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小学生三年级作文关于家乡过春节800字

小学生三年级作文关于家乡过春节8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4-13 02:21:47
小学生三年级作文关于家乡过春节800字
时间:2025-04-13 02:21:47   小编:

春节是我们家乡最热闹的节日,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年味十足。我们会一起贴春联、包饺子,还有热闹的舞狮表演和烟花秀。春节期间,家乡的街道上人们络绎不绝,欢声笑语传遍每一个角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家乡情怀。

第一篇

我最喜欢过春节。

除夕,是春节中我最期待的节日。因为那天能吃到我最喜欢的食物——“鸡蛋饺”、“糯米丸”、“豆腐丸”。这些是宁波吃不到的——今年,我依然在老家安徽过年。

除夕早上,我和奶奶一起上街卖食材和过年的一些小玩意儿,当然也有我最喜欢的“冰糖葫芦”,这在过年时最能吃出年味。中午,终于到了我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我和妈妈还有奶奶一下午都在厨房里“奋战”,你能听见从厨房里传来的切菜声和剁肉声。我帮妈妈准备材料,奶奶教我做丸子和饺子。

“豆腐丸”是这样做的:奶奶拿来一块专门的布料,把很多豆腐放进布料里,然后扎起来,不让豆腐渣流出来。奶奶把包着豆腐的特大布料放进一个大盆里,然后用手使劲地揉捏。原本完好的方块豆腐瞬间“变身”成了豆腐泥,屋里充满了豆腐的清香。等豆腐被奶奶的“柔拳”捏得粉碎了,就可以搓丸子了。妈妈把我切好的辣椒和生姜放进豆腐泥里,一起搓成丸子。丸子很难搓成,每次我都搓不好。不过我不灰心,还有“鸡蛋饺”等着我制作呢。

做“鸡蛋饺”虽然简单,但非常有乐趣。我先把鸡蛋小心翼翼地撒在锅里,等它变成一张薄薄的鸡蛋饼以后,就可以把肉馅抱起来了。等合起来的时候再用鸡蛋把它们黏上,这是防止肉馅露出来。可别以为这就包好了,还要用热水煮一会儿,因为如果肉馅没熟会吃拉肚子的。怎么样,你们没吃过吧?晚上吃年夜饭,到处都能听见鞭炮的声音,真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啊!

正月初一,新年新气象。我们家第一件大事就是在家门前放爆竹,邻居们的家门前也陆陆续续地响起了鞭炮声。第二件大事当然是去爷爷家拜年,还要说一句吉祥话。桌子上有糖果、饼干、花生糖......这些是必须的。客人来的时候,桌子上要放上家乡的茶水。

早上要吃饺子。奶奶说:“有一个饺子里有一枚硬币,谁要是吃到了,他这一年就会有好运。”我和爸爸都想吃到那个“特别”的饺子。可是后来我和爸爸都吃撑着了,还没吃到。最后是爷爷吃到了那个“特别”的饺子,我们全家人哈哈大笑。

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族......全国各地,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们安徽是这样迎春节的,你们呢?

1/14页

第二篇

我的家乡在湖南,从小我就跟随父母离开家乡,在外学习。回家过春节是我们一家最开心的事。放寒假后,过大年是我盼望已久的事,每到过春节,家家户户都沉浸在一片喜迎春节气氛中,对于我们小朋友来说,又到了一个可以收压岁钱的节日,想想真是让人兴奋!

除夕——是春节当中最重要的一天,按照我们湖南这边的老规矩,首先要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寓意扫去一年中“一切不吉利的事情”,然后,就要把春联、窗花都贴好,以求在新的一年里有一个好的开始,而且要把“福”字倒过来贴,寓意“福到了”。一到下午,就该准备年夜饭了,这可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顿饭了,所以万万不能马虎。父母忙了一个下午,到了晚上,年夜饭都准备好了,屋子里都弥漫着酒肉香味。一家人坐到餐桌前,看着这满桌的丰盛菜肴:有啤酒鸭;有香菇炖鸡汤;有爆炒牛肉;有炸糍粑……还准备了自家酿的米酒。每道菜的上面都撒上火红的辣椒,寓意红红火火。

酒足饭饱之后,人们都陆续来到了村子里的小广场上,精彩的舞龙表演开始了,只见十几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穿着一身黄色的礼服,把龙舞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龙如一道道波浪,蜿蜒起伏,忽上忽下,忽高忽低。这样生动的表演让不少的人都忍不住拿出手机,拍个不停。

到了深夜十二点,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鞭炮声更是不绝于耳,好是一方热闹!

