB分布在宇宙的每个角落,每时每刻,这道创世之光,都在照耀着地球表面,就像一条永不干涸的溪流,如果我能看到它,那么它一定闪耀在整个天空中,不分昼夜。 在到达我们之前,这些光波已经旅行了130亿年,它们就像信使一样,为我们带来了宇宙起源时的信息。 三叶虫属于最早一批能够利用光的生物,在它们之前,没有任何一种生物能够感知昼夜变换、斗转星移。有一种大胆的理论指出,眼睛的出现,正是导致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原因,因为一旦一种生物拥有了眼睛,其他生物也不得不进化出眼睛,用来追赶猎物,或躲避猎杀,这样就造成了进化上的竞争,越来越复杂的生物进化出来。 看,这个小东西虽然不起眼,但它或许是历史上最重要的动物。它叫皮卡虫,确实和普通虫子差不多,不过人们认为,它是一种脊索动物,也就是说,它和我们是同一类动物;所以这也许是我们最早的祖先了,更神奇的是,人们还认为,皮卡虫也许能感觉到光线,它身上可能有一些原始的感光细胞,使它拥有了比较低级的视力,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皮卡虫就会是我们的祖先;而这些感光细胞,到了后来,红过了数亿年的进化,变成了我们的眼睛。

14/15页

宇宙的奇迹观后感第十五篇

宇宙中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引力、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在不同的物理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因果重要性。它们的重要性可以根据它们在宇宙演化中的作用和影响来排序。以下是它们在不同阶段和现象中的重要性排序:

宇宙大尺度结构的形成:引力是主导力量,它导致星系、星系团和更大尺度结构的形成。

宇宙膨胀:引力影响了宇宙膨胀的速度和动态,尤其是在早期宇宙的暴涨时期。

原子核的形成:在大爆炸后的最初几分钟内(大爆炸核合成时期),强相互作用使得质子和中子结合形成氢、氦等轻元素的原子核。

恒星内部的核聚变:在恒星内部,强相互作用驱动了核聚变反应,产生了重元素并释放出能量。

原子和分子的形成:电磁相互作用决定了电子和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原子和分子。这对于化学反应和生命的形成至关重要。

光和电磁辐射的传播:电磁相互作用控制了光子在宇宙中的传播,使得我们能够观察宇宙。

元素合成中的作用:在某些核反应和放射性衰变过程中,弱相互作用起着关键作用。它影响了大爆炸核合成以及恒星晚期演化阶段的元素合成。

中微子的行为:弱相互作用是唯一影响中微子行为的相互作用,中微子在超新星爆发和宇宙的某些热力学过程(如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

总结来说,引力相互作用在大尺度结构和宇宙膨胀中起主要作用,强相互作用在原子核和恒星核反应中起关键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在原子分子形成和电磁辐射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弱相互作用在某些放射性过程和中微子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宇宙演化的不同阶段和现象,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各不相同。

15/15页

还剩12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