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家风代代传,是一种传统美德的延续和传承。家风是家庭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包括孝顺、尊重、诚实等品质。通过代代相传,家风不仅可以让家庭成员相互尊重、团结,也能促进家庭和谐稳定。优良的家风是家庭幸福的基石,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努力传承。
优良家风代代传手抄报15篇篇1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我们家也有我们家的规矩。
我们家在吃饭的时候,必须要等一家人到齐了才开饭。吃饭时人不能离开饭桌,夹菜时手不能交叉在一起,因为这样很没有礼貌。如果有人夹菜,其他人必须等对方夹完菜,我们才能夹。吃完饭后不能默默地走开,要和大家说一声:“我吃饱了,你们慢慢吃。”这样才可以离开餐桌。
我们家还有一个规矩,所有的人,包括孩子都要主动分担家务活,每次吃完饭,我都会下楼去扔垃圾。我们家坚持做好垃圾分类,不同的垃圾装在不同的袋子里。我把可回收垃圾放到了可回收垃圾桶,不可回收垃圾放在其他垃圾桶,最重要的是厨余垃圾,我会倒在厨余垃圾桶,小区的清洁工阿姨每次都表扬我,向我竖起大拇指。平时我也会帮妈妈扫地、拖地、擦地板、擦桌子,做早餐。
去超市买东东西的时候,我都会主动帮忙提东西,我是小男子汉,所以,我要提最重的那一袋,这样妈妈就不会那么累了,回到家,我会主动把购买来的东西搬上楼。
见到长辈时要主动礼貌问候,尊老爱幼,孝顺父母,早睡早起,按时吃饭,自己主动按照完成作业,勤锻炼,爱清洁、讲卫生,不乱丢垃圾,少玩手机,说到要做到,做一个守信用的人。
这就是我们家的家规,也是我们家所有成员都要遵守的家庭公约。
1/15页优良家风代代传手抄报15篇篇2
家风,每家每户必不可少。我家也有自己的家风——勤俭节约。
家风代代传,我们家的家风是从我爷爷那里传下来的。我的爸爸一直坚持着这个家风:爸爸一件裤子裤腿破了洞,并没有选择丢掉,而是把破洞的裤子剪成一件五分裤继续穿着;夏天,有时候晚上比较凉快,我的父母睡觉就绝不开空调;对于衣服,我家从来不买名牌……对于这个家风,我很好奇一个问题:它是怎么来的?但一次偶然的机会,给了我答案。
那次放假,我回爷爷家玩。和爷爷聊了一会天后,正值中午。爷爷连忙把我带到一个房间,房间有一张桌子,上面摆着一口锅。爷爷掀开锅盖,挑出一个馒头,慢慢转过身子把馒头递给我。“吃吧,这馒头可好吃了!”爷爷说,“我还多放了点糖呢!”——我简直被惊呆了,午饭竟然全是馒头!我惊讶地说:“爷爷,您平常午饭都吃这些吗?”爷爷不假思索地答道:“当然了!可好吃了呢!我接着问:“现在经济那么发达,您为什么还吃这个呀?”爷爷叹了一口气,开始解释原因:“在我的爸爸,也就是你的曾祖父那年代,经济并不发达,村里粮食收成很少,但有些人仍然把食物捐献给红军,你曾祖父就是其中一个,那时候村民每天都吃不饱,所以你曾祖父从小就教育我要勤俭节约,并把这个作为我们家的红色家风,这个家风也就这样传下来了,所以我从小就一直吃着馒头。下来,也到你把这个红色家风传下去了,所以你从小就要勤俭节约,不能让它……”
听完爷爷的讲述,那人,那事,那场景,渐渐浮现在我眼前:村民为了红军长征胜利,把粮食从地窖一点一点搬出来,一个个慷慨大方地献给红军,浑然不想到自家的粮食剩着多少,也不想到自己有多少天没有吃饱……手中的馒头,正一点一点被我吃掉,这馒头,并不难吃。它是一个普通的馒头,但也并不是一个普通的馒头。突然间,我便明白了勤俭节约的意义,这个家风的由来,并不是平白无故的。
勤俭节约——我家的红色家风,每次想起这个家风,我都会想到我的曾祖父,我一定要贯彻好这个家风,不让它在我这里断下去!