正月初一到了,小朋友、大人们便会到村子的人家去拜年,无论熟悉不熟悉的,见了面都会热情的说声:“新年好!”每到一户人家,都可以看到桌子上摆满了各式各样零食:有瓜子、五颜六色的糖、饼干、水果,当有人走进来后,主人家还会热情的给您倒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但对于小朋友来说最吸引人的还是那艳红的红包了。

初二以后就是人们走亲访友的日子了,除了家中的长辈,晚辈们都会去走亲戚,给自家的亲戚拜年。

快乐的日子总是过得那么的快,一眨眼功夫元宵节就到了,也意味着春节到了尾声,大人们又开始忙碌起来了,小孩子们也要投入到了学习中来了哦!

2/14页

第三篇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日夜期盼的春节又到了。今年的春节我过得别有一番风味,那是因为我和父母一起回我的故乡——黑龙江欢度春节。

我的家乡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别人都说那里长冬无夏,在那过春节没有什么好玩的,可是我的感受却不同。我家乡过年时很热闹,家家户户都包饺子,挂大红灯笼,并且还有扭秧歌、舞龙等民间活动。在这里可以和哥哥、姐姐爬窗户去另一个房间,可以一起推雪人,要知道,这里的雪下的可厚了呢!还可以和姐姐一起去买冰激凌或雪糕吃。而最让我高兴的还是我们一大家子去哈尔滨市里看烟花。

大家都知道,哈尔滨最著名的就是冰雕了,而这次放烟花的地方就是冰雕的上空。吃完晚饭,大人们就张罗着去市里,我听了,高兴得快疯了。7点30分,冰雕展人头攒动,随着一声巨响,烟花晚会的第一束硕大艳丽的烟火点亮了星空,拉开了烟火晚会的序幕,那礼花开始缓缓升腾,一瞬间,千百万个小灯笼出现在天空中。接着,只见冰雕上一片红色,天空中出现了许多各式各样的烟花,瑰丽多彩,形成了一幅幅或壮观或绚丽或灵动的画面,有的如翠玉飞花,有的如花儿含苞欲放,一个比一个高,一个比一个亮。我正仰面叹望,忽然,几发礼弹一起飞上了天空,在天空中形成了一座美丽的花园:花团锦簇,交相辉映。而这时候地上的冰雕也时而变化着颜色,一会红,一会绿,就像穿上了漂亮的衣服,金光闪闪,绚丽夺目。这一刻,天和地仿佛融为一体,地上是烟花的花彩,天上是光彩的烟花,红的“燃”出火焰,粉的“荡”起霞光,白的“溢”出星光,各式各样,让我连声惊叹,拍手叫绝!我的小弟弟以为那是天上的七彩星星,就拽着我的衣服问:“姐姐,天上的星星掉下来怎么不落到我手里啊!”我听了之后捧腹大笑,但我还是耐心地跟他解释。

天渐渐地亮了,烟火晚会也结束了,这个烟火之夜我彻夜未眠,而这个春节也深深刻在我脑海里,成为我童年最重要的一段插曲。

3/14页

第四篇

春联门神,

剪纸年画红。

除夕举杯话盛世,

团圆饭里情浓。

元宵水饺祝福,

走亲访友拜年;

更喜正月十五,

秦淮河畔灯笼。

4/14页

第五篇

过去几年的春节大多在上海,今年春节我们一家来到了厦门。

弟弟,两个表哥,老爸、老妈和我开车来到厦门,由于车子坐不下,我的康哥哥只能坐飞机来跟我们会合。

厦门的天气很好,像春天一样,景色优美,空气中飘着海水的味道。我们在中山路步行街附近的酒店住下。除夕这天,我们一早起床乘船到鼓浪屿岛上游玩。由于前一天康哥哥上过岛,他告诉我们岛上有两个沙滩,有一个大点,很好玩。我们就直接走向大沙滩,到沙滩边,看到海水不停地拍打着沙滩,溅起白色的浪花,我们忍不住一起冲向大海。当然,小弟弟也跟着冲了下去,只不过速度有点慢。我们在沙滩上建起了一道防御墙,想阻挡海浪不要淹没我们的领地,没一会功夫,涨潮了,一个大浪打过来,把我们辛苦半天堆起的防御墙推平了,我们在海边不停的跑着,欢笑着。

