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间的家》是一篇观后感文章,文章描述了作者在一次旅行中所见所闻的美丽山水和宁静的家园。作者深受自然之美和家的温暖所感动,表达了对家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这篇文章以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家的温馨和大自然的壮丽,给人带来了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山水间的家观后感篇一
你一句春不晚,我就到了真江南。以前总是在文人墨客的诗词中读到江南水乡,江南水乡的柔情蜜意早早地就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也曾去过乌镇等地,却似乎总没有办法触碰到诗里的江南。很意外《山水间的家》为我还原了心中的水墨江南,没有过度商业开发的静谧小镇,不疾不徐,这便是人人向往的江南诗意。
山水间的家观后感篇二
很奇怪这些打一星的人,说什么领导视察之类的怪话,你说你们不喜欢这些明星有情可原,谈什么宣传套路之类的话就有点偏激了,原本就是央视搞得旅游宣传节目,自然选择新农村里明星村庄,这又不是扶贫节目,要去那些破破烂烂的民居,你们是不喷心里不痛快?真心觉得这些人戾气太重!让农村漂亮起来这不是大家共同的愿望么?这里有了榜样大家一起努力多好,难道你们非要活成非洲,印度那个样子?我觉得这至少给了农民朋友一个方向,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把梦想放飞!城里人也能多看看绿色,陶冶情操,一举两得啊,这些新农村新农人这么努力大家不应该支持一下么?加油新农村!
山水间的家观后感篇三
主编温静导读:“治愈”“有趣”“向往”“接地气”成为观众评价《山水间的家》的关键词,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在叙事视角、节目模式、价值立意等层面守正创新,探索和打造出具有特色的文旅类原创节目新样态。
来源:CMNC—主编温静
文/JY 刘松林
你记忆中的乡村是什么样?青山环绕,满眼绿意,还是田间地头挥汗如雨?无论它在你心中是何种姿态与风貌,相信大家最近都被《山水间的家》中几个乡村的美震撼到了。
《山水间的家》首期节目播后,浙江省鲁家村和湖南省石堰坪村两个村支书在视频连线中相互发出邀请,一句“《山水间的家》已经把我们融合在了一起”,既体现出节目正成为一座桥梁,将中国不同地域的乡土气息与人文风情紧密相连,也唤醒了在外拼搏的年轻人沉睡的乡村记忆。
“治愈”“有趣”“向往”“接地气”成为观众评价《山水间的家》的关键词,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在叙事视角、节目模式、价值立意等层面守正创新,探索和打造出具有特色的文旅类原创节目新样态。
以纪实性手法锁住“乡愁”
打造诗意乡村生活
鲁家村的小火车,如一抹鲜艳的红穿行在绿野乡间;石堰坪村的阡陌小路,鸡犬相闻的桃花源式美景,让人一秒走进仙境;礼诗圩村的田园交错,让人领略江南古韵之美;行走在西递村的青石板路上,又让人心中顿感一份祥和纯净。
“这就是记忆中美好的故乡模样”、“感受到了天地间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乡愁瞬间回来了” ……节目诗意化的镜头语言不仅记录了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也激发了观众对乡村田园诗意生活的向往。这部网友口中的“乡土风景纪录片”在两期节目播后,全网热搜热榜已达63个,话题阅读量累计近10亿次,央视频站内观看人数近500万。
当撒贝宁、赵冬梅、那英化身“厨房帮工”,与江苏省礼诗圩村村民金玉仙共同完成共享厨房的订单挑战时,鲁健正带领蒙曼和张凯丽,在徽州三雕(木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汪德洪的指导下,感受着不同雕刻刀的用法……跟随着《山水间的家》节目镜头,观众得以了解到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节目以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实现了综艺节目在新闻性、纪实性和艺术性上的融合,通过走进中国24个代表性的新农村,寻找乡村的发展印记,以具有乡土气息的生活场景、朴实真挚的情感细节刻画,成功实现与当下年轻受众的无缝衔接。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双线叙事”架构解码多元样本
《山水间的家》采取双线并行的叙事架构,每期两队人马探访新时代乡村,在这一过程中,“对比”的创作手法贯穿节目始终。时间和空间上的鲜明对比,让观者感受更强烈。
镜头在互相交织的故事中切换,既保证了节目在乡村振兴主题立意上的连贯性和统一性,又在对比互鉴中对乡村振兴发展之路进行了思考,节目在解码乡村振兴多元样本的同时,也展出乡村振兴战略在各地的推进过程。
除此之外,《山水间的家》将镜头对准乡村中的普通村民和他们的日常生活,这样独特的视角让节目拥有了难得可贵的真实感,自然也成了吸引年轻受众的“流量密码”。
第二期节目中,“山水小分队”为江苏溧阳礼诗圩村的阿姨们“举办”了一场荷塘边的“T台”走秀。青山绿水间,阿姨们手拿团扇、油纸伞,从厨房、农田走上T台,场面温馨又治愈,那英更为此动容:“每位大姐都把热爱生活写在了脸上,有点像时尚的田园生活,这种和谐与幸福感写在邻居之间的每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上。”
不同地域的人也形成有趣地对照文本。不论是鲁健、蒙曼、张凯丽沉浸式感受徽州雕刻技艺,还是撒贝宁、那英、赵冬梅与江苏溧阳礼诗圩村村民一起寻找河鲜美味,经过一天辛苦的劳作,两地灶火同时升起。在鲁健和撒贝宁的连线上,他们的分享让这种乡村的对照变得更加明显。一边是传统的坚守,一边是现代的变化,尽管图景风情都大不相同,但人们进行乡村建设的精神与新时代乡村的质朴与温馨是相通的。
以小切口进行大叙事
奏响乡村巨变青春乐章
乡土文化的创新传承,是当地村民对精神家园的守护。
在石堰坪村,“吊脚楼修缮小分队”乐此不疲地奔走在古寨每个角落,换新瓦、刷桐油、修门框;为了更好地保护大量成片的木质古建筑,西递村自明清起就有“打更”的传统,提醒村民注意用火用电,保证整个村的安定和谐。这些乡村振兴中的真实动人的故事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正如蒙曼所言,“留得住的山水,守得住的家园,值得过的人生,看得见的未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来到乡村,为这里注入青春力量。
礼诗圩村的创业青年施珺,希望能够把村里好的农产品,以及开发和延伸出来的文创产品传播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当地的文化;西递村村民黄煜2016年返乡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将自家住房升级改造成精美民宿,后来黄煜成为乡村治理带头人,他说:“我1986年出生,西递村1986年开发旅游,希望整个西递能发展得更好。”
这些年轻人在被乡愁滋养过的乡村土地上,书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也奏响了乡村巨变的青春乐章。面对乡村振兴的时代号角,《山水间的家》通过真实的田野调查走到一线,以影像呈现山村的十年巨变。以小切口进行大叙事,以小人物折射大主题,《山水间的家》真正践行和唱响了文艺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和担当,也彰显出总台作为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作为总台2022年重磅推出的户外节目新模式,节目还将前往湖北省莫岭村、广西壮族自治区怀洪村等地进行实地探访,透过山水间的美食、美景、风土人情等沉浸式生活游览体验,真实呈现社会主义美丽乡村的时代风貌。山水之旅刚刚启程,我们不妨跟随节目一同前往,见证中国乡村的壮美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