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大师谈读书(读好书就是和大师对话 读书,看见自己,看见未来)》读后感锦集

《大师谈读书(读好书就是和大师对话 读书,看见自己,看见未来)》读后感锦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14 07:10:07
《大师谈读书(读好书就是和大师对话 读书,看见自己,看见未来)》读后感锦集
时间:2024-04-14 07:10:07   小编:

读书就是和大师对话,是看见自己,也是看见未来。通过阅读好书,我们可以汲取大师的智慧,启迪自己的思想,拓展自己的视野。读书不仅让我们获取知识,更让我们与大师们进行心灵的交流,让我们在书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和未来的可能。

《大师谈读书(读好书就是和大师对话 读书,看见自己,看见未来)》读后感(篇一)

最近读到老舍的读书观,大师的犀利评论简直要笑死我了。

有人要他总结一下自己的读书经验,无非是想借鉴一下他是如何成为文学大家的,但在他总结的几条经验中,第一条就颠覆了常规认知——“首先,我读书没系统。”

老舍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在这个耀眼的光环下,却是一个顽皮、幽默,而又语言犀利的智者。

他坦言自己读书没系统,是因为他从没认为读书是件无比神圣的事。读书于他来讲,就是和吃饭睡觉一样平常的事——遇着什么书就读什么书,甭管是借的还是买的,拿到手边先读一读。能读懂就继续读,读不懂就放下;写得有趣就继续读,无趣就放下。

老舍对书从来就“不客气”,他说,我不能叫书管着我。

总之一句话,在读书这件事上,他从不内耗自己。

反观如今,有太多的人把读书这件事看得过于沉重了。读一本书,必须要从头读到尾,即便是不喜欢、看不懂,也要咬着牙硬着头皮读,因为不读完,就不算“读”了一本书。

每每听人说:这书你都看完了吗?你看这么快,都能记住吗?我以前总忍不住和别人辩一辩,但听得多了也懒得再争辩了。

及至刚刚,我看到老舍在90年前就非常犀利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我)读得很快,而不记住。书都要叫我记住,还要书干吗呢?我又不是印刷器养的,管你这一套!”

他坦言,他从不会刻意去记一个典故出自哪里,或者某本书具体究竟讲了什么。而且他读书快,是因为他在用这些书“练习跳远”,也就是跳读,不合意的地方马上跳过去。他幽默地说:书要是不服气的话,来跳我呀!

不过,老舍也不是对书一点要求都没有。他有一个很重要的读书准则:这本书只要能让他产生一点点灵感,那就是好书。比如,一本书里只有一个段落“写得甚好”,那就把这个段落细细品味,认真回顾,不用因为整本书配不上这个段落,就弃之不顾。

老舍还建议,如果想要全面了解一位作家的思想,就不能单单只读他写的一本书,而是需要综合他的作品、生平,还有近年来其他人发表的对于这位作家的评价。如果可以站在一个全面的角度去读书,就可以避免很多认知偏差所产生的误解。

——

老舍的读书观,都记录在这本《大师谈读书》中。除了老舍,本书还收录了胡适、废名、鲁迅、梁启超、朱自清、蔡元培等多位文学大家的读书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读书,真是一件有趣且有用的事~

《大师谈读书(读好书就是和大师对话 读书,看见自己,看见未来)》读后感(篇二)

说到读书,那是再熟悉不过的事了。几乎每天我们都在读书,而在我们人生的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都在做全身心投入的做这件事。可读了这么多年,我们可能还没有学会如何好好阅读一本书。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大师们”怎么说? 《大师谈读书》这本书当选了胡适、老舍、废名、鲁迅、梁启超、朱自清等人对读书的见解,为什么读书?找书的快乐,朗读对于阅读的益处 读与写的关系,以及怎样培养读书的好习惯?书中对这些问题都有非常详细的解答。 读书,看见自己,看见未来 读书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因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博览群书是我们的必修课。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要做到专和精,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再做精深的钻研。 读书,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正确的认识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我们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扬长避短查缺补漏,做更好的自己。 读书,不是一个个字挨个读完就完事,而是要理解其中的含义,用书本中的知识来提升我们的能力,改善我们的生活。 要想读好书,我们先要明白为什么要读书? 胡适讲到读书的原因有三点: 第一,因为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智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人类的遗产。 第二,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 第三,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坚持着读书的习惯。读书,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说“读上瘾了”也一点都不夸张。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不仅增长了知识,也能让自己更加平静面对生活的波澜。 阅读《大师谈读书》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去读书,如今摆在我们眼前的是海量的书籍,不是没书可读,而是要读好书。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很重要,读完此书希望可以都可以开启一段愉快的阅读之旅。