这时才发现自己鞋子、裤脚全被海水打湿了,妈妈担心我们会着凉,把我们叫上岸,在太阳下面把鞋子晒干。后来我们接着在岛上随便逛了一圈,人很多,非常热闹。让我们感兴趣的是海洋世界,看到了很多平时难得一见的海洋生物,学到了很多海洋知识。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的短暂,已经是下午四点钟了,我们要坐船回酒店去吃年夜饭了,在我们刚到的时候,爸爸就把年夜饭预订好了。

到了餐厅,发现这儿的氛围可热闹啦,大家都是从全国各地来厦门过春节的,每个人脸上都是笑呵呵的。对我来说,年夜饭真是太丰富了,雪碧、可乐、白酒、黄酒、红酒免费拿,我们喝了个够。晚上,我和哥哥们住一个房间,半夜还偷偷地叫了份肯德基外卖当宵夜,哈哈。

在厦门,我虽然没有听到噼哩啪啦的鞭炮声,但是感受到了浓浓的过年味道。这次春节,我们走了很多地方,感受到不同的习俗,真是让我学到了不少。

5/14页

第六篇

春节又到了,我非常兴奋,又能听到鞭炮噼里啪啦响,看到门上贴的耀眼的红“福”字了。可是,为什么会有这种习俗呢?我去问了爸爸,爸爸的解释是这样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年”的怪兽,总是在除夕夜来祸害百姓,但是年也不是刀枪不入的,它害怕看到亮光和红色的东西,于是,百姓们就想出用鞭炮和红福字吓跑年,年来的时候,人们一齐放鞭炮,在门上贴上鲜艳的红福字,年被吓跑了,再也不敢来了。

除夕的一大清早,我还在熟睡中,突然听到了一阵噼里啪啦声,放鞭炮啦,我顾不上睡懒觉,穿上衣服就往楼下冲,我看见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着“福”字。咦,为什么“福”字要倒过来贴呢?爸爸告诉我:“因为这表示福到了。”一大早,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就忙个不停,他们在为年夜饭做准备。晚上,年夜饭开始了,桌上有各种各样的美食:鱼丸子、排骨······吃完年夜饭,只听一声巨响“砰”,吓得我一蹦三尺高,原来是放烟花了,真是虚惊一场!一串串烟花升上天空,真是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大家的心里都在享受这一刻的快乐和喜悦。

这次过春节不仅感到快乐和喜悦,还让我感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多姿多彩。

6/14页

第七篇

照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八就开始了。在腊八这天,我们家就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又香又甜,好吃极了。听大人们说:“喝了腊八粥,人就糊涂了,不停地买年货,乱花钱,平时节俭的也不节俭了。”

我们孩子们准备过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买鞭炮,特别是男孩子们,还没过年,鞭炮声就响起来了。

我们孩子们欢喜,大人们可忙碌极了。他们必须准备过年时吃的、喝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黑,玩耍的男孩们便纷纷回家拿鞭炮,鞭炮的爆炸声响伴随着孩童天真无邪的笑,差不多过年的气息就在这喧闹的气氛里悄悄的飘散开来。

过了二十三,妈妈就忙着准备过节的食物,而婆婆呢,更是忙的不可开交。一会儿指挥大家大扫除,一会儿又上街到菜场、超市买个不停,还时不时拉上我这个小劳力帮忙。

除夕可就热闹多了,婆婆她们忙着卤菜,做年菜,到处笑声不断,我拉着爸爸到楼上把响鞭一放,便可以吃团年饭了。团年饭极为丰盛,满桌色香味俱全的菜让我垂涎欲滴,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吃完饭,我们便坐在电视前看“春节联欢晚会”。除夕夜里灯火辉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更是不断,这响彻天空的鞭炮声既是对鼠年的告别,又是对牛年的欢庆。

正月初一到初七与除夕截然不同,大人们都去走亲访友、拜年,老人们和亲戚都会给我们发压岁钱。

正月十五元宵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到处张灯结彩,各形各色的灯笼拿在大人小孩的手上,沿江大道上,全是放空明灯的人,一个个孔明灯飘在黝黑的天空,好像满天闪烁的星星,他们都在为新的一年许下美好的愿望。这一天大家都要吃汤圆,表示团团圆圆。