这,就是我家的红色家风——勤俭节约。
2/15页优良家风代代传手抄报15篇篇3
夜晚,凉风习习,湛蓝的天空中无数的星星眨着眼睛。在奶奶家院子里的大柳树下,仰望星空,伴着风声、蝉声,我靠在奶奶身上,聽她讲那家风的故事。
几十年前,奶奶家生活十分拮据,吃饱饭都成了家里的大事儿,更别提吃得有营养,穿得讲排场,“省省省”是奶奶挂在嘴边的话。一件衣服,爸爸兄弟四人轮着穿;一支铅笔,也是用到实在不能再用了才丢掉……也许因为太穷了,家里养成了勤俭节约的生活风气。
现在呢,生活条件倒是好了,但勤俭节约的风气在奶奶身上没有丢。姑姑平时给奶奶买一件好衣服,奶奶总会说:“买那么贵的衣服干什么!即使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也没必要讲这样的排场。”在家里,总是能看到奶奶把洗过衣服的水倒进大桶里用来洗拖把。
奶奶不仅自己勤俭节约,而且教导我们要勤俭节约。当奶奶看到我的碗里有吃剩的米粒,就常常拿爸爸小时候饿肚子的故事来教育我;有时我挑食,她还会对我下狠手,用鸡毛掸子打我几下。
在奶奶的教育和影响下,勤俭节约的好家风,就这样父传子、子传孙,在家人中逐渐形成。过年过节时,全家人都在家里聚餐,偶尔在外面吃饭也是“光盘行动”;每天爸爸妈妈上班时,细心的爸爸总会关掉家中不用的电器的开关;妈妈也常常拿淘米水来浇花洗菜;我呢,也养成了从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勤俭节约的好家风伴随着我,影响着我。它也成了我们家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家庭一员的我,将更加努力做好家风的传承者。
3/15页优良家风代代传手抄报15篇篇4
什么是家风?家风,是一个家族经过世世代代的生活而积累、流传下来的用来经营家庭、教化家庭成员而形成的规定,它甚至可以决定一个家族的兴旺与未来。
我们家就有很多生活中的规矩,用来约束和管理我们的行为举止,让我们变得更好。虽然我的家人把我视如珍宝,但是他们总是严厉地要求我。下面我就把我从小耳濡目染的几个家规讲一讲。
干净。小的时候,我就不爱卫生。看着乱糟糟的房间,父母总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于是我学着收拾自己,整理屋子,让自己成为一个爱干净的人。后来长大了,看着我不断增加的身高,他们又说:“做人就要做干净的,清白的人。”我似懂非懂地点头,但在懵懂中学会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学会说话办事,接物待人。再后来,“做个清白人”已经成了我们家约定俗成的家风。
节俭。从我记事起,每次家里如果有剩菜剩饭,是要留在下一顿再吃的。我曾对这个举动表示不满,但是爸爸总是瞪我一眼,慢慢地说:“你告诉我,哪一粒米不是辛苦劳作得来的?哪一棵蔬菜不是用农民伯伯的汗水浇灌的?”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以后,我就再也没有浪费过粮食。反而教导比我小很多的弟弟,用实际行动告诉他“节俭”二字怎么写。
爱国。“看到国旗掉在地上,一定要捡起来。”“听到国歌,一定要敬礼。”妈妈一丝不苟地教导我,我疑惑不解:“为什么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而我们的母亲就是中国。这位母亲总是无私地爱护我们,保护我们,所以我们也不能辜负她呀!”我小小的心里一下子被祖国的锦绣山河装满了,于是暗暗地下定决心,以后要用自己的爱国心把祖国母亲装饰得越发美丽。
干净,节俭,爱国,看起来十分简单,但做起来是费时费力的。有一个好的家风,就能拥有一个好的人生,就能感受好的生活。这些良好的家规,助力着我更好地成长,我也将会把这些好的家风继续发扬。
4/15页优良家风代代传手抄报15篇篇5
常常会听到旁边的人会被这么赞扬“这个孩子真有修养,看上去就很乖的样子。”我想之所以这个孩子会被人这么夸奖是因为她长期处于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中,一个人的修养是一时装不来的。就好比街上的一些小混混他们何尝不是处于一个不好的社会环境中,而且他们大多数家中都不会有一个良好的家风,才会导致他们这样,相反如果他们的家人更多一点关爱他们,家中也没有什么不好的风气,他们也不会迈出小混混的这一步。
家风家训手抄报内容
5/15页优良家风代代传手抄报15篇篇6
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中国的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训、家规、家风,我家自然也不例外。