《大师谈读书(读好书就是和大师对话 读书,看见自己,看见未来)》读后感(篇三)

在浩瀚的书海中,一本好书都犹如一座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当我翻开《大师谈读书》这本书的封面,便仿佛进入了一个与文学大师们对话的殿堂。

这本书汇集了胡适、老舍、鲁迅、梁启超、朱自清、夏丐尊、周作人等大师对于阅读和写作的精华文章,通过他们的分享,我们能够深入了解不同大师的阅读态度、方法和心得体会,从而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学习他们的阅读技巧和心得。

在探讨“为什么读书?”的问题时,胡适先生提出了三点深刻的见解。

他认为,书籍是人类智慧和经验的结晶,我们通过阅读可以继承前人的遗产。同时,读书本身也是一种享受,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最后,读书还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些观点不仅为我们指明了读书的方向,也激发了我们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在谈到“读书有什么方法?”时,

夏丐尊先生提出了衉读和精读两种阅读方式。他认为,衉读旨在理解书籍的大致内容和要点,而精读则注重深入揣摩和鉴赏。这两种阅读方式各有侧重,适用于不同的阅读场景和需求。

而老舍先生则分享了自己独特的阅读方法,他主张读书要随性而读,不受系统限制,同时注重阅读的速度和灵活性。他认为,读书的关键在于寻找灵感和印象深刻的内容,而不是过分拘泥于细节和分析。

在探讨“读书与写作的关系”时,

老舍先生强调了读书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他认为,要写好文章,首先必须多读书,通过阅读汲取前人的智慧和经验。

蔡元培先生的经验是,即要专心致志地读书和勤于笔耕。这些观点都强调了读书与写作之间的紧密联系,提醒我们要在阅读中汲取灵感和营养,为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通过学习大师们的阅读经验和心得,我们不仅可以获得实用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提升阅读效率和质量,还能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阅读的内容。这些大师们的智慧结晶将成为我们宝贵的财富,引导我们在阅读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正如胡适先生所说:“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智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接受人类的遗产。”通过与大师的对话,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他们的风采和智慧,还能够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积累宝贵的财富。

《大师谈读书(读好书就是和大师对话 读书,看见自己,看见未来)》读后感(篇四)

都知道读书好,也听过很多优秀的人说过要多读书,你开始读书了吗?如果还没有,这本书墙裂建议你去看看,如果你读了很多书,但依旧很迷茫,也可以来读一读这本书。

读书,遇到了困境怎么办?不知道怎么读书,不知道该读什么书,不知道读书该干什么。坚持做读书博主一年多,自从今年开始带高一班主任,随着生活节奏,工作琐碎,读书也加速了进入瓶颈期的脚步。一直在思考,是时候停下,该怎么停下,该在哪里停下。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继续读书的力量。

胡适先生谈读书:

因为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智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人类的遗产;

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

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

老舍先生主张多读、多写、多生活。

周树人先生谈到读书可以分为两种:职业的读书,嗜好的读书。

想要成为周树人先生所说的“嗜好的读书”,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这也是余生要做的努力,也是余生读书的终点。

这本书里可以找到为什么读书,读书的快乐,怎样阅读,读书的经验,和大家们对话,就能明白读书的意义,找到坚持读书的动力。

很庆幸在碰到瓶颈的时候遇到这本书,让我在大家们的思想和经验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方向。读书博主这件事值得我们去坚持,从被动读书,到主动坚持,再到当一份坚持一辈子的梦想。

读书带给我们的快乐,信念,拯救和梦想,读书也能指引我们的未来。多读书,读书多,书多读,才能知道读书好,读好书,和好读书!一起成为彼此的读书搭子吧!