一眨眼,正月十五过去,代表年过完了,我们要去上学,大人们要去上班了。

每年的春节都是这样,热热闹闹的。

7/14页

第八篇

我的老家是龙岩市永定区湖山乡。“百节年为首”,过年是客家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在我老家这个客家山村,沿袭着传统的过年风俗,从农历十二月二十日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家家户户男女老少聚集在土楼里,欢欢喜喜过大年。

腊月二十“交流圩”。这一天湖山乡举办一年一度的传统大集市,每家每户都派人去买年货,俗称“交流圩”,一大早家乡人就到象湖村或三来村集市,准备好充足的年货。

腊月廿三“送灶神”。传说这一天灶神爷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一年来一家人的吉凶善恶。为了让灶神爷多说好话,家家户户一大早就把灶台洗刷干净,摆上清茶、酒肉、糕点、糖果、蔗糖等,在灶前烧香、点烛、放纸炮,举办“送灶神”仪式。这时,我奶奶就一边烧香一边小声念叨:“一杯清茶三枝香,欢送灶神上天堂;灶神上天说好事,来日下凡降吉祥。”

腊月廿四“过小年”。 客家人传统“过小年”是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这一天外出的人都要赶回家来,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提前过个小年。

腊月廿五“入年界”。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是客家人的“入年界”,客家山歌有“腊月二十五,洗被扫房屋”的歌句,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大扫除,清洗厨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帐,把家里整理得干净整洁,准备干干净净过年。

腊月廿八“蕨菜冻”。 这一天,老家客家人每家每户杀鸡、鸭、鱼,将十几只鸡、鸭在锅里煮,有时还加上猪肉、牛肉一起煮,煮熟后捞起来抹上盐巴晾干。煮过的汤加入“赴交流”时买来的海蕨菜再熬上一阵子,放凉后凝结成冻糕状,就做成了美味的“蕨菜冻”,这可是我老家特色美食呦。

除夕团聚“年夜饭”。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是过年气氛最热烈、最欢乐愉快的一天。老家山村家家户户贴春联,家人团聚共吃年夜饭,鞭炮烟花一齐鸣放,整个山村洋溢着欢乐吉祥的氛围。

敬祖先。这天上午,家家户户要在厅堂陈设供桌,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敬奉祖先。当年添了男丁的人家要派人到祖祠打扫卫生,然后大家带祭品前往祖祠拜祭进香。

贴春联。家家燃响鞭炮,在大门、小门、窗户、厨房、灶台都贴上大红春联,大厅和卧室、客房贴上新年画,在牛栏、猪圈、鸡栅、果树甚至厕所也要贴上用红纸写有“财丁两旺”、“六畜兴旺”等红纸“桃符”,叫做“封岁”,也叫“上红”,一派喜气洋洋的欢乐景象。

洗热澡。大年三十午餐后,老家的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按照客家习俗,大年三十这一天,全家人要用长命草、松柏、大桔叶煮水洗澡,干干净净过大年。

团圆饭。大年三十晚餐的团圆饭是一年中最为隆重的家宴。除夕这天全家人团聚一堂共吃“团圆饭”,长辈们坐在上座,然后按辈份往下排,上座还要预留几个空位,放几个空碗和筷子,让先祖们也回来团聚。丰盛的新年菜肴端上大圆桌,平时家长不准小孩饮酒,除夕团圆饭时小孩可以破例喝酒。这时如果不慎摔破了碗筷,大人就边收拾边念叨:“岁岁(碎碎)平安,大吉大利!”打破了碗,还要将破碗用红纸包好放在不显眼的高处。吃饭时,晚辈要敬祝长辈健康长寿,长辈祝福孩子学业有成,全家老少亲切和气,充满祥和、敬老爱幼的气氛。

压岁钱。压岁钱客家话又叫“利是”。长辈们给孩子们发“压岁钱”,成年晚辈也要给老人家包“压岁钱”,意味着“人人有钱”的吉利。给小孩子和老人家发“利是”时,要用新纸币装进红纸袋内分发。“利是”钱小孩子是可以自己支配的,买玩具、鞭炮或者学习用品。

洗餐具。按照老家客家人祖训,大年初一时是不能吃荤的,全家人都要吃素。所以除夕家宴后全部餐具一律要清洗,不能有半点荤腥,否则就是对先祖不恭。属于荤腥的肉类要集中一处存放并用纸条贴上封存,叫“封岁”。