小学生家风家训手抄报
6/15页优良家风代代传手抄报15篇篇7
每个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风…在每个美好幸福的大家庭中,都会因为爸爸妈妈的陪伴而温暖,同时也伴随着家风的和谐气息。一个好的家风可以让一个孩子很好的成长,而我就生活这样一个很好的家风中。在家中父母难免会因为一些磕磕碰碰而吵架,但他们从不会互相指责、斥骂,更多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他们理性的一面。
家风家训手抄报
7/15页优良家风代代传手抄报15篇篇8
爷爷常说,家风如同粮食一般重要。我家的家风有很多:善良、勤劳、诚实……可最让我自豪的便是“好学”了!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的爷爷快70岁,他每天都坚持看书,那四册《中华上下五千年》都快被他翻烂了。爷爷教导我看书要看经典,他常沉迷于《鬼谷子》《资治通鉴》《古文观止》等书里,还把书里的人物故事说给我听。
有一次,他正看着《鬼谷子》,突然抬起头来问我:“你知道诸葛亮的老师是谁吗?”哎呀!我只知道《三国演义》里的诸葛孔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三国时期,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够比得上他的智慧,可他的老师是谁呢?爷爷看我急得抓耳挠腮,便微笑着一一向我道来。原来呀,诸葛亮的师傅叫司马徽,人称水镜先生。他的徒弟很多,真正出名的就三个,第一就是诸葛亮,第二是庞统,第三便是徐庶了。我虽然常常嘲笑爷爷是“老古董”,可心里却总是为他竖起大拇指。三年级时,我就看完了四大名著,也是受爷爷的影响。
但是,要是论学习,我更佩服的是我的爸爸妈妈。我的爸爸是一名外科医生,每天早晨5点多就起床,在家先看1个多小时书再去上班;晚上下班回来,除了陪伴我的时间,一有空就趴在他那厚重的医学书上。要是遇上晋升职称,申报课题,虽说忙得不亦乐乎,但每天的读书时间却雷打不动。
我的妈妈也是一名医生,她不仅要在医院好好上班,每学期还要到大学去给医学生上实践课。最近妈妈生了个小妹妹,快开学了,她一有时间就在书房写教案及备课笔记。妈妈不仅要陪伴我,要哺育妹妹,但也不忘了看书学习。从爸爸妈妈的身上,我真正体会到那句名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妈妈还特别热爱古诗词,今年我们暑假作业布置了背诵《中学生必背古诗词61首》,她一手抱着妹妹,一手翻着书本,给我细细解析,她把古诗词中蕴含的力量引出来,撞击我小小的心灵,我总觉得胸膛里长出了小草、绿叶,开出了五彩缤纷的小花。
这就是我的家,一个温暖善良的家,一个书香四溢的家。每每看到爷爷徜徉在书海,看到爸爸妈妈认真看书学习的模样,我便也不由自主地加入到他们的读书行列。书籍使我获取了知识,书籍为我带来了快乐,书籍拓宽了我的眼界,书籍带给我无穷的力量……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点也不假。
爷爷还常说:一个良好的家风能让坏孩子变好,好孩子更好!我会秉承家风——好学,做一个善良、诚实、热爱学习的少年。
8/15页优良家风代代传手抄报15篇篇9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悠久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地铭刻在每个中国人火热的心中,每一个温馨的家里,都有着一个家训与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好的家训与家风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每家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家训与家风,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所以我家的第一条家训是:尊敬长辈、老师和同学。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每次吃饭的情景:一盘盘香气扑鼻的饭菜端上饭桌,饭菜的香气在全屋蔓延,将全家人都吸引到了饭桌前,全家人都坐下,等待已久的饭菜显得津津有味,饭筷也整齐地站好了队,也迫不及待地想尝尝这饭菜好不好吃。
但是在这时候,长辈不动手吃饭之前,我们是动一下也不可以。就因为有这一条家训,还让我挨了妈妈一顿教训呢!
