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自殺島 1读后感1000字

自殺島 1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4-13 23:35:42
自殺島 1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5-04-13 23:35:42   小编:

《自殺島 1》是一部令人震撼的小说,讲述了一群被困在荒岛上的青少年为生存而奋力抗争的故事。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们的心理变化和相互关系的发展,深刻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对生存的渴望。读后感触深,令人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自殺島 1读后感(一)

相当震撼的场景、无法逃避的现实、以及...内心矛盾的激化。画风别具一格但情节环环相扣,不仅比较真实的反应了岛内环境的险恶和生存的艰难,而且也描绘了人性的本质和作者对生命、杀生的独到见解.......非常推荐的作品!

1/7页

自殺島 1读后感(二)

这是一本探索人生存在和社会关系的漫画 这让我找到了看浪客行的感觉 很聪明 他用了野外生存的方式来阐述 并且是在无法律的无人岛上 一群曾经多次尝试自杀的人 在这里很多人经历着价值观的斗争转变和思考 很直白很裸露 好吧 有的人因为自己没有上过女人而放弃自杀的念头 有的人为了让某个人亲眼看到自己自杀而活着 这里要自杀的人有很多理由却在看到别人自杀的时候放弃了 继续吧 画风很硬朗但是有的结构有明显问题 但是人物惶恐的表情二和阴郁的气氛却是让我这个对画风挑剔的人能接受的 我不断被吸引着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两个领导者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 我想知道在这样原始的刀耕火种的背后是否有希望或者是骗局 如果有的话那将是什么 即使没有满足我的期望 至少我在这个过程中思考了很多问题 最关键的是

我为什么而活着

漫画中让我思索的一些话

1.麋鹿为了生存而活着 食足而眠 多么单纯 而人类却在能吃得饱 能睡在暖和的被子里的环境里寻求死亡 真是可悲。

2.至少他们把他们想要的东西说了出来并且做了 ,我却没有这种勇气。

(未完待补)

2/7页

自殺島 1读后感(三)

并非学政治学的,对国家的形成也不是很有研究。起初看这部漫画只是被第一卷中主角狩猎时心情的描写所吸引……

为生存而努力,自然是很令人敬畏的努力,狩猎、捕鱼、采集、耕种、畜牧、解决水源问题

自然都是令人感兴趣的话题,另外将一群人放逐在一个荒岛之上,作者便不得不面对初民社会的描写

一部分人安贫乐道,勤勉作业,而另一部分人建立的军政,女性沦为奴隶

起先没有什么,但最终仍避免不了冲突

守卫家园以及女性所进行的武装,公民的义务,以及以军事斗争为主的领导换届

以谋略擅长的虚无'主义者在军政一方的斗争。

当然比不上三国演艺,那般精彩纷成,不过倒是让我想起了波斯纳对初民社会的关注,国家的形成,以及自杀者出现的探讨

似乎作者想借此来表达他对日本青少年自杀问题的关注

虽然不比许多大作,看问题的方式也不可能有社会学家、政治学者那样深刻

但起码达到了普通记者的水平……

现在回想起手冢的作品,果然还是更深……呵呵,看来要成为一个足以传世的漫画家,也需要有一个doctor学位

3/7页

自殺島 1读后感(四)

生存是一部分,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喜悦。。。€、

寻找生命的意义不应该只在有限的人类文字中寻找。大爱无言,大音希声,那些真正的意义,真理其实从来都没有被正确理解过。因为回顾人类的历史,每一代都会颠覆另一代人对世界的理解,我们改变世界?而世界也改变着我们对它的理解,对生命的感触。

所以躲在小屋里,断绝和外界的联系,以这种方式突出自我,建立和自己的连接,你是永远不可能理解生的意义的,在人类编织的网络中也不行。

回到生命本身去体会生命的意义,而不是在毕加索的画里,不在梵高的向日葵里,不在加缪的西西弗斯里,也不在 猜火车里。。。

回到自然中,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本身,花开花落。日出而动,日落而息。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本身就是这个世界的规律而已。