《大师谈读书(读好书就是和大师对话 读书,看见自己,看见未来)》读后感(篇五)

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有用吗?想读书的话,如何选书?读书有什么方法吗?

赵恒的《劝学诗》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稻粱谋”。这句话劝诫人们好好读书,因为通过读书可以获得一切所需要的东西。 现在,这句话反而成了一句笑谈。时常听到不爱读书的人说起,类似“不用考试读什么书啊”、“歇会好不好,看那么多书也换不成钱”……每次听到都很无奈,毕竟我读书是为了自己,因为喜欢所以也不计较。可是,我内心里真的非常想好好反驳一下。 今天读到的这本《大师谈读书》,就给出了这些问题的答案。胡适、老舍、废名、鲁 迅、梁 启 超、夏丏尊、朱自清、周作人、郑振铎、蔡元培几位大师关于读书的文章,涵盖了为什么读书、找书的快乐、朗读对于阅读的益处、怎样培养读书的习惯等,都是他们的经验之谈,非常值得年轻人的借鉴和学习。 为什么读书?一为传承文化遗传,二为读更多书,三为帮助我们解 决困难,应付环境,并获得思想的来源。要读何书,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个人见解不同,个性不同,所选的书自然不同,没什么标准答案。读书的目的,除了求功名,求权力,就是求智识。“读书好像用兵,养兵求其能用,否则即使坐拥十万二十万大军也没用,难道等他们兵变吗”?胡适离开北平时,约有一两万册书带不了,蕞后只带了一部书,就是抄本《红楼梦》。“我有我的爱与不爱,存在我自己心里。我爱念什么就念,有什么心得我自己知道,这是一种享受……” 大师们对待读书的态度不尽相同,但方法却是相通的——眼到,口到,心到,手到。眼到——看到的每个字,不可随便放过。不肯认真读书,就不必读书。口到——有许多书是需要诵读或熟读的,“念书”也是帮助理解书中含义的方法。心到——读书必须有思考的过程,有存疑的态度,否则不会有所进步。手到——或做提要,或做说明,或抄录,或记录心得。手勤才能加深记忆,才能有更多收获。 还有一些阅读的窍门,比如老舍先生建议我们读过文学作品后,应该去读作者的传记;鲁 迅先生建议我们不要太相信批评家,而应该自己去试试感兴趣的作品,自己做主;蔡元培则说,读书不专只能成为杂家,下笔不勤更是短处。 读书的那些事儿,听听过来人的经验之谈,获益匪浅。

《大师谈读书(读好书就是和大师对话 读书,看见自己,看见未来)》读后感(篇六)

人为什么要读书?

读书可以让你获得别人无法夺走的学识,帮你在未来的某个场合表现得更出色

可以让你填补人生阅历的苍白

“别人多少年才走完的路,几十天、几天甚至几小时,如同电影镜头为你回放。那些要花很多时间金钱和机遇才能碰到的事,原本要历经沧桑才能体会的心情,现在却有幸在岁月还未耗逝的时候就一窥究竟。”

可以助你度过人生低谷期;甚至可以让你找到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发现自己并不孤独

如果你有不会读、不知道读什么、读了不会写等问题,不妨看看这本书

精选了胡适、老舍、鲁迅、朱自清、蔡元培等大师关于读书的精华。如读书的方法、读与写的关系等,还有对《诗经》《楚辞》《吕氏春秋》等传统经典的解读

怎样阅读

我们读的书大体可以分为三类:职务上的书、参考书、趣味修养书

对于工作专业上需要的书籍,有的偏重于阅,重在内容;有的偏重在读,重在文章结构、词句式样、描写方法等。根据不同的书籍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更能提高阅读效率,拿到结果

阅读参考书时,要先确定一个范围,以防盲目寻找,进入浩瀚烟海出不来了

而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种类不必多,选择要精,主打一个看得透彻明白。把热爱的领域变成擅长的,一举两得