有一次吃饭时,看着美味的饭菜在眼前晃动,我肚子也“咕咕”地叫唤起来,我不由得伸手想动筷夹菜吃时,坐在我对面的妈妈给了我一个眼神,让我打了一个寒战,将手默默地收了回去。等到吃完饭后,妈妈将我拉到一边,对我说:“你忘了家训第一条讲的什么了吗?一定要每时每刻记住要尊重长辈,懂吗?”奶奶说:“没事,让着孩子点,他还小。”妈妈反驳到:“不行,家训是孩子从小就要耳濡目染的,从小形成习惯,每时每刻都要遵守,不能因为他小就打破规矩,要是这样的话,那定家训还有意义吗?”妈妈的话让我羞愧得脸都红了。
我家的第二条家训是:勤劳节俭,爱护环境。我家每星期日下午都会有一次大扫除,那时全家动员,个个都干得热火朝天,忙得汗如雨下。我家的衣服也是“传家宝”,老大的衣服穿不下了,洗干净给老二穿,老二穿旧了,穿不下了,再洗干净给老三,反正我们谁也不嫌弃谁,都是一同长大的,直到最后,谁也穿不下时,才肯狠下心扔掉。钱也不能乱花,我们几个兄弟姐妹每星期零花钱每人只有十块钱,母亲常说,钱来之不易,小孩子用不了那么多钱,再说我们要这么多钱又能干啥?我们被妈妈说得心服口服,也就谁也不吱声了。
第三条家训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是出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的一句名言,这一条家训是爷爷加上去的,我常听爷爷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小的坏事要决不去做,而小的善事就必须尽量的去做完,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时刻提醒着我们要有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想法,让我们不要小看了这些小恶与小善,因为小善积多了,就能成为立天下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家。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后,想起来我因为曾经偷妹妹的饼干,被妈妈狠狠地教训一顿,的亏妈妈教育得及时,要不然我可能真的养成偷东西和欺负人的毛病了。
家风与家训就像一缕春风,吹拂万物;就像一场春雨,润物无形;就像一只画笔,描绘芬芳。只有好的家训与家风,才能够创造出好的家庭,俗话说:家和万事兴。相互体谅、相互宽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是家和的前提,在此基础上的家庭才是幸福美满的。家庭也就是社会中的细胞,只有家庭和睦,社会才会稳定。
树立美好家风,传承优良家训。浩然家风,伴我成长!