永远不能忽略我们作为生存动物本身的生机,生存意识。

我在农村,小的时候最能接触到大自然,那是我生命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学会了走路,骑车,以及对世界的好奇。

你最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感到快乐,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和喜欢的人一起的时候,你会感受到的喜悦,身体从来不会骗你。

“她是真正的明珠,她懂得爱,也愿意等待,她相信”

“在人类社会中,我们跟其他的生物隔绝的太远了”。

每天都吃得饱,每个晚上都睡在温暖的被窝中,但是我并不感到幸福。。

生存是一份所有生物都能感受到的喜悦,而我们却无法理解。

4/7页

自殺島 1读后感(五)

另类的荒岛求生记,最近看的漫画很少了,也就是gantz 和这部觉得有点看头。

它们的共同点就是——你永远不会猜到下一步将要发生什么。

——————————————

以上两句话是09年写的......当时才看到30卷左右,后来因为更新太慢失去了追的耐心。昨晚无意中又打开,发现已经快破百卷了,遂花了一天时间一口气读完,感觉非常爽快。

作者在最近这三年的连载中,不单保持了原有的水准,而且突破得令人目瞪口呆,按照这样发展,很可能会演变成“寄生兽”那样的不朽名作。在连载时间久了之后,许多漫画家往往安于现状,就开始无病呻吟,拖延剧情赚稿费。但本作的剧情始终保持流畅、高速发展,绝不拖地带水。

要描绘自杀倾向者,很难避开种种虚幻的臆想和钻牛角尖的内心场景,但森恒二能够以很好的节奏将虚幻彻底击碎。在面对某女对人生悲观失望的种种吐槽时,男主只是短短说了一句:我没时间想那么多!一种“活在当下”的积极人生观猛然刷新了读者的大脑,剧情随即迅速转回荒岛求生的大冒险之中。

为了描绘出荒野生存的细节,作者甚至跑去学习新鲜肉类的腌制、怎样用鱼叉捕鱼、弓箭的制作、捕猎、拯救溺水者等等野外生存技巧(貌似还亲手腌了一盒肉......),这种写实风格极大程度提高了作品的娱乐性和实用性,令人大感身临其境。

此类题材的作品,人的刻画必然是最大卖点。作者最成功之处,是对个性各异的角色们的塑造。书中的许多主要角色,一开始只是连名字都没有的路人乙(有些连脸都懒得画),但说不上哪天,剧情就可能发展到他/她身上,从而引出一段人世沧桑。男主角本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网瘾少年,在逆境中的磨练,使其逐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猎手和受人拥戴的团队领袖。

怎样可以成为领袖?其实也很简单:拥有一技之长,严于律己,能够真心地关怀团队中的每一个人,懂得容忍、宽恕和信任。

但就目前的剧情而言,我感觉男主还算不上一名优秀的领袖。因为他优柔寡断、对人性的丑恶面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缺乏有效措施保护和管理队员,因此很多时候他必须仰赖另外几名伙伴的帮助,才得以化险为夷。不过也正因为有缺陷才使他更显可爱,人无完人嘛,总看奥特曼顺利拯救地球也很无聊。

众所周知,日本是个自杀率很高的国家,但写出这么一本自杀者为题材的长篇作品来,还真是第一次见到。为此我特意去搜索了森恒二,收获却不多,森生于1966年,现年47岁,可谓大器晚成,是三浦建太郎的朋友,作品只有两部,除了本作就是《捍卫圣域》了,翻了一下《捍》,感觉很一般,就是《破坏王》的翻版,一弱鸡高中生在书店翻了一本拳击教材就回家苦练,三年后变成了专克流氓战无不胜的超级街头霸王,题材陈旧且不说,还缺乏起码的真实感,令人很难代入,唯一奇怪的是《悍》的画风跟本作大异其趣,总体来说就是人物比较美型...画风的转变使得网上出现了奇怪的传言:“助手跑了!”