怎样读小说

小说不只是消遣,对文学修养与处事都有好处

留心小说的文字,看它如何形容出复杂的心态物态,怎样用恰当的文字把人情物状生动的形容出来。多读文笔好的经典小说,去品味、去仿写,咱的文字功力也会提高

人情练达皆文章。小说中有人有景有对话,很多取材于生活,读的多了心宽眼亮,甚至可以想想遇到类似的事情自己要怎么做

读什么书

书里还有很多文学鉴赏方面的讨论。我们在读书时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不应作者说什么就是什么,而得读出你自己的思考,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背后蕴含的意义,比如胡适读《楚辞》时会思考屈原是否存在的问题

对了,大师们还提供了一份国学书单

读书是有方法的,愿我们都能把书读成自己的一部分

《大师谈读书(读好书就是和大师对话 读书,看见自己,看见未来)》读后感(篇七)

读好书,就是和大师对话。 珍惜每一次读书的机会、读书的时间和读书遇见的世界。 你是怎么读小说的? 是不是随便看一下,看完了随手一扔,有无心得,全不过问。老舍说,这样的态度,其实是不对的,光阴是宝贵的,我们既破费功夫去念一本书,而又不问有无心得,岂不是浪费光阴么? 小说,小说,并不要因为这个“小”而认为它仅供消遣,它的存在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小说是讲人生经验的,读了小说,才会明白深处这人间处身涉世的道理。世间恐怕只有小说能源源本本、头头是道地描画人世生活,并且能暗示出人生的意义。 读小说的好处:首先是读文字,提升文学素养。 一般来说,好的小说大多数是有好文字的。读小说,不应该只注意他的内容,也需学习他的文字:看作者怎么以最少的文字,形容出最复杂的心态物态;怎样用最恰当的文字,把人情物状一下子形容出来,活生生地立在我们眼前。一部小说,有人有景有对话,对读者来说是一部最好的最丰富的模范文。 老舍建议大家:读过一段描写文字后,可以试着模写一段进行对比,就会发现作者的用词造句是何等简洁、精准有力。 其次,读内容,看思想。 世间的任何一件事都可以作为小说的材料。我们喜欢看热闹,喜欢以猎奇心态来断定一本小说的好坏。可惊奇的事情除了博人眼球,未必有什么道理,我们花费了许多光阴去阅读,就应该有所收获。 因此,我们读小说,不应以内容的惊奇与否去判断,而要看作者怎样处理内容的态度,怎样设计情节、表现人物等来定好坏。这样读小说,它就不是只供消遣的东西,而是对我们的文学修养,处事道理,大有益处的有质量的阅读。 所以,我们应端正态度,小说不是供我们念着“玩”的。 这本《大师谈读书》是“大师系列”的其中一册,精选了胡适、老舍、废名、鲁迅、梁启超、夏丏尊、朱自清、周作人、郑振铎、蔡元培等大师们关于怎样读书的精华文章。内容涵盖了“为什么读书、读与写的关系、怎样读小说、怎样阅读、读书的经验、找书的快乐、朗读对于阅读的益处”等,可谓一本读书指南,大师教我们如何有效阅读。 上面老舍读小说的观点,让我很受益。花了时间阅读,就应该有所获,学文字、看思想。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下次再读小说时,不要只记住故事内容,而是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愿我们都能用阅读抵抗生活的平庸,让书籍真正成为心灵的避难所。

《大师谈读书(读好书就是和大师对话 读书,看见自己,看见未来)》读后感(篇八)

为什么人要一直读书?怎样读书?读怎样的书?一本装帧古朴的书静静躺在檀木书桌上,它不仅仅是文字与纸张的结合,更是时间和智慧的凝聚。 打开这本《大师谈读书》,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智者世界的门,那里有胡适、老舍、废名、鲁迅等大师的灵hun和声音。 书页轻翻,每一个章节都是一场心灵的盛宴,每一句话都像是对读者灵hun的抚慰。大师们以他们那洞悉世事的眼睛,告诉我们“为什么读书”。 他们说,读书不仅是为了汲取知识,更是为了与历代先贤对话,是为了在字里行间看见自己、审视自己,是为了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力量,看见未来。 大师们分享他们的“读书功用”,他们认为读书能够磨砺思想,提升品格,使人生更加丰富和深邃。 同时,他们也透露了他们宝贵的“读书方法”: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如何深度阅读和批判性思考,如何在书籍的海洋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书香四溢,洋溢着“找书的快乐”——那种在书海中寻觅到一本珍贵书籍时的激动心情,以及翻阅书页时如同发现新大陆的喜悦。 大师们谈及“朗读对于阅读的益处”,指出声音的抑扬顿挫能够加深理解和记忆,让文字更加生动。 更为难得的是,这本书还包含了对于传统经典的深入解读。如何阅读《论语》《诗经》《楚辞》《管子》《吕氏春秋》等古籍,大师们以其渊博的学识为我们指点迷津,让我们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启示和感悟。 读书就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 从自我而言,我想这是一种修心养性的过程。 爱上读书,与书籍对话,爱上寻找自己的过程,人生这场旅程,少了读书这件事,会索然无味。