9/15页优良家风代代传手抄报15篇篇10
“火善用之则为福,不善用之则为祸。”为了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消防安全知识,使每一位同学都树立起消防意识,掌握好消防知识,并具备自救的能力。我校在今天下午,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消防知识讲座,并举行了演练仪式。
10/15页优良家风代代传手抄报15篇篇11
家风好似那春日的暖阳,而我们就是在暖阳下随风摇曳的花朵,它滋润我们,教我们如何成长;教我们如何绽放;教我们如何散放花香。
我和爸爸妈妈去爷爷奶奶家吃年夜饭。刚打开家门,见到爷爷或奶奶,便要开口尊敬地叫一声“好”,然后拜年,爸妈也不例外。当老人拿出红包时,要说声“谢谢”后才能伸手去拿。进家门之后,不冒犯,处处谦让老人,不乱发脾气。懂得做什么是对,做什么是错。
这是礼貌之风。
一家人吃饭时,要让长辈先入座。盛饭递菜是我们晚辈要做的。当看到好吃的菜时,第一时间要夹筷放进老人的碗中,老人夹不到的菜,要帮老人夹。老人想再吃饭,要帮他们去盛。餐桌上多与老人说话,增加过年的气氛。我吃着饭,一不留神,一颗饭粒像一个淘气的孩子从我嘴里跳了出来,落在了桌上。我心里一惊,想伸手抓起饭粒扔进垃圾桶,可就当我伸手抓饭粒的时候,爸爸眼尖,对我轻声说道:“别浪费粮食,不要让爷爷奶奶看见,‘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米都是珍贵的,当初你爷爷奶奶连饭都没多少,尤其珍爱粮食,可不能浪费了!”我一听,不由感叹,是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吃好饭,应让我洗碗。我把餐桌上的碗筷拿进厨房,打开水龙头,在旁削水果的妈妈看见了,急忙对我说:“可别把水龙头开大了,不要浪费水!”我听了,转头去看水龙头,啊,果然!水龙头中的水流笔直地冲向水槽。不一会儿,水就流失了大半,这可多浪费啊!我为刚才的行动所愧疚。我连忙把水龙头开小,一面用清洁球洗碗。妈妈在一旁说:“水是可贵的,地球上只有十万分之三的水是淡水,我们要节约用水。”
这是勤俭之风。
洗完碗,我回到客厅。看见奶奶坐在沙发上,而爸爸则给奶奶揉捏双腿,一向严厉的爸爸竟此时的动作无比温柔,看着奶奶的笑脸,我恍然明白了原因。这时妈妈把削好的水果递给了爷爷,爷爷接过水果,咬了一口,露出了像苹果一样甜蜜的笑脸。
这是孝顺之风。
家风就是那春日的暖阳,而我就是那暖阳下的花朵,我将成长、我将绽放、我将散放花香。
11/15页优良家风代代传手抄报15篇篇12
“安全”这个词对大家并不陌生,像“安全重于泰山”这样的俗语更是时常挂在嘴边。虽说安全对人十分重要,可一些人却把安全置之度外。就从身边的小事说起吧:
12/15页优良家风代代传手抄报15篇篇13
当好优良家风传承人说起这家风家训,听老一辈们讲,勤俭节约可是我们家代代相传的“传家宝”。虽在21世纪的今天,物质条件相较于老一辈们那时的生活的条件好太多,但我们全家人仍然谨遵“传家宝”的教诲,从不铺张浪费。
勤俭节约的家风,源于我的祖辈,尤其是我已过世的爷爷。听妈妈说,爷爷的一生坎坷。七八岁时便给地主家放牛,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法,使他拥有了自己的土地。从此,爷爷就把这土地当作自己的命根子,播种、耕种、收获,样样精掐细算,舍不得浪费一滴粮食。直到过世时,还依旧恪守着节约的美德。爷爷曾教育我:“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我们不能忘记以前艰苦的生活。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爷爷虽然不在了,但是勤俭节约的精神永远存在我心中。
爸爸妈妈这一代便传承了爷爷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节约不仅只体现在粮食上,更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用完电脑或看完喜欢看的电视剧后不关闭电源,是一种“罪过”;不随手关闭水龙头,放任水龙头中的水流,似乎就是犯了“弥天大错”;还能穿的衣服扔掉就是“罪恶滔天”。像面包这样的零食就好像是“奢侈品”一般,从来不会出现在我的家里。我曾无数次抱怨爸爸妈妈的抠门,爸爸妈妈总是笑而不语。长大后才明白爸爸妈妈的做法,其实是一种勤俭家风之美。在爸爸妈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勤俭节约仿佛是一股无形的力量一般,早已深入我心。每当我浪费之心开始作祟时,我总能记得爸爸妈妈的教诲与爷爷那句语重心长的话: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作为勤俭节约家风的传承人,更应把勤俭节约的美德发扬光大。我因此大声倡议:让节俭成为习惯,让节俭成为生活方式。让我们一起肩负发扬这一美德的使命,让节俭深入人心,让我们一起当这优良家风的传承人!