但想想也不奇怪,许多优秀的漫画作者,随着年龄增长,就会转而更专注于剧情和分镜的设计,对于角色美型度那种浮云玩意是越来越不会上心的。毕竟已经到了探讨人性、哲学的份上了,还在意这幅臭皮囊么?

BTW:特别喜欢书中描绘的几段恋情,作者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人。

5/7页

自殺島 1读后感(六)

这部作品本身,讲述的是关于自杀未遂的人被流放到荒弃岛屿的故事,情节很写实。故事讲的就是在几个主角的领导下共筑生存环境、制造劳动工具,每个人如何释怀过去的想要自杀的生活,再来就是一个非常有娱乐点的,惨无人道的战争。

大概一两年没看自杀岛,这次终于把后三四十话补完,感到极其想表达内心的不满。

第一点,这部漫画对杀人的负罪感的描写非常的夸张,杀了一个人久久不能释怀,感觉杀了一个人整个人都精神崩溃了一样。这可能吗?

很多人就会说,你杀过人吗你觉得不可能?我,不会杀人,但你了解杀人犯吗?我觉得杀人犯会有一点负罪感,毕竟是人的消亡,但看着新闻报道的杀人犯,感觉大部分并不是在乎人的逝去,而是后悔,害怕自己的灰暗的未来罢了。

像里面的阿政,杀一条鲨鱼都能有负罪感,内心bb什么“对不起”,你竟然这么痛苦你就不要杀啊,干脆不吃啊?

第二点,为什么泽田可以洗脑这么多人?其中有描写

:阿良那边的人无端杀了我们这边的人。你看看他的死状,难道你们不报仇吗?然后都信了。

其实究竟如何洗脑的描写解释的不够完善。像几个女人,假装是“逃出来的”,好心去帮助她们,她们感觉不到阿良的友好?很自觉的就捅过去杀死了一个我记不住名字的小角色。搞得泽田帮(简称)那边的人杀人的决心更重,阿良帮(简称)这边的人,朋友都被杀害了,拿起武器都不敢还手?捅完人后,其中一个跑路的女子回头说了一句:“不要在伤害我们了”这显然就是被洗脑了。具体是什么原因让这几个女人觉得自己被伤害了,而且要去杀人?没有解释。我觉得这里也不好解释。

最让我觉得白痴的是,像后面战争胜利了,泽田帮的变俘虏了,好像泽田帮的又意识到是自己先去杀人的了。而且他们也有几次提及,如果不去杀人,我们就会被泽田杀掉,前面说的假装“逃出来”的女人也哭着解释:“我也是没办法啊。”所以泽田的统治又不全是洗脑了?

还有关于洗脑的部分,乱交、肉盾、命令杀人,这么多反人类行为作为成年人能被泽田洗脑?

更有趣的是战争结束后,描写了几个角色对泽田的评价:

他刚来这里时是最害怕的,他有患病,他也是个可怜的人啊。

怎么突然洗白?这个洗白是为了说明什么?是想说明一个人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吗?是单纯可怜他的死亡吗?害死这么多人有什么好可怜的?我是没这么多圣母心可怜他。或者是想讨论像电影《谁是凶手m》这样严肃的话题?

第三点,关于阿界,阿界的人设我就不说了,他很多地方都有点神化,像某些热血漫的反派。我只想吐槽的是,结尾救下自己老婆,阿界临死讲话,男主好像对着一个好友一样的聊了几句,然后竟然哭了起来,还好心埋了。你是觉得阿界这个人渣值得同情吗?差点杀了你老婆还拿刀割下你老婆衣服,露裸体出来,侮辱你老婆,妈逼敢动我老婆的,杀了我都发自内心的开心了,再看看阿政这个垃圾,老婆都受伤了还要去可怜阿界,啧啧。

再聊到洗脑,小智在泽田帮过得挺滋润的,阿政也说,泽田帮的人也是很简单很努力的生活,但是只是因为得到“滋润”就肯定泽田这个人?一个变态干你你不觉得恶心?