围火炉。“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团圆饭,等待着辞旧迎新的时刻,家里每个房间都开灯,整座房屋通宵灯火通明,叫“点岁火”。家家户户在家里的厅堂或者天井点起火炉,全家人围坐在火炉边,叫着“守岁”。围火炉守岁时,全家人欢聚一堂品尝香茶、水果、瓜子、花生、糖果等,长辈给晚辈讲家史、族史,教育晚辈要牢记祖训,继承祖德,耕读传家,孝老爱亲,和睦仁爱。家家户户灯火辉煌,炉火热旺,洋溢着欢乐的节日氛围。

大年初一“拜大年”。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大年初一“接新岁”这一刻,欢乐的节日气氛达到了高潮。当五彩缤纷的爆竹遍地开花、四处响起的时候,新的一年走到大家眼前,人们都会穿得整齐漂亮,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祝贺,真是其乐融融,新年新气象啊!

开大门。正月初一凌晨(即子时)为送旧迎新时刻。正月初一按《通书》规定的吉利时辰开大门,这时,老家山村家家户户将大门打开,大放鞭炮迎新岁,鞭炮声、锣鼓声此起彼伏,叫着“接财神”。一般由长辈打开大门,开大门的人要高喊:“开门大吉、大吉大昌!”厅堂、灶堂、大门、小门都点上大红烛,焚香礼拜,迎接新年,迎接财神。大年初一,不论老少要早早起床,起床后刷牙洗脸吃早餐。年初一吃红豆,寓示着一年红红火火;吃年糕,寓示着一年更比一年高;吃汤圆,寓示着全家都团团圆圆。

拜大年。早餐后,父母带着小孩到长辈家中拜年,见了长辈行鞠躬礼,送上“利是”,并祝长辈“长命百岁”、“新年快乐”。长辈也还礼,向小孩发“利是”和糖果并祝福晚辈“合家幸福,万事如意”。平辈见面互相道贺、祝福,互送“利是”和糖果给对方小孩。大年初一禁忌也最多,不争吵,不骂人,不讲粗话,不说不吉利的话,也不能换衣服,不能扫地倒垃圾,不能下河挑水,不能放牛、放猪、放鸡鸭,不能打骂小孩,不能动土,不能打破家具。这一天,山村舞龙、舞狮也大清早出动, 敲锣打鼓到各家各户拜年,大家都高高兴兴地迎接,并赠送红包。

大年初二“回娘家”。大年初二和大年初四,亲戚朋友互相拜访,妇女们“转妹家”(回娘家)和新女婿上门,大路小路上人们来来往往,大家走亲访友,喜气洋洋。

大年初三“送穷鬼”。客家人在初三这一天不能出门访友,大家把大年初三看作是“穷鬼日”。初一初二不动扫帚,初三这天大清早就起来拿起扫帚扫除垃圾,然后送到出屋外空地或河边去,叫着“送穷鬼”,因此这天很少人出门,希望新的一年能吉利发财。

大年初四“迎灶神”。客家人把正月初四看成是“迎灶神”的日子。原来,年前腊月二十三日是“送灶神”,灶神爷向玉皇大帝朝贺述职,报告一年来下界人间行为的善恶。正月初四这天,灶神爷再回到下界来继续监督人们,于是家家户户在初四日迎接灶神爷的光临。迎灶神时,用一盘米、一盘红糖,因为白米一盘表示新年五谷丰登,红糖一盘预示新的一年生活甜蜜。

大年初五“作大福”。老家的客家人要在大年初五“作大福”,因为这一天是社神的生日,全村人要隆重庆祝,供上猪、牛、羊三牲祭祀社神。同时,大年初五到了“出年界”了,从这一天起就是“开小正”了,春节算基本度过,老家俗语说:“火烧门前纸,大人做生意,细人(小孩)夹狗屎。”这一天,大家可以出门的出门,开市的开市,各奔前程了。

大年初七“人七日”。老家客家人把初七这天称为“人日”,根据客家传统习俗,当日为众人的生日。人日也叫“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及“人七日”。根据记载,农历新年的头八天为不同畜牧作物的生日,依次为“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初七人日这一天,老家客家人有吃七样菜的风俗,即把葱、芹、韭、蒜等七种青菜混合煮吃,寓意聪明、勤劳、长久、会划算等。