《大师谈读书(读好书就是和大师对话 读书,看见自己,看见未来)》读后感(篇九)

这两年开始拾起兴趣读一些传统文化的书。大前年读过老舍先生的《跟大师来读书:我的读书方法》,去年又读过《闻一多讲中国神话》和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再到今年读过《傅斯年讲诗经》。每本书都不算厚,所得却不那么浅薄——反而是特别厚重。

《大师谈读书》与《大师谈国学》是“大师系列”的一套两册之一,虽同时入手两册,但懒惰如我肯定从简单而熟悉的“读书”入手。

书中共有胡适、老舍、废名、鲁迅、梁启超、夏丏尊、朱自清、周作人、郑振铎、蔡元培十位大师,他们从为什么读书、如何读书、读书的乐趣与益处、读与写的关系等方面,给出了他们怎样读书的经验之谈。

民国的大师,教书先生挺多,例如胡适、夏丏尊等先生,书中的演讲与文稿便多是给青年人的读书激励,除了是读书心得,也是学习文学国语的方法之论。

胡适先生的几篇,集中于国学与传统书目的阅读与学习,讲求读书的习惯与方法论。我读过的国学原著极少,在学校的课文之余,仅有零星几点拓展。如今至少能了解到书中列明几本春秋战国大作的核心思想,只期未来能慢慢通读——也是惭愧,书单越列越长,而划去的速度又未见长。

第一次读夏丏尊先生,是他与叶圣陶先生的《七十二堂写作课》,本书虽仅收录了他四篇读书文章,但不管是读书还是写作,都颇有增益。他的话,更适合给中小学生来听,是语文教育中难得的精华所在。回想当初有过的文学梦,何尝不是因为受到了文学的力量的感染呢?

全书最熟悉也是最喜欢的,当然还是老舍先生,其中不少篇目都是再读。

我的阅读面也并不宽,历史我是不怎么爱读的,读起来艰难;言情网文我也不喜欢,书里谈恋爱对我来说,比火星人还虚幻;最受不了是哲学,别提,提多了便会头秃……可我除了偏好说明,也找不出别的理由,直到听过老舍先生一席话,才甚是明白——“我不能叫书管着我。”

不管是求精也好,求广也罢,读书总归是求个快乐,毕竟我们也不需要去当专家。只是求着能读一些,偶尔也能写一些,自得其乐便也不错。阅读与写作,总是丰富短暂而狭窄的人生很重要的方式——我特喜欢老舍先生为小说正名的这点。

整本书意外的惊喜则是梁启超带来的。以前他给我的印象只是与康有为变法,梳个瓢瓜头,却不想他是个那么有趣的人。

从闺女出生后开始混读书群,算来年头也不少了,总听过不少关于读书写作的“目的”。其中老生常谈的一个说法是“以输出倒逼输入”——说的就是逼着自己写评写笔记的方式,来提高读书量。但我确实不理解,如果都用到了一个“逼”字了,那读书对他们来说得多无趣啊!那么为难自己作甚!

所以我极赞成梁启超的“学问的趣味”与“趣味的学问”。

我离大师肯定远得很,但我觉得读书就是件快乐的事,这种与大师的共鸣还是让人非常骄傲。读书特别不快乐的话,如果不是为了糊口,还是不要读的好。

当然,得声明一下,如果他们确实要去投海的话,这不关我的事。

民国不是一个值得人向往去生活的年代,但绝对是一个值得人向往去读书、去做学问的时代。跟随大师的读书心德,似乎又变成了有朝气、充满希望的青年了。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