关于标题 我提到了日本人,其实我之前在看的时候并没想到日本人,是看最后四十几话才想到的。日本人对我朝的侵犯有没有负罪感?竟然可以拿杀人做游戏,比赛看谁杀得多、细菌实验,你确定他们有负罪感?什么负罪感杀不了人竟然是日本人写出来的简直荒谬,对泽田的同情描写简直像是对日本国自己所犯下的罪行的谅解一样

就这样,三观恶心得一逼

6/7页

自殺島 1读后感(七)

大约在十年前,Jenny和Kitty决定包下一片土地,开始半农半工的生活,一边种田,一边以兼职工作赚取生计。作为百分之百的正宗城市人,两人对于“务农”这件事几乎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从开垦田地、种植技巧、到收割等等,所有的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学起,除此之外,还需要去学习如何拉水电以及建造化粪池,这是从前在闹市居住的他们从未想象过的。

没有任何的东西好端端地摆在那里等待你伸手去拿,你想要,就要去创造,去想办法。“以前衣食住行,全部都是消费所得,只需用金钱便可交换服务、解决问题。但在种田的十年生活中,就发现以前学校所学的都是套装知识,却不能把你跟生活联结起来。”Jenny说道,成为农夫,身份从单纯的消费者变成生产者,“你开始脱离那种不自由、只能用钱交换货品的沮丧后,生命的创造力就开始展现了。”如今已经过了十年,两人的农庄已初具规模,Jenny和Kitty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并且也开始教自己的孩子去种田。“如果小朋友觉得这食物是他有份参与去生产的,这不就是我们常常讲的土地的意义?假如你自觉是这土地的一份子,你就会爱这片地方,不舍得这里受到伤害。”

这并不是发生在某个电影或电视剧中的情节,而是一则真实的新闻,发生在HK市(由于最近的敏感局势,本文不再提供该报道的原始出处)。

其实,「放弃城市,逃往乡村」题材的影视剧历来就有不少。比如前段时间大火的改编自漫画《风平浪静的闲暇》的《凪的新生活》、《哪啊哪啊神去村》以及系列电影《小森林》。然而,今天我们要聊的是一部名字听起来非常惊悚,却颇为治愈的漫画——日本漫画家森恒二的《自杀岛》。

名字听上去虽然非常的硬核,非常丧,好像某二大师的恐怖漫画,然而画风其实完全不同。漫画的设定也比较硬核,讲的是一群少男少女,醒来以后发现自己被遗弃在一个废弃的荒岛上,经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发现,原来大家都是“频繁自杀未遂者”,意思是,这些人都尝试自杀多次,但是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敢死、被救下、药量不够、绳子不结实断了、楼层太矮未死先残等)都没有成功。政府认为,这些人既没有活下去参加劳动继续创造社会价值的意愿,救助他们又需要花费大量的社会资源(医务护理、心理辅导等等),遂决定将他们秘密抛弃至一处荒岛,任其自生自灭。

在看到这样的前情提要之后,我本以为故事又会向着一种“孤岛求生”或是“荒岛大逃杀”这类的庸俗的套路展开,像是什么“一群人推演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人性之恶在没有道德法律的原始社会被充分暴露出来”等等看似深刻实则庸俗的桥段将轮番上演。

虽然多多少少带有一些,但是这些桥段却并非是主题。主线剧情是,伴随着波折乃至狗血的经历,主角们通过回归前现代社会的经济生产方式(说白了就是种田、打猎、采集、捕鱼等等我们所谓“原始”的生活方式)又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义,看到了生活的激情与希望。