正月十五“闹花灯”。客家话“灯”与“丁”同音,正月十五元宵节“闹花灯”,寄托着客家人希望子孙后代人丁兴旺的心愿。元宵节又叫“上元节”,这一天从黄昏开始出发,闹花灯的花灯队每到一家,就高声叫喊:“灯来了,灯来了,接灯啦,接灯啦!”主人家就会燃放鞭炮来迎接花灯队,把灯笼高高挂在家里,意味着新年家里要添丁了。除了花灯队闹花灯,客家一些地方还筹办“迎古事”活动来闹元宵,“古事”是以小孩化妆成古代人物,由许多壮汉抬着巡游,在舞龙灯、舞狮、锣鼓和鞭炮声中你追我赶,紧张激烈,撼人心魄,这个仪式被称为“客家山村狂欢节”。

8/14页

第九篇

我们村子家家户户都有一片片竹林,竹林里竹笋很多,竹子很高,还有一条鹅卵石的小路,太阳照来,五颜六色的。穿过小竹林,有一片无边无际的草园,菜园里种满了一个个蔬菜。

春姐姐远远的赶来,菜园里蔬菜宝宝们一个个从泥土里钻了出来,露出了嫩绿的小脑袋,旁边淘气的柳树弟弟也长出了嫩芽儿,可爱的桃花妹妹也长出了一两片花瓣儿。

夏弟弟一蹦一跳的走来,蔬菜们抬头挺胸非常有精神。荷花也全展开了花瓣儿,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

秋妹妹快快乐乐的过来,农民伯伯们手拿镰刀,砍下一颗颗菜儿,菜儿们被卖到全国各地去了,有的还下了锅,做出了各种各样的美食,秋天的饭和菜是最香,最好吃的。我们可不能浪费农民伯伯的汉水啊!

冬爷爷慢吞吞的走过来,菜园里变成了冰的世界、雪的王国,我经常带着几个小伙伴在那儿堆雪人、打雪战………有些人们等待着春天快快来临,好可以种菜。

你们想见见菜园真正的模样吗?那还等什么,赶快来吧,我想它是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9/14页

第十篇

我的故乡猴头沟是赤峰市松山区西部的一个小村庄,那里一年四季都很美。

春天,哥哥带我去看小溪。溪水叮叮咚咚地流着,为纷飞的蝴蝶伴奏;为地上的嫩草唱着苏醒的歌谣;为冬眠的动物吹响了集合的号角……是他们,让春天变得生机勃勃。

夏天,哥哥带我去爬山。看,山脚的柳姑娘用燕子的尾巴为自己梳头发;瞧,山坡的杨树伸了伸懒腰,挺直了胸膛;放眼望去,各色的花儿漫山遍野,为大山披上了一件美丽的外衣;瞅,不知从哪里窜出一只小野兔,更会让你目瞪口呆……是他们,让夏天的山坡有了绿色的生趣。

秋天,哥哥带我游田野。秋风吹过田野,拜访着丰收的果实。他最先来到谷子的跟前,谷穗弯着腰,呼唤着勤劳的人们早点来到。然后他吹开了玉米的外套,玉米宝宝甩着一缕金黄的头发,向勤劳的人们招收问好。接着,他拜见了向日葵,葵花姑娘托起圆圆的脸蛋儿,向着太阳眯眯笑……是他们,为秋天增加了无限丰收的喜悦。

冬天,哥哥和我堆雪人。哥哥推大球,我推小球,欢笑声在雪地里回荡。田野里,有的孩子在河面上滑冰,从上游直溜到下游,还是觉得不过瘾,从头再来。打雪仗更有趣:一个孩子趁对方不注意,一个雪球扔过去。另一个孩子不甘心,建起了一座“堡垒”……是他们,让冰冷的冬天变得暖洋洋的。

这就是我的故乡,一年四季都让我回味无穷。如果有兴趣,你也来看一看吧!