13/15页优良家风代代传手抄报15篇篇14
一个好的家风家训,能让我更加了解到中华文化的进步,父母就用实际行动教育,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让我踏出了坚定的步伐。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我认为,孝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做为华夏儿女,我们应将这一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我们家里有一位88岁的高龄的太姥姥,她是我妈妈的姥姥。由于太姥姥一个人不能在老家自己照在自己,于是妈妈就把她接到离我们家很近的房子里。因为太姥姥身体不适,所以妈妈每天早上和晚上都会熬一碗鸡汤给她补补身体。有一次,妈妈工作太繁忙就让我去送汤。送完汤回家的路上,我想:“虽然这只是一碗鸡汤,但是这里蕴含着妈妈对太姥姥的关心与孝敬。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用一碗鸡汤代替的。”
高尔基曾说过,“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诚实守信必不可少。前些天我爸爸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从国外赶回,想与爸爸见见面。他们约定好周天下午在机场附近的酒店一起吃饭。可那天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可爸爸仍冒着大雨开车赶到机场接他的朋友,去了约定场所。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存在于每个家庭当中,点点滴滴的小事都能让家庭充满温暖,能够让整个社会充满正能量,让世界变得和谐美丽。尊老爱幼、勤俭朴素、诚实守信,这些良好的美德可以让我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长大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14/15页优良家风代代传手抄报15篇篇15
放寒假了,这天早晨,刚起床,我就听到村里大喇叭在喊:“村里65岁以上老人,到程保才家里每人领两桶油,两袋大米。”
我正纳闷,以前都是每逢中秋新年给困难户发福利,这次怎么全村老人都有啊?带着疑惑,我向程保才家里走去。一路上,就看到有些老人脸上洋溢着笑容,手里提着大米和食用油,也有的用三轮车拉着大米和食用油,有说有笑往家赶呢。
走到程保才家里,只见卸在地上的桶裝食用油和袋装大米占满了半个院子,村里的老人正陆续赶来,一边领大米和油,一边赞扬着发放新年礼物的人——程保才家的姑娘程丽。“孩子不忘本,不忘根,人在外地也不忘她这群老大娘。”一位穿花棉袄的大娘笑着说,“是父母培养的好,是家风传承的好啊。”一位戴着绿头巾的老人接口说道。村委书记一边发新年礼物,一边说:“程丽这娃可是个好娃啊,这么多的油、米,也花了不少钱啊,村里人可感谢她哩!”我接口说:“尊老爱幼这是我们程海村的优良传统啊!”
原来,为了让群众过上一个喜乐祥和的新年,妹冢镇程海村在海南经商的程丽,因新冠疫情不能回家过年,便积极主动联系村支部书记程子才,表达了想为父老乡亲奉献爱心的心愿,在村党支部的大力支持下,程丽委托父亲为村内65岁以上80余位老人,每人发放了大米两袋、食用油两桶。
“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褴褛路,树高万丈不忘幼时风雨情”,虽然疫情隔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隔不断邻里之间的温情,隔不断远方游子的思乡情怀。此时此刻,我感受到了程丽的如明月般光华、如清风般柔美的爱心。
而程丽的爱心善举与程海村党支部的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分不开。近年来,程海村党支部积极做好乡贤对接和党外人士沟通联系工作,大力弘扬“饮水思源,尊老敬老、与邻友好”的家风村风,引导群众省身修德,自我提升,把传统节日作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积极营造互助友爱、文明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了“积小德为大德,积小善为大善”的良好氛围,向社会唱响主旋律,传递着正能量。
是啊,我心里也不由得为程丽的善心之举鼓起掌来。自己富起来的同时,不忘帮助村民、回报乡亲,1这正是寒冬腊月送温暖,真情关爱暖人心啊。
15/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