虽然有不少重口味黄暴情节,但本质上这部漫画还是一部治愈多过致郁的作品。

重新开始恢复到采集狩猎、务农、捕鱼等这种我们所谓的“最原始”的生活状态,意味着把多种已经被现代社会给摧毁了的经济形式给恢复了。与本文最开始提到的Jenny与Kitty相同,作为代表着现代(甚至可以说是后现代)社会巅峰的霓虹国的希望花朵,漫画中那些少男少女们对于各种体力活是一窍不通的,但是,想要活一天就要有一天的口粮,不做就没有任何可以吃的东西,那再苦再累都要做下去(防杠:不是都是自杀未遂者吗?怎么来到岛上又想活下去了?作者交代了主角们没有在荒岛上自杀的原因,有些是害怕,有些是不想就在这样随随便便的环境中死去,有些是想呆呆看再说,有些是来了这无秩序的社会反倒觉得有了活力;当然,故事进行的过程中,每天也都有不少的人持续地,义无反顾地走上不归路)。

漫画中的主要角色们正是从这一点一滴的「重新回归社会、回归社区」的过程中逐渐使自己困惑、躁动又不安的心稳定了下来。

我们经常听说,“现代社会造成了大量的抑郁、失眠等心理问题”这种说法,这也被称为是“现代社会的黑暗面”。现代社会像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盒子,我们可以在其中找到数不尽的怪奇事件,其尺度仅受想象力限制。它摧毁了曾经很多人的经济生产基础,还由此产生了多个对于世界的解释体系,当我们被各种各样的所谓“科学”但实则很罔顾人性的话语体系捆绑了起来,就会非常地不开心。

看上去,重新回归劳动像是一个很随意的行为,但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举措。今天当我们谈起“工作”这个词的时候,会认为它是与代表着闲暇、舒适、放松的“生活”一词是水火不相容的关系,二者之间有严格的界限,在空间上,时间上,心理上都是如此。但是这样的一种“分隔”只是我们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之后由特定的工作伦理与规制造就的,简单来说,这一类型的经济生产方式要求我们在特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进行特定的活动,并不允许进行其他活动,所有的放松活动只有在“工作”时间之外进行,慢慢地,“工作”成为了苦闷、繁重、烦心的代名词,是需要逃离的东西。所以说,当我们的经济生产方式经过无数轮大洗牌之后变得只剩下了唯一的一种(就是当今你我都熟悉的这种)时,某种程度上说,我们也失去了很多种“生活方式”的可能性。

也由此,今天的大部分人,也就只能依托现代化的体系去进行生产,就像开头的新闻中所讲的那样,成为这个大机器的一个可有可无的螺丝钉——比如万千农民工。农民工产生的原因即是,没有了农业这种经济基础,他们不能够再通过种田养活自己,也不可能过上这个时代的人们所认为的“体面”的生活。伴随着技术的革新,曾经需要500人产出的粮食现在可能只需要5个人就能够完成,那剩下的495个人就处于空闲状态,这样的劳动力必须要有一个去处,这就产生了大量的城市工人。一方面,从社会管理者的角度来说,如果不对他们进行妥善的安排,那等于说是浪费大量的社会资源(想想我们今天经常谈论的“人口红利”吧),另一方面对于他们本人,他们也需要有一份能够谋生的工作。

成为螺丝钉,也就意味着“人性”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丧失了,变得更像是某种“物品”,甚至是某种“商品”,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变得单一,似乎只剩下了利益。

“服务”作为一种无形的商品,以人的身体为主要的承载。“服务人员”在提供服务时被要求完全压抑自己的情绪与情感,以贡献最为“职业”的表现。客户与服务员打交道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商品交易的过程,此时的人际关系,表面上看是“人与人”的联结,但其内核更像是“人与商品”的互动。