10/14页

第十一篇

我的家乡在淮北,这里有一个著名的湖——相山公园人工湖。

今天我到相山公园去玩,一进门就听到了很多人在欢闹,原来是人工湖发来的“信号”,我赶紧往人工湖方向跑去。

来到湖边,只见湖面上有许多艘小船,有的在湖中央飘荡,有的停在岸边“歇脚”,还有的像小鱼一样游来游去。人工湖周围全是青绿色的树木,有的笔直笔直的,有的非常粗壮,还有的像一个大写的“Y”在摆造型。人工湖的湖水是那样绿,绿的像被周围的花草树木染过似的;湖水是那样深,深的都看不清湖底的鱼。从远处看,整个人工湖像一个“8”字形,湖的中央有一个非常小的岛,岛上有一颗苍天大树,只不过树叶很少,可能是高处不胜寒吧?

这就是我家乡的人工湖,我爱家乡的人工湖!

11/14页

第十二篇

我的家乡在龙泉,它坐落在龙泉山下。它还被称为水果之乡,因为这里盛产葡萄、枇杷和桃子……

我听妈妈说,在我出生前家乡并没有现在好。那时的高楼大厦很少,小区附近有很多荒地,路上车很少,交通不方便,去一趟成都一次不但只能坐公交车,还要等很久。现在,到处高楼耸立,还建起了很多大型工厂。马路变宽了,公交车变多了,还有一些公交车是环保电动车,路边还多了很多共享单车。妈妈常常骑共享单车来接我放学,她会把我重重的书包放在车篮子里,然后她让我坐在车上推我回家。现在去成都大家都坐地铁,又快又方便。

我相信,将来我的家乡会变得更美丽、更现代化。我爱我的家乡!

12/14页

第十三篇

我的家乡在重庆,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重庆妹子,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美丽的地方。有人叫它山城,因为重庆的山高低不平、错落有致,有人叫它“小香港”每当夜幕降临的,重庆就成了灯的海洋,仿佛置身于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湾。重庆不仅山美,水美,人更美,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我最爱的景点之一—朝天门。

朝天门是重庆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重庆最大的水运客运码头,位于渝中半岛的东南,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处,地势中高,两侧逐渐向下倾斜,地势险要,城门上原书“古渝雄关”四个大字。“朝天门”顾名思义——朝天,因为面朝当时天子、京师所在地南京,人们在此迎接天子派来的御差,天子下达的圣旨,故名“朝天门。”

远远看去,整个朝天门就像一艘正在远行的大客轮,当你站在这艘大客轮的“船头”时,你会惊讶地发现,嘉陵江与长江汇合处就仿佛一条分叉的丝带飘落。你的左手边是绿色的江水,右手边又是土黄的江水,两江汇合,一半绿,一半黄,互相衬托,漂亮极了。

站在朝天门广场向北眺望,在金灿灿的阳光照射下,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黄绿相间的江水,就像嘉陵江和长江都盖上了碧绿碧蓝的被子。

每当夜幕降临时,江面上往来穿梭的游轮,就会载着大江南北的游客欣赏重庆灯火辉煌的夜景。

这就是我的家乡,这就是朝天门,这是一个让我骄傲的地方。

13/14页

第十四篇

我的家乡在武义,那里有一条美丽的河——熟溪河。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人勤劳、善良、聪明,山美水美人更美。

春天的熟溪河,两岸的花开出了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快要裂开似的;小草从地上探出了头,好像春天绿色的眉毛;树木吐出点点嫩芽,好像春天的音符;河面上偶尔还会游来几只鸭子,自由自在地在水里嬉戏,这可能就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吧。

夏天,熟溪河可热闹啦!这里的人们有的在河边洗衣服,有的在河里游泳,还有的在河边悠闲自在地钓鱼。你瞧!一大清早,洗衣服的人拿着洗衣板,捧着脸盆,脸盆里装满要洗的脏衣服,远远地走过来,她们在河边一边洗衣服,一边谈天说地,有说有笑的;天气凉快的时候,叔叔们拎着水桶,拿着钓鱼竿走了过来,静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等待着鱼儿上钩;最快乐的是孩子们,在下午最炎热的时候,孩子们纷纷带着游泳圈跑了过来,扑通扑通地跳进水里玩水,别提多高兴了!

秋天到了,叶子黄了,两边的树上结满了沉甸甸、香甜的果子,馋得孩子们直流口水。干燥的天气里,河里的水渐渐变少了,露出一块块大石头,其中有一块很与众不同,看起来像恐龙化石,这里是我和妈妈探险的乐园。

冬天,熟溪河上空飘着雪花,到了夜晚,霓虹灯光彩夺目,令人赞叹!

我的家乡——熟溪河,真美!

14/14页

还剩11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