实际上,如果我们用一种比较人文的方式来看待「工作」这件事情,会发现很多时候它不仅是一个单纯的谋生的手段,它是很多人生活意义的一个来源。这里就要提到张扬导演的《洗澡》(以下剧透预警),大家如果看过这部电影,一定会被电影里澡堂子中其乐融融的气氛所触动。虽然如此,但是澡堂子也基本走到了自己的终点——它马上要被拆迁了。这背后折射出的其实是一个更深刻的社会变革,这样的主题在我国千禧年左右的电影中比较常见。

在电影进行到三分之二的部分时候,插叙了一段西北地区某村落中女儿出嫁的片段,浓烈的西北民俗影像风格与之前的时装戏产生了极大的反差。它以一个小故事的形式被穿插在主线剧情之中,是为了告诉观众们,洗澡从来不只是洗澡本身那么简单,它涵盖了多重意义,可能是一种情怀,也可能是某些其他生活情趣、生活方式的承载。澡堂子里干什么的人都有,斗蛐蛐、练歌、甚至一边泡澡一边喝酒的,来洗澡的人其实并非仅仅是为了洗澡,而是参与一种社区集体活动,作为经营者的主角父子二人也并不是在单纯的“工作”,并不只是螺丝钉,而是真正的在“生活”,充实、圆满而幸福。

当失业大潮来临时,不要说是“有意义的工作”,连最普通的糊口的工作也变得紧俏,而这就是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资本主义大国需要经常面临的,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局面,一旦经济增长陷入僵局,就会导致生产的断裂(揭不开锅)。

当你认为你的工作非常有益社会,你会产生一种对这份工作的认同感,进而对自己的身份有一种认同感(简单说就是对自己作为一个xxx感到骄傲自豪光荣),这一切一同构成了生活的意义。很多时候,人们觉得自己生活没有意义了,那是因为他没有在自己的工作之中找到认同感,他认为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可有可无的,没有什么意义与价值,这就非常容易导致一种紧张、激烈的虚无的状态,正是这种虚无的状态,容易把人们引向消极,引向抑郁,最终让我们迷失,忘记了为什么而生活,寻求一种自我毁灭。

随着漫画故事的展开,主角们过去的故事也被一一呈现,虽然也有很多关于感情、性别等方面不一而足的原因,但是身份的迷失、意义的虚无始终占据着重要比重。

更为悲催的是,当我们意识到要逃离这个体系,逃离一个虚无的生活状态,逃离自认为无意义的工作的时候,会发现,无处可逃。因为自给自足的经济基础被摧毁掉以后,人们就再也没有能力进行一种自给自足式的生产,就我们所处的时代来讲,逃离到农村并不是一个可行的办法。虽然有很多影视剧里面都是在讲这样一种生活状态,似乎归园田居是一种值得向往的乌托邦状态,但实际上这种生活方式并不是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被很好地复制的,因为现在整体上,农村的经济呈现一个凋敝的趋势,习惯了城市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式便捷生活的人们很难适应硬核的农村生活,更不要说真正的归园田居。

其实,传统社会也并非是乌托邦,复苏了传统经济生产模式也并不会万事大吉,漫画作者也并非想要给出一剂治愈现代社会顽疾的良药(是的,以上大段啰嗦的内容其实都是我过度解读的)。然而漫画中的内容却也在实在地提醒我们,拥有选择多元生活方式的权利,是多么的重要,这或许对于我们思考当下社会日益严重的“意义危机”会有所启示。同时我们也看到,“单向度”的生活将会带来多么危险的后果。

我们也可以将这部漫画的故事看做是一种对于“社会越发展人类越幸福”这样一种论断的讽刺——主角们在我们这个技术如此发达、完全解放了人类劳动力的社会里面,甚至都不想活了,“退”到了我们认为是原始的生活状态之中,反而是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

漫画中的主角们最终是过上了一种“归园田居”式的闲淡生活,然而这之间的曲折,也只有看了漫画之后才能够细细品味啊!

撰文 | @MetaphorJF

封面 | @Agu阿咕

「查看更多硬核内容,请扫码加入俱乐部」

7/7页

还剩4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